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绿色经济产业发展模式探索

合集下载

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实践进展

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实践进展

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实践进展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3)2. 生态保护修复的市场化背景 (4)3. 市场化实践的意义与目的 (5)二、我国生态保护修复的政策框架 (6)1. 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 (7)2. 地方政府的实施细则 (8)3. 政策法规的完善与实施 (10)三、市场化实践的主要领域 (11)1. 湿地保护与恢复 (12)2. 河流与湖泊的保护治理 (13)3. 山区生态修复 (15)4. 绿色矿山建设 (16)四、市场化实践的典型模式 (17)1.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18)2. 生态导向的开发模式 (19)3. 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一体化模式 (20)4. 企业出资自主修复模式 (22)五、市场化实践的挑战与对策 (23)1. 资金短缺问题 (24)2. 技术与人才瓶颈 (25)3. 监管机制不健全 (26)4. 风险控制与收益保障 (27)六、市场化实践的效果评估 (29)1. 经济效益分析 (30)2. 社会效益评估 (31)3. 生态效益评估 (33)4. 综合评价与反馈 (34)七、未来展望与建议 (35)1. 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 (36)2. 完善市场机制与价格体系 (37)3. 提升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 (38)4. 强化监管与风险防范 (39)八、结语 (40)1. 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实践的成效总结 (42)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许 (43)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全面概述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化实践的当前进展。

内容覆盖了市场化机制在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的应用现状、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市场化机制方面,重点介绍了PPP(公私合营)、EPC(工程、采购、建设)等模式在生态修复项目中的推广情况,以及这些模式如何有效提高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也探讨了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如政府专项债券、社会资本投入等。

白龟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白龟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白龟湖湿地公园调研报告白龟湖湿地公园是一个美丽的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蕉岭镇,面积约为5000亩,是国家AAAAA级景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该湿地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并有许多多年生动植物和野生动物。

因此,白龟湖湿地公园被视为一个自然绿色宝库,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自然之美和体验自然。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探索白龟湖湿地公园的基本信息,解析其发展模式、运营和管理模式,以及提出改进方案,增强其发展潜力。

一、基本信息(一)地理位置白龟湖湿地公园位于惠州市惠阳区蕉岭镇,距离市中心约80公里。

(二)历史背景白龟湖湿地公园成立于2005年,是国家AAAAA级景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目前,该地区已成为广东省仅有的受保护的天然湿地之一。

(三)自然特征白龟湖湿地公园是广东省最大的天然低海拔湖泊之一,出入白龟湖湿地公园需要船,面积约为5000亩。

岸线长达30公里,有数个独立的小岛,围绕湖畔和岛屿生长着丰富的动植物,植物有荷花、象草、四季蔷薇、竹林等;动物有水鸟、鲤鱼、鲢鱼、虾、蟹等。

景区内沼泽、湖泊和江河等不同湿地类型共同构成了现代广东省天然湿地的特色。

二、发展模式(一)经济模式湿地公园经济模式主要是旅游经济和湿地生态经济。

湿地公园通过湿地旅游来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湿地公园还充当了一种湿地生态经济的演绎者,这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显现出极大的成果。

(二)组织模式白龟湖湿地公园的组织模式是“公司经营+政府监管”模式。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模式,由私人投资和现代管理技术主导,同时政府通过立法监管以保证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三、运营与管理(一)管理人员与管理体系白龟湖湿地公园的管理人员是湿地管理处机构,该机构属于惠阳区人民政府。

除了机构本身的建设,还有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他们从事着区域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

(二)发展规划目前,白龟湖湿地公园正在积极推进一项名为“美好湿地公园”的发展规划,该计划旨在推动该公园的开发并提高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生态经济:绿色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生态经济:绿色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生态经济:绿色发展的可持续之路以下是一篇针对3月16日省考生态经济主题的申论范文:绿水青山亦是金山银山——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时代,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

3月16日省考申论中,生态经济作为重要议题,引发了我们对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思考。

本文将从生态经济的内涵、实践意义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生态经济的内涵生态经济,简而言之,就是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它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追求的是绿色GDP,即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从GDP中扣除环境成本(包括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等)后的净值。

二、生态经济的实践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生态经济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有助于推动我们从过去的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向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的集约型经济转变。

2.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这些服务功能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还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生态产品,如清新的空气、优美的景观等。

3.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三、生态经济的未来展望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各国政府将加大对生态经济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有利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浅析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浅析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浅析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地球的肾脏”,是维系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防洪抗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环境。

然而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生态系统失衡,物种生存受到威胁。

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生态经济的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浅析。

一、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保障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加强湿地保护意识。

保护湿地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特别是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各方主体都需要增强湿地保护的意识,尊重自然、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2. 加强湿地保护法制建设。

建立健全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3.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修复。

对于受到破坏的湿地,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4. 加强湿地教育宣传。

通过开展湿地保护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增强湿地资源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生态经济的发展生态经济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其核心理念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生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 发展低碳经济。

湿地是重要的碳汇地,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是生态经济的核心内容之一。

2. 发展生态旅游。

许多湿地具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可以为生态旅游业提供宝贵的资源。

通过合理开发生态旅游,可以实现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 发展生态农业。

在湿地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方式,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前言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3. 研究范围与方法 (5)二、湿地公园现状分析 (7)1. 自然地理条件 (8)2. 生态环境状况 (9)3. 社会经济状况 (10)三、湿地公园建设必要性分析 (11)1. 生态保护与恢复 (12)2. 生物多样性保护 (13)3.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14)4. 土地利用与规划 (16)5. 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 (17)四、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分析 (19)1. 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 (21)2. 技术与人才储备 (22)3. 资金筹措与投资回报 (23)4. 市场需求与营销策略 (24)5. 社会效益与影响评估 (26)五、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 (27)1. 总体规划与布局 (29)2. 功能分区与设施配置 (30)3. 交通组织与游览路线 (31)4. 景观设计与艺术表现 (33)六、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 (34)1. 建设进度计划与实施安排 (36)2. 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 (37)3. 公园运营与维护方案 (38)4. 安全保障与应急预案 (39)七、结论与建议 (41)1. 结论总结 (42)2. 建议与展望 (43)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5)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功能,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

本报告旨在对湿地公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力度。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不足、管理滞后等。

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秦云红.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J].南方农业,2023,17(8):229-231.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现状 及保护管理对策秦云红(桂林市临桂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广西桂林 541199)摘 要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的面积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2 500 hm2缩减至2022年的494 hm2,目前湿地面积仍呈缩减趋势,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势在必行。

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为推动和促进湿地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以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在湿地保护和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规划湿地保护修复方案、建立和完善湿地修复机制和体系、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等管理对策。

关键词湿地保护;湿地修复;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08.071湿地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常年或季节性积水的地域。

从狭义上定义,湿地指的是陆地与水域交汇处,水位通常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从广义上定义,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深度不超过2 m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沿海区域,包括咸水或淡水沼泽地、湖泊、湿草甸等[1-2]。

湿地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功能性、生物多样性的特点[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2年6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举办,大会达成了《2025—2030年全球湿地保护战略框架》重要成果,并通过了由中国提议的《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将湿地保护和修复恢复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和管理》三项决议,促进全球湿地保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鄱阳湖的生态旅游开发

鄱阳湖的生态旅游开发

鄱阳湖的生态旅游开发第一篇:鄱阳湖的生态旅游开发鄱阳湖的生态旅游开发【论文关键词】鄱阳湖,旅游开发,区位分析,生态经济,自然保护策略【论文内容摘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2009年~2015年为先行先试、强基固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2016年~2020年为深入推进、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前言】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

在未来发展中,鄱阳湖地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

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特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环境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2012年11月19日,市旅游局举行专题学习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动员全系统上下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以“十八大”为契机,以推动我市旅游业新一轮发展为抓手,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凝神聚力,不断开创旅游工作新局面。

(二)、微观环境分析——SWOT法分析优势分析:1、区位优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重要增长极,是中部制造业重要基地和中国三大创新地区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2024年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前景分析摘要湖泊湿地旅游是一种以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的追求为导向的旅游方式。

本文通过对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了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前景。

通过对市场发展、政策支持、旅游需求、目标客群等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湖泊湿地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1. 引言湖泊湿地旅游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与喜爱。

湖泊湿地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2. 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现状分析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目前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首先,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的追求日益增加,湖泊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兴趣。

其次,政府对于湖泊湿地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条件。

再次,旅游服务供给方不断提升,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3. 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前景预测湖泊湿地旅游市场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仍存在大量的游客需求有待开发。

其次,政府对于湖泊湿地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预计会增加,为市场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再次,湖泊湿地旅游在满足游客对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的追求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因此,预计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4. 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湖泊湿地旅游市场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 加大对湖泊湿地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游客对湖泊湿地旅游的认知度和兴趣。

- 加强湖泊湿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提升,提供更加多样化和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 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护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 加强湖泊湿地旅游的开发和管理,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结论湖泊湿地旅游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潜力,在政策支持、旅游需求、目标客群等方面都存在有利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 区 绿 色 经 济 产 业 发 展 模式
2. 1 生态旅游业 湿地生态旅游是一种曼妙的高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绿色经济产业发展模式探索
6 1
化和地方文化 。 首先 , 以资源环境 、 湿地知识 、 保护 通 过 挖 掘、 创 作, 并 与 网 湖 的 历 史、 地 管理为 素 材 , 理、 民俗等文化相 融 合 , 形成独具网湖特色的湿地 文化 。 再 者 着 眼 阳 新 县 域 特 色 文 化 , 如 采 茶 戏、 民 歌、 民调 、 方言等 , 弘扬地方文化 。 文化产业发展形 式力 求 多 样 , 富于吸引力、 渲 染 力。一 是 以 公 众 的 环境教育 、 科普教育为主题 , 创办自然学校 ; 以湿地 研究为对象, 举 办 各 种 论 坛。二 是 以 保护 的 探 讨 、 文化广 场 、 博 物 馆、 陈 列 馆、 出 版 物、 标牌与信息栏 等载体进行文化展示 。 三是运用各种文艺演出 、 声 光表演 、 视 频 广 播 播 放 等 形 式 演 示 文 化。 在 实 践 中, 文化产业发展 要 与 生 态 旅 游 业 充 分 融 合 , 使之 更富文化内涵 。 2. 3 自然渔业 高投入而又相对高收入的掠夺式 、 排它式渔业 生产 , 对水环境和水生物的破坏严重 。 保护区渔业 依靠提升鱼的品质和水产品 必须走生态养殖之路 , 种类 、 尤其是名贵水产品来提升渔业效益 。 网湖湿 万亩以上的有 2 个 , 实施人放 地有大小湖泊 1 5个, 天养的生态养 殖 有 良 好 的 基 础 条 件 。 在 各 大 湖 泊 通过人工促进自然恢复 利用生态学食物链的原理 , 水草 、 适当投放水产品种苗 、 设立禁渔期 、 封湖保护 等措施 , 发展自然增殖式的水产养殖业 。 2. 4 天然采集业 网湖湿地资源丰富 , 天然 、 保健食物众多 。 天然 还包括竹材 、 药材等 采集主要是对野生食物的采集 , 采集利用 。 野生蔬菜作为人们餐桌上的追捧 , 适当 地培育 、 采集野生蔬菜有利于提高湿地资源的合理 利用率 。 野生蔬菜采集就是在充分保证种质资源的 前提下 , 对可以利用的野生蔬菜在食物成熟期进行 采集利用 。 据调 查 , 保护区可形成1 0 0 0h m 以上
以传统产业经济为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 、 基础 、 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 种新的经济形式 , 是解决当前全球多重危机下经济
] 1 。 发展困境和维持经济增长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1. 2 资源特点 1. 2. 1 地形地貌独特 网湖湿地整体呈东西峡状湖区地貌 , 南北两岸 低山为湿地构 筑 了 一 道 厚 实 的 天 然 屏 障 。 保 护 区 内拥有森林和湿 地 两 大 生 态 系 统 , 具 有 水 域、 浅水 滩涂 、 草 甸、 库 塘、 农 耕 地、 针 叶 林、 竹 林、 樟树林等
* 收稿日期 : 2 0 1 3-1 0-0 9
6 0 1. 2. 3 景观景点资源众多
湖 北 林 业 科 技
第4 3卷
世人热捧 。 网湖湿 地 自 然 保 护 区 的 生 态 旅 游 发 展

网湖流域面积达4 处于泛三国旅游 0 0 0 0h m, 线路上 ,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 区内及周边的自然景 观有星罗棋布的 湖 泊 及 道 士 山 、 向 录 古 樟 群、 五爪 嘴、 鸡笼山 、 五虎山 、 宋家山 、 飞云洞等 , 人文景点有 富池甘宁墓 、 岳飞铸剑丰山洞 、 坡山 半壁山古炮台 、 、 碧云洞 “ 苏学士洗墨池 ” 文峰塔等 。 1. 2. 4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网湖地处古 东 鄂 腹 地 , 有2 0 0 0 多 年 的 历 史, 春秋战国时为吴头楚尾 , 是南北文化 、 吴楚文化 、 中 并融有长江商贾文化和川 原与苗蛮文化的交融区 , 蜀文化 。 网湖流域军事战例薪火相续 , 历代文人墨 迹及 诗 词 佳 句 较 多 , 各 种 民 俗 多 姿 多 彩, 民 歌、 民 戏曲琳琅满目 , 传说故事更是感人至深 。 调、 1. 2. 5 区位优势明显 所处 县 域 距 武 汉 、 南 昌 省 会 城 市 不 到 2h 车 程, 境内东有入沪 蓉 高 速 快 车 道 和 长 江 黄 金 水 道 , 西有大广高速 , 南有杭瑞高速 , 武九铁路贯穿其中 , 交通十分便利 。 1. 3 当前的经济现状及发展形势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是保护区内经济产业 单一 , 效益低下 , 主要为传统农业 , 农业中又以渔业 种 植 业 为 次, 兼 有 畜 牧 业、 林 业 等, 但所占比 为主 , 例极低 , 生活来源 多 靠 外 出 务 工 , 根本无法满足社 区居民的生计需 要 ; 二 是 一 些 群 众 为 了 生 计, 一些 急 功 近 利, 肆意侵占 经营者为了谋取 利 益 最 大 化 , 资源 , 渔业经营者 大 多 采 取 高 密 度 投 放 鱼 苗 、 高强 致使围垦养 度投肥投料的极近负荷的掠夺式经营 , 殖行为增多 、 农药 肥 料 污 染 加 剧 、 水产养殖面源污 染加重 、 生物多样 性 减 少 ; 三是随着沿海高耗能企 业向内 地 转 移 , 周 边 的 采 石、 采 矿、 化 工、 规模化养 环 境 污 染 型 企 业 陡 之 增 多, 使环 殖等资源消耗型 、 境问题随之显现出来 , 加重了湿地保护的压力 。 解 资源的恶性利用与合理利 决生计需求与资源保护 、 用、 传统经济发展 与 湿 地 保 护 的 冲 突 , 迫切需要着 眼于环境保护 , 发 展 绿 色 经 济, 引导区域经济绿色 转型 , 以缓解各种矛盾冲突 , 实现有效保护 。
第4 3卷 第1期 2 0 1 4年2月
湖 北 林 业 科 技
H u b e i F o r e s t r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y g y
V o l . 4 3, N o . 1 , F e b . 2 0 1 4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绿色经济产业发展模式探索
好, 污染和破坏程 度 较 低 , 是华中地区保护较完好 的一块湿地 。 1. 2. 2 生物多样性丰富 保护区内有湿地维管束植物 5 浮游植物 9 1种, 浮游动 物 3 底栖动物3 脊椎动物 4 7种; 4 种, 0 种; 其中鱼类 7 两栖类1 爬行类1 2 9 8种, 4 种, 4 种, 9 种, 鸟类 1 兽类 2 6 7种, 5 种。 个 性 资 源 十 分 鲜 明, 除了长江以南中小 型 湖 泊 最 为 密 集 的 越 冬 候 鸟 种 群, 还 有 中 华 绢 丝 丽 蚌、 苦 草、 野 菱、 野 莲、 粗梗水 蕨、 野 大 豆 等 优 势 种 质 资 源。在 保 护 价 值 上, 有国 家重点保 护 的 植 物 6 种 , 兽 类 2 种, 鸟类3 省 0 种, 级重点保护动物 6 东方白鹳 、 黑鹳 、 豆雁 、 小天 2种, 鹅、 白琵鹭 、 白额雁 、 鸿雁等水鸟种群数量达到或超 具有国 过了全球飞迁线路上水鸟数 量 1% 的 标 准 , 际重要意义 。
2 , 其中 多种生境类型 。 有湿 地 面 积 1 1 8 9 1 . 5 3h m 2 2 ; ; 湖 泊9 林地9 耕地1 2 0 5 . 6h m 0 0 7 . 4h m 9 9 6 . 8 2 2 ; 。境内原生条件较 其他用 地 面 积 2 h m 8 5 . 2h m
1 网湖湿地资源状况及经济现状
1. 1 保护区概况 湖北网湖湿地位于湖北省阳新县中东部 , 长江 中游南岸 , 富河交汇处 , 是由网湖 、 朱婆湖 、 下羊湖 、 夹节湖 、 绒湖 、 赛桥湖 、 宝塔湖等大片低洼湖泊组成 的浅水型湖 泊 湿 地 , 为 国 家 重 要 湿 地 。2 0 0 6年建
2 , 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 保护区总面积2 其 0 4 9 5h m 2 2 , , 中核心 区 6 缓冲区2 实验区 5 9 8h m 1 0 6h m 2 , 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 1 1 7 9 1h m
保护区 , 主要保护网湖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 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 涉及阳 新 县 8 个 镇 区 , 2 6个 村和大队 。
, 湿地作为 “ 地球之肾 ” 具有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价值 , 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绿色资源 。 湿地蕴含的众多绿色 是促进湿地绿色经济科学发展的有利条 经济元素 , 件 。 立足湖北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实际 , 探寻切 实可行的湿地绿色经济模式 , 有利于充分发挥网湖 湿地的价值 , 促进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又好又快 发展 , 缓解传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与湿地保护的 从而实现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利双赢 。 矛盾 ,
() () () () () 1) 邢宏喜 ( 郑和松 2 刘道锦 2 石教法 2 柯常柏 2 钟学彬 1

( ) 阳新县林业局 黄石 4 黄石市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黄石 4 1. 3 5 2 0 0; 2. 3 5 2 0 0 摘 要: 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 , 更好地发挥 湿 地 保 护 效 益 , 成为湿地保护者 随着我国对湿地保护的深入关注和研究 , 新的课题 。 本文立足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际及周边地 区 经 济 现 状 , 着 力 探 索 生 态 旅 游、 文 化、 自 然 渔 业、 天 然 采 集、 有机 种植 、 特色驯养 、 低碳加工等 7 大适于促进保护区发展的绿 色 经 济 产 业 模 式 , 并 提 出 产 业 发 展 实 践 方 式, 为 全 省、 全国湿地 保护与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 关键词 : 绿色经济 ; 模式 ; 探索 网湖湿地 ; ( ) 中图分类号 : S 7 5 9. 9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3 0 2 0 2 0 1 4 0 1-0 0 5 9-0 4
结合水域沿岸山 应以湿地文化旅游为亮点和特色 , 体、 资源 、 历史 、 文化等 , 构建由 1 3 个各具特色的小 景区组成的环 网 湖 生 态 旅 游 圈 。 新 塘 湿 地 文 化 体 验区 , 主要包括自然学校 、 湿地博物馆 、 大型宣教广 百 鸟 园、 立 体 式 水 生 植 物 园、 湿 地 文 化 剧 场 等; 场、 赛桥湖 、 南湖水上娱乐区 , 以湖中的道士山 、 碧螺山 为中心 , 在湖区建 设 各 种 水 上 游 乐 和 休 闲 设 施 , 开 游艇冲浪 、 采莲 、 垂钓 、 龙舟竞赛等活动 ; 向 展划船 、 录民俗文化体验 区 , 改 造 向 录 民 居, 复原明清时期 以 地 方 特 色 美 食 一 条 街, 地 方 戏 剧、 曲 艺、 民 民居 , 俗表演 , 阳新布贴 等 非 物 质 遗 产 展 示 等 , 嵌入两大 古樟群保 护 , 形 成 5k m 长的古色古味的集镇村 落; 网 湖 渔 文 化 区, 以 渔 文 化 陈 列 馆、 生态鱼蟹品 尝、 水产品购物 、 水产品民间作坊加工等为主题 ; 五 建设观鸟平台 、 瞭望塔 、 步道及木 爪嘴观鸟科普区 , 屋等 设 施 , 建 设 自 然 知 识 科 普 走 廊, 开 展 科 普、 观 鸟、 拍 鸟、 观 光 活 动; 半 壁 山 农 场 观 光 区, 利用农场 依 季 轮 换 呈 现 万 亩 油 菜 花、 麦 浪、 稻 香、 白棉 资源 , 等壮观 的 农 作 物 景 观 , 体 验 机 耕、 种 植、 采 摘、 收割 等农场生产生活 ; 半壁山 、 富池历史文化区 , 建设沿 江历史博物馆 , 精 心 打 造 五 七 干 校、 半壁山摩崖石 刻、 太 平 天 国 古 炮 台、 地 下 军 事 馆、 甘 宁 公 园、 三国 古战场等历史景点 ; 丰山 、 鸡笼山矿冶文化区 , 作为 保护区周边的省级重点金铜产区 , 着力开发建设矿 露天采矿区 、 地下采矿 、 岳飞采矿铸剑等 冶陈列馆 、 景点 ; 杨山农耕文化区 , 参观农耕文化屋 , 体验传统 欣 赏 田 园 风 光; 坡山及南岸自然 的农村生产生活 , 山水 游 览 区 , 打 造 洗 墨 池、 苏 东 坡 游 址、 古 寨 遗 址、 飞云 洞 千 年 古 刹 等 景 点 , 建 设 游 览 步 道、 车 道、 缆 游览独特的山 水 自 然 景 观 ; 南城古域遗址文化 道, 区, 依 托 古 域 文 化, 复 原 下 雉 古 城, 回 味 历 史; 宋家 复原宋山樵唱古景 、 古山寨及寨墙 , 山户外拓展区 , 建设 兽 类 动 物 园 , 开 辟 山 地 自 行 车 骑 行、 登 山、 攀 爬、 狩猎等户外活 动 场 所 及 线 路 ; 宝塔湖无公害农 业观 光 区 , 参 观 湖 蒿、 莲、 菰等特色蔬菜规模化生 欣 赏 栽 培 作 物 景 观, 体 验 自 产 自 食 乐 趣。通 过 产, 环网湖生态旅游 圈 的 建 设 , 带 动 周 边 新 农 村 建 设, 促进文化产业发 展 , 提 升 绿 色 服 务 业 上 位 进 档, 为 生态旅游提供低碳 、 环保 、 优质的服务 。 2. 2 文化产业 网湖湿地文化产业要突出两大主题 , 即湿地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