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战斗机及直升机综合保障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舰载战斗机发展历程及技术展望

舰载战斗机发展历程及技术展望
舰载战斗机是海上作战中必不可少的武器装备。
随着航母的迅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舰载战斗机也在不断演变和改进。
舰载机的起步发展始于20世纪20年代。
当时的飞机大多采用直线式起降方式,在速度和起降距离方面受到限制。
到了30年代,弹射起飞和阻拦着陆系统的引入,使得舰载机能够以更高的速度飞行,并在短距离内起降。
在舰载机的设计上,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导弹武器系统、雷达系统和舰载机整体结构设计。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首批装备有空对空导弹的舰载机,使得航母作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90年代晚期至21世纪初,出现了具有多种攻击能力的舰载机,例如可进行空中加油、电子干扰和侦察任务的歼-15,成为中国首款保密自主研发的舰载战斗机并已装备入役。
未来,舰载机发展的方向可能包括自主化、立体化以及机体材料和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
自主化的发展对于提高作战效能和减少人员伤亡有重要意义。
舰载机也有望实现立体化作战能力,将针对陆、海、空三个平台进行攻击,提高其综合作战能力。
此外,使用新型机体材料和制造技术可以提高舰载机的性能和寿命。
总之,舰载战斗机的发展是与航母并行的。
只有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性能改进,才能更好地适应作战需求和战争形势的变化。
舰载战斗机发展历程及技术展望

舰载战斗机发展历程及技术展望舰载战斗机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成功的发展历程。
20世纪40年代,舰载战斗机开始逐渐进入现代化舰队,其明显的优势使其成为现代海上战争中的关键装备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舰载战斗机经历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1世纪初的许多技术革新。
在未来,它还将继续发展并进一步完善。
在20世纪40年代,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舰载战斗机进入现代化航母舰队。
它们通常是由地面的航空队或其他海军部队占领的机场飞往航母上。
这些战斗机通常是以几秒钟的速度飞离甲板,从而克服飞行甲板上的不稳定性。
然而,这些战斗机的任务仅仅是为航母提供防御,直到其退役。
20世纪50年代,随着航母的迅速发展,舰载战斗机的概念也得到了彻底改变。
在这个时候,舰载战斗机已经成为一种给予火力支持的重要武器。
随着航母更加巨大化,新型舰载战斗机开始出现,它们可以在甲板上快速机动起降,并具备更好的防空能力和攻击能力。
20世纪60年代,随着舰载战斗机的火力、机动性和适应能力的改进,它们已有可能执行更加复杂和高级的任务。
例如,舰载战斗机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这要求舰载战斗机必须具有高级的导航、武器和传感技术来定位攻击目标。
从8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成熟,舰载战斗机开始配备大量复杂的电子设备,以便更好地控制监视作战情况。
这些技术也可实现部署先进的雷达、电子对抗设备和武器系统。
在21世纪初,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超级计算等技术的兴起,舰载战斗机现在正面临着更加广泛,更加复杂的挑战。
大量研究聚焦于提高舰载战斗机的自动化程度,使其能够更快地反应作战环境,消除事态不利的影响。
这也将有助于实现更快、更精简型的机身结构和整体构造,从而提高飞行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总之,舰载战斗机已经成为现代海上战争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的飞行和作战能力,并不断适应着更复杂的作战环境。
在未来的发展中,人类将继续创新,不断破解新的技术瓶颈,为舰载战斗机的发展带来更加美好,更有前景的未来。
武器纵横:外军舰载直升机技术发展点评

资料图:美国海军舰载SH-60B海鹰直升机准备在战舰上降落舰载直升机,是以航空母舰或其他舰船为活动基地并能执行各种作战任务的直升机。
随着现代海战向立体化、多层面发展,各国海军迫切需要掌握海上制空权。
由于舰载直升机在海上担负侦察、搜救、运输、反潜、两栖突击、空中预警以及电子战、水雷战等多种使命,它的作用日益突出。
因此,世界各国在竞相发展航空母舰和其他舰船的同时,舰载直升机也如雨后春笋,以其独特的性能纷纷登场亮相。
目前问世的各型舰载直升机主要有:舰载反潜直升机、舰载反舰直升机、舰载水雷战直升机、舰载预警直升机、舰载运输直升机和舰载救援直升机等。
这些被誉为"海空轻骑兵"的舰载直升机,在世界大大小小的海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舰载直升机的作战任务和使用环境自从1942年德国海军拉开舰艇搭载直升机执行海上战斗任务的序幕以来,舰载直升机在运输、搜索救援、垂直补给、反潜和反舰、布雷和扫雷、侦察和电子干扰等方面执行多种作战任务。
归纳起来,舰载直升机主要可执行的作战任务为:登陆作战,执行运输和火力支援任务;搜索救援任务;垂直补给任务;侦察和电子干扰任务;布雷和扫雷任务;反潜和反舰任务等。
舰载直升机是以舰船为基地,主要在海上活动,其使用环境与陆基直升机有明显不同,它不像陆基直升机那样有坚固的起降场地,而是起降于摇晃不定的舰船甲板上,因而,舰载直升机的起飞,降落及甲板上悬停作业,比陆上飞行困难得多。
总体来说舰载直升机的使用环境具有以下特点:海上风浪环境中舰船的运动;舰面飞行甲板区域流场复杂;舰面飞行甲板的尺寸小和周围障碍特多;海上气象变化复杂;"舰面共振"环境等。
舰载直升机的主要任务极大的影响着其未来的型号发展趋势,而特殊的使用环境对舰载直升机的技术特点也有不同的要求。
二、主要国家舰载直升机的型号发展趋势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舰载直升机执行的任务种类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当前海上作战对舰载直升机的要求,舰载直升机型号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舰载战斗机发展历程及技术展望

舰载战斗机发展历程及技术展望1. 引言1.1 舰载战斗机发展历程及技术展望舰载战斗机作为舰艇上的重要作战武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海军作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舰载战斗机的起源、发展历程、技术发展、性能提升以及技术展望等方面详细展开探讨。
舰载战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随着航母的出现和发展,舰载战斗机也逐渐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在舰载战斗机的发展历程中,各国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舰载战斗机,为海军作战提供了强大的支援力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舰载战斗机的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包括作战半径、航程、机动性、隐身性等方面的提高,为其在海上作战中的效能和战力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未来,舰载战斗机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发展,舰载战斗机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舰载战斗机在现代海战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其战略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的研究将在不久的将来为海军作战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为国家安全和海军实力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舰载战斗机的起源舰载战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时,军方意识到舰载飞机可以在海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于是开始研发专门用于海军航母的战斗机。
最早的舰载战斗机通常是双翼、螺旋桨驱动的飞机,如英国的Sopwith Pup和美国的Curtiss Model E。
这些飞机虽然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技术相对简单,性能有限。
随着舰载战斗机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更先进的设计和技术。
二战时期的舰载战斗机已经有了单翼、更强大的发动机和更先进的武器系统,如美国的F4F Wildcat和F6F Hellcat,以及日本的零式战斗机。
这些新型舰载战斗机在太平洋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海上战斗的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舰载战斗机的设计和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现代的舰载战斗机通常采用先进的材料和电子设备,如复合材料和雷达系统。
舰载机维修未来展望

舰载机维修保障之未来展望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家对于航空的大力支持,使得中国航空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断引进和发展新的航空技术,航空装备不断更新,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在带动中国航空维修业的发展的同时,也为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立足于本国航空维修现状,提出新的可行的维修技术理念以及管理方式,成为许多航空人的追求。
而舰载机,作为未来中国海空中的一支利剑,在更为复杂恶劣的环境下,更需要细心地呵护。
一,我国航空维修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一)维修企业数量不少,但规模不大,资源配置重复,维修能力不强,产出效益欠佳。
(二)行业关系不合理,缺乏发展后劲。
(三)管理粗放、行业内部缺乏核心维修能力。
(四)维修质量欠佳,质量信誉不高。
(五)维修信息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六)由于中国民航运输过快发展,使维修资源供给与维修市场需求之间矛盾突出,国内航空维修市场竞争环境恶化。
(七)人力资源更加紧张,尤其缺乏高层次维修人才和一线机务维修人员骨干。
综上,总结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宏观行业关系及配置(包括资源,设备,人员等)不合理,其二是航空维修技术需要提高,其三是航空管理理念需要提升。
二,国外舰载机维修的现状总结及启示当今在舰载机维修保障中,体系最全面,技术最发达,理念最先进的无疑是拥有十多艘航空母舰及的数百架的舰载飞机的美国。
纵观美国舰载机维修,先后经历了预防性维修为主导,综合保障的提出,基于性能的后勤保障以及自主式保障等几个阶段。
而每一次维修理念的更新,都带来了维修水平,维修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而这些成就的取得,经历了对EA-6B,F/A-18C/D,F/A-18E/F 等的大量维修实践与探索。
而今又对最新的F-35B使用了自主式保障系统,美国的舰载机维修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简单总结美国的成功经验如下:1,航空企业技术积累雄厚,国家巨大军费支出的保障。
2,国家,企业以及市场的信息交流畅通,共享度高,且制度灵活。
舰载战斗机现状与发展趋势

舰载战斗机现状与发展趋势罗福平张勇二战以来,航空母舰凭借其强大的攻防能力和巨大的续航、自持能力,一直是世界军事大国的发展重点。
舰载战斗机作为航母上装备数量最多、任务最广泛的机种,是实现航母海上攻防作战能力的核心装备,在编队作战指挥系统的指挥引导下,可遂行编队防空、夺取制空权、突击敌海上和陆上目标等多种作战任务,是航母编队最关键的组成部分,航母编队的绝大多数作战使命都需要并且只能由舰载战斗机承担和完成。
国外舰载战斗机发展现状目前,除中国外,世界还有9个国家拥有18艘现役航母,其中,美国10艘,印度2艘,英国、俄罗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巴西以及泰国各1艘。
现役舰载战斗机主要有:F/A-18C/D“大黄蜂”、F/A-18E/F“超级大黄蜂”、“阵风”M、苏-33、米格-29K、“鹞”/“海鹞”等,正在进行研制的主要有F-35C(正在进行试飞考核、2019年2月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由于维护维修费用过高,2006年8月,美国海军退役了全部F-14重型舰载战斗机,截至目前,美国现役航母的主要舰载战斗机为F/A-18C/D“大黄蜂”和F/A-18E/F“超级大黄蜂”。
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是由F/A-18C/D“大黄蜂”升级放大而来。
与F/A-18C/D型相比,F/A-18E/F型有更大的机翼面积和更多的机内燃油,作战半径和空中战斗巡逻时间明显增加,F/A-18E/F型的任务半径及航程扩大了40%、续航时间延长了50%。
“阵风”M是搭载在法国“戴高乐”号航母上的舰载战斗机,是“阵风”战斗机的舰载型,“阵风”M的机翼不能折叠。
“戴高乐”航母能携带32架“阵风”M舰载战斗机,其中20架在机库中,12架在甲板上。
苏-33是搭载在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的舰载战斗机,主要用于航母的海上防空作战,同时具有一定的对海作战能力。
苏-33的起飞方式与F/A-18C/D、F/A-18E/F、“阵风”M不同,采用的是滑跃起飞方式,而不是弹射起飞方式。
舰载机可行性研究报告

舰载机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言在军事领域,舰载机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可以进行空中侦察、攻击、拦截等任务,也可以扩大舰船的作战半径和实力,提高舰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因此,舰载机在现代军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报告将对舰载机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技术特点、优势与劣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舰载机的发展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舰载机的性能不断得到提升。
现如今,各国已经研制出了各种性能卓越的舰载机,如美国的F/A-18“大黄蜂”、俄罗斯的苏-33、中国的歼-15等。
这些舰载机在海上作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舰队提供了强大的支援。
同时,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人舰载机也开始投入使用,为海上作战提供了新的选择。
二、舰载机的技术特点舰载机相对于陆基飞机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起降方式:舰载机需要通过舰载电磁弹射器或者滑跃起飞,通过拦阻索降落。
这对飞机的起降性能、机体结构以及机载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适航性能:舰载机通常需要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执行任务,因此需要具备较强的飞行稳定性和适应性,确保在恶劣环境下也可以完成任务。
3. 舰载性能:舰载机除了要具备优秀的飞行性能外,还需要适应在海上环境下的操作,如满足舰载设备的限制、适应舰船的振动等。
4. 战斗性能:舰载机通常需要具备较强的机动性、火力和对地、对海、对空多种作战能力,以适应海上复杂的作战环境。
三、舰载机的优势与劣势舰载机作为舰队重要的作战力量,具有以下优势:1. 增强作战力量:舰载机可以扩大舰队的作战半径和实力,提高对海空目标的打击能力,增强舰队的作战能力。
2. 感知能力:舰载机可以进行空中侦察和侦察,为舰队提供详实的作战情报,提高作战指挥效率。
3. 反制能力:舰载机具有较强的对空、对海、对地攻击能力,可以有效执行空中防御、打击敌方舰艇等任务。
4. 灵活性:舰载机可以快速部署至前沿战区,灵活执行各种作战任务,适应各种战斗环境。
中国直升机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中国直升机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中国直升机产业目前发展良好,但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例如技术、财力等方面的瓶颈以及制度的完善和改革上的空白等。
首先,应完善直升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目前,中国直升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健全,技术研发需求与技术创新的进程相对落后。
应建立科研投资机构和高校研究机构,把政府研究基金向能力强、具有重大技术创新潜力的单位倾斜,支持国内企业在营销、服务、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投入。
此外,也应加强与世界先进技术体系的合作,通过引进技术和技术转让,以及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升级换代技术。
其次,应完善财力支持机制。
目前,由于资金来源有限,国内直升机产业的财力支撑能力仍不足。
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融资能力,加大对智能制造、一带一路、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投资,为科研、投入、购买资源等提供有效支持。
最后,应改进产业制度安排。
应修改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可行的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发展中的企业专业化经营,政府给予支持,使市场出台竞争性机制和合理的政策对对直升机产业的发展更有效。
综上所述,中国直升机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完善技术创新体系、财力支撑机制以
及产业制度安排。
只有这些改革举措,才能助力中国直升机产业发展,使之更加具有竞争力,获取更多市场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系统研究了美国海军F/A一18E/F舰载机、F一35C舰载机以及H一60系列舰载直升机的综合保障 特点,综合分析了国外新一代舰载机综合保障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舰载机;综合保障;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V267 文献标识码:A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ew Integrated Support Technology for the Shipboard Fighter and Helicopter
命,从根本上避免故障的发生,大幅度提高维修保障 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基于状态的维修是一 种以对设备状态的实时或接近实时的评估为基础的 维修,这些状态信息通过嵌入式传感器或外部测试,
反潜力量现代化,美国海军提出了“直升机作战概 念(NHCO)”,目的是将现有舰载直升机作战力量的
类别、型号和系列从6种减至2种:MH一60R和MH 一60S。MH一60R作为美国海军舰载浅水区和深水
础设施和自主式保障信息系统。各要素之间可实现 快速的数据交换,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为部队提供直
接保障,从而提高战备完好性,降低保障费用。图3
为F一35C舰载机自主式保障系统各要素及其之间 的相互关系。
图3
F一35C舰载机保障系统各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万方数据
・70・
直升机技术
总第179期
3
H一60系列舰载直升机E一维修技 术应用
一18E/F舰载机的保障模式与以往不同,它采用了 基于性能保障(Performance
Based
Logistics,PBL)模
级维修体制要求。基层级维修包括进行广泛的机内
测试,达到快速的再次出动能力,保持El常的再次出 动能力,进行日常的再次出动检查,发动机拆卸和更
式,利用综合保障供应链和政府/企业合作关系,通 过购买性能来提高飞机系统的战备完好性,从“购 买装备”转到“购买战斗力”。
性维修)和事后维修(修复性维修)向预先维修和基 于状态的维修(CBM)转变;
规划(MRPlI),维修组织网络化等; 3)基于E特征的维修保障:基于信息化或数字 化的维修支援活动,如:在线、多媒体维修理论培训 与虚拟操作训练,全资可视化物资供应,远程技术保 障等; 4)利于E特征实现的装备设计:考虑E一维修
总第179期 2014年第2期
直
升
机
技
术
TotaJ No.2
No.179 2014
HELICOPTER
TECHNIQUE
文章编号:1673—1220(2014)02-067-05
舰载战斗机及直升机综合保障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胡水才1,曹 雷2,林 斌1,徐 路1
(1.海军驻景德镇地区航空军事代表室,江西景德镇333000;2.海军驻沈阳地区航空军事代表室,辽宁沈阳110000)
A一18E/F舰载机采用三级维修策略:基层级维修
为舰基,限于对飞机部件和子系统的维修;中继级维 修有舰基和岸基两种方式,充分运用测试设备和保
大大减少,有效地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
2
障人员进行零组件级系统的维修;基地级维修为岸
基,负责飞机的全面维修。
F一35C舰载机保障性设计特点和
自主式保障㈡‘4
o
为了节约费用,美国海军考虑减少中继级维修
换等内容。中继级维修要求投资少,达到低费用利
收稿日期:2014—03—07 作者简介:胡水才(1976一),男,江西乐平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直升机质量控制
万方数据
・68・
直升机技术
总第179期
用现有的海军设备制造商的能力。基地级维修包括
舰载机“综合战备完好性保障协作组”(FIRST),见 图1。波音公司负责提供飞机的全面保障,包括供 应链保障、可靠性改进、过时淘汰管理、舰载机中队
was new
studied,and the
generation shipboard air—
analyzed. shipboard aircraft;integrated support technology;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1
F/A一18E/F舰载机的基于性能 保障‘1
为提高海军舰队反潜攻击能力,实现舰载航空
维修。预先维修是针对可能引起设备产生故障的 “故障根源”而采取的维修与管理活动,包括对故障
根源的监测和排除。预先维修是防止材料退化和并
发性退化的第一道防线,其主要目的是发现和纠正 任何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的操作和运行情况,并从根 本上避免故障的发生。预先维修的有效实施,能保 证机械设备和系统最高的可靠性和最长的使用寿
HU Shuicail,CAO Lei2,LIN Binl,XU Lul (1.Navy Aviatic Representative Office
2.Navy in
Jingdezhen,Jingdezhen 333000,China;
Aviatic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Shenyang,Shenyang 1 10000,China)
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设计,如白维修(自检测、 自修复)设计,嵌入式智能状态监控设计,无线接口 设计等。 图4是E一维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管理工
幽
关保 于障 性决 能策 与实 费时 用分 的析
.■眵】
信息技术
陌零
卜目 睫薯粪差冒
岂
LM
囤毒
行员训练系统j’。’
据吃氯彝维羡矗j 据龟麓彝熙
图2
F一35C舰载机保障系统方案
F一35C舰载机自主式保障系统的设计要素包 括:高可靠度易于维修的飞机平台,一体化的飞行员
和维修保障训练系统,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保障基
的前提下,运用最好的商业准则降低总费用,优化整 个保障过程。
厨
保障设备 ・设汁和维修管理 保障工程 ・呵锥性T‘程 ・维修性管理 ・启动状态维修
圃蠹剽J:..报/tff 匿
・快速反应解决机队保障问题 综合保障 ・综合后勤保障计划 ・rI动化数据库、_}{_|户报告
信息系统 ・FIRST管理信息系统 ・刖户保障人员 ・与挂j关政府部『】f言息交流
出动准备时间,F一35C舰载机的再次出动准备时间
以分钟为计算单位。舰载机的机载在线故障预测与
状态管理系统的能力对于决定飞机的再次出动准备 时间将是至关重要的,这套系统可以在飞机着舰之
前将故障数据传送到航空母舰上。另一个重要参数
就是出动架次率,目前,美国海军对F一35C舰载机 要求每次飞行持续2小时的前提下每天能出动3个 架次以上。 2.1保障性设计特点 提高可靠性是降低全寿命费用的最有效的途 径。F一35C舰载机采用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可靠性
图1
F/A一18E/F舰载机FIRST保障网络
F/A一18E/F舰载机是第一个采用基于性能保 障模式的武器装备,其目的是提高效率,增强政府与 工业部门的协作,加强美国主力舰载机的保障。F/
A—18E/F舰载机每年在综合保障费用方面节约了 7400万美元。其中,由于尽量地减少了中继级维修
工作内容,中继级保障设备大为减少,节约费用约 6350万美元,占总节约费用的86%。可见,若能取 消中继级维修,采用两级维修体制,维修保障费用将
Health and
Management,PHM)系统、高度自动化的综合
修方法的变化不会降低飞机的战备完好性。维修决 策不仅要考虑技术和综合保障问题,还要考虑费用
权衡问题。 1.2基于性能保障实施后的效益 经统计,实施新的基于性能的保障策略后,F/
保障信息系统、无需中问级维修保障体制、更加紧凑
有效的自动测试设备(ATE)。这些新的设计理念都 符合美国海军对F一35C舰载机提出的更快捷、更 便宜、更简单的综合保障要求。 F一35C的综合保障提出了6个关键性能参数
术手册(IETM))等; 2)基于E特征的维修管理:基于信息化或数字 化的维修管理活动,如:维修规划信息化,维修资源
在H一60系列舰载直升机的维修保障工作中, 美国海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各种信息平台,实 现维修资源的优化管理与共享,提供维修技术的远
程通信支援,以实现维修保障的各种目标,即E一维
修(电子维修)。E一维修不是简单的传统维修加网 络,更不是电子资产的维修,而是维修目标、原理、方 案、组织管理、方法手段等一系列的变革旧j。 1)维修目标的变化:实现3R维修(正确的时 间、位置,实施正确的维修)的精确维修,达到优质、 高效和低耗; 2)维修原理的变革:从传统的事前维修(预防
设计改进;二是基于可靠性的综合保障和触发式的 维修活动管理。基于可靠性的保障方法强调将可靠 性设计到系统,以降低外场维修保障基础设施的规
的维修保障响应。F一35C舰载机保障系统方案如
图2所示。
维修,猎图
・用户帮助界面
地面蛙腻绒
保障刍霭鼢 瞧≯毋副崩
・备件供应链管理
・持续性保障T程 ・技术状态管理 ・作战任务间隔 ・技术数据 ・要求的训练内容 基地供应 粜障系统f}1一t2
建立、技术资料和保障设备管理。该公司以基于性
在美国维修基地、原始设备制造商或国内工业部门
进行的超出中继级维修能力的系统和零部件的 维修。
美国海军航空兵武器系统部与波音公司签订合 同,该公司成为F/A—18E/F舰载机基于性能保障 的承包商,并于1999年7月联合成立F/A—18E/F
能的保障合同为基础,在满足机群战备完好性要求
区反潜的主力,从2006年开始取代老式的SH一60B
和SH一60F直升机。MH一60S则成为攻击水面舰 艇、战斗搜索与救援、支援海军特种战、建制反水雷 任务的主力,从2002年开始取代老式的HH一60H、 CH一46D、HH—lN和H一3直升机p1。
以及利用便携式设备测量获得。基于状态的维修的 目的是只有出现预定的明显征兆时才进行维修,而 不进行反应性(运行到故障出现)维修或预防性(定 期)维修,采用基于状态的维修,能够减少虚警和不 必要的维修,提高战备完好性和任务可靠性。 E一维修按其基本内容可划分如下: 1)基于E特征的维修作业:基于信息化或数字 化的各种维修作业,如:状态监控或健康管理,故障 (损伤)预测、自修复(系统重构、冗余),远程维修作 业(卫星通信、无人机的远程测控、诊断与维修),维 修作业辅助(便携式维修辅助设备、交互式电子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