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牛产业链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摘要】中国肉牛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通过对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包括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对策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中国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在总结回顾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得出了一些研究启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研究、对策、现状分析、挑战、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策略、总结、展望未来、研究启示、肉牛养殖、中国农业发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肉牛产业作为畜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消费升级,对优质肉制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肉牛产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国肉牛业发展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有待提升。

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养殖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肉牛产业仍面临严峻挑战。

对中国肉牛产业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和问题,探讨发展对策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中国肉牛产业的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帮助养殖企业优化经营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当前肉牛产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推动肉牛产业健康、可持续、高效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了解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养殖规模、品种结构、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情况,为制定具体发展对策提供实际依据。

二是分析当前肉牛产业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粮草价格波动、环境污染等问题,为寻求解决之道提供思路。

三是提出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策略方面的建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农民收入和肉牛养殖效益。

牛肉行业分析报告

牛肉行业分析报告

牛肉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牛肉行业是指以生产、流通和销售牛肉为主要业务的产业。

其产品主要为全球餐饮及家庭居民提供食用的红肉品类,由于其营养价值较高,因此备受消费者喜爱。

二、分类特点牛肉行业一般可以从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方面进行分类。

(1)上游:主要包括养殖、屠宰加工和肉制品生产等。

(2)中游:主要是指批发、交易等环节。

(3)下游:主要是指餐饮和零售两个方面。

同时,牛肉产业也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区分,可分为黑毛牛、草源牛、肉牛等不同品种。

三、产业链牛肉产业链主要包括养殖、屠宰加工、贸易、零售、餐饮等环节。

四、发展历程中国的牛肉行业在经历了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重要产业。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牛肉市场主要是由国营牛肉场和市场组成的。

1984年,政府开始实行家庭养殖的政策,对于农民来说,养牛出售肉牛成为一种副业。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牛肉市场逐渐被集中化经营所取代,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纷纷加快了产品的研发,甚至还有不少国际知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推动了牛肉市场的发展。

五、行业政策文件2019年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应加强生育健康和营养健康,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六、经济环境随着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人们对于牛肉的消费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牛肉行业的不断壮大,养殖业、屠宰加工业、肉制品生产等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在持续扩大。

七、社会环境近几年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加上家禽和猪肉的疫病波动影响了种猪的利润,许多养殖户转而养牛。

八、技术环境牛肉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包括在养殖等方面持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促进了行业的更加专业化和高效化。

九、发展驱动因素牛肉行业的发展受到宏观经济因素、行业政策和技术创新三大因素的影响。

其中政策扶持、生产现代化技术和消费升级是推动牛肉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肉牛养殖业调研报告范文

肉牛养殖业调研报告范文

肉牛养殖业调研报告范文一、肉牛养殖业概况
1.1 肉牛养殖业定义及分类
1.2 肉牛养殖业发展历程
1.3 肉牛养殖业产业链分析
二、肉牛养殖业市场环境分析
2.1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2 政策环境分析
2.3 社会环境分析
三、肉牛养殖业现状分析
3.1 肉牛养殖规模现状
3.2 肉牛养殖技术现状
3.3 肉牛养殖成本分析
3.4 肉牛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四、肉牛养殖业前景展望
4.1 肉牛消费需求预测
4.2 肉牛养殖业发展趋势
4.3 肉牛养殖业前景展望
五、肉牛养殖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5.1 肉牛养殖业投资机会
5.2 肉牛养殖业投资风险
5.3 投资建议
六、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相关建议
以上是一份较为完整的肉牛养殖业调研报告的框架和内容提纲。

在实际撰写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调研目的、调研范围和调研对象,补充和完善相关内容。

同时,还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行业数据、统计资料、政策法规等信息,以支撑分析论证。

中国牛肉产业链研究

中国牛肉产业链研究

中国牛肉产业链研究中国牛肉产业链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牛肉的消费在中国逐渐增加。

对于牛肉产业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牛肉产业链的特点、问题和发展前景。

本文将对中国牛肉产业链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牛肉产业链的整体结构中国的牛肉产业链主要包括养殖、屠宰、加工与配送、销售等环节。

1. 养殖环节养殖环节是整个牛肉产业链的起始环节,也是决定牛肉质量和产能的关键。

在中国,牛肉主要由奶牛和肉牛两种牛类养殖方式供应。

奶牛养殖主要用于生产乳制品,而肉牛则专门用于生产和供应牛肉。

养殖环节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饲养管理、饲料供给、疾病防控等。

2. 屠宰环节在牛肉产业链中,屠宰环节是将牛转化为生鲜肉的重要环节。

根据中国的法律法规,所有牛只必须在指定的屠宰场进行屠宰。

屠宰环节需要严格控制卫生条件,确保牛肉的安全与健康。

3. 加工与配送环节牛肉的加工与配送环节主要包括剁肉、分割、包装、贮存和配送等过程。

在这个环节中,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包装的安全与美观,以及适时地将牛肉送达各个销售渠道,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 销售环节销售环节是牛肉产业链的最后环节,也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环节。

牛肉的销售渠道多样,包括传统的超市、食品零售店以及线上电商平台。

近年来,随着生鲜电商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购买牛肉。

二、中国牛肉产业链面临的挑战1. 饲养管理与环境污染中国的牛肉产业链在饲养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养殖规模相对较小,缺乏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管理,导致产量低下和成本较高。

另一方面,养殖废弃物的处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及时、合理处理,将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2. 屠宰设施和技术牛肉产业链中的屠宰环节需要设备和技术的支持。

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屠宰场数量相对较少,且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这导致了屠宰环节的效率低下和对劳动力的过度依赖。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一、产业概述肉牛产业是指以养殖牛用于牛肉生产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农业产业。

肉牛产业主要包括育种、饲养、屠宰及加工等环节。

肉牛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对满足人们的肉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市场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食的需求不断增加。

肉牛产业作为满足肉食需求的重要产业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尤其是在大城市和一二线城市,对高品质的牛肉需求更加旺盛。

同时,肉牛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等。

三、市场竞争肉牛产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

由于市场需求大,许多养殖户纷纷投身肉牛养殖行业,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养殖户在提高种源品质、科学饲养管理、加强疾病防控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养殖效益和竞争力。

四、发展趋势1.系统化管理:肉牛养殖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需采用科学的养殖管理模式,合理进行饲养、疫病防控和环境控制等,以提高肉牛养殖效益。

2.种源优化:种源的优化是提高肉牛肉质的关键。

目前,肉牛养殖中普遍采用黑白花种和荷斯坦种等肉牛品种进行杂交育种,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和抗逆力。

3.市场多元化:随着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多样化,肉牛产业也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除了常见的牛肉之外,牛脂、牛骨、牛骨汤等副产品也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4.绿色发展:在养殖过程中,合理的饲养和环境保护是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养殖户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发展。

五、问题与建议1.科技支持:肉牛养殖行业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并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力度,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以增加养殖效益。

2.市场导向:养殖户应准确判断市场需求和趋势,合理有序进行养殖规划,以避免市场饱和和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3.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肉牛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指导,促进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4.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构建与管理,推动肉牛养殖行业的企业、市场和行业协会的协作,形成完善的行业管理体系。

(农业牧渔行业分析)我国肉牛产业发展报告

(农业牧渔行业分析)我国肉牛产业发展报告

2021年我国肉牛产业开展报告一、概述2021年,我国肉牛产业素质稳步提升,全国散养户比重持续下降,适度规模化及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产业模式呈现多元化开展,肉牛养殖更加注重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但随着我国与澳大利亚等主要畜产品出口国自贸协定的签署和落实,我国肉牛养殖业也面临着更为复杂剧烈的竞争环境,尤其是在生产本钱和生产效率等方面,与兴旺国家差距较为明显。

相比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肉牛屠宰胴体重低出近100千克,养殖本钱却高出1倍以上,严重影响了我国肉牛产品的竞争力。

国家对于牛肉走私的查处力度继续加大,但走私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与暴利诱惑是牛肉走私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现对我国肉牛产业开展状况分析如下:二、数据分析2.1 产量及产区变化图1:2021-2021年末全国肉牛存栏总数变化据统计,我国肉牛年存栏总数连续4年稳步增长,2021年存栏总数为7040.9万头,较2021年增长202.3万头,同比增长2.9%,比2021年增长19.0%。

表1 :2021年末全国各地区肉牛存栏数前10名排序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21年肉牛存栏数位于前十的省份排名相对稳定,且局部省份存栏数增长明显,前十名存栏总数同比增长达132.3万头,约占总增长数的65.4%,其中四川省增长幅度为全国最大。

图2:2021-2021年我国肉牛规模化养殖的变化情况表2全国肉牛饲养规模比重变化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散养户比重持续下降,同比减少2.7%。

适度规模化养殖比重继续稳步扩大,2021年肉牛年出栏头数为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占到27.6%,比2021年提高11.5%,增幅为77.2%。

图3 2021-2021年末全国肉牛出栏总数变化2021年我国肉牛出栏总数为4929.2万头,较2021年增加101万头,同比增长2.1%,比2021年增长7.1%。

表3 2021年全国各地区肉牛出栏数前10名排序从表3中看出,出栏头数前十名地区中山东、内蒙古、云南等省的肉牛出栏头数有所减少,近几年前十名排位变动不大,在全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肉牛输出带。

肉牛产业链发展概况

肉牛产业链发展概况

肉牛产业链发展概况肉牛产业链是一个涵盖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综合性产业链。

它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养殖是肉牛产业链的第一环节,也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

肉牛的养殖需要一定的场地和设施来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养殖者需要科学管理,包括合理的饲养和疾病防治等措施。

同时,养殖者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养殖方式,确保肉牛的品质和数量。

屠宰环节是肉牛产业链的第二环节。

屠宰是将肉牛从养殖环境转移到食品市场的过程。

在屠宰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卫生和安全标准,确保肉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屠宰环节还需要对肉牛进行宰前检疫,对有疾病或异常情况的肉牛进行处理,以保证食品安全。

加工是肉牛产业链的第三环节。

在加工环节中,肉牛被分割成不同的部位,并进行去骨、去脂等处理,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加工过程中,需要掌握合适的技术和设备,确保肉品的质量和口感。

同时,加工环节还需要对肉品进行包装和标识,以方便销售和消费。

销售是肉牛产业链的最后一环节。

销售环节将加工好的肉品引入市场,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销售。

销售渠道包括超市、餐饮、电商等,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购买。

销售环节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偏好,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肉品。

肉牛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肉牛产业链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监管,提高肉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产业协会和科研机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促进肉牛产业链的创新和提升。

肉牛产业链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肉牛产业链需要解决养殖环境的问题,包括场地和设施的不足、饲料的质量和供应等。

其次,肉牛产业链还需要应对市场的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此外,肉牛产业链还面临着疾病防控、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等方面的挑战。

总的来说,肉牛产业链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科学的养殖、严格的屠宰和加工、合理的销售,可以提供安全、优质的肉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肉牛养殖调研分析报告

肉牛养殖调研分析报告

肉牛养殖调研分析报告1. 背景介绍肉牛养殖业是畜牧业中的重要分支,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于肉类产品的需求,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当前肉牛养殖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本次调研分析报告。

2. 调研对象和范围本次调研选择了市场上主要经营肉牛养殖的企业和农户作为调研对象,涵盖了广泛的地域范围和养殖规模。

3. 肉牛养殖市场需求分析通过调研了解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肉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肉牛养殖市场需求旺盛,并呈现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包括对新鲜、高品质肉类的需求增加,以及对有机、绿色、无添加的健康肉类的需求。

4. 肉牛养殖产业链分析肉牛养殖产业链主要包括种牛供应、养殖技术、饲料生产、养殖设备、肉类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目前,种牛供应不足、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饲料生产企业少、养殖设备更新换代较慢、肉类加工企业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和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

5. 肉牛养殖现状与问题分析通过对肉牛养殖行业的实地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养殖场规模不一,中小型养殖场面临生存压力;养殖技术不规范,导致肉牛生长速度慢、养殖成本高;饲料质量参差不齐,影响肉牛生长效果;养殖设备陈旧,效率低下;肉类加工环节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等。

6. 肉牛养殖发展趋势分析在调研中发现,未来肉牛养殖行业将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重视,有机肉类和绿色肉类的市场需求将逐渐增加。

7. 对策建议鉴于肉牛养殖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强种牛供应,提高养殖技术水平,规范养殖管理,加强饲料质量监管,推进养殖设备升级,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拓宽销售渠道。

8. 结束语通过本次调研分析报告,深入了解了肉牛养殖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牛产业链分析 一、国内肉牛养殖行业的现状分析 1、国内肉牛养殖的品种分类 2、国内肉牛的养殖规模和优势区域分布 3、国内肉牛的养殖技术 二、国内牛肉市场情况分析 1、国内牛肉的产量分析 2、国内牛肉市场消费量和前景分析 3、国内牛肉市场总体竞争情况分析 4、国内肉牛重点加工企业和加工产品情况分析 三、国内肉牛养殖行业的效益分析 1、国内肉牛养殖业发展的推动力 2、国内肉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3、国内肉牛养殖业的影响因素情况分析 四、国内肉牛产业未来市场运行态势分析 1、国内肉牛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国内肉牛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1

肉牛产业链分析 一、国内肉牛养殖行业现状分析 1、国内肉牛养殖的品种分类 根据其生产类型或用途把牛分为乳用、肉用、役用品种和兼用品种。肉牛是指生产牛肉的专用品种。

中国的主要肉牛品种是黄牛,是长期以来我国役肉兼用为主的黄牛群体的总称。秦川牛: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其体骼粗壮,肌肉丰厚,前驱发育好,被毛细致有光泽。秦川牛肉用性能突出,屠宰率和净肉率都在50%以上,适应性强。

南阳牛:产于河南省南阳地区。毛色以深浅不一的黄色为主,另有红色和草白色,体骼较大,结构紧凑。该牛产肉性能良好,屠宰率在55%以上,净肉率达到46%。

晋南牛:产于山西省晋南盆地。体格粗大,前驱较后驱发达,毛色以枣红色为主,红色和黄色次之。晋南牛产肉性能好,屠宰率和净肉率都在50%以上。

鲁西牛:产于山东省的西南部。体驱高大,结构紧凑,肌肉发达,前驱较宽深。被毛从浇黄到综红都有,心黄色为主。该牛肉用性能好,屠宰率达到57%,净肉率达到50%。

延边牛:产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毛色为深浅不一的黄色,被毛密而厚,皮厚有力,胸部宽深,体长结实,骨骼粗壮。该牛耐寒、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好,屠宰率57%,净肉率47%。

蒙古牛:产于内蒙古中西部。毛色以黑色、黄色居多,头部粗重,角长,四肢短,蹄质坚实。屠宰率53%,净肉率45%。该牛抓膘能力强,发病率低,是我国最耐干旱和严寒的少数几个品种之一。

还有产于浙江省温岭高峰牛,内蒙古三河地区的三河牛,由吉林、内蒙、河北三省四地区联合育成草原红牛,原产于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的新疆褐牛等均属于国内有名的地方品种牛。 2

2、国内肉牛的养殖规模和优势区域分布 养殖场在优势区的选择上综合考虑了优势区域的资源、市场、区位、肉牛业发展基础及未来发展潜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资源优势。具有充足的牛源,能繁母牛存栏量较多,肉牛存栏增长较快,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二是区位优势。毗邻都市经济圈,具有良好的产销衔接,具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三是产业优势。产业基础较好,种群结构合理,进入优势区的县肉牛存栏量一般在7万头以上;具有良好的技术服务体系,拥有一定规模的屠宰与加工能力。基地县集中连片,可形成区域规模优势。本期规划拟涵盖中原肉牛区、东北肉牛区、西北肉牛区和西南肉牛区共四个优势区域。

各区特点与发展方向: 中原肉牛区 (1)基本情况。中原肉牛区是我国肉牛业发展起步较早的一个区域。该区域包括4个省的51个县,其中山东14个县、河南27个县、河北6个县和安徽4个县。该区域有天然草场面积132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240万亩左右。该区域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每年可产3860多万吨各种农作物秸秆,目前秸秆加工后饲喂量达1360万吨左右,仍然有约50%的秸秆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2)主要特点。该区域具有丰富的地方良种资源,也是最早进行肉牛品种改良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地区。我国5大肉牛地方良种中,南阳牛、鲁西牛等2个良种均起源于这一地区。该区域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为肉牛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饲料资源基础。中原肉牛区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交通方便,紧靠“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产销衔接紧密,具有很好的市场基础。

(3)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中原肉牛区目标定位为建成为“京津冀”、“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提供优质牛肉的最大生产基地。未来发展要结合当地资源和基础条件,加快品种改良和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肉牛养殖,加强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提高肉牛品质和养殖效益;大力发展肉牛屠宰加工业,着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3

东北肉牛区 (1)基本情况。东北肉牛区是我国肉牛业发展较早、近年来成长较快的一个优势区域,包括5个省(区)的60个县,其中吉林16个县、黑龙江17个县、辽宁15个县、内蒙古7个县(旗)和河北北部5个县。该区域有天然草场面积约11.8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8.85亿亩;同时也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每年可产约5900万吨各种农作物秸秆,目前秸秆加工后饲喂量达1600万吨,但仍有50%以上的秸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主要特点。该区域具有丰富的饲料资源,饲料原料价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肉牛生产效率较高,平均胴体重高于其他地区。区域内肉牛良种资源较多,拥有五大黄牛品种之一的延边牛,以及蒙古牛、三河牛和草原红牛等地方良种。近年来,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步伐进一步加快,育成了著名的“中国西门塔尔牛”,成为区域内的主导品种。同时,该区域紧邻俄罗斯、韩国和日本等世界主要牛肉进口国,发展优质牛肉生产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3)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本区域目标定位为满足北方地区居民牛肉消费需求,提供部分供港活牛,并开拓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市场。牧区要重点发展现代集约型草地畜牧业,通过调整畜群结构,加快品种改良,改变养殖方式,积极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为农区和农牧交错带提供架子牛。农区要全面推广秸秆青贮技术、规模化标准化育肥技术等,努力提高育肥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在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加工工艺、产品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逐步形成完整的牛肉生产和加工体系。

西北肉牛区 (1)基本情况。该区域是我国最近几年逐步成长起来的一个新型区域,包括4个省区的29个县市,其中新疆自治区16个县(师)、甘肃省9个县市、陕西省2个县和宁夏2个县。该区域有可利用草场面积约1.2亿亩;各种农作物秸秆1000余万吨,约40%的秸秆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2)主要特点。本区域天然草原和草山草坡面积较大,其中新疆被定为我国粮食后备产区,饲料和农作物秸秆资源比较丰富;拥有新疆褐牛、陕西秦川牛 4

等地方良种,近年来引进了美国褐牛、瑞士褐牛等国外优良肉牛品种,对地方品种进行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疆牛肉对中亚和中东地区具有出口优势,现已开通14个口岸,为发展外向型肉牛业创造了条件。本区域发展肉牛产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开展肉牛育肥时间较短,饲养技术以及肉牛屠宰加工等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

(3)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本区域目标定位为满足西北地区牛肉需求,以清真牛肉生产为主;兼顾向中亚和中东地区出口优质肉牛产品,为育肥区提供架子牛。主攻方向是健全肉牛良繁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充分发挥饲料资源的优势,大力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努力提高繁殖成活率和牛肉质量;培育和发展加工企业,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开拓国内外市场,带动本区域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西南肉牛区 (1)基本情况。该区域是我国近年来正在成长的一个新型肉牛产区,包括5个省市的67个县市,其中四川省5个县、重庆市3个县、云南省的35个县市、贵州省的9个县市和广西的15个县市。该区域拥有天然草场面积1.4多亿亩,每年可产3000余万吨各种农作物秸秆,其中超过65%的秸秆有待开发利用。

(2)主要特点该区域农作物副产品资源丰富,草山草坡较多,青绿饲草资源也较丰富;同时,三元种植结构的有效实施,饲草饲料产量将会进一步提高,为发展肉牛产业奠定了基础。主要限制因素是肉牛业基础薄弱,地方品种个体小,生产能力相对较低。

(3)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该区域目标定位为立足南方市场,建成西南地区优质牛肉生产供应基地。主攻方向为加快南方草山草坡和各种农作物副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推广三元结构种植,合理利用有效的光热资源,增加饲料饲草产量;加强现代肉牛业饲养和育肥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在提高出栏肉牛的胴体重和经济效益上下功夫。

全国肉牛优势区域规划分区情况表(共207个县市) 5

优势区 省份 县数 县市名称 中原优势区(51个县)

河北 6 故城县、景县、无极县、南皮县、武邑县、盐山县 安徽 4 怀远县、临泉县、五河县、颍上县 山东 14 曹县、高唐县、惠民县、济阳县、嘉祥县、乐陵市、陵县、牡丹区、平阴县、齐河县、商河县、阳信县、禹城市、章丘市

河南 27 邓州市、方城县、扶沟县、淮阳县、鹿邑县、洛宁县、泌阳县、内乡县、平舆县、确山县、汝州市、商水县、社旗县、睢阳区、唐河县、宛城区、西华县、夏邑县、襄城县、新蔡县、新野县、鄢陵县、叶县、伊川县、永城市、虞城县、柘城县

东北优势区(60个县) 辽宁 15 本溪县、桓仁县、朝阳县、喀左县、法库县、新宾县、阜新县、康平县、普兰店市、昌图县、 开原县、铁岭县、西丰县、瓦房店市、新民市 吉林 16 德惠市、东丰县、东辽县、扶余县、公主岭市、桦甸市、蛟河市、九台市、梨树县、农安县、舒兰市、双辽市、通化县、通榆县、伊通县、榆树市 黑龙江 17 阿城区、拜泉县、宝清县、北林区、宾县、勃利县、海伦市、集贤县、克山县、龙江县、穆棱市、讷河市、尚志市、双城市、望奎县、依安县、肇东市

内蒙古 7 阿鲁科尔沁旗、多伦县、科左后旗、科左中旗、西乌旗、扎鲁特旗、正蓝旗

河北 5 丰宁县、康保县、隆化县、围场县、张北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