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名曲【夕阳箫鼓】之演奏诠释-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浅谈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

浅谈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

浅谈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1. 引言1.1 介绍钢琴曲《夕阳箫鼓》钢琴曲《夕阳箫鼓》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谭盾所创作的一首钢琴曲。

该曲于2009年首演,是谭盾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作的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当代音乐的杰作之一。

《夕阳箫鼓》这个名称充满了诗意和中国的文化气息。

夕阳代表着一天的结束和黄昏时分的美丽,箫鼓则是传统华夏乐器中的代表,箫是竹制的吹奏乐器,鼓则是打击乐器,两者结合起来代表着中国古典音乐的精髓。

在这首钢琴曲中,谭盾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尤其是对中国古典乐器音色的模仿。

通过钢琴的演奏,他成功地再现了箫和鼓的音色特点,使整个曲子充满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和气息。

这种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不仅丰富了钢琴曲的表现形式,还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1.2 阐述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意义在音乐创作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特点,韵味深长,富有情感表达力。

通过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可以拓展钢琴音乐的表现力和魅力,丰富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色彩。

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通过模仿中国乐器音色,可以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现代音乐创作中,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传承中华民族音乐传统。

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也有助于增强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使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通过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音乐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形式,通过模仿中国乐器音色,可以促进中国音乐与世界各国音乐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实现跨文化融合,丰富音乐创作的可能性和多样性。

2. 正文2.1 钢琴曲《夕阳箫鼓》的背景介绍钢琴曲《夕阳箫鼓》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马可·波罗创作的一首民族风格的钢琴曲。

这首曲子灵感来源自中国古老的箫和鼓,将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和韵味融入到钢琴演奏中,展现出浓厚的中国风情。

浅谈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

浅谈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

浅谈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
钢琴曲《夕阳箫鼓》是中国著名作曲家李大钊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作品以中国民间音乐为基础,通过钢琴的演奏来模仿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展现了中国音乐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音色模仿、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浅谈。

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主要体现在音色的选择上。

在作品中,李大钊运用了钢琴的特点和技巧,通过改变弹奏的方式、力度和表现力来模拟中国乐器的音色特点。

曲中有许多琴键连续按下并快速放开的技巧,模拟了中国古琴的泛音特点;还有一些左手伴奏部分通过轻快的跳音和琶音表现,使得整个音乐更具有中国韵味。

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还表现在演奏技巧上。

在作品中,李大钊使用了许多中国传统音乐以及西方古典音乐的演奏技巧,使得钢琴演奏更具有中国乐器的特色。

曲中运用了连音技巧,将多个音符连接成长音,模拟了中国古筝的滚音和急促连续的弹奏方式;通过琶音、颤音、泛音等技巧的运用,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让人联想到中国民间乐器的演奏方式。

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还体现在旋律和节奏上。

在作品中,李大钊选取了一些具有中国民乐特色的旋律主题,并运用西方音乐的和声手法进行编排,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和谐。

曲中节奏抓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中国民乐的节奏感,又融入了西方音乐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中国名曲《夕阳箫鼓》的钢琴演奏赏析

中国名曲《夕阳箫鼓》的钢琴演奏赏析
【 摘 要】 从介绍《 夕阳箫鼓》 字的变化和影响 着手, 名 且从
民族 音 乐特 点 和 作 品 的 艺术 特 征 入 手 , 阐述 了怎 样 运 用钢 琴 演 奏技术来展现 此作品的 内涵、 富它的艺术表现力, 丰 其意 义是 不断地探 寻 中国民族音乐的无限深邃的神韵 和意境 。

中国名曲夕阳箫鼓的钢琴演奏赏析摘要从介绍夕阳箫鼓名字的变化和影响着手且从民族音乐特点和作品的艺术特征入手阐述了怎样运用钢琴演奏技术来展现此作品的内涵丰富它的艺术表现力其意义是不断地探寻中国民族音乐的无限深邃的神韵和意境
文学与艺术
第一卷
第十二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名 曲《 夕阳箫鼓》 的钢琴演奏赏析
徐 宁
(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 3 10 ) 200
【 关键 词】夕 阳莆鼓》钢琴演奏 《 ;
《 夕阳箫鼓》 原是琵琶文 曲的代 表作品。黎英海改编 的钢 琴 曲《 夕阳箫鼓》 留了原有 的风格 , 保 以五声商 调为 基础, 在变 奏中运用 了各种宫音系统的调性对 比, 了琵琶 、 参照 古筝 、 等 箫 乐器 的演奏手法 。改编后全 曲共分十一段, 用诗一样 的意境展 示 出一幅 幅优美 的画卷: 江楼 钟鼓 、 临水斜阳 、 月上东 山、 回 风 曲水、 花影层叠 、 深云际、 水 渔歌唱 晚、 回澜拍 岸、 桡鸣远濑 、 矣 欠乃归舟 、 尾声。 此曲在演奏 之前, 钢琴演奏者应 进入一种深深沉思的意境 之中。 第一乐句是模拟由远而近, 由疏而密的鼓声。 此处的速度 要由慢而快, 力度加 强后又渐 渐弱去, 在幽静 的夜晚, 这鼓 声远 远从江边传来 。此段旋律采用 了散板形式, 节奏 自由, 是乐曲的 引子, 江楼 钟鼓 ” 即“ 。第一小 串音符 右手可用 4 3 2 的同音 、、 指 轮指 , 2指较易在最 后音上站 稳, 右手都要 把力沉下 去, 一 左 用 个 长跳板完成。之后乐 曲奏出 了箫的旋律, 这句也用一次踏板 完成, 右手 的 5个倚音与左手 的和弦要连接 自然。第三行一连 串的双手反 向琶音即是全 曲的主导音型。它贯穿全曲, 是使全 曲各段得 以统一 的最重要 因素。这 串琶音描绘 了夕 阳时江面 恬静的景色, 弹得流畅富有整体感。之后 的两个小 节要 用踏 要 板把装饰音 踩到乐句 中, 四行一长 串音流要弹成渐强 的效 第 “ 呜 远 濑 ” 段 是 描 绘 在 江 面 上 摇 船 的声 音 及 水 在 沙 石 桡 乐 果, 要主动积极, 而有 颗粒性, 手指 连 表现 出一派夕 阳西下, 箫鼓 上流淌 的声音 , 速度 从第三小节开始加快 到十一小节敲定, 第 齐 鸣 的动 人 景 象 。 三四行旋律在左手, 要清晰地奏出来。乐 曲进入 “ 矣欠乃 归舟” 此时, 全曲的主题 音乐 出现, 流畅, 婉转 具有江南音调特点 , 即全曲的高潮段 落。 时, 此 手指要准确有力地弹奏 , 节用一 每小 是完整 的主题呈示段 。 弹奏时, 旋律线要 鲜明, 句法清 晰, 头 个大臂的力量, 用指 让声音集 中, 旋律 由慢到快, 由弱而强, 开始可 一 上 的“ 肉垫” 贴键, 使旋律 更加连贯, 它宛如波浪般进行 , 显得格 小节用二次踏板 , 速度加快一小 节用 一个长踏板 。左手 五 随着 外柔美和谐, 此为第二段“ 临水斜阳” 。弹第一个音符时, 手臂整 个八 度要 弹成一个长乐句 的效果 。右手的快速音 流要清晰 流 个重量都要落下 去, 进入音乐 中, 要有气韵 和内涵. 模仿 古筝的 畅 , 5—5 在 3 5小 节中左手的八度旋律要有起 伏, 当旋 律在左手 弹拨手法 , 不可与 后面 的连 奏相混 , 如第 13 9小节 的第 一个 结束 时, 、. 踏板 要放干净 , 随后音乐 在右手旋律 中逐渐趋 于宁静, 音。右手琶音要变换音色, 与旋律音稍做对比, 更为轻逸 。左手 使之又 回复到亲柔的意境之中。这样 由远而近, 由近而远的表 的分解八度 下行 要轻而连 , 像湖水 般轻轻 荡漾在夕 阳下, 这段 达就更准确了, 最后一小节踩左踏板弹奏, 导入“ 尾声” 。 音乐采用 了中国民间传统音乐 的“ 连环扣”即前句的尾音和后 , 此刻春江 的夜空 幽静而安祥 , 令人 心醉如 痴, 舟在远处 轻 句的头音是 同音, 这种接递 手法使得 音调平 衡 、 盈 、 轻 意境深 渐渐消失 。 演奏者 的情绪 、 气息都应是一致 的, 良好 的心灵状 在 远, 人浮想联翩 。 令 态 中, 使全曲结束在舒缓 中, 以慢慢远去, 又有余音绕粱, 给人 但 接着主题 进入 了第一 次变奏 , 前半段 是主题 上句的 四度移 回味无穷 的感受 。前 4 小节旋律在左手, 右手要 突出每一串音 位的 自由模进, 部为后尾 , 后半 整段速度 比第 二段 稍快, 情绪上 的头音, 、 第五 六小节, 右手做渐强再逐个渐弱 的演奏, 十一小 第 也较活泼, 此段侧 重抒情 , 用较为活泼 的情绪进入第 三段 “ 月上 节右手在最后一句旋律要清晰明亮。最后两小节使用左 踏板, 东山” 需要用积极 的手指动作来强化旋律线条使句子连贯, 。 每 当最后两声 轻轻 的琶 音把人们从沉 醉中唤醒 , 感音乐 的终 方 个音都具有颗粒性 。 描绘出水波涟漪, 明月升空的景 色, 在最后 止。《 阳萧鼓》 夕 是由一个主题旋律及其变 化发展 以及若 干对 两小节 的两次 由强渐弱的颤音演奏 中,渐弱要充分表现出来 。 比材料穿 插而成 的乐 曲,它的整体 结构 是散— — 慢— — 这是 向“ 风回曲水 ” 乐段 的过 渡。乐曲进入主题 的第二次变奏 快— — 散 的形式 , 注意散 板要准。 板要紧. 慢 快板要 稳的节奏 时, 的一 连串下行音模 拟古筝流动 的琶音, 左手 显得气氛 活泼, 演奏要求 。 以景抒情 , 寄情于景。 在演奏中, 要做到心 、 声合一, 充 此为“ 风回曲水” 。弹奏 时多 注意每个音 的清晰度, 手指不能粘, 分体现 中国古老文化 中深 、 、 、 的境界 。 微 静 远 调动钢琴各种表 不能漏 音, 每小节的第 四、 五音, l 5 由 、 指换指完成, 要单独 现音 色来渲染 中国民乐 的神韵 和意境是钢 琴艺术家永 恒的追 此处 做左手的手 掌伸缩练 习. 每个 音之间节 奏要 均匀 .0 冈 开始 练习 求。 时要合着拍练 。在第八至第 十~小节之间。 左手有两个声 部且 【 参考文献 】 低声部是保持音, 需表现 出来 。右手从单音主题到 四度音程模 [ 李京红.夕阳箫鼓 》的演奏心得 【 1 钢 琴艺 术, 9 , ) 1 ] 《 J. 1 7( : 9 5 拟笙的音响。 音主题 时, 单 旋律比第 三段更 为流畅, 运用手腕使 28 0. —3 句 与句之 间更具联 系, 7小节可做 逐渐加快 的处理, 前 然后速 【】 2桂春明. 《 浅谈 春江花月 夜》 的演奏 艺术[ 音 乐探索 , 9, 川. 16 9 度敲定, 1 在 4小节处, 再渐慢。 四度音程处 , 右手高声部要走 出 () 0 6 . 2: — 2 6

浅谈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

浅谈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

浅谈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
钢琴曲《夕阳箫鼓》是中国音乐家冼星海所作的一首具有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钢琴曲。

在这首曲子中,冼星海采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乐器音色模仿,使得整首曲子在钢琴演奏中呈现出了浓厚的中国音乐特色。

本文将就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进行浅谈。

冼星海在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箫的音色进行了模仿。

箫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它有着悠扬清越的音色,常常被用于演奏民间乐曲和古典音乐。

在《夕阳箫鼓》中,冼星海运用了一些技巧,使得钢琴的音色能够模仿箫的音色。

他运用了大量的连续颤音和滑音,使得钢琴的音色在演奏中呈现出了箫的特有音色,给人一种仿佛置身箫声之中的错觉。

冼星海在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鼓的音色也进行了模仿。

鼓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重要乐器之一,它通常被用于打击乐器中,具有节奏感强烈和力度饱满的特点。

在曲子中,冼星海利用了钢琴的打击音效,并配合左手的节奏变化,使得钢琴在演奏中呈现出了鼓的音色。

尤其是在曲子的高潮部分,冼星海通过强烈的击打和变化的速度,更是让钢琴的音色仿佛置身于激烈的鼓声之中。

冼星海在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非常成功,他通过巧妙的运用钢琴的各种演奏技巧,使得钢琴在演奏中呈现出了箫、鼓、二胡等中国乐器的音色,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中国传统音乐之中的感觉。

这也体现了冼星海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厚理解和对钢琴演奏技巧的精湛掌握。

最后强调了中国音乐与世界乐器的结合,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世界音乐的一次交流与融合。

希望更多的音乐人能够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为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黎英海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艺术特征及演奏方法探究

黎英海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艺术特征及演奏方法探究

黎英海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艺术特征及演奏方法探究黎英海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艺术特征及演奏方法探究近年来,黎英海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备受音乐界的瞩目。

作为一首极富艺术特征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黎英海卓越的改编能力,还充分展示了钢琴演奏的表现力与技巧。

本文将探究《夕阳箫鼓》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奏方法,并分析其对现代钢琴曲目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剖析《夕阳箫鼓》的艺术特征。

这首曲子是在传统戏曲曲调《夕阳箫鼓》的基础上,以黎英海独特的钢琴演奏风格改编而成。

黎英海通过对旋律与和声的重新构思与制作,使得这首曲子的音乐结构更加紧凑,旋律更加流畅。

他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变化和琶音的技巧,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音乐张力,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

其次,我们来探讨《夕阳箫鼓》的演奏方法。

这首曲子在演奏时需要钢琴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技巧与表现力。

首先,演奏者在演奏前应对曲子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分析,把握曲中的情感要求。

其次,在演奏时应注重节奏的稳定与准确,特别是在复杂的和声变化处,要注意分清主旋律与伴奏声部,做到层次分明,不模糊主次关系。

此外,钢琴演奏家还应通过合理的用力与按键,运用踏板等技巧,使得演奏出的音色饱满有力。

最后,在表现层面上,演奏者应用情感表达,通过细微的音色变化和动态的控制,将曲子中的温情和辛酸传达给观众。

《夕阳箫鼓》这一作品的改编不仅体现了黎英海个人的音乐才华,也对现代钢琴演奏曲目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通过这首曲子,黎英海引入了更为多元化的演奏风格,丰富了钢琴演奏的表达形式。

曲中的和声运用和旋律创作,启示了后来一批钢琴作曲家,使得他们在曲风上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其次,通过《夕阳箫鼓》的演奏,黎英海向钢琴演奏者们展示了全新的演奏技巧,提高了钢琴技术的水平。

同时,这首曲子也启发了许多钢琴学习者对音乐表演的理解,培养了更多年轻演奏家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总之,黎英海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与精妙的演奏方法,成为了现代钢琴曲目中的经典之作。

《夕阳箫鼓》 精选优质课件

《夕阳箫鼓》 精选优质课件
小学生读书心得(三): 读书让我快乐地成长
如果我是一棵小树,那么书就是灿烂的 阳光, 它照耀 着我, 让我快 乐地成 长;如 果我是 一条小 鱼,那 么书就 是清清 的溪流 ,它滋 润着我 ,让我 快乐的 成长; 如果我 是一只 小鸟, 那么书 就是碧 蓝的天 空,它 支撑着 我,让 我快乐 的成长! 从小,我就很喜欢看书。记得还在幼儿 园时, 我便早 早地学 起了a、 o、e。 为什么 只是为 了能早 点捧起 我心爱 的书本 ,在书 的世界 中翱翔 。小学 生读书 心得。 那时, 书就像 一个缤 纷世界 ,让我 流连忘 返。在 书中, 我和小 鸟一齐 飞上蓝 天,和 小精灵 一齐唱 歌跳舞 ,和蝴 蝶们一 齐玩 捉迷藏 随着时 光的流 逝,我 一天天 地长大 ,一本 本书更 是成了 我的好 伙伴:我 捧起了 童话故 事,捧 起了科 幻小说 ,捧起 了百科 全书, 捧起了 世界名 著。我 常常静 静地坐 在书桌 旁,时 而深思 ,时而 幻想, 时而快 乐,时 而忧伤 。在《 水浒传 》里, 我结识 了忠义 宽容的 宋江; 在《三 国演义 》里, 我认识 了足智 多谋的 诸葛亮 ;在《 鲁滨逊 漂流记 》里, 我懂得 了遇事 要坚强 ;在《 钢铁是 怎样炼 成》里 ,我汲 取了战 胜困难 的力量!读《中 华国宝 》和《 中华国 恨》, 让我明 白了中 华民族 以前有 过的辉 煌历史 ,也让 我明白 了中华 民族以 前遭受 的屈辱!更让我 在心中 立下了 和周恩 来总理 一样的 志愿为 中华之 崛起而 读书!努力读 书,振 兴中华!书是无 穷的宝 藏,为 我增添 了丰富 的知识 ;书是 快乐的 天堂, 让我忘 记了所 有的忧 伤。书 犹如冬 日里的 阳光, 带给我 春的温 暖;书 又似沙 漠里的 绿洲, 给予我 新的期 望!就这 样,书 陪伴我 度过了 一年又 一年, 我在书 香中渐

浅析钢琴曲《夕阳箫鼓》民族特色与演奏特征

浅析钢琴曲《夕阳箫鼓》民族特色与演奏特征

浅析钢琴曲《夕阳箫鼓》民族特色与演奏特征
《夕阳箫鼓》是一首民间钢琴曲,融合了中国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演奏特征。

以下是对这首曲子的简要分析:
一、曲子特点
1.旋律流畅优美,旋律中融入了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强调了其民族特色。

2.曲子节奏明确,富有节奏感。

钢琴曲常用的节奏与中国传统民乐不同,但这首曲子充分考虑了传统民乐的节奏韵律。

3.独特的抒情效果,曲子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故其演奏时需要充分体现其情感。

4.采用了手指滑动技巧,突出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二、演奏特点
1.要求演奏者熟悉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尤其是民乐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才能更好地演奏出其民族特色。

2.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充分发挥情感,较强的情感交流能有效地将曲子表达出来。

3.采用了手指滑动技巧后,演奏者需要充分练习,将其技巧演奏的流畅自如。

4.曲子中充分考虑了中国传统民乐的节奏韵律,演奏时要注重节奏的掌控。

创作钢琴曲《夕阳箫鼓》时,创作者充分考虑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并且具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演奏特征。

无论是在曲子的旋律、节奏、抒情效果还是演奏技巧上,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能够充分展示中国文化和民族风情。

中国钢琴曲《夕阳箫鼓》演奏技巧简析

中国钢琴曲《夕阳箫鼓》演奏技巧简析

中国钢琴曲《夕阳箫鼓》演奏技巧简析作者:潘健来源:《人间》2016年第18期摘要:《夕阳箫鼓》又名浔阳琵琶、浔阳月夜、浔阳曲、春江花月夜等,它被发现时是一首琵琶曲,相传为唐代虞世南的作品。

我们可以在众多又名中都发现离不开“浔阳”,而它的音乐主题是从白居易的著名长诗《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发展而来。

乐曲分为十段,每一段的小标题糅合了张若虚、白居易所做两篇名诗的意境,提高了乐曲的艺术表现力。

这首钢琴作品是黎英海先生于1975年改编的,运用了不同的织体与和声,融入变奏、扩展以及钢琴宽广的音域和特殊的音色,再现了一幅幅幽美的、诗一般抒情的山水夜画。

关键词:音律;指法;技巧中图分类号:J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39-02那么下面我们具体讲一下各段的创作艺术手法与演奏提示:1.江楼钟鼓(1至 8小节)采用自由节拍的散板;力度变化有:mp、p、pp、mp、mf、f、p、mp、一点一点的渐强、dim;左右手由慢到快的交叉演奏不同节奏的四度、五度叠置的音程后,又同时弹出空八度的加空五度的“琶音和弦”;音程和弦下键整齐、音色饱满。

右手从高到低的琶音与左手的琶音形成反方向进行的呈示,再加上左右手由低到高的颤音和五声音阶波浪式的快速颤音,描绘了一幅夕阳斜照浔阳江上波光粼粼,岸边钟楼的鼓声、钟鼓交错齐鸣,荡漾在熏风拂涟漪的江面上,渔船已开始回归,描绘了一幅幅夕阳映江面、极具韵味的山水音画。

由此,拉开了浔阳江月夜景色的序幕……需要手指灵活的奏出连续的快速的32分音符。

指尖控制好力度的变化。

2.月上东山(9至 21小节)为适当的行板;此段写实地描绘了一幅月上东山,渔民摇橹归来的画面。

力度变化有:mf、p、pp、p;本段是全曲主题旋律完整的呈示,该主题在之后其他段多次再现。

作者运用左手分解和弦由高到低(出现全曲的最低音bB2)的空八度、慢 1/4拍出来,形成连续的切分节奏交错呼应主题旋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钢琴名曲【夕阳箫鼓】之演奏诠释
中国钢琴作品【夕阳箫鼓】是我国作曲家黎英海先生根据琵
琶古曲【浔阳琵琶】改编而成,改编后的钢琴曲【夕阳箫鼓】比
起原古曲,基本上保留了古朴典雅的民族音乐形象,同时也对曲
式结构作了较大的裁剪和压缩,使中西方的音乐形式得到了充分
的融合。它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支声织体手法,也有空泛的四、五
度和声,整体上音域比原曲更宽广,力度变化幅度更大,色彩更
丰富,感情更强烈,正像中国写意的水墨画一样,在这里追求的
不是粗犷的笔触,而是细腻的渲染和润色;不是简单的外形写真,
而是气韵生动和情景交融。这种新的音乐诠释方法给中国传统的
音乐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一、从演奏技术方面诠释
演奏此曲,我们既要力求保持原曲的韵味,又要力争发挥钢
琴的特点。因此,要想在此曲上发挥得游刃有余,需着重攻克以
下几个方面的难点:
1.手腕的运用。全曲是在中国山水画似的意境中展开,因而
手腕运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听众对此曲的体验。在钢琴技巧中
手腕运行的方向可归纳为四种:直向运动,横向运动,圆形运动
和综合运动。虽然两手作反复交替出现的重复音看似简单,但在
演奏中极易出现用力不均的现象,这时需要控制好双手,把握平
衡,动作一致的快下快起,使手腕均匀地作直向运动,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作品的旋律线层次分明。而在曲谱中表现波浪式的琶音
时,手腕就需做横向运动,以确保旋律线条的流畅性。
2.力度对比。作者在曲中有多处模仿“箫鼓”音响,以此想
达到保持原曲风格,而我们又怎样通过钢琴来体现这一“中国钢
琴语境”呢,我认为这就要从它的音色处理上下功夫了,演奏者
要随着表达音色的改变而改变演奏力度。虽然旋律同样是在高八
度和高两个八度中各重复一次,但从力度对比上应该呈递增趋
势,重时如重锤击石一般,轻时如雪落黄河絮舞枝头一样,只有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古曲演奏的特殊音色。所以,力度对比是
基础,是体现中国钢琴作品风格的保证。
3.踏板的运用。“踏板是钢琴的灵魂”,我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它可以给旋律润色,帮助曲调衔接连贯,还可以美化和弦,
构筑动人的和声音响。踏板运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乐曲的表现
力,因此,我们在演奏前,一定要对乐曲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
采用什么形式的踏板才能充分体现乐曲的表现力。
二、从音乐表现上诠释
1.从宏观角度来看,也就是从乐曲整体结构上来分析,它立
足于古曲又不拘泥于古曲但新于原古曲。改编曲比起原古曲十段
体的形式,在整体上是稍显紧密集中。除去开头、结尾,全曲几
乎是包含两大高潮的两大段组成,第一大段高潮出现之前作者通
过不断的酝酿准备和情绪的深化自然引出高潮,气势宽广,色彩
绚丽,过后又自然引出第二个高潮,波澜壮阔。高潮下降直至乐
曲尾声又耐人寻味,这才圆满结束。所以在结构上,改编曲通过
整体集中段落的方法由原古曲内在的含蓄的风格稍稍上升为强
调的富有鲜明层次的感觉,这也是钢琴特殊演奏表现形式所决定
的。
2.从微观角度来看,我们还要了解曲谱以外与此曲相关联的
东西,如创作背景,历史来源,风格特点等方面内容,只有了解
了这些,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意境和原因。我们知道曲作者黎英
海对民族调式多声风格问题进行过多次的研究,这无疑是对他进
行改编曲有了一个良好的前期准备。所以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一
定要突出鲜明的历史民族特色。
3.从中华民族艺术的角度来看,中国钢琴音乐在意象上实际
是崇尚“高洁虚雅”,也就是“气韵”的讲究。气主内,是内力,
内气,内在的催力;韵主外,是外催,外功,外部的表现。西方
音乐表现力往往注重“音头”,即每个音发出的一霎那所产生的
振鸣,而中国钢琴音乐不仅仅注重“音头”,它更在意一个音发
出的后继运动所产生的韵味,似“余音袅绕”的魅力,这就是演
奏中国钢琴曲时所运用到的“实音”与“虚音”的体现,它不同
于西方的“强”与“弱”。所以我们在演奏【夕阳箫鼓】时要特
别表现这其中的韵味,否则就达不到中国钢琴曲独有的特色。
三、从演奏修养上诠释
演奏修养是指钢琴演奏者除专业技术以外的思想、情操、文
学艺术等各方面的认识能力。它无形的推动演奏者爆发一种潜
能,提高自己的艺术演奏水平。同一首钢琴曲,每个人弹奏出的
效果会不同,这都是由修养上显示出来的。仅从【夕阳箫鼓】的
演奏上来看,想弹好它,从思想修养上我们就要做到热爱中华民
族及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音乐,从内心散发对它的喜
爱,情绪升华到一种独有的意境,用心灵的触动来感染听众,让
他们也对中国钢琴无比折服;从艺术修养上,我们要运用自己充
分的艺术感染力和表达力,尤其在这首如中国山水画般的乐曲中
想象美、领略美、散发美,由抽象的想象转变为听众脑中具体的
山水画面,清净悠远诗意。
四、结语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这点上,我认为【夕阳箫鼓】在中
西方音乐的交融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希望演奏者在技巧上多下
功夫,在内在神韵上多注重细节。总之,只有多多琢磨,用心去
弹奏它,我相信你的心中一定会出现一幅美轮美奂的中国水墨似
的山水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