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易损性分析

合集下载

《装甲车辆目标易损性及数据库系统技术研究》

《装甲车辆目标易损性及数据库系统技术研究》

《装甲车辆目标易损性及数据库系统技术研究》一、引言装甲车辆作为现代战争中的重要装备,其在战场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其目标易损性也随之凸显。

对装甲车辆目标易损性的研究以及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系统技术,对于提高装甲车辆的战场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装甲车辆目标易损性及数据库系统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装甲车辆目标易损性分析1. 装甲车辆结构特点装甲车辆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易损性的主要来源。

装甲车辆的防护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防护系统是抵抗敌方攻击的主要手段,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则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机动性和作战效能。

这些系统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往往是敌方攻击的主要目标。

2. 易损性分析装甲车辆的目标易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防御能力:装甲车辆的防御能力受到武器技术的发展和战场环境的影响,传统的防御手段可能无法有效抵御新型武器的攻击。

(2)机动性能:机动性能的下降可能导致装甲车辆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降低,增加被敌方攻击和摧毁的风险。

(3)信息系统:信息化战争中,装甲车辆的信息系统是其作战效能的关键,信息系统的易损性直接影响到车辆的作战能力。

三、数据库系统技术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装甲车辆的目标易损性,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系统技术至关重要。

数据库系统应包含以下内容:1. 数据采集:通过收集装甲车辆的各项性能参数、战场环境数据、敌方武器数据等信息,为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数据存储:将收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数据库应具备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检索能力,以满足实时作战的需求。

3.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装甲车辆的目标易损性及其影响因素。

4. 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曲线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析结果。

四、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建立装甲车辆目标易损性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对装甲车辆性能的全面评估和优化。

地面典型目标易损性分析

地面典型目标易损性分析

2.2 坦克装甲的发展
复合装甲发展史
苏联首先在其T-64主战坦克 上创造性地使用复合装甲。前 装甲共三层,钢板中夹带玻璃 纤维板,抗穿甲弹能力几乎增 加50%,抗破甲弹能力几乎增加 90%。 1976年6月22日,《泰晤士报》发布了这样一条新闻: 英国研制成功乔巴姆装甲。乔巴姆的出现,使得“甲-弹斗 争”的天平第一次向装甲一方倾斜。乔巴姆装甲是一种多层 结构的陶瓷复合装甲,中间是陶瓷装甲,两边是优质合金钢 装甲。破甲弹对付乔巴姆已经显得十分吃力,这也使得主战 坦克的主流弹种转变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2.2 坦克装甲的发展
装甲防护是武器装备系统生存能力之中最基础、最关键 的组成部分。装甲是坦克在战场上获得生存力的主要手段之 一,坦克某一部位的装甲防护能力,取决于装甲的材料性能、 厚度、结构、形状极其倾斜角度。其基本作用是降低各种反 坦克武器击毁坦克的概率,减小命中弹丸的杀伤破坏作用, 保护坦克内部成员、弹药、武器和各种机件设备免遭破坏。 爆炸 反应 装甲 新概 念装 甲
2.2 坦克装甲的发展
2.2 坦克装甲的发展
反应装甲发展史
• 1982年,以色列在入侵黎巴嫩的战斗中首次使用反应装甲。 此后,英国和前苏联等国相继把反应装甲应用于坦克装 甲车辆。反应装甲以结构简单、廉价和显著提高抗破甲 首次应用 弹能力等特点,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 反应装甲也存在着一些重大问题,例如:特种枪弹的诱爆 和自身殉爆,使其失去效力;爆炸力伤害友邻步兵及车内 出现问题 的乘员与设备;不能有效对付穿甲弹;随后发展的多级串 联空心装药破甲弹对反应装甲构成威胁等。
发展防殉爆 的反应装甲
由多个相互连 接盒单元构成 的,可有效抗 破甲弹和穿甲 弹。四个侧壁 采用声阻抗变 化的三层或四 层复合材料, 使相邻的盒单 元不会发生殉 爆。

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概述

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概述

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概述邹伟;段琴【摘要】论述了国内外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的概况,并对其主要分析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和对比,包括经验统计法、规范校核法、Pushover 分析方法等,评述了经验和理论易损性曲线的形成,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期刊名称】《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08(009)003【总页数】5页(P13-17)【关键词】桥梁;易损性;震害预测【作者】邹伟;段琴【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31;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南,衡阳,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2.550 引言桥梁是交通生命线系统中的重要枢纽工程。

在过去发生的地震、例如中国1976年的唐山地震、美国1971年的San Fernando地震、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和1999年的台湾集集地震,都导致了桥梁的严重破坏或毁灭性破坏。

由于过去对桥梁抗震不重视和设防标准偏低,我国已建的大部分桥梁的抗震能力是很低的,因此开展桥梁的地震易损性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需选择某些能够反映桥梁抗震能力的参数或指标,结合实际震害分析、经验或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按地震烈度或其他地震危险性参数对桥梁可能产生的破坏状况进行分类,并根据此估计出不同烈度或地震动水平下桥梁可能经受的破坏状态。

目的是合理分析现有桥梁抗震能力,确保震后一定程度上的正常运转,也为新桥设计提供参考。

目前,为了评估桥梁结构的损伤水平(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倒塌),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使用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结构的易损指数;另一类是形成结构的易损性曲线。

1 计算结构的易损指数的方法这类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经验统计法、理论计算法、综合评判法、特征类比法和专家系统法等。

1.1 经验统计法经验统计法是根据历史震害经验、桥梁抗震理论及桥梁样本所提供的资料,选择影响桥梁震害的主要因素,再根据大量样本进行各因素的影响方式和权值的统计回归,从而建立桥梁易损性分析方法。

浅谈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与抗震性能评估

浅谈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与抗震性能评估

浅谈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与抗震性能评估何鑫;胡俊凯【摘要】近年来,地震所造成的灾害和发生的频率都有明显增加,从概率的角度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是未来的一个趋势.随着城市各类高层建筑结构的不断涌现,新的易损性分析方法在地震风险评估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可以真实反映模拟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设计人员逐渐认识到不断增加建筑结构的强度并不能够有效提升结构的安全性,同时,对建筑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损伤帮助并不大,因此,近几年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得到了高度重视.【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8(000)040【总页数】2页(P103-104)【关键词】结构易损性;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法;需求能力系数法【作者】何鑫;胡俊凯【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长沙 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长沙 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98.91 引言近十几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地震所造成的灾害和发生的频率都有明显增加,究其原因包括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区域的不断蔓延,这些原因必将导致人类在地震灾害来临是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面,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20世纪以来,仅七级以上的大地震就发生了十几次,尤其是以2008年5月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强度最高、造成的破坏最大。

如何减少地震引起的建筑结构破坏己成为地震灾害的风险分析的必要内容。

地震灾害的风险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1]:地震易损性分析、地震灾害损失估计和地震危险性分析。

真实地震波输入的不确定性和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随机性,从概率的角度进行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在概率的基础上对建筑结构进行易损性分析是十分科学有效的。

2 建筑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建筑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是指结构在可能遭遇到的不同强度的地震波作用下达到损伤状态的概率值,对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造成的破坏进行定量分析。

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

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

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邱柏淞;张亮泉;毛晨曦【摘要】介绍了地震易损性分析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基于结构易损性分析的必要性,从结构易损性分析的原理、分析方法、分析流程等方面,对结构易损性分析进行了研究,指出该研究对结构抗震安全性的评定、结构抗震设计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7(043)022【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结构;地震易损性;地震风险【作者】邱柏淞;张亮泉;毛晨曦【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11.3建筑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是评估建筑在地震后的破坏以及震后经济损失估计的基础,同时也在对建筑物震害进行预测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结构易损性更深入的研究可以用来对结构在震后的破坏程度和经济损失进行预测,以及对震后的恢复重建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还可以预测结构在不同强度等级的地震作用下发生各级破坏的概率,由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主要是建筑物的倒塌和使用功能的丧失,综上所述对建筑物进行结构易损性分析的研究,不但可以用于在地震之前对结构进行灾害的预测,还可以用于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震后损失评估,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提供依据。

1.1 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国外研究现状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Comell在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提出,并于70年代初将该方法用于实际建筑物中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

随后Pasticier等人又引入增量动力分析方法来评估结构的易损性。

在大量研究者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美国地震损失评估软件HAZUS采用性能设计理论和能力谱方法,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给出了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用于工程实践。

1.2 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国内研究现状崔杰等人采用PERFORM-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典型框剪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及经济性分析研究,以典型框剪结构为例,建立纤维截面模型,对不同的框剪结构进行整体性能指数的评价,即对每个框架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以及地震经济损失分析。

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图 1 地震风险评估和易损性分析的流程图 [ 1] F ig . 1 F low chart o f se ism ic r isk assessm ent and frag ility analysis[ 1]
1 . 3 连续易损性曲线 由于宏观地震动强度是一个非连续变量, 基于震害现场调查数据建立的连续易损性函数的提出稍晚于 [ 13 ] [ 14, 15] 破坏概率矩阵 ( DPM s) 。 Spence 、 O rsini等学者 通过提出使用无参数的地震动强度等级 ( PS I), 解决 了这个问题 , 同时通过使用 M SK 划分的破坏等级 , 在建筑震害现场调查的基础上, 成功地建立了易损性函 数。现在易损性函数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建立: 专家观点 , 解析方法和震害现场的调查数据。 [ 16 ] 为了能建立易损性曲线 , Sabetta 等学者对意大利破坏性地震中大约 5000 栋建筑物进行了震害调研。 根据 M SK 划分的地震烈度等级, 从数据库中整理出三类结构类型和六类破坏水平。针对每一个市区和结构 类中产生破坏的位置 , 在每一破坏水平上频率加权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平均破坏指标。经验易损性曲线是 峰值地面加速度 ( PGA ) 、 爱氏地震动强度 ( A rias Intensity)或是有效峰值加速度的函数 。侯爽等针对多 层砌体房屋结构、 排架结构和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3种结构类型 , 给出了该类单体建筑的地震结构经验易 损性分析方法, 然后对群体建筑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以及群体建筑的易损性性分类方法进行了探讨, 为城 市典型建筑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和评估提供参考, 并对宁波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地震损失预测提供基础 。 经过几十年发展 , 研究人员相继提出了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易损性函数 , 函数采用结构基本周期对 应的谱加速度或是谱位移 , 而非地震烈度等级或是 PGA 来刻划地震动特性 。后者所起的重要推动作 用是它考虑了地震动的频率分量和建筑结构的基本周期之间的关系; 通过在地震动频率分量和结构基本周 期之间建立联系 , 地震动输入和结构破坏间能更好地建立易损性曲线。

基于Kriging模型的桥梁结构易损性分析

基于Kriging模型的桥梁结构易损性分析

基于Kriging模型的桥梁结构易损性分析袁万城;王建国;庞于涛;贾丽君【期刊名称】《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7)011【摘要】地震易损性用来描述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超越某一极限状态或性能的概率,通常采用蒙特卡罗( MC)、拉丁超立方( LHS)方法来生成易损性曲线,但是,这两种方法计算量很大。

本文通过引入Kriging模型代替计算量较大的增量动力分析方法( IDA)对某三跨连续梁桥进行易损性分析,发现该方法能够显著减小计算量。

以LHS易损性曲线为参考,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易损性曲线精度较好。

最后,本文对比分析不同均匀设计样本得到的Kriging易损性曲线,发现文中所使用的U15(157)均匀设计样本已经具有能够收敛的结果。

【总页数】6页(P1504-1509)【作者】袁万城;王建国;庞于涛;贾丽君【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12.1【相关文献】1.核密度估计的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J], 董俊;曾永平;单德山2.基于概率的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易损性分析 [J], 黄增彦;李运方;王建民3.基于地震动预测模型的桥梁结构易损性分析 [J], 李宁;王建凯;李忠献4.基于BOX-COX变换的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J], 张鹏辉;郭军军;周连绪;袁万城5.贝叶斯估计的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J], 董俊;曾永平;陈克坚;郑晓龙;刘力维;庞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安全评估方法

地震安全评估方法

地震安全评估方法
地震安全评估方法是一种评估建筑物、设施、土地和人员在地震活动中的风险和安全性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震安全评估方法:
1. 抗震设防等级评定方法:根据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指标,将建筑物分为不同的抗震设防等级。

2. 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通过评估建筑物的结构特征、材料性能和施工质量等因素,来评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易损性。

3. 人员撤离分析方法:通过评估建筑物内部的通道、出口和避难空间等条件,以及人员的行动能力和逃生行为等因素,来评估人员在地震中的撤离能力和安全性。

4. 土地震害评估方法:通过评估地震对地表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包括地质灾害、土壤液化和滑坡等,来评估土地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5. 风险评估方法:综合考虑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能力、地震发生的频率和地震带来的可能损失等因素,来评估地震风险的概率和程度。

这些方法可以结合使用,以全面评估地震对建筑物、土地和人员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和应对措施,提高地震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