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兰州资源环境

兰州资源环境兰州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环境。
本篇将重点介绍兰州的资源和环境,带您了解这座城市的自然之美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兰州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该地区盛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兰州还拥有矿藏丰富的铁矿石、油页岩、铜、铝、锌等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兰州和整个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同时,兰州还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该地区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灌溉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兰州是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重要生产和集散地,蔬菜、水果、畜牧等农产品也产量丰富。
这些农产品为兰州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营养。
兰州还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
黄河流经该地,为兰州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保障兰州市民用水和农业灌溉的重要保障。
兰州市政府大力推行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然而,兰州在资源开发方面也面临一些环境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是水污染问题。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兰州的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工业废水、农业非点源污染以及城市生活废水的排放,对黄河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兰州市政府正在加大水污染治理的力度,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兰州还面临着大气污染问题。
工业排放物、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燃煤污染是造成兰州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兰州市政府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并加强大气污染的治理。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兰州的空气质量。
为了保护和改善兰州的资源环境,兰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其次,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同时,兰州还加强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惩处力度,减少环境违法行为。
总之,兰州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城市,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兰州发展生态经济对策研究

高。第二产业的高速增长 ,是经济 高速增 长的重要基 础。
而 第 二 产业 对 资 源 的依 赖 度 高 ,对 环 境 的影 响 较 大 ;相 较
于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对资源的依赖度明显降低,为环境 友好型经济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 ,兰州市2 0 1 1 年人均 可 支配收入 为1 5 9 5 2 . 5 7 元,比上年增 长1 3 . 4 5 %;从2 0 0 8 年
缓解资源稀缺性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是摆在我们面前 体废弃物排放量呈上升趋势 ,] 一 业 固体废弃物 、医疗垃圾 系统的矛盾不断凸显。在发展 的同时 ,如何协调好经济与 市 工 业 和 生活 废 水 排放 量 过 大 ,生 活 和其 他 污 水排 放 量 高 平衡点 ,值得关注与研究 。生态经济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经
二 、兰州 生态 经济 的现状 及 存在 的问 题 兰州市 位于青 藏高 原东 北侧 的黄河河 谷盆 地 内 ,地处 中 国版 图几 何 中心 ,现 辖城 关 、七 里河 、西 固 、安 宁 、红古5 个 区和永 登 、榆 中 、皋兰3 个 县 。土 地 面积 为 1 3 0 8 5 . 6 平 方 公
兰州发展生态经济对策研究
■燕
摘
建议 。
彬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要: 兰州作 为重4  ̄ . x - 城 市 ,资 源的有限性和进 行环境保 护的艰 巨性 日益成为经 济发展 的瓶 颈 ,发展 生态经济势在 必行。
本 文利 用生态经济指标分析 了兰 州 目前的生态经济现状 ,并剖析 了其 所存在 的问题 ,在 此基础 上,为兰州发展 生态经济提 出对策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指标 对策建议
经济增长与城市环境压力“脱钩”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现代商业MODERN B USINESS86区域经济District economy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城市经济、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十二五规划》确定“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顺应了国内外形式的新变化而提出的,科学发展要求经济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聚集地,承载着全世界近一半人口,相应的也承载着巨大的环境压力,仅城市排放的温室气体占人类总排放量的75%—80%。
特别近二三十年来,各国城市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加之城市本身的集聚效应使大量人口涌入,尤其发展中国家,城市的数目与日俱增,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复杂。
“城市高强度的经济活动还会排出大量的SO2,COX、NOX以及各种气溶胶颗粒物,造成大气质量下降甚至大气污染。
同时,将改变大气透明度和辐射热能收支,为云雾的形成提供丰富的凝结核,进而改变局地气候”。
一、国内相关研究概述近年来,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研究已经广泛展开。
张喆、王金南、杨金田、蒋洪强等通过对全国46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1990-2003年空气质量与人均GDP的调查,基于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研究发现我国重点城市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建立在环境污染的基础之上的 。
逯承鹏、陈兴鹏、张子龙基于物质流(MFA)和生态足迹(EF)分析方法,分别从生产和消费(以物质直接投入(DMI)、物质总消耗(TMC)表征经济生产对环境的压力,以国内物质消费(DMC)、人均需求生态足迹(EF)表征消费对环境的压力)两个角度,分析了兰州市经济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消费增长与消费对环境的压力之间的关系,并应用结构分解分析(SDA)分别对三者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解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于波运用综合评价法对乌鲁木齐市1999~2006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同时使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定量评价了乌鲁木齐城市生态环境压力,并对城市化水平的各相关因子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基于统计分布的兰州市大气污染与风速之间的关系研究

基于统计分布的兰州市大气污染与风速之间的关系研究作者:王吉洋陈艳华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03期摘要:介绍几种风速分布模型,并利用兰州市气象观测资料2000—2014年兰州市四个区的风速数据,以及环保部公布的兰州市五个监测点PM2.5及PM10监测数据,研究分析兰州市大气污染与风速分布之间的关系。
模拟结果表明,风速的大小对兰州市空气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风速对污染物的扩散作用较为明显,风速增大时空气污染率较低。
但是,风速达到1.5 m·s-1以上时,大气中的 PM10质量浓度随着风速的加大不降反升,这是由于兰州地区周围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土壤特点所造成的。
当风速较大时大气中的 PM10颗粒暂时能有所清除,但随着风速的进一步加大会将沙尘输送至兰州地区或是将土壤尘卷起,从而使得大气环境中的PM10浓度显著增加。
关键词:大气污染;风速;分布函数;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149-06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保障。
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引起了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1]。
兰州市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一座工业化城市,大气污染居于世界城市的前列。
兰州地区空气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城区全年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总悬浮颗粒物)超标,兰州市西固区是国内首次发现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地区,O3等光化学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这对周围人民群众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空气污染已到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因此,研究兰州地区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及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
一个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与该城市的工业布局、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能源结构等众多因素紧密相关,同时也和该城市的局地地形地貌、人口密度、生态环境、气象条件以及汽车尾气的污染有关[1]。
兰州市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21期沙尘天气是我国北方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在春季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沙尘暴最直接的危害是能够在很短时间内由静风或小风突然转为大风,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水平能见度急剧下降,往往造成户外活动的人畜伤亡。
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沙尘很容易引起人们呼吸系统的疾病,同时会给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1-2]。
兰州市三面环山,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兰州上游河西走廊是我国三大沙尘暴高频发生区域之一。
近年来,沙尘暴天气频繁出现,对兰州空气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本文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兰州沙尘天气发生的规律和特征,讨论了沙尘暴天气对兰州空气质量的影响,为空气质量的预报以及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1地理概况兰州北面是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沙尘暴的多发区域,西南是青藏高原,东部与黄土高原交错,是西北沙尘暴东移时的必经之路。
境内是黄土地貌,自然环境差,加上上游是沙漠众多的河西走廊,市区北部的植被稀少,降水严重不足,导致地表的土层既干燥又疏松,遇到大风时很容易形成沙尘天气。
兰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为327mm 。
春季兰州上空常有冷暖空气交汇,而干燥的地面浮土层厚,遇到大风天气就会扬沙尘。
同时,兰州又属盆地气候,风小,而大气层结构较稳定,因而很易成为沙尘暴溶胶的重要沉降区和污染区[3]。
2沙尘暴特征2.1气候背景兰州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于春季和夏季6—7月。
随着夏季降水增多,沙尘天气逐渐减少,延续至秋季结束。
因为兰州春季多干旱少雨,干燥空气加大了蒸腾作用,使得土壤表面水分严重缺失,干土层加厚,增加了沙尘暴发生率。
2.2地温场分析发生沙尘暴天气,受地温差变化最为明显。
在沿40°N 附近,出现自西向东的地冷涡活跃串,沿90°E 附近和110°~115°E 分别存在地冷涡列。
西部城市大气污染支付意愿的实证分析

污染状况已经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 良影响。第三,居民对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度还 不够高,仅有 7.8%的人完全了解兰州市冬季大气 质量连续数年劣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情 况,35.8%的人基本了解,41.8%的人部分了解,甚 至有 14.6%的人完全不了解,这说明居民对环境 保护的认知和态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第四,居民 对于大气污染危害的了解程度还是比较深入的, 有 67.1%的人完全了解或基本了解,仅有 4.6%的 人完全不了解。第五,可以绝对地说,几乎所有的 被调查者都认为清洁的空气对他们很重要,仅有个 别人认为空气清洁与否与他们没有关系,这可能是 逆反心理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的。整体上来说,兰州 市居民就大气污染对自己的影响还是比较了解 的,只是对兰州大气质量长期低于二级标准的关 注有些欠缺,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加大这一方面的 宣传力度,“思危”才能“居安”,只有环境保护意识 具有了普遍性,环境保护工作才能真正开展起来, 居民的生存条件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
16
少对大气环境较为恶劣的欠发达地区的研究案 例。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本论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 础上,选择地处西部且污染严重的兰州市,对其居 民就改善大气污染的支付意愿进行研究,以此来 估算研究区域内每年因大气污染而造成的损失。
三、兰州市大气污染损失支付意愿研究的实证 分析
(一)调查问卷 考虑到离散型条件价值法在被调查者缺乏经 验的情况下具有较大偏差的缺陷,本次研究在支 付意愿问题的设计上采用支付卡式连续型条件价 值评估法。鉴于被调查者的接受教育水平等因素, 问卷设计尽量做到简单、通俗、易懂,以避免由于 占用过多时间而引起的反感并造成拒答、漏答等。 最终的调查问卷由四部分组成,按顺序依次为对 居民基本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对居民环保意识 的调查、对支付意愿的调查和对被调查者对问卷 理解程度的调查。 在调查问卷的范围上,由于兰州市大气环境 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区,因此本次 研究选择了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红古区和 安宁区居民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在调查问卷的数 量上,在参照之前学者关于意愿调查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采用比较保险的方法,即取抽样误差为 5%,置信水平为 95%,得出样本规模为 400。但考 虑到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与复杂性,本文取设计效 应为 1.35,得出实际样本规模为 540。在调查过程 上,本研究始于 2008 年 11 月,在 2009 年 1 月选 择了兰州东方红广场进行了第一次预调查,这次 预调查后研究人员调整了相关问题的措辞及问卷 中问题的顺序;2009 年 3 月,研究小组对经过修改 的问卷进行了第二次预调查,这次调查的范围设 定在学校,其结果是确定了问卷中问题的表述形 式,完善了问卷的结构,确立了兰州市大气污染的 经济损失评估调查问卷,并最终在 2009 年 5 月— 2009 年 6 月就研究区域展开了大范围的调查。在 问卷的发放形式上,为了保证调查的普遍性和无 偏性,本次调查按各个区的家庭户数比例均匀发 放,同时为了节约调查成本,调研小组在各城区随 机选取若干中学、职业学院等,并在选定的学校随 机选取若干学生,让他(她)们放学后将问卷带回 家,由家长填写问卷,这样做符合随机块抽样。 本次调查总共发放了 540 份问卷,回收 446 份,总回收率为 82.59%。对回收的问卷进行预处
甘肃环境检测报告

甘肃环境检测报告1. 概述本报告是对甘肃省环境质量进行的一次综合检测和评估。
通过采样和分析甘肃省不同地区的空气、水质和土壤等环境要素,我们对甘肃省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一些改善环境质量的建议。
2. 空气质量检测我们在甘肃省的不同城市进行了空气质量检测,结果表明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PM2.5颗粒物。
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甘肃省的PM2.5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对公众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另外,我们还检测到了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臭氧等污染物。
根据现有数据,甘肃省的空气质量需要进一步改善。
2.1 PM2.5颗粒物检测结果我们在甘肃省的不同城市设置了空气质量监测站,每天采集空气样本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甘肃省的PM2.5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
其中,兰州市的PM2.5浓度最高,达到了XXX微克/立方米,其他城市的PM2.5浓度也超过了标准限值。
2.2 其他污染物检测结果除了PM2.5颗粒物之外,我们还检测到了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臭氧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3. 水质检测我们还对甘肃省的水质进行了检测。
通过采集不同地区的水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甘肃省的水资源面临一定程度的污染。
3.1 水质指标检测结果我们对甘肃省的水样进行了多项指标的检测,包括pH值、溶解氧含量、总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等。
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的水质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
3.2 地下水污染情况我们对甘肃省的地下水进行了一次综合评估。
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了农业和工业活动的污染。
污染物包括农药、重金属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威胁。
4. 土壤质量检测通过采集甘肃省不同地区的土壤样本,我们对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估。
4.1 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重金属是土壤中常见的一类污染物。
我们对甘肃省的土壤样本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分析。
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的土壤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可能对农作物种植和食品安全造成一定风险。
兰州市供暖期PM10浓度与气象因子分析

兰州市供暖期PM10浓度与气象因子分析方镜尧;袁春霞;赵传燕【摘要】为研究兰州市供暖期内PM10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于2007年、2008年供暖期在兰州市4个典型城区,用Dust Trak Model 8530采集了303个PM10样品,并收集同期3种(风速、相对湿度、气温)气象数据.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描述了供暖期PM10浓度的月变化和日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PM10日均浓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兰州市供暖期PM10污染十分严重,2007年、2008年PM10的超标率分别为78.5%、54.5%,最大超标倍数分别达到2.27、2.81.PM10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②PM10日均浓度与风速呈典型的二次函数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线性关系,而其与气温相关性不显著.【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3(013)025【总页数】6页(P7450-7455)【关键词】PM10;气象因子;兰州市;供暖期【作者】方镜尧;袁春霞;赵传燕【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3兰州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1],而 PM10是兰州市大气首要污染物[2];尤其是在供暖期,兰州市特殊的气象条件(逆温,静风高发),燃煤量的急剧增加加之特殊的河谷式盆地地形使 PM10污染非常严重[3—6]。
PM10不仅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引起气候变化,而且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健康存在极大的危害[7—9]。
PM10的浓度的扩散和分布与气象要素关系密切,如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都会对PM10的稀释和扩散产生影响[10,1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PM10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展开了广泛研究。
Gabriela[12]等研究指出风对伦敦市PM10浓度的扩散起主导因子作用,亦有学者[13]通过分析加德满都谷地气压与PM10浓度的关系后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