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复习题(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5.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为()。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6.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卡列杰夫
B.廖世承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三、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及学科性质
答: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 简述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概况。
答:教育心理学从最初附属于普通心理学或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3.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2)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奇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3)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4)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5)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
4.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答:⑴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教育心理问题;⑵帮助教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决策;⑶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⑷帮助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四、论述题
1.试述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
答:(1)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3)教师。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4)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5)教学媒体。它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产生影响。
(6)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
2.试述学与教的过程及相互影响。
答:(1)学与教的过程包含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及评价、反思过程。
(2)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3)教学过程指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调节教学的进程,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附加
辨析题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1、答案此判断错误。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过程,同时研究学校情境中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2、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进行的,教师的作用正在削羽。
2、答案此观点错误,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与“教”互动过程的指导者。
3、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是-样的。
3、答案:答:此观点错误;观察法作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不同。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一般是随机的、无目的、无计划的,而科学的心理观察却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选题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D.少年期
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D.青年初期
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5.学生借以获得、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过程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A.独立型和顺从型B.外倾型和内倾型 C.冲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C.辐合型 D.发散型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D.发散型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3.智商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