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饮食简介 佤族有啥特殊的饮食习俗
西盟佤族饮食

西盟佤族饮食-稀饭、水酒佤族的主食是稀饭和水酒。
平时吃酸笋、盐巴、辣子稀饭。
节庆、做鬼、办喜、丧事或有客人,才煮牛苦肠或鸡肉、老鼠稀饭。
水酒则是一年四季的常用饮料。
牛苦肠或鸡肉、老鼠肉稀饭加水酒,是佤族接待宾客的最高礼节中的食品。
佤族有“有饭大家吃、有酒在家喝”,“无酒不成礼”之说,以能有东西让大家吃为荣耀。
他们说:“这才算汉子”,这反映出佤族古朴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方式痕迹。
逢剽牛、杀猪、杀鸡或猎到什么野兽,除了要特别敬奉老人、头人、魔八、砍头英雄和歌手,长辈之外。
人人大抵平等,见者有份。
所谓“无酒不成礼”,意思是家里有客人,一定要泡水酒,才能表达心意,否则不合礼节,面子上过不去。
佤族用手抓饭吃。
他们把稀饭盛在一种叫“木拉”的木盘子里,一点一点地从边到里抓稀饭吃。
木拉隔热、不烫手。
现在抓饭吃的习俗有所改变,多数地方的佤族已经使用碗筷子。
佤宴(佤族请客吃饭),是很有风趣的热闹场面。
首先是大家来帮主人家劈柴、舂米、泡酒、剽牛或杀猪,然后把大块的牛肉或猪肉放在大锅里煮。
煮到七成熟后,放入米煮稀饭。
稀饭将熟时,把牛肉或猪肉锅里捞出来,放到火塘边备好的簸箕上。
2至3个男子汉赤膊把长刀把子顶到肚皮上,用双手把大块的猪牛肉划割成小块。
佤族竹楼较为窄小。
吃饭时往往楼里楼外楼下都挤满了人。
也常常因为碗不够用,家庭主妇就用木拉、芭蕉叶子给大家盛饭,每一份饭上搁上一撮肉,一撮佐料。
酒司令轮番向大家敬酒,边吃饭、边喝酒、吃饱饭、还喝酒。
有人就着酒兴,唱起歌来,一人唱、众人和,大家踏歌起舞,感情投入,如醉如痴,让你真正感受到阿佤人的热情与好客。
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

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饮食习俗还涉及到饮食所用的器皿和场合等十分丰富的内容。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一、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食物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正所谓“绿色的就是菜,会动的就是肉”。
a.采集:如苦聪人的斑茅芽、猴头果、苦竹笋、木瓜果、山药、老鼠果等;独龙族的牛耳朵菜、水芹、节节菜、水香、芭蕉花、竹笋、臭菜、鱼腥草等。
b.渔猎C.养殖:拘兽以为畜,如《华阳国志?蜀志》:在滇北与四川相连地区有石猪坪,“有石猪子母数千头。
长老传言:夷昔牧猪于此,一朝猪化为石,迄今夷不敢牧于此”。
D.种植:稻谷、小麦、豆类、玉米、马铃薯2.饮食方式食生:把肉剁碎和着作料吃。
如白族的生皮、布朗族、傣族“剁生”、景颇族“鹿血饭团”熟食:烧烤、石烹二、云南民族饮食特色1.坝子和河谷地区民族饮食特色白族饮食:白族以稻米和小麦作主食,山区则以玉米、荞麦为主食。
附以薯类、豆类、肉类及各种蔬菜、水果等。
洱海的鲤鱼、弓鱼、鲫鱼是人们喜食的菜肴,“砂锅鱼”是大理著名佳肴。
白族人喜食酸辣,爱吃凉菜,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螺蛳酱等。
爱饮糯米酿造的甜酒。
特色饮食:三道茶、砂锅鱼、生皮、乳扇等砂锅鱼将嫩鸡片、冬菇等十余种鲜腊配料,再加上洱海出产的弓鱼或鲤鱼慢慢炖成。
游客可在游船上,以及下关或大理各大饭店品尝得到这道名肴。
乳扇呈乳白、乳黄之色,大致如菱角状竹扇之形,两头有抓脚。
三道茶第一道是用沱茶冲泡的苦茶;第二道是加红糖和牛奶的甜茶;第三道是放入核桃、蜂蜜、米花的回味茶。
“一苦、二甜、三回昧”的“三道茶”不仅是白族同胞待客的佳茗,它还寓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傣族饮食傣族地区以产米著称,糯米是主要食品。
傣族有吃异物的习俗,《百夷传》载:“其饮食之异者:鳅、鳝、蛇、鼠、蜻蜓、蜉、蛟、蝉、蝗、蚁、土蜂之类以为食。
佤族简介

佤族·习俗
【食】
佤族是以大米为主食。西盟地区的佤族都喜欢把菜和盐、 米一锅煮成较稠烂饭。其他地区佤族则多吃干饭。农忙时日 食3餐,平时吃2餐。鸡肉粥如茶花稀饭为家常食品的上品。 旱稻多吃现舂,男女老幼全部食辣椒,民间有无辣子吃不饱 之说。 佤族的主食制做法有三种:即熬稀饭、煮烂饭、煮干饭。 每日两三餐不等。煮饭的大米是临时舂成的稻米,吃多少舂 多少。佤族普遍喜欢食用烂饭。煮法是把米、青菜以及盐巴、 辣椒、肉(如有猪肉、牛肉)放进锅里一起煮,煮成烂饭即 可,味道极为鲜美诱人。有的地区主食以干饭为主副食主要 是以青菜类、瓜类、酸竹笋、盐巴、辣椒、蒜或者鲜肉熬汤 菜就饭,这是佤族平时最讲究的一种饭食。 典型食品有:茶花稀饭,火烧蛇肉,青豌豆炒蚂蚁蛋,油煎 柴虫等。
佤族·文化艺 术
【佤族· 舞蹈】
佤族是一个纯朴、热情、奔放的民族,千百年来, 由于社会形态问题,及过去长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的 佤族人民在佤山这片热土上,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民 佤文化保存较好,是当之无愧的佤文化发祥地和佤文化荟萃 族文化。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再加上阿佤人会说话 之地。在佤族传统的祭祀、生活、生产劳动中形成的 13种民 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的血性,手能舞蹈、足能 间舞蹈如“木鼓舞”、“甩发舞”、“蜂捅鼓舞”、“刀舞” 舞蹈、连头发也能舞蹈。歌舞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佤文 等,其主要特征是:下肢动作复杂,舞步变化大,双跺单踢、 化表现形式的载体之一。 一步跺、三步跺、三步一踢、一步踢、撩腿按地等,这些特 佤族原生态舞蹈,其呈现过程是表演艺术;舞蹈的特 征形成了整个佤族民间舞蹈力度强、豪放、粗犷、古朴浑厚 定时间、空间与内涵体现了岁时节日民俗与人生仪礼 ;而 的风格。“佤族的原生态舞蹈 ,不是简单的原始舞蹈或民族舞 舞蹈的服装和特定用具又和相关的特殊制作加工工艺技 蹈,也不是一种简单舞蹈动作的堆加或形式上的传习,而是 术密切相关。所以,佤族的原生态舞蹈无疑是一种非常 一种整体生命状态的呈现方式。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人需要 稀有的艺术形式。这种舞蹈是舞者世世代代从先祖那里 同天地、万物及神灵沟通,而舞蹈就是人与万物沟通的唯一 继承下来的,具有生命的活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活态 方式。 文化艺术品。
佤族鸡肉稀饭

佤族鸡肉稀饭
佤族鸡肉稀饭鸡肉稀饭是低族人民的重要传统饮食之一,也是低族人民经常用于接待客人的重要传统饮食之一。
佤语称鸡肉稀饭为“布勒内爱”。
煮鸡肉稀饭接待客人用的鸡有严格的规定,不能用白毛鸡煮稀饭接待客人。
低族传统习俗普遍认为用白毛鸡煮稀饭接待客人,是要与客人断绝关系之意,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低族群众自养的白毛鸡只能留给自己家人食用,不能送人,更不能送给亲戚、朋友,尤其不能用于接待客人。
低族人家杀鸡时不用烫开水拔毛,而是用火烧毛,边烧毛边拔毛,鸡毛烧完后,鸡皮烘烤得红红的,把内脏取出来以后不能用清水清洗,用清水冲洗烧过的机会把甜味和香味洗走,煮出来的鸡肉稀饭香味不够,甜性不足。
低族人家煮鸡肉稀
佤族鸡肉稀饭鸡肉稀饭是低族人民的重要传统饮食之一,也是低族人民经常用于接待客人的重要传统饮食之一。
佤语称鸡肉稀饭为“布勒内爱”。
煮鸡肉稀饭接待客人用的鸡有严格的规定,不能用白毛鸡煮稀饭接待客人。
低族传统习俗普遍认为用白毛鸡煮稀饭接待客人,是要与客人断绝关系之意,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低族群众自养的白毛鸡只能留
给自己家人食用,不能送人,更不能送给亲戚、朋友,尤其不能用于接待客人。
佤族人家杀鸡时不用烫开水拔毛,而是用火烧毛,边烧毛边拔毛,鸡毛烧完后,鸡皮烘烤得红红的,把内脏取出来以后不能用清水清洗,用清水冲洗烧过的鸡会把甜味和香味洗走,煮出来的鸡肉稀饭香味不够,甜性不足。
低族人家煮鸡肉稀。
佤族习俗作文

佤族习俗作文
佤族是我国云南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孟连、孟定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有一种习俗是吃“木姜子”。
吃“木姜子”是佤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当此日,家家杀鸡宰羊,或用糯米和酒制成“木姜子”酒来招待客人,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木姜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因其性热、味苦、无毒,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而得名。
“木姜子”可入药也可食用,具有清凉解毒、止咳润肺、止泻止血的功效。
在佤族中,每到此日人们便要吃“木姜子”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
那香喷喷的“木姜子”在佤族人的眼中是多么的美味啊!
我也喜欢吃“木姜子”,因为它既可以满足我对美味的需求又可以品尝到佤族人独特的风俗习惯。
每当这个时候,我便会来到家中拿起一大块“木姜子”放入口中大口嚼着吃起来,一股清凉可口的味道直沁心脾,我觉得这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了。
—— 1 —1 —。
为什么佤族人吃烂饭份饭习俗是什么

为什么佤族人吃烂饭份饭习俗是什么佤族人吃饭有个习惯,喜欢吃烂饭。
他们不分主食和副食,也就是说不分饭和菜,把米、菜、盐、辣椒等都放在一起,在火上熬成不干不稀、手能抓起的烂饭,他们可喜欢吃啦,那么为什么佤族人喜欢吃烂饭份饭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佤族人吃烂饭份饭的原因,希望你会喜欢!佤族人吃烂饭份饭的原因佤族生活在滇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中,由于大山的阻隔,他们一直过着与世无争、“有肉大家吃、有酒大家喝”的生活。
对猎物的猎取和对财物的占有不是他们生活的最终目的,他们获取财物的目的是为了感受把自己的所得奉献出来与大家共享的快乐。
牛在阿佤人家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但无论是谁家的牛,最终是要拿出来作为祭祀的牺牲。
当牛所肩负的祭祀任务结束,那整整一头牛便为全寨人分享了。
作为拿出牛来剽的人家,最终得到的仅仅是牛的头,用来挂在家中以作为奉献过牛与神和全寨人共享的证明。
凡到过佤族地区或曾在佤族地方生活过的人,对“模尼亚布绕”——鸡肉烂饭并不陌生,它是佤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佤族人民人人喜爱的食品,也是佤族人民迎宾待客的美味佳肴。
“摸尼亚布绕”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
建国前的阿佤山,生产力水平低下,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生活条件很差。
为了生存,人们以各种植物为主,掺以少量的粮食,熬成稀粥轮着吃,佤族的烂饭便在这样贫困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
团结和睦、直爽好客历来是佤族人民的良好道德风尚。
谁家盖了新房或撒了谷种,或逢红白喜事,全村都来帮忙。
这时,主人根据自己的条件,或杀猪宰牛,煮成鸡肉烂饭或猪肉烂饭、牛肉烂饭,并用自己酿成的水酒,热情招待客人。
鸡肉烂饭品种繁多,有大米烂饭、包谷米烂饭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鸡肉烂饭在广大佤族群众中盛行不衰。
只要机会和条件允许,随时均可享用。
诸如逢年过节、撒谷种、栽秧、收庄稼、讨媳妇、办丧事、接送亲戚好友、盖新房等等,它都是缺少不了的佳肴。
佤族的习俗节日佤族创造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新火节、播种节和新米节。
佤族饮食 佤族人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吃啥

佤族饮食佤族人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吃啥>佤族过去普遍信奉万物有灵原始教,有部分地区的佤族信奉佛教,差不多所有节日都伴有祭祀活动。
传统的祭祀活动除杀鸡和杀猪外,还要进行特有的剽牛。
如:播种节(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全寨人聚居在一起进行剽牛,剽牛仪式由捐牛的主人主持。
届时由主人持怅柄铁剽刺进牛的心脏使其致死,而后把牛肉均分到客户祭祖。
牛骨归主人,牛头骨被视为富有的标志。
祭祖仪式后,全家吃午餐,开始播种旱谷。
“崩南尼”是舌烛旧迎新的年节,要选在佤历(候历属)一年最后一月的祭亥日,当夜四更,全寨的头人、青壮年男子,都要集聚到寨王家,并凑钱买猪、鸡各一只宰杀,各家用小篾桌端去一盆糯米饭、一块粑粑等给寨王拜年,祭神灵和祖先。
后互赠粑粑,互相祝贺。
天亮时祭神树,并开始打猎、捞鱼虾,以求新的一年里交下好运。
其他节日如接新水节、取新火、拉木鼓等活动,都要杀鸡、杀猪祭祀。
其中拉木又的祭祀规模较大,整个过程要十余天,需一布数家剽牛祭视,全家一起置酒庆贺,拉木鼓前后不得吃姜,不能用芭蕉叶盛饭,不能使用碗筷等。
佤族人的待客礼仪佤族豪爽好客,迎接客人以酒当先,认为无酒不成礼。
佤族待客敬酒习俗多样。
其一是敬酒主人首先自饮一口,以打消客人的各种戒意,然后依次递给客人饮。
敬给客人的酒,客人一定要喝,而且要尽力喝干,以表示心地坦诚,否则被认为对主人不敬;另一种形式是主客均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酒递给客人,客人用右手接过后先倒在地上一点或右手把酒弹在地上一点,意为敬祖。
然后主人和客人一起喝干。
佤族民间有不知心,不善良者不敬酒的习惯。
每逢儿子出门,客人离去,主人还要打“送亲礼”。
即给亲人或客人敬酒,届时主人用葫芦(盛酒器)盛满酒,先喝一口,然后送到客人或远离的亲人嘴边,客人需要喝到葫芦见底,以表示亲情、友谊永远不忘。
赞美佤族饭菜的句子

赞美佤族饭菜的句子1.佤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深厚的文化积淀里,佤宴荟萃了佤族传统美食的精华,成了佤族人民招待宾客的传统饮食习俗。
佤宴使用佤族的传统做法烹制精心挑选的食材,盛以芭蕉叶上桌。
佤宴各道菜的烹调方法主要为煮、烤、蒸、拌、舂,所有食材都是大自然的恩惠。
食材摆放在新鲜的芭蕉叶上,全宴从食材、加工至摆放,都具有生态、环保、新鲜、绿色四大特点,充分体现了佤宴的原生理念。
2.佤宴由诸多丰盛的佤族风味特色美食组成,被视为佤族的“满汉全席”。
店里佤宴所使用的香料,堪称店家心目中的“一宝”。
每种香料都是来自老板的家乡——西盟中课,这些带着民族特色的香料,在店家精湛的手艺下,和一种种原生食材充分结合,最后呈现在顾客眼前的是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佤族特色美食。
3.为了还原家乡的味道,店家把菜的品质放在第一位。
佤族追求食材的原味。
要想做出家乡原味,对食材的要求就会极高。
因此,店家对食材都是亲自把关,力求每一道菜所用的原料都来自家乡的田野。
4.此外,店家还极力挖掘佤宴的附加值——民族文化。
晚宴中有一道不能缺少的菜——鸡肉烂饭。
这道流传了上千年的美食,代表着佤族人民的历史。
从前,佤族同胞出去打猎,回来都会把猎物分给每一家。
如果猎物不够,就煮成烂饭大家一起吃。
鸡肉烂饭中承载的是佤族人民分享的精神,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一起生活,同心同德,齐头并进。
店家把这些家乡美食献给食客的同时,也会耐心地向大家讲解其背后的故事。
5.店家说,他家来思茅开店,已经两年多了,这一手祖传的好手艺是立足的基础,不过阿哈西盟佤族风味真正依靠并得到广大顾客信赖的,是一颗真正将民族文化融入美食之中的心。
从西盟到思茅,改变的是地理位置,不变的是家乡味道!6.走进店里,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小型的佤族民俗博物馆。
其中陈列着佤族的木鼓、生活用品、牛头、乐器等物品。
正如这些代表佤族文化的陈列品,店里的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民族的文化和底蕴,都能让人们透过表象看到其中体现出来的佤族人民的农耕文化和精神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佤族饮食简介佤族有啥特殊的饮食习俗
导语:佤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部云南省。
佤族地区盛产稻谷,并普遍种旱稻。
佤族人的主食以稻米为主,其次,也吃玉米、高粱、小红米、荞麦、江豆、绿
佤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部云南省。
佤族地区盛产稻谷,并普遍种旱稻。
佤族人的主食以稻米为主,其次,也吃玉米、高粱、小红米、荞麦、江豆、绿豆。
菜蔬有竹笋、辣椒、冬瓜、南瓜、洋丝瓜、红豆、架豆、大豆、茄子、芋头,有的人在自家的园圃地种有青菜、葱、蒜、韭菜和芫姜等。
佤族的主食制做法有三种:即熬稀饭、煮烂饭、煮干饭。
每日两三餐不等。
煮饭的大米是临时舂成的稻米,吃多少舂多少。
佤族普遍喜欢食用烂饭(介于干饭与稀饭之间,半干半稀的饭)。
煮法是把米、青菜以及盐巴、辣椒、肉(如有猪肉、牛肉)放进锅里一起煮,煮成烂饭即可,味道极为鲜美诱人。
有的地区主食以干饭为主副食主要是以青菜类、瓜类、酸竹笋、盐巴、辣椒、蒜或者鲜肉熬汤菜就饭,这是佤族平时最讲究的一种饭食。
佤族肉食主要来源家庭饲养,有猪及牛、鸡。
此外也有捕食鼠以及昆虫的习惯。
也食用竹蛹、寄生草木植物红毛虫、扫把虫和寄生于冬瓜树的冬瓜虫等10余种。
一般时都将可食的昆虫与米一起煮成粥,加菜、盐与拌辣椒,香辣可口。
佤族养蜂比较普遍,但养蜂方法十分特别,先用一段掏空的圆木,两头封口,留出数个小孔,供野蜂进出,放在森林或屋椽下,使其繁殖酿蜜,每年割2、3次,与其中蜂蛹一起食用。
按佤族习俗,主妇负责煮饭和分菜。
饭熟之后,把饭盛在一个个大木盘里分给家人,每人盛给一碗汤菜,如有肉,则每人平均分得一份。
全家人围蹲在主火塘边吃饭,如有外人在场,也分给一份饭菜。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