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包括:
1. 唐卡绘制技艺(藏族)
2. 宜兴紫砂陶瓷制作技艺(江苏)
3. 云南纳西木雕技艺(云南)
4. 嘉兴单弦龙舟技艺(浙江)
5. 苏州中国结制作技艺(江苏)
6. 石羊宫灯舞蹈传统技艺(四川)
7. 孔雀舞蹈传统技艺(云南)
8. 黑龙江腰鼓舞蹈(黑龙江)
9. 山西汾阳皮影戏(山西)
10. 贵州岔河苗族草帽织造技艺(贵州)
11. 河南宝丰熏鸡制作技艺(河南)
12. 台湾堀仓餐桌文化(台湾)
13. 内蒙古水陆大扁琴艺术(内蒙古)
14. 钓鱼舞(湖南)
15. 河南黄河木版年画制作技艺(河南)
16. 安徽博山剪纸技艺(安徽)
17. 赣南电梯秧歌(江西)
18. 龙焰火作坊(贵州)
19. 陕西灞桥地榆织造技艺(陕西)
20. 土家三年锣鼓队(湖南)
21. 湖北老河口大踏步(湖北)
22. 陕西韦曲剧(陕西)
23. 四川蜡染技艺(四川)
24. 哥哥妹妹石斛冷餐(湖南)
25. 漳州泥塑技艺(福建)
26. 蜡染技艺—布不根(云南)
27. 蓝田花边制作技艺(山西)
28. 河南天坛染织传统技艺(河南)
29. 胶东鲁画(山东)
30. 河南宋代铁鼎陶艺(河南)。
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1.09•【字号】临政办发〔2018〕6号•【施行日期】2018.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临政办发〔2018〕6号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为进一步加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力度,现将普国忠等 32 名传承人公布为临沧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具体名单如下:一、传统技艺(13人)《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人:普国忠(临翔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传承人:叶正文(临翔区)《碗窑土陶制作技艺》传承人:杨丕追(临翔区)《柴氏手撕鸡制作技艺》传承人:柴荣春(云县)《云县鸡肉米线制作工艺》传承人:尹庆美(云县)《苗族服饰制作工艺》传承人:王菊香(凤庆县)《苗族沃沱罗酒制作工艺》传承人:熊光亮(凤庆县)《苗族纺织工艺》传承人:杨柳政(凤庆县)《勐汞石雕技艺》传承人:赵学文(永德县)《佤族水酒酿制技艺》传承人:盖志英(双江自治县)《双江自治县傣族礼花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俸学明(双江自治县)《傣族手工造纸技艺》传承人:艾叶(耿马自治县)《沧源自治县佤族传统纺织技艺》传承人:陈叶远(沧源自治县)二、传统舞蹈传承人(4人)《傣族象脚鼓舞》传承人:俸花(临翔区)《苗族大芦笙舞》传承人:王思云(凤庆县)《彝族俐侎人芦笙舞》传承人:罗应德(永德县)《拉祜族葫芦笙舞》传承人:张文美(双江自治县)三、民俗传承人(5人)《彝族朝山会》传承人:字国祥(云县)《彝族俐侎人桑沼哩》传承人:李光文(永德县)《布朗族贡母节》传承人:蒋金贵(永德县)《翁丁佤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民俗)传承人:杨艾块(沧源自治县)《佤族农耕习俗》传承人:赵国祥(沧源自治县)四、传统音乐传承人(5人)《云州唢呐乐》传承人:布正昌(云县)《凤庆洞经音乐》传承人:李广(凤庆县)彝族俐侎人《龙门调》传承人:张礼贵(永德县)《阿数瑟》传承人:白泉(镇康县)《滚乃傣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传统音乐)传承人:陆亮(耿马自治县)五、民间文学传承人(3人)佤族神话《司岗里》传承人:田开政(沧源自治县)《云县款张三故事》传承人:李恩聪(云县)《彝族关龙调》传承人:尤张妹(云县)六、传统戏剧传承人(1人)《凤庆传统滇剧》传承人:苏爱群(凤庆县)七、传统体育传承人(1人)《佤族鸡枞陀螺》传承人:沙贵红(双江自治县)2018年1月9日(此件公开发布)。
广西平南牛歌戏传播现状及优化传播策略

媒介与文化研究mEijiE yu wEnhua yanjiu- 133 -广西平南牛歌戏传播现状及优化传播策略张敏敏(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摘要] 牛歌戏作为广西平南唯一的自治区级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根存于民间并用粤语语支的白话方言演唱的古老小戏,浓郁着桂东南地区地域文化特色。
2008年5月,平南牛歌戏入选第二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很好的发展机遇。
但古老的戏曲如何在现代文明中生存与融合,传播成为关键点。
文章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平南牛歌戏的传播现状并探讨优化传播策略,使牛歌戏既能保留本色又能在现代中融合传播,更好传播牛歌戏曲文化和艺术。
[关键词] 牛歌戏;传播;非物质文化[中图分类号] G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3X(2019)06-0133-03一、平南牛歌戏简介平南牛歌戏由来已久,据说起源于元朝时平南大新镇的四岩山。
相传当时有一家村民的牛死于石岩下的水潭边,后神牛托梦告知牛变成石牛神现于四岩山上,保护附近村庄人畜安康。
每年初春附近村民为纪念石牛神圣灵,便举行活动纪念,用唱春牛、舞春牛来祛邪避害,以保健康。
长期以往,后结合采茶戏的特征,经过几个朝代的演唱衍化成现在的牛歌戏。
牛歌戏具有典型的民间艺术特色,用粤语语支的平南白话乡音演唱,唱腔曲调简单,一人可一场扮演多个角色。
题材主要以古装历史剧为主,取材于乡村生活,既有民间传说,也有历史人物事迹及社会伦理。
出版并发行的剧目有《明珠皇后》《梦回中原》等近八百种剧目。
演出舞台简陋,表演动作、布景、道具简单。
目前,牛歌戏在平南、藤县一带各村基本普及,桂东南周边演出较多,传播范围也主要是桂东南地区。
近几年来,平南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牛歌戏剧团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二、平南牛歌戏传播现状在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前,平南牛歌戏并不为太多人知悉。
2008年入选名录之后,平南大部分人才逐渐了解到牛歌戏的存在,牛歌戏迎来了外部的发展机遇,但现实发展及传播情况并不乐观。
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人培养探析

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人培养探析【摘要】分析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广西国家级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人现状及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人培养的意义,提出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人培养构想。
【关键词】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人培养【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61-02文化传承人,也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人。
它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5大类134个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主要是指在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杰出的技术、技艺、技能,为社区、群体、族群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的文化传承人培养,事实上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载体的培养。
一、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壮族自治区,居住了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12个世居民族创造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包括神话、史诗、歌谣、音乐、舞蹈、戏曲、曲艺、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各种艺术、技艺及礼仪、节庆和体育竞技活动等。
笔者根据2006。
2011年国务院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类别进行统计可知:广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7项,其中民间文学类4项,传统音乐类6项,传统舞蹈类5项,传统戏剧类6项,民俗类10项,曲艺类1项,传统技艺类3项,传统美术类1项,传统医药类l项。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广西国家级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3项,在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了近半的数量,说明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西民众生产和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广西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深厚的人文之地。
国家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

山东省巨野县
05-2078 李从海 男 汉族 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
湖北省枝江市
05-2079 何克宁 男 汉族 Ⅱ-49 广东音乐
广东省广州市
05-2080 刘英翘 05-2081 杨文明 05-2082 任连义
男 汉族 Ⅱ-49 广东音乐 男 土家族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男 汉族 Ⅱ-55 河北鼓吹乐
附件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05-1987 田锦锋 男 苗族
(1082人)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Ⅰ-1 苗族古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台江县
05-1988 吴通贤 男 苗族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05-1989 陈秋强 男 汉族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上虞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 族自治州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 县
男 汉族 Ⅱ-24 川江号子
重庆市
05-2047 张中祥 男 汉族 Ⅱ-27 薅草锣鼓(金湖秧歌) 江苏省金湖县
05-2048 方由根 05-2049 冷浩然 05-2050 贾福英
男 汉族 Ⅱ-27 薅草锣鼓(武宁打鼓歌) 江西省武宁县
男
安徽省马鞍山市
05-2037 李家莲 女 汉族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05-2038 尚生武 男 土家族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县
05-2039 阿称恒 男 傈僳族 Ⅱ-17 傈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05-2040 苏平 05-2041 李桂英 05-2042 王德勤
女 撒拉族 Ⅱ-20 花儿(松鸣岩花儿会) 甘肃省和政县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1. 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呼麦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2 623336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等4项,我国目前共有29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03年10月1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获得通过,这是人类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该公约于2006年4月生效,截至2009年9月17日,已有116个国家加入。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谈判及其实施细则制定的全部过程,成为较早加入该公约的国家之一,并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履约内容。
此次我国25个项目的成功入选,是我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专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
这些项目的申报成功,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社会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崇高荣誉,不仅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而且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级第三批非遗传承人名单

国家级第三批非遗传承人名单
根据2021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以下是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名单:
1. 张家界苗族布匹织造技艺传承人:孔国良
2. 平遥古城木构建筑技艺传承人:姚亮
3. 清华大学金耳螺技艺传承人:陈义田
4. 定陶县传统竹编技艺传承人:吴忠义
5. 克拉玛依锡伯玛特尔维技艺传承人:孟庆敏
6. 黑河市国际黑龙江竖笛比赛传承人:王培华
7. 许昌传统布扇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明辉
8. 金华瓷板画技艺传承人:方群
9. 大兴安岭北达木文化传统树皮画技艺传承人:李俊彬
10. 海东地区藏族开牛技艺传承人:欧珠龙
11. 大理市石刻造像技艺传承人:王志东
12. 保山市芦笙(乌傈)技艺传承人:刘健
13. 漳州懒扎把式竹编技艺传承人:吴贤德
14. 四川锦绣唐卡技艺传承人:张永昌
15. 泉州晋江皮影工艺技艺传承人:林荣秀
16. 嘉峪关市窑洞技艺传承人:高虹
17. 南京堆面人技艺传承人:毛根盛
18. 重庆开县豆腐乳技艺传承人:陈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在各自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艺,并已经得到国家级认定和保护。
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广西贵港市平南牛歌戏为例

[摘要]平南牛歌戏是广西贵港市平南县现存最古老的民间小戏剧种之一,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南牛歌戏形成于元朝,深受桂东南人民喜爱,20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极盛时期。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平南牛歌戏呈现出日渐低迷的趋势。
对于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可从加强舆论宣传、培育文化自信,专业教学与学演兼备、培养“非遗”传承人,把握时代需求、转变老旧理念,加大投入力度、以政府为主导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平南牛歌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广西贵港市平南牛歌戏为例●黄海莲陈金燕谢红(一)平南牛歌戏的剧目内容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收集整理,平南牛歌戏的剧目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有历史剧、喜剧、家庭伦理剧等剧目。
现阶段从收集到的剧目来看,主要有以下题材。
1.皇室类题材平南牛歌戏内容偏重于历史题材,如《明宫风云》《正德皇下江南》《明珠皇后》《皇帝坐监》《皇帝接妻》《乾隆寻妃》《豆腐西施》《武则天出世》《保婴记》《九岁县太爷》等。
《正德皇下江南》一剧,讲述的是正德皇和张元春的传奇故事。
皇后张元春在宫廷斗争中失意,怀抱太子离宫出走,流落江南。
正德皇为情失意,解下龙袍化为平民直下江南。
奸党暗设机关,欲害真命天子,张元春却从江南再回京都,与正德皇捉起迷藏,后奉旨巡案江南,终于在民间相逢。
①2.婚姻爱情类题材歌颂美好的爱情,追求幸福美好的婚姻生活是人们生活的永恒主题。
在牛歌戏的剧目中,有很多这样的类似题材,如《混世魔王程咬金》《糟糠之妻不下堂》《牛郎织女》《鸿雁传书》等。
《混世魔王程咬金》主要讲述隋唐年间,杨广称帝,昏庸无道,义军四起,民不聊生。
混世魔王程咬金与一班结义兄弟召集义军在瓦岗山起义。
朝中奸臣张大彬命裴忠与裴元庆父子领兵征剿,裴元庆英勇无敌,父子俩获胜回营,张大彬与裴忠原有私心,他公报私仇,诬裴忠暗通瓦岗山寨,裴忠被重打八十军棍,生命垂危。
瓦岗义军战败,眼看山寨难保,军师徐茂公假冒郎中,私闯隋营将裴忠伤痛治好,并骗得裴忠手迹,写下假信将其女儿裴翠云骗上山与咬金成亲,岂料事情败露,翠云大闹瓦岗,后经徐茂公妙计劝解,裴忠一家弃暗投明归顺瓦岗,咬金与翠云终成眷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1人)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1 杨似玉男 52岁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广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10人)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1 吴光祖男 63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2 覃奶号女 62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3 罗景超男 64岁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民间音乐4 秦彩霞女 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5 周小兰魁男 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6 陈声强男 60岁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传统戏剧7 傅锦华女 68岁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8 张琴音女 74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9 闭克坚男 71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10 刘正城男 72岁壮族歌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俗广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5人)序号姓名性别民族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名称项目类别1 黄达佳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布洛陀民间文学2 温桂元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多声部民歌(壮族三声部民歌)传统音乐3 洪琪女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剧传统戏剧4 李人帡男汉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陶器烧制技艺(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传统技艺5 罗周文男京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哈节民俗广西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议名单一、民间文学(1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 谢庆良男仫佬族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二、传统舞蹈(2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班点义男瑶族铜鼓舞(田林瑶族铜鼓舞)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2盘振松男瑶族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三、传统戏剧(2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罗桂霞女壮族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2覃明德男仫佬族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四、曲艺(2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何红玉女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陈秀芬女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五、民俗(31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赵有福男瑶族瑶族盘王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谭三岗男毛南族毛南族肥套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3梁炳光男苗族苗族系列坡会群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共41人)网络查不到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78人)序号项目名称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申报单位1刘三姐歌谣谢庆良男1953年8月宜州市文化和体育局2 瑶族密洛陀古歌蓝永红男 1951年3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 瑶族分架蒙美金女 1936年2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4 瑶族分架蒙廷理男 1926年2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5 侗族大歌吴探花女 1968年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6 壮族三声部民歌莫花美女 1957年7月马山县文化和体育局7 柳州山歌周德康男 1944年12月柳城县文化馆8 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彭八英女 1933年4月凌云县文化和体育局9 壮族天琴艺术陆凤群女 1943年3月凭祥市文化馆10 壮族天琴艺术李绍伟男 1956年9月龙州县文化馆11 广西八音黄才定男 1954年8月南宁市邕宁区文化和体育局12 广西八音梁贵加男 1961年12月南宁市邕宁区文化和体育局13 侗族器乐胡汉文男 1942年8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14 侗族器乐邝顺堂男 1962年4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15 烟墩大鼓劳传永男 1962年灵山县文化和体育局16 壮族哭嫁歌刘月球女 1970年10月贵港市港北区文化和体育局17 壮族哭嫁歌梁丽珍女 1967年4月贵港市港北区文化和体育局18 桂平西山佛教音乐释宏珠女 1972年6月桂平市文化和体育局19 壮族民歌(上思虽蕾)岳建霄男 1949年7月上思县文化和体育局20 汉族多声部民歌(松柏汉族农凤英女 1931年6月南宁市兴宁区文化和体育局多声部平话山歌)21 汉族多声部民歌(松柏汉族潘兆君男 1933年11月南宁市兴宁区文化和体育局多声部平话山歌)22 壮族会鼓赖承辉男 1949年8月马山县文化和体育局23 壮族嘹啰山歌李啟梧男 1938年12月南宁市邕宁区文化和体育局24 壮族蚂虫另舞向宝业男 1942年9月天峨县人民政府25 壮族蚂虫另舞索文德男 1961年10月天峨县人民政府26 瑶族吹笙挞鼓舞蒋礼发男 1942年1月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27 瑶族吹笙挞鼓舞杨才明男 1964年8月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28 龙凤麒麟舞梁廷颂男 1939年8月贵港市港南区文化和体育局29 龙凤麒麟舞梁裕洪男 1949年9月贵港市港南区文化和体育局30 壮族舂榔舞牙廷荣男 1944年6月东兰县文化和体育局31 瑶族猴鼓舞蓝尚林男 1956年6月东兰县文化和体育局32 壮族打扁担唐小琴女 1931年9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3 壮族打扁担覃素芳女 1953年12月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4 壮族春牛舞陆尚法男 1943年2月西林县文化馆35 壮族春牛舞陆尚青男 1964年8月西林县文化馆36 桂林牌灯骆双付男 1944年9月临桂县文化和体育局37 板凳龙谢文华男 1957年12月临桂县文化和体育局38 壮族师公舞罗最仁男 1924年5月象州县文化和体育局39 瑶族黄泥鼓舞盘振球男 1921年12月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40 瑶族黄泥鼓舞盘振松男 1944年9月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41 壮剧农济民男 1940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剧团42 壮剧黄志元男 1957年1月田林县人民政府43 桂剧黄艺君女 1933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团44 桂剧苏国璋女 1948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团45 彩调周瑾女 1957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彩调剧团46 邕剧蒋耀鸣男 1944年8月南宁市邕剧团47 邕剧梁克俭男 1945年10月南宁市邕剧团48 牛歌戏(平南牛歌戏)李冬平女 1964年12月平南县文化和体育局49 牛歌戏(平南牛歌戏)杨芝男 1956年6月平南县文化和体育局50 牛歌戏(藤县牛歌戏)陈寿坚男 1951年8月藤县文化和体育局51 牛歌戏(藤县牛歌戏)马伟文男 1969年10月藤县文化和体育局52 丝弦戏磨长永男 1943年11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53 丝弦戏关艳女 1978年8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54 桂林文场陈秀芬女 1944年10月桂林市曲艺团55 舞狮技艺邓明华男 1941年6月藤县文化和体育局56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杨求诗男 1963年10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57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杨梅松男 1948年2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58 壮族织锦技艺陈晔女 1948年12月靖西县文化和体育局59 钦州坭兴陶艺卢德辉男 1951年2月钦州市文化局60 毛南族花竹帽编织工艺谭素娟女 1967年9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61 侗族刺绣杨甜女 1962年12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62 侗族刺绣韦江凤女 1973年12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63 六堡茶制作技艺韦洁群女 1958年2月苍梧县文化和体育局64 京族鱼露黄尚文男 1946年11月东兴市文化和体育局65 侗族医药吴伟文男 1932年10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66 毛南族肥套谭益庆男 1954年8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67 宾阳炮龙节武学规男 1949年10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68 宾阳炮龙节邹玉特男 1953年8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69 德峨苗族跳坡节杨明才男 1969年7月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70 瑶族葬礼习俗陆老幺男 1932年2月南丹县文化馆71 侗族花炮节王仁生男 1931年11月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72 瑶族服饰(宁明瑶族服饰)焦莲英女 1940年宁明县文化和体育局73 跳岭头(钦北跳岭头)周武良男 1949年6月钦州市钦北区文化和体育局74 平南大安校水柜习俗王沛林男 1951年3月平南县文化和体育局75 瑶族服饰(大板瑶服饰)邓有芬女 1958年6月防城港市防城区文化和体育局76 疍家婚礼张秀华女 1931年5月南宁市江南区文化馆77 游彩架覃凤梧男 1937年4月宾阳县文化和体育局78 “三月三”歌圩李超元男 1948年11月武鸣县文化和体育局第三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公示名单(121人)序号项目名称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申报单位1 彩调杨步云男 1954.1 广西彩调剧团2 彩调龙杰锋男 1948.2 广西彩调剧团3 彩调覃明德男 1946.11 桂林市彩调剧团4 彩调唐洁女 1944.4 桂林市彩调剧团5 桂剧殷秀琴女 1945.1 广西桂剧团6 桂剧罗桂霞女 1943.6 桂林市桂剧团7 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黄瑾明男 1937.7 广西中医学院8 壮族会鼓韦建廷男 1953.8 马山县文化馆9 南宁壮族春牛舞奚均仁男 1932.1 南宁市江南区文化馆10 南宁香火龙舞罗新有男 1966.2 南宁市良庆区文化馆11 壮族采茶戏滕思队男 1962.5 南宁市邕宁区文化馆12 壮族采茶戏甘美芬女 1945.11 横县文化馆13 宾阳师公戏莫旭先男 1951.2 宾阳县文化馆14 宾阳织锦技艺谭湘光女 1955.6 宾阳县文化馆15 壮族“打扁担”莫菊花女 1954.6 马山县文化馆16 壮族九莲灯何方仕男 1948.2 隆安县文化馆17 上林县渡河公黄福连女 1946.1 上林县文化馆18 上林壮族灯酒节石冠美男 1937.11 上林县文化馆19 杨美豆豉制作技艺杜学芬男 1969.3 南宁市江南区文化馆20 外沙龙母庙会袁学武男 1955.4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1 北海贝雕技艺曹世莲女 1955.5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2 老杨公李日喜男 1949.7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3 北海咸水歌麦九妹女 1930.9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4 北海咸水歌郭亚十女 1941.7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25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许秀珍女 1965.12 大新县文化和体育局26 大新壮族高腔山歌赵元仕男 1964.11 大新县文化和体育局27 天等指天椒加工技艺刘兆强女 1954.5 崇左市左江区文体局28 壮族拜囊海许国莲女 1942.7 天等县文化和体育局29 壮族打榔舞陆东华男 1967.4 天等县文化和体育局30 侗族器乐潘甫金德男 1942.9 三江侗族自治区县文化和体育局31 苗族系列坡会群(斗马)梁瑞荣男 1949.1 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2 苗族系列坡会群(苗锦制作)潘彩英女 1955.2 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和体育局33 壮族师公舞覃祖大男 1964.1 柳江县文化馆34 柳州山歌(平山山歌)李语松男 1962.11 鹿寨县文化和体育局35 柳州山歌周美英女 1939.4 柳城县文化馆36 广西文场何红玉女 1941.2 桂林市曲艺团37 广西文场(长安文场)陈丽文女 1943.9 融安县文化和体育局38 瑶族服饰潘继凤女 1965.11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39 临桂草龙舞刘明益男 1958.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40 桂林牌灯骆吹养男 1957.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41 桂林渔鼓李蔚琛女 1941.1 桂林市群众艺术馆42 瑶族婆王节唐碧松男 1976.6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43 侗族草龙狮制作技艺王禹男 1947.9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44 侗族祭萨习俗吴永能男 1949.1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45 侗族祭萨习俗吴代荣男 1947.7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46 桂林龙舟民俗朱年生男 1948 桂林市群众艺术馆47 瑶族盘王节(还盘王愿)李观连男 1963.5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48 瑶族盘王节(瑶族做盘王)盘志强男 1946.1 金秀县文化馆49 瑶族山歌调罗友军男 1964.1 资源县文化馆50 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陈天才男 1950.6 桂林金典文化用品有限公司51 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夏良玉男 1956.8 桂林金典文化用品有限公司52 湘山酒传统酿造技艺王勇男 1962.1 桂林湘山酒业有限公司53 麻布制作工艺李本学男 1947.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54 瑶族羊角舞伍有光男 1937.12 恭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55 板凳龙谢龙妹女 1957.1 临桂县非遗保护中心56 永福阴笛乐唐玉成男 1959.9 永福县非遗保护中心57 全州民间剪纸技艺唐爱春女 1959.12 全州县安和乡人民政府58 象州壮欢覃班信男 1935.6 象州县文化馆59 瑶族医药褚清纯男 1936.1 金秀县文化馆60 瑶族织绣技艺龚玉娟女 1939.8 金秀县文化馆61 瑶族织绣技艺赵凤香女 1969.2 金秀县文化馆62 瑶族都戒礼李光文男 1940.1 金秀县文化馆63 瑶族过山音兰桂英女 1950.8 金秀县文化馆64 瑶族过山音赵桂英女 1964.1 金秀县文化馆65 跳甘王罗定光男 1942.7 金秀县文化馆66 壮族悲歌蓝柄玉男 1945.1 忻城县文化馆67 壮族织锦技艺蒙如君女 1957.12 忻城县文化馆68 翡翠鸟舞罗志中男 1941.4 武宣县文化馆69 壮族师公戏(贵港师公戏何家前男 1948.4 贵港市覃塘区文化馆70 梧州龙母诞谭毓芳女 1939.1 梧州龙母庙管理处71 藤县水上民歌彭桂英女 1939.9 藤县文化馆72 鹿儿戏黄翠珍女 1962.4 苍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73 广西八音(八步八音)蒋家宁男 1965.8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4 广西八音(大成八音)梁达文男 1935.11 平南县文化馆75 壮族舞火猫潘国仁男 1940.6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6 浮山歌节陶永英女 1935.8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7 瑶族婚俗赵福锦男 1957.2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8 客家竹板歌黄仕茂男 1937.6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79 瑶族凿花赵福华男 1976.12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80 信都龙舟节张其清男 1962.9 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81 瑶族长鼓舞黄道胜男 1962.5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82 瑶族蝴蝶歌欧玉梅女 1964.1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83 瑶族溜喉歌黄先保男 1947.1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84 瑶族羊角长鼓舞盘福贵男 1954.2 钟山县文化馆85 瑶族门唻歌黄凤英女 1942.1 钟山县文化馆86 右江瑶族歌堂习俗杨昌林男 1952.2 百色市文化馆87 壮族舞狮技艺廖军民男 1966.5 田阳县文化馆88 瑶族金锣舞阮桂陆男 1948.5 田东县文化馆89 田东壮族排歌廖启忠男 1957.7 田东县文化馆90 田东壮族排歌余修贤男 1965.5 田东县文化馆91 壮族打砻(榔)舞廖秀金女 1965.1 平果县文化和体育局92 壮族打砻(榔)舞韦爱群女 1963.1 平果县文化和体育局93 平果壮族踩花灯李清河男 1928.3 平果县文化馆94 壮族马骨胡艺术黄一格男 1957.4 德保县文化馆95 壮族多声部民歌(德保壮族山歌)黄恒笔男 1947.12 德保县文化馆96 壮族多声部民歌(德保壮族山歌)黄美玲女 1959.12 德保县文化馆97 壮剧(南路壮剧)苏朝甫男 1945.11 德保县文化馆98 壮剧(南路壮剧)莫世亮男 1949.12 德保县文化馆99 壮剧(南路壮剧)赵维持男 1936.3 靖西县文化馆100 壮族提线木偶戏李克文男 1943.11 靖西县文化馆101 壮族提线木偶戏韦复兴男 1936.7 靖西县文化馆102 壮族末伦蔡文献男 1948.8 靖西县文化馆103 壮族抢花炮(龙合花炮节)方振宁男 1945.2 那坡县文化和体育局104 壮族祭瑶娘岑生献男 1952.12 田林县人民政府105 田林瑶族铜鼓舞黄文述男 1930.1 田林县人民政府106 田林瑶族铜鼓舞班点义男 1948.1 田林县人民政府107 隆林壮族歌会习俗唐光华男 1958.9 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馆108 隆林壮族歌会习俗罗朝贵男 1960.6 隆林各族自治县文化馆109 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唐远明女 1936.8 凌云县文化和体育局110 壮族歌圩(凌云县朝里壮族“吼喊”歌圩)李景春男 1945.11 凌云县文化和体育局111 乐业唱灯龙光政男 1951.1 乐业县文化馆112 乐业唱灯黄碧英女 1948.6 乐业县文化馆113 把吉造纸技艺张德魁男 1945.11 乐业县文化馆114 仫佬族古歌龙光利男 1946.6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馆115 仫佬族舞草龙谢章华男 1937.1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馆116 仫佬族刺绣谢秀荣女 1957.11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文化馆117 毛南族花竹帽编制技艺谭汝女 1987.11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118 壮族铜鼓铸造技艺韦启初男 1963.6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119 壮族铜鼓铸造技艺韦启参男 1965.8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120 苗族服饰制作技艺陆大妹女 1955.1 南丹县文化馆121 南丹勤泽格拉黎芳才男 1966.1 南丹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