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中国总需求结构分析

宏观经济学论文——我国经济总需求结构分析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日期:2012年12月12日一、我国总需求结构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总需求由居民消费有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消费和净出口组成,即国民经济核算等式:GDP=C+I+G(X-M)。
其中GDP意味国内生产总值,C为居民消费,I为投资支出,G为政府消费,X-M为商品和劳务净出口。
投资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于它的两个功能:短期内投资需求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投资增加使总产出增加;长期内投资的结果是资本存量的增加,即生产能力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之和组成国内最终消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增加使总产出增加;二是消费(如教育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对人力资本的创造,以及政府提供的生产性公共增加,为长期经济增长提供生产要素,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
进出口对于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被公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因为全球化的资源流动主导着经济发展。
一、我国总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一)1990-2010年我国总需求结构变动趋势分析图1给出了历年来我国总需求总额的变动趋势。
从中可以看出近20年来的总需求水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2000)总需求水平持续增长,但增长水平较低,且总需求总额一直在十万亿元以内;第二阶段(2001-2010)总需求水平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水平,在短短的几年中迅速突破二十万亿,三十万亿,由原来的稳健增长转向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总需求10000050000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图1 1990-2010年我国总需求变化趋势(二)1990-2010年我国总需求结构四要素表1 1990-2010年总需求构成要素具体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1)》表2 四个因素各自在总需求中所占比例消费-0.100.10.2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图2 1990-2010年各因素占总需求的比例变化结合表1、表2和图2得出:1、净出口在整个总需求中所占比例最小;2、政府支出在整个总需求中处于较平稳状态,波动浮度最小;3.消费和投资的比重在整个总需求中所占比例最重,二者比例相差不大,均成波浪形状变化。
应届毕业生入职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题目: 应届毕业生入职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目录1 绪论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3研究的内容 (2)1.4研究的方法 (2)2 文献回顾 (3)2.1培训概述 (3)2.2入职培训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4)3 问卷调查与研究 (7)3.1应届毕业生入职培训调查问卷的设计 (7)3.2问卷的调查与回收 (8)3.3问卷的分析 (8)4 入职培训的对策研究 (13)4.1企业对入职培训的对策 (13)4.2应届毕业生对入职培训的对策 (15)结论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8)附录一:调查问卷 (19)附录二: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 (20)1 绪论1.1选题背景大学生入职培训是企业单位新录用的大学毕业生员工从“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也是这些青年人从“校园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的过程。
现在进入企业的大学生基本都是后“80后”人群,加上我国高校长期以来的培养模式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问题,导致了新入职大学生不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不符合企业用人的真正需要。
从企业看,入职培训是企业树立企业形象,提高新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发现和开发新员工潜力的的过程,可以使大学毕业生尽快熟悉企业环境,适应企业文化,从知识型“准人才”转变成真正的实用型人才,为企业创造效益,建立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人才流失率。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初进职场最需要的是尽快了解企业,顺利进入工作角色,得到企业的认同,同时调整心态,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专业精神,以积极的心态融入到新的群体中去,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入职培训是新入职大学生员工和企业实现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入职培训不只是企业用“恰当的方式”将大学生新员工改造为企业所需的“恰当的人”的过程,也是大学生新员工与企业深入了解、相互适应、再次选择的过程。
因而,无论是企业还是大学生,都必须充分重视入职培训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入职培训的效果。
软件开发毕业设计论文

软件开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开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介绍一个软件开发毕业设计的论文,通过对软件开发过程的分析和相关技术的应用,展示了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项目。
论文通过详细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步骤,演示了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以及如何提高软件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方法和技术。
关键词:软件开发,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1.引言软件开发是指将计算机程序设计方案转化为现实的过程。
它涉及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到部署和维护等一系列步骤。
一套成功的软件开发项目必须具备良好的需求分析能力、设计能力、编码能力和测试能力等。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它是确定用户需求的过程。
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与用户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合作,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预期。
在本论文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名为“学生管理系统”的软件,通过需求分析,我们确定了系统的功能和特性,包括学生信息管理、课程管理、成绩查询等。
3.设计设计是软件开发的关键步骤之一,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软件设计方案。
在我们的毕业设计中,我们选择了基于面向对象设计的方法,使用了UML(统一建模语言)来绘制软件的系统结构和类图。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4.实现实现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代码的过程。
在我们的论文中,我们选择了Java作为开发语言,使用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
我们根据需求和设计文档编写代码,并进行代码评审和优化,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测试测试是软件开发的最后一步,它用于验证软件是否满足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在我们的论文中,我们使用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多种测试方法,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我们通过编写测试用例、执行测试、验证结果等步骤来测试系统。
6.结果与讨论根据我们的软件开发过程和测试结果,我们发现我们的软件达到了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地震工程学论文地震需求论文

地震工程学论文地震需求论文地震地面运动特性对结构地震需求的影响研究现状摘要:在结构抗震设计和分析中,地震地面运动特性(用幅值、频谱特性和持时表示)的变异性对于结构地震需求的影响最大。
震害经验表明,各类结构的震害均表现为这三个基本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因此,从地震工程学和结构抗震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结构地震需求分析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包括分析方法、研究内容、影响因素等,重点论述了地面运动三要素对结构地震需求的影响,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尚需开展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桥梁工程;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地震需求;地面运动强度参数;频谱特性;持时中图分类号:TU3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1)01-0075-060 引言在结构抗震设计和分析中,需要预计在工程场地处的特定地震灾害环境下,待建或已建结构可能遭受到的最大地震反应以及相应的破坏规律,并将这种预计结果进行量化。
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对预计结果产生影响,对这些不确定因素需要认真考虑并尽量减小其对结构地震需求预计的影响,从而提高精确性和计算效率。
而且,在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学(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简称PBEE)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所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而这些不确定因素均可视为随机变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预计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和破坏规律,如易损性曲线等。
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中,地震地面运动特性的变异性对于结构地震需求的影响最大(Lee,Mosalam,2006)。
地震地面运动特性主要可以用幅值、频谱特性和持时三个基本要素来表示。
震害经验表明,各类结构的震害表现是这三个基本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解丽等,2008)。
1 对于结构地震需求的预计研究在结构抗震研究中,已有大量结果(Muto,1960;Sozen,1980;Moehle,1992)表明,当结构屈服并进入非线性阶段时,结构的破坏更直接地与变形有关而不是与侧向力的水平有关;大量试验研究结果(Krawinkler,Zohrei,1983;Chai et al,1995;ElBahy et al,1999)表明,采用累积破坏参数和能量参数来预计结构的地震需求和能力更为合理,它们能够对可能的破坏水平提供更好的指示作用。
软件开发论文:分析公安软件基本系统需求及特点

分析公安软件基本系统需求及特点一、背景。
从金盾一期工程至今,公安信息化建设已有十几年,建设了大量的软件系统,2014年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更是提出了基础信息化作为公安工作四项主要工作之一。
现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不只是将公安工作简单无纸化,而是全面考虑在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进而引导公安工作改革。
需求分析对软件项目的影响度高达80%~100%,是软件工程第一步,为后续软件设计、编码、测试、应用和维护奠定基础,也是项目建设进行招标的依据、验收的标准和应用维护的资料,因此做好需求分析是公安信息化建设成败的最关键一步。
但当前公安信息化人才较为薄弱,计算机类相关专业较少,对于需求分析认识的不足和不专业,存在甲方较少参与需求分析,有些项目上级机关建设,没有实际用户基层民警参与等情况,出现需求分析简单化、模糊不清等现象,甚至有应用目的不明、无整体规划、不共享和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经费投入巨大,但软件不符合实际应用需求,成效甚微、事倍功半和进度缓慢。
需求分析是对软件用户的应用目的、需求和意图进行分析的过程,用文档的方式详细描述系统建设目标。
软件需求一般分为业务需求和系统需求,业务需求是用户对软件应用的需求,系统需求是软件技术上的需求。
一般的公安软件需求包括:建设背景、项目建设目的、设计方案及主要性能指标、业务流程描述、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思路、与各系统对接需求、技术性能指标等。
需求分析首先要限定好业务范围,业务范围越大,开发成本越高、开发周期越长。
首先确定软件涉及的所有用户类型,用户一般包括各级公安机关的数据录入民警、审批民警、数据统计研判民警和系统管理员等。
根据用户所提需求和用户管辖及能协调的业务范围开发软件,避免开发了一些自认为很好的功能后,却无人使用。
其次要考虑项目的投入资金和承建单位的实力水平。
业务范围不能贪多贪全,要在能力范围和时间期限内,工作有所成就,再分期建设逐步迭代。
儿科患者对特需预约服务需求调查分析论文

儿科患者对特需预约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患者对特需预约服务的需求,为更好地做好预约,改进预约的方式和就诊的流程,最大程度地满足患儿在特需门诊就诊的服务需求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2011年5~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中心接受诊疗的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共有136名患者家属参与本次问卷调查,选择按挂号次序就诊的专科病人有78人(79%),内科病人20人(54%)。
结论:特需医疗门诊作为一个高端的医疗市场,预约服务一定是发展的方向,建议在计算机管理上更进一步,制定更人性化的流程和制度,教育我们的病患家长配合我们使预约门诊日益完善,为病人提供更优质,更舒适的服务。
【关键词】预约;特需服务;儿科患者【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44-01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卫生部在2009年10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预约门诊,减少患者挂号、排队、候诊次数和时间,预约服务这种形式即能有效地缓解患者挂号难的问题,也为患者合理安排看病时间特供了方便[1]。
我院特需门诊自1999年开始实行专科专家实名制预约已逾十年,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为更好地做好预约,改进预约的方式和就诊的流程,最大程度地满足患儿在特需门诊就诊的服务需求,为此,我们在2011年5 - 7月期间,随机调查了特需门诊136名就诊患儿的家长,就就诊是按预约时间还是按挂号的顺序,预约更改的通知时间和方式等问题开展了调查。
旨在通过此次调查,使我们的预约流程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国情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5~7月在某三基甲等儿科专科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中心接受诊疗(专科治疗或内科治疗)的患者家属136人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①对于预约就诊您倾向于按预约时间顺序或按挂号时间顺序就诊;②对于取消预约您更愿意用电话或短信方式通知医院;③如按预约时间顺序就诊,您迟到了是否愿意等;④如果专家门诊取消,您能接受提前通知的时间为当天或一~三天;⑤愿意接受医院通知取消预约的方法是电话或短信。
科研课题论文:需求分析理论及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启示

学科教育论文需求分析理论及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启示一、需求分析的概念自1972年,Richterish首先提出需求分析(NA,Needs Analysis)的概念,需求分析已经在外语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需求分析的理论开始应用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领域,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的中心。
程晓堂(2002)提出:需求分析就是了解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安排学习。
Brown(2001)认为需求分析是指通过全面收集和分析与主客观有关的信息,旨在确定合理的课程目标,以满足学生在一定教学情景中的语言学习需求。
简言之,需求分析是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手段对某种需求进行研究的过程。
二、需求分析的内容仔细全面的需求分析应该包括目前情景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Robinson 1991)。
目前情景指学习者开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学习前,原有的语言水平和对下一阶段学习的要求和期待;目标情景是指学习者未来工作的环境对学习者的要求及学习者对待这种需求所持的态度。
Brindly (1989)将需求分为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前者包括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如:性别、受教育程度及目前外语水平等;后者包括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如学习的态度和期望等。
Hutchinson & Waters(1987)提出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
学习需求包括学习者缺乏的技能和知识、哪些技能和知识应该先学,哪些应该后学;哪些是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方法等。
目标需要包括学习者将来必然遇到的焦急情景,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环境及特定环境可能给学习者在未来工作中带来的特定心理状态等。
我国学者束定芳认为外语教学中常见的两类需求是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
社会需求是指用人单位、学校等对学习者外语能力的需求;个人需求是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与他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可以说是学习者个人的理想或愿望(闫莉等,2006)。
三、需求分析的模式外语需求分析模型主要有以下四种,代表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Munby的目标情景分析模型(1978);(2)Allwright的目前情景分析模型(1982);(3)Hutchinson & Waters的模型(1987);(4)Dudley-Evans & St.John的模型(1998)(陈冰冰,2009)。
毕业设计需求分析

毕业设计需求分析毕业设计需求分析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设计作为大学生最后一次学术项目,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因此,对毕业设计的需求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毕业设计的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学术需求分析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术需求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学术需求包括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对学术规范的遵循等。
针对这些需求,学生需要选择一个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以保证毕业设计的学术水平。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并遵守学术规范,如引用文献的规范、论文格式的要求等。
为满足学术需求,学校可以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源和指导。
学校可以建立学术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术文献资源,方便学生进行研究。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活动,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学术成长。
二、实践需求分析除了学术需求,毕业设计还需要满足实践需求。
实践需求包括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对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对团队合作的能力等。
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需要选择一个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课题,并通过实践来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运用所学的工程技术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毕业设计,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为满足实践需求,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基地和实践项目。
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团队合作的培训和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会合作与沟通,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个人需求分析除了学术需求和实践需求,毕业设计还需要满足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包括对兴趣的追求、对自我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考虑等。
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通过深入研究来满足个人的兴趣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