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平凹散文
贾平凹《散文自选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贾平凹《散文自选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贾平凹《散文自选集》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 (见腊月正月条) 内容概要丑石 (节选)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
贾平凹的散文我的母亲

贾平凹的散文我的母亲大凡世上,做愚人易,做聪明人难,做小聪明易,做聪明到愚人更难。
下面请欣赏贾平凹的散文我的母亲!贾平凹的散文我的母亲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
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
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
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了,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
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挂液体了,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待任何后事啊。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呆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
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
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
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了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
贾平凹写人散文佳作推荐

贾平凹写⼈散⽂佳作推荐 贾平凹的散⽂内容宽泛,社会⼈⽣的独特体察、个⼈内⼼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
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贾平凹写⼈散⽂佳作,供⼤家欣赏。
贾平凹写⼈散⽂佳作推荐:怀念⾦铮 ⾦铮有个习惯,常常会半夜三更给你打电话,这曾经令我很恼⽕,我在电话⾥说他:你⼜在喝酒了?但⾦铮去世后,我总觉得他没有死,说不定哪个半夜就会打来电话的。
然⽽,我们再也收不到这样的电话了,甚⾄⽣活中也难见到那么可爱的喝酒,那样让你⼜恨⼜爱的朋友了。
⾦铮是在北京去世的,⽽调在北京的时间⼜特别短,我当时想,西安⼀直是成⽂⼈⽽不养⽂⼈的地⽅,许多⼈到了北京都成了⽓候,但⾦铮却宜于在西安。
他是豪⼈爽⼈,喜欢⾃在,北京官宦深如海,他⼀⽣最⼤的失策是不该由边沿移向中⼼的。
我认识⾦铮的时候,是⼀次会上,那天我和路遥在⼀起,我穿了⼀件⼤红T恤衫,路遥穿了⼀件深⿊的T恤衫,⾦铮则⼀头如雪的⽩发,我们三⼈都跑到会场外吸烟,⾦铮就左右搂了我们说:颜⾊多好!要摄影师拍照。
现在,这张照⽚我保留着,每每看到三⼈者两⼈已逝,不禁有免死狐悲之感。
那次会后,我们没有在会上⽤餐,⾦铮⼀定要请我和路遥喝酒,我因病只是象征性碰杯,路遥也喝得少,他却是⼀杯接⼀杯,很快就有些醉了。
他不喝酒的时候样⼦很威风,⼀醉就⼗分可爱,说某某的是,也说某某的⾮,爱憎分明,毫不忌讳,⼜直恨我⼼善,太软弱,接着拍着腔⼦说要保护我。
但那晚他没有保护我,倒是我和路遥得搀扶他,劝他以后少喝些,他却说:“喝酒有喝酒的好处。
”我说:“什么好处?”他说:“但得酒中趣,勿与醒者传。
你回去就给我写这样⼀幅对联吧!” 我没有给他写。
因为后来我觉得我是醒者,醒着却卑微,窝囊,我有病不能得酒中趣,写那对联就更⽆趣。
从此我们熟起来,常常聚会,相聚他就是主⾓,⼜要喝酒,⼜要⾼谈阔论。
许多需要交涉的事都是他出头的,他有⼀头⽩发,可以充⽼者。
于是他很得意⾃⼰的⽩发。
有⼈呼他是伍⼦胥,我知道他的⼀⽣曾蒙过⼤难,但我不知道那头发是从⼩就⽩的,还是蒙难时⼀夜⽩的。
贾平凹《落叶》散文赏析

贾平凹《落叶》散文赏析贾平凹《落叶》散文赏析散文赏析有贾平凹《落叶》原文,还有本人简析。
原文语言平实精炼,有化平凡为神奇的力量,实属向学生推荐的佳作,亦可作为现代文阅读的素材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
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
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
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
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
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
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
法桐就削瘦起来,寒伧起来。
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
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
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
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
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
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贾平凹散文读后感一千字(共20页)

贾平凹散文读后感一千字[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贾平凹散文好词:居安思危、不一而足、周而复始、望穿秋水、秦晋之好、不落窠臼、司空见惯、怙恶不悛、百年好合、出神入化、身体力行、敬谢不敏、嗤之以鼻、天之骄子、贤妻良母、能说会道、进退维谷、甘之如饴、人心不古、颐指气使、墨守成规、左右逢源、回心转意、插科打诨、别来无恙、翩翩公子、穷兵黩武、舌战群儒、字字珠玑、义无反顾贾平凹散文好句好段:1) 或压根不是夫妻,是同志,是邻居,甚或是情人,这情人是才有了关系还是偷情了数年?你注意到了吗?立于人行道的这边,看男人对女人的回头率是最好的角度了。
2) 男人的秉性永远是看着别的女人好,他们即使在家里有美貌的妻子,即使与妻子和睦亲爱,他们不分老少丑美,但凡在街头见着漂亮的女人,没有不投一眼过去的。
3) 有原本慢悠慢悠骑车而行的,猛地发现了前后有可观的,或故意减速,让那女的前行,看了后影又忍不住要看脸面,疾驶前行,在那平行的瞬间,头就扭动了。
4) 这一瞥的惊美,或是永留记忆,常忆常新,引无限冲动,或是一小时,几分钟后淡然忘却,或是看了后影,希望值太高,脸面甚是失望,这就要无声地自己嘲弄自己了。
5) 你常会发现那些与漂亮女人保持距离的男人,身子弓下去,头却仰扬着,这男人一定是在作一种祈祷:这女人如果能进前边的一个巷子去,这女人或这类女人是与我有缘的,以后便能接触。
6) 所以,这样的男人就要在一个巷口把头耷拉下来,因为那女子并没有进他所企望的巷口,而提前拐进了另一个巷口,或者如愿以偿,这是街头常有男人突然哼了歌子的原因。
7) 男人的这种秉性若认作是卑鄙,世上就全是流氓,不,他们是在表现着爱美。
8) 这个时候,你就觉得人生是多么好,男人是多么好,如果一个男人见到漂亮的女人不愉悦,那这男人干什么事情还有激情,有创造力吗?男人是创造世界的,女人是征服男人的,事情就是这样。
9) 当然了,街头上仍是有淫邪的男人的目光,年轻而从未有接待过女人经验的,夫妻感情破裂,长期分居的,干脆就是色鬼流氓,知其肉不知灵的,他们百无聊赖,就蹲于街房墙根,斜眼上瞧,专看那女人走过的刹那胸部位的耸动,然后低下头去,用手使劲地拈一下无可奈何的一张僵脸,响响地咽一口唾沫了。
《贾平凹散文集》读书笔记

《贾平凹散文集》读书笔记贾平凹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本《贾平凹散文集》是我最近阅读的一本书,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总体印象:《贾平凹散文集》是一本内容丰富多样的书籍,包含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一系列散文作品。
通过阅读这些散文,我对贾平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描绘出了中国大地上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深情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主题探索:贾平凹的散文作品主要探索了以下几个主题:生活、乡愁、人性、自然和社会现实。
他通过描写生活中琐碎的细节,让读者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同时,他对乡愁这一情感进行了深入的挖掘,通过回忆和怀旧,让读者感受到了对家乡的留恋之情。
另外,贾平凹在他的散文中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没有回避人性的丑陋和矛盾,而是勇敢地揭示出来。
他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叙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可塑性。
同时,贾平凹的散文作品中自然元素的运用也非常出色。
他对大自然的描写充满了诗意和感悟,又通过自然与人的关系,抒发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吁。
写作特点:贾平凹的散文作品在写作特点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细腻的观察力、真实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叙述风格。
首先,贾平凹的观察力非常细腻。
他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微小而珍贵的瞬间,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对生活中的细节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其次,贾平凹能够真实地表达情感。
他用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更加贴近他所描绘的人物和事物,与之产生共鸣。
最后,贾平凹的叙述风格独特而鲜活。
他善于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画面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贾平凹散文集》的文字排版非常整洁美观,阅读起来非常舒适。
每篇散文都有明晰的段落,语句通顺,流畅自然,让人能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体验。
经典篇章:在《贾平凹散文集》中,有几篇散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故园灯火》这篇作品。
贾平凹散文

贾平凹散文是人生平凡的经历造就了伟大的作家。
贾平凹老师就是在平凡的人生经历中找到了生活的亮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贾平凹随笔散文,供大家欣赏。
贾平凹随笔散文:变铅字的时候八年前,我在大学,发疯似地写着各类形式的文艺作品,夜夜像鸡下蛋一样,焦躁不安地在床上构思。
但是稿件源源不断地寄到编辑部,却源源不断地从编辑部退回来了。
我恨我无能,更羞于同学们的嘲笑我不得不给编辑部写信说:稿件不用,就不要退稿了。
但我还是要写,我还在写,为了刺激自己,每写成一篇,就去校外的饭馆吃一顿有肉菜的米饭,虽然那时很穷,身上从未有过上一元钱的。
我终有一篇文章变铅字了呢!那时候,已是我学创作一年之后的1973年的6月。
那天,我正在学校挖防空洞,刚刚从地道里出来,一位老师说:“你给《群众艺术》写过稿吗?”“没有。
”我看着身边的同学,脸红了。
“你哄老师了!《一双袜子》是你写的吗?”“这,这……”我是有这么一篇故事稿寄给《群众艺术》杂志的。
“贾平凹!编辑部来了人,在系办公室,要见见你哩!”“真的?”我看着老师,看出了他脸上的真情,就噢地一声,飞跑而去了。
""我跑得很快,口里大叫着的,我不知道我是怎样跑过了操场,跑过了马路,跑上了60个楼梯台阶之上的系办公室:我完全像一头麝鹿,为我的香气而发狂了!我站在系办公室门口,我却慌惑了,我不敢去敲门,不知道那是一位什么人,要说些什么,我拍打着浑身的土,拢着头发,害羞得站在走廊里,把发烫的脸贴着墙壁……但门拉开了,走出一个文文雅雅的人来。
“你是?”“我姓贾。
”“平凹吗?”“嘿嘿。
”此后,我被牵了进去,我一切都迷糊了,谈了些什么,全然不晓得的了,只记得那时很热,汗擦不及,手脚没处去放。
夜里,我失眠了,想,我还行呢,行呢!我恨不得让所有的同学都知道这事,但我又决定,不告诉任何人。
我开始构思我的另一篇故事了!从此,我十分注意起《群众艺术》了,整天翻着报纸,查看它的下一月的目录发了没有?但是,第7期目录发了,却没有我的《一双袜子》!我去编辑部查问,回答是:推迟发在8月号了。
贾平凹我是农民的散文

贾平凹我是农民的散文《我是农民》原文:——乡下五年记忆读了不到两年的初中,学校便放了长假。
我被划为了1967的初中毕业生,那时我才14岁,瘦瘦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脑袋的当旋上有一撮高高翘起的毛发。
我总打不过人,常常人揪了那撮毛打,但我能哭,村里人说我是刘备。
回到了棣花,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在农民里又属于知识青年。
但是,当我后来成为一名作家,而知青文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走红于中国文坛,我却没有写过一个字的知青文学作品。
在大多数人的概念中,知青指那些原本住在城里,有着还算富裕的日子,突然敲锣打鼓地来到乡下当农民的那些孩子;我的家却原本在乡下,不是来当农民,而是本来就是农民。
我读过许多知青小说,那些城里的孩子离开了亲情、离开了舒适,到乡下去受许许多多的苦难,应该诅咒,应该倾诉,而且也曾让我悲伤落泪,但我读罢了又常常想:他们不应该到乡下来,我们就该生在乡下吗?一样的瓷片,有的贴在了灶台上有的贴在了厕所里,将灶台上的拿着贴往厕所,灶台上的呼天抢地,哪里又能听到厕所里的啜泣呢?而我那时是多么羡慕着从城里来的知青啊!他们敲锣打鼓地来,有人领着队来,他们从事着村里重要而往往是轻松的工作,比如赤脚医生、代理教师、拖拉机手、记工员、文艺宣传队员,他们有固定的中等偏上的口粮定额,可以定期回城,带来收音机、手电筒、万金油,还有饼干和水果糖。
他们穿军裤,脖子上挂口罩,有尼龙袜子和帆布裤带。
他们吸引了村里漂亮的姑娘,姑娘们在首先选择了他们之后才能轮到来选择我们。
从运麦糖开始,我被队长派了运粪、套牛等农活,每天挣三个工分。
那时一个劳动日是十分,十分工分折合人民币是两角,这就是说,我一天从早到晚的劳动可以赚得六分钱。
由于个小,力气又不大,我总是被骂,他们骂人都非常难听,还算运气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队长是分配了我和妇女一块劳动的。
我是棣花公社棣花大队东街村的社员了,我已经能闭着眼睛说出我们村的土地在前河滩是多少亩水田,西河滩是多少新修地;东是多少亩旱田,西又有多少亩梯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教育学院自学考试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第 0 页 共 14 页
0
目 录
引 言 ......................................................................... 1
1 丰富坎坷的生活经历是其散文创作的基垫 ......................................... 2
2 探索与疗救:贾平凹散文创作理论 .............................................. 3
2.1 探索:还原散文的本来面目................................................... 3
2.11 还原散文的独立性,追求散文的独立 ....................................... 3
2.2 鼓呼散文的“真”与“美”:回归真情 塑造意境 ............................... 5
2.21 真情的回归 ............................................................ 5
2.22 意境的营造 ............................................................ 6
2.3 疗救:“大散文”理论的提出 ................................................ 7
2.31 背景:题材的日趋狭窄和“真情”的缺失 .................................. 7
2.32 含义:题材的拓展和“大气派”的追求 .................................... 8
3 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 ......................................................... 9
3.1 题材包罗万象 ............................................................. 9
3.2“杂交优势” 独特的小说式写法 .............................................. 9
3.21 典型化的人物性格 ...................................................... 9
3.22 情节化的叙述结构 ..................................................... 10
3.23 细节化的题材内容 ..................................................... 10
3.3 语言拙朴 细腻真挚 ....................................................... 10
参考文献 ...................................................................... 12
致 谢 ....................................................................... 13
江西教育学院自学考试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第 1 页 共 14 页
1
引 言
贾平凹是以写小说而闻名于世的,但他的散文更为他赢得了广泛赞誉。贾平凹
的散文受到普遍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2和1984年,他的一
些分散发表于全国各地刊物上的散文由百花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分别结集
为《月迹》、《爱的踪迹》二书出版发行,从而使读者有可能比较集中地阅读他的
散文。费秉勋教授指出:“与写小说相比,写散文似乎更能见出贾平凹的才情和艺
术素质。他的散文确实写出了特色,写出了个性,在全国能自成一家”。
贾平凹的散文创作数量是相当惊人的,自80年代以后,他创作的散文达二百多
万字,影响之大亦少有人与之匹敌。其散文题材宽泛,包罗万象,风格迥异,语言
质朴而蕴含真情,多从小事着笔,却包含着人生的哲理,生活的智慧。在自然淡雅
之外又有着别样的气韵,追求大气度、大气派。90年代初主编《美文》杂志,弘扬
大散文理论,大大冲击了中国散文界。范培松说:“散文园地里有了你就别想太平”。
一时间褒贬不一,严肃的评论与热闹的炒作百音皆作,孰是孰非难成定论,但贾平
凹在散文界的影响却可见一斑。
江西教育学院自学考试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第 2 页 共 14 页
2
1 丰富坎坷的生活经历是其散文创作的基垫
贾平凹生于江汉之侧,长于商洛大野。父辈兄弟五人,生父最幼,以教书为业,
属农村中为数不多的知识阶层。贾平凹的家庭是一个拥有20多口人的大家庭,经济
拮据家大口多,常要忍受饥饿。少年时贾平凹凛气甚弱,五岁前母亲随父在外教书,
他在家中随伯父母生活,少时与父母的分离使之养成了孤独的性格。“自幼便没有
得到什么宠爱,长大体质差,在家干活不行,遭大人唾骂。在校上体育争不到篮球,
所以便孤独了,欢喜躲开人,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坐地。愈是躲人愈不被人重视,愈
不被人重视愈是躲人,恶性循环”。五岁便开始读书,在班中年纪最小而成绩却名
列前茅。作文和写字常被老师拿到高年级去展览,这使得他在怯懦的退缩中暗暗有
了慰籍孤寂和伸展个性的天地。这就像苦难生活中甜蜜的梦,然而这种好梦也不长,
14岁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被诬为“历史反革命”,全家人由此从物质到精神
都遭到了劫难,这给少年贾平凹的心灵又陇上了一层阴翳,更加深了他的孤独感。
越是孤独性格越内向,感受的性能也变的越灵敏。这种心理的发展到他开始文学生
涯后就极其鲜明的反映到他的创作中。
在贾平凹的人生道路中,有一件事是不能忽略的。他在《我的小学》一文中说,
曾教了他两年的启蒙女教师在他读二年级时教他写信,有什么事情就写什么事情,
不考虑格式。老师说:“以后到高年级作文或者长大写文章,你就按这路子写,不
要被什么格式套住,熟悉什么就写什么,写清写具体就好了”。贾平凹回忆说:“从
那时起我就记住了老师的话,之所以如今我还能写些小说散文,老师当时的话对我
影响很大”。这为他以后的大散文理论的提出和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1972年,还
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他成为一名最年轻的工农兵学员,进入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
大学期间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文学创作的练笔,从而为今后
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丰厚的知识积累。凭着自己的刻苦勤奋以及备经磨练的人生经历
后的感悟和激情,几十万字的退稿之后他的作品很快在《西安日报》上发表,从此
登上了文学创作的殿堂。
贾平凹发表最早的是散文,最早散见于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1982年他的第一
本散文集《月迹》问世,此后又出版散文集数十部,仅1993年以前的就有十部,除
《月迹》外还有《爱的踪迹》、《心迹》、《商州初录》、《贾平凹散文自选集》、
《人迹》、《抱散集》、《守顽地》、《贾平凹散文大系》等,由此可见其创作数
量之大。在进行了诸多散文创作后,开始进行散文创作理论的思索,并逐步形成自
江西教育学院自学考试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第 3 页 共 14 页
3
己的散文理论系统。
贾平凹早期的散文创作理论主要散见于《对当前散文的看法》、《散文就是散
文》、《关于散文的日记》、《浅谈儿童文学中的散文写作》、《关于散文的通信》、
《语言》等文章及一些书信后记中。在这些文章中贾平凹阐述了对于散文的看法,
提出了“散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体”、“散文应该表现什么”、“怎样去表现”
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散文创作来说提出这些问题似乎是肤浅而幼稚的,然而正是这
些问题使得当代中国对散文的探索愈来愈偏离其本源含义,以致后来人们对“散文”
的概念形成了错误的思维定式,从而制约着中国当代散文在理论创作中的深化与超
越。贾平凹重提这些问题是要澄清在当代中国产生了种种误解的散文的概念,还原
“散文”的本来面目,使“五四”新文学创作中的气脉得以接续。当然同时也希图在澄
清中使自己关于散文创作的理论更加清晰化和条理化,以建构起具有自己个性特色
的散文理论体系!
1988年,陕西师范大学欲以客座教授的名义平请贾平凹去讲授“新时期的散文
创作”。为此贾平凹准备就“散文与时代精神”、“散文的心灵感应”、“散文的
哲理”、“散文的第二自然创造”、“散文的作诗在诗外”等十五个问题从理论上
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思考。虽然“讲授”一事因贾平凹的病倒而不了了之,但由已
撰写出来的第一第二讲的内容,以及所提出的关于散文的十五个问题来看,“他对
中国当代散文的创作进行了理论上的反思与探讨,已进入了一种自觉自为的状态”。
①
1992年贾平凹创办《美文》杂志,提出“大散文”理论,为当代中国散文创作注
入了新的能量。《美文》杂志的创办,“大散文理论”的提出也标志着贾平凹散文
创作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2 探索与疗救:贾平凹散文创作理论
2.1 探索:还原散文的本来面目
2.11 还原散文的独立性,追求散文的独立
探讨散文的独立性的目的是还原散文的本来面目,亦即散文的概念,而这首先
还是要从散文的的概念说起。关于“散文是什么”的立论在当代中国有两种相对的观
点,这两种观点均围绕政治化的文化观念被不断的错误演绎和曲解。一种认为散文
①
曾令存 《贾平凹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 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