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应用初探

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应用初探

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应用初探摘要综述了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育性变化机理,初步探讨了利用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应用前景目前,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方法主要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自交不亲和性、化学杀雄。

细胞质雄性不育以其制种产量高、繁殖系数大利用得最广泛,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制种时育性不稳定影响种子质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不育彻底,但制种时须拔除50%可育株,费工费时,由于其制种难度大,在发达国家一直不受重视,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地区和单位利用并配制了杂交组合;自交不亲和性亲本繁殖困难,化学杀雄难以掌握药剂浓度及喷施时间,目前后两种方法均无大面积推广,但也配制了杂交组合。

自石明松(1973)发现水稻光温敏不育现象以来,生态雄性不育现象引起了育种界的普遍兴趣和重视。

何觉民等(1994)提出生态雄性不育理论,认为植物雄性育性作为一个性状,必然同时受基因影响和环境制约。

所谓雄性不育,不过是不育基因在特定生态下的表达。

到目前为止,在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作物上均发现了生态雄性不育现象并加以利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油菜上利用生态雄性不育现象,可简化育种程序,提高制种纯度,有效降低制种风险,其利用前景是可观的。

本文综述了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发现、选育、利用,随着进一步的研究,生态两系油菜也将成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1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1.1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杨光圣等(1987)于昆明油菜夏繁期间,在2个甘蓝型油菜品系杂交(84-1×84-2)后代中发现一个F3株系表现雄性不育、雌性可育,经3年连续选择自交(F5)、鉴定和选择,选育出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AB1,表现为在武昌秋播,春天开花表现雄性可育;在昆明或西宁夏播开花表现雄性不育。

袁美等报道了双低生态不育两用系8-8112AB,该不育系由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AB1与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杂交选育而成。

我国克服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育性不稳定的研究进展

我国克服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育性不稳定的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安徽农 业科学 ,ora o nu A . c.083 {】39 —39 Junl f h i Si20 ,69 :52 54 A
责任编辑
方媛
责任校对
方媛
我 国克 服 油 菜细胞 质 雄 性不 育 系 ( MS 育性 不 稳定 的研 究进iuiztni p . esmet epopc o ait o f it i rp y pami m l-tri s m ( M ) l adnw apo ho ht n s ti i r Ath a m t r et s bl e l e c ols c aes it s t C S s a f es la o na e t i h e s t i f r i na f y t y t el ye y
度 。席代 汶研究发 现 , 的产生 是细胞 质不 育性 和细胞 J 微粉
核 可育 基因互作 的结 果 , 当可育基 因被纯合 隐性 核不 育基 因
置 换后 , 便不再产 生 ; 微粉 反之 , 若胞质 不育 的保 持 系都是纯
合 的可育 基因 , 粉现象就 会发生 _ 微 1 。 12 地理 . 一些 油菜 C S育 性稳 定性会 因时 间 、 点 不 同 M 地
weerve e t m fu s e t:tec ueo omain i fri t I s bl ,mpo e n ft dt nb edn r e iw d l o o rap cs h a s ffr t o n eti n t it i rv me to r io re igmeh ,p l ain o nw trl maei ly a i y a i ta a pi t f e se i d c o i t y tr.
A src T eis blyo f ti rp y pami r I t it ss m( M )i acmpi t se Iw s f c db eei ,eg py cma btat h t it f e it o aect l c n s ri yt C S s l a diu . a et yhr t gor h ,l t n a i rl f y o s a e ly e o ce s t a e dy a i - i adp n nio . eah vn t ada vne e t i occni rl nt it o p yol m cm l-tri ytm( MS nC i c n l t dtn T e i e ̄nsn dacm nsn vrolgo f ti i a l re ct a i aes i t ss a c o i h c, n f e it s b i f a y y ps el y e C )i hn a

油菜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油菜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油菜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钟蓉;罗鹏
【期刊名称】《作物研究》
【年(卷),期】1995(009)004
【摘要】对油菜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机理研究作了综合评述。

认为油菜的雄性不育
性一细胞器DNA结构发生变异,以及线粒体基因重组有关,但与质粒无关。

此外,雄性不育与与atp,cox基因的调控,蛋白质、酶变化等有关。

已发现油菜的不育性很不稳定,易受温度的影响。

【总页数】3页(P43-45)
【作者】钟蓉;罗鹏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403
【相关文献】
1.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J], 田志宏
2.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J], 田志宏;孟金陵
3.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及恢复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J], 沈金雄;万正杰;景兵;熊秋芳;傅廷栋
4.油菜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J], 钟蓉
5.油菜与核盘菌互作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J], 吴健;周永明;王幼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1)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1)
1 . 7: :1 0 0 1 1. : 05
12 : :1
1:1 :0
2 .38 0. 20
0. .- . 0 25 -0 5 0. -D. 5 ; 7 0. 5 0. 0. 5 y0. 5 7
19 5

1 : :1 0
0. 1 16
0^ 3

0 3人
F。 F止 B C, B C,
8 9
102
不育 系 (罕 ) 湘矮 A
咦J ‘
元赢卜' 蔽 d } 逻
有生 活力花粉% 与 保持系差值
保持 系
9 3 4.
花叶恢
93. 9 一 0. 4
S5 7 -1
垦 CI2 -
9 8 3.
一 0. 5
埃可
9 2 5. 十 0。 9 97. 1 十 2. 5
96. 4
1 1 81 一1 9 6 5. + 13 。
25
花 叶恢
17 6
1 15
肠 7
0 0
1 1. 8 0. 8 : 8: 9 1 1。 3 0 : 1: 1 1. 7: : 0 0
12 : :1 1 10 :1 1 10 ::
0. 2 22 0. 6 6 0. 7 14
0. . 0. 75 - 蛤 0. .- 5 25 . 0. 0 0. 0-0. 5 5. 7

狡 , 截脸材转的名称友来.
材 料 名 称 细 胞 质 类 型 来 湖南 农业 科学院 同上 同上 陕 西渭南农垦科教中心
同上 同上 同上

湘矮 A
p t S o C M
N. ) p t M S o C
湘矮 B 花叶 恢 肤 2 A 陕 2 B
S5 7 -1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细 胞 质 雄 性 不 育 性 (y o ls cmaeseit , c tpa mi l tr i ly
油菜 品种R 3 rn wsi杂 交 , D5 ×Bo o kl F 代结 实正 常。 在
F 代 发 现雄 性 不育 株 , B o o kl 。 用 r n w s i 回交 选 育 出 T
C MS 。在 C i y n tn ×Ho u iu 3的杂 交后 代 中 hs a aa e a k rk 2
母性 遗传 性状 菜细 胞质 雄性 不育 类 型很 多 , 油 根据 其 细胞 质 来 源大 体 上 可 以分 为 两类 , 类 是 植 物 自然 繁 一 殖 过程 中 的突变 或 品种 间杂 交 产生 的雄 性不 育 , 即同
发 现 半 不育 株 , Muu u aa e连 续 回交 , 到 了 S 用 ts ntn 得 C 。进一 步研究 发现 SC MS MS和 T C MS这两 种起 源 不 同的不 育细 胞 质有 共 同的保 持 品种和 恢 复 品种 , 在
恢 保 关 系上 完 全 一 致 , S ia将 二者 统 称 甘蓝 型 油 故 hg 菜 细胞 质雄 性不 育 ( pC ) Na MS 。Na MS属于 高 温 pC 可育 类 型 , 当温度 大 于 2 ℃时 , 5 变成 可育 , 温条 件 下 低
C 。进 一步 研究 表 明其 雄性 不育 是 由 1对纯合 隐性 MS
基 因所控 制 , 且其 雄性 不育 基 因与 蜡 叶基 因有 密 切 而
连 锁关 系 。 R ns l 而 o sel e和Re ad认 为T C nr MS的育 性 与 2对 基因有 关 , 复基 因 R l R 2 重叠作用 。 恢 厂和 厂有 S ia和 B b hg a a分别 于 1 7 9 1年 、 9 3年 报 道 了 S 17

油菜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

油菜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

油菜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
刘胜洪;梁红;梁佳勇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03(023)006
【摘要】芸苔属植物包括了许多重要的蔬菜作物,其育种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油菜雄性不育基因的应用,使芸苔属蔬菜的杂种优势利用越来越广泛.本文论述了杂种优势和"三系"配套技术的应用原理及国内在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基因方面的一些研究,并在油菜不育基因转育菜心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总页数】5页(P76-80)
【作者】刘胜洪;梁红;梁佳勇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广东,广州,510225;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农学系,广东,广州,510225;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农学系,广东,广州,5102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36.1
【相关文献】
1.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J], 高健强;余显权;赵德刚
2.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基因BnaX.MS1.a的克隆及其amiRNA载体的构建 [J], 刘振林;柯丽萍;何海燕;陈锦清
3.油菜显性基因型雄性不育基因As的分子图谱 [J], 向平
4.油菜单显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 [J], 王道杰;郭蔼光;李殿荣;田建华
5.甘蓝型油菜显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AFLP标记鉴定 [J], 程勇;邹崇顺;李云昌;李桂英;郑普英;张学昆;刘胜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种化学药物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效果研究

4种化学药物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效果研究

4种化学药物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效果研究范宝磊;张耀兮;岳霞丽;索有瑞【摘要】[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mall sterility of rape induced by tour chemical hybridizing agents. [ MethodJ Rapes were planted in plots and was sprayed by fou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drugs (WP, PCJ, SBS, BM) regularly, then survey pollen life force and fertility were investigated to analyze their effects of inducing mall sterility of rape.[ Result ] The results show consistent that WP induces the male sterility of rape thoroughly, while the induced effects of PCJ, SBS, BM are not good. The 1.4 g/L WP induces the male sterility of rape thoroughly and can assure safe production, has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prospect.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developing new types of chemical hybridizing agents with high efficiency, stability, low toxicity and confirming their suitable using time, spraying times and spraying methods, and opening out a new way for heterosis hybridize breeding.%[目的]通过4种化学药物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进行杀雄效果试验,考察其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效果.[方法]甘蓝型油菜设小区种植,4种药物WP、PCJ、SBS、BM不同浓度定期喷洒,调查花粉生活力及育性,分析4种药物对油菜诱导雄性不育效果.[结果]铁醋酸洋红液染色鉴别花粉存活情况、培养基离体培养测试花粉萌发能力以及油菜植株育性调查上结果显示一致:WP诱导雄性不育效果比较彻底,PCJ、SBtS、BM对甘蓝型油菜有一定的杀雄效果,但是杀雄效果不好,杀雄不彻底.WP4个梯度浓度以1.4g/L诱导雄性不育效果最好,花粉高度败育,基本没有药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论]该研究可为高效、稳定、低毒的新型化学杀雄剂的开发及确定其使用的适宜时期、喷施次数、喷施方法等提供科学指导,为优势杂交育种开辟新的途径.【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00)013【总页数】3页(P7675-7677)【关键词】油菜;化学药物;雄性不育;效果【作者】范宝磊;张耀兮;岳霞丽;索有瑞【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学院生物科学与化学系,贵州铜仁554300;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贵州省铜仁学院生物科学与化学系,贵州铜仁554300;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99化学杀雄是在花粉形成以前将内吸性化学药剂喷洒在植株上,抑制花粉正常发育或阻止花粉形成,达到自交不结实,即去雄的目的,给杂交制种提供母本。

实验六 油菜雄性不育性(株)鉴定选择

实验六 油菜雄性不育性(株)鉴定选择

实验六油菜雄性不育性(株)鉴定选择一、目的学习和初步掌握作物雄性不育系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和花粉育性鉴定技术。

二、内容说明作物雄性不育系是指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无花粉或虽有花粉但不具有受精能力,而雌性器官发育正常,能接受外来正常花粉受精结实。

当前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方法主要有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三系配套,以及雄性不育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两系配套。

特点:一个优良的雄性不育系必须具有不育性稳定,且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农艺性状好,且整齐一致,柱头外露率高,开花习性良好,以利提高制种产量。

在植株形态、花粉育性等方面与正常作物有不同。

作物雄性不育系的鉴定,一般采用植株形态、花粉育性镜检、套袋自交鉴定等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1.放大镜、显微镜、镊子、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回形针或大头针、硫酸纸袋、塑料挂牌、吸水纸、铅笔、1%I-KI溶液等;2.玉米、油菜等植物的雄性不育株和正常株。

四、方法步骤1.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植株形态特征观察和识别在不育系繁殖田或杂交制种田对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或恢复系)进行逐行逐株观察比较:株型、株高、分蘖、叶色、抽穗开花时间、花药形态、颜色、开裂等情况和开颖角度等形态区别,断定其是否不育系,并选择你认为区分最明显的3-4个性状填入表中,以此证实观察结果。

2.雄性不育系花粉育性镜检鉴定(自学)当前生产上利用的雄性不育系多属于核质互作的花粉败育类型。

败育花粉经I-KI染色处理,在显微镜下观察,按花粉粒的性状和染色反应分为典型败育、圆形败育和染色败育型。

在镜检过程中,为更准确地鉴定各种类型的花粉,将不育系败育花粉的三种类型和正常花粉的特点列表如下:雄性不育系败育型花粉与正常可育花粉的比较(1)取样分别从不育系、保持系(或恢复系)中随机选取即将开花的穗或花序2-4个,挂上标签,带回室内。

从中选择花药已伸长达颖壳(或花蕾)2/3的花朵3—4个,剥开内外颖(或花瓣),从每朵花中取花药3个左右作镜检制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菜雄性不育研究进展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非师范)专业2009级指导教师摘要:杂种优势是当前利用油菜育种提高产量最有成效的手段。

油菜雄性不育材料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极大地丰富了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内容和途径,奠定和丰富了相应的材料基础。

本文主要从油菜雄性不育研究进展和应用状况以及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环境敏感型雄性不育这几个方面研究。

通过本文研究的综合分析可以系统的总结出油菜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并更好的应用于油菜种植技术,期望能进一步提高我国油菜的产量。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环境敏感型雄性不育Abstract:Heterosis is the current use of rapeseed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Rapeseed excavation, research and use of male sterile materials, greatly enriched the content of rape heterosis utilization research and approach, and enrich the corresponding material basi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rapeseed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and male sterility cytoplasm male sterility and nuclear male sterility (CMS),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that several aspects of research. Can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system summed up the rape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ale sterility, and better application in rape planting technology, the hope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rape production in China.Key words: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The nucleus male sterile;Environmental sensitive male sterility随着研究的深入,不难发现油菜雄性不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态遗产现象。

育性的遗传表达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可能具有微效多基因差异的遗传背景,当育性受一个或几个主基因位点控制时,其育性表现为典型的质量——数量性状特征。

本文试图就今年来油菜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现状、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 Cytoplamic male sterility),简称(CMS)是一种不能产生有活力花粉的母性遗传性状,这种现象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很多,根据其细胞质来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植物自然繁殖过程中的突变或品种间杂交产生的雄性不育;另一类是种属间远缘杂交核置换造成的雄性不育或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转移不育细胞质而形成的雄性不育,即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如ogu CMS、kos CMS、tour CMS等[1-2]细胞质雄性不育是培育油菜杂交新品种,是实现油菜优质高产、稳产的一种有效途径。

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研究的主要类型有: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Ogu CMS)、波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Pol CMS)、黑芥胞质雄性不育系(Nigra CMS)、Tour 胞质雄性不育系统(Tour CMS)、Nap胞质雄性不育系统(Nap CMS)、Nca胞质雄性不育系(Nca CMS)等。

1.1 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Ogu CMS)萝卜细胞质CMS(ogura CMS)是日本学者ogura在日本鹿儿岛的一个萝卜群体中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类型,进而获得了由细胞质不育基因和核基因共同控制的萝卜雄性不育系,简称ogura CMS,它的育性遗传组成S(rfrf).Bannerot等以萝卜ogura CMS为母本,甘蓝型油菜为父本,用连续回交法把甘蓝型油菜的核导入萝卜ogura CMS中,首先育成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Rousselle 用许多甘蓝型油菜品种与ogura CMS测交,发现所有品种都是保持系, 但找不到恢复系。

ogura CMS对环境反应不敏感,不育性十分稳定,几乎所有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都能作它的保持系,主要问题是:在甘蓝型油菜中很难找到其恢复基因;低温下叶片易黄化;蜜腺发育不良,影响昆虫传粉。

M.Renard[3-4]等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克服了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材料的缺绿黄化和蜜腺缺乏的问题。

李云昌等用中国的油菜品种资源与ogura CMS测交,发现不同类型油菜品种以及同一类型内的不同品种测交后的缺绿反应不同,找到了不缺绿的保持系为了寻找甘蓝型油菜ogura CMS的恢复基因,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87年Pelletier等从原生质体融合的油菜ogura CMS的胞质杂种中获得了具有一个显性恢复基因的完全恢复植株。

1995年日本Sakai等成功地运用不对称原生质融合技术,将一个恢复基因从萝卜恢复系渐渗进油菜雄性不育胞质杂种中,通过对雄性不育杂种进行连续回交得到含有一个单显性恢复基因的BC代植株。

李旭峰等报道了利用染色体工程,将萝卜变种蓝花子中ogura CMS 的恢复基因导入油菜中,使油菜ogura CMS的育性得到很好的恢复。

尽管科研工作者已将萝卜胞质不育系统的恢复基因由萝卜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但其恢复系存在程度不同的雌性不育同时国内的油菜育种家还没有得到具有强恢复能力的ogura CMS恢复系。

1.2 Nap胞质雄性不育系统(Nap CMS)Nap胞质雄性不育系又称Shiga-Thompson系统,Shiga和Baba[5]从日本甘蓝型油菜品种Chisayanatane(千荚油菜)×Hokuriku23(北陆 23)的杂交后代中发现细胞质雄性不育S CMS。

进一步研究证明,T CMS与S CMS属于同一类型,简称nap CMS。

大多数甘蓝型油菜品种的细胞质属于nap胞质,其恢复基因至少3-4对,广泛存在于欧洲甘蓝型品种中,nap胞质只能在极少数缺乏相应恢复基因Rfn 的甘蓝型油菜核背景中诱导雄性不育(Thompson,1972)。

Nap CMS不育系的育性易受环境影响,当温度高于25℃时变成可育,低温下则不育,而且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区反应也不一致(Fan和Stefansson,1986;杨光圣和傅廷栋,1987)。

由于nap CMS不育性受温度影响,因此其在杂种生产上的利用价值受到了限制。

2 细胞核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性(GMS)是指由细胞核不育基因控制,不受细胞质影响,没有正、反交遗传效应。

根据不育基因与对应的可育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雄性不育可分为显性核不育和隐性核不育,且大多数的雄性核不育属于后者,其对环境敏感,而前者对环境不敏感。

遗传分析表明,大多数雄性育性的发育过程是由核基因控制的。

核不育十分普遍,已在294种植物和21个种属间杂交组合中发现了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6-7]。

细胞核雄性不育的遗传比较简单,一般受1对或几对核基因控制,与细胞质基因无关。

1个物种控制育性的基因位点可能很多,但1个不育材料多受1对核基因所控制。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它的优点表现在相对于细胞质雄性不育更为稳定彻底的不育性状,不受恢保关系限制而易获得强优势组合。

目前,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不同油菜雄性不育材料遗传性状的观察、分子标记、基因定位、基因克隆、转基因和生产应用等方面。

许多研究确定了部分雄性不育材料的基因型,获得与雄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克隆了与雄性不育基因相连锁的DNA片段,为加快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品种的选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章对与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有关的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和互作基因的研究与利用进行概括,为进一步探讨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杂种优势的利用、分子育种的实践提供依据。

3 环境敏感型雄性不育在甘蓝型油菜育种上,具有实用价值的Polima CMS的发现和利用以及Shan 2A CMS和三系杂交种秦油二号的育成和应用,把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但是,育成的“甘一甘”型不育系(质和核均来源于甘蓝型油菜)的育性受环境条件影响而不稳定,温度是导致这类不育系育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按不育性对温度的敏感情况,这类不育系可划分为低温敏感型、高温敏感型和钝感型。

3.1 低温敏感型雄性不育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AB1及其杂种F1在武昌、昆明、西宁和湖北秭归高山上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育性表现。

武昌秋冬季和西宁夏季分期播种表明,播期对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没有多大影响,AB1及其杂种F1每朵花的育性与该朵花分化时期的温度有关。

不同的温度处理对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逐渐降低。

光照长度可能对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从国内外远距离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杂交后代F3群体中发现光温敏雄性不育株,经套袋自交结合人工辅助授粉,选育出甘蓝型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501-8S。

多年的南繁北育结果证明:当温度为3~10℃,日照小于12h的条件下表现为完全雄性可育;当温度为11~23℃,日照大于12h转换为完全的雄性不育。

该两用系恢复源广,异交结实率高,杂种优势明显,可用于配制两系法杂交油菜。

3.2 高温敏感型雄性不育两用不育系501—8S的育性转换随光照、温度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现蕾到开花全过程,光照和温度强烈地作用着其育性。

因此,日照时数和温度是引起两用不育系501—8S育性转换的主要因子。

在青海夏播长日照条件下,即使温度为7~15℃,501—8S仍表现为完全雄性不育,光照时数的作用较为显著。

但是,遇上连续3~5d的阴雨天气,光照减弱,气温为7~15℃,湿度较大,其雄蕊由半育逐渐变为可育,因此,湿度对两用不育501—8S的育性可能有一定影响。

4 问题和展望体细胞杂交创建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另一个显著优点,是可以同时转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