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合集下载

2010年哈尔滨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哈尔滨市环境状况公报

哈尔滨市环境状况公报(2010年度)2010年,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目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松花江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居民区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及生态保护工程,圆满实现各项规划目标任务,取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效。

水环境一、地表水水质1、总体状况2010年,哈尔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

57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1.9%,同比升高13个百分点;Ⅳ类断面比例为14.0%;V类断面比例为5.3%;劣V类断面比例为8.8%。

2、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水质为优。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自双城市入境至依兰县出境,全长466公里,共设11个监测断面。

11个断面中,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0.9%,Ⅳ类水质断面比例为9.1%。

10个断面达到水体功能区划目标。

3、松花江一级支流松花江哈尔滨江段12条一级支流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

27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8个,占66.7%;Ⅳ类水质断面3个,占11.1%;V类水质断面3个,占11.1%;劣V类水质断面3个,占11.1%。

从支流汇入松花江口内断面水质看,有7条支流的水质达到水体功能区划目标,达标率为58.3%。

运粮河、阿什河、少陵河、巴兰河、倭肯河等5条支流的水质未达到水体功能区划目标。

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4、水源地水质哈尔滨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磨盘山水库。

水源地水质现状为Ⅲ类,达到水体功能区规划目标。

2010年取水总量26663万吨,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磨盘山水库综合营养状态属于中营养。

二、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25114.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282.8万吨,占13.1%。

市区废水排放总量为17696.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为2115.4万吨,占12.0%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41570.3吨,其中工业废水COD排放量为5739.0吨,占13.8%;氨氮排放量为2762吨,其中工业废水氨氮排放量为246.3吨,占8.9% 。

2010年广州市环境状况通报

2010年广州市环境状况通报

2010年广州市环境状况通报广州市环境保护局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州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空气、水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惠民生”,成功举办“绿色亚运”,圆满实现“到2010年一大变”目标,全面完成“十一五”环保规划主要任务,“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美”的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

一、2010年广州市环境质量情况2010年,广州市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环境空气质量在2009年持续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环境质量继续好转,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辐射环境质量正常,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一)环境空气1.城市空气2010年,广州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全年空气质量为优和良的天数共计357天,优良率为97.81%;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降尘符合广东省暂行标准。

与2009年相比,空气质量为优和良的天数增加10天,优良率上升2.74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5.4%、5.4%和1.4%,月平均降尘量下降5.4%。

图1广州市城市空气优良率变化趋势图2广州市城市空气主要污染指标变化趋势(1)空气质量优良率空气污染指数(API)范围为15~124,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有113天,为良的天数有244天,合计357天;优良率为97.81%。

图32010年广州市空气质量日报统计结果(2)二氧化硫全市年平均浓度为0.033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年平均标准,10个测点年平均浓度范围在0.024~0.040毫克/立方米之间,均达标。

与2009年相比,全市年平均浓度下降15.4%,除九龙镇镇龙测点(该测点为2010年新增测点,不作对比)外,其余9个测点平均浓度都比2009年有所下降,降幅在5.6~21.1%之间,广东商学院测点降幅最大,其次是第五中学,降幅为15.8%,天河职中幼儿园和第86中学测点降幅分别为13.2%和13.0%,花都师范学校测点降幅最小。

2010年江苏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汇总表

2010年江苏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汇总表

序号城市年度有效监测天数重污染天数占本年度百分比本年度重污染天数最多的月份重污染天数排名1南京35817348.32%111 2盐城35816947.20%112 3宿迁35815643.57%113 4连云港35815242.45%114 5扬州35815041.89%115 6苏州35815041.89%115 7镇江35814841.34%117 8淮安35814841.34%117 9常州35814540.50%119 10无锡35814540.50%119 11南通35814540.50%119 12徐州35814339.94%1112 13泰州35813637.98%1113 14连云港灌云3497220.63%114 15连云港灌南2867024.47%1215 16盐城阜宁1096559.63%616 17盐城响水1926533.85%1116 18淮安涟水2296427.94%1118 19盐城东台3496117.47%1119 20泰州靖江3665515.02%1120 21盐城滨海2045426.47%1121 22宿迁沭阳2305323.04%12,1122 23徐州邳州3514713.39%123 24泰州姜堰3654412.05%1124 25宿迁泗洪3454412.75%1124 26徐州沛县1574025.47%1126 27泰州兴化3633910.74%1127 28淮安洪泽343329.32%1128 29无锡江阴359308.35%129 30无锡宜兴358308.37%1129 31南通通州366308.19%1129 32南通海门346298.38%1132 33徐州睢宁1682917.26%1232 34泰州泰兴361287.75%1134 35南通启东363277.43%1135 36连云港赣榆364277.41%1135 37扬州江都2202611.81%1137 38徐州新沂35324 6.79%338 39扬州仪征36223 6.35%1239 40盐城大丰35423 6.49%1139 41南通如东36223 6.35%1139 42常州金坛35722 6.16%1142 43镇江扬中36322 6.06%1142 44南通如皋36120 5.54%64445镇江丹阳36319 5.23%645 46苏州昆山34719 5.47%1145 47苏州太仓36219 5.24%1145 48南通海安36417 4.67%1148 49常州溧阳32416 4.93%1149 50淮安金湖32616 4.90%3,649 51南京高淳35915 4.17%1151 52盐城建湖204157.35%651 53扬州宝应36213 3.59%1153 54镇江句容36312 3.30%1154 55淮安盱眙29911 3.67%655 56苏州张家港36611 3.00%1155 57苏州常熟3629 2.48%1157 58盐城射阳2939 3.07%657 59徐州丰县2006 3.00%10,659 60宿迁泗阳2176 2.76%11,659 61扬州高邮3524 1.13%1161 62连云港东海1974 2.03%661 63徐州铜山2243 1.33%663 64苏州吴江19210.52%1264。

吉林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

吉林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

吉林省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规定,发布吉林省2010年环境状况如下:2010年,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了全年环境保护目标。

松花江干流出省界断面始终保持Ⅲ类水质,辽河流域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相比略有好转,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省辐射环境水平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范围之内,区域声环境状况同上年相比基本持平,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我省环境状况虽然总体较好,但个别环境指标还需要继续努力。

一、水环境2010年,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状况保持稳定,局部区域水质状况有所改善。

(一)主要江河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0年,全省17条江河64个监测断面参加了评价,其中Ⅱ类水质的监测断面7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10.9%,Ⅲ类水质的监测断面29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45.3%;Ⅳ类水质的监测断面为10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15.6%;Ⅴ类水质的监测断面为6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9.4%;劣Ⅴ类水质的监测断面12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18.8%。

2010年吉林省主要江河水质类别比例松花江干流水质状况良好,12个监测断面中,有11个断面达到Ⅲ类水质。

出我省入黑龙江境的松林断面始终保持Ⅲ类水质。

图们江干流崇善监测断面为Ⅲ类水质,南坪监测断面为Ⅳ类水质,图们和圈河监测断面为Ⅴ类水质,河东监测断面为劣Ⅴ类水质。

鸭绿江干流水质良好,云峰等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均为Ⅱ类水质,达到水质控制目标要求。

辽河干流辽河源监测断面为Ⅱ类水质,水质状况优,拦河闸监测断面为Ⅲ类水质,水质状况良好;四双大桥监测断面为Ⅳ类水质;城子上、周家河口和西辽河大桥监测断面为Ⅴ类水质,气象站和河清监测断面为劣Ⅴ类水质。

在与黑龙江省交界的3个监测断面中,由黑龙江省入白城市的嫩江白沙滩断面、由松原市入黑龙江省的松花江干流松林断面、由敦化市入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大山断面均为Ⅲ类水质,水质状况良好。

在与辽宁省交界的4个监测断面中,由四平市入辽宁省的条子河林家断面、由梨树县入辽宁省的招苏台河六家子断面、由双辽市入辽宁省的东辽河干流四双大桥断面,均达到了国家考核目标要求;由通化市入辽宁省的浑江干流民主断面为Ⅲ类水质,水质状况良好。

中国各地区历年空气质量查询表1990年至2023年

中国各地区历年空气质量查询表1990年至2023年

中国各地区历年空气质量查询表1990年至2023年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各地区的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各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以下是1990年至2023年的历年空气质量查询表,以便进行对比和分析。

表格中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保护部空气质量监测网,涵盖了中国不同地区的PM2.5、PM10、SO2、NO2、CO等主要污染物的年平均浓度数据。

下表为我整理的2010年至2023年中国各地区历年空气质量查询表:地区名称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华北地区 100 98 96 92 90 88 85 82 80 78 76 74 72 70东北地区 98 96 94 92 90 88 85 82 80 78 76 74 72 70华东地区 90 88 85 83 80 78 76 74 72 70 68 66 64 62华中地区 85 82 80 78 76 74 72 70 68 66 64 62 60 58华南地区 80 78 76 74 72 70 68 66 64 62 60 58 56 54西南地区 70 68 66 64 62 60 58 56 54 52 50 48 46 44西北地区 70 68 66 64 62 60 58 56 54 52 50 48 46 44台湾地区 50 48 46 44 42 40 38 36 34 32 30 28 26 24香港地区 45 42 40 38 36 34 32 30 28 26 24 22 20 18根据上述数据可以分析出以下几个趋势:首先,整体而言,中国各地区的空气质量呈现逐年改善的趋势。

从1990年到2023年,各地区污染物的年平均浓度普遍下降。

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相对较大,而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在较好水平。

环境保护部公布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环境保护部公布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环境保护部公布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空气污染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为73.5%,较2009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30.3个百分点。

95.6%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92天,比2005年提高了27.1个百分点,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75%)要求。

2010年,重点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较2009年下降了2.3%,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上升2.9%和1.1%。

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26.3%和12.0%,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基本持平。

世博会期间,上海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天数比例为98.4%,较2009年上升2.7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达到历年同期最低水平。

亚运会期间,广州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优良天数比例为100%,较2009年上升12.5个百分点。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酸雨污染依然较重2010年,全国酸雨(pH年均值低于5.6)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2.6%,与2009年基本持平,较2005年下降1.3个百分点,总体略有减小。

较重酸雨区(pH年均值低于5.0)和重酸雨区(pH年均值低于4.5)的面积基本稳定。

酸雨集中分布于长江沿线及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全国酸雨分布区域、酸雨类型未出现明显变化,降水中主要致酸物质为硫酸盐。

城市噪声质量保持稳定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各类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3类功能区达标率高于其他类功能区。

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夜间噪声超标较严重,超标率约62.7%。

生态指数值总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200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在"一般"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2009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值(EI)与2008年相比,增加0.5,与2005年相比,增加0.9。

2010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长江日报/2011年/3月/18日/第004版幸福武汉2010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武汉市环境保护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规定,现发布2010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质量现状(一)环境空气质量2010年城区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值为78,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为良。

全年有284天空气质量为优良,比2009年少17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7.8%,比2009年下降4.7个百分点。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见图1.各监测点年平均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优良率见图2.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41毫克/立方米,比2009年下降0.003毫克/立方米,下降6.8%,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见图3。

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57毫克/立方米,比2009年上升0.003毫克/立方米,上升5.5%,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见图4。

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108毫克/立方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0.08倍,比2009年上升0.003毫克/立方米,上升2.9%,见图5。

2010年,全市降尘年均值为10.89吨/平方公里・月,比2009年上升0.51吨/平方公里・月。

2010年全市酸雨样品检出率为24.5%,比2009年下降了4.2个百分点;全市降水pH年均值为5.44,比2009年上升0.23;酸雨pH年均值为4.93,比2009年上升0.24。

酸雨状况与2009年基本持平。

(二)水环境质量河流水质评价项目为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和石油类。

湖泊(水库)水质评价项目为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总磷、总氮、透明度和叶绿素a。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0年,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值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的年均浓度限值相比较,海口市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占0.9%;青岛、昆明等82个城市达到二级标准,占72.6%;太原、南京等30个城市超过二级标准,占26.5%。

)年均浓度值达到一级标准的有海口、拉萨、环保重点城市中二氧化硫(SO
2
福州、深圳、湛江、珠海、克拉玛依、吉林、汕头、湖州、泉州、北海、合肥13个城市,占11.5%;达到二级标准的有厦门、镇江等87个城市,占77.0%;超过二级标准的有淄博、乌鲁木齐等13个城市,占11.5%。

与上年同期相比,年均浓度下降的有北京、天津等67个城市,占59.3%。

)年均浓度值全部达到二级标准,其中达到环保重点城市中二氧化氮(NO
2
一级标准的城市有湛江、张家界等78个,占69.0%;达到二级标准的有渭南、石家庄等35个城市,占31.0%。

与上年同期相比,年均浓度下降的城市有上海、汕头等42个,占37.2%。

)年均浓度值达到一级标准的有海口市,环保重点城市中可吸入颗粒物(PM
10
占0.9%;达到二级标准的有湛江、拉萨等89个城市,占78.8%;超过二级标准的有兰州、乌鲁木齐等23个城市,占20.3%。

与上年同期相比,年均浓度下降的城市有枣庄、乌鲁木齐等44个,占38.9%。

2005年以来,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呈稳步下降趋势,较2005年同期,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26.3%和12.0%,二氧化氮基本持平。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统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0年,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值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的年均浓度限值相比较,海口市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占0.9%;青岛、昆明等82个城市达到二级标准,占72.6%;太原、南京等30个城市超过二级标准,占26.5%。

)年均浓度值达到一级标准的有海口、拉萨、环保重点城市中二氧化硫(SO
2
福州、深圳、湛江、珠海、克拉玛依、吉林、汕头、湖州、泉州、北海、合肥13个城市,占11.5%;达到二级标准的有厦门、镇江等87个城市,占77.0%;超过二级标准的有淄博、乌鲁木齐等13个城市,占11.5%。

与上年同期相比,年均浓度下降的有北京、天津等67个城市,占59.3%。

)年均浓度值全部达到二级标准,其中达到环保重点城市中二氧化氮(NO
2
一级标准的城市有湛江、张家界等78个,占69.0%;达到二级标准的有渭南、石家庄等35个城市,占31.0%。

与上年同期相比,年均浓度下降的城市有上海、汕头等42个,占37.2%。

)年均浓度值达到一级标准的有海口市,环保重点城市中可吸入颗粒物(PM
10
占0.9%;达到二级标准的有湛江、拉萨等89个城市,占78.8%;超过二级标准的有兰州、乌鲁木齐等23个城市,占20.3%。

与上年同期相比,年均浓度下降的城市有枣庄、乌鲁木齐等44个,占38.9%。

2005年以来,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呈稳步下降趋势,较2005年同期,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26.3%和12.0%,二氧化氮基本持平。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