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动力电池系统方案设计评审报告

动力电池系统方案设计评审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贵公司要求,我们进行了动力电池系统方案的设计评审,并撰写了该报告,以便您了解我们的设计方案和评审结论。
一、设计方案概述我们的设计方案旨在为电动汽车提供高效、可靠、安全的动力电池系统。
我们的设计方案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电池组设计、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和电池冷却系统设计。
1.电池组设计我们在电池组设计中采用了大容量、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
电池组由若干电池模块串联而成,通过平衡电流均匀分配电荷和减小模块间的电压差,提高整个电池组的循环寿命和充电/放电性能。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优化结构和隔热材料,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和散热性能。
2.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BMS是保证电池组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
我们的BMS设计包括电池状态监测、电流控制、电压平衡、充电控制等功能。
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组的状态和控制充电/放电过程,我们可以确保电池组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3.电池冷却系统设计电池冷却系统在电池组工作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电池组的温度,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功率输出能力。
我们的电池冷却系统采用了液冷技术,通过循环冷却剂与电池组接触,快速散热,并保持适宜的工作温度。
二、设计评审结论在对我们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电池组设计合理,能够满足电动汽车的动力需求。
2.BMS设计完善,可以准确监测电池组的状态,并进行相应的控制。
3.电池冷却系统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有效控制电池组的温度。
然而,我们在设计方案中仍存在以下改进的地方:1.需进一步优化电池组的结构和隔热材料,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和散热性能。
2.BMS设计需要增加故障诊断功能,以提高电池组的可靠性。
3.开发更高效的电池冷却系统,以提高散热效果和降低冷却系统的能耗。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基于评审的结果和改进的需求,我们将制定以下下一步工作计划:1.优化电池组的结构和隔热材料,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和散热性能。
新能源电车电池温控管理系统设计

新能源电车电池温控管理系统设计摘要:电池温控管理系统(TMS)是新能源电车动力电池的关键辅助保障设备,通过制冷模式(空调模式)和加热模式(PTC模式)调节电池冷却液的温度,一般安装在客车尾舱上方。
温控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测和调节动力电池温度,将电池工作状态通过CAN总线上传到电池管理系统(BMS),与整车网络系统进行通信,使驾驶员能够实时了解温控系统的状态。
TMS不仅为动力电池良好的输出提供保障,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为电车的安全驾驶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新能源;电车电池;温控管理;系统设计引言面对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的挑战,新能源汽车迎来了重要发展期。
发展电动汽车,关键在于动力电池。
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因其具有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已在车用电池领域得到广泛运用[1]。
但电动汽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动力电池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如果散热条件恶劣,热量便会迅速堆积,加速电池内部有害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电池容量的衰减,严重时甚至导致燃烧、爆炸等安全事故。
目前电池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采用空气介质、液体介质和采用相变材料介质的热管理系统。
随着国家对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使用寿命以及快充要求的不断提高,采用空气介质的热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热管理需求,采用相变材料介质的热管理系统由于成本过高,结构复杂等原因使用较少,采用液体介质的热管理系统受到越来越多厂商的青睐。
国内外针对基于液体介质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徐晓明等实验验证了电池组采用基于两进两出流道液冷方式的散热特性,结果表明,冷板液冷方式能很好地满足散热要求。
雪佛兰Volt电动车在底特律举办的北美国际汽车展上大方光彩,其锂离子电池组容量达到16kW·h,所采用的镶嵌式液冷系统设计精良,实际使用说明此液冷系统散热性能良好。
上述研究表明,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电池冷却,而对电池低温加热这一重要问题研究较少,严寒条件下电动汽车启动是电池热管理系统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有必要进行相关的研究。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硬件设计电路图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硬件设计电路图电动汽车是指全部或部分由电机驱动的汽车。
目前主要有纯电动汽车、混合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3种类型。
电动汽车目前常用的动力来自于铅酸电池、锂电池、镍氢电池等。
锂电池具有高电池单体电压、高比能量和高能量密度,是当前比能量最高的电池。
但正是因为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比较高,当发生误用或滥用时,将会引起安全事故。
而电池管理系统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当电池处在充电过压或者是放电欠压的情况下,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切断充放电回路,其电量均衡的功能能够保证单节电池的压差维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此外,还具有过温、过流、剩余电量估测等功能。
本文所设计的就是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池管理系统。
1电池管理系统硬件构成针对系统的硬件电路,可分为MCU模块、检测模块、均衡模块。
1.1MCU模块MCU是系统控制的核心。
本文采用的MCU是M68HC08系列的GZ16型号的单片机。
该系列所有的MCU均采用增强型M68HC08中央处理器(CP08)。
该单片机具有以下特性:(1)8MHz内部总线频率;(2)16KB的内置FLASH存储器;(3)2个16位定时器接口模块;(4)支持1MHz~8MHz晶振的时钟发生器;(5)增强型串行通信接口(ESCI)模块。
1.2检测模块检测模块中将对电压检测、电流检测和温度检测模块分别进行介绍。
1.2.1电压检测模块本系统中,单片机将对电池组的整体电压和单节电压进行检测。
对于电池组整体电压的检测有2种方法:(1)采用专用的电压检测模块,如霍尔电压传感器;(2)采用精密电阻构建电阻分压电路。
采用专用的电压检测模块成本较高,而且还需要特定的电源,过程比较复杂。
所以采用分压的电路进行检测。
10串锰酸锂电池组电压变化的范围是28V~42V。
采用3.9M?赘和300k?赘的电阻进行分压,采集出来的电压信号的变化范围是2V~3V,所对应的AD 转换结果为409和*。
对于单体电池的检测,主要采用飞电容技术。
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组电源管理系统设计

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组电源管理系统设计张辉;李艳东;李建军;赵丽娜【摘要】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于动力锂电池进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在电池进行充电时,对电池状态的监控及均衡充电可很好地保护电池的寿命和安全.在需要对大量电池进行管理时,可以通过CAN通信将需要监控的电池进行统一管理.为了更好的管理电池,采用了液晶显示器和上位机对电池进行监控.当电池充电发生故障或者电池充满时,通过电压组的均衡来保护电池组,并发出相应的提示信号.在控制设计方面,主控制处理器采用的是DSP处理器,芯片采用的是C语言编程,通信方式运用了SCI、SPI、CAN等传输形式.上位机是在LabVIEW开发平台上进行设计.【期刊名称】《电源技术》【年(卷),期】2016(040)007【总页数】5页(P1407-1411)【关键词】DSP;电池管理;上位机;CAN总线【作者】张辉;李艳东;李建军;赵丽娜【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为了缓解全国环境污染问题,纯电动汽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而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之一却又在动力蓄电池方面,这给纯电动汽车在续航、动力和安全方面带来了很多麻烦,在蓄电池技术没有很大改进的前提下,对纯电动汽车提升性能方面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对电池的管理,使其在电池寿命、安全、续航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所以说一个好的电池管理方案对纯电动汽车是至关重要的[1]。
人们很早就对电池的管理开始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早在1997年日本青森工业研究中心就开始对BMS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美国Villanova大学和USNanocorp公司已经合作多年对各种类型的电池SOC进行基于模糊逻辑的预测,丰田、本田及通用汽车公司等都把BMS纳入技术开发重点[2-3]。
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BMS)设计技术规范

电池及管理系统设计技术规范编制:校对:审核:批准:有限公司2015年9月目录前言 (3)一、锂离子电池选型 (4)1、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术语和定义 (4)4、符号 (4)5、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 (5)6、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5)7、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 (6)8、电池组匹配 (8)9、电池组使用其他注意事项 (9)二、电池管理系统选型 (10)1、术语定义 (10)2、要求 (10)3、试验方法 (12)4、标志 (13)前言综述电动车的的电池就好比汽车油箱里的汽油。
它是由小块单元电池通过串并联方式级联后,通过BMS的管理,将电能传递到高压配电盒,然后分配给驱动电机和各个高压模块(DC/DC、空调压缩机、PTC等)。
电池管理系统(BMS)采用的是一个主控制器(BMU)和多个下一级电池采集模块(LECU)组成模块化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是一种具有有效节省电池电能、提高车辆安全性、实现充放电均衡和降低运行成本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模式。
高压控制系统的预充电及正负极高压继电器均由BMS控制,设置了充电控制继电器,增加高压充电时的安全性。
动力电池容量和正极材料的选择电池容量的确定,是根据车型电机的功率、运行时的额定电压、电流。
选择出电池包的电压、串并联的形式。
由电机额定的电压可以选择出需要串联电池的个数,由电机运行时的额定电流可以选择出需要并联电池的个数。
具体计算如下:由整车设计的匹配参数,确定好电机的功率和扭矩后,就可以计算出,动力电池包的串并联电池的数目,串联电池的电压U等于电机额定电压,就可推算出串联的电池个数N串=U/3.7(对于三元锂电的锂电池),对于最少并联的电池个数N并=电机运行工况的平均电流/单元电池的容量*续航里程/工况的平均时速。
电池的选择,则要考虑电池正极材料的类型,总的原则是12米以上的客车主要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6米小型客车和乘用车的主要是三元锂电池为主。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热管理技术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热管理技术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热管理技术是为了解决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问题,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热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温度监测与控制:通过在电池组中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池的温度变化。
当电池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控制冷却系统的启停,以降低电池温度,同时避免过低的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2. 散热系统:通过设计散热板、散热片、散热管等被动散热结构,提高电池组的散热效率。
在高温环境下,可以采用风扇、水冷等主动散热方式,通过强制对流或液冷来降低电池温度。
3. 相变材料:利用相变材料的特性,将其嵌入电池组内部或外部,当温度升高时,相变材料吸收热量并发生相变,从而吸收电池的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
4. 热管理算法:通过建立电池热响应模型,结合自适应控制算法,实时调节电池的充放电功率,以控制电池的温度。
通过优化充放电策略,延长电池的寿命和提高系统效率。
5. 电池包设计:合理设计电池包的结构,提供良好的热传导路径,减小温度梯度,降低温度均匀性差异,提高电池组的整体热管理效果。
总之,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热管理技术旨在提高电池的性能和
安全性,减少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保证电池的正常工作和寿命,并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功能性设计

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功能性设计董云鹏(江西优特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江西 上饶 334100)摘 要:随着传统汽车的普及,石油能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加剧了石油能源紧缺的危机。
随之而来的噪音、废气污染等问题愈演愈烈。
在此环境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新型能源,被大量运用在新能源汽车上。
电池管理系统(BMS)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主要部分,在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主要对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功能、控制策略等内容进行阐述。
关键词:BMS;电池管理系统;功能性设计中图分类号:TM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20)06-0134-02——————————————作者简介: 董云鹏(1988—),男,江西赣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和BMS 的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大幅度增加,噪声污染和废气污染严重,加剧了石油能源紧缺的危机[1]。
在此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
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新型能源之一,在能量密度和BMS 等方面不断取得关键性的技术突破。
BMS 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主要部分,在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BMS 最核心的功能就是采集动力电池系统的电压、温度、电流、绝缘电阻、高压互锁状态等数据,然后分析数据状态和电池的使用环境,对电池系统充放电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在保证电池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动力电池系统储存的能量[2]。
按照功能,可将BMS 分为电池数据采集、电池状态分析、电池安全保护、电池系统能量管理控制、数据通信和储存、故障诊断和管理等部分[3]。
1 电池数据采集电池数据采集包括电压、温度、电流、绝缘电阻、高压互锁状态等数据的采集,能为BMS 提供电池系统的实时数据,为后续的电池系统的状态分析、控制和保护提供依据。
电压采集有每串电芯的电压、电池系统内部总电压Vbat 和电池系统外部总电压Vlink。
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计划方案

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计划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锂离子动力电池是目前电动汽车领域使用最广泛的能源存储技术之一,具备高能量密度、轻量化和长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无人机和储能系统等领域。
本项目旨在开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生产,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
项目目标:1.设计和开发一种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2.建立完善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生产出高品质的电池产品;3.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以提供市场竞争力的价格;4.与相关领域的合作伙伴合作,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
二、项目内容1.锂离子电池设计与开发:(1)选取适宜的正、负极材料,并进行性能测试和筛选;(2)优化电池结构,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3)研究电池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制备工艺,确保电池的高质量生产;(4)设计电池管理系统(BMS),实现电池的安全管理和性能监控。
2.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1)确立生产工艺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保证电池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2)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采购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和成品检验等;(3)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生产线建设和调试:(1)根据产能需求和生产要求,设计和规划生产线布置;(2)采购所需设备和材料,搭建生产线;(3)对生产线进行调试和优化,确保生产运行的稳定性。
4.成本控制:(1)优化样品测试和试产过程,减少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浪费;(2)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3)与供应商合作,争取获得原材料的优惠价格;(4)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5.合作研发和应用推广:(1)与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开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相关的研究和技术开发;(2)积极参与行业展览和技术交流活动,推广电池产品;(3)与电动汽车制造商、无人机制造商等合作,提供定制化的电池解决方案。
三、项目实施计划1.前期准备阶段:(1)成立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2)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包括各项任务和时间节点;(3)进行市场调研,明确需求和竞争情况;(4)确定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与其建立合作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摘要:本文讨论了动力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实现对锂电池动力电池组的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过流保护和均衡充电等功能。
关键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过流;过放电;过充电;均衡控制
引言
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已有十多年,但早期主要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像机、DVD 等一系列小型移动式电子产品,这些场合往往都单串使用,负载电流较低,安全系数高。
最近两年来,锂离子电池以其轻便、高能量密度、无污染等特点,已经开始在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和动力玩具领域上得到快速应用,并逐步应用于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辆领域。
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仍是人们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所以对其的保护就非常重要。
除了确保锂离子电池自身安全性的持续改进,必须同时研究电池的管理系统,使电池及其应用能均衡发展。
锂离子电池的保护主要包括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过电流及短路保护等。
1保护电路的功能
1.1过充电保护
对锂离子电池来说,其充电后单节电芯最高电压不得超过规定值,否则电池内的电解质会被分解,使得温度上升并产生气体,降低电芯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爆炸,所以保护电路一定要保证绝对不可过度充电,必须对电池组中每一节电池的端电压进行监控,当电芯的电压超过设定值时,即激活过充电保护功能,由保护电路切断充电回路,中止充电。
在电芯电压回归到允许的电压并解除过充锁定模式时,才能停止保护。
不同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其保护电压和释放电压都有其不同的规定值。
另外,还必须注意因噪声所产生误动作,为了防止误判和误操作,还要设置过充保护延时,并且延迟时间不能短于噪声的持续时间。
当电压持续超过过充检测电压一定时间以上才会触发过充保护。
1.2过放电保护
锂离子电池的过度放电,也会缩短其使用寿命,而且对电池造成的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
为了防止锂离子电池的过放电状态,当锂离子电池电压低于其过放电电压检测点时,即激活过放电保护,中止放电,并将电池保持在低静态电流的待机模式,参数设置类似过充保护。
1.3过电流/短路保护
锂离子电池的最大放电电流有一定限制,过大的放电电流同样会引起锂电池的不可恢复的损坏,影响其使用寿命。
短路保护这个功能其实是过流保护的扩展,若由于外部短路等原因引起的大电流放电时要立刻停止放电,否则对锂电池本身和外部设备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过流保护的延时时间一般至少要几百微秒至毫秒,而短路保护的延时时间是微秒级的,几乎是短路的瞬间就切断了回路,可以避免短路对电池带来的巨大损伤。
就电动工具而言,保护电流值和延时时间的设置还必须和电动工具本身的参数结合起来,否则会影响工具的输出扭矩和电机的寿命。
相关关键字: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均衡控制过流管理系统
1.4电池均衡
动力锂离子电池一般都要几串、几十串甚至几百串以上,由于电池在生产过程中,从涂膜开始到成为成品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即使经过严格的检测程序,使每组电源的电压、电阻、容量一致,但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电池内阻、电压、容量等参数产生波动,形成不一致的状态,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差异。
这种差异体现为电池组充满或放完时串联电池芯之间的电压不相同。
这种情况下导致电池组充电的过程中,电压过高的电池芯提早触发电池组过充电
保护,而在放电过程中电压过低的电池芯导致电池组过放电保护,从而使电池组的整体容量明显下降,整个电池组体现出来的容量为电池组中性能最差的电池芯的容量,而且使用时很容易发生过充和过放现象,且不易发现,导致提前失效。
因此要求保护电路能够完成电池单元的均衡操作,用以从具有较高电压的电池抽取多余的电流,消耗多余的电量,实现电池均衡,最大限度地发挥动力锂电池的效用,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增加安全性。
目前常用的均衡方法有储能均衡和电阻均衡。
储能均衡是利用电池对电感或电容等储能元件的充放电,通过继电器或者开关器件实现储能元件在不均衡电池间的切换,达到电池间的能量转移。
这种均衡充电方法一般控制网络复杂,安全性管理要求高,在使用中应注意掌握好储能元件的充放电时间,其最大的优点是充、放电(工作)使用中,都可平衡各单元电池的功能,且不消耗锂离子电池组的电能。
电阻均衡一般是通过控制器控制电阻网络的通断对电池组进行分流均衡,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对多节电池进行均衡,控制简单。
但是均衡过程中如果电阻选的过大,则均衡电流太小,效果甚微;如果电阻选的过小,则电阻功率很大,系统能量损耗大,均衡效率低,系统对热管理要求较高,需要进行温度检测控制。
电阻均衡的原理是在电池组充电的过程中,当某节电池充电速度较快,电压高于其他电池,系统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均衡电阻的导通分流,降低电池的充电速度,以达到各节电池均衡充电的目的。
2保护功能的实现
对于锂离子电池的保护方法主要有两种:单片机控制和集成电路保护芯片。
2.1 IC控制
目前可以实现锂离子电池保护功能的芯片很多,国外、台湾、大陆都有很多种芯片可以选择,目前日系理光和精工的方案采用的比较多,方案成熟,外围电路简单,但是价格比较贵。
各种保护IC实现的功能相差无几,其保护模式和外部线路也大同小异,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IC。
选择IC的时候要多方考虑,不同型号的IC的过充电保护电压是不同的,有4.25V也有4.35V的,还有IC的自身功耗、外围电路是否够简单、保护IC的各参数精度是否符合要求,体积是否足够小,都要考虑周到。
保护板除了保护功能完善以外,低功耗也是重要的参数。
为防止过度放电,保护IC必须检测电池电压,一旦达到过度放电检测电压以下,就必须关断功率MOSFET而截止放电。
但此时电池本身仍有自然放电及保护IC的消耗电流存在,因此需要使保护IC消耗的电流降到最低程度,在保护状态时,其静态耗电流必须要小0.1uA。
另外动力锂离子电池包工作或充电时瞬间会有高压产生,因此保护IC应满足耐高压的要求。
图1是以精工S-8254A为保护IC的4串应用原理图。
S-8254系列内置高精度电压检测电路和延迟电路,是用于3节或4节串联锂离子或者锂聚合物可充电电池保护的IC。
通过SEL端子的切换,可用来保护3节或4节串联电池。
图1 S-8254A 4串保护原理图
当然目前的电池保护芯片一般最多能保护4节锂离子电池,然而很多应用都需要5节以上的锂离子电池串联工作,比如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和UPS,此时又如何解决呢?如图2所示,该电路可以实现20A/24V的输出功率,以精工S-8254AAV作为控制芯片的一个应用实例,它同时使用两个保护芯片串联在一起,保护8串锂离子电池组,过放保护电压为2.70V±0.080V,过充保护电压为4.250V±0.025V。
图2 8串动力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
该电路均衡控制采用R5408芯片,电压测量精度比较高,均衡电流可达1A。
2.2 MCU控制
现有的一些集成电路保护芯片主要是针对4节电芯以下的电池组的保护,而对于4节以上的电池组可以采用多个单级保护芯片串联的方式或几个多级保护芯片串联的方式。
但这种利用多个保护芯片串联的方式对4节电芯以上的电池组进行保护的电路可扩展性差。
同时,集成保护芯片往往只针对一种或一类电池的特性,缺乏灵活性,成本往往也比较高。
为此,结合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点,许多场合动力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采用以MCU(微
处理器)为核心的设计方案。
以微处理器作为各种功能控制的核心,除了对锂离子电池组提供过充、过放、过流保护,有效地对锂离子电池组内各单节锂电的充、放电提供动态均衡、温度保护、短路保护外,同时可以提供如容量预测、通讯、身份识别等功能。
3 硬件抗干扰措施
动力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应用系统的一部分,会经常受到各种电磁干扰,其实际的工作环境是比较恶劣,有必要在硬件设计和PCB板的布线上采取一定的抗干扰措施。
4 其他要求
因为电池主要是用来给主应用项目供电,因此要求BMS只有极低的功耗。
5 结束语
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的监控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其管理系统将会综合监测保护技术设计思想,具有对电池组进行静止、充电、放电、管理、自动维护等基本功能,达到实用、可靠的使用要求。
相关关键字: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均衡控制过流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