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的心理旋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象的心理旋转

xxx 学号: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心理学xxxxxxx班,xx xx,xxxxxx)

摘要本次试验以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系91名学生为被试,通过计算机演示图片(字母R)正反旋转各6个方向,记录被试在正反R不同角度时的反应时长和正确率,实验证明了表象的心理旋转的存在。本次试验采用2(男、女)×2(正R、反R)×6(旋转角度)的混合实验设计,采用spss19.0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表象心理旋转现象是存在的。而且正R和反R之间差异显著,但是本实验的性别作用不显著,与前人研究有一点出入。由于本次试验的性别差异较大,所以性别对实验的影响效果不具有科学代表性。关键词反应时减数法心理旋转

1 引言

表象又称为意象,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表征。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表象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表象的心理旋转就是表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70年初库柏和谢波娜(Cooper & Shepard 1973)用减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起初他们用10个小方块连接起的手柄形的立体状图形,立体对和平面对,通过旋转角度使其重合,,记录反应时。实验结果表明出现方位差后,被试的反应时增加了转动角度180度时,反应时最长反应时随方位差度数的增加而增加,两者成正比。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Cooper等人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和反(镜像)的字母,如非对称性字母或数字R、J、2、5等来研究表象的旋转。实验表明:当图片(字母)旋转180°时,无论正反,反应时最长,而当图片(字母)旋转0°时,反应最短。这说明样本偏离正位度数越大,所需的心理旋转越多,时间也就越长,人们在进行表象加工时可能存在一种心理旋转范式。[1]

关于图形的心理旋转问题的反应时间显示,旋转的角度与反应时有着线性相关,并且不论平面还是纵向,该相关均存在。

二维图形的旋转,如英文字母(Jordan & Huntsman,1990)和立方体(Just & Carpenter,1985)。此外降级刺激(即,模糊的、不完整的或其他信息量不足的刺激;E.Duncan & Bourg,1983)较之无缺损刺激所需反应时更长,并且不熟悉的图形较之熟悉的所需反应时也更长(Jolicoeur,Snow,& Murray,1987)。熟悉度的增加带来的好处也会导致练习效应。当被试在头脑中练习过特定图形的旋转(增加其熟悉度),他们的表现会有所进步,但是这一进步不会带到对新异图形的旋转任务当中去(Jolicoeur,1985)。[2]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育系1290080101班全体同学,共91名被试,年龄范围19-24,平均数 21.9 ,标准差 0.92

2.2 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使用上海心仪电子科技公司生产的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试验材料为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镜像)图片,共有0°、60°、120°、180°、240°、300°正反共12种不同角度方向的R。

2.3 试验程序

登录并打开实验心理学虚拟实验系统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表象的心理旋转”。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指导语”界面。

可先进行练习实验,也可以直接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正式实验开始后屏幕随机呈现不同角度的正向和反向R,被试对呈现的R作出正向还是反向的判断。程序将自动记录反应时。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

指导语:这是一个表象心理旋转的实验。下面屏幕要呈现的是一系列不同角度的字母正R 和反R (镜像),请你使用一号反应盒,对成仙的刺激做出反应。如果认为是正R 按“+”号键,认为是反R 按“—”号键,反应越快越好。

3 结果

表一 描述统计量结果

R N 0 60 120 180 240 300

平均反应时s 正 90 553.88 638.19 822.68 1330.29 780.29 646.99

平均反应时s 反 90 685.57 753.77 901.19 1129.51 1045.93 921.52

平均正确率%正 90 98 98 90 73 87 95

平均正确率%反 90 97 96 89 87 92 96

表一显示了在不同角度的正R 和反R 的正确判断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百分比的统计量数据。

表二 正R 和反R 的角度和反应时之间的关系曲线

曲线图

200

400

600

8001000

1200

1400

1600

0°RT 60°RT 120°RT

180°RT 240°RT 300°RT 角度反应时系列1

系列2

从表可以看出,反应时曲线在样本方位转动180度的两侧基本对称趋势,正反“R ”,顺时针和逆时针0度至300度,各6个角度,随着偏离0度的度数越大,被试判断正“R ”和反“R ”所用的反应时越长,当达到180度时,反应时最长,随样本旋转角度的进一步加大,反应时逐渐减少。

SPSS19.0分析结果

表三反应时与性别的方差分析

F P

反应时(s) 5.597 .02

性别 .648 .423

由表可得,在正、反R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F=5.597,P=0.20<0.05);而在男、女性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F=。648,P=.423)

4 讨论

4.1 以反应时为指标可以显性观察表象在人脑中的加工过程。反应时越长,表明所需的心理旋转越多。

4.2 通过最后反应时的分析和被试报告,可以表明被试在连续试验时在不停的进行心理旋转。

4.3 由于本次试验中男女性别差异较大,所以性别对实验的影响效果不具备代表性,与前人研究不符。

5 结论

表象心理旋转现象是存在的。正向和反向心理旋转之间差异显著。度数偏离正位越大,所要的心理旋转也越多,反应时越长。性别在实验中的差异不显著。

参考文献

[1]王甦.认知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02-225

[2]斯滕伯格(Sternberg,R.J.)著,杨炳钧等译.认知心理学:第三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76-178

[3]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45-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