浅谈膨化颗粒饲料养殖乌鳢技术
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

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乌鳢,俗称有黑鱼、生鱼、斑鱼、蛇头鱼等。
乌鳢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去淤生肌、滋补调养的药用功能,被人们视为“鱼中珍品”。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乌鳢养殖规模小,效益低,严重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
2011年,东昌府区承担实施了山东省农业推广项目“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与关键技术推广”,为东昌府区乌鳢养殖高产高效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项目共推广乌鳢池塘养殖面积5038亩,平均亩产2042.1千克;平均亩效益从7736元增加到8900元,增长15%,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指标。
其主要技术如下:池塘建设及水源条件1.池塘条件:项目区乌鳢养殖主要采用集约化养殖集成模式,池塘多采用土池,池深2米~2.5米,水深1.5米~2米,塘埂顶面要高于水面50厘米以上。
池塘大小一般在1亩~5亩。
2.防逃设施:在池塘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做好严格的防逃设施,池塘四周的塘埂上用竹篱笆或鱼网围拦,防止乌鳢跳上堤岸。
3.水源水质要求:养殖乌鳢的水源多采用河水、地下井水,地下井水要先经过曝气后再使用。
水质要求中性或碱性,pH值为7~8.5。
放养前的准备1.清塘消毒:在养殖前必须做好池塘的清整工作。
抽干池水,铲除过多淤泥。
放养前前15天~20天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150千克,现化现用,均匀地泼洒在池塘的每一角落,曝晒1周后进水,进水10天后可以放养鱼种。
2.水草种植:在池水面的四周种上飘浮性水草,如水花生等,供乌鳢捕食、栖息,还可调节水质。
宽度约在0.8米~l米,一般水草面积不超过水面的20%~25%。
3.苗种的选择与放养:鱼种的选择要求体质健壮,体表色泽鲜艳,鳞片完整,活动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捷,并且规格整齐。
放养选用的鱼种是10厘米以上的隔年鱼种,多数在16厘米~20厘米,一般放养后需经过1次~2次的分养。
放养一般在1月~3月进行。
一般放16厘米~20厘米的鱼种每亩2000尾~2500尾。
三种不同饲料投喂乌鳢的效果对比分析

三种不同饲料投喂乌鳢的效果对比分析孟宪菊;李华;朱站英;李立军;吴文秀【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2页(P70-71)【作者】孟宪菊;李华;朱站英;李立军;吴文秀【作者单位】浙江杭州海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10000;浙江杭州海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10000;浙江杭州海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10000;浙江杭州海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10000;浙江杭州海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10000【正文语种】中文在广东养殖的乌鳢是斑鳢与乌鳢杂交的子一代,可以全程摄食膨化配合饲料。
华中、华东乌鳢主要为当地水域土著品种,因以摄食冰鲜鱼为主,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色浓绿,换水频繁,对周围水域污染大。
近两年,鸭肝、鸡肝等供应量加大,加之冰鲜鱼价格上扬,养殖户纷纷转用鸭肝。
目前,乌鳢全程使用膨化配合饲料养殖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市场上一直存在全程用饲料养殖会导致畸形率较高和鱼体规格偏小的问题。
本次实验分析比较了分别投喂冰鲜鱼、鸭肝、膨化颗粒饲料对乌鳢生长性能、内脏器官的影响及相应经济效益,为养殖户选择合适的饵料提供了参考,也为本地乌鳢专用饲料的改进提供依据。
1.鱼苗放养情况本实验在杭州市余杭区乌鳢示范户李某处进行。
实验乌鳢选用钱塘江水系乌鳢,2015年4月中旬分塘至3个大小相当的池塘中,苗种规格为7.4尾/千克。
具体池塘情况如表1。
2.饲料来源与投饲率5月1日正式开始实验,3口塘分别投喂冰鲜鱼、鸭肝和膨化配合饲料。
冰鲜鱼、鸭肝市场上采购,每天早上喂一餐,日投喂率4%~6%(鱼体重)。
饲料选用杭州海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乌鳢配合饲料,每天早晚各一餐,日投喂率2%~3%(鱼体重)。
3.日常管理参照当地养殖户的普遍养殖管理方法,水色浓稠后换水,换水幅度超过50%,多数全塘换水。
每次换水用二氧化氯或高锰酸钾消毒,每月定期投喂VC、大蒜素等。
7月中旬,塘2发病,鱼有出血、肾脏结节症状,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恢复正常,期间死亡3000尾左右。
乌鳢幼鱼期浮性饲料及其设备制作方法与相关技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乌鳢幼鱼期浮性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技术首先研发了一种由质量百分数85~90%鱼油、1~3%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0.6~2.0%维生素E和余量蒸馏水制得的喷涂剂。
基于该喷涂剂研发了一种助油脂吸收功能的乌鳢幼鱼期浮性饲料,具体是以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颗粒、再以所述喷涂剂喷涂于颗粒表面得到:28~40%鱼粉、20~25%高筋面粉、10~15%豆柏、8~12%麸皮、4~6%虾粉、2~6%乌贼膏、2~4%螺旋藻和0.2~0.4%氧化胆碱。
该饲料营养素保持程度高、营养拮抗因子少、适口性好、浮性好、成本低,具有显著地助乌鳢幼苗高效吸收油脂和显著提高乌鳢幼苗成活率等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书1.一种喷涂剂,其特征在于,由质量百分数85~90%鱼油、1~3%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0.6~2.0%维生素E和余量蒸馏水制得;其中,所述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其中Phe、Pro、Thr、Ala和Tyr分别代表苯丙氨酸、脯氨酸、苏氨酸、丙氨酸和酪氨酸。
2.权利要求1所述喷涂剂在制备饲料中的应用。
3.权利要求1所述喷涂剂在制备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剂在制备饲料的工艺中作为喷涂剂喷涂于颗粒饲料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涂剂的作用是提高乳化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能够促进机体对饲料中油脂的吸收。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能够提高动物成活率。
8.一种乌鳢幼鱼期浮性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如下质量分数的原料制成颗粒、再以权利要求1所述喷涂剂喷涂于颗粒表面得到:28~40%鱼粉、20~25%高筋面粉、10~15%豆柏、8~12%麸皮、4~6%虾粉、2~6%乌贼膏、2~4%螺旋藻和0.2~0.4%氧化胆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饲料的容重为380~470g/L,粒径为0.3~1.0mm。
乌鳢的健康养殖技术

常 管 理 。 然 容 易 引 起 鱼病 的流 行 , 成 不 必 要 的 经 济损 失 。 不 造 所 以 . 时 的养 鱼 管 理 特别 注意 以下 几 点 。 此
首 先 , 注 意 水 质 的 变 化 。 池 水 经 过 夏 天 的 高 温 和秋 天 要
的 阴雨 天 气 后 . 中 积 累 了 许 多 有 害 病 菌 。 因 此 , 1 水 每 0天要 对 鱼 池 水 体 进 行 消 毒 , 调 节 水 质 , 制 病 害 。适 当增 深 水 来 抑 位 . 减 低 水体 的温 差 变 化 。注 意 及 时 换 水 、 水 , 持 水 透 来 加 保
乌 奠 池 塘 养殖 条 件
必 须 驯 化 摄 食 人 工 配 合 饵 料 . 种 下 塘 后 , 始 以 野 杂 鱼 为 鱼 开
主 , 喂在 食 台 上 ,~ 0天后 , 始逐 步 驯 化 摄 食 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饵 料 , 投 71 开
野 杂 鱼 制 成 鱼 糜 与 颗 粒 饲 料 混 合 后均 匀 撒 在 食 台上 , 日投 喂 量 一 般 为 鱼体 重 的 5 8 , %~ % 根据 生 长 及摄 食 以 及天 气 情 况 .
乌 鳢 抗 病 力 较 强 也 要 以 预 防 为 主 . 期 用 生 石 灰 、 但 定 强
氯 精 等 无 公 害 药 物 全 池 泼 洒 ; 病 季节 。 饲 料 中 添 加 一 定 发 在 量 的 大 蒜 素 及 维生 素 制 成 药饵 , 连续 投 喂 3 5天 。 通 过 外 用 ~ 内服 . 可达 到 较 好 的 预 防效 果 。 坚 持 早 晚 巡 塘 . 察 乌 鳢 生 长 、 食 、 动 及 水 质 等 情 观 摄 活 况 , 查进 出水 口 , 检 发现 问题 , 时 查 找原 因 , 取相 应 措 施 。 及 采
养殖乌鳢技术的三个关键

养殖乌鳢技术的三个关键说起乌鳢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它是一种怎么样的鱼,但是说到黑鱼大家还是非常熟悉的,其实乌鳢它就是黑鱼,只是叫法不一样而已,有的人喜欢把它叫做乌鳢,有的喜欢把它叫做黑鱼。
养殖乌鳢技术的三个关键池塘面积0.5~2亩,池周围用竹篱笆围高1.5米,水深1~1.5米。
注水应由池顶离池堤30厘米处注下为宜,以免乌鳢逆水逃走。
池内可种植一些水浮莲,为乌鳢提供遮蔽。
放养密度要根据饵料来源和水源条件而定。
一般每平方米最初可放养5~6厘米的鱼种8~10尾,随着鱼的长大,要经多次拉网筛选,将大小规格分池稀养,规格一致的放在同一池塘,最后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尾左右。
如果饵料充足,水源丰富,可适当增加放养量。
一般放养15~20厘米的隔年鱼种,从4月放养,饲养到年底,每尾重可达0.6公斤以上。
单养乌鳢可投喂活饵或人工饲料。
前者是专投活的小鱼(主要是罗非鱼)、小虾、蚯蚓等。
有条件的可投喂一些废弃的动物内脏,也可以在池水面上架设电灯或油灯,引诱昆虫落水作为乌鳢的饵料,活饵的投喂量要适当控制,投喂过多会引起缺氧浮头现象。
平时要注意池中活饵减少情形而补充。
投喂人工饲料,从小就要驯饵,使从吃活饵逐渐改变成吃人工饲料。
在驯饵中,千万不要在中途投喂活饵料。
人工饲料一般含杂鱼酱70%、黄豆粉或鳗鱼饲料20%、酵母粉5%,再加一些维生素。
每天上午和傍晚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要根据吃食情况而掌握。
投饵要定时定位,使习惯于同一位置而且一次吃完所投的饲料。
每天要巡塘,尤其在雷阵雨或闷热天气,要注意鱼跳出池外。
投饵前要先清除残饵,以免水质恶化而影响生长,最好每天适量注入一些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什么是乌鳢乌鳢俗称黑鱼,它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幼鱼。
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
是中国人的“盘中佳肴”。
黑鱼饲养技术1、池塘建造:选择东西走向、长方形池塘,池塘底部为泥土,池深2~2.5米,水深1.5~2米,进排水需设防逃设施,在养殖前15天施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彻底消毒。
浅淡乌鳢池塘养殖技术

浅淡乌鳢池塘养殖技术作者:何顺昌李茹芬李峰李伟杨维寿侯家有李家龙来源:《科学种养》2011年第05期乌鳢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肉间刺少,具有滋补、生肌、活血、祛瘀等药理作用,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淡水鱼类,在蒙自地区比较畅销。
一、生物学特性1. 生活习性。
乌鳢一般生活在水草丛生、水流缓慢的水域地带,对环境适应性非常强,能耐低氧,在少水的潮湿地带也能生活很长时间,在0~40℃的水温中均能生活。
2. 食性。
乌鳢是凶猛肉食性鱼类,食性随鱼体增大而变化,10厘米以下的幼鱼以桡足类、枝角类、水生昆虫、仔鱼、小虾为食,成鱼则以各种小型野杂鱼为食。
常可吞下等于自身体长1/2的鱼类。
摄食量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水温高时相当贪食,当水温降到10℃时即停止摄食。
人工饲养条件下,通过驯化,乌鳢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二、人工养殖技术1. 池塘条件。
选择通风向阳、水质良好、靠近水源的池塘,面积1~3亩,水深1~1.5米,塘埂坚实,保水性良好,塘底平坦,进排水通畅方便,池中培植一定数量的漂浮植物如水花生、水浮莲等,以满足乌鳢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栖息的要求。
池埂上应设1.5米高的尼龙网围栏,以防鱼跳出。
2. 苗种培育。
每亩用生石灰200千克清塘消毒。
注水后每亩施300~500千克有机肥,培肥水质,7~8天后等水中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鱼苗即可下塘,每亩放养鱼苗5万~8万尾。
鱼苗放养后当天下午每万尾鱼苗投喂打碎的蚕蛹粉或鱼粉1千克作补充食物,每天1次,投喂量随鱼苗摄食量增加。
鱼苗长至2厘米时,每天投喂2次,经过20~25天的饲养鱼苗可长至3~4厘米,这时应及时分塘,捕捞过筛,以每亩2万~3万尾的密度分塘饲养。
投饲量为每1000尾投喂1千克适口食物,投喂规格约为鱼体长1/3的小鱼虾,一般每天投喂2~3次,等鱼苗长到6~7厘米、体色灰黑时便可进行成鱼养殖。
3. 成鱼养殖。
每亩放养5~8厘米的鱼种3000~5000尾,10~15厘米的2000~3000尾,20~30厘米的1000~2000尾;放养250~500克的鲢、鳙鱼50~100尾,以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
乌鳢池塘主养技术

乌鳢 俗称 黑鱼 ,分 类 上隶 属 鳢形 目、鳢 科 、 鳢
饲 料投 喂在 固定 的食 场 。每次 投 喂持 续 时 间在 1 h 左右 , 饲料 采取 逐 步抛 投 的方 法 。投 喂 的颗 粒饲 料 粒 径 须 与乌 鳢 的 口径 相 一 致 ,乌 鳢 体 重 为 5 ~ 5 0 10 克 时 投 喂 乌 鳢 3号 料 , 5 ~ 0 1 0 3 0g时 投 4号 料 ,
3 8 , 484 g平均成活率 9 . 平均规格 0 6 e尾, k 1 %, 8 . g 7k 平 均 6 7m 产乌 鳢 30 72k , 外 , 收 获 7 0k 6 2 0 . g 此 还 1 g 的鲢 、 鱼 和 6 g 鳙 6k 的异 育银鲫 。
维 持池塘 微生 态平衡 。 1 日常管理 . 6 坚持 早 晚巡 塘 , 做好记 录。注意观 察乌鳢 生长 、
苗种放 养 前半 个 月 , 排干 池水 , 清除过 多 淤 泥 , 每 6 7m 用 1 5k 6 2 g生 石灰 干 法 清 塘 消毒 。清 塘 5
摄食 、 活动 及水 质 等情 况 , 防止逃 鱼 和敌 害侵 袭 , 发
3 0 5 0g时 投 5号 料 ,0 — 0 0 ~0 5 0 10 0g以上 投 喂 6号
属 , 肉味鲜 美 、 养全 面 , 有去 瘀 生 新 、 补 调 其 营 具 滋
养之 功效 。为 优化 光泽 县 渔业 养 殖 品种结 构 , 县 该 少根农 业 综合 发展 有 限 养殖 公 司于 2 0 0 9年 5月 至 21 0 0年 3月 , 行池 塘乌 鳢 主养试 验 。经过 为期 近 进
20 0 9年 5月 2 3日从 福建省 漳州 引进 人 工繁 育
的乌鳢 鱼种 5万尾 , 格 为 2 , 左 右 , 规 0g 尾 投放 同一
乌鳢养殖技术-讲课资料

乌鳢养殖技术一、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⑴主养(单养)池。
其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为1亩左右。
池底要求淤泥较少;水深1-1.5米,水源要充足,而且要呈中性或偏碱性,池塘水系配套,利于排灌;池内应种植一些水浮莲、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供乌鳢遮荫。
在放养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消毒。
为便于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分级饲养,最好有2-3个池同时养殖。
⑵混养(套养)池。
面积大小均可,但只能在成鱼池或亲鱼池中进行。
2、鱼种放养⑴时间。
一般在3-6月投放。
放养时原则上要比其他鱼苗推迟25-30天,因为其生长速度比鲤、鲫等鱼要快,与鲢、鳙差不多,其规格应比放养的家鱼小一半以上。
⑵规格。
鱼种在放养前,一定要通过筛选,选择规格一致的投放,否则乌鳢会自相吞食。
套养时,一般在5-7厘米左右,大了容易伤害其他鱼苗,过小则觅食能力差,容易死亡。
⑶密度。
要根据水质、水域条件和水生动物资源状况而定。
主养(单养池)10-15厘米的鱼种,每平方米放养3-5尾;3-5厘米的鱼种,每平方米5-10尾。
投放密度不宜过大。
混养(套养)池不论是精养鱼池还是粗养鱼池,每亩投放25-40尾为宜。
数量太少达不到增加效益的目的,若数量太多,会影响其他鱼类的生长。
3、饲料投喂⑴单养(主养)。
主养乌鳢成功的关键在于饲料的充分投喂。
其饲料来源,一方面利用天然饲料,如野杂鱼、动物的废弃内脏、蝌蚪等,或池中放养罗非鱼,让其繁殖鱼苗供乌鳢食用。
另一方面,使用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必须达到40%以上。
日投喂量一般为乌鳢体重的5%左右。
投喂配合饲料必须先通过驯食,使其逐步养成摄食配合饲料的习惯。
在其已基本适应后,不可中途混合投入鲜活鱼虾饲料。
投配合饲料时,应把饲料放在食台或竹箩内吊入池中供乌鳢摄食,减少浪费。
⑵混养(套养)。
在家鱼塘中混养适当数量的乌鳢,增加了放养种类,能利用它吃掉池塘中的小杂鱼、病弱鱼、小虾和水生小动物,减少饲料消耗和溶氧消耗,达到提高鱼池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膨化颗粒饲料养殖乌鳢技术
作者:李红岗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19期
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李红岗
乌鳢,也叫火头、生鱼、斑鱼、黑鱼、乌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珍贵佳肴,是一种名贵淡
水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实为淡水鱼类中的佳品,具有补气、补血、驱风湿、
治胃寒等功效,同时它体内含有丰富的DHA(俗称脑黄金)和 EPA(能加速伤口愈合),具有
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乌鳢吃活食水生动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养殖效
益好。
随着市场活食供应量减少和价位逐年上升,加上动物饵料成本高、不好存放、易腐烂和
易对池塘水质造成污染等因素,积极探索颗粒饲料养殖乌鳢已成为趋势,现在在江淅等地已有
试验成功的先例,我们在平顶山市新城区西嗤池塘探索出乌鳢膨化颗粒饲料养殖技术。
现将这
一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
一、池塘条件
选用0.33~0.53hm2水泥池塘或土池作为养殖池塘,做到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深
10cm左右,采光良好、通风,池埂坚实不渗水;池埂四周设有高0.5~0.8m防逃网,水深
1.5~2m,池内种植水雍菜,占池塘面积的1/6~1/8,并配备1 500~3 000w增氧机2台。
二、水质管理
乌鳢的高密度养殖池塘的排泄物相对较多,这些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
硫化氢、甲烷,容易对水质造成污染,所以调节水质成为养殖乌鳢成功的关键。
7—10月可以
在池内种植水雍菜,占池塘面积的1/6~1/8,可以对池塘富氧化和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
藻类起部分净化和抑制作用,吸附水体中部分营养盐、有毒物质,减低水体中氮磷浓度,并通
过收获之物体的形式将吸附积累在植物根系表面及植物体内的污染物移出水体,从而降低水体
富营养程度,对池塘水质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改善池塘内的生态环境。
三、鱼种放养
池塘内用竹竿和芦苇材料制成喂食台,规格4m×4m,固定于离岸1m左右的地方。
苗种规格
整齐、无伤无病、活动灵敏、规格一致的乌鳢苗,入塘时要用浓度为4%~6%的食盐水溶液浸浴
8~15min,以对乌鳢苗进行消毒,杀死外来病原体和病菌。
放养的规格为10尾/kg,密度1
500~2 000尾/667m2,共计16 000尾。
四、饲料投喂和日常管理
(一)饲料投喂
刚入池前5d不进行投喂,初次投喂量要少,饵料以小杂鱼、小虾、动物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为主。
1个月后,水温在15℃以上时,规格长到7尾/kg时,停止投喂动物性饵料3~5d。
投
喂少量规格在0.3cm的颗粒饲料要做到“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每天投喂2次,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2点,连续抛投,定点投喂在用竹竿做的投食圈内。
当水温在22℃以上时,规格长到5尾/kg时投喂少量规格在0.6cm的乌鳢专用膨化颗粒饲料,并根据鱼的采食量投饲,保证鱼能够食完;当投食圈没有鱼等待觅食时,说明鱼已吃好,投饲量合适,停止投喂。
如果
鱼在投食圈不肯离去,说明投饲量不足,应适量增加;如果鱼已离去,投食圈内还有漂浮的颗
粒饲料,说明投饲过量,应减少投饲;如果刚开始投喂,鱼无明显抢食,有可能上次投饲过量
或者水质变差等原因,就及时减少投喂,采用注入新水等措施进行处理。
天气变冷或阴雨天气
可少喂或不喂。
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坚持每天投喂2次,通过训化逐步改变乌鳢食性,使
其逐步食用膨化颗粒饲料。
大量降雨和气温过高时,乌鳢的摄食量会下降,应适量减少投喂量,每日做好生产记录。
乌鳢训化成食膨化颗粒饲料后禁止投喂动物活食,不然影响乌鳢进食和生
长速度。
通过喂膨化颗粒饲料可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方便投喂,饲料容易存放。
(二)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塘1~2次,视天气情况开增氧机增氧,晴天在14:00—15:00开机2h,得以
排除水体中的有害气体,促进乌鳢排泄物的分解。
阴雨天在2:00—5:00开机3h,增加水体
的溶解氧,预防乌鳢因缺氧浮头。
乌鳢体长超过12cm时跳跃能力逐渐增加,雷雨天气、换水、早晨都容易发生逃鱼,(因乌鳢是靠鳃和皮肤呼吸换氧,晴天离开水体2d还能生存,阴雨天和潮湿地能存活4d左右),所以乌鳢逃走能力非常强,阴雨天气一定要加强管理,及时查看防逃
网和池埂有没有塌方。
五、病害防治
乌鳢体质好,抗病能力强,但鱼病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坚持“池
塘消毒、鱼种消毒、工具消毒”的方法,定期有针对性地预防鱼病,防患于未然。
发现死鱼及
时捞出作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传播。
做好预防工作,使整个养殖期间不发生鱼病情况。
六、效益分析
2012年共起捕商品乌鳢13 000尾,成活率80%,平均规格1.2~1.5kg,产量19 500kg,每千克18元,按0.67hm2池塘产值35万元左右算,减去生产成本9万元(饲料费1.2万,鱼药
费0.7万元,电费0.5万元,租赁池塘费0.8万元,水费0.5万元,劳务费6万元),收益在25.3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