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姜中皂素的提取及含量分析

合集下载

黄姜皂素生态生产新工艺的研究

黄姜皂素生态生产新工艺的研究

黄姜皂素生态生产新工艺的研究摘要:黄姜皂素行业特点薯蓣皂素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基础原料,目前国内市场需求量大。

传统水解工艺优缺点: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原材料消耗大,能源消耗大,污水排放量大,对环境污染大;传统的提取薯蓣皂苷元的方法是直接将盾叶薯蓣根茎用酸水解成苷元,然后用有机溶剂提取薯蓣皂苷元。

其缺点是废酸水排放大,对水体的危害非常严重。

新工艺采用提取方法得高含量薯蓣皂苷,皂苷用少量酸水解成苷元,酸水用量以浓酸计低于传统工艺的1/50。

皂素纯度及收率均高于传统工艺,整个工艺流程几乎无酸水排放,达到真正的清洁生产。

关键词:黄姜皂素传统水解工艺薯蓣皂苷元新工艺清洁生产一、黄姜皂素行业特点1、黄姜皂素含量比较高,且具有良好的栽培性状,野生资源濒临枯竭,基本转向人工栽培;2、据资料显示,黄姜的种植面积由10年前的1000万亩上升到4000万亩,扩大了4倍;3、黄姜主要种植面积集中在湖北、陕西两省,约占全国70%,加工量占全国50%;4、国内薯蓣皂素生产厂家急剧膨胀,其中陕西加工厂集中在汉江流域,许多生产厂家对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污染十分严重;5、皂素项目目前有猛增趋势,但皂素生产存在有严重的技术问题,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不利。

二、传统工艺三废污染情况及急需解决的难点1、工业废水直接流入渠道,江河,湖泊污染地表水,如果毒性较大会导致水生动植物的死亡甚至绝迹;2、工业废水还可能渗透到地下水,污染地下水;3、如果周边居民采用被污染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会危害身体健康,重者死亡;4、工业废水渗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影响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

5、有些工业废水还带有难闻的恶臭,污染空气。

6、工业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被动植物的摄食和吸收作用残留在体内,而后通过食物链到达人体内,对人体造成危害。

7.传统生产工艺的污染源:3.传统工艺流程图四、目前的生产解决途径1、少用酸,少用水减少被水解物料量提取皂苷后水解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2、不用酸,以生物活性酶解替代酸水解五、新工艺流程1.将干黄姜粗粉碎,过10目筛。

黄姜总皂苷的提取及其水解条件

黄姜总皂苷的提取及其水解条件

黄姜总皂苷的提取及其水解条件郭秀洁;朱靖博;郑敏;费雅君;朱林敏【摘要】以薯蓣皂苷元的得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影响黄姜总皂苷提取和水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样品中薯蓣皂苷元适宜的色谱分析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ODS2(250 min×4.6 mm,5 μm),甲醇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量20 μL,柱温常温,检测波长208 nm,此时薯蓣皂苷元在0.05~2.0 mg/mL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黄姜总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8,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黄姜总皂苷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2 mol/L,硫酸用量为30 mL,水解时间4 h.本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期刊名称】《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29)003【总页数】4页(P161-164)【关键词】黄姜;皂苷;提取;水解【作者】郭秀洁;朱靖博;郑敏;费雅君;朱林敏【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24;TQ4610 引言黄姜,学名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植物,为我国特有野生植物资源[1]。

其根茎中含有的薯蓣皂苷(dioscin)等多种甾体皂苷水解后大都能得到薯蓣皂苷元(diosgenin),它是合成多种甾体激素类和避孕类药物的重要原料,可以合成双烯醇酮醋酸酯、黄体酮、强的松、可的松系列以及催产素、性激素等数千种药物[2-4]。

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的比较

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的比较

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的比较摘要:关键词:野生黄姜;薯蓣皂苷;产地;品质差异1. 研究背景和意义2. 材料与方法2.2.1 野生黄姜的样品采集与处理本研究采集了来自四川省、湖北省和云南省三个不同产地的野生黄姜样品。

在野生黄姜生长旺盛的季节内,在相同产地的黄姜地块内,比较样品以表观物质相同、没有受到污染和损伤、没有明显病虫害的黄姜根茎为标准进行选择采集。

采样后,样品立即送回实验室进行处理。

处理步骤如下:将表皮去除后,将标准化的样品冷冻干燥,粉碎成黄姜粉末(约1mm)并存放在密封试管中,储存在低温下,用于后续的实验。

2.2.2 确定薯蓣皂苷含量的方法本实验采用红外光谱法确定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的含量。

即将野生黄姜的黄姜粉末加入海绵钛板中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样品中薯蓣皂苷的含量。

所采用的仪器设备为Nicolet Nexus 870型FTIR仪,样品分析时老化样品后采样,并采集100次的平均值代表一个数据点,采用SPC软件进行红外谱图的处理和数据的定量。

2.2.3品质特征测试本实验中还对野生黄姜的形态特征、视觉质量、口感等基本品质特征开展了测试。

3. 结果和讨论3.1 薯蓣皂苷含量本研究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了来自四川省、湖北省、云南省三个不同产地的野生黄姜的薯蓣皂苷含量。

结果表明,在所采集的三个样品中,四川省的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最高(约1.54%),湖北省次之(约1.45%),云南省的最低(约1.18%)。

如图1所示,来自四川省、湖北省和云南省的野生黄姜中的薯蓣皂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四川省产地野生黄姜的含量高于其他产地约30%左右,这可能与野生黄姜生长的条件、采摘的时间和相关采集技术等有关。

所有主要品质特征、包装、微生物质量等质量参数均符合国家规定的黄姜质量标准。

同时,我们还对野生黄姜的外观形态、颜色、味道、质地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比较。

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野生黄姜其外形和形态上表现有所不同,四川省的黄姜色泽桔黄,质地细嫩柔软,汗味强烈;湖北省的黄姜色泽较浅,质地较坚硬,味道稍浅;云南省的黄姜呈深黄色,并对湿度特别敏感。

黄姜皂素在甾体激素类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黄姜皂素在甾体激素类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黄姜皂素在甾体激素类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1-21T08:43:47.44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9期作者:刘晓敏孙志波候莉梅[导读] 在黄姜的主要成分占比中,皂素只占0.6%~0.8%,但是超过一半以上的甾体激素药物是由黄姜皂素合成生产的,可以说黄姜是非常重要的甾体激素药物合成的药源植物。

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要:黄姜是甾体激素类药物的主要药源植物之一,目前半数以上的甾体激素类药物是以黄姜皂素作为生产原料来生产制造的。

甾体激素具有非常好的抗感染、抗病毒和抗休克作用,能够治疗多种疾病,比如风湿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等,具备良好临床效果。

本文探讨黄姜皂素在甾体激素类药物合成中的应用,主要为合成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激素、肾上腺皮质类激素。

以期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黄姜皂素甾体激素;药物合成在黄姜的主要成分占比中,皂素只占0.6%~0.8%,但是超过一半以上的甾体激素药物是由黄姜皂素合成生产的,可以说黄姜是非常重要的甾体激素药物合成的药源植物。

黄姜皂素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起始中间体,黄姜皂素能够合成300种以上激素类药物,在甾体激素药物生产中具有广泛作用。

甾体激素能够维持生命机能、促进身体代谢、促进性器官发育、调节免疫功能的内源性物质,缺乏甾体激素轻则痛苦不堪,重则危及生命。

随着甾体激素药物市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以及生产技术的发展更新,探讨黄姜皂素在甾体激素类药物合成中的作用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性激素的合成1.1雄性激素的合成雄性激素是雄性动物的性激素,具有促进生长、生殖器官、第二性征发育及维持相关功能的生理作用,是重要的内源性物质。

黄姜皂素在雄性激素合成中的例子包含睾丸素,下图是黄姜皂素如何合成睾丸素。

睾丸素和甲基睾丸素的应用具备广泛的医疗用途,具有雄性化效应,用于无睾症的替代治疗、骨质疏松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症治疗等方面。

黄姜提取薯蓣皂素前热处理作用机理研究

黄姜提取薯蓣皂素前热处理作用机理研究

第24卷第5期农业工程学报V ol.24 No.52008年5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May 2008 293 黄姜提取薯蓣皂素前热处理作用机理研究陈俊英,雒廷亮,曹文豪,卢朝国,刘国际※(郑州大学化工学院,郑州 450002)摘 要:为了解决黄姜酸水解提取薯蓣皂素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废水产生的新型热处理方法,采用干物料质量为3 kg,工作压力1.2 MPa,温度190℃,保压时间为10 min,压力介质为水蒸气的条件下进行处理。

该文研究了黄姜在这种热处理作用前后,其显微结构(SEM)、红外图谱(FTIR)、热重—差示扫描热分析(TG/DSC)的变化情况,分析了这种热处理作用的机理。

结果表明这种热处理方法能够迅速粉碎黄姜中的淀粉颗粒,打碎纤维素的超分子结构,将包裹的薯蓣皂素释放出来,从而不需进行酸水解,就能直接提取薯蓣皂素。

关键词:黄姜;热处理;机理;直接提取;薯蓣皂素中图分类号:TQ203.9;R28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819(2008)-5-0293-04陈俊英, 雒廷亮, 曹文豪,等. 黄姜提取薯蓣皂素前热处理作用机理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5):293-296.Chen Junying, Luo Tingliang, Cao Wenhao, et al. Mechanism study on the thermal pretreatment before extracting diosgenin from Dioscorea Zingiberensis [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24(5):293-29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0 引 言黄姜是一种药用植物,学名盾叶薯蓣,根茎中富含薯蓣皂苷(甙)和薯蓣皂苷(甙)元。

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的比较

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的比较

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的比较【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的差异,通过采样及样品处理,确定薯蓣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不同产地黄姜的薯蓣皂苷含量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产地对薯蓣皂苷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进一步分析表明,影响薯蓣皂苷含量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

这一研究为深入了解薯蓣皂苷含量与产地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野生黄姜的品质提供了方向。

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的差异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有望为黄姜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野生黄姜、薯蓣皂苷、产地比较、含量测定、影响因素、数据分析、结果展示、差异、关系、进一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黄姜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其中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是薯蓣皂苷,被认为是黄姜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

薯蓣皂苷在人体内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和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对薯蓣皂苷的研究日益深入,人们发现不同产地的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存在差异。

这引发了人们对不同产地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差异的关注,并希望通过研究探讨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的差异,探讨影响薯蓣皂苷含量的因素,并分析薯蓣皂苷含量与产地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理解薯蓣皂苷的含量和产地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的含量,探究其之间的差异性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具体目的包括:1. 确定各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的含量水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2. 探讨不同环境条件对薯蓣皂苷含量的影响,揭示产地因素对品质的影响;3. 分析薯蓣皂苷含量与野生黄姜的生长环境之间的相关性,为黄姜的种植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4. 探讨薯蓣皂苷含量对黄姜品质的影响及可能的药用价值,为开发黄姜的新用途提供参考。

提取姜黄色素的实验

提取姜黄色素的实验
在碱性溶液中呈褐红色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呈黄色姜黄是一种中药主治风寒肩臂腰背冬痛姜黄提取物可降低胆固醇降血酯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强纤溶适合性作用还有利胆促进胆汁生成分泌和胆囊的收缩等作用
提取姜黄色素的实验
生产原理及实验方案
一· 姜黄的特征及功能
• 姜黄属于姜科多年生草本,呈不规则卵 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有的 具短叉状分枝,长2 -5cm ,直径1 3cm ,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 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黄 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 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 味苦、辛。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 云南、福建、贵州、台湾等地,冬季或 早春挖取根草,洗净煮或蒸至透心,晒 干。 姜黄色素是姜黄的块茎中含有 的黄色素,姜黄色素为橙黄色粉末,不 溶于水,溶于乙醇、丙二醇,易溶于冰 乙酸和碱溶液,具有特殊的芳香味,稍 带苦。在碱性溶液中呈褐红色,在中性 或酸性溶液中呈黄色
二、采收与加工
姜黄的挥发油和色素的含量可因产地、采集时 间不同而相差很大,一般四川、广西产地的含 量较高。采集时间在12月至次年1月含量较高。 一般在冬季或早春挖取根茎,除去细根,洗净, 晒干。

三· 加工工艺流程
• 1.工艺流程 姜黄色 素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所示
2.原料 晒干的姜黄原料坚黄油得率一般为1%~1.5%(占原料重)。 我国于1987年通过准许使用姜黄油,正式列入食品添加 剂。它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特殊的香气与味觉都是 无毒、无副作用的天然香料。

• •

姜黄是一种中药,主治风寒肩臂、 腰背冬痛,姜黄提取物可降低胆固 醇、降血酯,有抗动脉粥样硬化,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强纤溶适合性 作用,还有利胆、促进胆汁生成、 分泌和胆囊的收缩等作用。 姜黄可提制食用姜黄色素,可用于 糖果、饮料、糕点、冷饮等食品的 着色。 姜黄油可用于食品,改善食品 的色、香、味,还可用于烟用香精, 具有增香、定香、防霉等效果,并 且是合成薯芋皂素的原料。 近年来,随着对其生理及药理活性 的不断深入了解,必将使姜黄素在 功能食品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的比较

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的比较

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的比较【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的差异。

我们采用随机采样方法选取了多个产地的野生黄姜样本,并进行了样本处理和分析。

通过分析方法,我们发现不同产地的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分析显示,某些产地的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较高,而某些产地则较低。

讨论部分探讨了可能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发现,讨论了其对食品生产和保健品开发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不同产地野生黄姜的品质差异,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野生黄姜,薯蓣皂苷,含量比较,产地差异,采样方法,分析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结论总结,研究意义,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黄姜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和药材,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薯蓣皂苷。

薯蓣皂苷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和保健品领域,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不同产地的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可能存在差异,这对黄姜的质量评价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的比较研究尚不多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产地野生黄姜样品的采样和分析,比较其中薯蓣皂苷含量的差异,为黄姜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含量的比较,可以为相关药物研发和保健品生产提供重要参考,推动黄姜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不同产地野生黄姜中薯蓣皂苷的含量,以探究产地对薯蓣皂苷含量的影响。

薯蓣皂苷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和抗癌活性的化合物,在药用和保健食品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比较不同产地黄姜中薯蓣皂苷的含量,可以为选取优质黄姜原料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为探究黄姜品质与产地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为黄姜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促进黄姜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为推动传统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采样方法与样本处理野生黄姜来自不同的产地,其薯蓣皂苷含量可能会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微型化学实验专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OFGUANGXINORMALUNIVERSITY
2000年6

黄姜中皂素的提取及含量分析
马敬中 陈长水 江 洪 李雪刚
(华中农业大学理学系,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黄姜干片经酸水解后的残渣用CHCl3提取皂素.提取液用分光光度法对皂素进行含量分析
.

关键词:黄姜;皂素提取;分光光度法

0
 前言
皂素又称皂甙元,是制备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
[1]
.由于甾体化合物难以由化学方法合成,
所以

该原料主要来源只能从富含皂素的植物如黄姜、黄山药等的地下茎中提取.其提取方法与含量分析方法
各异
[2—6]
.我们采用微型化的操作技术,建立了提取微量皂素和含量分析的新方法.
新方法不仅缩短了

分析时间,提高了准确度,而且适用于少量样品的提取分析.本实验内容可供大学有关专业高年级学生
作为天然有机提取和分析的综合实验内容
.

1
 实验部分
111
 仪器与药品
10mL,20mL圆底烧瓶,微型回流水冷凝管,索氏提取器,微型布氏漏斗、抽滤瓶,110mL移液管;
10mL,25mL容量瓶各数只,分液漏斗,蒸馏头,直型水冷凝管,恒温水浴,电子天平,722
型分光光度
计,酒精灯等加热装置
.

黄姜干片,浓H2SO4,2mol󰃗L稀H2SO4,CHCl3,乙酸酐,活性炭,1‰皂素的CHCl3标准溶液,饱和
NaHCO3溶液,饱和NaCl
溶液,无水硫酸镁
.

112
 实验步骤
11211
 黄姜中皂素的提取
称取黄姜干片110g,用研钵捣碎,加入10mL圆底烧瓶中,加入6mL2mol󰃗L稀H2SO4,酒精灯
加热回流约4h,放冷,用布氏漏斗减压过滤,用清水洗3~5次,抽干,盖上干滤纸用小烧杯底压干,滤渣
转移至一干净滤纸上,包成比微型索氏提取器内径略小的圆柱状包,置于索氏提取器内.在20mL干净
圆底烧瓶中加入011~012g活性炭和10mLCHCl3,安装好装置,回流30~40min,放冷,减压过滤,滤
液转入25mL容量瓶用3~4mLCHCl3洗活性炭及抽滤瓶,并入25mL容量瓶中,CHCl3稀释至刻度
备用
.

11212
 标准吸光度测定
显色剂配制,取冰箱中预冷的乙酸酐与浓H2SO4,按体积比10∶1混合均匀,再置冰箱中冷至0°左
右备用
.

用移液管移取0102,0105,0110,0120,0150,110mL的皂素标准溶液,分别加入6个10mL容量
瓶,并标号,每瓶中加入4mL左右
CHCl

3
.

每个容量瓶中加入4mL左右显色剂,摇均匀,用CHCl3稀释至刻度,塞上塞子,置50°C恒温水浴

111
显色40min,取出放冷,试剂空白对照,1cm比色皿在460nm波长进行比色测定,平行作三次
.

11213 提取液吸光度测定;移取提取液110mL,稀释至25mL,再取稀释液110mL至10mL容量瓶,
照11212操作进行
.

11214 皂素样品制取:剩下的24mL未稀释提取液,用饱和NaHCO3溶液洗至碱性,
NaCl

水溶液洗至

中性,无水MgSO4干燥,然后蒸去CHCl3可得皂素样品
.

2
 结果与讨论
211
 数据处理
将三次平行实验结果取平均值,各数据如表1所示
.

表1 标准溶液的体积、浓度及吸光度
标准液体积󰃗mL0102010501101201511
0

显色液浓度
10

-5

g󰃗mL
0120151102105101010

吸光度A010130010315010625011180129901
613

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所得图形是一条直线.提取液显色后的吸光度为01
0132,

从直线上查出其横坐标为2109×
10

-6

g󰃗mL
,由下式计算可得黄姜干片中皂素含量为:

2109×10
-6
×10×25×
25

110
×
100%=1.31%.

212
 提取条件
经反复实验证明,黄姜干片在2mol󰃗L的硫酸中回流4hr可以达到所含皂素全部水解的目的
.

酸水解后的残渣洗至中性要用清水漂洗10多个小时.因提取液加浓H2SO4显色,酸对显色无妨
碍,也不必干燥水解残渣,因显色剂中乙酸酐可以和提取液中少量水反应
:

(CH3CO)
2O+H2O2CH3CO2
H

生成乙酸对显色无影响.但残渣含水过多会影响提取率.而提取液用NaHCO3去酸和用无水
MgSO
4

去水很方便.提取时也可不用索氏提取器,直接将残渣和活性炭一起加入烧瓶回流,但时间稍

长,溶剂适量增加以达到完全提取目的.活性炭同时加入使脱色和提取同时进行,可缩短实验时间.皂素
可以用烃类溶剂提,但提取时残渣必须烘干.用CHCl3可以省去烘干步骤且烃类溶剂显色时不和显色
剂混溶,故用CHCl3提取可以直接用提取液显色
.

213
 显色条件
显色溶剂:烃类溶剂不与显色剂混溶达不到均一目的,用强极性CHCl3则可以收到满意效果
.

显色剂用量:显色剂用量多,显色效果好,但过多会使提取液中非甾体有机物产生颜色而干扰测定
,

适合比例是显色剂占总体积2󰃗5左右
.

显色温度与时间:温度高则显色快,温度低则显色慢,室温不显色.但温度过高会造成非甾体有机物
产生颜色干扰测定.选用CHCl3沸点(61°
C
)

以下50°

C左右温度显色为宜,在此温度下40min
可以充分

显色
.

测试浓度范围:显色剂与皂素来CHCl3中显色有较好灵敏度但浓度低于7176×
10

-7

g󰃗mL
时吸光

值波动较大;浓度高于9131×
10

-5

g󰃗mL
时会出现负误差
.

3
 结论
黄姜干片经稀酸酸水解后,滤渣直接用CHCl3提取,活性炭脱色后用CHCl3稀释,乙酸酐—浓硫酸
作显色剂,显色温度为50°C左右,显色时间40min,用460nm波长进行比色测定;浓度与吸光度之间
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测试范围在7176×
10

-7g󰃗mL~9131×10-5

g󰃗mL
,
此方法可以达到提取少量黄姜

211
中皂素样品和测定其含量的目的.本实验可以作为大学有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的综合实验内容
.

致谢:本教研室盛平安同志参与了实验工作,特此致谢
.

参 考 文 献
1 北京医学院药学系.预发酵提高薯蓣皂素产率的研究.中草药通讯,1977,4:17—20
2 王慕邹.薯蓣属植物中著蓣皂甙元的含量测定.药物学学报,1964,11(4):235
3 唐世蓉,吴余芬,庞自洁.盾叶薯蓣皂甙成分的分离和应用研究.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论文集,1981,136—138
4 唐世蓉,张涵庆,李鸿英等.薯蓣科植物甾本皂甙元的含量和鉴定.植物学报,1979,6:171—175
5 陈战国,耿方正,刘谦克等.薯蓣皂甙元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析化学,1996,24(2):227—229
6 马敬中,张友德.甾体化合物的分光光度法.分析化学,2000,3:390

THEEXTRACTIONANDQUANTITATIVEANALYSISOF
SAPOGENINSINDIOSCOREAZINGIBERENSIS

MAJing-zhong CHENChang-shui JIANGHong LIXue-gang
(DepartmentofScientific,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430070China)
Abstract:ThesapogeninswereextractedwithCHCl3fromtheresidue,whichwasleftafterhydrolyzing
thepiecesofdioscoreazingiberensisrootbyacid.Thequantitativeanalysisofthesapogeninswasmade
intheextractwithspectrophotometry
.
Keywords:Dioscoreazingiberensis;sapogeninextraction;spectrophotometry

(责任编辑 李小玲)

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