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后,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一些以往认为无法挽救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的预后已大有改观;但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人们在实际应用抗菌药物时,常常只注重其治疗作用,对不良反应注意不够,因而造成治疗的失败。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毒性反应指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异常以及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一般随剂量增大及疗程的延长而增加,多属于可逆反应。毒性反应是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药局部等。一般来说,氨基甙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素容易产生多系统的毒性反应

2.变态反应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可引起一些变态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大多由青霉素引起;最多见的是皮疹,各种抗生素均可引起;以发热、关节痛、荨麻疹为表现的血清病样反应则多见于青霉素和头孢霉素;万古霉素可引起红人综合症。另外,还有药物热、感光反应等。

3.二重感染指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新出现的感染。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未被抑制的菌群乘机大量繁殖所致。二重感染的病原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加以人体抵抗力因原发病和(或)原发感染而显著降低,二重感染常难以控制且死亡率较高。

为了预防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须做到:

1.真询问既往史,包含既往用药史、家族史及药物过敏史等,严格执行皮试常规;

2.应用任何抗菌药物前应充分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及防治对策;

3.慎用毒性较强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时要警惕毒性的协同作用;

4.避免长时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

5.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采取相应抢救及治疗措施。病人则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应用,切忌随意服用。

抗菌药物滴注时间要求

常用抗菌药物滴注速度要求 抗菌药物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发生许多不良反应。滴注速度不当是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药物要求快速滴注,以迅速提高血药浓度起到良好的抑菌或杀菌作用;有些药物则要求滴注速率要缓慢,以防止药物产生不良反应。 多数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物,如?-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按其性质要求快速进入体内,在短时间内形成较高的血药浓度,同时又可减少药物分解产生致敏物质,使药物效价下降并产生不良反应。所以大多数的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时,将每次剂量溶于100ml液体内0.5-1小时内滴入。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其毒性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如果滴注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血药浓度过高,则其毒副作用增大。 通过查阅我院抗菌药物的说明书及各类药学专业文献,进行总结我院常用抗菌药物中有明确滴注速率要求的抗菌药物。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剂量为750mg时,滴注时间 不少于90分钟; 洛美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成人每次0.2g,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莫西沙星注射液:推荐剂量为0.4g qd 静滴,滴注时间为90分钟; 阿奇霉素注射液:稀释最终浓度为1.0-2.0mg/ml,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克林霉素注射液:稀释浓度不超过6mg/ml,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1.2g用量滴注时间不少于1小时; 万古霉素:稀释浓度为5mg/ml,,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磷霉素:用250ml-500ml的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每次静脉滴注时间应在1-2小时以上;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时最大滴注速率为0.2g/小时; 注射用伏立康唑:稀释浓度为2mg/ml,稀释后每瓶滴注时间须1至2小时; 甲硝唑、替硝唑注射液: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注射用阿昔洛韦:每次滴注时间在1小时以上; 注射用更昔洛韦:每次滴注时间在1小时以上;

药理常见的五类抗菌药物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药 理 作 业 13化制一班 杜斌 130101020110

常见的五类抗菌药 一、头孢素类 包括:头孢氨苄(先锋霉素Ⅳ)、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Ⅴ)、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Ⅵ)、头孢呋辛(西力欣)等。 作用:用于对头孢克肟敏感菌的链球菌属、肺炎球菌、淋球菌、卡他布兰汉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等。 举例:头孢氨苄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头孢氨苄片 商品名称:头孢氨苄片 【主要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头孢氨苄。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乳黄色。【适应症/功能主治】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本品为口服制剂,不宜用于重症感染。 【规格型号】0.25g*30s 【用法用量】 1.成人剂量:口服,一次250~500mg(1~2片),一日4次,最高剂量一日4g(16片)。 2.儿童剂量:口服,每日按体重25~50mg/kg,一日4次。

【不良反应】 1.恶心、呕吐、腹泻和腹部不适较为多见。 2.皮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 3.头晕、复视、耳鸣、抽搐等神经系统反应。 4.应用本品期间偶可出现一过性肾损害。 5.偶有患者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Coombs试验阳性。溶血性贫血罕见,中性粒细胞减少和伪膜性结肠炎也有报告。 【禁忌】 1.本品透过胎盘,故孕妇应慎用。 2.本品亦可经乳汁排出,虽至今尚无哺乳期妇女应用头孢菌素类发生问题的报告,但仍须权衡利弊后应用。 【注意事项】 1.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或延长给药时间,重度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史患者应慎用。 3.喹诺酮类药物尚可引起少见的光毒性反应(发生率小于0.1%)。 二、磺胺类 包括:磺胺嘧啶钠、磺胺二甲嘧啶钠、二甲氧苄氨嘧啶(地菌净)、三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增效剂)、磺胺喹恶啉钠。 作用:具有性质稳定、抗菌谱广、易于生产、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通过干扰敏感的叶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繁殖。

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 发表时间:2018-06-05T13:56:24.30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作者:李洁玲 [导读]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抗菌药物使用的价值作用 李洁玲 罗定市人民医院 527200 【摘要】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抗菌药物使用的价值作用,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从现状来看,临床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以及多肽类抗菌药物等。本次重点对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在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的情况下,发生情况便较为突出。当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另一方面还会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1]。为了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一、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从最新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进展来看,常见抗菌药物较多,同时在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之下,也容易引发明显的不良反应,总结起来,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1)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此类抗菌药物能够对细菌产生选择性杀菌效果,且对宿主的毒性偏小;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包括:其一,神经系统反应、精神系统反应;其二,低钾血症;其三,肾损害;其四,引发胆汁代谢紊乱以及肝功能损害等;其五,造成二重感染、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戒酒硫样反应等等[2]。 (2)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该类抗菌药物主要起到杀菌的效果,归类为静止期杀菌药物。主要引发的不良反应为:一方面,出现肾毒性不良反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原形的方式没才能够肾脏排泄,同时在受到细胞膜吞饮作用的影响之下,导致药物在肾皮质当中蓄积,进一步出现肾毒性,可导致患者出现肾小管肿胀,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肾小管急性坏死等。另一方面,引发营养不良综合征;此外,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耳毒性、周围神经炎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3)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该类抗菌药物容易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比如导致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或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抽搐、颅内压上升以及癫痫等;比如导致患者出现肝肾损害。 (4)多肽类抗菌药物。主要涉及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不良反应,比如导致患者出现感觉障碍或者神经肌肉组织等;同时还包括局部刺激症状等。 二、常见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 根据临床研究进展,发现常见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性别和年龄因素。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导致常见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女性所占比重高于男性,表明由于女性生理结构比较特殊,在对药品的敏感性上要比男性高。与此同时,还有研究者表示,女性患者在对事物进行观察过程中,比较仔细,容易引发不良反应。从年龄来看,发现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处于衰退阶段,进一步使得老年人的药物肝脏代谢以及肾脏清除能力下降,在药物处于患者体内蓄积的情况下,便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2)给药途径因素。在静脉滴注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虽然静脉滴注可以使肝脏首过消除效应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进一步增强疗效,但也易引发不良反应,总结起来,和pH、微粒以及渗透压等存在关联性。此外,有学者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在溶媒选择不当、药物配制方法不够合理以及输液速度没有合理控制的情况下,也容易引发不良反应[3]。 (3)患者自身因素。对于肝病与肾病患者,在所选用抗菌药物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对于哺乳期妇女,因为部分药物会通过乳汁为渠道,然后进入婴儿体内,进一步引发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对抗菌药物耐受性偏低,在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的情况下,易出现药物不良相互作用,进一步引发不良反应。 三、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分析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在认真分析导致出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会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 (1)对患者的过敏史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史详细了解,针对老年患者,需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对于患儿,需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剂量,避免过多使用抗菌药物剂量,导致出现不良反应。 (2)针对肝病与肾病患者,需合理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并适当减少抗菌药物的剂量;针对哺乳期妇女,则需谨慎使用抗菌药物,从而确保母婴的健康。 (3)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对于联合用药,需结合患者的病情,做好药物不良反应预先评估,确保联合用药的科学性。在使用会对脏器功能造成损害的要求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检查;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患者的听力以及肾功能进行检查,使用氯霉素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患者的血象情况进行检查[4]。 (4)对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认真分析,进一步采取停药处理措施,避免不良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对于药物迟发反应,需充分重视,例如药物的致癌风险等等。 四、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综述研究,发现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下,轻则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重则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针对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发现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存在联系,同时和给药途径以及患者自身因素存在联系。为了加强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合理使用,有必要在使

抗菌药物考试题库(含答案)

第二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业知识第一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架构、技术支持体系与策略 一、多选题 1、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AST)的职责 A、制订和执行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管理细则 B、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和负责实施 C、开展微生物学监测 D、制订和建立资料管理制度 E、开展科研工作 2、按抗菌药物处方过程设计的管理策略有 A、教育/指南 B、处方集/限制 C、处方点评和反馈 D、循环用药 3、下列哪种抗菌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 C、环丙沙星 D、红霉素 E、阿奇霉素 4、短程抗菌治疗主要适用于 A、宿主免疫机制健全B单一敏感菌感染C不存在影响抗菌药物作用的局部组织因素 D、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 E、以上都是 5、关于抗菌药物转换治疗下列哪项概念是不正确的 A、包括“降级”治疗 B、包括“降阶梯”治疗 C、包括序贯治疗 D、特指由静脉给药转为口服给药 E、降低用药剂量 二、问答题 1、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AST)的职责有哪些? 2、根据处方过程的抗菌药物管理策略主要有哪些? 3、你所在医院目前实行的抗菌药物管理策略有哪些?你的看法怎样? 4、如何根据抗菌药物的PK/PD理论优化抗菌治疗? 5、除了处方集/限制外,减少抗菌药物暴露或用量的措施还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多选题 1、ABCDE 2、ABCDE 3、ABD 4、ABC 5、BE 第二章抗菌药物应用与医疗质量控制 一、单选题 1、有关抗菌药物使用权限,正确的是 A、临床应用时间长、安全有效、经济且耐药较少的药物属非限制使用 B、仅不良反应明显的药物不属于限制使用 C、仅对细菌耐药性影响明显的药物不属于限制使用 D、临床应用资料少的药物不能限制使用

抗菌药物考试部分题目答案

1.下列关于硝基咪唑抗菌药说法错误的是:D 2.下面关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说法错误的是:B 3.关于头霉素类抗菌药说法正确的是:C 4.关于广谱青霉素说法错误的是:A 5.以下不属于青霉素类的药品是:D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与防治考试 下列哪种药物可能引起假膜性肠炎的不良反应?B 2.下列哪种药物可能引起肌腱炎或肌腱断裂?D 3.下列哪种药物可能引起皮肤光敏反应?C 4.在下列药物中,哪种抗菌药物的低血糖风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最高?B 5.下列哪种药物不宜用于有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D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制度考试 1.三级综合型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C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版本是哪年颁布的?D 3.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______是主要负责人、______第一责任人?C 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审议通过,自()开始施行?D 5.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提高抗生素认识周,其目标是提高全球对抗生素()问题的认识?B 窗体底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策略考试 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A 2.下列哪种情况不考虑预防用药?D

3.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抗菌药物过度的预防应用,可通过()加强全院控制感染的环节管理:D 4.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规定:应严格控制()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C 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应实现:D 做好药事管理,保证合理用药考试 1.药师的定位是B 2.与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属于卫生部发文的是A 3.不合理用药存在的原因不包括B 4.不合理用药存在的原因中人员因素包括D 5.在如何做好合理用药中什么事保障D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考试 1.降糖药与甘草合用会:B 2.下列中药哪个含有雄黄:A 3.关于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错误的是:A 4.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应遵循:C 5.酶类制剂如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多酶与含鞣质的中成药合用会:A 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考试 1.喹诺酮类不良反应包括:D 2.关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3.关于青霉素类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4.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于:D 5.关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浅谈中药的安全性考试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007-6-27 15:02:25 【 大 中 小 】 【您是本文第 位读者】 抗菌药物是全球应用最广泛和滥用最明显药物之一,也是目前造成 药源性疾病、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就抗菌药物使用的有关 问题及建议,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供大家交流。 一、常见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 肝脏损害:通常抗菌药物吸收后经肝脏代谢,其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有二类:一是肝细胞损害,常见药物有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大剂量β内酰胺类。二是胆汁淤滞,主要有氯霉素类和林可霉素类。 (二)肾脏损害:药物经肠道吸收后,以原型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易导致肾脏损害。肾损害最常见于氨基糖苷类抗菌素,毒性强弱为: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磺胺类致尿路闭塞的危害性严重程度:磺胺噻唑>氨苯磺胺>磺胺甲基异恶唑。 (三)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听力、视力、周围神经系统病变以及神经肌肉传导阻滞作用等。引起耳毒性作用有两类:(1)前庭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眩晕和平衡失调,毒性频度为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2)耳蜗神经损害,造成耳聋,毒性频度为新霉素>卡那霉素>紫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链霉素>妥布霉素。 (四)血液系统损害:各类抗菌药物在长期和大量应用时都可能影响血细胞的生长,导致血细胞减少。氯霉素类最容易影响粒白细胞的生成,甚至全血降低而致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五)消化道反应:多见恶性、呕吐、腹胀、便秘等,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可以引起。特别是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抗真菌类,甚至三代头孢菌素。克林霉素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是恶性、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其次可引起严重心血管和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克林霉素磷酸脂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肌肉注射局部可出现疼痛、硬结及无菌性脓肿,其它还有皮疹、皮肤瘙痒、肝、肾功能异常,中性粒细胞减

各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各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汇总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是通过抑制菌体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因人体细胞无细胞壁,青霉素对其几乎无影响。又因青霉素抗菌谱很广。所以深受患者欢迎。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但由于近年来大剂量、高浓度使用青霉素现象增多,其不良反应屡见发生。青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⑴、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 ⑵、毒性反应:少见,但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或鞘内给药时,可因脑脊液浓度过高导致抽搐、肌肉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等; ⑶、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等疾病时可由于病原体死亡致症状加剧,称赫氏反应。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患者,系治疗梅毒病灶消失过快,而组织修补相对较慢或病灶部位纤维组织收缩,妨碍器官功能所致; ⑷、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等二重感染; ⑸、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钠可因摄入大量钠盐而导致心力衰竭。 (二)、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前,已有四代产品,应用十分广泛。临床发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存在以下几种常见不良反应: ⑴、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物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头孢菌素的过敏性休克类似青霉素休克反应。两类药物间呈现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对青霉素过敏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有的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皮试,应参照执行。 ⑵、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多数头孢菌素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肠道菌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另外,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尤以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为甚。 ⑶、肝毒性多数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可导致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酯酶、血胆红素等值的升高。 ⑷、造血系统毒性头孢菌素偶可致红细胞或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多等。 ⑸、肾损害主要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由肾排泄,以第一、二代头孢为多见,偶可致血液尿素氨、血肌酐值升高、少尿、蛋白尿等。其中头孢噻啶的肾损害作用最显著。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

抗菌药物知识考核

抗菌药物知识考核Ⅰ(基础用药部分) 1、青霉素G最适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菌种是 A肺炎杆菌B痢疾杆菌C溶血性链球菌D绿脓杆菌E变形杆菌 2、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肝、肾损害B耳毒性C二重感染D过敏反应E胃肠道反应 3、细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是 A细菌的代谢途径改变B细菌产生了水解酶C细菌细胞膜对药物通透性改变D细菌产生大量PABA(对氨苯甲酸)E细菌产生钝化酶 4、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应首选的抗生素是 A四环素B氯霉素C链霉素D青霉素G E红霉素 5、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治疗用的半合成青霉素是 A青霉素V B苯唑西林C氨苄西林D羧苄西林E阿莫西林 6、对阿莫西林描述错误的是 A对肺炎双球菌、变形杆菌的杀菌作用较氨苄西林弱B胃肠道吸收好C为对位羟基氨苄西林D抗菌谱、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E用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7、、克拉维酸与阿莫西林配伍使用是因前者可 A减少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B扩大阿莫西林的抗菌谱C抑制β—内酰氨酶D延缓阿莫西林经肾小管的分泌E提高阿莫西林的生物利用度 8、头孢菌素中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的是 A头孢曲松B头孢他定C头孢哌酮D头孢噻吩E头孢氨苄 9、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肾毒性较强的是 A苯唑西林B阿莫西林C头孢噻吩D头孢噻肟E青霉素G 10、对头孢菌素描述错误的是 A第一、二代药物对肾脏均有毒性B与青霉素仅有部分交叉过敏现象C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类似D与青霉素类有协同抗菌作用E第三代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均比第一、第二代强 11、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细菌对本类各药间有完全的交叉耐药性B酯化衍生物可增加口服吸收C不易透过血脑屏障D口服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E抗菌谱窄,比青霉素略广 12、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微生物是 A军团菌B链球菌C支原体D变形杆菌E厌氧菌 13、治疗军团病应首选的药物是 A氯霉素B四环素C庆大霉素D红霉素E青霉素G 14、红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A耳毒性B肝损伤C过敏反应D胃肠道反应E二重感染 15、治疗支原体肺炎宜首选的药物是 A 链霉素B氯霉素C红霉素D青霉素G E以上都不是 16、红霉素与林可霉素联合使用可 A增加生物利用度B相互竞争结合部位,产生拮抗作用C扩大抗菌谱D增加抗菌活性E减少不良反应 17、对青霉素过敏的革兰阳性菌感染者可选用 A红霉素B氨苄西林C梭苄西林D以上都用E苯唑西林 18、治疗急、慢性骨及关节感染宜选用 A克林霉素B多西霉素C吉他霉素D青霉素G E多粘菌素B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后,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一些以往认为无法挽救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的预后已大有改观;但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人们在实际应用抗菌药物时,常常只注重其治疗作用,对不良反应注意不够,因而造成治疗的失败。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毒性反应指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等异常以及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一般随剂量增大及疗程的延长而增加,多属于可逆反应。毒性反应是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药局部等。一般来说,氨基甙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素容易产生多系统的毒性反应 2.变态反应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可引起一些变态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大多由青霉素引起;最多见的是皮疹,各种抗生素均可引起;以发热、关节痛、荨麻疹为表现的血清病样反应则多见于青霉素和头孢霉素;万古霉素可引起红人综合症。另外,还有药物热、感光反应等。 3.二重感染指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新出现的感染。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未被抑制的菌群乘机大量繁殖所致。二重感染的病原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加以人体抵抗力因原发病和(或)原发感染而显著降低,二重感染常难以控制且死亡率较高。 为了预防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须做到: 1.真询问既往史,包含既往用药史、家族史及药物过敏史等,严格执行皮试常规; 2.应用任何抗菌药物前应充分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及防治对策; 3.慎用毒性较强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时要警惕毒性的协同作用; 4.避免长时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 5.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采取相应抢救及治疗措施。病人则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应用,切忌随意服用。

抗菌药物用药 培训

抗菌药物用药培训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B、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C、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D、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 2、关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B、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C、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的或者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D、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疗效、安全性方面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3、主治医师临床应用中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有( ) A、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 B、非限制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 C、非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 D、三种级别可任意选用 4、急性胆道感染时临床上最常选用( ) A、第 1、2 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 B、第 3 代头孢菌素或四环素类 C、第 1、2 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糖甙类 D、第 3 代头孢菌素或广谱青霉素 5、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引起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几岁以下患儿( ) A、 4岁 B、 6岁 C、 8岁 D、 10 岁 6、最常见的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是( ) A、青霉素 B、红霉素 C、庆大霉素 D、万古霉素 7、最有效的杀阿米巴包囊的药物是( ) A、双碘喹啉 B、二氯尼特 C、氯喹 D、吐根碱 8、最常见的致病曲霉是( ) A、黑曲霉 B、黄曲霉 C、烟曲霉 D、土曲霉 9、儿童 CMV感染的一线用药是( ) A、左氧氟沙星 B、更昔洛韦 C、万古霉素 D、美洛培南 10、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 ) A、流感嗜血杆菌 B、肺炎链球菌 C、溶血性链球菌 D、葡萄球菌 11、有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不宜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感染的药物为( ) A、氨曲南 B 、头孢曲松 C 、美罗培南 D 、阿米卡星 12、嗜肺军团菌的生存能力较强,在下水道污水中可存活( ) A、 100 天 B、 1 年 C、 2 年 D、 3 年 13、慢性心包炎的病程超过( ) A、 6 周 B、 3 个月 C、 6 个月 D、 9 个月 14、单纯疱疹病毒主要侵犯什么部位的皮肤黏膜( ) A、颜面和生殖器 B、胸前 C、四肢 D、手足 15、人类艾滋病病毒和肝炎病毒只能感染( ) A、人类和黑猩猩 B、小鼠和豚鼠 C、人类和家兔 D、人类和雪貂 16、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的抗菌药物是( ) A、青霉素类B 、喹诺酮类C 、大环内酯类D 、头孢菌素类 17、肾功能不良的患者铜绿假单细胞菌感染可选用( ) A、多粘菌素 B、头孢哌酮 C、氨苄西林 D、庆大霉素 18、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的药物是( ) A、酮康唑 B、庆大霉素 C、甲氧苄啶 D、去甲万古霉素 19、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 )DDD以下。 A、20 B 、30 C 、40 D 、50 20、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应该不低于( ) A、20% B 、30% C 、40% D 、50% 21、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 A、病毒 B 、真菌 C 、寄生虫 D 、疟疾 22、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 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 A、2 次 B 、3 次 C 、4 次 D 、5 次 23、老年感染患者一般不宜选用: ( ) A、青霉素类B 、克林霉素 C 、氨基糖苷类D 、头孢菌素类 24、妊娠期不宜选用的抗菌药有: ( ) A、青霉素 B 、头孢呋辛 C 、环丙沙星 D 、磷霉素 25、具有致出血不良反应的头孢菌素是( ) A.头孢唑啉 B.头孢克洛 C.头孢呋辛 D.头孢哌酮 26、抗菌药物疗程,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 A、24-48 小时B 、48-72 小时C、 72-96 小时D 、5-7 天 27、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 ) A、特殊使用 B 、限制使用 C 、管理使用 D 、非限制使用 28、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 ,在术前小时给药; ( ) A 、 1-2 B、 0.5-2 C 、2-3 D 、3-4 29、细菌耐药率超过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临床应用。( ) A、30% B 、40% C 、50% D 、75% 30、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要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 ) A、克林霉素 B 、利福平 C 、红霉素 D 、头孢他啶 31、对于头孢菌素认识错误的是 ( ) A. 治疗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感染,最好选择头孢唑啉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资料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后,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特别是一些以往无法挽救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脓毒血症等的预后已大有改观,但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临床上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除了考虑治疗作用外,还应对其不良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一、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为外来的抗原性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一种非正常的免疫反应。抗菌药物分子结构大多可作为半抗原,与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从而促使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当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菌药物后即可产生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可引起变态反应。此类反应属于B型不良反应,难以预测,与剂量无关,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减少剂量后症状不会改善,必须停药。按发病机制分为5种类型: 1、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包括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即刻型荨麻疹。青霉素、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等容易发生此类反应。 2、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毒性型),临床表现有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氯霉素与头孢噻吩可引起血小

板减少,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3、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其机制:大抗原决定簇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IgG,两者结合成可溶性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壁上,并激活补体系统,生成血管活性物质,导致局部充血与水肿。包括血清病样反应和药物热。 4、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细胞介导型),主要为经常接触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的患者发生的接触性皮炎。 5、未分型的过敏性反应:有皮疹(荨麻疹常见)、血管神经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中毒性表皮花丝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急慢性间质肺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等,常见于青霉素、链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关于变态反应的几个重要提示 ①青霉素皮试试液应为:青霉素G或青霉噻唑-多赖氨 基酸。 ②青霉素皮试仅预测Ⅰ变态反应。 ③头孢菌素类皮试意义存在争议,但建议仍要做皮试。 ④青霉素与头菌素素类交叉过敏发生率约10%左右, 青霉素皮试阳性或非严重过敏反应者,在确有指征并严 密观察下可以应用头孢菌素类。 二、毒性反应:机制由药物的化学刺激、人体细胞蛋白质合

最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防治资料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2019年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后,使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特别是一些以往无法挽救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脓毒血症等的预后已大有改观,但同时也带来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临床上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除了考虑治疗作用外,还应对其不良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一、变态反应发病机制为外来的抗原性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一种非正常的免疫反应。抗菌药物分子结构大多可作为半抗原,与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从而促使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当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菌药物后即可产生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都可引起变态反应。此类反应属于B型不良反应,难以预测,与剂量无关,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减少剂量后症状不会改善,必须停药。按发病机制分为5种类型: 1、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包括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即刻型荨麻疹。青霉素、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等容易发生此类反应。 2、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毒性型),临床表现有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氯霉素与头孢噻吩可引起血小

板减少,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3、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其机制:大抗原决定簇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IgG,两者结合成可溶性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壁上,并激活补体系统,生成血管活性物质,导致局部充血与水肿。包括血清病样反应和药物热。 4、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细胞介导型),主要为经常接触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的患者发生的接触性皮炎。 5、未分型的过敏性反应:有皮疹(荨麻疹常见)、血管神经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中毒性表皮花丝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急慢性间质肺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等,常见于青霉素、链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唑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关于变态反应的几个重要提示 ①青霉素皮试试液应为:青霉素G或青霉噻唑-多赖氨 基酸。 ②青霉素皮试仅预测Ⅰ变态反应。 ③头孢菌素类皮试意义存在争议,但建议仍要做皮试。 ④青霉素与头菌素素类交叉过敏发生率约10%左右, 青霉素皮试阳性或非严重过敏反应者,在确有指征并严 密观察下可以应用头孢菌素类。 二、毒性反应:机制由药物的化学刺激、人体细胞蛋白质合

常见抗菌药物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作用

常见抗菌药物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作用 发表时间:2019-12-04T10:59:33.490Z 来源:《健康世期界》2019年15期作者:全志勇[导读] 抗菌药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它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让神经系统出现了不良反应,比如头晕、头痛及嗜睡等症状。 广东邦健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526020 摘要:抗菌药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它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让神经系统出现了不良反应,比如头晕、头痛及嗜睡等症状。现阶段,抗菌药物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作用机制尚不清晰,相应的影响因素较多,不良反应多是在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形成的。 关键词:抗菌药物;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作用机制在药店中,抗菌药的销售情况良好,在实际销售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抗菌药的特殊性。虽然它对于细菌以及其他的微生物具有抑制及杀灭的作用,但是其对于神经系统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近些年,新类抗菌药物不断地涌现出来,药店对其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伴随着用药数量及频率的不断增加,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日趋严重,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格外重视这类细节问题【1】。 一、抗菌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抗菌药的种类繁多,需要对不同的抗菌药做出对应的分析,明确其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神经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抗菌药引起的ADR,涉及到多个组织器官以及相应的系统,同时各个系统的ADR发生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对皮肤以及附件的损害发生率最高达到了60%以上,此外还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大,占据的比重较高【2】。因皮肤以及附件的损害表现在表面,能够直接看到,这样更容易直接观察和诊断,不会漏掉。抗菌药物极易引发一些神经系统的问题,导致头痛、情绪不安及幻觉等情况出现,女性群体发生率高于男性群体,极易引发短暂性的视力损害,甚至引起颅内压增高。 二、常见抗菌药物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在药店运营中,抗菌药属于一种销量较高的药品。在销售过程中,需要清楚地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不同的抗菌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不同,尤其是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常见的抗菌药类型较多,应该依照具体的抗菌药类型做出合理的分析,这样才能指明不同的不良反应,为进店购药的人员提供科学的指导【3】。 (一)头孢菌素类这种抗菌药品种繁多,具有较强的活性,无过敏史的患者无需进行皮试,应用较广。它包含了多个品种,如头孢西丁、头孢替安等,最常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恶心及呕吐等。近些年,因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耐药率呈现出增高的趋势,相应使用剂量也大大地提高,使得ADR发生率高于其他的抗菌药。这种抗菌药除了损害神经系统之外,还会对肾脏、肝功能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喹诺酮类这种抗菌药属于人工合成的抗菌药,体现出极强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具有较为明显的疗效。在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关注不良反应。胃肠道主要表现为给药的时候,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症状,大多程度较轻。虽然这类抗菌药引发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但是其引发ADR的频率却居首位。近些年,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使用受到了较多的限制,使得ADR构成比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种药物引起的ADR除了表现为消化道以及皮肤过敏的反应之外,还会给神经系统造成负面的影响,比如出现精神错乱和幻觉等。这种抗菌药会突破血脑屏障,主要表现为较明显的中枢精神系统受损。 (三)其他药物头霉素类抗菌药属于较为常见的抗菌药物,其在使用的时候,也会引起较为明显的神经系统反应。它本身的化学结构与头孢菌素相似,所以运用较为广泛,常被运用至盆腔炎的治疗中,起到较为良好的杀菌效果【4】。正是它与头孢菌素相似,所以引起的ADR也类似,近些年呈现出明显增多的趋势。这种类型的抗菌药可以对多个系统造成影响,比如消化系统和皮肤黏膜系统等,症状多是头晕、头痛、发热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也是较为常见的抗菌药类型,拥有广谱抗菌的优势,一般运用在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中。这种抗菌药极易引发中枢神经系统上的ADR,因此必须重视起来,它主要表现的症状是神经错乱、癫痫等。 三、常见抗菌药物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很容易引起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其拥有着对应的作用机制。能够引起头晕及头痛的抗菌药,多是因为这部分抗菌药本身可以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这就使得血液之中的乙醛浓度呈现出升高的状态,进而引发了头痛和头晕的情况。如果用药剂量较大,则会引起较为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比如较为常见的抽搐就是这一情况。因为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脂溶性,所以很容易穿透血脑屏障,逐渐进入到脑组织之中,这样就会使得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冲动意识,从而表现出相对兴奋的状态,从而引起一些头痛、头晕、情绪烦躁的症状。喹诺酮类的抗菌药也有着相应的作用机制,其主要是包含了能够诱发神经系统ADR的分子机制,并且和脑内的受体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情况多是导致痉挛和癫痫的关键原因。因抗菌药物种类较多,相应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应该在具体的药物分析中,结合实际的情况加以判断,由此才能为药店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四、结语 综合上述的分析发现,抗菌药引起的ADR往往会涉及到多个组织器官以及相应的系统,但是相应的发生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该依照工作的实践做出合理的判断,全面的解读并了解神经系统受到的影响,这样才能为进店购药的人提供帮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出科学的指导,让其选择正确的抗菌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希望通过本文的概述,为广大同行工作者提供可靠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蓬华,董永成,卢伟.常见抗菌药物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9,17(10):1746-1750. [2]薛梅苓,李梅.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应用效果、临床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02):100-102. [3]袁圣勇,黄文东,潘北香.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特点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7):25-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