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新技术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综述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萃取、超声辅助提取、酶工程技术、动态连续逆流提取及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半仿生提取、新型吸附剂电泳、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RRLC)和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高速逆流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亲和色谱、分子烙印亲和色谱、免疫亲和色谱、生物色谱、分子生物色谱、细胞膜色谱、多维组合色谱、萃取与色谱技术联机耦合、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膜分离、分子蒸馏技术及双水相萃取等新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进展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提取其有效成分并进一步加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单体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天然产物中分离有效成分,并发展新药和寻找先导化合物是药物开发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显示极大的应用前景,使中医药工业更加生机盎然。
以下笔者将这些新技术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1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的进展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药材中的药效成分,避免药效成分的分解流失和无效成分的溶出。
随着现代化工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现代高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到中药生产中来,大大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发展,使中药制药工业技术水平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1.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SFE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目标成分进行萃取的新技术。
以CO2为流体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提取分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超临界状态下的CO2的极性与正己烷相似,所以最适合用于溶解亲脂性、低沸点的物质,如挥发油、烃、酯、内酯、醚及环氧化合物等,是目前解决中药制药工业中挥发性或脂溶性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有效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
中药化学成分新提取技术研究

机理是在于中药在处于微波环境中时,不 同的化学成分对于微波的吸收能 力是有很大差异的。 而该技术正是利用 了这种差异, 使药材 中的物质成分被 有选择性的进行加热分离,将这些分离出的物质成分融入到一定的萃取剂
里, 就能够实现有效的成分萃取 分离效果。 与其他中药化 学成分提取技术相 比, 微波萃取技术是一种利用现代物理高科技技术来进行的萃取技术, 其在 应用过程中所 使用 的萃取设备较 为简单 ,且在很多药材的成分提取 中都能 适用 , 应用范 围较广 。再加上其萃取的纯度较高, 重现性 良好 , 并且用 时较 短, 所使用的萃取试剂量较少, 也不会对环 境或药品造 成污染, 因为是一种
科 学 理 论
科 学与财富
中药化学成分新提取技术研究
方 学欢
( 广 西 南宁 5 3 0 0 2 2 )
摘
要: 中药作为一种毒副作用低 、 价格 低廉、 材料丰富、 疗效显著 的独特药 品, 是我国几千年 来传承 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 也是古代医学 中的重 要组
成部分。 在现 代医学的发展下 , 人们对 中药 的药 理加 大了研究力度 , 发现 中药本身含有 的化 学成分 具有很 大的应 用价值 , 但 以传统 的中药使用 方法不 能够 完全发挥出这些成分的药效, 若经过提炼后再使用 , 就能够 大大提高 中药 的纯度 , 使其临床应用效果更佳 。 现本文 主要对 几种较 为先进 的新型中药化 学成 分提取技术 进行 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 中药: 化学成分; 提取技术 ; 微波 ; 酶法 ; 应 用
植物 的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 内;用纤维素酶酶解 可以使植物细胞壁 破坏 , 有利于对有效成分 的提取 。 从当前 的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应用可以看出,纤维素酶用于 以纤维素 为主的中药材提取有效成分, 的确能提高有效成分的收率, 但要进一步扩大 酶法 的应用 范围, 拓宽其应用领域 ,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 讨酶的浓度、 底物 的浓度 、 温度、 酸碱度 、 抑制剂和激动剂等对提取物有何影响 , 这仍然需要科 研人员不断创新 , 加大研 究力度 , 完善酶解 的应用理论。
中药提取新技术半仿生提取法刍议

半仿生提取法在具体的工艺选择中,既考虑到 单体成分, 又考虑到活性混合成分, 以单体成分和 ( 适宜的药理模型作指标 , 或) 提取活性混合物, 使单 体寓于混合物中, 这样, 既有利于发挥活性混合物成 分的综合作用的特J ,又有利于单体成分控制制剂
标, 选择提取工艺 , 不拘泥于某化学成分或适合纯化
有机酸等。这实际上是用西药的化学研究方法来研 究中药。虽然从大医学的角度看, 这种研究值得鼓
励 ,因为它对认识方剂中某种药物 的化学成分及其 药理作用十分有利 ,也可以从微观 E 明方剂 的某 说
学成分的药理模型, 而是考虑到综合成分的作用。
论 水溶性较大。 因而分子型药物易吸收, 离子型药物则 述 吸收较差。 药物的l效不仅取决于投 ^的原型药物 , 序
肼秀梅 , 张兆旺, 丁菊英 , 痛定泡腾冲剂 4 等寒 种提取
方法的成分比较, 中国中药杂志, 921 5 1 6  ̄1 9 9 【 秀梅 , 张兆旺, 张学兰, 四神茶剂 4 等. 种提取方法的
处是忘记了要素和整体 的关系。系统思维强调的是 述 构成事物要素的系统性 , 局部 的认识是不精确 、 对 模 糊的。 半仿生提取法是取两种思维的长处 , 舍弃各 自
的短处 , 形成 问题 的新思维 , 嚓 即在中药药效物质
21 分析思维与系统思维的统一 中药制 剂 与西药制剂最 大 的差别 是制剂 的原
料, 前者是中药村, 后者是单—f l 。目 对方剂 冶物 前,
的提取多数是根据 单 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 的溶剂和方法进 行提取 , 种生物碱 、 、 如某 苷 挥发油 、
提取 中坚持“ 有成分论 , 唯成分论 , 不 重在机体药效
中药提取技术溶剂萃取法萃取中草药

中药提取技术溶剂萃取法萃取中草药
中药提取技术溶剂萃取法萃取中草药
中草药所含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
为了进步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就要尽最大限度从复杂的均相或非均相体系中提取有效成分,然后通过分离和往除杂质以达到提纯和精制的目的。
天一萃取利用溶剂萃取法,萃取中药等到了很大的成功。
而今,中药提取技术溶剂萃取法萃取中草药以得到普遍关注。
中药提取技术溶剂萃取法萃取中草药是利用中草药在两种不互溶的(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纵。
这可用与水不互溶(或微溶)的有机溶剂从水溶剂中萃取有机化合物来说明。
将含有有机化和物的水溶液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有机化合物就在两液相间进行分配。
在一定温度下,此有机物在有机相中和水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此即所谓“分配定律”。
有机物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以将它们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但是除非分配系数极大,否则用一次萃取是不可能将全部物质移进新的有机相中的。
中药提取技术溶剂萃取法萃取中草药时,若在水溶液中先加进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所谓“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化和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进步萃取效果。
中药材提取——精选推荐

中药材提取、分离和纯化的新技术一、絮凝法分离技术。
传统的中药材提取普遍采用水提醇沉法作为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杂质的分离手段。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乙醇耗量大,生产成本高,安全生产系数低。
采用上海中药工程中心开发的絮凝法分离技术,则具有成本低、分离效果好K、操作安全简便等特点。
该方法是以天然产品壳聚糖经技术处理后作为絮凝剂加入中药材的水提取液中,以电离中和及吸附方式沉降带负电的粒子,如蛋白质、鞣质、粘稠质等胶体粒子,经沉淀、过滤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以上海中药三厂为例,应用该法提取的感冒退热冲剂其药效、药理及化学成份经对比,结果表明无显著变化。
而成本却降低了4/5。
二、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
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媒耗量少、有效成分得率高的特点,是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的一项新技术。
实践证明,通过一套连续式微波萃取装置,从丹参中提取有效成份,已获得满意效果。
三、超临界萃取技术。
本技术是利用某种流体( 特别是CO2气体),在临界点具有特殊溶解能力的特点进行中药材的萃取分离,它可以防止各种有效成份的逸散和氧化。
提取过程通常在略高于萃取剂临界温度的条件下进行,操作简便安全,极少有破坏中药材中易挥发成分或生理活性物质的情况,没有溶剂残留,产品质量高。
四、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是一种能实现连续有效地自动分离的实用分离技术。
该技术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样品无损耗,溶剂用量少,非常适用于中药材有效成份的分离和纯化。
它能构成连续、自动、高效和非高压的色谱系统,既能实现从微克量级的分离分析到数克上百毫升量级的制备提纯;又能用于未经处理的大量粗制样品的中间级分离,以及直接与间接的高纯度分离。
目前,在应用碱、蒽醌类衍生物、皂甙等有效成份方面,已获得满意的成果。
水提醇沉法用于中药药液的澄清,在药剂生产中广泛应用该法既要提取大部分有效成份,又能除去不溶乙醇的大部分蛋白质及部分多糖等杂质,从而保证了制剂的澄明度。
中药提取纯化与分离技术

技术优化与改进的方向
提高提取率和纯度
通过优化提取条件、改进提取工艺、提高分离效果等方法,进一步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提 取率和纯度。
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
通过研发新型提取设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等方法,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提 高中药制剂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环保和安全性研究
在中药提取纯化与分离过程中,应加强环保和安全性研究,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环保 性,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同时,还应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研究,实现中药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
对中药现代化的推动
中药提取纯化与分离技术的发展,为 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
中药提取纯化与分离技术的挑战与问题
提取纯化过程中的损失问题
部分有效成分在提取纯化过程中可能遭受损 失,影响药效。
分离技术的局限性
现有分离技术对于某些复杂中药体系仍存在 一定局限性,难以实现完全分离。
质量控制标准的完善
应用范围
适用于中药中氨基酸、生物碱 等成分的分离纯化。
层析法
原理
利用中药中各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 配系数不同,将各成分分离。
影响因素
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成、层析条件等。
常用层析方法
薄层层析、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
应用范围
适用于中药中多种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如黄 酮类、皂苷类等。
凝胶过滤法
原理
利用凝胶的分子筛作用,将中药中的 大分子物质和小分子物质分离。
常用凝胶
葡聚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
影响因素
凝胶种类、粒度、洗脱液种类等。
应用范围
适用于中药中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 物质的分离纯化。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原理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 不断优化提高中药成效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不断优化提高中药成效中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往往存在于微量,提取这些有效成分是充分发挥中药疗效的关键。
为了优化和提高中药的成效,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改进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
I. 中药有效成分的重要性中药的疗效主要来自于其中的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并且能够在人体内发挥治疗作用。
然而,中药材中存在着大量的杂质和非活性成分,如果不能对有效成分进行有效提取,中药的治疗效果将受到限制。
II. 传统提取技术的局限性传统的中药提取技术主要包括水提、醇提和溶剂提取等方法。
尽管这些技术能够提取出一定量的有效成分,但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首先,传统提取方法效率低,往往无法完全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其次,传统提取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不仅有害环境,而且对中药成分具有破坏性。
III. 现代提取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为了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和纯度,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一些现代中药提取技术的改进与创新:A. 超声波提取技术超声波作为一种物理作用,能够在中药材中产生剧烈的机械振动,从而促进有效成分的释放和提取。
相比传统提取技术,超声波提取技术不需要大量有机溶剂,并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提取过程,大大提高了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B. 蒸馏提取技术蒸馏提取技术将中药材制成蒸馏液,然后通过蒸馏过程将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去除非活性成分和杂质,使得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纯度更高。
同时,蒸馏提取技术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C.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是指在高压和高温条件下,将液体或气体调节到临界状态,利用其流体特性进行提取。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中,其提取效率高、纯度高,对中药成分具有较小的破坏性。
IV.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改进和创新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药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工艺_

0 固体分散体
片剂
隐丹参酮不同剂型的比较
80
生 70 物 60 利 50 用 40 度 30
20 10
0 固体分散体
普通片剂
隐丹参酮不同剂型的比较
第二部分 中药制剂成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
一、固体分散技术——优缺点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大孔树脂柱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五、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原理
吸附性原理
吸附力是范德华力或氢键作用的结果
筛选性原理
树脂为多孔性结构,具有分子筛的作用
有机化合物根据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 量的大小,在树脂的吸附机理和筛分原理 作用下实现分离。
Tp-Cp线 气液平衡蒸气压曲线
Tp
三相点
Cp
临界点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原理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的原因 CO2的临界温度(Tc)为31.06℃,接近室 温 CO2的临界压力(Pc)为7.39MPa,比较 适中 CO2的临界密度为0.448g/cm3,在超临 界溶剂中属较高的 CO2性质稳定、无毒、不易燃易爆、价廉
分子蒸馏(Molecular Distillation, MD),是一种利用不同物质分子的平均自 由程的差别,在高真空度下进行分离精制的 连续蒸馏过程。
?自由自由程程:一个分子与其他分子相邻两次碰撞
之间所走过的路程。 平均自由程(λm):某时间间隔内的自由程平均值。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四、分子蒸馏技术——原理
从统计学观点来看,在环境压 强和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小分子的 平均自由程大,大分子的平均自由 程小。当λm(大分子) <d冷凝面-蒸发面<λm(小 分子) 时,小分子可被冷凝收集,从 而实现混合物料的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提取新技术中药材提取是中药生产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中药提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取出药材中的目标物质,避免药效成分的分解流失,并且最低限度地浸出无效甚至有害的成分。
药材的浸取过程是由湿润、渗透、解吸、溶解及扩散、置换等几个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阶段所组成的。
不同的提取技术影响到提取的不同阶段,对提取过程中溶剂对目标成分的溶解性、药材状态、浸取的温度、压力、浓度差、固液两相的相对运动速度等产生影响,导致不同的提取速度和效果,也直接影响到药材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最终影响的是药品质量。
笔者现对近年研究较多的几种新技术新工艺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1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SF)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
超临界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某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利用这种SF作溶剂,可以从多种液态或固态混合物中萃取出所需成分。
常用的SF为CO2,无毒无害、不易燃易爆、低粘度、低表面张力、低沸点、有较低的临界压力和温度,是最为常用的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CO2萃取法对于挥发性成分、脂溶性成分、小分子萜类及热敏物质等的提取较之传统方法有很多优越性,但CO2超临界流体限制了对分子量较大或极性较强物质的应用。
加入夹带剂能够调节流体的极性,提高溶解能力,拓宽萃取目标组分的极性范围。
超临界CO2萃取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近常温的条件下提取分离,几乎保留产品中全部有效成分,萃取效率高,无有机溶剂残留,选择性好,产品纯度高,节能, CO2价廉易得,并可循环利用,环境污染小。
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效果的因素主要有:①萃取条件,包括压力、温度、时间、溶剂流量等;②原料的性质,如颗粒大小、水分含量、细胞破裂程度;③目标组分的极性;④夹带剂的性质及加入量。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已被研究用于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香豆素及醌类等多类成分的提取和分析中。
宋氏等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从川芎中提取挥发油,萃取压力10~25 MPa、萃取温度33~48 ℃、CO2流量2~4 L/min,并考察了萃取压力、温度、流量对萃取过程的影响,对萃取过程进行了模型描述。
唐氏等[3]用正交试验优选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地鳖虫活性物质的工艺,并与水提物做了药效学比较,认为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剂量小,药效强,有应用的潜力。
优选了甲醇为夹带剂,用超临界CO2从云南红豆杉枝叶中萃取紫杉醇,药材粉碎至直径0.6~0.8 mm,萃取压力34 MPa,萃取温度40 ℃,较传统溶剂法提取率有所提高,且使用有机试剂少,有利于环境保护,高效省时。
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藿香正气方挥发性成分,并以薄层色谱和GC-MS 对照普通工艺制剂,认为超临界法能够较全面的提取藿香正气方的挥发性成分,作为中间体来说,该提取方法是可行的。
作为一项新技术,SFE法在中药中的应用也有其局限性。
①对极性大或分子量偏大的有效成分提取效率较差,必须选用合适的夹带剂。
②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对成分选择性过强,不符合中医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用药的特点。
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研究尚未有详细的报道。
对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评价,应该以药效、临床评价为最终的依据。
目前亦未见有行政许可生产的新药上市的报道,仅处于研究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③SFE萃取过程中工艺条件的控制方面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④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的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高压容器,操作复杂,要求高,给普及带来一定困难。
但也有认为操作费用较传统方法低,产品质量高,后处理费用低,经济上仍是划算的。
⑤高压设备容量有限,间歇投料、频繁拆卸影响密封件的寿命和安全,所以难以适应大规模生产。
对于高附加值、高纯度要求的产品,如对照品的生产或分析检测应用比较适宜2 微波强化提取技术微波是一种非电离的电磁辐射。
微波加热的原理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介电损耗”(或称为“介电加热”),具有永久偶极的分子在2 450 MHz的电磁场中所能产生的共振频率高达4.9×109次/s,使分子超高速旋转,平均动能迅速增加,从而导致温度升高;二是通过离子传导,离子化的物质在超高频电磁场中以超高速运动,做转向及定向排列,从而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引发热效应。
在微波萃取物质时,辐射导致细胞内的极性物质尤其是水分子吸收微波能量产生大量的热量,使胞内的温度迅速上升,液态水气化产生的压力将细胞膜和细胞壁冲破,形成微小的孔洞。
随后,细胞内部和细胞壁水分减少,细胞收缩,表面出现裂纹孔洞和裂纹的存在使细胞外溶剂进入细胞内溶解并释放细胞内的物质。
微波强化提取中的影响参数包括提取溶剂、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等,而溶剂pH值、物料含水量、温度等也对萃取效果产生影响,不同的中药所要求的提取工艺参数会有所不同。
目前,微波强化提取的研究已应用于黄酮、蒽醌、皂苷、多糖、萜类和挥发油、生物碱、有机酸等多类化学成分的提取。
对葛根、罗布麻叶、紫花地丁等几种含黄酮类成分中药进行了微波萃取技术的应用考察,结果表明,微波萃取快速、高效,且分析显示与常规方法的提取物成分一致。
用微波辅助提取忽地笑中的生物碱,结果在微波功率为450 W、以甲醇为提取剂、时间为6 min时效果最佳。
利用改良的微波萃取器间歇辐射提取黄花蒿中的青蒿素,优选了最佳溶剂;并且发现提取率随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增大,趋势较为明显。
与其它提取法相比, 微波辅助能够大大提高提取速度。
微波萃取比传统的煮提或回流节省溶媒、节约时间、节约能源,操作简单对含多糖类中药枸杞、麦冬、党参、玉竹、茯苓、五味子、女贞子等的研究发现,水煎法多糖溶出率高,而微波照射法易引起多糖糖链的裂解。
认为微波萃取技术不利于中药中多糖的溶出,并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在以多糖、黏液质为杂质的药材有效成分提取中,微波提取物可能会含杂质少、质量稳定。
微波辅助强化提取技术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萃取技术,在中药提取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波萃取由于能对体系中的不同组分进行选择性加热,因而能使目标组分直接从基体分离,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微波辐射穿透力较强,内外同时均匀加热,因而热效率高,升温快速均匀,可以大大缩短萃取时间。
另外,微波萃取具有溶剂耗量少、节省能源、有效成分得率高、杂质含量少的特点。
但是从已有的研究看,微波辅助萃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微波萃取不适于热敏感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等,微波加热可能导致这些成分变性甚至失活。
②目前微波萃取主要应用于单味药的提取,对于中药复方多成分的提取能否适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③微波提取物与传统提取方法提取物的比较、提取成分有无变化、是否会对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产生影响,未见相应报道。
④目前,微波萃取中药成分多为实验室小样制备,设备多为家用微波炉、小型微波连续反应器等,工程的放大、大型工业微波萃取设备的设计开发需要深入的进一步研究。
⑤大型微波设备微波泄漏问题有较大的危害,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在设计中予以避免。
3 超声强化提取技术超声波是指频率20~80 kHz的机械波,一般认为其空化效应、热效应和机械作用是超声技术应用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理论依据。
超声作用可以使非常坚硬的固体被粉碎。
控制一定的超声频率和强度,使细胞周围形成微流,可使植物药材细胞被击破,使细胞壁不完整,有利于溶剂浸入细胞中,以增加有效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另外,超声波的次级效应如机械振动、乳化、扩散等也能加速欲提取成分的释放、溶解及扩散,利于提取;与常规提取法相比,其具有提取时间短、产率高、无需加热等优点;而且超声提取是一个物理过程,其间无化学反应,减少了生物活性物质的改变。
超声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已有一定的基础,研究较多。
超声波技术对大黄中蒽醌类成分提取率的影响,对香椿叶黄酮类化合物超声强化提取条件的研究,都表明超声法能提高产物收率,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研究超声提取灵芝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10倍量水,50 ℃超声提取2次,每次20 min;与常规提取方法比,时间缩短5倍以上,收率提高60%以上。
目前许多研究采用超声清洗机等小型设备,为实验室结果,与生产还有一定的距离。
但超声提取显示了一定的优势,受到日益重视。
超声提取已经有大型生产设备的研究和生产技术已趋于成熟。
超声波的噪音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需要在设备的设计和生产中加以注意,提高防护。
超声提取需要加强提取机制、应用参数的研究,使其能够更广泛的应用于中药的研究与生产。
4 酶法辅助提取技术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物质构成的致密结构,而中药的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内,因此,植物细胞壁就成为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主要屏障。
选用适当的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可以使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物质降解,破坏细胞壁的致密构造,减小细胞壁、细胞间质等屏障对有效成分从胞内向提取介质扩散的传质阻力,从而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药材颗粒的大小影响酶法的提取;而酶的活性受pH值、温度、酶浓度及酶解作用时间的影响,对提取效率影响较大。
考察了三七皂苷的提取;黄芪多糖的提取,对酶的加入量、酶解pH、酶处理时间、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选。
并且结果都表明纤维素酶提高了提取物的含量,而果胶酶对提取物的得率有较大的影响。
利用酶将极性低的黄酮苷元转为黄酮苷,以提高总黄酮在醇水中的溶解率,提取率比未加酶对照组增加了44%。
酶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并且能较大幅度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近年来受到重视,研究比较活跃。
并且研究发现,酶法能够有选择地改变提取的目标成分的性质,加强药物的生理活性;能够去除体系内杂质,提高提取液的澄清度,改善质量;几种酶联用能够从不同方面提高提取效率。
但酶法技术也存在着局限性:酶的最佳温度及最佳pH值必须严格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
酶法降解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成分的变化,进而是否会影响到药效作用的变化,需要研究。
某些研究中酶解后仍采用高温提取,酶解后结合超声提取,操作简便,工艺条件稳定,有一定的优越性。
对于中药复方的复杂性,酶法辅助是否适用于复方的提取,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未见相应报道。
半仿生提取法是在“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机体的药效学反应”的综合分析思维与系统思维下,考虑中医用药和口服给药的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复杂特点下形成的提取新技术。
5其他5.1半仿生提取法采用半仿生提取法对芍甘止痛颗粒剂、寒痛定泡腾颗粒剂、黄连解毒颗粒剂、复壮胶囊、华海乙肝方等多种复方制剂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提示,半仿生提取法对传统水提取法有一定的优越性。
但在高温煎煮过程中,酸、碱环境是否会促使药物中某些成分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且没有考虑到消化道中环境酶、胆汁、生物菌丛等对中药溶解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