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中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对比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摘要】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常用的降脂药物,用于冠心病治疗。
本文从药物应用、药理作用、研究对比和安全性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全面比较。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对比分析,发现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在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血管事件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瑞舒伐他汀在安全性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需要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警惕。
综合分析认为,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但在安全性方面需谨慎。
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两者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差异,并寻求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冠心病、治疗效果、药理作用、对比分析、安全性、研究结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所导致的一组症候群。
据统计,冠心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药物治疗是常用的一种方式。
在药物治疗中,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两种常用的药物,它们都属于降脂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从而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本文将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效果上的差异,探讨它们在药理作用、疗效、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为临床冠心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两种药物的异同,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生开展个性化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为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效果上的差异,通过对两种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药理作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以探讨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优缺点,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选择。
我们将研究现有文献中有关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研究成果,比较二者在降低胆固醇、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等方面的效果差异,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准确的药物选择依据。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评价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评价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是常见的降脂药物,被广泛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
两者在临床上都显示出了显著的降脂效果,并且在降低冠心病风险、改善病情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的效果上是否有所不同,是目前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价,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
一、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属于他汀类药物,是强效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
它们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LDL-C的水平,同时提高HDL-C 的水平,从而达到降脂的效果。
瑞舒伐他汀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稳定斑块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对冠心病的治疗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 降脂效果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在降脂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
一项比较研究发现,在患者使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瑞舒伐他汀能够比阿托伐他汀更有效地降低LDL-C水平。
而且,瑞舒伐他汀还能够显著提高HDL-C水平,对于全面促进血脂代谢有着更积极的作用。
2. 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在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方面,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一项荟萃分析研究显示,无论是瑞舒伐他汀还是阿托伐他汀,均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包括心肌梗塞、中风和心血管死亡等。
在预防心血管事件方面,两者并无明显差异。
3. 安全性评价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属于较为安全的药物。
但在具体的安全性表现上,瑞舒伐他汀在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
尤其是在肌痛和肌肉损伤方面,瑞舒伐他汀的用药安全性更加可靠。
三、临床应用及剂型选择在临床应用中,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选择可以根据患者个体化的情况来决定。
对于需要更强效降脂的患者,可以首选瑞舒伐他汀;而对于肌痛等不良反应风险较高的患者,则可以选择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比目的进一步研究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5例,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25例,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经过瑞舒伐他汀治疗,有效率96%,对照组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有效率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8%;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更加明显,且安全性更高。
标签: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冠心病;临床疗效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容易引发动脉硬化,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见药物。
有研究认为[1],瑞舒伐他汀具有良好的低亲脂性和肝脏选择性,在肝脏选择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
本文将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到我院治疗的5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经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
采取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7.74±6.34)岁;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69±6.41)岁。
纳入标准:(1)肝、肾功能正常;(2)本次使用药物无过敏史;(3)统一配合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肝功能不全或肝炎患者;(2)近期(1个月)使用过雌激素、影响血脂药物患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4)依从性较差患者等。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抑制剂等。
對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国药准字J20120050,10 mg/片)治疗,10 mg/次,1次/d。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摘要】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常用的降脂药物,用于冠心病治疗。
本文从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学对比分析、临床疗效比较以及副作用和安全性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在降低胆固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方面表现优异,而阿托伐他汀在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效果更为显著。
研究也指出两者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等副作用。
综合比较两种药物的优劣势,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局限性。
未来的临床应用可以考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治疗, 应用价值, 对比分析, 作用机制, 药理学, 疗效比较, 副作用, 安全性, 优劣势比较, 临床应用, 展望, 局限性, 不足之处.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
冠心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降脂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两种常用的降脂药物,具有明确的降脂效果和心血管保护作用。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药物的不断问世,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药理学作用、临床疗效、安全性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本文旨在对两者进行深入的比较与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师在治疗冠心病时提供更为科学的药物选择依据。
通过对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从药理学、临床疗效、副作用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对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学特点以及临床疗效的比较,探讨它们在冠心病管理中的优势和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药物选择依据。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常见的降脂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冠心病。
这两种药物以作用方式、剂量、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
作用方式: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从而降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且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减少血浆三酰甘油(TG)的水平。
但是两种药物的作用方式存在一些不同,瑞舒伐他汀的效果更被认为更加强大,能够降低LDL-C水平多达55%-63%,比阿托伐他汀更高。
剂量: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剂量也存在差异,其中瑞舒伐他汀的最大剂量为40mg/d,阿托伐他汀的最高剂量为80mg/d。
同时,也需要注意到不同患者的药物剂量可能有所不同,较高的剂量往往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药代动力学:瑞舒伐他汀是脂溶性药物,可以通过肝脏细胞轻易进入肝细胞中,与肝细胞内负责合成胆固醇的HMG-CoA还原酶结合,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与之相比,阿托伐他汀是水溶性药物,与细胞膜上的HMG-CoA还原酶结合,不会进入肝细胞。
不良反应:虽然两种药物都是比较安全的药物,但是长期使用也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
瑞舒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疼、肠胃道不适、肌肉痛和血液检查异常等。
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同样包括头疼、肌肉痛、肠胃道不适和血液检查异常,但是较为罕见的副作用也可能包括肝脏损伤和视力损伤等。
结论: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可以用于治疗冠心病,作用方式和药代动力学存在差异,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更加强大,并且剂量也存在差异。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两种药物都可能发生不良反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用药剂量。
对比不同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

较评价[ 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10(9) :6-8.
[2] 菲尔达吾斯·萨依然,玛依拉·马合木提.瑞舒伐他
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 及对 TC、TG、LDL - C、
HDL-C 指标的影响[ J]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4( 20) :
显效
有效
22(57.89) 15(39.47)
无效
总有效率
1(2.63)
37(97.37)
续表
分组
n
对照组
38
χ2 值
显效
有效
无效
16(42.11) 17(44.74) 5(13.16)
7.195
0.011
P值
3.062
0.031
5.295
0.018
总有效率
33(86.84)
5.295
0.018
( 二) 血脂水平对比
选择中仍存在一定争议。 以下将进一步分析采用瑞舒伐他
汀或者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整体治疗价值。
二、 资 年 6 月 ~ 2020 年 3 月我院 76 例冠心病患者,
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8 例,男 20 例 / 女 18 例:年龄 43
~ 79 岁,均值为(59.7±1.2) 岁;患病时间 7 个月 ~ 14 年,均值
( 三) 评价标准
(1) 对比 2 组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未见心绞痛发作,
心电图复查结果显示 ST-T 段显著改善以及 T 波倒置显著变
浅,症状体征表现消失或大部分消失;有效:心绞痛的频率明
显降低,ST-T 段有所改善,其他症状与体征得以缓解;无效: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是两种常用的降脂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从药理学、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在选择合适的降脂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药理学对比瑞舒伐他汀是一种高选择性、强效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来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而阿托伐他汀也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与瑞舒伐他汀类似,但在选择性和效力上略有差异。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学特点在于其对肝脏内的胆固醇合成酶有更强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因此使用剂量相对较小,临床上通常以5-20mg/日的剂量使用。
而阿托伐他汀的选择性和效力略逊于瑞舒伐他汀,因此常规使用剂量为10-80mg/日。
瑞舒伐他汀在药理学上具有更强的选择性和效力,相对于阿托伐他汀来说更加适用于一些特定情况下的患者。
二、临床疗效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临床上的疗效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根据多项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在降低LDL-C水平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显著降低LDL-C水平,进而减少冠心病发作的风险。
瑞舒伐他汀还能够显著降低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非HDL-C水平,同时提高HDL-C水平,具有全面的脂代谢调控作用。
而阿托伐他汀在降脂方面的疗效也是有目共睹,同样能够显著降低LDL-C水平,但总体来说其效果略逊于瑞舒伐他汀。
在临床应用中,对于那些需要更强降脂作用的患者,瑞舒伐他汀可能更加适合。
三、安全性对比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安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安全性方面的表现如何呢?据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临床使用中均属于安全性较高的药物,一般情况下能够被患者很好地耐受。
瑞舒伐他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例如肌痛、疲劳等。
而阿托伐他汀则在临床上也有一定的肌痛发生率,但相对来说较低。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两种降脂药物。
它们均为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药理学特性、临床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将对两者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参考。
一、药理学特性对比1. 药理学特性瑞舒伐他汀是一种弱酸性药物,口服后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高达95%。
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肝脏清除率低,血浆中药物浓度波动小,稳定性好。
阿托伐他汀在体内代谢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通过胆汁排出,瑞舒伐他汀则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两者在代谢途径和排泄途径上存在差异。
2. 药物相互作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为CYP3A4的底物,并且均通过CYP3A4参与代谢。
两者在临床上均存在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CYP3A4抑制剂如红曲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会增加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血浆浓度,增加毒性反应的风险。
3. 药物剂型和用法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有片剂和口服溶液剂型供临床选择,但阿托伐他汀也有可溶性片剂和胶囊剂型。
不同剂型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便捷性和患者依从性可能有所不同。
二、临床应用价值对比1. 降脂效果在降脂效果方面,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为有效的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但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显示,瑞舒伐他汀相对于阿托伐他汀在相同剂量下能够达到更好的降脂效果,特别是对于LDL-C的降低效果更为显著。
2. 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降脂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大量临床试验数据表明,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肌梗死、中风、心血管死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治疗中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对比
发表时间:2018-11-26T14:24:47.0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8期作者:刘晓强
[导读] 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刘晓强
(青海省海东市人民医院内科青海海东 810600)
【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特定时段内接诊的80例冠心病展开研究,按照药物治疗的不同将其以1:1的比例分为2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为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治疗疗效、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疗效为97.5%,心功能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显著,P<0.05。
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瑞舒伐他汀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心功能改善情况;安全性;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181-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最新研究表明:在该病的治疗中,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疗效一直是外界争议不下的重点问题,就此,本文选取特定时段呢80例患者展开研究,现做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展开研究,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8~85岁,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7~84岁,对比分析80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支持下文中的统计学研究。
纳入标准:(1)基础疾病诊断为冠心病;(2)NYHA分级标准,心功能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当前未使用过ACEI、螺内酯;(3)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且该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研究通过。
排除标准:(1)肾功能不全、血肌酐男性≥220umoL/L,女性≥176umoL/L,血钾≥5.OmmoL/L;(2)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者;(3)近期内使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胰岛素、类固醇激素药物[1]。
1.2 方法
对照组:(1)常规治疗:阿司匹林、硝苯地平、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2)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国药准字
J20120050,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10mg/片);10mg/次,1次/d;如若患者为合并疾病患者,则给予降糖、降压药。
观察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瑞舒伐他汀(国药准字H20080669,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5mg)
10mg/次,1次/d,两组均治疗30天[2]。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对比疗效经治疗,患者心功能恢复Ⅰ级,或改善程度在Ⅱ~Ⅱ级以上为治疗显效;经治疗心功能改善Ⅰ级,但并没有达到Ⅰ级功能未治疗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分级无明显变化,甚至极少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加剧现象为治疗无效;现阶段临床将治疗总疗效定义为(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心功能对比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6MWT)。
心肌重塑对比: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计算,计量资料(心功能改善情况)两组间比值用独立样本t检验后以均值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治疗疗效)两组间比值用独立样本χ2值检验以(%)表示,若P<0.05,差异显著,统计学成立。
2.结果
2.1 疗效分析
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5.0%,组间对比,P<0.05,见表1。
2.2 对比心功能
观察组LVEF、6MWT、LVESD、LVEDD分别为(45.77±4.85)、(309.41±33.56)、(46.15±4.12)、(42.06±4.06);对照组分别为(40.11±4.02)、(285.36±30.12)、(55.36±4.55)、(49.69±5.25);在组件对比P<0.05,统计学成立的前提下,
t1=5.6825;t2=3.3730;t3=9.0815;t4=4.4122。
3.讨论
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此病的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醛同酮拈抗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是用药安全却无法保证,并且患者在发生心力衰竭时,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经常会出现,更易出现酸碱平衡紊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情况,因此联合用药过程中要注意钾血症。
目前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是现阶段临床治疗冠心病疗效最显著的药物,亦属于首选药物,他汀类药物既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清LDL-C水平,还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情况,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
阿托伐他汀在临床治疗冠心病应用较为广泛,属于还原酶抑制剂,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因此可以直接作用于患者病灶;但是随着疾病的不断演进,阿托伐他治疗冠心病效果有所下降。
瑞舒伐他汀属于第7带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原酶抑制剂,较与阿托伐他
汀,该药生物利用率较高[3],血浆半衰期较长,很少经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代谢,因此降脂作用更加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清中TC、TG、HDL-C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炎性因子,整体优化心功能指标,
综上,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瑞舒伐他汀更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平,侯东彬,邱静,陈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35(08):1893-1898.
[2]赵文艺,胡中耀,任等.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近期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6):99-102.
[3]张根华.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