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姜皂素提取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一种从黄姜中提取薯蓣皂素的方法

一种从黄姜中提取薯蓣皂素的方法

薯蓣皂素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黄姜中含有大量的薯蓣皂素,因此黄姜可以作为薯蓣皂素的原料来源。

下面介绍一种从黄姜中提取薯蓣皂素的方法。

材料:
黄姜粉末、无水乙醇、乙醇水溶液、正己烷、氢氧化钠
步骤:
将黄姜粉末与无水乙醇按1:10的比例混合,超声波处理20分钟,过滤得到提取液。

将提取液与乙醇水溶液按2:3的比例混合,调节pH至8-9,然后用正己烷进行萃取。

将正己烷萃取液经过蒸馏浓缩,得到黄色粘稠的物质。

将黄色物质与氢氧化钠按1:1的比例混合,超声波处理20分钟,然后用正己烷进行萃取。

将正己烷萃取液经过蒸馏浓缩,得到纯净的薯蓣皂素。

该方法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可以有效提取黄姜中的薯蓣皂素,萃取液经过正己烷萃取、氢氧化钠处理等步骤,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薯蓣皂素。

同时,该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条件,具有一定的工艺优势。

黄姜皂素生态生产新工艺的研究

黄姜皂素生态生产新工艺的研究

黄姜皂素生态生产新工艺的研究摘要:黄姜皂素行业特点薯蓣皂素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基础原料,目前国内市场需求量大。

传统水解工艺优缺点: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原材料消耗大,能源消耗大,污水排放量大,对环境污染大;传统的提取薯蓣皂苷元的方法是直接将盾叶薯蓣根茎用酸水解成苷元,然后用有机溶剂提取薯蓣皂苷元。

其缺点是废酸水排放大,对水体的危害非常严重。

新工艺采用提取方法得高含量薯蓣皂苷,皂苷用少量酸水解成苷元,酸水用量以浓酸计低于传统工艺的1/50。

皂素纯度及收率均高于传统工艺,整个工艺流程几乎无酸水排放,达到真正的清洁生产。

关键词:黄姜皂素传统水解工艺薯蓣皂苷元新工艺清洁生产一、黄姜皂素行业特点1、黄姜皂素含量比较高,且具有良好的栽培性状,野生资源濒临枯竭,基本转向人工栽培;2、据资料显示,黄姜的种植面积由10年前的1000万亩上升到4000万亩,扩大了4倍;3、黄姜主要种植面积集中在湖北、陕西两省,约占全国70%,加工量占全国50%;4、国内薯蓣皂素生产厂家急剧膨胀,其中陕西加工厂集中在汉江流域,许多生产厂家对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污染十分严重;5、皂素项目目前有猛增趋势,但皂素生产存在有严重的技术问题,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不利。

二、传统工艺三废污染情况及急需解决的难点1、工业废水直接流入渠道,江河,湖泊污染地表水,如果毒性较大会导致水生动植物的死亡甚至绝迹;2、工业废水还可能渗透到地下水,污染地下水;3、如果周边居民采用被污染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会危害身体健康,重者死亡;4、工业废水渗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影响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

5、有些工业废水还带有难闻的恶臭,污染空气。

6、工业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被动植物的摄食和吸收作用残留在体内,而后通过食物链到达人体内,对人体造成危害。

7.传统生产工艺的污染源:3.传统工艺流程图四、目前的生产解决途径1、少用酸,少用水减少被水解物料量提取皂苷后水解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2、不用酸,以生物活性酶解替代酸水解五、新工艺流程1.将干黄姜粗粉碎,过10目筛。

黄姜皂素提取方法

黄姜皂素提取方法

黄姜皂素提取方法
【黄姜皂素提取方法】
一、准备材料
1、甲基丙烯酸酯;
2、甲醇;
3、黄姜;
4、烧杯;
5、电热板;
6、滤纸碗;
7、烧杯组织;
8、抹刀或剪刀。

二、提取步骤
1、将200克黄姜放入烧杯中,加入200毫升甲醇混合均匀;
2、将烧杯放入电热板上,用中小火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可适当加入水冷却,搅动持续煮沸30分钟;
3、将黄姜液滤纸碗中,等待滤液滤清;
4、将滤液加入烧杯中,放入电热板上加热蒸发至剩余30毫升,加入适量甲基丙烯酸酯,继续加热蒸发至剩余20毫升,余液冷却至室温即可;
5、将液体刮拿出来,放入烧杯组织中,用抹刀或剪刀将皂素切碎冻结,最后可以筛出黄姜皂素。

三、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要求严格操作,仔细检查仪器和工具是否有损坏;
2、在烹饪黄姜液的过程中,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
3、在加入甲基丙烯酸酯后,要持续加热蒸发,以保证皂素以最完整的形式保留;
4、加入甲基丙烯酸酯前要先进行一次导线;
5、提取后的皂素要在室温冷却后再取出,以保护皂素的本质;
6、皂素分类完成后,要尽快做好保存工作,以免黄姜皂素受潮、变质而降低活性。

黄姜生产皂素工艺流程

黄姜生产皂素工艺流程

黄姜生产皂素工艺流程
黄姜生产皂素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采摘黄姜:选择黄姜植株健康、生长良好的部分进行采摘,洗净后晾干备用。

2. 研磨黄姜:将晾干的黄姜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使其变成黄姜粉。

3. 细粉筛选:将研磨后的黄姜粉进行细粉筛选,去除杂质和粗粉,得到精细的黄姜粉。

4. 提取皂素:将黄姜粉与适量的水混合,加热搅拌,使其溶解。

随后进行过滤,得到黄姜皂素溶液。

5. 过滤和沉淀:通过过滤纸或专用过滤器将黄姜皂素溶液进行过滤,去除固体杂质。

接下来,将过滤后的溶液静置,使其沉淀。

6. 取出皂素:将沉淀后的黄姜皂素进行过滤和洗涤,去除杂质和残留的溶液。

然后通过离心或其他方式使其更加纯净。

7. 干燥:将获得的黄姜皂素进行干燥,可以使用烘箱或其他设备将其加热,使其失去水分,形成固体皂素。

8. 包装:将干燥后的黄姜皂素进行包装,通常使用密封袋或其他容器进行包装和封装。

以上就是黄姜生产皂素的基本工艺流程。

具体的工艺流程可能会因制造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黄姜中皂素的提取及含量分析

黄姜中皂素的提取及含量分析

微型化学实验专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JOU RNAL O F GUAN GX INORM AL UN I V ER S IT Y2000年6月黄姜中皂素的提取及含量分析马敬中 陈长水 江 洪 李雪刚(华中农业大学理学系,湖北武汉430070)摘 要:黄姜干片经酸水解后的残渣用CHC l3提取皂素.提取液用分光光度法对皂素进行含量分析.关键词:黄姜;皂素提取;分光光度法0 前言,是制备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1].由于甾体化合物难以由化学方法合成,所以该原料主要来源只能从富含皂素的植物如黄姜、黄山药等的地下茎中提取.其提取方法与含量分析方法各异[2—6].我们采用微型化的操作技术,建立了提取微量皂素和含量分析的新方法.新方法不仅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准确度,而且适用于少量样品的提取分析.本实验内容可供大学有关专业高年级学生作为天然有机提取和分析的综合实验内容.1 实验部分111 仪器与药品10mL,20mL圆底烧瓶,微型回流水冷凝管,索氏提取器,微型布氏漏斗、抽滤瓶,110mL移液管; 10mL,25mL容量瓶各数只,分液漏斗,蒸馏头,直型水冷凝管,恒温水浴,电子天平,722型分光光度计,酒精灯等加热装置.黄姜干片,浓H2SO4,2m o l L稀H2SO4,CHC l3,乙酸酐,活性炭,1‰皂素的CHC l3标准溶液,饱和N aHCO3溶液,饱和N aC l溶液,无水硫酸镁.112 实验步骤11211 黄姜中皂素的提取称取黄姜干片110g,用研钵捣碎,加入10mL圆底烧瓶中,加入6mL2m o l L稀H2SO4,酒精灯加热回流约4h,放冷,用布氏漏斗减压过滤,用清水洗3~5次,抽干,盖上干滤纸用小烧杯底压干,滤渣转移至一干净滤纸上,包成比微型索氏提取器内径略小的圆柱状包,置于索氏提取器内.在20mL干净圆底烧瓶中加入011~012g活性炭和10mL CHC l3,安装好装置,回流30~40m in,放冷,减压过滤,滤液转入25mL容量瓶用3~4mL CHC l3洗活性炭及抽滤瓶,并入25mL容量瓶中,CHC l3稀释至刻度备用.11212 标准吸光度测定显色剂配制,取冰箱中预冷的乙酸酐与浓H2SO4,按体积比10∶1混合均匀,再置冰箱中冷至0°左右备用.用移液管移取0102,0105,0110,0120,0150,110mL的皂素标准溶液,分别加入6个10mL容量瓶,并标号,每瓶中加入4mL左右CHC l3.每个容量瓶中加入4mL左右显色剂,摇均匀,用CHC l3稀释至刻度,塞上塞子,置50°C恒温水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显色40m in,取出放冷,试剂空白对照,1c m比色皿在460nm波长进行比色测定,平行作三次.11213 提取液吸光度测定;移取提取液110mL,稀释至25mL,再取稀释液110mL至10mL容量瓶,照11212操作进行.11214 皂素样品制取:剩下的24mL未稀释提取液,用饱和N aHCO3溶液洗至碱性,N aC l水溶液洗至中性,无水M gSO4干燥,然后蒸去CHC l3可得皂素样品.2 结果与讨论211 数据处理将三次平行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各数据如表1所示.表1 标准溶液的体积、浓度及吸光度标准液体积 mL01020105011012015110显色液浓度10-5g mL0120151102105101010吸光度A010130010315010625011180129901613 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所得图形是一条直线.提取液显色后的吸光度为010132,从直线上查出其横坐标为2109×10-6g mL,由下式计算可得黄姜干片中皂素含量为:2109×10-6×10×25×25×100%=1.31%.110212 提取条件经反复实验证明,黄姜干片在2m o l L的硫酸中回流4h r可以达到所含皂素全部水解的目的.酸水解后的残渣洗至中性要用清水漂洗10多个小时.因提取液加浓H2SO4显色,酸对显色无妨碍,也不必干燥水解残渣,因显色剂中乙酸酐可以和提取液中少量水反应:(CH3CO)2O+H2O2CH3CO2H生成乙酸对显色无影响.但残渣含水过多会影响提取率.而提取液用N aHCO3去酸和用无水M gSO4去水很方便.提取时也可不用索氏提取器,直接将残渣和活性炭一起加入烧瓶回流,但时间稍长,溶剂适量增加以达到完全提取目的.活性炭同时加入使脱色和提取同时进行,可缩短实验时间.皂素可以用烃类溶剂提,但提取时残渣必须烘干.用CHC l3可以省去烘干步骤且烃类溶剂显色时不和显色剂混溶,故用CHC l3提取可以直接用提取液显色.213 显色条件显色溶剂:烃类溶剂不与显色剂混溶达不到均一目的,用强极性CHC l3则可以收到满意效果.显色剂用量:显色剂用量多,显色效果好,但过多会使提取液中非甾体有机物产生颜色而干扰测定,适合比例是显色剂占总体积2 5左右.显色温度与时间:温度高则显色快,温度低则显色慢,室温不显色.但温度过高会造成非甾体有机物产生颜色干扰测定.选用CHC l3沸点(61°C)以下50°C左右温度显色为宜,在此温度下40m in可以充分显色.测试浓度范围:显色剂与皂素来CHC l3中显色有较好灵敏度但浓度低于7176×10-7g mL时吸光值波动较大;浓度高于9131×10-5g mL时会出现负误差.3 结论黄姜干片经稀酸酸水解后,滤渣直接用CHC l3提取,活性炭脱色后用CHC l3稀释,乙酸酐—浓硫酸作显色剂,显色温度为50°C左右,显色时间40m in,用460nm波长进行比色测定;浓度与吸光度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测试范围在7176×10-7g mL~9131×10-5g mL,此方法可以达到提取少量黄姜中皂素样品和测定其含量的目的.本实验可以作为大学有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的综合实验内容.致谢:本教研室盛平安同志参与了实验工作,特此致谢.参 考 文 献1 北京医学院药学系.预发酵提高薯蓣皂素产率的研究.中草药通讯,1977,4:17—202 王慕邹.薯蓣属植物中著蓣皂甙元的含量测定.药物学学报,1964,11(4):2353 唐世蓉,吴余芬,庞自洁.盾叶薯蓣皂甙成分的分离和应用研究.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论文集,1981,136—1384 唐世蓉,张涵庆,李鸿英等.薯蓣科植物甾本皂甙元的含量和鉴定.植物学报,1979,6:171—1755 陈战国,耿方正,刘谦克等.薯蓣皂甙元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析化学,1996,24(2):227—2296 马敬中,张友德.甾体化合物的分光光度法.分析化学,2000,3:390TH E EXTRA CT I ON AND QU AN T ITA T I V E ANAL YS IS O F SA PO GEN I N S I N D I O SCO R EA Z I N G I B ER EN S ISM A J i ng-zhong CHEN Chang-shu i J I ANG Hong L I Xue-gang(D epartm ent of Scientific,H uazhong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W uhan430070Ch ina)Abstract:T he sapogen in s w ere ex tracted w ith CHC l3from the residue,w h ich w as left after hydro lyzing the p ieces of di o sco rea zingiberen sis roo t by acid.T he quan 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apogen in s w as m ade in the ex tract w ith spectrop ho tom etry.Key words:D i o sco rea zingiberen sis;sapogen in ex tracti on;spectrop ho tom etry(责任编辑 李小玲)。

黄姜提取皂素新工艺研究

黄姜提取皂素新工艺研究

黄姜提取皂素新工艺研究
王安亭;郝晓光;赵联朝
【期刊名称】《化学工业与工程》
【年(卷),期】2006(23)6
【摘要】简述了传统皂素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介绍了一种从黄姜中提取皂素的新的生产工艺及其技术指标和应用情况.
【总页数】3页(P559-561)
【作者】王安亭;郝晓光;赵联朝
【作者单位】洛阳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23;洛阳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23;洛阳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2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0.6
【相关文献】
1.鲜黄姜中提取薯蓣皂素新工艺研究 [J], 郑海金;马步伟
2.黄姜中提取薯蓣皂素的新工艺研究 [J], 向纪明;李金灿
3.黄姜皂素提取新工艺研究 [J], 潘鹤林;陈晨;商利容
4.黄姜提取皂素新工艺研究 [J], 徐徽
5.黄姜皂素的提取新工艺 [J], 王喆;王湘源;邹煜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姜皂素提取工艺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黄姜皂素提取工艺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黄姜皂素提取工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黄姜皂素提取工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黄姜皂素提取工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县黄姜皂素提取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建设单位:**县黄姜皂素厂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民营企业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地点:省**县莲花寺镇白石行政村规模:年产黄姜皂素240吨期限:8个月内容: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土建工程及示范基地建设。

5、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单位:**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法人代表:袁开农6、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800万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80万元,流动资金520万元。

黄姜皂素提取工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资金筹措固定资产投资28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

流动资金520万元,全部申请国家扶贫贷款资金。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黄姜皂素提取工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1100**县地处秦岭北麓,,“秦地无闲草”史称**县总面积山药志》记载中草药品种达属秦岭山区,60%多平方公里,《**黄姜皂素提取工艺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000余种,**县中草药人工栽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其中黄姜人工栽植面积最大,全县超过0.8万亩,中草药人工栽植作为**县农业生产的新兴产业,年产量可达1.4万吨,总产值超过3900万元,是**县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实施后可进一步带动**县南部山、塬地区人工栽植黄姜产业的发展,培育100亩黄姜基地进行示范带动,可促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

随着项目的建成,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企业又可创造88人的就业岗位。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编制原则a、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劳动保护、消防等有关标准及规范。

b、在保证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节省建设投资。

c、采用合理的工艺生产线,实现技术创新,选用低能耗、高效率的生产设备。

黄姜提取皂素技术方案(1)

黄姜提取皂素技术方案(1)
定量控制提取溶媒输送量。 – 流量调节范围: 600 ~ 6000 L/h。

流程和操作: 流程和操作
人工设定流量值,自动控制。 – 在线流量检测仪实时检测流量值,自动调节阀门大小来定 量控制溶媒的输送量。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系统构成、 系统构成、工艺流程和技术指标
温度控制: 三、提取溶媒控制系统---温度控制: 提取溶媒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
– –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系统构成、 系统构成、工艺流程和技术指标
物料输送: 一、喂送料系统---物料输送: 喂送料系统 物料输送
型式: 型式 真空上料器 。 用途和要求: 用途和要求
– –
将喂料器供给的提取原料(干料),输送到提取系统中。 说明:输送距离、高度等,需根据用户厂房尺寸、设备布 局等实际情况,另行设计、确定。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系统构成、 系统构成、工艺流程和技术指标
提取机配置及构成: 二、提取系统---提取机配置及构成 提取系统 提取机配置及构成
1套进料装置。 4 节浸泡提取管。 8 节超声提取管。 1套排液装置。 1套排渣管。 1套冷凝器。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系统构成、 系统构成、工艺流程和技术指标
– – –
清洗清理: 清洗清理
配备WIP在线冲洗装置。 各个提取管段采用法兰连接、滚轮支撑,易于安装、拆卸,清洗清理。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系统构成、 系统构成、工艺流程和技术指标
三、提取溶媒控制系统: 提取溶媒控制系统: 包括溶媒储存、输送、定量控制、温度调节等装 置。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系统构成、 系统构成、工艺流程和技术指标
– –
型式: 型式:旋筒式渣液分离器。 用途和要求: 用途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用量 Vo lum e (mL )
酸浓度 Con sistency
(mo l /L )
相对酸用量
皂素得率
Relative volume Yield of diosgenin(%)(%)51
9. 62
1. 301
10
2
19. 25
1. 300
由结果知 ,盐酸浓度为 1 和 2 mol/L 时黄姜皂 素得率相近 ,表明选择 1 mol/L 的盐酸浓度能完全
注 :皂素得率 :相对于黄姜干重
图 1 五种提取工艺皂素相对得率与相对用酸量 Fig11 The relative yield of diosgenin and the relative vol2
ume of acid in five kinds of p roduction p rocessees 注 :相对得率 :该工艺的皂素得率与对照工艺皂素得率比值 ; 相对用酸量 :该工艺与对照工艺获得相同的皂素所用酸量的 比值
黄姜经粉碎后分离为纤维素 、淀粉 、上清液 、悬
浊液 4个组分 ,分别测定每个组分的皂素含量 ,结果 在纤维素 、淀粉 、上清液中均未有皂素检出 。说明在 适宜的预处理条件下 ,纤维素 、淀粉 、上清液中皂素 含量甚微 ,皂素主要集中在悬浊液中 ,提取皂素只需 处理悬浊液即可 ,操作简化 ,效率提高 ,并大量节约 酸 、石油醚 、水的用量 ,大幅度减少了废水生成及废 水中含酸量 。
工艺流程 :
(1)离心要点 :将分离纤维素和淀粉后的上清 液和悬浊液于 3000 rpm 下离心 10~15 m in,收集沉 淀进行水解 ; (2)水解 :加浓盐酸 10 mL。 11215 双分离 2发酵 2酸水解法 [ 5 ]
工艺流程 :
2 结果与讨论
2. 1 不同提取工艺的皂素得率及用酸量 五种提取工艺的皂素得率及用酸量如表 1 所
College of L ife S cience and Eng ineering, S haanxi U n iversity of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X ianyang 712081, Ch ina
Abstract: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diosgenin from yam had been studied. Comparing with five kinds of p roduction p rocesses, the op timal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separating cellulose and starch firstly, then using acid hydrolysis and neu2 tralization to extract diosgenin. U sing the clean p roduction p rocess, the average yield of diosgenin was 86. 56% of that of traditional p rocess, but the volume of acid was only 9. 62% of that of traditional p rocess. Furthermore, this p rocess could obtain cellulose 46. 44% and starch 32. 75%. So the method could imp 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yam, decrease the amount of wastewater,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ave the saw material and energy, and short the period evidently. Key words: yam; diosgenin; starch; cellulose; extraction
868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Vol119
水解沉淀物 ,满足工艺要求 。 2. 3 副产物淀粉和纤维素的得率
表 3 各工艺副产物淀粉和纤维素的得率 Table 3 Yield of by2p roduct starch and cellulose in each
主要操作条件 : (1)发酵 :将黄姜料液按 1 ∶2加 水 ,搅匀 , 40 ℃恒温发酵 48 h; (2)酸水解 :将发酵完 的料液加浓盐酸 60 mL ,加水定容至 360 mL ,搅匀 , 置于 1000 mL 三角瓶中 ,高压水解 4 h; ( 3)洗涤 ,烘 干 :用清水冲洗固形物至中性 ,再放入 60 ℃干燥箱 中干燥 ,称重 ; ( 4)提取 :将经前处理的样品用石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N a t P rod R es D ev 2007, 19: 8662868
文章编号 : 100126880 (2007) 0520866203
黄姜皂素提 取工艺研究
陈 合 ,李庆娟 3 ,舒国伟 ,陈 栋 ,王 莉
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咸阳 712081
of p roduction p rocesses
方法 M e thod
预发酵法 分离淀粉法
酶解法 双分离法 双分离 2发酵法
皂素得率 Yield of diosgenin
(%) 1. 503 1. 398 1. 396 1. 301 0. 914
用酸量 Vo lum e (mL )
60 80 60 5 10
示 ,相对得率和相对用酸量如图 1所示 (以预发酵 2 酸水解法作为对照 ) 。 由表 1及图 1可知 ,预发酵法皂素得率最高 ;分 离淀粉法和酶解法两种方法的皂素得率相近 ,仅次
表 1 五种提取工艺皂素得率及用酸量 Table 1 Yield of diosgenin and the volume of acid in five kinds
通过双分离法将大量的淀粉和纤维素分离 ,使 得酸对皂甙催化作用受到的干扰减少 ,因此在对沉 淀物进行酸水解时 ,分别采用 1、2 mol/L 两个不同 的盐酸浓度 ,水解时间为 4 h,观察其对黄姜皂素得 率的影响 ,其结果如表 2所示 。
表 2 酸浓度对皂素得率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f acid consistency to yield of diosgenin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仪器与药品 黄姜由咸阳绿世纪公司提供 。 YX2280 型手提
收稿日期 : 2006209221 接受日期 : 2006211216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07JK183) 3 通讯作者 Tel: 86229233570647; E2mail: 05 liqingjuan@ sust. edu. cn
预发酵法和酶解法均未回收副产物 ,造成资源 浪费 ,分离淀粉法仅得到少量淀粉 ,双分离法和双分 离 2预发酵法均回收得到大量淀粉和纤维素 ,从资源 的综合利用角度考虑 ,黄姜皂素提取工艺应选择双 分离法或双分离 2发酵法 。 2. 4 讨论 21411 双分离法机理
由于黄姜皂甙 C3 位上结合的支链糖存在位阻 及原料中存在的大量淀粉对黄姜皂甙的“包裹 ”与 “屏蔽 ”作用 ,对皂甙水解产生干扰作用 [ 7 ] 。应用双 分离法提取黄姜皂素 ,将原料带水磨碎可把纤维束 搓开 ,将淀粉和皂甙分开 ,使包围皂甙的严密的植物 组织解体 ,皂甙和次级皂甙游离出来 ,在酸水解时可 以与催化剂更好地发生作用 。如此第一步分出纤维 素 ,第二步分出淀粉 ,可以水解提取皂素 ,减少污染 。 21412 黄姜各组分中皂素含量
少废水的生成 ,减少环境污染 ,节约原料 、能源 ,生产周期也明显缩短 。
关键词 :黄姜 ;皂素 ;淀粉 ;纤维素 ;提取
中图分类号 : R284. 2
文献标识码 : A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of D iosgen in from Yam
CHEN He, L I Q ing2juan3 , SHU Guo2wei, CHEN Dong,WANG L i
摘 要 :以黄姜为原料 ,研究皂素提取的生产工艺 。通过对几种工艺的比较 ,确定一种先分离黄姜中纤维素及
淀粉 ,再经过酸水解 、中和提取皂素的方法 。该法黄姜皂素的平均得率为传统方法的 86. 56% ,用酸量仅为传统
方法的 9. 62% ,同时分离得到 46. 44%的纤维素和 32. 75%的淀粉 。该法资源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 ,并大幅度减
于预发酵法 ,但用酸量很高 ,尤其是分离淀粉法用酸 量为预发酵法的 143. 35% ;双分离 2发酵法用酸量远 小于预发酵法 ,但皂素得率很低 ,仅为预发酵法的 60. 81% ;双分离法皂素得率为预发酵法的 86. 56% , 用酸量仅为预发酵法的 9. 62% ,因此本着减少工艺 用酸量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原则 ,应考虑双分离法 。 2. 2 酸浓度对皂素得率的影响
黄姜 (盾叶薯蓣 ) ,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植物 资源 ,也是一些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 [ 1 ] 。目前 黄姜加工生产皂素多采用传统的预发酵 2酸水解法 , 该工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 1 )原料直接水解不彻 底 ,皂素得率低 ; (2)原料经水解后直接用水反复洗 涤至中性 ,水消耗量大 ,产生废水多 ,特别是洗涤过 程中半成品的流失严重 ; ( 3)黄姜中大量的淀粉及 纤维素没有得到综合利用 ,其水解导致滤液中 BOD、COD 值增高 ,颜色深 ,污染严重 。如何从黄姜 加工源头根治污染源 ,并对原料进行综合利用是黄 姜产业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比研究了 黄姜皂素的五种生产工艺 ,以确定黄姜皂素的清洁 生产工艺 。
糖化酶 (1. 0 ×105 U /mL ,实验室提供 ) ;α2淀粉 酶 (1. 5 ×104 U /mL ,实验室提供 ) ; 氢氧化钙 、石油 醚 、无水乙醇 、浓盐酸均为分析纯 。 1. 2 提取工艺 11211 传统预发酵 2酸水解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