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蓟马综合防治共46页文档
西花蓟马的危害与防治

重 者 造成 花 不 能 正 常 开 放 。
3 植 物性 杀虫剂 : 楝素 、 碱 、 、 如 烟 藜 芦碱 等 。 4 新 型 杀 虫 剂 : 阿 维 菌 素 类 药 、 如
西 花 蓟 马 能 传 播 数 1 种 植 物 病 O
毒 。其 中 最 重 要 的 是 Tso i s 的 两 op vr 属 u 种 病 毒 : 仙 花 坏 死 斑 病 毒 ( S ) 凤 I V 和 N
时 若 虫 表 现 负趋 光性 ,离开 植 物 入 土 。 若 虫 的 发 育 起 点 温 度 为 9. c 。 间 若 4c 田 虫 的发 育历 期为 9 d 到 冬季 可 延 长 —1 , 2
至6 d 0 .而 在 恒 温 2 c 条件 下 l 和 2 5c 龄
截 至 目前 ,西 花蓟 马 分布 遍 及 美 洲 、 欧 洲 、 洲 、 洲 、 洋 洲 , 为 一 种 世 界 亚 非 大 成 性害虫。
西 花蓟 马 吸食 寄 主 植 物 的 叶 、芽 、
花 或 茄 果汁 液 ,造 成 嫩 叶 皱 缩 卷 曲 , 甚 至 黄化 、 枯 、 萎 , 器 受 害 呈 白 斑点 干 凋 花 或变 成 褐 色 ,果 实 受 害 多 留 下 创 痕 , 甚
至 造 成 疮 疤 。 取 食 植 物 花 粉 或 花 的 子
清 园和 深 翻 , 以减 少 害 虫 侵 染 源 。 要 彻底 清 除大 棚 、 间杂 草 、 留植 株 、 田 残 落 叶 等 , 收 集 起来 烧 毁或 深 埋 。同 时 并 深 翻 可 杀 灭 成 虫 、 虫 。 勤浇 水 , 除 若 勤 草 , 消 灭 草 上 及土 中 害虫 。 以 ( ) 理 防 治 三 物 可 采 用 防 虫 网 阻 隔 、 板 诱 虫 等 措 蓝
入侵害虫西花蓟马检测及其防治策略

( . h nogIstt o o ooy T in2 10 C i ; 1S a dn tu n i e fP m l , a 7 00, hn g a a 2 ntu ln Po co , h nogAa e yo gi l rl c ne, i n2 00 , hn ; .I i t o Pa t rt t n Sa dn cdm A rut a Si cs J 5 10 C i s t ef ei f c u e a n a
tc nq e n ee c rn e h iu sa d rs a h t d,g n hp d tcin mih et ed s a l to nte ftr. I d io r e e e c i ee t g t h ei bemeh d i h uu e n a dt n, o b r i
t e mo e s i n i c c n r l sr tge r u o w r h t t e b o o ia o to o ie i gi u t r l h r ce t o to t e is we e p t fr a d t a h i lg c l c n r l c mb n d w t a r l a i f a h c u
t e d tc in a d i e t c t n f F a ki il c i e t l h e e t n d n i ai o r n l e a o c n a  ̄, i cu i g mo p o o ia i e t c t n, P o i f o n l d n l d n r h lg c l d n i a i i f o CR
石榴上西花蓟马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农业技术N292019年6月·下石榴上西花蓟马的危害及防治方法沈朝银1 余兴华2(1. 四川省会理县农业农村局石榴研究所,四川 会理 615100;2.四川省会理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管理站,四川 会理 615100)摘 要 西花蓟马的繁殖能力强,隐匿性好,防治难度较大,在石榴树上形成的危险类型较多,危害性较大,是影响石榴种植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本文就来了解西花蓟马,探讨石榴上西花蓟马的危害和有效地防治方法,以便石榴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西花蓟马;石榴;危害1 引言石榴树西花蓟马病害是一种严重病害,某石榴园因为西花蓟马病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引起了对西花蓟马的重视。
西花蓟马是蓟马昆虫中的一类,全世界现已发现的蓟马类型已经超过6000多种,广泛寄主于各类植物,而西花蓟马对于石榴花的病害尤为严重。
2 西花蓟马概述2.1 生活习性西花蓟马是种繁殖能力极强,个体极小的昆虫,具有较强的隐匿性和昼伏夜出的习性。
西花蓟马每年可生12-15代,适合在15℃-35℃的环境生长发育,最适宜繁殖的温度为27.2℃,可产子多达230个,幼虫生长迅速,生长为成虫一般只需要两周的时间[1]。
2.2 寄主范围西花蓟马具有食杂性的特点,因此寄主范围较广,可广泛寄存于石榴李、桃、苹果、葡萄、草莓、茄、辣椒、生菜、番茄、豆、兰花、菊花植物中。
西花蓟马还可广泛寄主与植物的嫩茎、叶、花、幼果等部位,以吸食植物的真菌和汁水存活,被危害后的植物果实会发生僵化,造成果实品质较差,而叶、嫩茎、花等部位则会变薄,造成叶、花卷取、褪色等。
2.3 传播方式西花蓟马的传播途径较多,如无意识的人为因素、树苗移植、风力传播、衣服、运输工具等多种方式传播,最主要的是西花蓟马可进行超远距离的传播。
即便是经过将近一月的漂洋过海,西花蓟马仍旧可以存活并传播。
2.4 危害特点西花蓟马的危害极大,危害类型较多,寄主于花、叶部位,可造成花、叶褶皱、卷取、褪色等,寄主于果实部位可造成果实僵化,果实表面伤痕累累,品质下降,寄主于植物茎会导致植株死亡,寄主于果树类植物的嫩茎会造成营养输送障碍,导致果实发育畸形、小果等。
蓟马形态识别和综合防治技术

为什么要讲蓟马?
蓟马为何物?都是害虫吗? 蓟马种类这么多,是怎么区分它们的?
北京地区危害作物的蓟马种类是什么,怎么区分? 那些没有翅膀的虫子也是蓟马?
蓟马会对农作物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蓟马在我国、我市、我区的发生情况是什 么样的? 如何综合防治蓟马?每类技术如 何具体操作?
蓟马危害范围广、程度重、适应性强且不易发现。部分种类的蓟马会对作物造 成很广泛、很严重的危害,是2010年海南“毒豇豆事件”的主角害虫。蓟马类 害虫个体微小,体长一般不足2 mm,适生性强,繁殖率高,危害严重且不易被 发现。Biblioteka 蓟马对植物叶片和果实的危害
危害洋葱或大葱心叶、 嫩芽及韭菜叶,受害时 出现长条状白斑,严重 时葱叶扭曲枯黄。
玉米上 蓟马危害。
蓟马的危害
间接为害:传播番茄斑萎病毒、凤仙花斑病毒等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
番茄斑萎病毒是世界上10大病毒之一,2012年在北京昌平、海淀检测到,其 传播媒介就是蓟马!
前蛹(3 龄)
蓟马的危害
直接为害:取食植物叶片、花器、果实、嫩枝甚至果实, 造成叶片斑点、 皱缩,影响光合作用;花瓣斑驳,果实畸形。
蓟马在各种植物花上的危害
西花蓟马的成虫和若虫均以锉吸式口器刺吸危害植物叶片、花、芽及 果的汁液,造成被害叶正面呈现黄白色斑点,严重的叶片甚至黄化、 干枯,在叶背面留下黑色虫粪,危害花器后使花器呈白斑,危害幼嫩 果实后留下白色晕斑。
• 熏烟处理:隐匿危害
• 药剂喷雾防治:地上部喷雾 (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 甲维盐和虫螨腈等)
• 天敌昆虫:盲蝽、花蝽、捕食螨等
• 清除田间植株残体
•
换茬期间向畦中灌水
物理防治
在通风口和门窗处加设50 筛目防虫网,阻止外面的 蓟马随气流进入棚室内。
西花蓟马识别及防治和治疗

在苗床或田间用纱网阻断西花蓟马迁飞和繁殖的途径。
生物防治
天敌控制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控制西花蓟马数量。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白僵菌等,防治西花蓟马。
化学防治
早期防治
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控制西花蓟马繁殖和蔓延。
科学用药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 成影响。
危害症状识别
01
02
03
叶片受害
西花蓟马取食叶片后,会 在叶片上形成许多细小的 孔洞,严重时会使叶片枯 萎、脱落。
花蕾、花瓣受害
西花蓟马取食花蕾、花瓣 后,会使花朵畸形、脱落 ,影响观赏价值。
果实受害
西花蓟马取食果实后,会 使果实表面出现许多小孔 洞,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 量。
03
西花蓟马防治
农业防治
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
加强对西花蓟马与寄主互作机制的研究,揭示其致害与适应的分子和生理基础。
针对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措施的研发与优化,将为解决这一重大农业害 虫提供更多选择。
加强西花蓟马对农药抗性的遗传与分子机制研究,为延缓抗药性提供理论支撑。
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西花蓟马对寄主植物的选择、繁 殖和扩散具有高度适应性,其危 害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
西花蓟马的暴发成灾,往往导致 寄主植物生长受阻、产量下降,
甚至绝收。
西花蓟马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多 种手段,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 治、农业防治等,对实现农业可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调整作物布局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避免连作和重茬,减少 西花蓟马繁殖和传播。
精耕细作
蓟马的防治技术

蓟马的防治技术ppt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蓟马的基本信息•蓟马的防治技术•蓟马防治的实践案例•蓟马防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结论与展望01蓟马的基本信息蓟马种类繁多,约计500多种,分为尘蓟马科、蓟马科、管蓟马科和纹蓟马科等。
种类全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均有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
分布蓟马的种类与分布蓟马繁殖能力强,一年可发生多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蓟马的生活习性繁殖蓟马具有趋光性,白天栖息在叶片背面,晚上出来活动,喜阴凉环境。
活动习性蓟马吸取植物汁液,危害植物组织,对叶片、花和果实等组织造成损伤。
取食习性破坏植物组织蓟马吸取植物汁液,破坏植物组织,导致叶片、花和果实等出现斑点、萎缩和脱落等现象。
传播病毒病蓟马在危害植物的过程中,可传播病毒病,如番茄斑萎病毒病等,对农业生产造成更大的危害。
蓟马的危害02蓟马的防治技术选用抗性品种选用对蓟马有抗性的品种,减少蓟马对农作物的危害。
精耕细作通过精耕细作、清除杂草、轮作换茬等措施,减少蓟马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松土等,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残留的枯叶和老叶。
农业防治利用蓟马的天敌如茧蜂、食蚜蝇等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减少蓟马的数量。
天敌控制微生物防治植物源农药使用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对蓟马进行生物防治。
使用一些植物提取物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对蓟马进行防治。
03生物防治0201使用一些常规化学农药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对蓟马进行防治。
常规化学农药使用一些新型化学农药如吡虫啶、氟虫腈等,对蓟马进行防治。
新化学农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该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合理使用农药化学防治03蓟马防治的实践案例防治措施项目采用了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手段。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治意识和技能。
项目背景北京市蓟马危害严重,对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
西花蓟马

西花蓟马的防控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原产于北美洲,其杂食性,寄主植物多达500余种,主要有李、桃、苹果、葡萄、草莓、茄、辣椒、生菜、番茄、豆、兰花、菊花等,取食作物的花、叶、茎、果细嫩部分,导致花瓣褪色、叶片皱缩,茎和果则形成伤疤,被害叶片初呈白色斑点后连成片,叶片变小、皱缩,影响光合作用,在干燥季节的危害更大,最终可能使植株枯萎,同时还传播包括番茄斑萎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
花卉作物受害后表现为叶片和花瓣褪色并留下取食痕,影响花卉的外观和商品价值。
它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年可发生12-15代,可行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在15℃-35℃均能顺利发育,从卵发育到成虫只需14天;27.2℃产卵最多,1头雌虫可产卵200多粒。
2003年我国在北京首次发现此虫,2011年7月广东省将其列为广东省补充检疫对象。
传播途径:西花蓟马成虫飞翔能力很弱,远距离扩散主要依靠人为因素。
种苗、花卉及其它农产品的调运,尤其是鲜切花的调运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其生存能力强,经过辗转运输到外地后西花蓟马仍能存活。
1.检疫措施
国内调运应检植物、植物产品前,须经植物检疫机构检疫取得《植物检疫证书》,防止西花蓟马随调运植物、植物
产品远距离传播。
2.化学防治
由于西花蓟马虫体微小,常生活于芽、花等隐蔽处,在田间常不易察觉,且卵产于植物组织中,给化学防治带来很大难度,一种药剂或一次施药很难将其各个虫态全部或大部分杀死,多次或高浓度用药很容易使其产生抗药性。
使用速扑杀、吡虫啉、阿克泰、毒死蜱、喹硫磷、卡死壳、灭幼脲、抑太保、吡丙醚和氟虫脲等有较好防效。
西花蓟马成虫西花蓟马为害花器。
蓟马的防治技术

紫外灯
使用紫外灯对蓟马进行诱杀。
05
蓟马防治的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望与挑 战
加强蓟马抗药性的研究与应对
抗药性监测
加强对蓟马抗药性的监测,及时 掌握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抗药性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蓟马抗药性的分子机制 ,为开发新型防治药剂提供理论
支持。
轮换用药
根据监测结果,科学轮换使用不 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延缓抗药性
色板诱杀
利用蓟马对某种颜色的偏好,设置色板进行诱杀。
灯光诱杀
利用蓟马对光线的趋性,设置灯光进行诱杀。
03
蓟马抗药性研究
蓟马抗药性的产生机制
基因突变
蓟马在繁殖过程中,基因可能会发生突变,使得它们对某些农药产生抗药性。
环境选择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蓟马群体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更容易存活下来,因此在使用 农药时,蓟马抗药性个体就被自然选择出来。
蓟马的危害与影响
蓟马以植物的汁液为食,对植物 造成严重的损害。
蓟马还可以传播病毒病,对植物 的健康生长构成威胁。
蓟马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 不良影响。
蓟马的传播途径与生态习性
蓟马可以通过风、雨、蚂蚁等媒介进行传播。 蓟马在温暖、干旱的环境中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
蓟马具有趋光性,喜欢在光亮的地方活动。
微生物防治
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苏云杆菌等,对蓟马进行防 治。
化学防治技术
药剂选择
根据蓟马种类和发生情况 ,选择合适的杀虫剂进行 防治。
施药方法
掌握在蓟马活动高峰期进 行喷雾防治,以最大程度 地减少蓟马数量。
安全用药
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化学 药剂,避免对环境和人体 健康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