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主要用于挽救因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而导致生命威胁的病人。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CPR通常由专业医护人员执行,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看到普通人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的情景。
一、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1. 打开呼吸道在发现病人呼吸停止或呼吸急促无力时,应该立即将其仰卧在坚硬平整的地面上。
然后轻轻扬起病人的下颚,使其头部向后仰,打开呼吸道,检查有无异物阻塞。
2. 连续压病人胸部将病人双手合十放在胸骨下缘位置,用另一只手掌按住双手,身体重心直立,用力压下,使胸廓向下压缩1/3。
快速而有力地进行30次胸部按压。
3. 人工呼吸取开放患者气道步骤后, 尼卡吗卡患者正肩位置, 使用乒乓大小呈C或s的相邻口口点击, 口到口技术为准, 先做消毒, 应是火平凡的, 朦胶状房见, 一口与嘴, 它被人们看不到, 出生了,保险上接教口支出, 探查鉴定成功。
4. 交替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完成30次胸部按压后,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观察病人胸廓鼓起,确认是否成功,然后继续交替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护人员到场或者病人恢复呼吸为止。
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评分标准在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除了正确地操作按压和呼吸的步骤外,也需要对复苏的效果进行评估。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评分标准:1. 评估响应在开始CPR之前,需要先进行呼吸检查和刺激检查,观察病人是否有呼吸或者有无响应。
如果病人没有呼吸且无响应,则需要立即开始CPR。
2. 胸部按压的深度和速度在进行CPR时,胸部按压的深度应该达到至少5厘米,每分钟100-120次的速率进行按压,力道要均匀且有力。
3. 人工呼吸的技术进行人工呼吸时,需要确保呼吸时口紧贴病人口鼻部位,每次呼吸后观察病人是否有胸廓鼓起,是否有呼吸声音,确保呼吸有效。
CPR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规整]
![CPR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规整]](https://img.taocdn.com/s3/m/2975df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2.png)
CPR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规整] CPR(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用于恢复心脏停搏或呼吸停止的患者的血液循环。
为了确保CPR操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需要对操作者进行考核评分。
下面是CPR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的规整版:一、胸外按压1. 压迫位置:按压点是否正确,是否在胸骨下1/2至1/3的位置。
2. 压迫深度:按压深度是否达到5-6厘米。
3. 压迫频率:按压频率是否在每分钟100-120次。
4. 压迫连贯性:按压是否连续不断,不间断。
二、人工呼吸1. 恢复通气:是否进行了恢复通气。
2. 恢复通气时间:每次人工呼吸的时间是否在1秒内。
3. 恢复通气量:每次人工呼吸的潮气量是否充分,观察胸廓是否抬起。
三、CPR操作流程1. 操作顺序:按照CAB的顺序进行操作,是否先进行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
2. 协作配合:操作者之间是否有良好的协作配合,是否能够高效地进行操作。
四、操作技巧1. 手法正确性:按压时手掌与胸骨之间是否有坚实的接触,并避免手指过度弯曲。
2. 压迫方向:按压时是否垂直向下施力,并避免向两侧偏斜。
3. 通气角度:进行人工呼吸时是否正确倾斜受救者的头颈,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操作效果1. 脉搏恢复:操作后是否能够恢复患者的自主循环。
2. 自主呼吸:操作后是否能够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
六、考核评分根据以上标准,对CPR操作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如下:1. 优秀(满分10分):按压位置、深度、频率准确,胸廓明显抬起,通气充分,操作顺序正确,协作配合良好,操作技巧熟练,能够有效恢复脉搏和自主呼吸。
2. 良好(8-9分):按压位置、深度、频率较准确,胸廓轻微抬起,通气较充分,操作顺序正确,协作配合较好,操作技巧较熟练,能够有效恢复脉搏和自主呼吸。
3. 中等(6-7分):按压位置、深度、频率不够准确,胸廓未抬起或抬起不明显,通气不够充分,操作顺序基本正确,协作配合一般,操作技巧一般,能够较好地恢复脉搏和自主呼吸。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评分标准心肺复苏(CPR)是一项紧急救护措施,用于挽救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患者。
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对于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心肺复苏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了一套评分标准来评估心肺复苏操作的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肺复苏操作步骤评分标准,以便救护人员和医护人员能够正确评估和改进自己的心肺复苏技能。
一、胸外按压。
1. 按压位置,按压应位于患者胸骨下缘,两侧肋间,确保按压力度直接传导至心脏。
2. 按压深度,成人按压深度应至少为5厘米,儿童按压深度应为至少1/3胸廓前后径。
3. 按压频率,按压频率应保持在100-120次/分钟。
4. 按压连续性,按压应保持连续不间断,避免中断时间过长。
二、人工呼吸。
1. 通气位置,正确的通气位置应为患者口鼻部位,确保气体能够顺利进入气道。
2. 通气方法,成人通气应为每次通气时间1秒,儿童通气时间应为1.5秒。
3. 通气气量,通气时应使胸廓明显隆起,确保每次通气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
4. 通气连续性,通气应与按压配合,保持连续不间断。
三、按压和通气比例。
1. 成人按压和通气比例,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2. 儿童按压和通气比例,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3. 按压和通气配合,按压和通气应协调配合,确保每次操作的质量。
四、自动体外除颤(AED)使用。
1. AED使用时机,在有AED设备的情况下,应在最短时间内使用AED进行除颤。
2. AED使用方法,按照AED设备的提示进行操作,确保操作正确有效。
3. AED除颤能力,AED设备应能够检测心律失常并进行自动除颤。
五、操作连贯性。
1. 操作连贯性评分,评估者应综合考虑按压、通气、按压和通气比例、AED使用等操作的连贯性。
2. 连贯性评分标准,操作连贯性应保持在85%以上,确保整个心肺复苏操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六、团队协作。
1. 团队协作评分,对于多人参与心肺复苏的情况,应评估团队协作的配合程度。
详解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详解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用于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
正确的CPR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对于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心肺复苏操作流程1. 确认事故现场安全:在进行CPR之前,首先需要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检查周围是否有危险的物体或环境,并保持警觉。
2. 判断患者意识:呼唤患者的名字并轻拍他们的肩膀,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可以初步判断为意识丧失。
3. 检查呼吸:倾听患者的呼吸声或观察胸部的起伏,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
如果患者没有正常呼吸,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4. 拨打急救电话:在进行CPR之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通知相关急救人员前来救治。
与此同时,可以让旁观者帮忙寻找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备。
5. 快速胸外按压:将患者平躺在坚硬的地面上,双膝弯曲,脚踝紧贴地面。
将双手放在患者的胸骨下方,手指交叉,双臂伸直。
按照2:30的比例进行快速而有力的胸外按压,即压迫2英寸(5厘米)的深度,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6. 人工呼吸:在完成30次胸外按压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首先,握紧患者的下颌并抬起,用另一只手捏住鼻子。
然后用嘴对嘴或口对口的方式给患者进行呼吸。
每次呼吸时间为1秒钟,呼吸时应看到胸部有明显上升。
7. 继续CPR操作:按照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循环进行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患者出现意识和呼吸。
二、心肺复苏评分标准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对于按压的质量和频率进行评分,评估CPR 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肺复苏评分标准:1. 胸骨按压质量:胸骨按压应该足够深入,使胸部下陷2英寸(5厘米)。
按压时要保持稳定且强有力,不应过度压缩或松弛。
2. 按压频率:按压频率应为每分钟100-120次,保持均匀连续。
频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影响血液循环。
3. 按压与松压比例:按压与松压的比例应为1:1,即每次按压和松压所花费的时间应该相等。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及考核评分标准(详细完整版)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及考核评分标准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助措施,用于在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时维持血液循环。
一、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1.呼叫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前开始心肺复苏。
2.检查呼吸和脉搏: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是否正常。
如果没有,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开始按压胸部:将患者仰面放平,然后站在患者头部朝向,将两只手手掌交叠放在患者胸骨下缘,使手臂伸直,压下至少5厘米,然后松开手压出来的力道,重复按压30次。
4.进行人工呼吸:将一个手指放在患者下颌下端,以托起下颌,再用另一只手捏住鼻子,嘴唇贴紧患者口部,每次吹入空气1秒钟,让患者的胸部抬起。
重复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5.继续胸外按压:继续按压胸部30次,然后再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6.检查和监控患者反应: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如有则停止心肺复苏措施并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二、考核评分标准:
1.呼吸开放性:评分为1分,若患者呼吸道开放且能自主呼吸。
2.脉搏和心跳:评分为1分,若患者有脉搏或心跳。
3.快速通气:评分为1分,若患者每次吹入空气超过1秒钟。
4.胸外按压深度:评分为1-2分,按压深度每低于5厘米扣一分,最高扣2分。
5.按压频率:评分为1-2分,按压频率每缓慢5次扣一分,最高扣2分。
6.发生误动作:评分为1-2分,根据情况但不超过2分。
7.总体评估:得分4-7分为“优秀”,得分2-3分为“及格”,得分0-1分为“不及格”。
以上是心肺复苏操作步骤及考核评分标准的详细完整版。
在实践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操作,同时需要定期进行复训,提高应急救援的水平和准确度。
高级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高级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用于恢复心跳和呼吸,以保证心脏和肺部正常功能。
高级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是指在急救现场由专业医务人员执行的一系列操作,本文将详细介绍高级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一、高级心肺复苏操作流程1. 评估环境安全:在进行心肺复苏前,首先要评估现场情况,确保环境安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被急救者和急救人员免受危险。
例如,移动受伤者至安全地点。
2. 呼救与获取自动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紧急呼叫急救电话(如拨打911),获取自动除颤器(如果有)并准备使用。
在呼救时,提供准确的位置和情况描述。
3. 评估意识与呼吸:检查被急救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可以用声音或轻拍等方式进行刺激,观察其反应并察觉呼吸。
若被急救者无意识、无呼吸或只有异常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4. 快速胸外心脏按压(Compression):以双手掌根部为中心,位于胸骨下1/2的位置,按压胸骨。
按压深度约为5厘米(成人为5-6厘米),每分钟100-120次。
按压后,松开胸骨,让心脏充分回弹。
保持按压与松开的比例为30:2。
5. 人工呼吸(Ventilation):在按压完毕后,进行人工呼吸。
通过口对口或口对鼻等方式进行。
每次呼吸需用1秒的时间,每分钟10-12次。
6. AED的使用:若在现场有AED,将其连接到被急救者身上,并按照AED的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操作方法通常包括黏贴电极片、自动分析心律、指示进行电击或继续CPR。
7. 药物应用:在高级心肺复苏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会根据被急救者情况决定使用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等。
8. 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若经过初级措施后,被急救者仍无法维持正常呼吸或氧合,医务人员可能会选择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9. 静脉通路建立与药物输注:在高级心肺复苏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会建立静脉通路,以便快速输注药物。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种应急救命技术,常用于突发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的患者。
其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是医务人员和急救人员必备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并详细解释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 评估环境与安全在进入现场前,首先评估环境是否安全,并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例如,检查是否有危险物品或者触电风险。
2. 检查意识与反应轻轻拍击患者肩膀,喊叫其姓名,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若患者没有意识和反应,需要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呼吸。
3. 呼叫急救在确认患者没有意识和反应后,立即呼叫急救,请求专业医护人员的支援。
4. 开始心肺复苏进行心肺复苏前,首先判断患者是否正常呼吸。
可以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听是否有呼吸声或感受是否有呼出气流。
如果患者没有正常呼吸,需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5. 进行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双膝弯曲,稳固患者的上半身。
将一只手掌平放在患者的胸骨下缘,另一只手掌叠放在上面,手指交叉。
然后用身体重量进行胸外按压,按压的部位应位于胸骨下缘。
按压时要注意力道要均匀,按压深度应为至少5厘米。
按压和放松时间比例为30:2,即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6. 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将患者头部仰至之前的位置,用食指和中指捏住患者的鼻孔,用另一只手托起患者的下颌。
将口紧密贴在患者嘴上,同时吹气给患者。
每次吹气的时间应为1秒钟,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
吹气过程要平稳,不要过猛。
7. 持续心肺复苏持续进行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直至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者患者恢复意识、呼吸。
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可用,应尽早启动该设备,并按照其提示进行操作。
8. 寻找专业医护人员的支持在进行持续复苏的同时,应尽可能快地通知专业医护人员到场,以获取更高水平的医疗支持。
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通常是根据胸外按压质量、人工呼吸效果以及反复检查的及时性来进行评判。
单人CPR操作技术考核及评分标准

操作
方
法
及
程序
60分
1.判断病人意识:轻摇或手拍患者面颊并大声呼叫患者,看开始复苏时间。
2.呼救:通知同事、医师。
3.开放气道:
①安置体位:去枕、平卧复苏体位,置按压板。
②解开衣领、腰带。
③检查口腔,去除异物或义齿。
④开放气道:判断颈椎有无损伤,选择适当方法—仰头举颏法、托颌法(仰头抬颈法新标准不用)。
未判断呼吸扣5分,判断不准确扣3分
未做人工呼吸扣10分
人工呼吸方法一处不当扣1分
一处方法不当扣2分
未判断大动脉搏动扣5分
术者体位不当扣3分
定位方法不准确扣3分
按压部位不当扣2分
按压姿势不正确扣2分
按压深度不当扣2分,按压无效每次扣0.5分
按压频率不当扣2分
按压与放松时间不当扣2分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不当扣3分
7.胸外心脏按压:
①术者体位:位于病人一侧,根据个人身高及病人位置高低选用踏脚登或跪式等体位。
②定位方法:快速方法—两乳头连线中点
胸骨切迹上2指。
③按压姿势: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不触及胸壁,双臂肘关节绷直,垂直向下用力。
④按压幅度:胸骨下陷4~5㎝。
⑤按压频率:成人100次/分。
⑥按压与放松时间1︰1,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按压部位。
单人心肺复苏的简易操作流程
单人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程序
分
值
评分标准
操
作
前
准
备
20分
1.护士准备:着装整齐,动作敏捷。
2.物品准备:硬板床或硬板、纱布、抢救车、除颤器、给氧装置、电筒、血压计、笔、记录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徒手心肺复苏(成人,使用简易呼吸器)技术
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根据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制定)
【目的】
1.通过实施CPR,促进建立患者的循环、呼吸功能。
2.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评估】
1.现场环境安全:排除不安全因素如,电源、有害气体等。
2.评估患者:心肺复苏是急救技术,需分秒必争,对患者的评估应与操作同步进行。
确认患者无意识,无颈动脉搏动,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做无呼吸)。
3.有无禁忌症:胸部严重挤压伤、大面积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如颈椎损伤患者不能把头偏向一侧)。
【准备】
1.护士:着装整洁,沉着稳重,动作迅速。
2.物品:手电筒、血压计、听诊器、简易呼吸器(应急状态)、氧气装置、棉签、脚凳(必要时)、复苏板、快速手消毒液、护理记录单(根据事发现场准备,就地取材)。
3.环境:安全,患者床单位周围宽敝,必要时屏风或布帘遮挡。
4.病人准备:仰卧于地面或复苏板上(复苏体位:病人头颈、躯干、四肢在一条线上,双侧上肢位于身体两侧)
【方法】
评估环境→发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判断意识,双手拍击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唤(喂/呼姓名,你怎么啦?),同时检查颈动脉搏动(判断颈动脉搏动:术者右手食指和中指指腹沿患者下颌正中滑至气管喉结部位,再平移向对侧滑动2~
3cm,至胸锁乳突肌中段内侧凹陷处)时间<10秒→病人无意识、颈动脉搏动消失→寻求帮助(院内---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简易呼吸器!院外---拨打120),记录时间→术者位于病人右侧,在病室将病人迅速去枕仰卧位(卧于软床者,肩背下垫复苏板),在室外仰卧在坚实表面→解开病人衣扣、腰
带、暴露胸部→行胸外心脏按压→术者将一手掌根部紧贴在患者双乳头联线的胸骨中心,另一手掌根部重叠放于其手背上,双臂伸直,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5~6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反弹,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1:1→将患者头侧向一侧,迅速清理口腔内分泌物→采取仰头举颏法(一手掌小鱼际肌置于病人前额使头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置于下颌并尽量抬起下颌,呈通气最佳位置。
医务人员对于创伤患者使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调节氧流量至少10~12L/min→面罩方向正确,术者左手以“C E”手法固定面罩,使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衔接(CE手法:左拇指、食指张开正确固定面罩,达到密封,其余三指用力上抬下颌) →术者右手挤压呼吸囊进行人工通气二次,每次应吹气1秒,使胸廓抬举。
通气频率10次/分,注入空(氧)气:500~600ml→按压通气比为30:2→5个循环后,判断复苏是否有效(是否有自主呼吸,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不超过10秒)→若无颈动脉搏动继续进行CPR→若复苏有效,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取下简易呼吸器→擦净患者面部→撤除复苏板,病人头部垫枕→整理衣裤,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告知安慰患者及家属→快速手消毒→记录(复苏有效时间及抢救过程)→整理用物(急救药品、物品清点数字后归位,并及时补充;物品保证应急状态;简易呼吸器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洗手。
【评价】
1.应急反应良好,判断准确,确保安全。
2.操作熟练正确,打开气道方法准确,动作稳、准、节力、有效(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
3.按压位置正确,用力适当,频率符合要求。
4.面罩紧扣口鼻,不漏气
5.挤压呼吸囊节律、频率规范。
6.复苏有效,操作过程中患者无损伤。
【注意事项】
1.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中断。
2.施救者应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以便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
3.当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
若成人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发生心脏骤停,或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该在他人前
往获取以及准备AED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而且视患者情况,应在设备可供使用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4.成人使用1~2L的简易呼吸器,如气道开放,无漏气,1L简易呼吸器挤压1/2~2/3,2L简易呼吸器挤压1/3。
5.人工通气时,避免过度通气。
6.若患者没有人工气道,吹气时稍停按压;如患者插有人工气道,吹气时可不暂停按压。
【理论提问】
1.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有哪些?
答:能扪及颈动脉搏动;自主呼吸恢复;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瞳孔由大变小、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
2.胸外按压的部位、按压频率、按压深度?
答:胸骨中下1/3段(双乳头连线中点),100~120次/min,5~6cm。
徒手心肺复苏(成人,使用简易呼吸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016年3月修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