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艺术欣赏《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教案:《白毛女》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白毛女》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分析和解读剧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解读《白毛女》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分析和评价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白毛女》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教学展开(25分钟)a.教师讲述《白毛女》的主要情节,包括白毛女秀草地、遇见阿波、与杨白劳重逢、被杨白劳认出、最后和阿波在一起的故事。
b.通过问答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剧情的理解,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角色分析(25分钟)a.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剧中人物进行分析,并讨论该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动机。
b.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和评价每个角色。
4.主题探究(20分钟)a.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白毛女》想要表达什么主题?为什么?请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b.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故事中所蕴含的主题和寓意。
c.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互相评论和辩论。
5.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并强调《白毛女》所传达的主旨和思想。
四、课后作业1.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白毛女》的理解和感悟。
2.选择一个与剧中情节相关的社会问题,写一篇评论文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分析《白毛女》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剧中所传递的思想和主题。
同时,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机会。
音乐白毛女教案

音乐白毛女教案音乐白毛女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白毛女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白毛女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了解歌剧这一艺术形式,熟悉有关歌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曲,指出人物声音特点以及音乐的旋律特点,并用语言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
创新能力目标——学生以模唱、表演歌剧片段的形式,感受其艺术魅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对比法、参与体验法、表演法、听赏法、情境教学法、设问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重点:欣赏并表演《北风吹》、《扎红头绳》教学难点:通过对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的欣赏使学生懂得情感体验及欣赏音乐的重要通道,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并理解音乐的本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教具准备:红头绳等表演道具、CAI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鉴赏对比《北风吹》《扎红头绳》并回答相关问题{过渡语}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歌剧《白毛女》的两个著名片段,同学们来比较一下:北风吹和扎红头绳表现出的不同的音乐要素有哪些?下面由同学们来一起分组讨论:曲目速度力度音色演唱形式表达情绪音乐特点《北风吹》中中弱女高音女声独唱《扎红头绳》快中女高音对唱二、情景剧编创老师简析:(导出情景剧表演)1,师:你能说一说他们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吗?(喜儿:声音清脆、甜美杨:浑厚、低沉)2.出示歌谱,学生模仿二人的声音朗读歌词。
再次听赏歌曲,体会两首歌曲的旋律特点。
(《北风吹》:舒缓《扎红头绳》:欢快)3.模仿二人的声音表演《扎红头绳》。
三、情景表演情景设定:《扎红头绳》。
A清第一场戏线索时间:1935年除夕。
地点:河北某县杨各庄村。
人物:杨白劳、喜儿、道具:杨家所吃:玉米和白面饺子。
白毛女高中音乐教案

白毛女高中音乐教案教案标题:《白毛女》高中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白毛女》这部经典民族歌剧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学习和演唱歌剧中的经典曲目,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剧、戏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了解《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学习歌剧中的经典曲目,如《白毛女之歌》、《红旗颂》等。
3. 学习歌剧中的重要场景和角色,如白毛女、八婆等。
4. 学习音乐剧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声乐训练、肢体语言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介绍《白毛女》歌剧及其背景1. 引入:通过播放歌剧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白毛女》的兴趣。
2. 分享:简要介绍《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3. 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歌剧中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学习《白毛女之歌》1. 引入:播放《白毛女之歌》的原版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这首歌的旋律和情感。
2. 学唱:逐句教学《白毛女之歌》,并逐渐组合起来,让学生跟着唱。
3. 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合唱表演。
第三课:学习《红旗颂》1. 引入:播放《红旗颂》的原版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这首歌的激昂和庄重。
2. 学唱:逐句教学《红旗颂》,并逐渐组合起来,让学生跟着唱。
3. 合唱表演:全班一起演唱《红旗颂》,加入相应的肢体动作和舞蹈。
第四课:学习其他歌曲和场景1. 学习其他重要歌曲:根据教学时间和学生水平,选择其他重要歌曲进行学习,如《八婆婆之歌》等。
2. 学习重要场景:让学生了解歌剧中的重要场景,如白毛女与八婆的对话、白毛女与党的领导人的对话等。
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第五课:综合表演1. 分组排练: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个场景或歌曲进行排练。
2. 综合表演:在班级或学校的音乐会或文艺演出中,进行综合表演,展示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对《白毛女》的理解。
教学评估:1. 听力评估:通过听学生的演唱或合唱表演,评估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和表达能力。
高中音乐白毛女教案

高中音乐白毛女教案教案标题:高中音乐《白毛女》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音乐剧《白毛女》,帮助高中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剧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艺术素养。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剧的表演形式、剧情背景和音乐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剧《白毛女》的剧情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掌握音乐剧表演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分析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艺术素养。
5.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音乐剧《白毛女》的剧情和文化背景。
2. 分析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和表演形式。
3. 学习和演唱音乐剧中的经典歌曲。
4. 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和表演音乐剧片段。
教学准备:1. 《白毛女》音乐剧相关音频、视频和资料。
2. 乐器、音响设备和演出道具。
3. 音乐剧《白毛女》的歌曲谱和歌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介绍音乐剧《白毛女》(理论课)1. 向学生介绍音乐剧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 分享音乐剧《白毛女》的剧情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播放音乐剧片段,引导学生分析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和表演形式。
第二课: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理论课)1.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剧中的歌曲和配乐,讨论其表达情感和推动剧情的作用。
2. 指导学生欣赏音乐剧中的经典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词曲配合。
3.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首歌曲进行分析和演唱。
第三课:音乐剧表演技巧(实践课)1. 分享音乐剧表演技巧,包括肢体语言、表情和声音运用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训练,引导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感表达来演绎音乐剧片段。
第四课:创作和表演音乐剧片段(实践课)1.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音乐剧片段进行创作和表演。
2.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包括编写剧本、设计舞台布景和音乐编排等。
3. 学生进行排练和表演,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第五课:音乐剧欣赏和评价(理论课)1. 学生观看其他音乐剧片段,进行欣赏和评价。
歌剧白毛女的教学设计

歌剧白毛女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歌剧体裁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国新歌剧..2、通过欣赏歌剧白毛女使学生认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哲理;进而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3、赏析作品;展示音乐世界中戏剧舞台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对歌剧的兴趣;了解历史;展望未来;感悟珍惜教学重难点:对歌剧白毛女的作品分析..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问:同学们喜欢雪吗同学们喜欢过年吗导入新课;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在旧社会穷苦农民在大雪纷飞的年三十是怎样度过的呢出示题目白毛女今天我们来学习歌剧白毛女一、整体感知:1、作品简介:歌剧白毛女是在1943年延安开展的新秧歌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新歌剧..它是以1940年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为依据创作的..剧情描写贫苦农民杨白劳被地主黄世仁逼债致死;女儿喜儿在黄家受尽凌辱后;逃往深山;苦熬三年;头发全变白..喜儿的恋人王大春参加八路军后随部队回来救出喜儿;打倒了黄世仁;为千千万万受苦人报了仇;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道理..歌剧音乐采用了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曲音调加以改编和创作;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创作史上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出示课件2、介绍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以歌唱为主;伴奏起烘托气氛、揭示剧情、刻画人物性格、发展戏剧矛盾的作用..3、介绍中国新歌剧:我国近现代出现的新的戏剧音乐形式被称作新歌剧;新歌剧既有别于传统戏曲;也不同于西洋歌剧..新歌剧发展分三个阶段:探索阶段:黎锦晖的麻雀与小孩等..奠基阶段:兄妹开荒、白毛女等..深入阶段:江姐、洪湖赤卫队等..4、歌剧白毛女的作品分析歌剧白毛女的剧情;基本上以民间传说为依据;但为配合当时政治工作的需要;歌剧的主题思想更加深化、集中、鲜明..反映了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农民的痛苦生活;同时也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哲理..二、欣赏歌剧中的片段;并回答问题..1;欣赏歌剧中北风吹的剧情简介并观看视频片段..出示视频这是歌剧中的第一幕第一场的第一首歌曲;这首歌的场景是:除夕晚上;天降大雪;佃户杨白劳之女喜儿手里拿着玉茭子面;冒雪从王大婶家回来;她一边干活一边等父亲回家..这首歌是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旋律改写而成的;旋律依次呈下行趋势;亲切而又流畅..问:这段视频中的这段音乐表现了喜儿一种怎样的复杂矛盾心理2、欣赏歌剧中扎红头绳的剧情简介并观看视频片段..出示视频漫天大雪;杨白劳背着豆腐担子刚回到家里;便把用卖豆腐挣的钱给喜儿扯的红头绳给喜儿扎上;爷俩处于年的欢喜之中..问:这段视频中的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3、欣赏歌剧中黄世仁逼债的剧情简介并观看视频片段..出示视频漫天大雪;年就到眼底了;地主黄世仁和狗腿穆仁智来到杨家讨债;逼着杨白劳在卖身契的文书上按了手印.问:这段视频中的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4、欣赏歌剧中大山生活的剧情简介并观看视频片段..出示视频喜儿逃进大山后;过着长时间的荒山野林生活;由于缺盐她的头发全都变白..问:1.什么信念支撑着喜儿生活下去2.喜儿与大自然搏斗暗指什么5、欣赏歌剧中大山生活的剧情..喜儿从黄家逃出后;一直在山洞里藏身..三年后;八路军解放了杨各庄;王大春也随部队回到家乡;他听说山里有个“白毛仙姑”作怪;便和伙计们隐藏在奶奶庙里察访;最后;他们发现了“白毛仙姑”竟是喜儿;便把她带到乡亲们中间..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歌剧白毛女中的几个视频;并且感受到了不同的音乐情绪;天真期盼;欢快、悲恸..音乐根据不同的需要乐意刻画出不同的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我们还知道了对塑造刻画音乐形象起重要的是音乐作品重的音乐要素..。
《白毛女》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白毛女〕教案设计-教学教案教学目标:一进一步了解戏剧并初步了解歌剧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歌剧的兴趣和能力。
二了解戏剧表现主题思想的方法,明确本文的主题思想: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热爱改革放开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一在“单元提示〞的统率下,明确教学目标,结合“预习提示〞,组织课堂教学。
二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课外播放录像、录音,以增强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时数:2课时第—课时: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歌剧的一些特点。
教学过程:一安排课前预习。
1.读附录〔谈谈戏剧文学〕,思考问题:①剧本包含哪两局部?②剧本主要有哪些特点?2.阅读课文〔白毛女〕选场。
有条件的话,看〔白毛女〕全剧的录像或剧本,了解全剧主要故事情节。
3.利用工具书解决“预习提示〞后面加点字的读音。
二.检查课前预习中的“读附录〔谈谈戏剧文学〕思考问题〞三依据板书,结合课文,理解剧本的两个组成局部。
1.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舞台提示〔“人物表〞在节选时已删节〕。
明确:时间1935年冬,除夕。
地点河北省某县杨格村。
布景村前平原,村后大山。
天降大雪。
服装〔杨白劳〕披着盖豆腐的布。
道具〔喜儿的〕红头绳;〔穆仁智的〕红灯。
教师点拨: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
剧作家借助于这些舞台揭示,再通过导演、舞美、灯光等的二度创作,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人物身份、性格特征等等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2.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示人物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舞台提示。
心理情绪〔杨白劳〕半信半疑;〔喜儿〕焦急地。
动作〔杨白劳〕踉踉跄跄地上;〔喜儿〕给爹拍身上的雪。
上下场王大婶子上;帐房穆仁智上。
教师点拨:1.生动在戏剧舞台上的是剧中人物,是舞台上的演员。
人物如何活动,必须受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制约。
剧作家对人物的心理情绪和动作做必要的提示,正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剧情开展的需要。
高中音乐白毛女的教案

高中音乐白毛女的教案教案标题:高中音乐课程教案-《白毛女》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中国民族音乐剧《白毛女》的背景、故事情节和音乐元素。
2. 培养学生对音乐剧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时长:2个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向学生介绍《白毛女》这部音乐剧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音乐剧欣赏(15分钟)- 播放《白毛女》音乐剧的片段,让学生聆听音乐和观看表演。
-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舞蹈和表演技巧。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音乐剧的感受和观点。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或表演片段,并解释为什么喜欢。
4. 音乐元素分析(1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剧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 让学生尝试识别其中的乐器声音和音乐形式。
第二课时:1. 角色扮演(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 学生可以根据音乐剧中的角色设定,编写对话和表演小片段。
2. 团队合作(15分钟)- 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的排练。
-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分享意见,提高表演的质量。
3. 小组表演(20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角色扮演片段。
-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音乐、舞蹈或其他表演形式来呈现。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表演的表现,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教学资源:1. 《白毛女》音乐剧片段的视频或音频资源。
2.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所需的纸张、笔和其他道具。
3. 音乐剧《白毛女》的剧本和歌曲歌词。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音乐剧欣赏和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表演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总结,了解他们对音乐剧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自行研究和了解其他中国音乐剧作品,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歌剧白毛女教案

歌剧白毛女教案歌剧《白毛女》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掌握相关知识;理解歌剧音乐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剧《白毛女》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歌剧《白毛女》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了解歌剧音乐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难点:理解歌剧《白毛女》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正义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有关歌剧《白毛女》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关于歌剧的基本概念。
2.学习歌剧《白毛女》的故事情节(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歌剧《白毛女》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然后学生自主阅读剧本,分组讨论故事情节的关键点,并在班级分享讨论结果。
3.学习歌剧音乐的特点和表现手法(20分钟)教师播放歌剧《白毛女》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的变化和表达手法。
然后学生分组合作,就音乐片段的表现手法进行探究,找出歌剧音乐的特点。
4.分析歌剧《白毛女》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剧《白毛女》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讨论白毛女坚守原则、勇敢正义的精神以及对侵略者的抵抗等。
学生阅读表演剧本中相关精彩台词,并组织展示讨论结果。
5.展示歌剧《白毛女》相关作品(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可以是剧本的改编、歌曲的填词或舞蹈的编排等,以展示对歌剧《白毛女》的理解和创造力。
6.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歌剧《白毛女》的理解进行总结,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展示作品的质量以及学生的表达能力等来评估教学效果。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个人笔记、思维导图或口头展示等形式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备课教案
孟州市赵和镇中心学校
冯其艳
歌剧《白毛女》教案
课题:第三单元歌剧之夜
年级:八年级
教学内容:
一、音乐知识—歌剧的定义及歌剧音乐的分类
二、欣赏—《北风吹》、《扎红头绳》
三、活动—1、学唱《北风吹》
2、分角色演唱《扎红头绳》
3、舞蹈表演《北风吹》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了解歌剧的有关知识;
二、引导学生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领略歌剧艺术的魅力,感受音乐刻画的人物形象及性格;
歌剧的定义: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
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
2、作品欣赏
(1)作品分析
《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其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为少白头,顾名思义被称作"白毛女"。
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
这部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
出示幻灯片--白毛女的故事
学生叙述故事:在华北一个偏僻的农村,贫苦农民杨白劳的女儿喜儿与青年农民王大春相爱。
地主黄世仁见色心动,逼债上门,强令杨白劳把欠他的六斗谷子利上加利,在腊月底前还他二十五元大洋,否则就以女儿抵债。
当杨白劳拿着一冬的血汗换来的七块五毛大洋到黄家还利息时,黄要本利一起还,硬逼着杨自劳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了押。
杨心如刀绞,自觉对不住女儿,除夕夜喝卤水自杀。
初一早晨,刚死了父亲的喜儿被抢进黄家。
大春搭救喜儿未成,只身投奔红军。
后喜儿在二婶的帮助下,逃出黄家,匿身深山丛林,
在山上喜儿生下的不足月的孩子夭折了,非人的山林生活亦使喜儿变成了一头白发。
喜儿常去山中的奶奶庙取供果和香火,有人遇见,便传说遇到了白毛仙姑。
两年后,大春随部队返回家乡,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为粉碎地主借白毛仙姑的谣言动摇民心的阴谋,十五之夜,大春等人潜伏在奶奶庙,寻找白毛仙姑,没想到这白毛仙姑竟是当年的喜儿。
地主被镇压了,喜儿报了仇伸了冤。
她重又回到自己的村庄,与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头发也渐渐变黑了。
(2)欣赏《北风吹》
白毛女歌剧中的第一幕第一场的第一首歌曲。
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与《青羊传》创作而成的。
讲述喜儿盼爹爹回来和杨白劳躲账后回到家里的情景。
问题
a这段音乐表现了喜儿一种怎样的复杂矛盾心理?
(表现了喜儿高兴、喜悦、担心和盼望父亲回家过年的一种复杂心情。
)
b歌曲旋律是怎样进行的,是上行还是下行?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旋律下行,表现情绪低落、忧伤。
)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得出问题结论,师总结
(3)音乐活动:唱一唱《北风吹》1=b E
出示北风吹歌谱--学生画出旋律线--跟琴演唱歌曲
(4)欣赏《扎红头绳》
这段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喜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父女之间的深厚情感.
(5)总结两段音乐的特点
(6)音乐活动
分角色演唱《扎红头绳》
(7)综合表演歌曲《北风吹》(找舞蹈特长学生展示舞蹈,其他同学跟琴演唱)
3、课堂小结-延伸
今天大家一起学习了歌剧的有关知识,欣赏了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的两个选段《北风吹》和《扎红头绳》,
下面考考大家
1、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简单而言就是以和来交代和表达剧情。
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
2、是在新秧歌无能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
在课堂的尾声,老师布置大家一个课外作业
说说中国有影响力的其他几部新歌剧,请同学们在课外时间查找并欣赏
《洪湖赤卫队》《小二黑结婚》《江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