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答案及复习题

工程地质答案及复习题

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的是(C基础形式)。

2.概括地讲,工程地质所研究的两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A 区域稳定和地质稳定).3。

相比较来讲,下列各学科宇工程地质学联系不大的是(D 材料力学).4。

下列关于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雨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5.陆地的总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A29.2%)。

6.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属于外圈的是(A大气圈).7。

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属于内圈的是(C地幔)。

8.海洋的总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A70%)。

9。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最外的圈层是(A地壳).10。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最里面的圈层是(B地核)。

11.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处于中间的圈层是(C地幔)。

12。

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A地壳)。

13。

下列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B变质作用)。

14。

些列各项地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的是(D沉积作用)。

15。

岩石按成成原因可以分为(B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6。

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成为(A硬度)。

17。

由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是(D岩浆岩)。

18.岩浆岩构造不包括(A层面构造)。

19。

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质胶结以后所形成的构造成为(A碎屑结构).20.沉积岩特有的构造形式时(B层理构造)。

21。

岩石在饱水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岩石在干燥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成为岩石的(D软化系数).22.压应力等于零时,岩石抵抗剪断强度成为岩石的(C抗切强度)。

23.在垂直压力作用下,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能力称为ieyanshi的(D抗剪强度)。

24.在真空条件下,岩石吸入水德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成为岩石的(D饱水率).25。

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成为岩石的(A吸水率).26.可以用来表示岩石抗冻性能指标的是(A强度损失率)。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

工程地质学知识点1.地质调查和勘探:工程地质学的基础是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和详细的调查和勘探。

地质调查包括地貌调查、地层调查、构造调查等,用于确定地质结构、岩性和地层等地质情况。

2.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是为了解地下地质情况、获得工程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地质资料而进行的工作。

包括地质资料的收集、分析、解释和报告等。

3.岩土力学:岩土力学是研究岩土材料变形和破坏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对于工程地质学至关重要。

岩土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岩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应力应变关系、强度和破坏准则等。

4.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研究土地和岩石的工程性质、问题和处理方法,它是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岩土工程材料的性质、施工技术、工程设计和施工控制等。

5.地下水和水文地质:地下水是地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工程建设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运动、分布、水位、水质等地下水问题,为工程建设提供地下水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6.坡体工程:坡体是指地表坡地上层土层的局部或整体塌陷或滑动变形。

坡体工程是为了防治坡体滑坡和塌陷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措施,包括防护、加固、治理等。

7.地震工程:地震工程是研究地震对工程建设和结构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抗震设计和防护措施的学科。

地震工程需要进行地震活动的预测、震源机制研究、地震动力学分析等。

8.岩土动力学:岩土动力学是研究由于地震、爆炸、地下水流等自然或人工因素引起的岩土体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机制的学科。

岩土动力学主要包括岩土动力特性、地震响应分析、地震波在岩土体中的传播和衰减等。

9.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是基于地质调查和勘察的工程地质资料,制定合理的岩土工程方案和设计参数的过程。

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地质条件、岩土性质、荷载特征、施工工艺等因素。

10.工程地质灾害:工程地质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或已建工程产生的破坏、危害和影响等。

主要包括地质滑坡、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等。

工程地质学矿物与岩石详解

工程地质学矿物与岩石详解
c.化学沉积矿物:
由纯化学作用或生物化学作用从真溶液和胶体溶液中沉淀出来的矿物。方解 石、白云石、石膏、岩盐、铁和锰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等。
d.有机物质或生物遗骸
如贝壳、石油等
第六十八页,共118页。
沉积岩的胶结物组成
在沉积岩矿物颗粒之间还有胶结物质,就是 把松散沉积物联结起来的物质。
a.硅质胶结物:
第五十一页,共118页。
构造:岩石中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它组成 部分之间的排列和充填方式。
(1)块状构造:
无定向排列,各部分均匀分布,花岗岩、闪长岩;
(2)流纹构造:
岩石中有不同颜色的条纹,拉长的气孔等是熔岩流 动时物质成份作定向排列所致. 如流纹岩.
(3)气孔构造:
熔岩冷却时尚末逸出的气体形成大小不一的气孔. 如玄武岩、安山岩
5.无解理:
石英
方解石的三组解理
第十九页,共118页。
第二十页,共118页。
第二十一页,共118页。
第二十二页,共118页。
6 比重
7 弹性、延展性
第二十三页,共118页。
2.1.3 常见的造岩矿物及其肉眼鉴定
P27表2-3
常见矿物就其化学成分而言,绝大多数为硅酸盐,其余为 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
工程地质学第二章矿物与岩石
第一页,共118页。
2.1 矿物
地壳←岩石(岩石-土)←矿物
岩石: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 矿物的概念
矿物: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所形成的天然单质元素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 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
石英(SiO2)、正长石(KAlSi3O3)、方解石(CaCO3)等
等粒结构:岩石中的矿物全部为显晶质颗粒,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工程岩土学 2、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3、勘察技术的研究—工程地质勘察
岩土体的分布 规律及其工程
地质性质
区域工 程地质
主要研究内容
不良地质现 象及其防治
工程地质 勘查技术
绪论
主要内容
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二、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三、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四、学习方法和要求
指的是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 • • • • •
天不水地地岩
然良文形质土
建地地地结类
筑质质貌构型
材作
与及
料用
构性
造质
其中的某一因素不能概括为工程地质条件?
建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查明和认识建筑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两个重要概念
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的矛盾。
工程建设 破坏 地质环境
例:①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地面塌陷 ②开挖路堑引起山体滑坡 ③桥梁的修建使局部河段发生冲淤变形
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 geology):
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 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是地质学与工程 紧密结合的学科。
➢优良的工程地质条件能适应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 的要求,其矛盾不会激化到对建筑物造成危害; ➢但是工程地质条件往往有一定的缺陷,而对建筑物产生严重 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危害。 ➢所以,一定要将矛盾着的两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
该谷仓为65个圆桶仓组成的整体,长度 59.44m,宽度23.47m,高度31.00m。基础 为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筏板厚61cm,埋 深3.66m。

工程地质学基础小总结

工程地质学基础小总结

2.研究对象:研究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之间的矛盾转化和解决。

4.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材5.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3.工程地质条件形成的控制因素:区域性、分带性规律。

1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2外动力地质作用起源于地球外部能,表现为岩石圈表层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如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自然地理环境区域稳定性理论(问答**1. 区域稳定性定义——是指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现今一定区域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程度及其对工程建筑安全的影响程度。

**2. 区域稳定性与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区别——前者包含后者,后者通常不包括区域性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而只是现代地壳活动性及其对工程建设影响的研究与评价。

**3. 区域稳定性分析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安全岛”理论、构造控制理论、区域稳定工程地质理论。

*4.何谓“安全岛”理论——以李四光倡导的活动构造体系与“安全岛”理论为主体,进行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评价。

其核心思想是在现今构造活动性强烈地区,寻找活动相对微弱的“安全岛”而,在现今构造活动性微弱地区,圈出活动性相对较强的活动带。

*5. 构造控制理论的两种研究思路——①强调构造活动和岩体结构是控制区域地区稳定性的主导因素,以断裂活动性、地震活动性和断块稳定性状态分析评价为主的思路。

②构造应力场研究为主线,进行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6.何谓区域稳定工程地质理论——以区域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为核心,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分为构造稳定性评价、地面稳定性评价和地场稳定性评价三个层次在强调地球内动力作用是影响区域地壳稳定性主导因素的同时,考虑外动力和特殊物理地质现象对地面和地场稳定性的影响。

7.区域稳定性评价的目的,重点是什么——目的:稳定性分级与分区。

工程地质学复习(论述题)

工程地质学复习(论述题)

1、举例说明岩浆岩的成因与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之间的关系。

侵入岩:如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颜色由深至浅,铁镁含量逐渐降低,长英质逐渐增加还含有石英、云母、角闪石,由于在地下缓慢固结,有较充分时间结晶而具粗粒结构,多为等粒状、斑状,常见构造有帯状构造、块状构造。

喷出岩: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颜色与浅至深,含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由于在地表迅速冷凝固结,无充分时间结晶而形成细粒结构或未结晶而形成的玻璃质,典型构造有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柱状节理构造2.在手标本上如何区分三大岩类?对于所给的任意一块岩石标本,首先要根据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结构、构造特征,首先鉴定属于哪一类岩石类型。

然后在每-大类岩石中,根据其颜色的深浅、颗粒的大小、形态、矿物成分区分为哪一种岩石类型,例如岩浆岩可分为浅色的和深色的矿物,其结构有全晶质、半晶质、非晶质三类;沉积岩可分为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三大类,从宏观上讲沉积岩均具有层理状构造,碎屑岩的碎屑颗粒由于经过风化、搬运,故成分较单一,具较好的磨圆度,并由胶结物胶结;变质岩主要是根据其构造分为片理的或非片理的两大类,片理的又可分为片状的、片麻状,其结构均为变晶结构。

最后,再准确定出岩石名称.3。

花岗岩,长石石英砂岩和花岗片麻岩各有什么特征?在手标本上如何区分它们?花岗岩是深成岩,全晶质等粒结构,块状构造,多呈肉红、浅灰、灰白色,主要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长石石英砂岩是沉积岩,砂质结构,由50%以上的粒径介于2~0.05mm的沙砾胶结而成,粘土含量〈25%,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花岗片麻岩是变质岩,由长石、石英组成,含少量黑云母、角闪石及石榴子石等一些变质矿物,矿物晶体粗大呈条带状结构,变晶结构或变余结构,具典型的片麻状构造。

二、水的地质作用1从原理上说明为什么砂岩是透水层,页岩是隔水层。

主要是由于岩石的矿物颗粒的大小和胶结物的类型说决定的,页岩的矿物颗粒细小,胶结物为泥质胶结,胶结紧密,岩石的孔隙度低,封闭性强.砂岩的矿物颗粒比较大,胶结物一般为泥沙质胶结,岩石的孔隙度大,所以对于水的封闭性差,甚至是储水的地层。

工程地质学内容

工程地质学内容

工程地质学绪论1.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1)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研究(2)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3)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4)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5)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2.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

第一章岩土工程研究1.土的粒度成分测定方法:土的粒度成分是指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百分含量。

粒度测定通过颗粒分析试验测定。

包括筛分析方法(适用于砂粒以上较粗的颗粒)和净水沉降法(适用于粉粒以下颗粒)。

颗粒分析结果通过表格法和图解法来表示。

常用的图解法有累积曲线、分布曲线和三角图法。

2.土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可溶、难溶及不溶盐类,有机质,各种化合物及许多微量元素。

3.土中的水和气体:土中的水分为矿物成分水和孔隙中的水。

矿物成分谁又称矿物内部结合水,孔隙中的水即存在与土粒间孔隙中的水,包括液态水、气态水、固态水,液态水包括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

土中的气体成分和大气的成分相一致,但CO2含量高,O2含量低。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1.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土的物理性质是指土本身由于三相组成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不同所表现的物理状态以及固、液两相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前者称土的基本物理性质,主要指土的轻重、干湿、松密等,后者主要包括土的稠度,塑性,胀缩性以及各类土的透水性和毛细性。

①土的天然密度: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的质量。

②干密度:土的孔隙中完全没有水时的密度。

(实测)③饱和密度:土的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密度。

(计算)(4)土粒密度: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

(5)含水率:土中所含水分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称为含水率。

(6)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百分比值,他能说明孔隙中水的充填程度。

(计算)(7)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之比,以e表示;(8)孔隙率:土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以n表示;2.细粒土的可塑性:细粒土的含水率在液限和塑限两个稠度界限之间时,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揉塑成任意形状而不破坏土粒间的连结,并且在外力解除后任保持自己的形状。

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译名】:Engineering Geology【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学分数】:2.5【总学时】:40【实践学时】:8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课程系统地讲授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及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系统概括了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安排一定时间的参观及试验。

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工程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动态,能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认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研究与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初步应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程地质问题,能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工程地质问题的定量评价等。

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中的地质思维逻辑,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力学》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绪论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三、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四、本课程的内容与学习方法重点了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工程地质学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重点: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工程地质学的意义第一章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第一节土的粒度成分粒径、粒组概念;粒组划分;粒度成分测定与表示;土按粒度成分分类;第二节土的矿物成分土中矿物成分类型;矿物成分与粒度成分的关系;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第一节土中的水与气体土中水的基本类型与特征;土中的气体第四节土的构造与构造土的结构的概念;土粒间的连结关系;土的结构类型;土的构造的概念;土的构造本章要求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并了解有关土的粒度成分;土的矿物成分;土中的水和气体;及土的结构、构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