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净利润腰斩保险业告别高增长
XX保险XX中支2020年半年度保费负增长情况分析报告

XX保险XX中支2020年半年度保费负增长情况分析报告针对我司2020年度保费目标为负增长的情况,现将情况分析如下:一、保费目标差异2019年我司制定的保费计划为7470万元,2020年我司根据XX地区市场实际情况及机构转型发展要求,停止XX区域营运货车的承保,考虑清理这部分亏损业务后保费规模会有大幅下降,将今年保费降至6850万元。
同时增加销售人员合规指标和效益指标的考核权重,突出合规指标考核的重要地位和指导作用。
二、保费收入差异2020年我司一季度保费收入1504.51万元,较今年一季度保费计划存在207.99万元的缺口,主要受今年肺炎疫情的影响,加之我司线上业务办理处理及线上销售能力较大型保险公司相对薄弱,致使未完成2020年一季度保费目标。
2019年我司一季度保费收入2263.66万元,2020年我司一季度保费收入较2019年同比下降33.54%。
致使今年保费大幅下降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由于我司线上销售业务能力偏弱,新冠肺炎疫情阻碍了我司线下保险销售展业情况,保费收入缩减;二是2019年一季度同业车险业务停业,通过争取部分业务流入我司,2019年一季度保费规模大幅提升,但后续该笔业务也逐渐流出。
三、下一步计划及措施一季度公司整体的保费缺口较大,我司要求各下属机构,在实现二、三、四季度保费目标的情况下,通过以下举措,不断补上一季度保费缺口。
(一)发展线上平台,狠抓续保业务疫情下,传统展业方式严重受阻,2020年我司将加大对线上业务平台,如APP、公众号等平台的落地实施。
加强业务人员线上平台操作、服务培训,积极推动线上业务发展。
此外,我司从今年年初开始便加强对续保业务管理,由专人负责对续保业务认领跟进管理,后期,我司将融入话术培训,切实将续保业务做细做密。
(二)深挖潜在客户,紧抓二次开发下阶段我司将筛选潜在客户,向车险承保在我司的客户推送家财险、百万医疗等险种,着重开发车险客户的潜在非车险需求,提高保费收入。
保险舆情事件案例

保险舆情事件案例一、泰康保险事件2019年,泰康保险公司因为其延迟理赔、拖延赔付等问题引发舆论关注。
有消费者投诉称,泰康保险公司在保险理赔过程中存在拖延、不支付、不给出具理赔凭证等问题,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该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危机,泰康保险公司随后发布了公开道歉声明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整改。
二、平安保险业务员事件2018年,平安保险的一名业务员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自述文章,称自己在平安保险工作期间存在一系列不正当行为,如虚构保险合同、违规销售等。
该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对平安保险的声誉造成了一定影响。
平安保险随后展开内部调查,并对涉事业务员进行处理。
三、中国人寿高管腐败事件2015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副总裁于云飞因涉嫌腐败被调查。
该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保险业内部腐败问题的担忧,对中国人寿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随后,中国人寿加强了内部监管,推行反腐政策,并对涉事高管进行处理。
四、太平洋保险销售误导事件2017年,太平洋保险公司被曝光存在销售误导行为。
有消费者投诉称,太平洋保险销售人员在销售保险产品时存在夸大宣传、隐瞒信息等行为,导致消费者购买了不符合自身需求的保险产品。
该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保险公司销售行为的质疑,太平洋保险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销售监管和服务质量。
五、新华保险涉嫌内幕交易事件2007年,新华保险公司因为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调查。
据报道,新华保险在2006年股票上市前,一些高管和员工利用内部信息进行了股票交易,从中获取利益。
该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保险公司内部治理和诚信经营的关注,新华保险随后加强了内部监管和合规管理。
六、中国平安保险涉嫌虚假宣传事件2016年,中国平安保险因为涉嫌虚假宣传被消费者投诉。
有消费者称,中国平安保险在其广告宣传中存在夸大保险条款、虚假承诺等问题,误导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
该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保险公司宣传行为的质疑,中国平安保险随后发布了澄清声明并改进了宣传方式。
寿险业虚胖国寿评级遭下调 国华人寿退保率达90%

寿险业"虚胖":国寿评级遭下调国华人寿退保率达90%2013年01月05日08:00中国经济网编者按:2012年已经过去,但遗憾的是,寿险业依旧身处“严寒”之中。
日前,保监会主席助理黄洪以一句“寿险业‘虚胖’”道出了整个行业的现状。
在黄洪看来,“寿险业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中国经济网编辑整理2012年寿险业数据发现,2012年,寿险行业保费增长乏力,但退保潮却来势汹汹,大中小型险企均难幸免。
中国人寿2012年前三季度退保率从中报时的1.38%上升至2.08%,太保2012年前三季度退保金额几乎达到该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的3倍。
中小型寿险公司中,国华人寿退保率高达90%,10份保单有9份遭退保,让人惊叹。
如此种种,形成了寿险行业的“虚胖”。
对此,黄洪认为,尽管目前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发展偏离了应有的使命,对百姓而言,很难买到合适的寿险产品。
与此同时,标普12月24日宣布将中国人寿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至负面,寿险行业龙头不被外资看好。
黄洪:中国寿险业“虚胖”“寿险业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日前,在2012中国寿险发展与监管高层研讨会上,黄洪指出,目前中国寿险业存在“虚胖”的情况,“上千个产品等待报批,但是老百姓却抱怨买不到合适的寿险产品”。
黄洪表示,尽管目前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银保产品收益率赶不上银行存款收益率,且保险资金投资收益过度依赖资产市场,“未来五年将积极推进公司监管体制的改革、先进科技的应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人才完善”。
黄洪剖析,“当前寿险业发展质量不高、占金融资产比重偏低、核心竞争力发挥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根源在于行业发展偏离了应有的使命”。
“虚胖”软肋之一:产品难获百姓认同寿险市场的现实是,寿险产品数量越来越多,但适销对路的却很少,增长速度很快但发展方式粗放,市场竞争很激烈但竞争层次很低。
黄洪认为,寿险业偏离人民群众的期待,偏离了行业存大的价值,也就偏离了行业应有的使命。
我国寿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及优化方向

我国寿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及优化方向关于《我国寿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及优化方向》,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由于寿险业自身的行业特性和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目前我国寿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倾向于以投资收益为主导的“海派”模式,盈利来源过度依赖投资收益,且承保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海派”盈利模式受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较大,存在着重大隐患和风险,寿险公司应适当淡化“海派”盈利模式,并强化“山派”盈利模式,从“以利差为主”向“综合盈利”转型。
寿险公司应该重视并积极提高承保利润,加强保障性的利润相对较高的寿险产品开发与销售,压缩银保渠道业务,增加个险渠道业务,并强化风险管控,规范营销方式,通过产品和渠道的结构转型实现盈利的“承保+投资”双轮驱动。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寿险公司;盈利模式;投资收益;承保利润;“海派”保险理论;“山派”保险理论中图分类号:F842.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8)02-0042-08一、引言自1979年我国恢复保险业务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险公司盈利来源主要依赖于保费收入。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寿险业主体及其外部发展环境(尤其是金融投资环境)的深刻变化,传统单一的盈利模式使得一部分寿险公司难以为继。
以投资收益为主导成为诸多寿险公司的主动或被动选择。
2016年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保险机构资产负债匹配监管的长效机制,完善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匹配管理”。
因此,深入探讨寿险公司盈利模式,不仅有利于防控寿险业系统性风险,更是契合了“完善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匹配管理”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对于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应当来源于承保利润还是投资收益,学界和业界都有不同的观点。
“海派”与“山派”理论是有关寿险公司盈利模式选择的经典理论。
“海派”理论源于地中海地区,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认为寿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对公司资金的有效运用,将承保视为筹集资金的过程;在管理策略上强调保险是金融的一支,认为保险公司应注重资金运用,用投资收益弥补承保亏损。
安邦系高增长风光不再

2017 年一季度,安邦人寿原保费 收入增速曾高达 699.67%,而其保户 储金及投资款新增缴费同比降幅则超 过 98%。2017 年 5 月,安邦人寿被保监 会点名,旗下“安邦长寿安享 5 号年金 保险”产品设计偏离保险本源,通过 生存金返还设计形式将消费者所交保
52 2018/03/1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费大量快速返还,把长期年金保险“长 险短做”,实际做成两年期业务,规避 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有关监管规定,扰 乱市场秩序。
由此,保监会要求自监管函下发之 日起三个月内禁止新产品申报。2017 年 6 月,安邦集团声明称:“集团董事长兼 总经理吴小晖因个人原因暂不能履职, 已 授 权 集 团 相 关 高 管 代 为 履 行 职 务 ”。 2018 年 2 月,保监会公告接管安邦保险 集团,安邦系一方面因自身虚假注资挑 战监管底;另一方面大肆销售“明保险 实理财”的万能险产品面临较大的现金 流压力,风起清萍之末,自食其果终跌 落神坛。
本刊特约作者 刘 链/文
太保转型2.0解析行业转型43页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
2018/12/31 委员会关 于互联网保险
的风险提示
提醒消费者谨防产品暗藏误导、在线平台暗藏“搭 售” 、“高息”产品暗藏骗局三大风险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五、疫情提升保险需求,进一步驱动行业增长
保险意识提升,需求拉升线上保费收入增长
由于疫情的影响,全民保险保障意识大幅度提升,叠加 传统保险行业线下业务受疫情冲击 ,保险需求大幅增长 ,互联网保险在疫情期间为消费者和客户提供了渠道和 解决方案,预期近期保费收入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
三、一保、险个人需业求深化,从浅层向深层转变
➢ 客户的保险保障从“无、有”阶段逐步向“好、全”阶段过渡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消费者白皮书》-中国太保&普华永道
四、三大因素促进互联网保险行业高速发展
青壮年的新兴消费需求释放,监管政策的完善和新兴销售渠道的崛起,有望促进互联网保险行业高速发展
年轻需求的增加:90后加速步入壮年期,保障意识和经济实力提升,认可互联网保险的消费人群增加。 监管的政策完善:互联网保险监管政策日趋完善,引导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新兴渠道的崛起:短视频、社交媒体、网红直播等新兴销售渠道开始崛起,丰富了互联网保险的拓客模式。
2000
80
1800
178
%
157
4
70
1600
142
7
1400 1200
131
7
3
105
129
131
133
3
4
9
1000
91
5
800
73 8
96 8
91
3448源自%4540
41
%
保险行业全面“报行合一”影响分析报告

保险行业全面“报行合一”影响分析报告一、引言保险业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销售渠道的管理和费用结构对于整个行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国保险业正面临着全面的“报行合一”政策的实施,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调整和规范保险销售渠道的费用结构,尤其是佣金费用,以此促进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报告旨在分析全面“报行合一”对保险行业各销售渠道的影响,并展望未来市场格局。
二、当前行业背景银保渠道调整:随着银保监会对银保渠道的佣金费用进行规范,大多数银行与保险公司已根据新规重新签订了合约。
据估计,银保渠道的佣金费用平均水平下降了约30%,这对银行的代销业务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市场环境变化:当前资本市场不景气,存款利率下调,同时保险产品因其长期保本且高利率的特性,仍对低风险偏好客户具有吸引力。
银行为保留保险代销收入,保持积极性依旧愿意销售保险。
三、各销售渠道分析经代渠道的挑战:报行合一的实施压缩了保险经纪和代理的费用空间,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经代机构,其生存空间受到挑战。
头部经代机构也面临着必须从费用驱动向效益驱动转型的压力。
个险渠道的忧虑:个险渠道的“报行合一”触及了保险公司的核心利益,尤其是对高素质代理人的依赖和激励问题。
高端代理人队伍建设可能受到影响,其高产能与高收入要求的平衡或许需要重新审视。
四、长远影响及趋势预测代理人渠道结构优化:报行合一可能会短期内导致代理人队伍结构的优化,提高代理人素质和效率。
然而,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可能会导致保费增速面临压力。
代理人渠道的优势凸显:长期来看,个险代理人渠道由于其与保险公司间的直接掌控关系,相较于银保、经代渠道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公司将有更大的激励和能力去培养高素质代理人队伍,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五、结论全面“报行合一”是保险业重要的制度创新,短期内将对保险销售渠道尤其是银保渠道和经代渠道造成较大冲击。
险企必须适应监管变化,重构费用结构,通过提高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来适应市场变化。
平安利差损失达800亿

平安利差损失达800亿2009/12/21/04:54 来源:腾讯理财11月中旬的一天,中国保监会召集全国各大保险公司一把手开闭门会,商讨财政部即将发布的保险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有关细则文件。
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说出的一番话,使得举座皆惊。
“他在保监会大吐苦水,称平安的利差损有800亿,一下子把所有人都震住了。
”一位与会人士说。
沉寂多年的利差损保单遗患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按此计算,平安人寿在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可能出现负资产。
而此时,平安仍处在收购深发展的关键时期。
翌日,各保险公司紧急下令其投资总监抛售中国平安股票,平安股价开始连续数日大幅下跌,成交量成倍放大,引致证券交易所的有关人士致电保监会询问异动原因。
中国平安,一场不为人知的紧急斡旋开始了。
负资产风波“祸患”肇始于10年前的高额预定利率保单。
1995-1999年,中国处于降息周期,一年期存款利率一度低至1.98%。
保险销售人员每逢降息前便大肆销售保单,各家保险公司的销售额突飞猛进,但随之而来的是高额的利差损——这些保险公司以高额预定利率售出保单,但其投资收益却远低于预定利率,由此造成的亏损额急速上升。
平安人寿是当时市场中风头最劲的公司之一。
那时候蒙受的利差损失至今影响没有消除。
平安人寿现在每年还需为此计提数十亿的资金作为寿险责任准备金。
而财政部即将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可能使这种影响一次性放大。
12月8日,一位保监会的知情人士称,新的会计准则拟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以15年期国债利息加风险溢价为基准,约4.17%-5.25%之间。
寿险责任准备金与评估利率的关系是后者越高,前者的计提就越少,利润越多;反之评估利率越低,责任准备计提就越多,净资产亦相应递减,利润被摊薄。
这一评估利率的变动,就像是一个天平。
马明哲诉苦,就是希望将这一天平推向有利于平安的一方。
业内普遍使用的一种计算口径是,按照20年久期的精算假设,评估利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计提20%的责任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