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
电子音乐的演变轨迹与青年文化共鸣

电子音乐的演变轨迹与青年文化共鸣从上世纪的迪斯科舞曲到当代的数字时代节拍,电子音乐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不再是简单的合成器声响和重复性节奏,而是成为影响全球青年文化的一股力量。
电子音乐的演变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深刻地影响了青年一代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和社会观念。
电子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实验音乐,但真正进入大众视野是在1970年代的迪斯科热潮中。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电子乐器的普及,电子音乐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到了1980年代,随着电脑技术的引入,音乐制作变得更加数字化和个性化,电子音乐也因此更加丰富和复杂。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电子音乐的传播和接触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音乐制作软件使得年轻人能够在家中就制作出专业水准的音乐作品,而各大音乐节和俱乐部的电子舞台则成为青年文化的新圣地。
电子音乐的现场体验,如电子舞曲派对,更是成为青年人社交和表达自我的重要场合。
对青年文化而言,电子音乐不只是一种音乐形式,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
它的前卫、创新精神吸引了大量年轻追随者,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让人情不自禁地舞动,成为释放压力、追求自由的象征。
电子音乐也常常与社会运动相结合,成为推动性别平等、反战和平等社会议题的力量。
电子音乐的流行还带动了时尚界的变化。
许多青年穿着打扮受到电子音乐派对风格的影响,如荧光配饰、未来感装束等,这些风格逐渐融入日常穿搭中,影响了当代青年的服饰潮流。
电子音乐的演变是技术和艺术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反映了音乐制作的新方向,更在青年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从音乐节的狂放到日常生活中的耳畔细语,电子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记忆,引领着青年文化向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方向发展。
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技术的应用,电子音乐将继续在新的声音景观中探索,激发更多的文化创新和社会变革。
电子音乐的发展与流行趋势

电子音乐的发展与流行趋势近年来,电子音乐以其新颖的音色和节奏,对流行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最初的实验音乐到如今的主流流派,电子音乐不断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未来的流行趋势。
一、电子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电子音乐起源于二十世纪初,当时录音技术的发展为音乐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电子音乐家们开始使用电子设备来制作和处理音乐,其中一位重要的先驱是德国音乐家卡尔海因茨斯托克豪森。
他通过使用电子调音台和生成器,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音乐作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音乐开始逐渐流行起来。
1950年代,电子音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
1960年代,合成器开始广泛应用于音乐制作中。
这一时期的电子音乐常常与实验艺术结合,探索声音的各种可能性。
1970年代,电子舞曲出现,成为流行音乐的一部分。
二、电子音乐的主要流派电子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同的流派。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流派:1. 浩室音乐(House Music):起源于1980年代的芝加哥,以其简单的节奏和重复的旋律而闻名。
浩室音乐以其欢快的氛围和舞曲风格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流行音乐。
2. 银屋音乐(Trance):以其梦幻般的音色和快节奏而著称。
银屋音乐常常带有高亢的旋律和富有张力的编曲,通过律动的鼓点和缓慢的过渡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3. 鼓打贝斯(Drum and Bass):以其强烈的节奏感和重低音的独特声音而受到喜爱。
这种流派的音乐常常充满能量,适合舞池的氛围。
4. 进步式音乐(Progressive):以其复杂的结构和深邃的旋律而著称。
进步式音乐常常借鉴古典音乐的元素,通过演进的曲线展现出一种情感上的发展。
三、电子音乐的未来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音乐的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趋势:1. 融合更多音乐元素:未来的电子音乐可能会更多地融合其他音乐风格,例如嘻哈、摇滚和古典音乐,以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声音。
2. 虚拟现实体验: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电子音乐可能会与虚拟现实体验相结合,将观众带入全新的音乐世界。
2024年电子音乐的全球热潮

合成器流行乐:使 用合成器创造独特 音色的流行音乐
嘻哈音乐:将嘻哈 元素与电子音乐结 合,形成独特的节 奏和旋律
迷幻音乐:通过使 用合成器和效果器 创造梦幻般的氛围 和声音
实验电子:探索新 的声音和音乐形式 ,不拘泥于传统音 乐结构
多样性:电子音乐拥有丰富的音乐 元素和风格,可以满足不同听众的 需求。
电子音乐的发展推动了音乐制作技术的进步 电子音乐拓宽了音乐市场的受众群体 电子音乐对传统音乐产业产生了冲击和变革 电子音乐的发展促进了音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汇报人:XX
日本市场:尽管日本传统音乐文化深厚,但电子音乐在日本也拥有一定的市场, 尤其在都市年轻人中备受欢迎。
电子音乐在社交 媒体上的传播方 式:通过音乐视 频、直播、社交 媒体平台等途径, 电子音乐在社交 媒体上迅速传播。
社交媒体对电子 音乐的影响:社 交媒体为电子音 乐提供了广泛的 传播渠道,使得 电子音乐在全球 范围内受到热捧。
音乐理论素养:具备音乐理论 基础,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和风 格
音乐制作技能:掌握音乐制作 软件和硬件,能够创作和制作 电子音乐
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新的音乐 元素和创作方式,保持创新思
维
团队合作能力:与其他音乐人、 制作人、艺人等合作,共同完 成音乐项目
人工智能技术:AI将 为电子音乐创作提供 更多可能性,如自动 编曲、智能混音等。
电子音乐在社交 媒体上的发展趋 势:随着社交媒 体的不断发展, 电子音乐在社交 媒体上的传播将 更加广泛和深入。
电子音乐在社交 媒体上的营销策 略:音乐制作人 和唱片公司通过 社交媒体推广电 子音乐,吸引更 多听众和粉丝。
电子音乐成为年轻人最喜爱的音乐类型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2024年电子音乐的全民狂欢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2 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
03 2024年电子音乐的全民狂欢现象
04 电子音乐的创作与制作
05 电子音乐的未来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电子音乐的发 展历程
电子音乐的起源
1970年代:Disco音乐的出 现
1980年代:House音乐的 发展
电子音乐在中国的兴起
时间:2000年代初 原因: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 代表人物:高晓松、老狼等 作品:《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
2024年电子音 乐的全民狂欢现
象
电子音乐节和电音比赛的涌现
大型电子音乐节 如雨后春笋般涌 现,吸引了数以 万计的观众。
各大电音比赛如火 如荼地展开,为电 子音乐爱好者提供 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商业化阶段:随着数字音乐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音乐逐渐商业化,成为主 流音乐形式之一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全民狂欢阶段:2024年左右,电子音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文化现象, 各种音乐节和活动层出不穷,成为人们娱乐和社交的重要方式
电子音乐在全球的普及
电子音乐在欧洲的起源 电子音乐在美国的发展 电子音乐在亚洲的兴起 电子音乐在全球的普及趋势
个性化与定制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电子音乐将更加 个性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音乐,享受独特的音乐体验。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制作技巧:掌握音乐制作软件和硬件设备是电子音乐人的必备技能
创新与实验:电子音乐人需要不断尝试新的音乐元素和制作技术,以创作出独特的音乐 作品
合作与交流:电子音乐人需要与其他音乐人、制作人、艺术家等合作,共同创作出更具 创意和影响力的音乐作品
电子音乐知识点

电子音乐知识点电子音乐是以电子设备为工具创造的一种音乐类型。
它运用了现代科技和电子技术,采用电子合成器、电脑和数字声音处理器等设备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奏。
电子音乐有着独特的声音效果和创新的表现方式,成为现代音乐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电子音乐的知识点。
1. 电子音乐的起源电子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电子音乐实验。
最早的电子音乐作品可以追溯到1897年,当时法国的音乐家毕沙罗尔发明了一种名为"光线仪"的设备,利用光电效应的原理产生声音。
20世纪50年代,以德国的开普勒实验室为代表的电子音乐实验室开始涌现,推动了电子音乐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电子音乐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音乐艺术形式。
2. 电子音乐的特点电子音乐以其独特的声音效果和创新的表现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听众。
以下是电子音乐的一些特点:2.1 音色的多样性:电子音乐使用电子合成器等设备进行音频处理,可以产生各种丰富多样的音色效果,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2.2 循环和重复:电子音乐常常使用循环和重复的节奏和音乐元素,营造出单调但有力的音乐氛围。
2.3 实验性和创新性:电子音乐的创作方式具有很大的实验性,艺术家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实现各种音乐效果和创新的音乐表达。
2.4 可编程性:电子音乐设备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各种音乐效果和实时控制,让艺术家可以随时调整和改变音乐的表现方式。
3. 电子音乐的流派电子音乐有着多种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子音乐流派:3.1 舞曲(Dance):舞曲是电子音乐中最为广泛传播的流派之一,它通常具有明快的节奏和重复的旋律,适合用于舞蹈和派对场合。
3.2 家园(House):家园音乐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其特点是轻松的节奏和律动感,通常包含一些带有灵魂感的人声元素。
3.3 汽车(Trance):汽车音乐以其激昂的节奏和浓郁的情感而闻名,常常通过重复循环的旋律和强烈的低音效果来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舞曲氛围。
电子音乐的发展与创新

电子音乐的发展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音乐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创新。
从最早的合成器到现在的电子舞曲,电子音乐已经成为了现代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它所带来的创新与影响。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电子音乐的起源。
20世纪初,合成器的问世为电子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合成器能够通过电子方式产生各种音色,使音乐创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合成器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电影配乐和实验音乐中。
这一时期的电子音乐以其前卫的音色和创新的音乐结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真正让电子音乐走向大众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迪斯科音乐。
迪斯科音乐以其强烈的节奏和重复的旋律成为了当时的流行音乐风格,而电子合成器的运用则使其更加独特和前卫。
这一时期的电子音乐创造了许多经典的舞曲,如《Saturday Night Fever》和《Stayin' Alive》等,成为了当时的音乐现象。
随着电子合成器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音乐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的电子音乐开始探索更多的音乐风格和元素,如工业音乐、舞曲和环境音乐等。
同时,电子音乐也开始与其他音乐风格进行融合,如摇滚、嘻哈和流行音乐等。
这种融合创造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如电子摇滚和电子流行等。
进入21世纪,电子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音频处理软件的不断发展,电子音乐的创作和制作变得更加简便和灵活。
现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电脑和软件创作自己的电子音乐作品。
这种普及性使得电子音乐的创作门槛大大降低,促进了更多的人参与到电子音乐的创作中来。
此外,电子音乐的发展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影响。
首先,电子音乐的舞曲特性使其成为了现代夜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音乐的高能节奏和律动感使得人们在舞池中尽情释放自己,享受音乐的力量和魅力。
其次,电子音乐的创新性和前卫性影响了许多其他音乐风格和艺术形式。
职称论文电子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电子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具体音乐到磁带音乐:磁带音乐崭露头角从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模拟录音技术的的革命性发展使得电子音乐作曲家们拥有了更为得力的电子设备工具。
逐渐形成了以磁带录音机技术发展为核心,连接调音台、电子效果器、电子振荡器、电子压缩器、电子采样器等硬件电子设备的制作平台。
这一阶段的潮流先导主要围绕着音乐文化思潮自由和电子科技相对发达的法国和德国。
其中,法国电子音乐流派的奠基人是舍费尔(pierre schaeffer)他在法国巴黎电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最大的电子音乐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拥有当时国际顶尖级的电子设备器材与创作环境,吸引了各国众多的电子音乐作曲家来此工作和实验。
1951年,身为作曲家的艾默特(herbert Eimert)在当时的西德克隆电台也建立了庞大的电子音乐实验室,随后,50年代中后期,其他各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电子音乐实验室。
意大利的贝利奥,美国的乌纱切夫斯基,法国的瓦列兹等等音乐大师都在电子音乐领域有许多出色的代表作品。
这一阶段的音乐创作有的大量使用从自然界采集的各种声音,如城市的工业噪声、乡村的自然风貌、各种生活场景的模拟,从而在有音高的声音和纯粹自然界的音响结合与叠变中达到自己表现和丰富音乐的目的,有的通过电子振荡器产生没有泛音的正弦波,然后通过电子滤波器、电子加速器或电子调制器进行声音修改,强调乐音与噪音的平衡,表现复杂的人文情怀。
只是这一时期的电子音乐作品还主要局限在专业作曲家的创作范畴内,在社会音乐传播中并没有广泛应用。
作曲技术手段也主要依赖于磁带录音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电子音乐的磁带音乐时期。
这一时期的大部分电子音乐作品不用谱表记录,只是保存在磁带上。
少数的记谱也是普通音乐人难以看懂的。
例如:著名的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的电子音乐作品《电子音乐练习曲》在音高和音色的部分,标分从100直到17.200hz。
乐曲中使用的音高是从一个分成81级的音阶中选出的,其音程的比率是一个不变的25%hz,又根据各个音高构成193个混合音,粗横线条表示第一个混合音响的频率,其上又增加另一叠置的混合声响,此页中间两条横线表示声响的时值,时值是按照磁带运行每毫米的具体速度计算的。
高三音乐教案了解电子音乐的演变

高三音乐教案了解电子音乐的演变高三音乐教案:了解电子音乐的演变导引:在当代社会,电子音乐成为了年轻人最为喜爱的音乐类型之一。
然而,了解电子音乐的演变对于高中音乐学生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电子音乐从起源到现代的演变过程,并通过学习相关的历史背景和音乐技术,培养学生对电子音乐的音乐美学鉴赏能力。
一、电子音乐的起源(200字左右)电子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科学家和音乐家们开始利用科技设备创造新颖的音乐效果,不再仅限于传统管弦乐器的演奏。
早期的电子音乐是通过合成器等设备产生的,而且由于技术发展有限,其音乐风格也相对简单。
二、电子音乐的发展(400字左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音乐逐渐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电子音乐开始与摇滚、流行乐等音乐类型相结合,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先锋电子音乐家,如肖恩·奥利维尔和卡尔海恩斯。
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合成器等设备变得更加普遍,并且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这使得电子音乐发展迅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电子音乐家和乐队,如卡尔·罗波等。
他们推动了电子音乐的发展,并且将其带入了主流音乐的视野。
三、电子音乐的现代形态(400字左右)随着音乐技术的革新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电子音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现代,电子音乐的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音乐制作方法,如合成器等,还涉及到编程和数字音频工作站等新技术。
这些创新使得电子音乐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今天,电子音乐已经成为了主流音乐的一部分,并且融入了许多不同的音乐类型,如流行、舞曲、嘻哈等。
许多电子音乐家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新的音乐制作手法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追捧。
同时,电子音乐在舞台表演和音乐制作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电子音乐的音乐美学鉴赏(300字左右)了解电子音乐的演变不仅仅是静态的历史知识,更是需要我们对电子音乐的音乐美学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时期:电子音乐(英文:electronicmusic)可以泛指一切利用电子手段产生、修饰的声音制作而成的音乐,与由共鸣体自然发音的音乐相区别。
有人把这里的电子音乐称作电声音乐(electroacousticmil-sic),以此区别于下文提到的、与具体音乐相并列的电子音乐。
但是,严格意义上的电子音乐是指不仅在演奏上,而且也在作曲上利用电子手段而形成的音乐。
因此,它不包括由电声乐器演奏的音乐,如1920年出现的特里明琴(以它的发明者Leon Theremin的名字命名)、1928年出现的马特努琴(以它的发明者Maurice Martenot的名字命名)以及其他各种电乐器、电子乐器等。
这些电声乐器突破了传统乐器的音响范围,却依然像其他乐器一样,专供演奏现成的音乐。
它们与在实验室里利用电子设备作曲而成的音乐不同。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后一种电子音乐。
它的产生是战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也是噪音音乐在新时期继续实验的产物。
电子音乐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录音带音乐利用录音带操作技术制成的电子音乐作品可统称为录音带音乐(tapemusic)。
它可包括具体音乐和电子音乐两类。
具体音乐(musique concrete)是把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音响录下来,加以变化和处理,组成作品,以此与作曲家写在乐谱上的抽象符号所表示的音乐相对照。
具体音乐的发明者是法国作曲家谢菲尔(Pierre Schaeffer,1910-1995)。
他的父母虽然都是音乐家,他却在1929年进人工科大学学习,毕业后任专职的电讯工程师。
他在巴黎法国广播电台工作期间,有机会接触大量音响效果资料。
1948年,他创作了第一首具体音乐作品《火车练习曲》,把车轮滚动、喷气、汽笛等声音拼接、录制而成。
录音带试制成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但直到50年代初才被投放市场。
谢菲尔在1951年使用磁带录音机前,一直依靠录音盘进行录音(discrecording)。
他最流行的具体音乐作品是同年创作的《锅盘练习曲》(Etudeoux CassrolesWTBZ,又名《忧郁练习曲》,Etude Pathetique),其中录制了锅盖旋转、口琴、和尚念经、巴厘音乐、咳嗽等各种声音。
谢菲尔在具体音乐中使用的方法为后来的录音带音乐打下基础,如:录音带打圈子(可使声音无限循环)、变化速度(以改变音高)、反转方向(使通常的发音方式倒转过来)、分切和拼接、录音带延迟(以产生回声效果)等。
他在巴黎电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最大的电子音乐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吸引了很多作曲家来这里短期工作,如布列兹、米约、梅西昂、施托克豪森等。
1951年,在西德科隆电台也建立了电子音乐实验室,那里的作曲家也利用录音带制作电子音乐作品,但与具体音乐不同的是,他们不采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音响,而是采用电子设备本身(如振荡器)发出的音响作为原材料。
德国的电子音乐,从一开始,就带有更多的科学实验的性质,不像法国那么注重情趣和气氛。
科隆实验室的建立者艾默特(Herbert Eimert,1897~1972)是一位作曲家,毕业于科隆音乐学院,信奉十二音体系。
他不出名,但很重要。
他认为序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只能在电子音乐中才能实现。
他对施托克豪森有很大影响。
施托克豪森曾在他的实验室工作,很快就成为德国电子音乐的代表人物。
他的第一首重要的电子音乐作品是《练习曲Ⅱ》(1954),只采用正弦音作为音源,同时,结合使用序列手法。
他最重要的电子音乐作品是《青年之歌》(1955-1956),为童声和电子音响而作。
童声经过变形、加工,变得支离破碎,再与电子音响相结合,十分奇特。
现场演出时,《青年之歌》还使用了五个拉开距离的扩音喇叭,从而把“空间运动”的概念引入音乐.50、60年代,巴黎和科隆是西方电子音乐的两个中心。
从《青年之歌》采用人声可以看出,法国具体音乐和德国电子音乐之间的区别正在开始消失。
50年代中期起,其他各闻也相继建立电子音乐实验室,如意大利米兰的电子音乐实验室和美国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电子音乐中心等。
意大利电子音乐实验室,如意大利米兰的电子音乐实验室和美国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电子音乐中心等。
意大利电子音乐的代表人物是贝里奥(Luciano Beriu,1925〜),他最著名的电子音乐作品是《主题》(Aema,1958),材料取自乔伊斯(James Juyte)的小说《尤利西斯》,也是利用人声进行电子处理。
美国电子音乐的代表人物是乌萨切夫斯基(Vladimirllssachevsky,191l~)。
他既采用自然声音,也采用电子声音,兼取法德两国所长,代表作如《木管和铜管》(1965)。
在美国有影响的电子音乐作品中,还应该提到瓦雷兹的《电子音诗》(1957)、巴比特的《菲洛梅尔》(或译《夜莺》1964,为女高音和录音带而作,同时采用序列手法)、凯奇的《方塔娜混合曲》(1958)等。
其中《方塔娜混合曲》由一系列噪音所组成,既是电子音乐中离开传统最远的一个例子,也是一首令人难以接受的偶然音乐作品…第二阶段:合成器音乐虽然1955年出现了著名的RCA(美国无线电广播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America的缩写)电子合成器(synthesizer),1959年又改进为RCA Mark U合成器,但是直到1%4年电平控制合成器(voltage controlled synthesizer)问世以后,合成器音乐才有了广泛的实使用的价值。
电平控制合成器是一个小型的制作电子音乐的独立完备的系统。
它代替原来满屋子的器材和很多插线,通常包括三个部分:1.产生声音(振荡器、噪音发生器)2.处埋声音(扩音器、混频器、滤波器、反响器、环形调制器等);3.控制源(包络发生器、音序器、键盘等它大大简化了电子音乐的创作过程(在原来的录音带音乐中,制作30秒钟的音乐约需要4小时),扩大了声音的范围和性能,还可现场表演,进行即兴作曲.在各种小型的电子合成器中T最常见的有“穆格”(设计者为美国的Robert Moog)布克拉”(设计者为美国的Dunald Bwhk)和“辛-凯特”(设计者为意大利的Paolo Ketoff)三种。
美国作曲家苏博尼克(Morton Subotnicfc,1933~)为布克拉合成器创作了合成器音乐的代表作《月亮上的银苹果》(1967).第三阶段:计算机音乐计算机音乐(computermusic)是指那些不仅利用计算机作曲而且其音响材料也出自计算机的电子音乐作品。
因此,如果一首乐曲仅仅依靠计算机的协助来进行作曲,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计算机音乐。
计算机比合成器更加优越,有着产生潜在的各种声音的巨大可能性;有着制作精确音响和复杂节奏的能力,不受常用乐器和演奏员的限制。
它可以加速和简化音响制作过程,免去拼接磁带的烦人劳动,有时,只须改变一些“指令”,就能轻易地产生同一首作品的不同版本等等。
电子音乐作曲家利用计算机直接操纵音响,完成一首作品,而无须演奏人员帮忙,达到了空前便捷的程度。
计算机音乐所展示的广阔前途,已被人们所认识。
近一二十年来,随着汁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音乐的电脑化已使电子音乐的制作进人普通家庭。
越来越多的作曲家正在学特定的计算机程序和语言,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音乐的代表人物如法国的里塞(Jean Claude Risset,1938-)。
他是一位少有的精通计算机专业的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突变1》等;:电子音乐提出了新的问题:(电子音乐的特点)(1)任何声音都成了音乐的基本材料序列音乐,不论怎么变化,仍采用十二个半音。
现在,从纯音(正弦音)到最复杂的噪音都被当作“音乐”,那么,什么是音乐?《辞海》提到: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首要条件是乐音。
如果不是由乐音组成的“音乐”,还是不是音乐?(2)特殊的结构方式传统音乐中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段,如旋律、和声等,都是以乐音为基础的。
电子音乐中也会使用节奏、复调等用词,但涵义不同。
特别是曲式结构,电子音乐主要依靠紧张和松弛(包括快慢、强弱)的关系,以及音乐的变化等来组织音响。
那么,在电子音乐中,相当于传统音乐曲式的具体结构形式是什么?(3)取消了演奏者作曲和演奏合二为一是电子音乐的一个特点。
操作仪器,既是作曲,也是演奏,不需要另有演奏人员。
当然,电子音乐发展到后来,经常结合现场演出。
配合着播放录音带,舞台上也出现演奏家。
尽管如此,电子音乐作为一个独立品种,很多作品是在实验室完成的。
(4)改变了记谱法有的电子音乐没有乐谱,有的只是仪器操作技术的细节说明,也有的采用图示式的记谱方法,不一定再限于五线谱表记谱。
不仅如此,电子音乐的这些特点,又进一步影响了非电子音乐,也在常规音乐中表现出来。
不管对电子音乐怎么看,有多少争议,它的日益普及已是事实。
除了上面提到的法、西德、美、意等国外,很多西方国家也都有了电子音乐实验室,一般都设在大学或电台里。
仅美国在70年代就有400多个。
在日常生活里,在电视、电影、剧场、广播中,经常可以听到电子音乐音响。
有的流行音乐团体也在使用合成器。
它的优越性除了具有传统音乐所不具备的特殊音响和表现力以外,还可以减少费用开支。
电子音乐几乎是无限地扩大了声音的范围和性能,特别是具有科技新时代的音响特征(过去的乐器如双簧管可以使人联想到田园景色,小号可以使人联想到凯旋的队列行进等等)。
但是,正如器乐比起人声来,有它的优越性,扩大了声音的范围和性能,却并不因此可以代替人声一样,电子音乐也不能代替传统音乐。
从整体来看,它不可能是未来音乐发展的唯一方向,但却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音乐。
它是一个品种,增加它,只会使音乐的园地更加多彩。
当然,电子音乐作品是多种多样的,那种从头到尾都由噪音组成的电子音响,恐怕难以被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