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雾天气形成机理分析

合集下载

大雾是怎样形成的呢

大雾是怎样形成的呢

大雾是怎样形成的呢大雾是指由于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不足5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导致大雾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店铺来给你科普一下大雾是怎样形成的。

大雾的形成(1)一是近地面层水汽比较充沛,也就是空气中湿度很大;(2)二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要达到过饱和,就是有小水滴的形成;(3)三是空气中有大量尘埃、烟粒等。

大雾的形成与消散雾形成时,常伴有相应的逆温层存在,也就是说,在近地面这一段,越靠近地面气温越低,越往上气温越高。

这与正常天气情况刚好相反。

(1)雾在夜间逐渐形成,至早晨浓度最高;(2)太阳出来后,地面温度升高,浓雾就会逐渐变薄,直至消散。

因此有“十雾九晴”的说法。

如果久不消散,则会下雨,这大多与秋冬时季锋面过境有关。

大雾存在的危害雾是种灾害性天气,被国际上列为十大灾害天气之一。

威胁交通安全它的直接危害是由于能见度低,威胁海陆空交通安全,这类事故不胜枚举。

酿成事故它还能对输电线路和露天电气设备的绝缘体造成变故,甚至酿成事故。

危害人体健康现今科学家认为,雾的产生由于存在“逆温层”,大气很稳定,对流作用减弱,空气中的水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容易向高空扩散,便只能滞留在近地面当雾滴消散后,污染物便全部进入空气中,造成严重的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污染据科学家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这种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以呼吸道最为显着。

因此人们不要在雾中行走,更不要在雾中健身。

防雾的措施1、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2、尽量少在雾中活动,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

3、行人穿越马路要当心,应看清来往车辆。

4、驾驶车辆和汽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乘车(船)不要争先恐后,遇渡轮停航时,不要拥挤在渡口处。

2020年春季江苏省一次区域性浓雾天气过程分析

2020年春季江苏省一次区域性浓雾天气过程分析

2020 年春季江苏省一次区域性浓雾天气过程分析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雷达探空和能见度自动观测资料等对2020年5月2日夜间至3日早晨江苏省一次区域性浓雾的特征和发生发展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结果表明: 2020年5月2日白天江苏地区的降水为浓雾天气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水汽条件,逆温层的建立和合适的近地面风速及偏东风向均有利于雾天气的形成。

从雾的成因来说,天气形势有利于夜间天空打开,辐射降温是此次浓雾天气过程形成的直接原因,因此此次浓雾过程应为辐射雾。

关键词辐射雾环流形势要素分析逆温层引言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层空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微小水滴组成的气溶胶系统,而微小水滴是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

浓雾已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民健康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由于大气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雾的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亟待提高,强度和落区预报仍然是有待解决的难题[1]。

林建等[2]分析了大雾发生时的环流形势特征,其中均压型背景下多发生辐射雾。

葛良玉等[3]对沪宁线一次大雾的天气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逆温层和充足的水汽是浓雾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

江苏地区在冬、春季节,雾呈现出频发的特征[4]。

省内交通网线较多,大雾天气发生时极易对交通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系统全面地认识雾过程,对雾的预警预报具有特别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预报的角度出发,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探空等,针对2020年5月2日夜间至3日早晨发生在江苏省北部地区的一次辐射雾过程,从环流背景场、地面气象要素等方面分析雾的形成和维持的原因,为雾的预报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气象资料来源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区、盐城市射阳县、淮安市金湖县3个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能见度、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所用资料观测时间均为北京时间2020年5月2日20时至3日08时。

探空资料来源于射阳县L 波段雷达探空观测,观测时间为北京时间2020年5月2日20时和3日08时。

吉安市一次大雾过程分析以2019年秋季为例

吉安市一次大雾过程分析以2019年秋季为例

吉安市一次大雾过程分析以2019年秋季为例一、引言大雾是指气温下降并且相对湿度较高的情况下,水汽在空气中凝结成水滴,形成难以透视的气象现象。

吉安市是江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赣江中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在2019年秋季,吉安市经历了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给城市运行、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这次大雾过程的形成原因、持续时间和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应对此类天气现象。

二、大雾过程的形成原因大雾的形成与气象条件有关,一般是在高压脊、逆温层、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形成。

在2019年秋季,吉安市的大雾天气过程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高压脊的影响:在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高压脊的影响,这种气压系统会导致天气稳定,湿度增加,有利于大雾的形成。

2. 逆温层的形成:秋季是气温逐渐下降的季节,地面上的气温一般会较低,而高空的温度相对较高,形成逆温层,导致水汽在空气中凝结成雾。

3. 湿度较高:秋季的湿度一般较高,尤其是在江南地区,常常会出现雨水和雾气,这也是造成大雾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上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2019年秋季吉安市出现了一次大雾天气过程。

三、大雾过程的持续时间2019年秋季,吉安市的大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几天到一个星期左右。

主要是由于高压脊的持续影响,湿度较高的天气条件一直存在,加之逆温层的形成,使得雾气不易散去。

这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大雾天气过程也给城市的运行和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大雾对城市的影响大雾对城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生产生活和环境卫生等方面。

1. 交通运输方面:大雾天气过程会造成能见度降低,道路湿滑,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

2019年秋季,吉安市出现大雾天气过程期间,许多道路能见度大大降低,导致车辆行驶困难,交通拥堵情况增加。

2. 生产生活方面:在大雾天气过程中,能见度降低、气温下降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割产生不利影响。

2019年秋季的大雾过程,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使得农作物成熟和收获的时间推迟,给农民的生产增加了困难。

吉安市一次大雾过程分析以2019年秋季为例

吉安市一次大雾过程分析以2019年秋季为例

吉安市一次大雾过程分析以2019年秋季为例2019年秋季,吉安市发生了一次大雾天气过程。

这次大雾对交通、航班等带来了严重影响,造成了很多不便和损失。

以下是针对这次大雾天气过程的分析。

一、大雾发生的原因大雾天气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地面水汽充足,空气湿度较高,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了一层水汽饱和的云,进而导致大雾的发生。

在吉安市这次大雾过程中,主要原因是静稳天气和低温高湿气候。

二、大雾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大雾天气通常能够对交通出行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次大雾过程也不例外。

由于大雾能造成视线不良,夜间车行出行更为危险。

因此,很多公路和高速公路封路或限速,造成了很多公路交通拥堵。

此外,由于飞机和船只在无法适应大雾天气下的航行,也造成了一些航班和船只的取消和滞留。

三、大雾天气的应对措施针对大雾天气的出现,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来尽量减少其对社会和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这些应对措施包括:1、提前预警。

通过各种气象、交通等的监测,提前预警大雾天气的产生,让民众及时知晓,及时采取措施。

2、加强交通管制。

在大雾天气下,要及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限制车速、管制有序通行,减少车流量,防止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

3、保障安全出行。

在大雾天气下,普通司机、船长等和专业司机、船长应该高度警惕,注意安全出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科学应对。

针对大雾天气的监测和应对,需要运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及时掌握数据信息,科学地应对大雾天气的发生。

综上所述,大雾天气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但只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我们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其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这对于我们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大雾天气形成的原因

大雾天气形成的原因

大雾天气形成的原因大雾天气不仅影响交通,而且对人的身体造成危害。

那大雾天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大雾天气形成的原因,希望对您有用。

大雾天气形成的原因雾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雾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雾既然是水汽凝结物,因此应从造成水汽凝结的条件中寻找它的成因。

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另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

对于雾来说冷却更重要。

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冶却,便会发生凝结。

凝结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

另外,过大的风速和强烈的扰动不利于雾的生成。

因此,凡是在有利于空气低层冷却的地区,如果水汽充分,风力微和,大气层结稳定,并有大量的凝结核存在,便最容易生成雾。

一般在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形成雾的机会更多,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凝结核存在。

大雾形成的条件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

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

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

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

这也是为什么秋冬早晨多雾的原因。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

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

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

广州市南沙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广州市南沙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

广州市南沙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分析摘要针对2010年2月26日出现在广州市南沙区的一次大雾天气进行了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属于平流雾的类型,低层偏南暖湿气流的移入是造成大雾天气的主要原因。

在预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湿度和风的条件,也要考虑前期地面至500 hPa相关的物理量场如逆温层等的变化对大雾天气的指示意义;另外,前期湿度的积累也为大雾的生成和发展提供重要条件。

关键词大雾;天气分析;广东广州;南沙区广州市南沙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濒临珠江入海口,河网密集,是广州市大雾天气发生较多的区域之一。

2010年2月26日4:30—9:30,广州市南沙区出现了一次大雾天气过程,此次罕见的大雾天气不仅给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也给大气环境和市民的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2月26日5:00南沙区能见度仅为20 m,日出后随着气温上升,能见度才逐渐回升。

笔者就此次大雾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天气要素和物理量场等进行分析,以为此类大雾天气的预报预警工作积累经验。

1 前期背景条件大雾天气发生前的2月中旬,强冷空气频繁入侵南沙区,降温幅度大、低温时间长,南沙区出现寒潮天气及低温阴雨,2月12—20日的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过程最低气温出现在19日,为6.3 ℃。

受扩散冷空气和高空短波槽共同影响,2月19日白天到夜间南沙区普降小雨。

降雨过后,25日南沙区地面主要受位于贵州到广西境内的低值系统影响,等压线稀疏,大气层结稳定,风力较小,但蒙古地区有一高压系统逐渐影响我国南部[1-2]。

同时,偏南暖湿气流带来充沛的水汽,使近地层湿度不断增大,随着气温的降低,结合其他有利的气象条件,导致了2月26日南沙区的大雾天气过程。

2 环流形势分析2.1 高空形势从2月25日8:00的500 hPa形势图(图1)可以看出,低纬地区为两槽一脊型,即河套地区到广西北部为一槽区,天山山脉到孟加拉湾东侧为一槽区,在这两槽之间为一浅脊,广州市南沙区处在槽前西南气流里,为稳定的偏西气流控制,高度场与温度场近乎重合,没有明显的冷暖平流。

大雾天气相关知识点总结

大雾天气相关知识点总结

大雾天气相关知识点总结大雾天气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现象,通常发生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给行车、航行等交通出行带来很大的困扰。

了解大雾天气的相关知识点对于应对大雾天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大雾天气的形成原因、影响、预警与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大雾天气的形成原因大雾天气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在饱和条件下凝结成为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而形成的。

具体来说,大雾天气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潮湿的气候条件:潮湿的气候条件是大雾天气形成的基础。

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高时,易形成雾气。

2.温度差异:通常在天气转冷的时候,地面和地表以上的空气温度差异比较大时,会促使水汽凝结成雾。

3.低湿度:潮湿的天气条件下,湿度较低时,也容易形成雾。

4.风力较小:风力较小时,水汽容易停滞在空气中而形成雾。

以上几点综合作用,容易促进大雾天气的形成。

二、大雾天气的影响大雾天气对社会生活、交通出行等方面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受阻:大雾天气给道路和航道交通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易引发事故。

2.能见度降低:大雾天气使得能见度大大降低,降低了行车、航行等的安全性。

3.对农作物的影响:大雾天气会对农作物生长和收成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4.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大雾天气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一定的刺激,不利于健康。

综上所述,大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大雾天气的预警与防范措施针对大雾天气,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警和防范措施来减少其对我们生活和出行的影响。

1.预警系统: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我们可以及时得知是否有大雾天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2.减少外出:在大雾天气,尤其是能见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3.注意交通安全:如果一定要外出,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保持车距,慢速行驶。

4.保持室内通风:在大雾天气中,要保持室内的通风,有利于减少对人体的损害。

5.保护农作物:农民朋友要做好农作物的防护工作,保护庄稼不受大雾天气的侵害。

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的总结与思考

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的总结与思考

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的总结与思考摘要:本文针对2023年1月5日成都双流机场辐射雾天气过程从实况分析、产品运用、预报得失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思考,以期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类似重要天气的预报服务能力。

关键词:辐射雾高空急流风廓线毫米波雷达引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气层中的水滴、冰晶或两者的混合物,是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一般分为辐射雾、平流雾、锋面雾、上坡雾、蒸汽雾等。

成都双流机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内的水网地带,水汽充沛,冬季多出现辐射雾。

辐射雾是空气因辐射冷却达到饱和而形成,它多出现于晴朗微风、有逆温层存在、近地面水汽充沛的夜晚或早晨。

大雾直接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表现在:影响飞机的正常起飞和着陆;影响目视飞行;雾抬升形成低、碎云后,增加飞机在云中颠簸的概率[1]。

本文就2023年1月5日成都双流机场一次辐射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期总结经验,提高类似天气的预报服务能力。

1 实况1.1 报文资料2023年1月5日07时36分-10时48分成都双流机场出现雾(主导能见度<1000米),其中08时-10时30分主导能见度小于600米,最低200米(08时30分-10时),10时48分主导能见度快速上升至1000米。

1.2 自观RVR数据变化趋势20R的RVR从5日04时后开始波动下降,05时前波动低至250m左右;接着是02L及02R的RVR开始波动降低,最低值主要出现在08时10分-08时40分。

20R的RVR在08时前波动上升至1000m以上,而02L、20R、20L的RVR波动上升的时间较晚,其中20L最晚,在11时后才上升至550米。

另,在起雾前的04-07时,跑道四个端口RVR呈现大幅度波动的情况(250m-P2000)。

1.3 卫星云图5日01时后,成都西北方向及正北方向云量开始减少,后续云层拉开速度偏快,02时后,大量云层快速压过双流机场,机场上空仅薄云覆盖,后续辐射降温增强,温度从5日03时的7℃快速降至07时36分的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 2 0 1 5年 8月 2 0 — 2 1日温 度平 流 变 化 ( al 2 0日 2 O时 ( b) 2 1日 0 2时( C ) 2 1日 0 8时实线 : 前郭站 ; 虚线 : 乾 安站 3 结论 3 . 1此次大雾天气过程发生在冷涡背景下 ,地面气压场较弱 的 形势 中。 一 l 憾 恽 懂 懂 疆 懈 诲 … 3 . 2相对湿度 大 、 温度露点 差小 、 气压 稳定 、 微风是此 次大雾 的 主要气象要素特征。 图1 2 0 1 5年 8月 2 1臼 0 2时 5 0 0 h P a形势场( a) 及前郭站水汽通 3 . 3低空适宜的下沉运动抑制 了水汽 的辐合抬升 ,有利 于大雾 量散度( 单位 : 1 O ・ c m ・ h P a 一・ S 一) 时间 一高度剖面图( b) 的 生成 和 维 持 。 2 物 理 量 条 件 分 析 3 . 4雾的浓度 与冷平流 的强度无关 ,与低空是否存在 逆温 层有 2 . 1 水 汽条 件 关。 分析前郭站 附近水汽通量散度 的时间 一高度 剖面 图可知 ( 图 参 考 文献 1 b ) , 2 0日 2 0时松原地 区上空 7 0 0 h P a以下 均为水 汽通量辐 合 区, 【 1 ] 赖 绍钧 , 何芬, 吴毅伟, 等. 福 州市大雾发 生的环流形势及其 气象要 9 2 5 h P a 附近存在 一 2 . 7 5 x 1 0 ・ c m ・ h P a - 的辐合 中心 , 说明低空 素特征 f J 1 ’ 安徽农业科 学, 2 0 0 9 , 3 7 ( 1 7 ) : 8 0 6 3 — 8 0 6 5 . 存在水 汽的积聚 ,同时考虑前期松原地 区北部 曾出现小量 级 的降 【 2 ] 梁军, 张胜 军, 隋洪起, 等. 大连地 区大雾特征 I J ] . 应 用气象学报 , 2 0 0 9 , 水, 也有利 于近地面层空气增湿 , 二者为雾 的产 生提供 了充 分 的水 ( 1 ) : 2 8 - 3 5 . 汽条件 , 之后水汽饱和凝结 , 在雾最浓阶段 ( 8 月 2 1日0 5时 ) , 雾 区 【 3 ] 濮梅 娟, 严 文莲, 商 兆堂, 等. 南京 冬季雾爆 发性增 强的物 理特 征研 水汽辐合减弱l 1 ・ 2 1 。 究[ J ] . 高原 气象, 2 0 0 8 , 2 7 ( 5 ) : 1 1 1 1 - 1 1 1 8 . 2 . 2 大 气 层 结 及 动力 条件 分析前郭站 T — l o g P ( 图略 ) 可 以看 出, 2 1日0 2时前郭上空近地 面层 ( 9 0 0 h P a以下 ) 存在 明显 的逆温 , 大气层结稳定 , 8 5 0 h P a附近风 向 逆 转 ,存 在 冷 平 流 , 同 时 整 层 风 力 很 小 ,没 有 明 显 的 风 切 变 , 8 5 0 h P a附近有 弱的逆温 层存在 , 近地面层附近为下沉气流 区 , 这种 弱的下沉运动抑制 了近地面层水汽的辐合上升 , 有利 于雾 的生成和 维持。 2 . 3 温 度 平 流 特 征 以乾安县 ( 轻雾 ) 和前郭站( 浓雾 ) 为例 对 比分析 冷暖平流 随高 度的变化与浓雾 生消 的关系 。 从图 2中可 以看出 , 2 0日2 0时( a ) , 前 郭 和乾安 的近地面层 的冷平 流峰值绝 对值都 达到 6 X 1 0 K t 以 上, 但此时两 站均为轻雾 。2 1日0 2时 ( b ) , 前郭 站上空从 l O 0 0 h P a 开始冷平 流随高度逐渐增加 ,至 9 7 5 h P a附近转为随高度 减弱 , 在 9 5 0 h P a附 近达 到 最 小 值 后 又再 次 随高 度 增 加 。 说 明冷 平 流 在 ・4 6・ 科 技 论 坛 一
次大雾天气形成机理 分析
刘 爽 赵 源 王 昆鹏 ( 松原 市气象局 , 吉林 松原 1 3 8 0 0 0 )
摘 要: 本 文利 用 NCE P 1 。 ×1 。 的再分析资料着重对 2 0 1 5 年 8月 2 1日冷涡背景 下 出现 的大雾天气过程进行 分析 , 结果表 明: 相对湿 度较 大、 T— T d小、 微 风或静风是 大雾的主要 气象要素特征 ; 低 空的 下沉运动抑制 了水汽的辐合抬升 , 有利 于雾的 生成和 维持 ; 冷平流是否 存在是近地 面层 雾形成的必要条件 , 雾的浓度 与冷平流强度无关 , 与低空逆温层是 否存在有 关。 关键词 : 雾; 能见度 ; 温度 露 点 差 ; 相 对 湿 度 1天气实况及环流 背景 9 7 5 h P a 至9 5 0 h P a 受到阻碍 , 其间有弱的暖空气侵入形成逆温层 , 使 2 0 1 5年 8月 2 1日0 3时 一 O 8时松 原地 区北部 出现 浓雾 天气 , 层 结相对稳定 。而此过程 中前 郭站冷平 流的峰值 绝对值 不足 4 X 在o 4时前郭站 能见度更是降低到 2 0 0 m以下 ,对松原 的交通产 生 l O K , 但天气 现象 为浓雾 。而乾安站此时冷平流要强于前郭站 , 严重的影响 , 大雾持续近 5 个小时后逐渐消散。 但仍为轻雾 。 2 1日 0 8时( c ) , 冷平流迅速减弱 , 前郭站低 空出现 暖平 受冷涡影响 , 8月 1 4 — 1 7日松原地 区出现明显降水天气 ,此后 流 , 逆温层 消失 , 雾消散 ; 乾安 站冷平 流随高度增 强 , 但 8 5 0 h P a附近 处于冷涡后部 弱的高压 区控制。1 8日2 0时松原地 区北部就 出现轻 也存在 明显的暖平流 , 同样不利于雾 的维持 。 雾天气 , 2 0日2 0时蒙古气旋控 制我国东北地 区,松原地 区处 于风 场辐合 中心 附近 , 大气斜压性较强 , 出现阵雨天气 。2 1日 0 2时 ( 图 l a ) 松原地 区 5 0 0 h P a 上空处于低涡 中心 附近 , 低涡在东移过程 中逐 渐减弱 。1 8 - 2 0日东北地 区近地 面一直为弱 的环流控制 , 风速维持 在 1 - 2 m / s , 此期间松 原地 区出现轻雾天气。2 1日0 2时 , 朝鲜半 岛南 部有一弱低压中心 , 松原地区处于弱低压顶部 。2 1日0 5时 , 低压继 续减弱 , 松 原 地 区形 成 正 变 压 中心 , 此 时 雾 达 到 最 浓 。2 1日 0 8时 , 松原地 区东部冷式切变建立 , 地面风 向转为偏北风 、 风力增 大 , 大雾 结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