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语义学派
语言学方向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语言学方向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参考语言类专业主要是对人类语言进行研究,基于语言学基础理论对社会生活中的语言进行全方位的解读,随着语言的进步,人们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语言学方向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1、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语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2、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3、“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4、大学英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策略的有效性研究5、文化交往视角下中文商业广告英译研究6、中国语境下EFL学习者文化身份焦虑研究7、网络资源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8、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可接受性9、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10、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11、国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12、庄子哲学英译研究新发展与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13、邓罗对《三国演义》的译介14、英语词汇教学中母语翻译的作用15、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隐喻理解策略及理解模型建构16、木心短篇小说在英语世界的文化飞散之旅17、母语迁移与英语复数名词短语的二语理解和产出18、基于汉语熟语英译的趋返模式研究19、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述评20、翻译目的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21、语料库视角下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以话语标记语you know 为例22、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及其对英汉互译的启示23、词汇呈现方式对英语词汇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24、基于英汉语料的仿拟跨学科研究25、谈杜拉克“立马锐克”与“创形-创意翻译”26、中国学生对英语空论元的习失研究27、中国英语学习者虚拟语气的使用障碍及教学对策研究28、从葛浩文英译看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以莫言《师傅越来越幽默》为蓝本29、英语翻译中笔译要点分析30、“小句左缘理论”框架下的英汉截省句对比研究31、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红高粱家族》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32、国际商务会话研究现状的计算机可视化分析33、论散文翻译中的节奏34、关联理论下的商务英语口译35、从语用学视角看汉英口译中的语用失误36、英语心智谓词的模糊性及其语际语用发展研究37、英语科技术语的词汇特征及翻译38、Moment in Peking中异国形象之汉译39、中医典籍中“气”的源流与翻译探析40、女性主义视角下张爱玲的翻译观--以英译《海上花列传》为中心41、二语习得视觉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42、晚清以降的中国佛典英译高潮43、基于降维法的译者风格研究44、中国英语口音研究述评45、口译中视角转换的语用原则46、模因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歇后语英译47、本土英语教学法:流派、体系与特色48、《骆驼祥子》三个英译本中叙述话语的翻译--译者风格的语料库考察49、基于语料库的“人生”隐喻英汉对比研究50、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30年述评普通语言学论文题目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论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评20世纪的索绪尔研究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比较与诠释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论索绪尔的语用哲学思想探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简述现代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洪堡特的语言理论浅析博杜恩·德·库尔特内与三个语言学派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洪堡特语言哲学中的辩证精神语法分析的系统描写与比较的几个方面韩语语法教材中“时制”概念的研究回到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之再辨析系统功能类型学--类型学之功能视角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国外语言学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浅析符号的能指与所指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主体离场的系统论研从英语拟声词出发反思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索绪尔语言符号观评述论语言学研究的论域构成与价值流变重新认识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的价值与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威廉·冯·洪堡特语言学思想论析浅谈俄罗斯人对音素的偏好维吾尔语语素问题新探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及相关启示简评哥本哈根学派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关联从转喻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谈语法研究中的本位观浅谈结构主义与生成语言学论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索绪尔《普通语言学》评介汉字速记符号的符号学分析中国传统语言学国际地位的思考领属小句的系统功能语法阐释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辩证关系研究普通语言学视野之下的“的”字代县方言中的不经济现象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认识赵元任与索绪尔之普通语言学和符号学对比研究中国手语的音系学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用藏语格助词的语法信息研究从加的夫语法看“语法”与“语言学”的关系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语言观的对比分析社会发展是词义演变的根本原因吗汉语语言学论文题目1、汉语教学“慕课”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建设2、网络新词“土豪”新探3、中国语言服务业的机遇和挑战4、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5、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汉语综合课设计6、汉语“词库-构式”互动的语法描写体系及其教学应用7、“被”字句的语义趋向与语义韵8、汉字文化的真人秀--解读《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9、从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角度分析赵本山小品中的言语幽默10、纪录片解说词创作理念探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11、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12、论当下缩略形式的网络流行语13、“小句左缘理论”框架下的英汉截省句对比研究14、对外汉语课堂操练中教师等待时间研究1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本多元化16、汉语不礼貌话语的语用研究17、动词分类和施格、通格及施语、通语18、论“NP了”格式:构式的视角19、国际汉语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个案研究20、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调查报告21、程度评价构式“X就不用说了”研究22、汉语普通话语境下学前幼儿语言叙事能力发展研究23、汉语双及物构式二语习得中的语言变异现象研究24、留学生初级汉语读写课中写作教学设计25、网络流行词“吐槽”研究26、也说话语标记“别说”的来源--再谈话语标记来源的研究27、例示与细化:以“吃食堂”为例28、对外汉语教材出版文化因素的处理策略研究29、对外汉语教材中虚拟人物的刻板印象研究30、网络流行语现象的语言文化分析31、“貌似”的语法化及其传信义的演变32、“V_吃+N”结构的认知语义分析33、新词语的族聚特征及其社会文化心理34、天津方言与民俗文化35、上海市餐饮店名的语言学研究36、对外汉语古琴文化课程教学设计37、基于图式理论的初级汉语阅读课教学设计38、基于语料库的“人生”隐喻英汉对比研究39、隐喻的起因、发生和建构40、论国际汉语教学隐性资源及其开发41、当代网络文化中流行的表人新名词及其理据42、论述“一旦”与“万一”43、《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的语用分析44、焦点性话语标记的话语关联及其语义类型45、口语中“你”的移指用法及其话语功能的浮现46、日本学生“能”“会”“可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47、现代汉语情态动词早期习得的个案研究48、年度词语排行榜述评与流行语的概念辨析49、华裔汉语学习者解读:新加坡视角50、包含副词“也”的并列复句句式及其他。
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认识

中 图分 类 号 : 5 H3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4 8 9 {0 0 0 — 1 6 0 10 — 4 9 2 1 }2 0 3 - 3
非 本 质性 的 , 却 是 非 常 明显 的“ 但 地域 性 ” 化 。其 中 , 斯 科 分 莫
语 义 学 派 在 俄 罗 斯 的 分 支受 两种 因 素 的 影 响形 成 了 目前 的 状
态。
二、 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普通语言学原则
在莫 斯科语义 学派所有 的理论研 究和词典学研 究中 , 有
摘
要 : 斯 科 语 义 学 派 在 语 言 学 界 越 来越 多地 被 术语 化 , 观 点 也被 语 言 学 家所 接 受 。 莫 斯 科 语 义 学派 的研 究遵 循 普 莫 其
通语 言学原则、 自然 语 言 集 成描 写 原 则和 编 纂 集成 描 写词 典 原 则 , 研 究 的 目的 是 创 立 语 义 学 的 普 通 理 论 并把 这 种 理 论 变成 其
一
、
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本质
程 , 把 语 义 表 象 的体 现 方 式 从 一 个 层 次 转 到 另 一 个 层 次 , 即 一 直 到 得 出相 应 的话 语 ( 者 相 反 . 成 对 给定 的话 语 或 语 音 信 或 当
, 实施 “ 译 ” 过 程 , 翻 的 从一 个 层 次 到 另 一 个 层 近 年 来 。 许 多 作 者 的著 作 中都 会 经 常 提 到 “ 斯 科 语 义 息 ) 即语 音 表 象 , 在 莫
了 J a ,.ao ,h im r 西 方 语 言学 家 的 相 关 成 就 。 . tGL kfC . l oe等 K z Fl 借
第十八讲:文学批评(三)·形式主义

Look, sir. Look sir. Mr. Knox, sir. Let’s do tricks with Bricks and blocks, sir. Let’s do tricks with Chicks and clocks, sir.
Not a bright falcon was flying beyond the hills.
2、文学的认知功能:不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认为文学是一个自足的独立结构,是由语言的
反讽、悖论、象征等构成的张力结构
(tensional structure)。这在理论上突出了
语言的重要性,体现了文学的语言魅力和结构 的复杂性所带来的意义的丰富性。
3、意义的阐释
创作谬误:“意图缪见在于将诗和诗的产生过程
• 当文字被感觉为文字而不是命名物体或情感爆发的 呈现物,诗性就显现了。诗性语言是审美化的、去功 能化的的语言,因其自身而被欣赏的语言。
• 诗歌研究:韵律节奏序列、语义单位序列。“在诗 歌中,文字的意义由声音决定。” —提尼亚诺夫
• 散文研究:“故事”和“情节”的区分
Chicks with bricks come. Chicks with blocks come. Chicks with bricks and blocks and clocks come.
文学演化是自律的,无需来自社会变动的
影响,变革的逻辑来自形式,而非内容。
• 新形式的出现,不是为了表达新内容,而
是为了替换已经没有艺术生命力的旧形式。
4. 具体的研究方法:“那就应当把语言学为我们
所作的语言事实的分类,作为诗学系统建构的基
础。” 日尔蒙斯基把狭义的诗学分成5个部分,分别对 应于语言学的五部分:一、音韵学,二、词的形 式结构,三、句法学,四、诗学语义学,五、诗
“语言—理论—词典”莫斯科语义学派语义学研究的词典化

“语言一理论一词典”:莫斯科语义学派语义学研究的词典化何洋洋摘要文章通过引入“词典化”这一概念,系统梳理了莫斯科语义学派的理论和词典编纂之间的内在逻辑。
该学派的理论和词典编纂可纳入词典化的维度之上,与语言本体一起构成完整的语义研究链条。
语言中处于原始状态的词汇和语法经过语言学家的挖掘后,依据语言集成描写原则进行描写,呈现出语法指向。
集成描写后的词汇和语法经过系统性词典学理论的加工呈现出词汇指向,再由系统性词典学理论的二次加工明确收录词典中的词汇和语法具体类型。
经过两大理论的加工,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最终进入词典文本,词典化流程结束。
词典文本通过分区进行组织。
关键词莫斯科语义学派词典化语言集成描写系统性词典学一、弓I言莫斯科语义学派是当今世界语义学的主流学派之一,该学派的语言学家深耕语义学几十年,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且完整细致的语义研究理论和方法。
国内对该学派的研究以理论主义学研究为主。
张家骅(2001,2011,2014)是最早对该学派理论进行介绍和研究的学者,他详细分析了该学派的语义元语言、配价和题元理论,词汇函数理论等,将上述理论用于分析汉语语料并尝试进行俄汉对比,总体是在理论语义学的框架内。
杜桂枝(2011)翻译了该学派代表人物Q从Anpec«H(阿普列相)的选集《语言整合性描写与体系性词典学》[1],以译介为主。
于鑫(2006)介绍了AnpecHH对动词语义、语言整合描写、词汇系统描写、元语言理论、配价和题元理论的研究。
徐涛(2014)系统梳理了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语言学思想和国内研究现状。
王钢(2015)将AnpecHH的语言学思想分为“语言集成描写思想”“系统性词典学思想”和“积极词典学思想”。
国内对该学派词典编纂活动的研究主要是对其编纂词典进行评述,如蒋本蓉(2008)《现代俄语详解组合词典评述》;李侠(2016)在引介《现代俄语详解组合词典》的同时,探讨了该词典对汉语词典编纂的借鉴作用;王朔(2017)对该学派最新编纂的《俄语积极词典》进行了评述。
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认识

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认识
李含平
【期刊名称】《绥化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莫斯科语义学派在语言学界越来越多地被术语化,其观点也被语言学家所接受.莫斯科语义学派的研究遵循普通语言学原则、自然语言集成描写原则和编纂集成描写词典原则,其研究的目的是创立语义学的普通理论并把这种理论变成词典学的产品,即编纂集成描写词典.
【总页数】3页(P136-138)
【作者】李含平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文理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5
【相关文献】
1.论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语义元语言 [J], 蒋本蓉
2.莫斯科语义学派视域下动词的语义类别 [J], 张红
3."语言—理论—词典":莫斯科语义学派语义学研究的词典化 [J], 何洋洋
4.莫斯科语义学派元语言释义理论视角下的“王冕死了父亲” [J], 于鑫
5.试论语义辖域——基于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意义相互作用原则 [J], 彭玉海;苏祖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语言世界图景观

达方式主要需要借助语 言来 实现。于是 语言就 成 了表达 世界 图景 的核 心。人类语言学家 本杰 明 ・ 尔夫 ( ejmi e o1 沃 B na nL eWh r )提 出 了著名 的萨丕尔 一 沃尔夫假说。他指出 :语 言结构对世 界概念 的构想方 式有
着 强 烈 的 影 响 。 语 言 范 畴影 响着 人 的思 维 和 认 知 ( CePe6PeHHH K
体 。这样 ,词汇语义的描 写囊括 了与词 汇单 位语 义相互 制约 的诸 如词 法 、句法 、搭配交际结构角色乃 至语用 、修辞 、认知等在 内的全部语义
形 式 特 征 以 及 相 关 的 同义 词 、反 义 词 、转 换 词 、 派 生 词 语 义 衍 生 词 等
受到 民族语言的制约 ( 引 自申小龙 2 0 :1 ) 转 00 4 。如 “ 暴风雪 ”只在生
反 映 生 成 表 象 之 后 ,必 然要 寻求 认 知 和 思 维 结 果 的 表 达 方 式 , 而 这 一 表
国语言学家的有益思想 ,吸收了 J a ,G.Lkf,C .Fl r .K t z ao h imoe等西 l 方语言学家的相关成 就 ,借鉴 了波 兰语义学 派 A .Wir ik ,A.B - ez ea b o gs vk 等人的研究 方法 ,在语言学 的宏 观领域和微观领域 ,包括理论 ul si a 语义学 、词典学和机器翻译 等各个方面 ,独树一帜 ,有着一 系列的重要 的革命性的建树 ,并 且产 生了十分广泛而深远 的影响 。本文尤 其要 指 出 的是该学派并不把文化概念作 为语 言世界 图景 的主要研究对 象 ,在莫斯 科语义学派的全部理论中 ,与语 言世界 图景相关 的是语言 的集 成化描写 和系统性词典学两个方面。 莫斯科语义学派集成化 描写指 的是 :在描写特定 自然语 言时 ,把词 汇的释义内容 、语义特 征与语 法 的规则 系统有 机地协 调起 来 ,溶 为一
莫斯科语义学派

莫斯科语义学派摘要:莫斯科语义学派于20世纪60年代初创,主要代表人物是阿普列(Ю.Апресян),以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为基地,宣扬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主要理念。
莫斯科语义学派的理论基础是梅里楚克和卓尔可夫斯基(И.Мельчук;А.Жолковский)等人提出的《意思文本》模式,吸收了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莫斯科语义学派;《意思文本》模式;认知语言学一、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近几十年来在前苏联、俄罗斯语言学界活跃着一批属于莫斯科语义学派的,由阿普列院士为代表的学者阿普列院士1930年出生于莫斯科,1953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外国语师范学院英语系。
1972年到莫斯科信息电子学研究所从事翻译研究,1985年建立计算语言学实验室和理论语义学研究室,成为莫斯科语义学派的领军人物。
阿普列院士1930年出生于莫斯科,1953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外国语师范学院英语系。
1972年到莫斯科信息电子学研究所从事翻译研究,1985年建立计算语言学实验室和理论语义学研究室,成为莫斯科语义学派的领军人物。
莫斯科语义学派继承Л.Щерба,В.Виноградов等本国语言学家的有益思想,吸收J.Katz,koff,Ch.Fillmore等西方语言学家的相关成就,借鉴波兰语义学派A.Wierzbicka,A.Boguslavski等人的研究方法,在语言学的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包括理论语义学、词典学和机器翻译等各个方面,独树一帜,产生了十分广泛、深远的影响。
以Ю.Апресян为首的莫斯科语义学派和以Н.Арутюнова为首的语言逻辑分析学派,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俄罗斯语义学发展的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主要贡献是《意思文本》模式。
从“文本”到“意思”的分析能力和从“意思”到“文本”的综合能力。
在“《意思文本》模式”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莫斯科语义学派因而不仅满足于一般地描写语言意义,而是力求解释词汇单位与其他各层次语言单位、语句和语句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从而达到构拟世界的整体语言图景的最终目的。
20世纪俄语语义学研究

20世纪俄语语义学研究周民权【摘要】20世纪俄语语义学研究成果斐然。
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意思〈==〉文本》理论深刻揭示了从思想到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从语言表达方式到思想的转变过程和机制,语言逻辑分析学派对语言个性、语言共性、语言意识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他俄罗斯学者提出的交际语义群、功能语义场等理论亦不乏真知灼见。
它们各具特点,互为依托,形成合力,驱使俄语语义学理论步入世界语言学研究前沿。
%Research on Russian seman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is enormously fruitful. The landmark achievement of Moscow Semantic School, i. e. , Meaning 〈==〉 Text Theory, reveals th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transforming from thoughts to linguistic expressions and of transforming from linguistic expressions to thoughts. The School of Language Logic Analysis is unique in its research on linguistic individuality, linguis- tic universalism, and linguistic consciousness. Theories such as Communicative Semantic Clusters and Functional Semantic Field put forward by other Russian scholars also contain no lack of profound insights. These theories, each with its own features, supporting each other while forming a concerted force, push Russian semantic theories to the frontiers of linguistic inquiry in the world.【期刊名称】《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7页(P1-6,44)【关键词】俄语语义学;学派;理论;研究方法【作者】周民权【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520世纪是语义学(семантика)理论不断发展创新、成就斐然的重要历史阶段,其显著特点是:(1)从以词为中心的语义研究扩展到句子和语篇的意义;(2)运用义素分析的方法,深入到语义的微观层次;(3)引入预设、命题、蕴涵等现代逻辑学的概念,进一步分析语言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4)借助数理逻辑,使语义研究形式化;(5)进行语法、语义和语用的综合研究等等[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
• 理论基础:梅里楚克和卓尔可夫斯基等人提出来 的“《意思←→文本》模式”。 也吸收了认知语言学,波兰语义学派威尔兹彼卡 等人的相关研究方法。
简述
什么是意思文本模式呢? 两个目标:服务于机器翻译和模拟人的 语言能力。 模拟人怎样的语言能力呢 ? 从“文本”到“意思” 分析能力和“意思”到“文 本”的综合能力。实现这样的能力首先需要有一 套特殊的、直观的意义语言,叫元语言。 每一种 思想在使用这种语言表述时, 只应有唯一的外部 形式 。分析过程就是将自然语言翻译成意义语 言的过程,而综合则是把意义语言翻译成自然语 言的过程。
谢
谢!
语言的总合一体描写
人们早就发现, 词汇和语法没有必然的界限,
同样的意义既可以用语法手段来表达,也可以用 词汇来表示。就是同一种语言,一个意思,两者 都是可以表达的。 比如:俄语中“能够”这个意思可以用形容词的后 缀形式м-/-ем-来表示,也可以用情态动词 может表示。 另一方面,语法规则和词汇意义本来就是相互制 约的。
语言的总合一体描写
• 词汇单位的许多概括语义特征决定这他们在语法 方面的具体意义类型,交际结构中的角色地位, 词序,支配地位。 比如:понять(懂得) понял (懂了)(开始处 于懂得状态) • 词汇义项的体现常常取决于词汇单位特定的具体 语法意义类型、词法形式、句法结构、交际角色 等因素。 比如:видеть可以表示“观赏”,但这个义项只 在该动词用于未完成体概括事实意义时方能体现 出来。“Этот фильм я уже вцеп”(我看过这 部电影了。)
理论原则和概念
• 以对象语为基础的元语言
这个学派总合,系统描写语言意义的工具, 是以 对象语为基础的元语言。
元语言 句法手段 对象语词汇 语义原生义:意义单一(做、 想、我、存在、原因、、、) 过渡词汇单位:语义稍微复杂 (准备、应该、企图、、、) 词和句法手段与语义单位逐一对应,排除任何同多 义现象。
• 句子语义结构的多层次描写方法 阿普列相认为,句子的语义结构可以分为陈说、预 设、情态域,观察域等多个层次来描写。 比如“期望”语义结构中主要有两个成分: A、X认为P是好的; B、X认为P是可能的。 但在“我期望获得成功”(B陈说,A预设) “我寄期望于这次会议”(A陈说,B预设) “Иван вьппед из комнаты” 情态域: 观察域:
简述
莫斯科语义学派要干什么? • 而莫斯科语义学派就是从这个模式上发展起来的。 但莫斯科语义学派不仅满足于一般的描写语言单 位,而是力求解释词汇单位与其他各层次语言单 位、语句、和语句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从而达 到构拟世界的整体语言图景的最终目的。 • 在语言学的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包括理论语义 学、词典学和机器翻译等各个方面,革命性的建 树,产生十分广泛、深远的影响。
简述
1960年进入苏联科学院俄语研究所结构语言学研 究室工作。(由于持不同政见被苏联科学院开除 ) 1972年到莫斯科信息电子学研究所从事及其翻译 研究。 1985年重返科学院,建立了 计算语言学实验室和 理论语义学研究室, 成为莫斯科语义学派的领军 人物。他不但是一位理论语言学家,也是勇于实 践的计算语言学家。
主要的理论原则和概念
1、语言的综合一体描写 在描写特定自然语言时,将其语法与词汇两个
不同层面的意义使用相同的形式化语言统一起来。 形式化的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描写构成综合一体 描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将词汇的释义内容与语法的规则系统有机地相互 协调,融为一体。(词汇语法化和语法词汇化) 为什么可以这样综合一体描写呢?
主要的理论原则和概念
• 2、词汇单位的系统描写
和综合一体描写原则直接关联的就是语言单位的 系统描写原则。 系统描写:就是将语言单位作为一个或若干个彼此 交错的词典释义类别的成员,以这些词典释义类 别为背景来加以描写,也就是用相同的模式来描 写那些属于同一词典释义类别的若干词汇单位的 共同属性。系统描写的最终任务是解释整体语言 词汇的系统性。
莫斯科语义学派
目录
学派简述 主要的理论原则和概念 对汉语语义学研究的启发和应用
简述
• 时间和基地:20世纪60年代初创,以俄罗斯科学院、 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国立外国语师范学院等研究机 构和高校为基地。
主要代表人物: 阿普列相于1930年生于莫斯科。
1953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外国语师 范学院英语系。
元语言
• 过渡词汇单位经过一个步骤或若干个步骤即可分 解为几个语义元素单位。 例子(许诺)的释义:X许诺Y做P =“X知道或者认为Y或者某个第三者对P有兴趣(预 设);” “他对Y说要做P,尽管有可能的困难(陈说);” “X这样说,是因为想让别人相信他,他懂得,如 果他不做P,别人就会停止相信他(意图)。” “对B有兴趣”=“A认为B对他是好的,希望B将存 在”
对汉语语义研究有什么启发
• 莫斯科语义学派在意义的综合描写、词典 编纂机器翻译,理论语义学等多个方面都 有突出的成就。 • 《最新俄语同义词解释词典》是莫斯科语 义学派应用语义元语言工具进行释义的主 要词典成果,该词典运用元语言词语,按 照句法规则组成句子,通过描述特定情境, 揭示同义词组的共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