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隧洞三维渗流场分析研究
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技术应用与研究

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技术应用与研究【摘要】隧洞作为地下建筑物,其设计和施工在交通、水电等基础建筑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
但由于各个建设工程需要根据项目施工实际要求和水文及地质等客观因素决定其规模、结构和形式,设计也有着不同的着重点,施工过程有不着同的特点。
本文根据自己参建水电工程项目的实践,就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索:我们技术团队根据水电站工程引水隧洞设计断面小、地下水丰富的特点,重点从开挖和衬砌支护两个方面进行了施工方案设计,并侧重介绍了施工过程中根据现有的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现场条件而采取的施工方法,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既控制了施工质量,又满足了施工进度要求。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地质水文条件分析;引水隧洞的开挖技术;隧洞衬砌(支护)技术;“三掺技术”在引水隧洞支护中的应用。
引言:水电工程的枢纽建筑物由拦河坝、引水明渫、沉砂池、引水隧洞、压力管道、发电厂房及升压站等组成。
引水隧洞采用城门洞形无压洞,引水隧洞总长为2211.9m,隧洞引用流量为13m3/s。
隧洞洞顶主要为喷锚支护,小部分采用钢筋砼衬砌,底板和边墙大部分为钢筋砼,少部分为素砼,其开挖断面4.3m×3.4 m。
隧洞原设计两条施工支洞,分别为1#支洞(K0+108)、2#支洞(K1+135),经设计修改后,取消了1#支洞。
电站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以元古界哀牢山群、乌都坑组中的中亚组(Ptwb)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质条带状痕状混合岩为主,约占测区总面积的90%以上,中生代三叠系上统火把冲组(T3h)、中统个旧组中的第三段(T2gC)上述时代的地层之间以断层或侵入不整合接触。
此外,第四系残坡积、崩坡积广泛分布于山坡地表,第四系冲洪积分布在拉灯河、瓦窑大河等山间盆地及河流阶地内。
电站所处区域的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包括岩浆岩风化裂隙水,分布于南侧瓦窑洞、石洞河、拉灯河勋平河源头带;变质岩裂隙水,分布于茅草坪至新桥洞二级(拉瓦)电站一带;碎屑岩裂隙水,分布于新街处的红河两岸;其中松散堆积层为水量贫乏区;碎屑岩、变质岩为中等富水层;岩浆岩为富水层,地下水自北西向南东运动,以大泉形式排出地表。
水利工程中引水隧洞施工技术分析

水利工程中引水隧洞施工技术分析摘要:随着水利行业的迅速发展,水利工程正面临着更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重要的挑战。
其中迅速发展的行业对施工技术要求更高,对技术方面还需进行进一步加强和研究,隧洞施工属于非露天作业,受施工条件的影响,使得施工时难度更大,安全性要求更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安全是隧洞施工的重要前提,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所以隧洞施工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隧洞施工安全,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水利工程;引水隧洞;施工技术1隧洞开挖隧洞开挖是指修建隧洞时,将土或岩石松动、破碎、挖掘并运输出碴的过程。
据史料记载,最原始的隧洞开挖方法是用火将需要开挖的岩石加热至一定温度,再泼以冷水使岩体炸裂,达到开挖岩石的效果。
后来随着火药的发明,人们将火药逐步应用于岩石的开挖,这样逐步形成了钻孔爆破法的前身。
隧洞开挖方法由早期的人工手把钎、锤击凿孔,发展到用火雷管逐个引爆单个药包,直至将机械、电子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爆破开挖,采用机械化凿岩台车或多臂钻车钻孔作业,应用毫秒爆破、预裂爆破及光面爆破等先进爆破技术进行隧洞开挖。
随着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的发明和应用,隧洞开挖又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隧洞开挖施工方法主要的分类方式是按照是否爆破进行划分,为爆破法和非爆破法。
爆破法最典型的就是钻爆法,非爆破法主要是指盾构法和掘进机开挖。
钻爆法开挖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开挖方式:(1)全断面开挖法。
适用于小断面隧洞,或者围岩类型为Ⅰ、Ⅱ、Ⅲ类的中型断面隧洞。
其施工特点是施工干扰少,风、水、电、管线等无需多次拆装,可使用各种小型机械配合作业,但不适用于自稳时间较短的围岩类型。
其优点是断面可一次爆破成形,施工时可以根据围岩稳定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一次支护,以及一次支护的时间间隔。
(2)短台阶开挖法。
适用于Ⅳ、Ⅴ类围岩中的中、小型断面,以及大型洞室洞口和自稳时间极短的围岩类型。
缺点是在Ⅳ、Ⅴ类围岩中不宜使用大型机械作业,一次支护要紧随其后,循环次数增多,开挖耗用的时间长。
地下隧道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参数反演

地下隧道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参数反演隧道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水利和能源工程,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
在隧道工程中,渗流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隧道工程中,地下水渗流和压力的变化对于施工和运营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隧道渗流问题的研究和模拟,对于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隧道工程中,地下水渗流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隧道围岩的岩性、裂隙网络以及地下水水头的变化。
对于这些影响因素的模拟和反演,是进行隧道渗流场数值模拟的关键。
数值模拟是进行隧道渗流场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数值模拟的方法通常是首先建立模拟区域的模型(包括地质模型、水文模型和水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获得模拟结果。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需要考虑隧道周围的地层结构、地下水的来源和流向以及隧道内部的渗流场等因素。
通常,使用有限元或有限差分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于渗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以获得合理的模拟结果。
在模拟区域的模型建立完成后,进行参数反演也是渗流场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如何对渗流场模型进行参数反演,以获得更准确的模拟结果,是数值模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参数反演的方法通常是根据实测数据,对模型中的一些参数进行反演,以获得与实测数据相近的模拟结果。
有了更准确的模拟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
除了数值模拟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于隧道渗流场的研究。
例如,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如地电、声波和重力勘探等),可以获得隧道周围地层结构、地下水域和裂隙网络等信息。
将这些数据用于模型的建立和参数反演,则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数值模拟结果。
总的来说,地下隧道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参数反演是隧道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有关渗流场的研究成果,对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将更多的努力投入到渗流场的研究中,以更好地保障隧道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引水隧洞三岔口平面布置设计与施工稳定性研究

交通与土木工程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总第872期第1期2024年1月收稿日期:2023-06-23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2018BC008);中国中铁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2020-重大专项-04)。
作者简介:耿赟(1998—),男,硕士生,研究方向:隧道及地下工程。
通信作者:张庆文(1966—),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岩石力学及隧道工程。
引水隧洞三岔口平面布置设计与施工稳定性研究耿 赟 付 虎 李元松 张庆文(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摘 要:【目的】为解决龙潭隧洞2#施工支洞与主洞交叉口地形狭窄、物流组织复杂和施工时相互干扰大,受力复杂,围岩稳定性较差等问题。
【方法】提出在主支洞交叉口设置井底转渣车场,详细阐述了井底下沉式无轨有轨立体转换渣场布置总体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确定施工不利影响区域和应重点关注的工序。
【结果】该方案促进了三岔口的安全快速施工,并有效提高了后续隧洞施工的出渣及物料运输效率。
【结论】在设有大坡度斜井的隧洞施工中,合理进行井底渣场设置能够解决隧洞施工时物料运输的物流组织问题。
隧洞施工时,三岔口隧道围岩变形量较大,故应重点关注三岔口的挑顶施工,并加强对三岔口围岩的支护。
关键词:引水隧洞;三岔口;平面布置;围岩稳定性中图分类号:TV6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4)01-0056-05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4.01.011Study on Layou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tability of Diversion TunnelJunctionGENG Yun FU Hu LI Yuansong ZHANG Qingwen(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China)Abstract: [Purposes ] This paper aims solve the problems of narrow terrain, complex logistics organiza⁃tion, large mutual interference during construction, complex stress and poor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2 # construction branch hole and the main hole of Longtan Tunnel. [Methods ] It is proposed to set up a bottom-hole slag transfer yar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main and branch tunnels. The overall layout scheme of the bottom-hole sinking trackless track three-dimensional conversion slagyard is elaborated in detail, and the adverse impact area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ces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re determ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Findings ] This plan promotes the safe and rapid construction of the junc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slag discharge and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in the subsequent tunnel construction. [Conclusions ] In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with a large slope inclined shaft, the reasonable setting of the bottom slag field can solve the logistics organiza⁃tion problem of material transportation during tunnel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junction is large, so we should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junction and strengthen the surrounding rock support of junction.Keywords: diversion tunnel; junction; plane layout;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0 引言在长隧道建设中,往往需要设置斜井、竖井等辅助坑道来辅助施工。
水利工程引水隧洞施工技术探析

水利工程引水隧洞施工技术探析摘要:近年来,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将江河湖泊水系互联互通,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引水隧洞作为水系连通的重要组成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由于其复杂的地质环境,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隧洞的施工技术,其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安全性及其投资效益,因此必须总结重点施工技术,积极引进新型技术以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引水隧洞;施工技术1水利工程隧洞特点隧洞是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施工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
有两种常见类型:引水隧洞和污水隧洞。
它们的类型不同,它们的功能也不同。
隧道的使用可以有效避免不良的地形地貌标准,然后根据相应的线路,工作压力隧道可以有效地融入水利工程水位线和水电站引水渠总流量的连续变换。
正常运行时,隧道不易被冻结物损坏。
将其应用于引水隧洞工程,具有很好的简便性和安全性。
2水利工程引水隧洞施工技术的应用2.1施工准备工作引水隧洞工程施工前,应查明地表水水位线,结合软岩类型、基坑支护对策和地质结构的渗透性,明确提出科学合理的排水管道对策。
在地表水充足的碎块破碎带或地表有灌溉渠道和水塘的隧道段,应提前钻孔,并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疏通地表水。
为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中加强超前预报和超前基坑支护,进一步查明地质环境和地质构造,做好超前预报和预防工作,根据超前预报和主孔所开岩层及地表水的渗流情况,科学规范施工组织结构。
为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施工企业应当按照标准进行施工期变形监测。
施工期间的收敛变形和拱顶基础沉降检测应根据岩体类型进行安排,检测频率按标准执行,检测状态应立即通知其他施工企业,确保施工安全。
2.2引水隧洞开凿技术隧洞开挖是所有引水隧洞施工全过程的具体内容。
隧道开挖前,相关人员应对施工区域内的隧道施工条件和工业设备进行调查分析。
在此基础上,科学、规范地选择开挖工艺,确保引水隧洞开挖施工的顺利开展。
在整个开挖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全方位开挖法。
水利水电工程水工隧洞渗水问题探讨

水利水电工程水工隧洞渗水问题探讨发布时间:2022-07-18T03:12:12.430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期(上)作者:赵平杜小伟[导读] 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偏远山区,因此,就会面临隧洞施工问题,赵平杜小伟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天津市武清区 301700摘要: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偏远山区,因此,就会面临隧洞施工问题,相比于其他区域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作业,隧洞施工难度相对较大,而且在具体开展隧洞施工作业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季节性特点的影响,很容易在雨季的时候出现渗水问题,这样一来不仅会阻碍施工作业的正常进行,同时还会增加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
对此,必须深入分析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水工隧洞出现渗水现象的原因,从源头入手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此来达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鉴于此,本文围绕水利水电工程水工隧洞中存在的渗水问题展开如下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水工隧洞;渗水问题;处理措施1.水利水电工程水工隧洞渗水问题概述1.1渗水问题由于受到水利水电工程自身特点的影响,在过水建筑物中需要用到隧洞结构,常见的隧洞结构主要有饮水发电洞和导流洞等。
如果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在雨季进行,水工隧洞中就很容易出现渗水问题。
如果渗水问题出现在衬砌施工环节,可以将水工隧洞中的这种渗水现象称之为衬砌混凝土结构渗水,常见的渗水形式有结构缝渗水和施工缝渗水这两种。
衬砌混凝土结构中的渗水问题主要以线状、点状以及片状形式存在,表面沁水是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然而,对于施工缝和结构缝,经常面临着顺着缝隙渗水的问题。
1.2渗水问题的危害性(1)水工隧洞中的渗水问题会携带周边的水泥砂浆,如果出水量比较大,特别是在遇到点状出水或者片状出水问题的时候,大片水泥砂浆将会被带出,这样一来就会在混凝土结构中形成排水通道,使得渗水部位的混凝土密实性急剧下降,甚至会形成架空结构,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冷缝,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也会因此严重受损。
水利水电工程引水隧洞洞挖施工方法分析_1

水利水电工程引水隧洞洞挖施工方法分析发布时间:2022-09-14T08:15:09.845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5月9期作者:陈兆军[导读] 近年来,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将江河湖泊水系互联互通,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陈兆军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都江堰 611800摘要:近年来,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将江河湖泊水系互联互通,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引水隧洞作为水系连通的重要组成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由于其复杂的地质环境,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隧洞的施工技术,其施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安全性及其投资效益,因此必须总结重点施工技术,积极引进新型技术以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关键词:引水隧洞;洞挖;施工质量引言引水工程主要是指利用隧洞、干渠、管道等形式将河流、水库中的水源输送到或流经某一地区。
这是水资源配置工程当中的关键组成,也是当前国内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解决区域水资源分配不均、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不足等问题。
在其实际建设中,往往涉及大量资金投入、多主体参与,有时还要落实环境保护、征地移民等工程之外的工作。
因此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关乎国计民生,必须加以重视。
在此基础上,将引水工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常见质量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是目前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内容。
1水利工程引水隧洞施工技术的应用1.1施工准备工作引水隧洞工程在施工之前应查明地下水水位,结合围岩类别、支护措施和地层渗透性提出合理的降排水措施,地下水丰富的断层破碎带或地表有冲沟和水塘的洞段应提前打先导孔,采取措施疏导地下水。
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时应加强超前预报和超前支护,进一步探明地质地层情况,提前做好预判和预防工作,根据超前预报及先导孔揭露的岩性和地下水渗流情况,科学合理地优化施工组织结构。
为避免施工时出现安全事故,施工单位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期变形监测,施工期收敛变形和顶拱沉降监测,应根据围岩类别布置监测点,监测频率根据规范要求执行,并及时向其他参建单位通报监测情况,确保施工安全。
水利工程引水隧洞施工技术探析

水利工程引水隧洞施工技术探析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水利工程中,引水隧洞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过程中,由于复杂的不良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经常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涌水现象,由此产生持续增加的抽排水费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隧洞特点,其次探讨了水利工程引水隧洞施工技术的应用,最后就引水隧洞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引水隧洞引言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增长,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发展迅速,长大隧洞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较多,在建设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下穿高速的情况。
隧洞下穿高速时埋深较浅,上覆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施工时容易引发地表沉降影响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
1水利工程隧洞特点隧洞在水利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常见的有引水隧洞和尾水隧洞两种,其类型不同,所产生的作用和功能也具有差异性。
隧洞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对不利的地形条件进行规避,从而通过相应的路线,压力隧洞能够很好地适应水库水位以及水电站引水流量的不断变化。
隧洞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会受到冰冻因素的影响。
在对引水隧洞工程进行操作时,具有很好的简便性和安全性。
2水利工程引水隧洞施工技术的应用2.1灌浆材料引水隧洞工程的灌浆建筑材料最好选用质量达标且在使用期限之内的硅酸盐类水泥。
水泥中砂的直径在2.5mm之内,细度模数≤2。
在施工灌浆阶段,若出现裂缝、溶洞或者断层现象,且在灌浆后压力值依旧低于预期压力,则将等级≥二级的粉煤灰与水泥浆混合,作为灌浆的原材料进行灌注,或将水泥浆换成水泥砂浆进行灌浆施工,注浆用水应符合混凝土搅拌用水标准。
2.2钻孔与安装钻孔时应严格控制钻杆轴向,保证管棚施工钻进方向的准确,脚手架应搭设可靠,钻机应固定牢固,钻进过程中应采用测斜仪器。
钻孔顺序由高孔位向低孔位进行,并间隔错开;钻到一定深度时,应用测斜仪器检查孔的倾角是否正确,以便及时纠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管理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年第4期
引水隧洞三维渗流场分析研究
王连广 刘 阳
(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吉林长春 130021)
【摘 要】 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引水隧洞渗流有限元计算模型。确定数值模拟边界条件,结
合区域内的抽水和压水试验数据,采用反演分析算法计算初始渗流场,分析了引水隧洞开挖前后各区域
段的初始渗流场分布规律并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 隧洞 三维渗流场 有限元计算 分析
【DOI编码】 10.3969 ̄.issn.1672—2469.2014.04.016
【中图分类号】 Tv139.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2469(2014)04.0052.03
1 工程概况
某引水隧洞工程工作区位于松辽平原东南
侧,是平原和山区过渡地带,中部为北东向分布
的伊兰一伊通盆地。区内地势总体上为两侧高,
中间低,东北高,西南低。
地貌单元主要有河谷堆积地形(漫滩阶地)、
剥蚀堆积地形(波状台地)和构造剥蚀地形(中低
山丘陵1。区内海拔高度一般为200--400m,最高
峰海拔934.2m。河谷海拔一般200m左右,在山
区和丘陵区,山脊以浑圆状或宽缓状无较大起伏
为主要特征。区内自然植被不发育,多为次生林
及人工林。
2 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地貌为丘陵与沟谷相间,本段洞长15km。
区内地势总体上为南高北低,灰岩段地势东北高,
西南低。本段线路走向南西。地貌单元属低山丘
陵和河谷漫滩。高低起伏,山顶见基岩裸露,沟
谷中为耕地。最高峰海拔484m,河谷海拔200m,
相对高差270m。一般山峰海拔200 ̄410m。植
被相对不发育。在山区和丘陵区,山脊以浑圆状
或宽缓状无较大起伏为主要特征。区内自然植被
不发育,多为次生林及人工林。穿越沟谷处水量
・52・
随季节变化大。隧洞埋深44-186m。本段线路穿
越的地层出露较齐全,上古生界、中生界、新生
界均有出露。岩性主要为石炭系与泥盆系灰岩、
石炭系凝灰岩、三叠系凝灰岩、侏罗系凝灰岩等。
工程区地下水的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
岩类岩溶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2.2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工程区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枯水期
地表径流接受地下水补给,丰水期河水短时补给
地下水,地下水以浅循环为主。受地形切割影响,
地下水往往以短途径流为主,且常以泉的形式排
出地表,补给河水,抽水试验成果见表1,岩体
透水性成果见表2。
根据压水试验结果分析,一般岩体(非构造
破碎带、节理密集带、溶蚀带)地表浅部岩体的
透水性较强,基本为弱透水~中等透水,分析认
为这主要是表部岩体受风化卸荷节理裂隙的影
响;深部岩体透水性以弱透水为主,说明岩体透
水性有随深度增加而变弱的趋势。洞室部位岩体
透水性以弱透水为主。构造破碎带及节理密集带
压水表明,其透水性也是中等透水为主,这也符
合实际规律。
作者简介:王连广(1982年一)男,工程师。
科研管理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年第4期
4 计算边界条件及计算参数
4.1 边界条件
假定模型垂直于上下游面的两侧面、高程
203.8m的水平底面均为不透水面;上游边界位
于某水库附近,上游边界地下水位以下按第一类
边界计算,取位置水头为水库附近实测水位303m:
下游边界位于河道附近,地下水位以下同样按第
一
类边界计算,取位置水头为河道附近实测地下
水位227.2m。地表面按地下水和实测的井、泉
水位监测数据作为反演目标;河流、水库按第一
类已知水头边界考虑;上游边界的地下水位和下
游边界地下水位之间的地表面为渗流可能的溢
出面,实际溢出点由迭代计算最终确定。
计算的主要工况包括:
(1)引水隧洞开挖前的初始渗流场;
(2)引水隧洞开挖后的渗流场分析。
4.2 初始渗流场计算结果分析
可以看出,压力水头等值线分布均匀,该区
域地势起伏变化较小,位置水头范围为229.1m
至355.9m,其水头随山体地势起伏变化。
表4渗流场反演井、泉监测点拟合情况表
序号 编号 观测水头 计算水头 计算观测 差值/观测
1 C08 280.18 285.97 5.79 2.07%
2 MJ26 302.8l 314.58 11.77 3.89%
3 MJ37 247.46 251.30 3.84 1.55%
4 Q19 257.O0 247.07 —9.93 —3.86%
5 MJ36 249.02 249.53 O.51 0.20%
6 MJ34 239.22 246.93 7.7l 3.22%
注:上表中拟合误差为水位计算值减去水位监测值:所有水头及误差单位为m。
5 引水隧洞开挖后三维渗流场
引水隧洞开挖后,将隧洞内边界作为溢出边
界处理,重新计算开挖后区域内的渗流场分布。
隧洞开挖后的渗流场计算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由图2可以看出,隧洞开挖后隧洞附近区域
压力水头和位置水头等值线相比初始渗流场变
化较大,隧洞顶部水面下降明显,形成一定范围
的“漏斗区”。此断面隧洞局部部位压力水头和
位置水头变化均较大,见图3、图4。由于隧洞
开挖后的强排水作用,隧洞外围位置水头等势线
分布密集,水头势较大,隧洞周围大约20~40m
・54・
范围,洞室上部一定范围内压力水头降低极为明
显,40m以外地下水面线逐渐变得平缓。
6 结语
(1)区域内初始渗流场分布较好,地下水
面随山体起伏有变化明显,位置水头势较大的地
方主要分布在水面变化较大的范围。
(2)从初始渗流场反演拟合的井、泉测点
误差来看,误差总体较小,除少数测点的误差较
大,达到8~12m外,其余测点误差均很小。选
用井、泉测点的最大误差为11.77m,最小误差
为0.890m。由此可知,反演拟合程度接近,拟
合较好,反演所得初始渗流场较好地反应了初始
地下水、井、泉测点的分布规律。
(3)隧洞开挖后,区域内渗流场分布规律
随着隧道开挖分布规律有一定变化。受隧洞开挖
的强排水影响,隧洞附近一定范围内地下水面有
一
定下降,压力水头和位置水头等值线分布规律
和初始渗流场相比均有较大变化。隧洞局部部位
下降特别明显,在隧洞上方一定范围内形成明显
的“漏斗区”。隧洞局部部位水头势也较大,排
水效果明显,影响较明显的范围主要分布在离隧
洞10~40m范围内,大约在50~lOOm左右的范
围以外影响逐渐减小,在较远处基本不受引水隧
洞开挖的影响。 (下转第51页)
一… ~… ………… “一 一…
一
0 ll
■_√
鬻嚣
/
一
一
l
0 :z 鬟 0 r |
一 ^ ^
0
/ 叠
}
图3隧洞附近区域压力水头等值线分布图
l } t: k
图4隧洞附近区域位置水头等值线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