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蓟马综合防治

合集下载

西花蓟马防控技术指南

西花蓟马防控技术指南

西花蓟马防控技术指南学 名: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异 名:Euthrips occidentali s Pergande, 1895Euthrips tritici Crawford, 1909Frankliniella helianthi(Moulton, 1911)Frankliniella tritici var. Moultoni Hood, 1914Frankliniella moultoni Hood, 1914Frankliniella trehernei Morgan, 1925Frankliniella californica Moulton, 1931Frankliniella dahliae Moulton, 1948英文名称:Western Flower Thrips分类地位:缨翅目(Thysanoptera) 、锯尾亚目( Terebrantia) 、蓟马科( Thripidae) ,一、西花蓟马1、起源与分布国内我们国家2003年首次报道在北京发生并造成严重危害(张友军等,2003)。

现已在北京海淀、昌平、大兴、朝阳和丰台5个近郊区县和云南昆明、大理、楚雄、保山、玉溪、曲靖、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广大地区广泛分布,在山东、浙江的部分地区的也有零星分布。

图1 西花蓟马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国外西花蓟马最早于1895在美国西部地区发现并报道(Pergande,1895),当时只是零星发生并危害。

后来1934年新西兰(Mound and Walker,1982)、墨西哥(Guerra-sobrevila,1989)陆续报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在美国境内蔓延,并遍布整个北美(Beshear,1992)。

1983年被传进欧洲的荷兰,1986年入侵到法国,1987年到意大利( Rampinini,1987;Del Bene and Gargani,1989)和比利时(Heungens et al., 1989)。

西花蓟马的危害与防治

西花蓟马的危害与防治

重 者 造成 花 不 能 正 常 开 放 。
3 植 物性 杀虫剂 : 楝素 、 碱 、 、 如 烟 藜 芦碱 等 。 4 新 型 杀 虫 剂 : 阿 维 菌 素 类 药 、 如
西 花 蓟 马 能 传 播 数 1 种 植 物 病 O
毒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是 Tso i s 的 两 op vr 属 u 种 病 毒 : 仙 花 坏 死 斑 病 毒 ( S ) 凤 I V 和 N
时 若 虫 表 现 负趋 光性 ,离开 植 物 入 土 。 若 虫 的 发 育 起 点 温 度 为 9. c 。 间 若 4c 田 虫 的发 育历 期为 9 d 到 冬季 可 延 长 —1 , 2
至6 d 0 .而 在 恒 温 2 c 条件 下 l 和 2 5c 龄
截 至 目前 ,西 花蓟 马 分布 遍 及 美 洲 、 欧 洲 、 洲 、 洲 、 洋 洲 , 为 一 种 世 界 亚 非 大 成 性害虫。
西 花蓟 马 吸食 寄 主 植 物 的 叶 、芽 、
花 或 茄 果汁 液 ,造 成 嫩 叶 皱 缩 卷 曲 , 甚 至 黄化 、 枯 、 萎 , 器 受 害 呈 白 斑点 干 凋 花 或变 成 褐 色 ,果 实 受 害 多 留 下 创 痕 , 甚
至 造 成 疮 疤 。 取 食 植 物 花 粉 或 花 的 子
清 园和 深 翻 , 以减 少 害 虫 侵 染 源 。 要 彻底 清 除大 棚 、 间杂 草 、 留植 株 、 田 残 落 叶 等 , 收 集 起来 烧 毁或 深 埋 。同 时 并 深 翻 可 杀 灭 成 虫 、 虫 。 勤浇 水 , 除 若 勤 草 , 消 灭 草 上 及土 中 害虫 。 以 ( ) 理 防 治 三 物 可 采 用 防 虫 网 阻 隔 、 板 诱 虫 等 措 蓝

入侵害虫西花蓟马检测及其防治策略

入侵害虫西花蓟马检测及其防治策略
ZHANG n—p n , AN n Ku eg F Ku ,S UN i—h ng Ru o
( . h nogIstt o o ooy T in2 10 C i ; 1S a dn tu n i e fP m l , a 7 00, hn g a a 2 ntu ln Po co , h nogAa e yo gi l rl c ne, i n2 00 , hn ; .I i t o Pa t rt t n Sa dn cdm A rut a Si cs J 5 10 C i s t ef ei f c u e a n a
tc nq e n ee c rn e h iu sa d rs a h t d,g n hp d tcin mih et ed s a l to nte ftr. I d io r e e e c i ee t g t h ei bemeh d i h uu e n a dt n, o b r i
t e mo e s i n i c c n r l sr tge r u o w r h t t e b o o ia o to o ie i gi u t r l h r ce t o to t e is we e p t fr a d t a h i lg c l c n r l c mb n d w t a r l a i f a h c u
t e d tc in a d i e t c t n f F a ki il c i e t l h e e t n d n i ai o r n l e a o c n a  ̄, i cu i g mo p o o ia i e t c t n, P o i f o n l d n l d n r h lg c l d n i a i i f o CR

蓟马的种类与防治

蓟马的种类与防治

生态习性
01
02
03
稻蓟马
稻蓟马在南方地区每年可 发生4-6代,世代重叠严 重,以成虫在稻草、稻桩 和杂草上越冬。
西花蓟马
西花蓟马适应性较强,繁 殖速度快,一年四季均可 发生为害,但春秋两季更 容易繁殖。
葱蓟马
葱蓟马主要在温暖季节为 害,成虫怕光,多在叶背 或叶鞘内栖息,以若虫在 叶鞘内越冬。
02

综合防治策略
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 治等多种方法,制定综
合防治方案。
发展方向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了解蓟马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征和种群 动态等,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防治意识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蓟马防治的重视程度 和防治技术水平。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鼓励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农药滥用风险
为了防治蓟马,农户可能会大量使用农药,增加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03
CATALOGUE
蓟马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轮作换茬
通过合理安排作物轮作换茬,避 免连作,能有效降低蓟马种群数
量。
清除杂草
田间杂草是蓟马的重要寄主,清除 杂草可以减少蓟马的栖息地和食物 来源。
抗虫品种选择
选择对蓟马抗性较强的品种种植, 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蓟马为害。
生物防治
天敌利用
保护和利用蓟马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能有效控制蓟马种 群数量。
病原微生物
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对蓟马进行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白僵菌等,对蓟马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如吡虫啉、噻 虫嗪等。

石榴上西花蓟马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石榴上西花蓟马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农业技术N292019年6月·下石榴上西花蓟马的危害及防治方法沈朝银1 余兴华2(1. 四川省会理县农业农村局石榴研究所,四川 会理 615100;2.四川省会理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管理站,四川 会理 615100)摘 要 西花蓟马的繁殖能力强,隐匿性好,防治难度较大,在石榴树上形成的危险类型较多,危害性较大,是影响石榴种植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本文就来了解西花蓟马,探讨石榴上西花蓟马的危害和有效地防治方法,以便石榴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西花蓟马;石榴;危害1 引言石榴树西花蓟马病害是一种严重病害,某石榴园因为西花蓟马病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引起了对西花蓟马的重视。

西花蓟马是蓟马昆虫中的一类,全世界现已发现的蓟马类型已经超过6000多种,广泛寄主于各类植物,而西花蓟马对于石榴花的病害尤为严重。

2 西花蓟马概述2.1 生活习性西花蓟马是种繁殖能力极强,个体极小的昆虫,具有较强的隐匿性和昼伏夜出的习性。

西花蓟马每年可生12-15代,适合在15℃-35℃的环境生长发育,最适宜繁殖的温度为27.2℃,可产子多达230个,幼虫生长迅速,生长为成虫一般只需要两周的时间[1]。

2.2 寄主范围西花蓟马具有食杂性的特点,因此寄主范围较广,可广泛寄存于石榴李、桃、苹果、葡萄、草莓、茄、辣椒、生菜、番茄、豆、兰花、菊花植物中。

西花蓟马还可广泛寄主与植物的嫩茎、叶、花、幼果等部位,以吸食植物的真菌和汁水存活,被危害后的植物果实会发生僵化,造成果实品质较差,而叶、嫩茎、花等部位则会变薄,造成叶、花卷取、褪色等。

2.3 传播方式西花蓟马的传播途径较多,如无意识的人为因素、树苗移植、风力传播、衣服、运输工具等多种方式传播,最主要的是西花蓟马可进行超远距离的传播。

即便是经过将近一月的漂洋过海,西花蓟马仍旧可以存活并传播。

2.4 危害特点西花蓟马的危害极大,危害类型较多,寄主于花、叶部位,可造成花、叶褶皱、卷取、褪色等,寄主于果实部位可造成果实僵化,果实表面伤痕累累,品质下降,寄主于植物茎会导致植株死亡,寄主于果树类植物的嫩茎会造成营养输送障碍,导致果实发育畸形、小果等。

蓟马形态识别和综合防治技术

蓟马形态识别和综合防治技术
蓟马的识别和综合防控
为什么要讲蓟马?
蓟马为何物?都是害虫吗? 蓟马种类这么多,是怎么区分它们的?
北京地区危害作物的蓟马种类是什么,怎么区分? 那些没有翅膀的虫子也是蓟马?
蓟马会对农作物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蓟马在我国、我市、我区的发生情况是什 么样的? 如何综合防治蓟马?每类技术如 何具体操作?
蓟马危害范围广、程度重、适应性强且不易发现。部分种类的蓟马会对作物造 成很广泛、很严重的危害,是2010年海南“毒豇豆事件”的主角害虫。蓟马类 害虫个体微小,体长一般不足2 mm,适生性强,繁殖率高,危害严重且不易被 发现。Biblioteka 蓟马对植物叶片和果实的危害
危害洋葱或大葱心叶、 嫩芽及韭菜叶,受害时 出现长条状白斑,严重 时葱叶扭曲枯黄。
玉米上 蓟马危害。
蓟马的危害
间接为害:传播番茄斑萎病毒、凤仙花斑病毒等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
番茄斑萎病毒是世界上10大病毒之一,2012年在北京昌平、海淀检测到,其 传播媒介就是蓟马!
前蛹(3 龄)
蓟马的危害
直接为害:取食植物叶片、花器、果实、嫩枝甚至果实, 造成叶片斑点、 皱缩,影响光合作用;花瓣斑驳,果实畸形。
蓟马在各种植物花上的危害
西花蓟马的成虫和若虫均以锉吸式口器刺吸危害植物叶片、花、芽及 果的汁液,造成被害叶正面呈现黄白色斑点,严重的叶片甚至黄化、 干枯,在叶背面留下黑色虫粪,危害花器后使花器呈白斑,危害幼嫩 果实后留下白色晕斑。
• 熏烟处理:隐匿危害
• 药剂喷雾防治:地上部喷雾 (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 甲维盐和虫螨腈等)
• 天敌昆虫:盲蝽、花蝽、捕食螨等
• 清除田间植株残体

换茬期间向畦中灌水
物理防治
在通风口和门窗处加设50 筛目防虫网,阻止外面的 蓟马随气流进入棚室内。

华北地区常见蓟马种类及防治方法

华北地区常见蓟马种类及防治方法

近年来,蓟马已由次要害虫逐渐上升为为害多种经济作物的主要害虫,受害作物涉及蔬菜、花卉、粮食作物等。

目前蔬菜上以烟蓟马、西花蓟马、花蓟马和棕榈蓟马为害最为严重。

1蔬菜上常见的蓟马种类1.1西花蓟马。

为害蔬菜的主要蓟马种类之一,且危害严重。

西花蓟马寄主范围广,主要有茄子、番茄、辣椒、生菜、豆类、草莓、李、桃、苹果、葡萄、兰花、菊花等,主要分布在蔬菜的花及叶片上(以嫩叶为主)。

西花蓟马整个发育期经历卵、若虫、预蛹、蛹和成虫5个时期。

西花蓟马通常在土壤里化蛹,有时也在花里化蛹。

成虫和若虫主要在叶片上取食为害。

成虫能飞、善跳,能借助气流作短距离迁移,也可依靠人为因素进行远距离传播。

1.2烟蓟马。

主要寄主有豆角、油菜、甘蓝,和葱、洋葱、韭菜、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及棉花、小麦、玉米等作物。

1年发生的代数因其所处的地区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25℃左右为烟蓟马发育的最适温度,最适湿度为60%左右,湿度过高将不利于烟蓟马的生长发育。

当气候处于高温干旱时,烟蓟马半个多月就能繁殖1代,使种群数量急剧增长,造成严重的农作物危害。

当大量降雨时,虫口数目将迅速下降。

1.3花蓟马。

寄主包括茄果类、豆类、瓜类及十字花科蔬菜,如棉花、甘蔗、稻、各种菊花等。

成虫、若虫多群集于花内取食为害,花器、花瓣受害后成白化,经日晒后变为黑褐色,危害严重的花朵萎蔫。

叶受害后呈现银白色条斑,严重的枯焦萎缩。

1.4棕榈蓟马。

为害黄瓜、西瓜、茄子、甜椒、十字花科蔬菜、菠菜、豆科蔬菜等。

为害蔬菜嫩梢、嫩叶、花、幼瓜等。

成虫怕光,多在未张开的叶上或叶背活动。

成虫能飞善跳,能借助气流作远距离迁飞。

棕榈蓟马既能进行两性生殖,又能进行孤雌生殖。

卵散产于植株的嫩头、嫩叶及幼果组织中,1、2龄若虫在寄主的幼嫩部位穿梭活动,活动十分活跃,锉吸汁液,躲在这些部位的背光面。

3龄若虫不取食,行动缓慢,落到地上,钻到3~5cm的土层中,4龄在土中化蛹。

在平均气温23.2℃~30.9℃时,蛹期3 ~4.5d,羽化后成虫飞到植株幼嫩部位为害。

西花蓟马识别及防治和治疗

西花蓟马识别及防治和治疗
阻断繁殖
在苗床或田间用纱网阻断西花蓟马迁飞和繁殖的途径。
生物防治
天敌控制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控制西花蓟马数量。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白僵菌等,防治西花蓟马。
化学防治
早期防治
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控制西花蓟马繁殖和蔓延。
科学用药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 成影响。
危害症状识别
01
02
03
叶片受害
西花蓟马取食叶片后,会 在叶片上形成许多细小的 孔洞,严重时会使叶片枯 萎、脱落。
花蕾、花瓣受害
西花蓟马取食花蕾、花瓣 后,会使花朵畸形、脱落 ,影响观赏价值。
果实受害
西花蓟马取食果实后,会 使果实表面出现许多小孔 洞,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 量。
03
西花蓟马防治
农业防治
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
加强对西花蓟马与寄主互作机制的研究,揭示其致害与适应的分子和生理基础。
针对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措施的研发与优化,将为解决这一重大农业害 虫提供更多选择。
加强西花蓟马对农药抗性的遗传与分子机制研究,为延缓抗药性提供理论支撑。
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西花蓟马对寄主植物的选择、繁 殖和扩散具有高度适应性,其危 害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西花蓟马的暴发成灾,往往导致 寄主植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
甚至绝收。
西花蓟马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多 种手段,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 治、农业防治等,对实现农业可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调整作物布局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避免连作和重茬,减少 西花蓟马繁殖和传播。
精耕细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花蓟马
分类学地位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属于缨翅目 (Thysanoptera)锯尾亚目(Terebrantia)蓟马科(Thripidae) 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又名苜蓿蓟马,英文名为 Western flower thrips 或 alaflafthrips,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危险性害虫。 1996年,我国农业部将西花蓟马列为检疫性害虫。
传播方式
西花蓟马远距离扩散主要依靠人为因素。种苗、花卉及其它农产品的调运,尤 其是切花运输及人工携带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其生存能力强,经过辗 转运销到外埠后西花蓟马仍能存活。另外,该害虫与很容易随风飘散,易随衣 服、运输工具等携带传播。
西花蓟马
为害特点
直接为害:以成虫、 若虫锉吸植株心叶、 嫩芽、 嫩叶、花和幼果汁液使被
感谢各位老师指正!
成虫产卵和危害。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
人工隔离
西花蓟马成虫可通过门及通风口进 入温室,温室工作人员应做 到随手关门,同时给通风口安装防虫网,防虫网网眼越小,防 西花蓟马的能力就越强,禁止工作人员穿蓝色和黄色衣服进出 大棚。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
银膜驱避
棚门口贴银膜,银膜表面具有强力的 反射紫外线的功能,可以有效趋避蓟 马。
INSV 也可以通过汁液传播,因此在实验条件下可以进行机械摩檫接 种。
凤仙花坏死病毒
蓟马获毒与传毒过程
当西花蓟马若虫取食患病植株的过程中,病毒将会进入若虫体内,病毒在西花蓟 马若虫体内进行增殖。当若虫发育到成虫后迁移到其他植株,通过对健康植株 的取食危害来传播植物病毒,使新的植株患病。只有若虫能获毒,尤其是 1 龄 若虫获毒能力最强,获毒能力随若虫的发育而降低,如当 1 龄若虫获毒,则有 47%的成虫能传播病毒;而如果是 2 龄若虫取食病毒感染的植物, 则只有 12% 的成虫获得病毒,若虫获毒时间需 15min。西花蓟马若虫获毒后不能立即传毒, 病毒需在若虫体内进行复制以及体液循环,该过程需要约 3-10d。2 龄以后的 若虫开始传毒,但大多数传毒是由带毒若虫发育而成的成虫取食传毒。西花蓟 马传毒时间可保持 22-30d,但不能经卵传至后代。
西花蓟马解剖镜下图
脉鬃
西花蓟马手绘图
锯状产卵器
西花蓟马
主要识别特征
体色:刚羽化的成虫颜色呈白
色,随着虫体生长,体色逐渐变 深,若虫体色为淡黄色,成虫体 色为黄褐色。
3-10
西花蓟马生活史
27℃下历期 约 1-3 天
蛹 期 天
在室内条件下雌虫存活 40-80 天,雄虫寿命较短,约为雌虫的一半
西花蓟马
凤仙花坏死病毒
分类学地位
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mpaliens necrotic spot virus, INSV)属于番茄斑萎病毒属 (Tospovirus)的重要成员之一。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 分类系统, 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 属于单分子负 链 RNA 病毒目(Mononegavirales) 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 。INSV 是该属继番茄 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 )发现之后所报道的第二种病毒,于 1992 年被确认命名为 INSV,致死温度为 40-60℃,体外存活期 2-5h。
防治措施
加强检疫
加强外来盆栽和苗木的检疫, 对来自疫区的种条和盆栽或其他有 关植物组织,要严格检疫,查清有无该 虫。切断、控制和消灭疫 源,严控传播途径,防止西花蓟马的传出和传入。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选择种植抗病性强品种,如丽娜; 淘汰易感病品种,如佳人(如图 左半为丽娜品种报损少,右半为 佳人品种报损多)。
防治措施
物理防止
信息素引诱
防治Hale Waihona Puke 施物理防止引诱剂诱杀
引诱剂诱杀利用西花蓟马借助植物气味寻找寄主的特性,将烟碱 乙酸酯和苯甲醛混合制成引诱剂置于棚内,可准确预测西花蓟马 的发生及危害时期,并能大量诱 杀成虫。将茴香醛与上述两种化 合物混合后制成粘板,防治大棚西花蓟马的效果良好。
防治措施
物理防止
害株心叶不能张开花、 嫩梢、 嫩叶变小、 生长点萎缩而成丛生现象,植株生 长停滞。
间接为害:能传播多种病 害,其中最重要的是(Impatiens necrotic
spotvirus,INSV凤仙花坏死病毒)和番茄斑点萎薦病毒 (Tomato spotted wilt vims,TSWV),以上两种病毒病造成 的经济损失远近大于西花蓟马本身造成的危 害。而在长寿花上传播的为凤仙花坏死病毒。
蓟马传播过程图
03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西花蓟马虫体较小、发育历期短、寄主广泛,常生活于 芽、花等隐蔽处,且昼伏 夜出,具有较高繁殖性,且卵产于植物组织中, 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 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难 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因此,对西花蓟马的防治,应 釆取 “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协调利用植物检疫、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防治技术,进行综合防治。
西花蓟马
生物学特征
通常有两性:雄虫一般比雌虫小,色较浅。 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或者两者交替发生。 卵生 :卵肾型、不透明,非常小,27.2℃产卵最多。空气湿度是影响卵发育的重
要因子,干燥的空气很容易使卵脱水,从而导致死亡,每头雌性西花蓟马平均产 卵 200 粒左右。 过渐变态 :属于过渐变态类,整个发育期包括卵、若虫(1 龄和 2 龄)、蛹(前蛹 和伪蛹)、成虫四个阶段。 食性:植食性,寄主广。
02 凤仙花坏死病毒
凤仙花坏死病毒
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mpaliens necrotic spot virus, INSV)是一种能够引起多种农业 和园艺观赏作物严重病害的植物病毒,该病毒主要依靠蓟马传播,其中西花蓟 马是最重要的传播介,西花蓟马一龄若虫获毒24h的平均获毒率为93.3%,成虫 平均传毒率为80%, 最小获毒时间为30min,传毒率随获毒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当获毒48h,传毒率达到100%;INSV在西花蓟马体内呈指数级扩增,到成虫浓 度达最大,但成虫体内的INSV 病毒不传给子代;
棚周围喷施蓟马趋避剂
利用刺激性较大的药剂喷施在大棚外围棚膜及周边, 利用刺激性气味趋避蓟马,同时杀死部分蓟马。
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
正在捕食的花蝽若虫
正在捕食的食蚜蝇幼虫
天敌的释放
释放天敌应掌握在害虫发生初期,一旦 害虫出现即开始释放。
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
真菌和线虫
西花蓟马的预蛹和蛹一般生活在基质或土壤中,釆用土壤施用线虫,其中异小杆线 虫 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HP88 使西花蓟马数量下降 38%,该线虫能从更深层的 土壤中搜索到西花蓟马的预蛹 和蛹。寄生性线虫TTiripinema mcAZeuwdi能在西花蓟 马 入土前侵染,首先线虫进入若虫的表皮后进入血淋巴并产 卵,若虫取食西花蓟马 腹部体液,成熟后钻入其肠道,通过粪便排出。线虫同样能够阻止或降低西花蓟马产 卵。在西 花蓟马化蛹前施用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制剂可导致害虫74.5%和 71.1%的死亡率。
凤仙花坏死病毒
为害症状
发病初期:出现失绿斑
发病中期:叶片出现失绿 同心轮文状病斑
凤仙花坏死病毒
为害症状
发病后期:病斑处黄褐 色枯萎病斑。
凤仙花坏死病毒
传播途径
INSV 在植株间的自然传播主要是通过介体蓟马,目前报道的,主要 由花蓟马属的西花蓟马(F. occidentalis)、花蓟马(F. intonsa)和褐花 蓟马(F. fusca)3 中蓟马传播其中西花蓟马是最主要的传播介体。
绿僵菌
昆虫病原线虫
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
西花蓟马成虫畏强光,一般喜欢在背光处或光线较弱时集中危害。因 此,在喷施常规触杀性药剂时在傍晚喷洒防治效果较好,或在药液中 加入适量白糖;蓟马极易产生抗药性,药剂一般用上两次就会产生抗 药性,所以用药防治时多种药剂轮换使用且不要一味的加大用药浓度, 避免造成虫害再猖獗。
长寿花西花蓟马综合防 治指南
制作人:小徐 时 间:2020年5月31日
引言
病虫害是长寿花的主要危害因素,它能使长寿花的品质 和产量下降,严重影响长寿花的商品价值和观赏性能。 下面我主要讲西花蓟马在长寿花上的危害及防治。
目录
01. 西花蓟马 02. 凤仙花坏死病毒 03. 西花蓟马综合防治
01 西花蓟马
2000-3000倍茎叶喷雾
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
氟啶虫胺腈
2500-3000倍茎叶喷雾
在各种防治措施中生物防治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且受到的 制约因素很多,因为生物防治本身也是生物,所以有一定的 局限性,因此生物防治实行起来有一定难度,还需进一步探 索。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防治措施
加强温室管理
大棚周围未硬化部分覆盖黑色地 布,防草的同时破坏蓟马的越冬、 越夏及入土化蛹的场所。
防治措施
物理防止
粘虫板诱杀
根据西花蓟马具有趋蓝色、黄色的习性
(监测表明对西花蓟马诱集效果最好的颜色是蓝色)将诱虫板悬挂于大棚内,高
度与植株持平,一方面可用于监测蓟马种 群发生动态,另一方面可诱杀成虫、减少
西花蓟马
寄主范围
西花蓟马属于杂食性害虫,其寄主范围非常广。寄主涉及花卉、果树、蔬菜 和其他农作物的60多个科500多种植物网。随着西花蓟马种群 在我国的不断扩 散,其寄主范围也在持续扩大,有些种类 还尚未正式列入有关研究报告。根据 西花蓟马的生活习性分析,在其分布区内,几乎所有观赏花卉及蔬菜均有可能 成为其寄主。对于不同种类的寄主植物,西花蓟马虽有喜好程度的差别,但均 能生存且具有相当强的繁殖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