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技术在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水土保持是指保持和提高水和土壤的自然功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的综合性技术。
在水土保持研究中,3S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地理空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全球定位系统进行位置测量与定位等手段,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和监测水土资源的状况。
通过对地理空间信息的追踪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预测潜在的水土流失和破坏问题,为制定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提供依据。
3S技术还能够绘制地图、图表等可视化成果,使水土保持工作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荒漠化是指原本非沙漠地区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植被减少、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
在荒漠化防治研究中,3S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面积、连续、动态的荒漠化数据,包括植被覆盖度、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等指标。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测荒漠化过程,评估荒漠化的程度和速度,为制定荒漠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S技术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预测未来的荒漠化趋势,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除了应用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3S技术还可以在实际工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在水土保持工程中,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植被类型、土壤侵蚀程度、水文条件等进行分析和模拟,为工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荒漠化防治工程中,可以利用卫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对植被恢复情况、土壤水分涵养能力等进行监测和评估,为工程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提供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为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S技术还可以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从而对水土资源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和监测。
在实际工程中,3S技术还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从而提高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程的效果和可行性。
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3S技术,将对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3S”技术在农村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

农田水利No n g t ia n s h u ili“3S”技术在农村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纪道清董美异水土保持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由于人类对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的破坏,以及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水土流失成为我国非常重视的环境保护问题之一。
水土流失现象常见于山丘地带,会产生土地退化、河湖泥沙淤积以及沙尘天气,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必须积极配合党中央的指示与号召,积极响应并长期坚持水土保持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环境保护,更好地缓解水土流失情况。
“3S”技术的应用,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能够找到的最为先进的处理水土保持工作的方法。
1“3S”集成技术在农村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RS、GIS、GPS是“3S”的主要应用技术内容,“3S”集成技术则是将这三种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之后的技术,需要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进行应用。
“3S”技术需要以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与真实,实时性的更新地表信息,动态的分析相关数据并将其进行智能化的应用,使“3S”技术为农村水土保持工作的完成做出最为科学的判断与处理方案。
在完成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GPS技术是为了对于农村水土流失地区进行定位,RS技术是为了得到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实时消息与数据,而GIS技术是为了分析农村水土流失情况的相关数据,并将其与事先搭建好的模型相结合,科学的完成水土保持工作,推动农村水土保持技术的现代化与信息化。
2“3S”技术在农村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方式2.1RS在农村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RS技术操作简便,时效性较强,能够快速准确的大面积的监测地表信息,不会受到天气因素与地理条件的干扰,主要通过传感器对电磁波的反射进行探测。
在完成农村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首先需要通过RS技术扫描并摄影地表信息,将遥感影像传送到专业人员的手中,影像中包含地表的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等信息,相关专业人员需要结合遥感影像中反映出来的信息,预测水土流失的原因,提出水土保持的方式。
浅谈3S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

浅谈3S技术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中的应用摘要]: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是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
随着“天地一体化”监管模式的推广应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覆盖范围和执行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3S技术作为“天地一体化”监管系统的核心技术,以其覆盖面广、精准度高、时效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中。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天地一体化,3S技术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现状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道路、厂房、住宅、公共建筑等生产建设项目逐渐增多。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地表扰动和地面植被破坏的情况,进而造成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法》规定,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
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每年有3万个以上需要落实法定防治责任的生产建设项目,但由于监管力量的不足,这些项目中存在着大量未批先建、未依法履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的现象。
对此,水利部在2015年启动了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模式试点工作,以3S技术为核心搭建了“天地一体化”监管平台系统,开启了全方位、全覆盖的监管模式。
目前,“天地一体化”监管模式已初见成效,初步实现了生产建设项目全方位动态化监管,监管平台系统逐渐完善,持续发挥监管效能。
2.3S技术在“天地一体化”监管模式中的应用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esc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的统称。
“天地一体化”监管模式以信息化监管平台为基础,将RS、GIS、GPS三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技术体系,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快速、动态、准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处理。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防治荒漠化和保护水土资源,科技工作者们不断探索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先进的
技术,其中3S技术是其中之一。
3S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地理数据的准确获取、处理、分析、展示和管理,
不仅可以为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还可以为决策制定和管理提供科
学依据。
在水土保持中,GIS技术的应用主要针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评价和监测等方面,RS技术则主要用于获取水文、土壤和植被信息。
通过使用这些信息,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和预测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提前进行应对措施,从而减少损失。
此外,GIS还可以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和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与管理,可以实现农业灌溉的科
学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在荒漠化防治中,3S技术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干旱地区的植被覆盖和土地覆盖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荒漠化现象。
GIS则可以实现沙
漠化、荒漠化等土地退化过程的建模和预测,以及植被恢复的规划与监测。
GPS技术在荒
漠化防治中则主要用于野外实地调查和救灾工作中,可以实时定位和罗盘导向,提高工作
效率和减少风险。
总之,3S技术的应用为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随着对这些技术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相信3S技术未来的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水土流失与荒漠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分布范围广,类型复杂,受人为影响大,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虽然在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动态监测、预测、预报以及防治规划等方面已取得部分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没有可遵循的统一的技术标准,难以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同时,大量资料归部门所有,格式各异,标准不一,很难被共享和开发。
因此迫切需要在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应用一些高新技术加强基础信息工程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向一体化(3S一体化)和实用化方面迈进。
RS技术为区域性、大范围的环境调查和监测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连续覆盖的信息源;GIS技术为区域性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GPS实时动态地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使得建立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全面监测,预测预报,快速调查和定期公告全国水土流失基本状况,实现全国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信息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成为可能。
利用3S技术可建立不同空间尺度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动态监测的技术规程与方法,开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评价模型,促进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信息化、现代化,建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信息系统,从而推动水土保持事业全面发展。
一、遥感技术(RS)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航天、航空等多层次遥感资料为信息源,以大中小不同尺度对我国大江大河、重点水土流失区和小流域进行遥感调查与监测,编制了大量的遥感图件,不仅及时准确地为政府提供了决策依据,而且大大加快了水土保持的现代化与信息化。
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家将遥感技术列为重大应用工程进行技术攻关,先后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三北”防护林工程遥感调查等重大项目中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
水利现代化技术及应用--“3S”技术及其在水利中的运用

仿真预演。
2021/6/10
数字水利
水利政务、防汛减灾、水资源监控调度、水环境 综合治理、大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大中型灌区的综 合管理等都迫切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 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3S技术等一系列 高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我们把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 心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对水利行业进行全面技术升级和 改造这一过程形象地称为数字水利。
27
2021/6/10
数字水利
“数字水利”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防洪抗旱, 它还能够为流域内水量调度、水土流失监测、
水质评价等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能够为水利工程运行、水利电子政务和水利勘
测规划设计等提供信息服务; 能够为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能够为人居环境、社区规划、社会生活等方面
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8
2021/6/10
数字水利
水利行业自80年代初开始应用遥感(RS)技术, 即通过对地观测获取信息。
对GIS的使用则始于80年代后期,在经历了认 识了解和初步应用这两个阶段后,现已步入深 入应用的阶段,且很快就与生产实际紧密地结 合起来。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始于90 年代初,但发展非常迅速,在地面及水下地形 测绘中使用已很普遍。
数据库建设是构筑"数字地球"的基础,数据的 采集、处理、使用都要强调规范化、要有统一 的数据交换标准,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共享。
21
2021/6/10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数字地球的主要信息源来自对地观测,当前, 全球已经具备制造和发射卫星能力的各国在高 分辨率遥感卫星的研制与发射方面竞争激烈。
现在民用卫星对地观测的最高分辨率可达到1m, 可以满足包括1∶1万以上比例尺的测图、农业、 资源、环境、交通等多方面的应用,是构成数 字地球的最基本的空间数据。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及其范围的持续扩展,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但是要想取得良好的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成果,还需要在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对相关先进技术进行合理应用。
3S技术是现代化先进技术之一,将其有效应用于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有利于构建完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监测系统,为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指导,因此有必要针对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进行重点研究。
关键词:3S技术;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应用1、引言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现象的出现大多是由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最明显的是人为因素。
在社会发展形势下,土地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可利用的土地和水资源减少,进而影响到农业发展。
因此,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十分重要。
应用3S技术可以监测、获取相关数据,形成科学的治理体系,更好地落实水土保持工作。
2、3S技术相关概述2.1、RS技术RS技术即遥感技术,是指从高空或外太空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面各类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递、处理,实现对地表物体、现象的超远距离探测、识别的技术。
RS技术的开展借助卫星能够达到最大空间范围的遥感,因此,也被称为卫星遥感技术。
2.2、GIS系统GIS系统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在计算机辅助下对地球表层中相关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分析、描述等操作的技术系统。
GIS系统由计算机、空间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部分组成,能够对地理信息实现动态监测、可视化现实、真实再现,是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掌握第一手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
GIS系统以位置与地理信息为核心,经纬度坐标与地理信息相结合明确标识一个地点和方位,才能够更好地被用户所掌握用于了解其相关信息,为人类活动提供支持。
2.3、GPS系统GPS系统即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以卫星为基础、以无线电为导航的高精度定位系统,能够准确获取近地空间中地表物体的地理位置、移动速度、准确时间等信息,能够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全球覆盖服务。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摘要:由于目前国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由此获得很大提升,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带来很多严重问题,例如,不可再生的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就需要科学通过3S技术来保证水土保持与荒漠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以此为基础,本文首先阐述3S技术以及其运用运用,然后探究这种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中的实际运用和对策。
关键词:3S技术;生态;环境保护;运用成效1阐述环境监测及其运用价值环境监测就是结合监测技术规范当中有关标准以及要求对环境进行技术性的监测以及解析,其主要就是对环境当中的水资源、土壤以及噪声等方面进行监测,从现阶段环境现况进行全面解析,由此来判断环境有没有受到污染以及损坏等影响。
对于环境监测内容而言,其关联很多内容,主要就是对环境当中的物理以及化学指标、生态系统平衡性等内容进行监测。
从整体方面来看,环境监测除了尽可能实现科学性管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还能通过实际运用目前较先进的3S技术,对现阶段有可能会发生的违反环保类有关法律条里,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所造成的损坏行为进行对应监管和惩罚。
从本质上来讲,不管是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本身变化开展监测工作,还是对防范人为原因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对环境开展监测都是其中必须要进行的一项阶段。
针对环境以进行监测的流程有这些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环境监测的现场实际信息进行对应的收集和整理。
随后对开展监测的环境信息进行监测方案制定,结合这个方案在环境监测现场当中的布置以及收集到的监测样本,后期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样本进行进一步探究,由此来全面评价环境监测的环境实际状况。
环境监测的作用则是为环境有关工作提供更具有科学性的依据信息,比如大气当中有没有存在污染情况,怎样对其进行预防或处理污染情况,可以运用3S 技术对有关数据信息进行测定,结合所测定获得的结果进一步解析其中某个数据有没有出现超标问题,根据目前空气实际情况来确定空气污染状况,对后期空气污染发展情况进行更有效的预测,须结合上诉所制定的环境治理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
言
1 基本原理
遥感 技术 ( S 是 集 科 学 性 、 术 性 、 用 性 和 R) 技 应 服务性 于一 体 的高 科 技 领 域 中的一 项 重 要 技术 , 具
有宏 观 、 确 、 观 、 准 客 动态 、 合 、 层 次 、 接 触 监 综 多 非
渭河 流 域 总面 积 l . O m , 县 水 文 站 以 3 5Xl4 2 华 k
中 图 分 类 号 : 47 8 P0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7一 l 42 1)4 62 1 (02 o 4 1 0 — 4
Ap l a in o T c n lg n Dy a i a g ay i fS i a d W a e s p i t f3 e h o o y i n m c Ch n e An lsso ol n tr Lo s c o S
r n n ni rn d p oe t n,a d p a infc tr l n t e su y o tra d s i c n ev to o me tmo ti g a r tci o n o n ly a sg iia oe i t d fwae n ol o s rain. n h Ke wo d y r s:3 S;W eh v r Ba i i e Ri e sn;s i a d t r ls o l n wa e o s;d n mi ha e a lss y a c c ng na y i
20 0 8,i i 0 n h tte sau fs i a d wae o s i eh s i rm 9 8 t 0 a e o etrga u l t s fu d t a tt so o l n trls n W i e Ba n fo 1 9 o 2 08 h s b c me b te rd al h y,
20 、08年三个年份水土流失状况进行 及时 、 03年 20 高效 、 准确 、 周期性 水土 流失动态变 化分析 , 现渭河 发 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从 19 年 到 20 年这 1 年 间有变缓 和 的趋 势 , 局部地 区也有 所恶化 。本研 究 98 08 O 但 可 以为生态环境监测 与保 护提供依据 , 对水 土保 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S渭河 流域 ; 3; 水土流失 ; 动态变化分析
第 1卷 第 4 0 期
2012年 8月
水利 与 建筑 工程 学报
J u n l f ae su c s a d A c i cu a n ie r g o r a trReo r e n r ht trlE gn ei oW e n
Vo . 0 No. 1 1 4 Au g., 20 12
Ab ta t Bae n 3 e h oo y. t e d na c c n e o ola d wae O S i eh sn o h a x r vn e i sr c : s d o S tc n lg h y mi ha g fs i n trl S n W ie Ba i f S a n iP i c s o su id h r t d e ee.Af rte t ey, efce t t h i l e m f in l a c r tl c cial y a i ay i fW eh a i n 1 9 i y, c u aey, y lc l d m c a l ss o i e B n i 9 8, 2 03 a d y n n s 0 n
w i e r lo s me a a h c a e d tr r td hs r sa c o l r vd rcs a i fre oo ia e v - h l t r a e as o r sw ih h v ee oae .T i e e rh c u d p o i e a p ie b s o c lgc l n i eh e e i e s
3 术 在 水 土流 失 动 态 变 化分 析 Fra bibliotek 的应 用 S技
张 雪才 , 王 伟 , 贺新娟
( 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 水利与建筑工程 学院 , 陕西 杨凌 720 ) 110 摘 要: 利用 3 s技术对陕西境 内渭 河流 域水 土流失 动 态变化 进行 了研究 。经过 对渭河 流域 19 98年 、
Z N u-a, N i H i- a HA G X eci WA G We, E Xnj n u
( ol efW t e uc n r ic a Egnen N r wsA& F U irt,Ynl ,Sa ni 110 hn ) Clg a r s r s dAc t t l ni r g, o h e e o eR o ea he u r ei t t n e i v sy a i g n g hax 2 0 ,Ci 7 a
测 、 波段 、 极 化 、 天候 和 全 天 时 的特 点 。在遥 多 多 全 感数 据处 理方 面 , 随着计 算机 技术 的迅速 发展 , 使大
上 ( 包 括 泾 河 张 家 山站 以上 流 域 面 积 ) 制 面 积 不 控
6. 3× l 4k [ 3 O m2
,
陕 西 境 内 的流 域 面 积 占渭 河 流 域
总面 积 的一半 , 有 48×l4 m 水土 流 失 面积 , 却 . O 2 k 虽
然 经 过 几 十 年 的 治 理 , 正 达 到 标 准 的 不 足 真 15×l4k 2 . O m 。渭 河流 域 作 为 陕 西 省 经 济 的主 要 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