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芯片扩散制程简介

合集下载

二极管生产工艺

二极管生产工艺

二极管生产工艺
二极管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晶体生长、切割、涂片、扩散、清洗、金属化、焊接等多个步骤。

下面将对二极管的生产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晶体生长是二极管生产的第一步。

晶体生长使用的是Czochralski方法,将高纯度的多晶硅块加热至高温熔化状态,随后将蘸有所需杂质的掺杂棒插入硅熔液中,掺杂棒缓慢抽出,同时硅熔液冷却结晶,形成单晶硅棒。

第二步是切割,将生长好的单晶硅棒切割成所需的薄片。

切割时使用金刚石线锯,将硅棒切割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硅片。

接下来,通过涂片工艺,将硅片表面涂上保护层。

保护层的作用是防止二极管在后续工艺中受到损坏或污染。

然后,在扩散工艺中,通过加热处理,将所需的杂质扩散到硅片中,形成PN结。

扩散涂层中通常掺杂有砷、硼等杂质,这
些杂质将改变硅片的导电性能,形成PN结的正负极性区域。

完成扩散后,接下来是清洗工艺,将二极管表面和内部的杂质和污染物清洗干净。

清洗工艺一般使用化学溶液浸泡,再通过加热和超声波等方式清洗。

清洗后,进行金属化工艺。

金属化是将金属薄膜镀在二极管表面,以形成电极。

金属化通常使用铝或金作为导电层材料,通过真空蒸镀、喷涂、电镀等方法将金属薄膜均匀地镀在二极管
表面和侧面。

最后,通过焊接工艺将二极管与引线连接。

焊接工艺主要有手工焊接、波峰焊接和表面贴装等多种方式。

焊接完成后,通过测试验证二极管的性能和质量。

以上就是常见二极管的生产工艺。

通过这些工艺步骤,生产出来的二极管可以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发挥其特定的电子功能。

二极管工艺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二极管工艺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二极管工艺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只能传输一个方向的电流的特性。

它主要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层交替组成。

二极管的制造工艺流程如下:1.半导体材料准备:准备N型和P型的半导体材料。

常见的材料有硅(Si)和锗(Ge)。

这些材料需要高纯度,以确保器件的性能。

2.半导体材料清洗:对半导体材料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3.扩散:使用掺杂技术将掺杂气体(例如磷,砷,硼等)引入半导体材料中,创建N型和P型的半导体层。

4.制备晶体圆片:将扩散后的半导体材料切割成薄片或晶圆。

5.清洗晶圆:对晶圆进行清洗,去除切割过程中产生的杂质。

6.联结金属涂覆:通过将金属涂覆在晶片表面,形成接触,以便连接电缆。

7.退火:将晶圆加热到高温,以修复材料中因扩散过程而引入的损伤。

8.制备引线和引脚:通过引线和引脚,将二极管连接到外部电路。

9.模型封装:将二极管封装在外壳中,以保护器件并方便安装。

10.电性能测试:对制造后的二极管进行电性能测试,包括正向电压降、反向电阻等。

二极管制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清洁要求:为确保材料的纯度和器件的性能,制造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清洁,避免杂质和污染物的引入。

2.控制温度:在扩散和退火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以确保所得到的半导体材料具有精确的电学特性。

3.材料选择:二极管的制造过程中,选用适当的材料对于器件的性能至关重要。

材料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导电率、禁带宽度等因素。

4.尺寸控制:制造二极管时,需要精确控制晶圆的尺寸和厚度,以确保二极管的电学性能。

5.金属涂覆:金属涂覆需要均匀且精确,以确保接触的可靠性。

6.工艺验证:制造过程中需要对二极管进行工艺验证,以确保器件符合设计要求。

总结起来,二极管的制造工艺流程包括半导体材料的准备、清洗、扩散、制备晶体圆片、清洗晶圆、联结金属涂覆,退火等步骤。

制造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清洁程度、温度的控制、金属涂覆的均匀性等因素。

两步扩散工艺

两步扩散工艺

两步扩散工艺一、概述两步扩散工艺是半导体工业中常用的一种工艺,主要用于制造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器件。

该工艺通过控制材料的扩散深度和浓度,来实现对器件性能的调控和优化。

该工艺主要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在硅片表面形成氧化层,并在氧化层上加热扩散掺杂剂,使其渗透到硅片内部形成P型或N型区域;第二步是在已经形成掺杂区域的硅片上再次进行加热扩散,使得掺杂剂进一步扩散并形成更深的P型或N型区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两步扩散工艺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准备工作1. 硅片清洗:将待处理的硅片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10-15分钟,然后取出并用氮气吹干。

2. 氧化处理:将硅片放入氧化炉中,在高温下形成约1000Å左右的氧化层。

需要注意的是,在氧化过程中要避免产生结晶缺陷和氧化层厚度不均匀等问题。

3. 掺杂剂制备:根据所需的掺杂类型和浓度,将掺杂剂与稀释剂混合,制备出相应的掺杂溶液。

需要注意的是,掺杂剂在制备过程中要充分溶解,以确保后续扩散过程中的均匀性。

4. 掺杂前处理:将硅片放入清洗槽中,在去离子水中浸泡10-15分钟,然后取出并用氮气吹干。

接着,将硅片放入盐酸和氢氟酸混合液中浸泡5-10秒钟,以去除氧化层表面的污染物质。

三、第一步扩散1. 控制温度:将硅片放入扩散炉中,并加热到所需的温度。

通常情况下,P型区域需要在1000℃左右进行扩散,而N型区域则需要在1200℃左右进行扩散。

2. 加入掺杂剂:在硅片表面滴加一定量的掺杂溶液,并保持一定时间使其渗透到硅片内部形成P型或N型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掺杂剂的浓度和加入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冷却处理:在扩散结束后,将硅片从扩散炉中取出,并放入冷却槽中进行快速冷却。

这样可以避免掺杂剂进一步扩散,从而保证掺杂层的深度和浓度。

四、第二步扩散1. 控制温度:将已经形成掺杂区域的硅片放入扩散炉中,并加热到所需的温度。

通常情况下,第二步扩散需要比第一步更高的温度和更长的时间。

二极管半导体制程

二极管半导体制程

二极管半导体制程
二极管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器件,它由两个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材料组成。

制备二极管的半导体制程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1. 基片选择:选择合适的半导体基片材料,常见的有硅(Si)和砷化镓(GaAs)等。

2. 基片清洗:使用化学溶液清洗基片表面,去除尘埃和杂质。

3. 晶体生长:通过熔融法、气相沉积等方法,在基片上生长出所需的半导体材料晶体。

4. 掺杂:使用掺杂技术向半导体材料中引入杂质,以改变材料的电性质。

通常,在正向偏置时会掺杂P型材料,而在反向偏置时会掺杂N型材料。

5. 薄膜沉积:沉积一层薄膜作为二极管的电极或保护层,常见的薄膜制备方法有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

6. 线刻:使用光刻技术制作二极管中各个部分的形状和尺寸,通常使用光刻胶和紫外线照射的方式进行。

7. 金属化:在二极管的电极部分涂覆金属层,以提供电流的输入和输出。

8. 包封:将制作好的二极管放置在封装器件中,以保护和固定
二极管,并连接外部电路。

通过上述制程步骤,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电特性的二极管。

不同类型的二极管制程可能会有所差异,但基本的制程步骤是类似的。

肖特基二极管工艺流程

肖特基二极管工艺流程

肖特基二极管工艺流程
《肖特基二极管工艺流程》
肖特基二极管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其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取片。

在工艺流程的开始阶段,需要通过切割硅片来获取基片。

然后通过化学机械抛光(CMP)处理,使基片表面获得一定的平整度。

接着是清洗。

在清洗步骤中,需要将基片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去除,以保证后续工艺步骤的顺利进行。

然后是扩散。

扩散是肖特基二极管制作的关键步骤之一,它通过在基片表面加热的过程中,将掺杂物扩散到硅晶体中,形成P区和N区。

接着是金属化。

金属化是为了在P区和N区之间形成正向电压下的电流传导通道,采用金属沉积、光刻和蚀刻等技术,将金属线路形成在基片表面。

最后是封装。

在封装步骤中,需要将制作好的芯片封装在外壳中,并且连接外部引线,以便与其他元件进行连接。

通过上述工艺步骤,就可以完成肖特基二极管的制作。

这些步骤需要精密的设备和严格的操作技术,以确保器件的性能和稳
定性。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肖特基二极管工艺流程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frd二极管工艺

frd二极管工艺

frd二极管工艺FRD二极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中。

本文将介绍FRD二极管的工艺以及其在电子领域中的应用。

FRD二极管,全称为Fast Recovery Diode,中文名为快恢复二极管。

它是一种特殊的二极管,能够在被截止后迅速恢复导通状态,具有较高的反向恢复速度和低的反向恢复电流。

这使得FRD二极管在高频率和高压电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来了解一下FRD二极管的工艺。

FRD二极管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晶体生长、切割、研磨、清洗、扩散、金属化和封装等环节。

晶体生长是FRD二极管的第一步,通过在高温下将硅材料中的杂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得晶体的纯度和晶格结构达到要求。

然后,将生长好的硅晶体切割成薄片,用来制作二极管的芯片。

接下来,对芯片进行研磨和清洗。

研磨的目的是使芯片表面更加平整,以便后续工艺的进行。

清洗则是为了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保证芯片的质量。

扩散是FRD二极管工艺中的重要一步,通过在芯片表面加热的过程中,将掺杂物扩散到硅晶体中,形成PN结。

这一步骤决定了二极管的导电性能。

随后,通过金属化工艺将金属电极连接到芯片的两端,形成电流的输入和输出端口。

这样就完成了FRD二极管的制造。

FRD二极管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使其在电子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由于其快速恢复速度,FRD二极管常被用于高频电路中,如变频器、高频整流器等。

其次,FRD二极管的低反向恢复电流使得其在开关电源、逆变器等功率电子设备中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FRD二极管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充电桩等领域。

FRD二极管的工艺制造过程经过多个环节,包括晶体生长、切割、研磨、清洗、扩散、金属化和封装等。

它具有快速恢复速度和低反向恢复电流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应用,FRD二极管可以发挥出其最大的电气性能,为电子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极管制造工艺

二极管制造工艺

二极管制造工艺二极管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通信等领域。

其制造工艺是保证二极管质量和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二极管的常见制造工艺,并探讨其对于二极管性能的影响。

一、硅材料的准备与处理硅是常见二极管的主要材料之一,其制造工艺开始于硅材料的准备与处理。

首先,从硅矿中提取出硅的原料,通过氧化、超纯化等过程获得高纯度的硅原料。

接下来,对硅原料进行晶圆加工,包括切割、抛光等步骤,以得到适合制造二极管的硅片。

二、扩散工艺扩散是二极管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艺环节,用以改变硅片的导电性质,形成PN结构。

其中,P区和N区的扩散温度、时间和药液成分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形成良好的界面和一致的杂质分布。

扩散工艺有乾扩和湿扩两种方式,具体选择取决于不同的制造要求。

三、金属化工艺金属化是指在硅片上地特定区域形成金属导线,连接二极管PN结和外部电路。

金属化工艺主要包括光刻、蒸镀、细线制作等步骤。

首先,在硅片表面涂覆光刻胶,然后使用掩膜和曝光技术形成所需的图形。

接下来,通过蒸镀工艺在光刻胶上沉积金属,最后去除光刻胶,得到定义良好的金属导线。

四、封装工艺封装是将制造好的二极管组装到外部保护壳中的过程。

在封装工艺中,需要将二极管封装到合适的器件封装中,并连接引脚,以便与其他电路进行连接。

封装通常涉及高温焊接,因此需要控制焊接温度和时间,以避免对二极管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常见的封装方式包括晶体管封装和表面贴装封装等。

五、测试和质量控制在制造完成后,二极管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质量控制,以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测试过程包括电压、电流、导通与截止等参数的检测,以及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测试。

通过严格控制制造工艺和测试标准,可以保证二极管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以上所述的制造工艺中,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以确保二极管的品质和稳定性。

此外,不同类型和规格的二极管可能采用不同的制造工艺,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因此,二极管制造工艺的研究和优化对于提高二极管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半导体制造工艺之扩散原理

半导体制造工艺之扩散原理
半导体制造工艺之扩散原理
01
半导体制造工艺简介
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
半导体材料的光电特性
半导体材料的热稳定性
•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
• 半导体材料具有光电效应
• 半导体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缘体之间
• 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可用于光电
• 半导体材料的热稳定性可用于高温
• 随着温度的升高,半导体材料的导
扩散掩膜与阻挡层材料
扩散掩膜材料
• 扩散掩膜材料可分为光刻胶、金属薄膜、氧化膜等
• 扩散掩膜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扩散工艺的要求和半导体材料的性质进行
• 扩散掩膜材料的选择应考虑掩膜材料的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光刻性能等
阻挡层材料
• 阻挡层材料可分为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
• 阻挡层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扩散工艺的要求和半导体材料的性质进行
扩散源的选择
扩散源的制备
• 扩散源可分为气体扩散源、液体扩散源、固体扩散源等
• 气体扩散源的制备方法包括蒸发法、溅射法、化学气相
• 扩散源的选择应根据扩散工艺的要求和半导体材料的性
沉积法等
质进行
• 液体扩散源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法、溶胶-凝胶法等
• 扩散源的选择应考虑扩散源的纯度和可控性
• 固体扩散源的制备方法包括烧结法、热压法等
• 扩散工艺的可持续发展应考虑工艺的创新性和竞争力
扩散工艺的环境保护
• 扩散工艺的环境保护应考虑工艺的废弃物处理、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等
• 扩散工艺的环境保护应考虑工艺对半导体器件性能的影响和生产成本
• 扩散工艺的环境保护应考虑工艺的环保政策和法规要求
谢谢观看
Tencent Doc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极管芯片扩散制程分绍
一、分类:
在扩散制程中,依照产品不同,在供货商无法细分类时,需选择合适之芯
片阻值及厚度,利用球型测量仪及四点探针将其分类后,方可扩散出合适
之电性。

二、清洗:(表面清洗)
1、清洗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硅晶圆表面上的氧化层及杂质,包括重金
属如铁、铜、油污和尘埃等。

不同制程之前,大多需经过一道或
几道的清洗,有些公司用酸类,将芯片表面减薄,即以HNO
3
(硝
酸)、CH
3
COOH(冰醋酸)、HF(氢氟酸)、以5:0:1的配比,有些公司则利用哈摩粉(HAEM-SOL)为清洗材料。

2、在此硝酸与硅芯片起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之氧化硅(SIO
2
)再由氢氟酸将二氧化硅之氧化层去除,冰醋酸则可降低酸温之反应速
度。

尿素则为缓冲用。

3、因此道工序使用的混合酸亦有将芯片表面之厚度蚀刻减薄之作
用,时间上控制及酸温相当重要,清洗后亦需抽测厚度是否属于
正常范围内。

(亦可用氢氧化钾-KOH)
4、清洗后应即刻去做完磷扩,以避免芯片表面再度氧化及污染,未
及时进炉,则应置于氮氧柜内,在8小时内,应做完磷硼扩。

5、清洗所用的水为去离子水(D. I. WATER)12M奥姆-18M奥姆-CM
左右。

三、磷扩散(P)
1、将磷纸(主要成分为P
2O
5
和AL
2
O
3
)和N型基材(RAW. WAFER)之
硅芯片层层堆栈,紧密压重后以12500C之高温,4–12HR不等(依产品)时间,磷即可掺入硅芯片表面成为负型硅(N-TYPE),二极管之N面即在此产生。

(磷纸为P35或P70K)2、N型半导体中,其主要带电粒子为带负电的电子。

纯粹的硅在室温不易导电,加入磷(P)或硼(B)取代硅的位置就会产生自由电子或自由电洞,加以偏压后就可轻易导电。

3、以RGP为例,有的公司以磷ˊ硼一次扩散,并在扩散中加入氮气及氧化(4:1)或(5:1)并适当的抽风换气,因硅在扩散氧化时会产生一些缺陷,如空洞,这些缺陷会有助于掺质子硅扩散速度,另外由于驱入是利用原子的扩散,因此其方向是多方均等,甚至有可能从芯片基座向外扩散(OUT–DIFFUSION),通氧气可阻止掺质硅向外扩散。

四、磷扩后清洗:(分片)
1、磷扩后堆栈之芯片会紧密的粘在一起,扩散时间越久粘紧程度越严重,此工序乃利用氢氟酸(HF)与扩散间的杂质反应,逐渐
渗透到芯片之间,达到芯片分离及去除表面杂质之附着。

(HF)
是强氧化的酸,可将磷扩后所形成的氧化层及磷纸中的含AL
2O

等杂质反应而分离之。

达到芯片分离及去除表面杂质之附着。

2、磷扩之浸泡,一般需8H以上,泡开后再以纯水清洗干凈之,芯片表面可见明显之扩散花纹。

五、磷扩后吹砂(一次吹砂)
1、在磷扩后(N面),将会于P面边沿也附着一些磷源(CROSS
OVER),并有氧化层存在,将影响下一工序(硼扩)之质量,故需
利用吹砂或研磨之方式将其去除。

2、利用280#或400#、500#氧化铝砂(AL
2O
3
)于0.4-1KG/CM
2
之压
力下(依据产品不同,压力不同)可去除芯片表面氧化层,压力、
速度及砂材料在此工序中相当重要。

3、利用高速旋转的钻石磨头研磨方式,亦可达到去除芯片表面层
杂质的功能,且研磨方式所得到的芯片表面会较平滑,厚度控制
也较准确,但产能远比吹砂慢数倍,除特殊产品外,一般可以用
吹砂方式。

六、硼扩散:(B)
1、对芯片扩散制程而言,将三价元素硼(BORON.B)扩散入N型硅元
素,远比将五价元素磷扩散来的重要且时间长多了,故依不同产品
得到不同电压值,甚至VR值,则除了在芯片阻值选择(影响VR值,
两成正比)外,扩散时间(时间越长,VR值越低,VF值越低)及芯
片厚度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相互影响,故工程师对不同档次的产品,
对阻值选择、厚度选择、扩散时间均有一定之规定。

2、在1260℃高温下,将硼纸中的硼元素(五介元素,常用的硼化
合物是氮化硼(BORON NITRIDE BN) 扩散入硅片中,由于三价元
素和电子之间的填补作用,而称为电洞传导,亦使硅的导电性增
加而形成P形层。

七、砍砂后清洗:
1、由于吹砂后于芯片表面附着大量砂粉,甚至油污(高压空气内)
此道工序利用超声波及碱性清洁济,如哈摩液(HAEM-SOL)等,重
复多次的清洗,而达到去除表面层粒子之功能。

八、硼扩前清洗:
1、对芯片之PIV及VF而言,硼扩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工序,吹砂和研
磨后所遗留于芯片表面的污染杂质及氧化物等,需在此工序以20%
之稀释氢氟酸浸泡约6分钟,再以超纯水清洗之,在水质大于8M
奥姆时,方可转至下一工序。

2、部分较重要之产品,甚至以RCA清洗制程清洗制程,即SCI(碱
(酸)洗)
洗)+SC
2
3、SCI→纯水+氨水+双氧水(5:1:1)90℃*10分钟。

→纯水+盐酸+双氧水(5:1:1)90℃*10分钟。

4、SC
2
5、SCI+ SC
可有效去除微粒子、金属、有机物等。

2
待续
金扩散制程技术
一、金扩散的目的:
减少晶体管集电路区的少数载流子寿命,缩短贮存时间(即逆向恢复时间)获得比较低的TRR值。

二、金扩散的原理:
扩散方式:
金在硅中的扩散,以填隙-替位分解扩散的方式进行,即当金在硅中扩散时,
)遇到晶格空位(V)时,可以既有填隙式又有替位式,当填隙式金原子(Au
1
被空位俘获成为替位式的金原子(Au
)或相反。

这一反应过程可用下式表
2
示:
Au
12
三、白金与黄金扩散的特性差异:
1.黄金与白金比较,白金在硅中有较高的固溶度[Pt为5*1017(cm-3),Au 为1017(cm-3)]并有更快的扩散速率,可见,要获得相同的TRR,白金的扩散温度要低于黄金的扩散温度。

2. 白金的漏电流比黄金小。

3. 相同的TRR条件下,白金扩散的比黄金扩的VF高。

四、目前我公司金扩散制程简介:
1.扩散源:Au900与pt920金水。

2.上金前清洗(20%HCL漂洗6min)→上金(采毛笔沾取适量金水刷涂于旋
转的芯片P面,旋转头转速为1500±100转/分钟,10 see)→P面相对将芯片迭好→金扩散(N
气流量设定5L/min)→金扩散清洗。

2
黄金清洗-纯HF酸冲漂洗30秒→纯水涮洗→HF:HCL=1:1酸漂洗
10min→纯水涮洗→611酸洗15秒。

白金清洗-1:1混酸漂洗1分钟→纯水涮洗→50%HF洗15秒→纯
水涮洗→611酸洗15秒。

五、金扩散后TRR异常之可能原因及措施:
在职训练成效调查表
1、酸蚀的目的?
(1)将切割后晶粒P/N面洗出,使整流器之整流特性得以体现(2)将晶粒四周之机械伤害及脏污去除
2、混合酸有哪此成份?各单酸的作用?
混合酸包含HNO
3,HF,CH
3
COOH,H
2
S0
4
HF/HNO
3的作用:HNO
3
与硅生成氧化物,再HF蚀刻二氧化硅
4HNO
3+Si→SiO
2
+4NO
2
+2H
2
O(SiO
2
不易溶解)
4HF+ SiO
2→SiF
4
+2H
2
O(SiF
4
可溶)
CH
3COOH与H
2
SO
4
都具有缓冲作用
3、混合酸蚀完毕后冲水有什么作用?
混合酸中各单酸除与芯片发生以上反应产生SiF
4
外,还会与Cu(引线)Pb(焊
片的主要成份反应,产生CuSO
4
结晶及醋酸铅白色粉未,附着于晶粒上,此道冲水就是将以上杂质冲去
4、酸蚀过轻/过度会对晶粒之电性表现有什么影响?
酸蚀不足时,硅芯片侧面的伤痕无法蚀洗干凈,造成逆向漏电,电性会呈现RD,PIV不足现象,酸蚀过度时,使晶粒的表面积过小,VF过高,而且会造成金属和晶粒接触部分脆弱这种情形的电场分布也不会均匀,受到外力时容易崩裂,从而造成很大的逆向漏电,酸蚀前后硅芯片的大小差,最好在5mil左右,我们现在控制的范围在5~10mil
(1 8 4 C 0 5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