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肉牛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肉牛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肉牛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和人们消费能力显著提高,以役用为主的牛逐渐退出劳动力的历史舞台,成为餐桌上大量消费的优质食品。目前,牛肉消费需求强劲和牛肉供应短缺,导致价格迅速上涨。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统计,2012

年我国人均消费牛肉4.2 kg,牛肉消费量552.4万t,排世界26,存栏约6 500万头,牛肉产量554万t。美国农业部预测2013年中国肉牛存栏数将下滑到2011年以下水平,至4 630万头,这大致相当于每28人一头肉牛,而美国是每11

人一头。国内牛肉供应已经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然而当我们的目光聚焦到肉牛提供肉源不足的这一现状时,却忽略了奶牛这一有着巨大潜力的肉源的行业,在肉牛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奶公犊一向是中高档牛肉的生产原料,我国相对滞后,主要依赖进口,奶公犊的科学利用是弥补中高档牛肉缺口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我国,奶公犊传统处理方式是出生后直接卖给药厂抽提血清,只有极少数用来育肥牛和小牛肉(小牛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肉类,一般主要来自于荷斯坦公犊牛)的生产,造成了牛肉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牛肉供应短缺和奶业波动的现状,使奶公犊资源的利用逐渐成为政府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奶公犊牛产业将在未来中国传统乳业和肉类产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相应的奶公犊牛饲料饲养以及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则对我国奶公犊牛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1 国外奶公犊牛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利用奶公犊牛生产高档小牛肉作为终端食品消费的国家,主要在欧洲和北美,据统计,欧盟有45%牛肉来自奶牛群,英国80%来自奶公犊与淘汰奶牛,美国30%来自奶牛,日本牛肉55%出自奶牛群,其中80.3%出自奶公犊(陈宁,2008)。在西亚以色列等国肉牛产业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国内肉用牛占16.1%,奶公犊牛和淘汰奶牛占45.7%,大约10%公犊牛出生后被转到育肥场,在6月龄、体重220 kg时出售(罗晓瑜,2012)。小牛肉生产主要是以奶公犊牛利用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其他品种,如奶牛和肉牛杂交的后代、肉用牛专用品种安格斯和利木赞等。

1.1 欧盟小牛肉生产概况

在欧盟,奶公犊牛主要用于生产高档小牛肉,前3位生产国分别是荷兰(150万头)、法国(140万头)和意大利(80万头)。2008年欧洲共出栏580万头

小犊牛用于高档小牛肉生产,共生产了806 000 t胴体,欧盟国家平均每人每年消耗1.6 kg小牛肉,最大的消费国家是法国(4.4 kg)和意大利(3.6 kg)。利用奶公犊牛生产小牛肉产量最大的国家是荷兰,其次是法国(Sans,2009)。荷兰利用月龄6-8个月的奶公犊牛生产的高档小白牛肉占市场份额50%,其他50%来自淘汰奶牛肉和少量肉牛专用品种提供的牛肉(张越杰,2011)。

1.2 北美小牛肉生产概况

在北美,利用奶公犊牛生产小白牛肉仍然是美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大概能够带来7 亿美元的收益,同时,小白牛肉生产相关的产业链,如犊牛和

乳品加工副产物贸易等能够为美国奶牛业带来2.5 亿美元的收益。美国小白牛

肉生产地主要为印第安纳、密歇根、纽约、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和威斯康辛等州,

主要生产模式为家庭犊牛肥育场,每个家庭大约饲养250 头犊牛,他们购买体重约为100 磅(45 kg)的犊牛,主要为荷斯坦,饲养18~20 周,体重达到475~500 磅(215~227 kg)时屠宰。

2011年,加拿大1 235个农场饲养了235 037头奶公犊牛用于生产小牛肉,魁北克省占52%,安大略省占45%,其余3%来自内阿尔伯塔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其中,30%是全乳饲养生产小白牛肉,约5个月龄体重达到182~205 kg出栏屠宰;70%用于生产小红牛肉,经过6-7月龄体重达到272~319 kg出栏屠宰(Greter,2012)。

1.3 奶公犊牛的饲养和福利制度

欧盟国家和北美等对小牛肉需求量较大的国家,其奶公犊牛生产利用已经专业化、研究系统化,形成了十分完整的全产业链运作。以欧盟和北美为代表的奶公犊牛生产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日增重在屠宰日龄时普遍可以达到1.25 kg以上,各国农业部或生产协会都制定了一整套犊牛的饲养管理规范、屠宰标准、胴体和肉质评定。

奶公犊牛饲养的福利不仅仅体现在对饲养环境的要求上面,欧盟和北美等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奶公犊牛饲养标准细则,涵盖动物营养、疾病防治、动物行为和运输条件等要求。以加拿大为例,其先后在1994和1998年出版了关于奶公犊牛饲养的实施细则和福利审查手册。

1.4 奶公犊牛屠宰分割

北美肉类加工协会出版的肉类购买指南和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出版的小牛肉的胴体和分割标准对小牛肉的屠宰分割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规定,包括分割部位名称、产品编号、各部位重量范围以及条形码等相关内容。

美国小牛肉质量等级依据梯形结构和肉质,主要包括:特级(Prime)、优级(Choice)、精选级(Select)、标准级(Standard)和实用级(Utility);产量等级:无。加拿大现行犊牛胴体分级由加拿大食品检疫局(CFIA)制定,胴体重在180kg以下的犊牛肉根据肉色、肌肉度和脂肪覆盖度共分3等10级,为A1、A2、A3、A4、B1、B2、B3、B4、C1和C2。

欧盟犊牛肉分级标准主要有肌肉颜色、胴体形态和脂肪覆盖3个指标,肌肉颜色以分值作为评判标准,其中1-10是评判白牛肉,11-13评判粉牛肉。胴体评判主要分为6级,针对肌肉组织的主观评定,包括S(Super-超级)、E (Excellent-优良)、U(Very good-非常好)、R(Good-好)、O(Fair-一般)、P(Poor-差),其中每一级又分为3级。脂肪覆盖程度用数字1(Low-非常少)、2(Slight-少量)、3(Moderate-适中)、4(Fat-丰富)和5(Very Fat-非常丰富)表示,分值高则脂肪厚。

澳大利亚小牛肉按照热胴体重是否超过150 kg,分为轻型小牛肉和小牛肉两种,其中轻型小牛肉又具体分为不超过40 kg和不超过70 kg两种,小牛肉热胴体重70.1~150 kg。按肉色分为V1、V2、V3、V4和V5。

其屠宰加工后的副产品,如脂肪和脂肪酸、肠、骨头、角和蹄等在医药、食品、化工和轻工纺织等领域都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2 国内奶公犊牛产业的生产现状

2.1 国内奶公犊牛产业的生产方式

我国奶牛品种主要是中国荷斯坦牛。我国没有权威的奶公犊统计数据,如果按成年牛60%、繁殖率70%、繁殖后代性别比率50%及犊牛成活率95%的比率计算,

奶公犊产量在2000年就已经达到97.5万头,2007年约298万多头。

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对2008和2009年全国奶公犊利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奶公犊的利用途径是育肥和提炼血清。曹兵海(2009)对全国范围内奶公犊牛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在包括奶牛主产区的23个省(区)获得了395个样本(奶牛养殖场、小区、户),其中有效样本192个,结果显示:1)奶公犊牛的肉用利用率为69%(其中育肥利用率为54%),抽提血清利用率为31%。同时,还有部分犊牛出生后直接宰杀卖肉或卖给牛贩子等。

进入2013年,奶公犊牛饲养规模迅速增加。以黑龙江省为例,现有奶牛养殖场、小区及养殖户出生后的奶公犊牛90%进入育肥生产领域,但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经过30个月左右的饲养周期,体重达到500 kg左右时以育肥牛出售,终端产品牛肉没有细分。

2.2 国内奶公犊牛产业的生产水平

目前,我国国内奶公犊牛生产水平非常落后,与成熟的欧美发达国家奶公犊牛生产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但是我国也已经具备了奶公犊牛产业发展的基础。

2.2.1 拥有较大的奶牛生产群体

据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统计,2011年全国奶牛存栏1 440万头,按此数据

推算,我国每年大约有300万头以上的奶公犊牛产生。

2.2.2 生产技术体系初步完善

我国在2007、2008年初步完成了奶牛和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各主要省市完成了首席科学家和实验站的设立,围绕奶公犊牛生产的相关科研试验已经陆续开展。

2.2.3 国家政策和资金

政策方面,农业部在2003年第一轮《奶牛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建设的基础上,组织制定并实施了《奶牛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09-2013》等若干关于支持奶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资金方面,2008-2012年,中央财政投入38亿元;2013年,农业部加大对奶源建设的投入,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资金从5亿元增加到10亿元。

2.2.4 专业化企业

2009年4月8日,神泽集团正式成立,是中国首家按照欧盟最高标准从事

小牛肉一体化生产、屠宰、加工和销售的企业,以满足中国和欧洲市场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因此,我国奶公犊牛产业已经具备了市场需求,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完善的科研体系和产业化基础,起点较高。

3 肉牛产业发展的未来

按我国农业部和欧盟专家对奶量分析的数字折算,到2030 年,中国能繁母牛存栏将达1 500万头以上,以每年60%繁殖率、85%成活率,其中50%是公犊牛计算,届时将有382.5万头奶公犊牛出生。因此,充分利用我国奶牛资源,利用奶公犊牛进行牛肉生产具备良好的物质基础。

3.1 良种繁育

良种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目前,国内外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MAS),直接从DNA分子水平上反映种间差异,不受环境、发育阶段、组织等影响,稳定可靠,多态性好,因而在家畜育种中被广泛利用(李娜,2012)。据统计,我国先后引进20余个肉牛品种,杂

交改良牛约2 000万头,500 kg体重的育肥牛屠宰率58%~61%,净肉率48%~50%,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自主育成夏南牛、延黄牛和辽育白牛3个肉牛新品种(牛志,2011)。

虽然我国牛品种很多,多年的育种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我国良种繁育工作仍然面临着:主要肉牛品种育种思路不清晰,自主培育种牛机制不完善、地方牛种资源保护和利用能力不强、缺乏肉牛杂交改良规划等问题。

3.2 国家、行业标准

饲养标准中肉牛营养需要是肉牛饲料配方设计的重要依据,是合理利用饲料、提高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和实现科学化饲养的基础(伊涛,2010)。目前,主要有美国 NRC(2000)肉牛营养需要量、英国 ARC 肉牛饲养标准和法国 INRA 肉牛饲养标准、中国肉牛饲养标准(2004)、日本肉用牛饲养标准(2008)。虽然现在肉牛生产可参考的饲养标准已经提供了比较详尽的内容,但是与生产实践的距离还是很远,特别是在基层养殖户中,有些养殖户甚至用肉鸡料饲喂育肥牛,因此,如何将饲养标准在肉牛生产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还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花大量时间进行推广,同时通过实践数据的反馈提高和修正饲养标准,如2009年英国更新饲养标准,对肉牛维持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都进行了大幅度上调。目前,我国利用奶公犊牛生产牛肉,其饲养标准还处于空白阶段,因此,要借鉴国外已有相关饲养标准,通过目标产品定位,即利用奶公犊牛生产什么样的牛肉,开展相关试验研究,提高我国肉牛产业化饲养标准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这方面,日本的和牛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随着进口牛肉贸易自由化,为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牛肉,日本更加重视脂肪杂交。

我国先后在2003年7月和2011年12月颁布了牛肉质量分级的农业行业标准(NY/T 676-2003)和牛胴体及鲜肉分割国家标准(GB/T 27643-2011),来指导和规范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牛肉产品的生产。2008年6月,农业部“948”项目和中法肉牛合作项目支持完成的“中国肉牛追溯系统”为我国生产可追溯牛肉

进奥运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受制于我国牛肉产品的消费传统和消费水平的制约,目前市场上由规范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生产的牛肉仅占15%左右(王国桂,2006),同时,尚没有一套完整的犊牛肉分级系统,无法正确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如何生产和选购优质小牛肉。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食品加工、安全产生的的各个环节,要吃得明白、吃得安全和营养,对牛肉产品的详细说明有利于牛肉产品的销售和增加牛肉需求。在美国,同样是700磅(315 kg)重的优级和精选级胴体的价格差为每头0~140美元,因此,肉质评级体系可以使肉牛生产者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通过评级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借鉴GMP、HACCP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推行我国牛肉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以提高我国牛肉生产水平、牛肉质量及市场竞争力(高峰,2002),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牛肉产品,对促进肉牛产业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牛肉生产的相关部门,包括政府、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要引导消费者对牛肉营养价值认识的不断加深,牛肉生产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将市场细分,开发新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喜好,在关注牛肉产品本身消费的同时更要关注其产品相关的“文化附加值”,积极拓展和提高肉牛产业链的整体价值,培养消费者对国有品牌的忠诚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未来肉牛市场的竞争将是十分激烈的,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牛肉生产企业的有力竞争,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3.3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肉牛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人均拥有的成熟土地资源0.21 hm2,仅为澳大利亚(25.16 hm2)0.8%;人均水资源2 292 m3,仅为加拿大(98 462 m3)2.3%(武英耀,2009),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我国约有 0.87 亿 hm2草地沙化、退化、盐渍化,水资源生态严重短缺,我国有 18 个省区、30%国土、60%人口处于严重缺水的边缘(李季,2009)。而肉牛饲料中粗饲料饲喂量占80%左右,如果接近美国的产量,实现年产1 000万t牛肉的目标,仅肉牛产业每年就需要大约18 250万t粗饲料,因此,肉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管控,严格用途管制”,要坚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的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我国粮食产量安全,从国家政策层面对自然资源进行了保护,也间接地保护了肉牛产业发展必须的自然资源。

3.4 营养研究

肉牛养殖发达国家对于肉用犊牛的营养需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01 年在犊牛营养需要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出版了奶牛营养需要(NRC)第七版,但是很显然犊牛的营养策略受研究经费所限制,并不是最佳营养需要(Amburgh,2005),NRC(2001)关于体重低于 100 kg 的犊牛营养需要是根据 100~150 kg 体重青年母牛生长需要量推算的(云强,2010)。

蛋白质是经济动物在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其研究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虽然国外科研工作者对犊牛阶段的蛋白质需要量展开了许多研究,但是研究结果并不一致,Roy(1980)和Luchini(1991)认为出生 8~10 周龄犊牛料中粗蛋白质(CP)含量应为 16%~18%,而Leibholz 和 Kang(1973)认为犊牛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为 15%时,可以与 18%蛋白质水平获得相同的增重效果,只是氮沉积较低。

由于我国奶公犊牛产业刚刚起步,生产水平还比较低,相应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在近几年大量展开。1991年,我国针对后备奶犊牛的营养需要陆续展开研究;2000年以后,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刁其玉老师为代表的团队(张蓉,2008;李辉,2008;张乃峰,2008;张卫兵,2009),从营养的水平、来源、模式以及添加剂等对后备奶犊牛展开了相关的初步研究,同时部分研究者(张召兄,2007;王文奇,2006;李伟,2010)开始从奶公犊牛营养角度出发,围绕着奶公犊牛的生产利用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研究结果更多趋向于高蛋白质犊牛料体现出较为良好的生长性能。

受生产力水平、居民消费能力和习惯的制约,我国奶牛和肉牛产业都没有对利用奶公犊牛生产牛肉进行深入研究和生产应用,目前,我国并没有奶公犊专用饲料和相应的提前断奶技术,因此,奶公犊养殖者不能对规模化养殖奶公犊进行设施投资。

肉牛养殖可行性报告

肉牛养殖可行性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肉牛养殖可行性报告 项目编制单位: 技术依托单位: 项目编报时间:2015年11月4日 一、养殖场简介 我养殖场坐落于兴城市元台子乡四方村,这里依山傍水,属山地丘陵地貌,气候属温带季风性气候,不仅宜居,更适宜进行大规模畜牧养殖业发展。 我养殖场占地面积30余亩,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现拟聘高级畜牧技师1人,中级技术工人15人,养殖工人20人。我养殖场地处山坡地带,周边植被丰富,独特山泉水源配以地下水为肉牛养殖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养殖条件。 二、肉牛养殖规模 我养殖场占地30亩,建大棚牛舍2栋、防疫、消毒、无害化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青储设施等附属设施若干。建成后预计年可饲养肉牛2600余头。 三、养殖肉牛的肉牛特点积及市场前景分析 肉牛是乳肉兼用品种,牛产乳量高,产肉性能不比专门化肉牛品种差,是乳、肉兼用的大型养殖品种。从1990年山西省畜牧局牛羊养殖基地引进该品种。此品种被畜牧界称为全能牛。肉牛改良效果明显,杂交一代的生产性能一般都能提高30%以上,因此很受广大养殖户欢迎。

改良换代后的肉牛形成了体格健壮、生长快、出肉率高、肉质好等特点,大大缩短了肉牛饲养时间,是养殖者最好的选择。 (一)、外貌特征 该肉牛毛色为黄白花或淡红白花,头、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为白色,皮肢为粉红色,头较长,面宽;角较细而向外上方弯曲,尖端稍向上。颈长中等;体躯长,呈圆筒状,肌肉丰满;前躯较后躯发育好,胸深,尻宽平,四肢结实,大腿肌肉发达;乳房发育好,成年公牛体重乎均为800--1200千克,母牛650——800千克。 (二)、生产性能 肉牛牛乳、肉用性能均较好,该牛生长速度较快,均日增重可达千克以上,生长速度与其他大型肉用品种相近。胴体肉多,脂肪少而分布均匀,公牛育肥后屠宰率可达65%左右。 成年母牛难产率低,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总之,该肉牛是兼具奶牛和肉牛特点的典型品种。 (三)、肉用特点 体格大、生长快、肌肉多、脂肪少:肉牛公牛体高可达150-160厘米,母牛可达135-142厘米。腿部肌肉发达,体驱呈圆筒状、脂肪少。早期生长速度快,并以产肉性能高,胴体瘦肉多而出名。在杂交利用或改良地方品具有典

肉牛养殖建议实施计划书

肉牛养殖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2012年5月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市西夏区兴泾镇1000头清真优质肉牛养殖项目 2、项目性质:新建 3、项目申报单位:万明畜牧养殖 4、项目实施单位:万明畜牧养殖 5、项目设施负责人:锁万明 6、项目管理单位:市西夏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办 7、项目设施年限:2008-2012年 8、项目建设地点:市西夏区兴泾镇兴盛村 9、项目建设地点及投资规模简介 9.1项目建设地点: 市西夏区兴泾镇1000头清真优质肉牛养殖项目区位于市西夏区兴泾镇南部200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所在村一兴盛村. 9.2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项目建设占地50亩,新建年产肉牛5000头圈舍31栋,2.8万㎡,青贮池1座300㎡,授精点1处,屠宰场1处,畜牧养殖技术培训中心及管理房1处400㎡,购进犊牛1000头,购进大型铡草机及灭菌仪8台,购买饲料5580吨.总投资934.37万元,基中:企业自筹794.37.37万元,申请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扶持资金14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35万元,有偿资金105万元)。2007年至

2008年自筹建设31栋养殖圈舍,2008年完成授精点等建筑物建设,同年购进犊牛1000头及饲料开始育肥,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00万元,扣除当年总成本费用550.54万元后赢利149.46万元.计划建设期10年,年平均销售收入700万元,平均总成本费用544.71万元,年均利润155.29万元.投资利润率16%,财务部收益率15%,财务净现值1013.46 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5年。 10、项目辐射围及带动能力 项目辐射围:西夏区兴泾镇,带动养殖园区及兴泾镇其他养殖散户328户,安排就业人数20人,年人均收入8000元,比项目区外农民多增加收入4000元,通过示培训可使600多养殖人员掌握养殖技术,提高动物疫病防治能力.项目建成后每年为社会提供700吨清真优质牛肉. 二、项目编制依据: 1、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方针政策 2、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3、中华人民国财政部第29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 项目管理办法》(3005年8月22日) 4、《200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5、200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评估暂行办法》(国家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2年12月20日) 6、200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

肉牛养殖可行性分析报告三篇

肉牛养殖可行性分析报告三篇 篇一:肉牛养殖可行性分析报告 在畜牧家禽行业里算是比较不错和有保障的。目前猪、鸡是市场最不稳定的。而牛和羊却一直很稳定。没有出现过非常不正常的通货膨胀的效应。目前养牛在全国尤其是贫困地区都在大力推广。养牛业/养羊业/在畜牧家禽行业里算是比较不错和有保障的。目前养牛在全国尤其是贫困地区都在大力推广。其市场效益稳定因素等原因引得大家都非常看好市场前景和发展养殖规模。养牛的季节其实一年四季都可以养。现在一般正规厂家的家都是按正规检疫和防疫的。所以只要按照正规养殖方法去养,一年四季都是好季节。现在把300斤左右的小牛买回去,先用目前的麦秆粉碎料喂养。等大豆、玉米丰收的时候正好是小牛加快育肥的关键时刻。这时候青玉米秸秆和玉米、大豆等都非常充足,价格也是在一年四季最低的时候,这时候不管是喂牛还是贮备料都是个不错的好时机,这样也大大降低了养牛的成本(目前都知道,全国的玉米大豆都比较贵)。所以科学养殖不可忽视。抓住时机,根据牛的长势和各方面的因素相协调,养牛不发都不行!!现在养牛成年牛体重可达到2000斤左右、育肥期日增重4.5-5.6斤。效益高、受全国各地养殖业的喜爱。养牛效益分析:如果购买改良牛进行繁育,牛每年一胎,产下后十个月即可长到700斤以上,按市场价无论公牛、母牛都可卖到2500元以上,扣除母牛与小牛的饮料钱1000元,可获2000元的利润。如果买犊牛或架子牛育肥,一只牛年增长体重700~1000斤,市场肉牛价在4元左右,扣除人工和饮料成本,纯利润也在2000元以上。中国农业部专家预测,随着牛肉出口量和人们

生活增长的需要,十年内,牛肉求大于供,肉年价格会上涨,不会下落,养牛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应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中国目前可行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程技术方案的研究论证深度不够。按照国外的通常做法,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研究深度应能达到确定方案的程度,因此要求在工程技术方案论证,应达到Basic Design或Concept Design的程度,基本相当于中国的初步设计应达到的水平,应提出明确的设备清单;二是财务评价就项目论项目,这与国外利用企业理财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资本预算管理,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的通行做法存在重大差异,并且在经济评价方面不恰当地使用了"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由此引起一系列的认识误区;三是在市场分析、组织机构分析等方面与国外差别较大,研究深度严重不足;四是不重视多方案的比选及项目风险分析,或者分析的内容、深度严重不足,缺乏项目周期各阶段风险管理的统一筹划及策略论证。 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要求 (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一个拟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必须在国家有关的规划、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完成,同时,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各种技术资料。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主要包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时间:2012-2-1 来源:宜宾市畜牧兽医局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宜宾市现代特色畜牧业调研组 摘要: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是特色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山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次调研在摸清周边地区肉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趋势,研究当前我国发达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经验,探索宜宾如何依托乌蒙山区良好的地域生态环境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和新措施,为我市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我市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新跨越提供参考。 一、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 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委农办、市畜牧、商务、招商、统计、科技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肉牛产业调研组。分为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企业招商调研、市场调研三个专题组开展工作。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以实地考察为主, 2010年8月16日-9月5日,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组赴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地区和省内毗邻的自贡、乐山、泸州三市,对当地肉牛资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企业招商组赴河南、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对我国现代奶牛、肉牛业深加工龙头企业——蒙牛集团、科尔沁牛业、皓月集团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考察;市场调研组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对国际国内、长三角、珠三角、我市周边地区畜牧产业发展市场现状及其趋势进行了调研。此外,调研组还采用了专家座谈、个别交流、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国际国内畜产品消费市场结构、发展趋势、宜宾市特色畜牧业的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研结论采信建议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分析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以及宜宾现有地方品种特点,鉴于我市肉牛品种个体偏小、产肉率低、杂交牛比重不大等客观因素,优质肉牛出栏量尚不足以满足一个年屠宰5万头牛的规模化精深加工企业需求,以及同国内知名肉牛加工企业的前期沟通情况,在目前引进一家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条件暂不成熟。 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一是依托现有筠连好牛旺等肉牛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扶持,积极发展牛肉食品加工业,开发休闲牛肉制品、军需罐装牛肉制品和清真牛肉制品,做大生产规模,做响产品品牌,带动肉牛养殖发展。二是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充足的饲草、农作物秸秆和酒糟等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养殖发展模式,加强养殖基地建设,加大品种改良,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力争3-5年内,我市年出栏肉牛20万头以上,优质牛肉牛出栏量在5万头以上,达到引进发展国内知名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基础,同时,加强项目的包装推介,继续与国内其它龙头企业对接,争取早日实现肉牛精深加工招商项目的新突破。 二、现代肉牛业发展现状 (一)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1、全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⑴肉牛品种。我国有着丰富的品种牛资源,其中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和延边牛为我国五大著名品种,其牛肉品质上乘。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由国外引进了海伏特、安格斯、肉用短角、夏洛来、利木赞等肉用品种和西门塔尔等兼用品种牛,用来杂交改良当地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⑵养殖情况。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屠宰加工业的崛起,我国五大黄牛体系品种牛的存栏量逐年下

肉牛养殖可研报告

项目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一、项目立项的必要性 老厂乡白沙村属于典型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结合精准扶贫出列,要求必须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经过乡镇党委、政府调研论证,决定大力发展白沙村肉牛养殖,以此建设白沙村肉牛养殖 1200 率 牛50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肉牛生产已成为我乡增强经济实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富民强乡的一个产业。 (二)项目区选建理由 1、交通便利、区位明显。白沙村距会泽县城50公里,项目建设地位于村组公路旁,交通运输十分方便,为畜牧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2、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具备了项目建设所需要的用地条件,水、电、路三通,饲料来源充足,粪污处理便利。 3、饲草饲料资源丰富。项目区有可利用天然草场0.2万亩;农田种草300亩,产草量达0.15万吨;每年年产农作物秸秆740吨,推广秸秆青贮、 4 5 元 6 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把畜牧业作为贫困户增收的主要产业,特别是把养牛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扶持,为我乡肉牛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肉牛价格的持续增长,群众对肉牛养殖的积极性很高。 三、项目的主要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 (一)项目实施地点

项目实施地点为会泽县老厂乡白沙村二组。 (二)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成投产后,饲养肉牛达到100头以上(其中:能繁母牛50头以上);通过规模肉牛养殖场的示范作用,白沙村饲养肉牛达到1500头以上(其中:能繁母牛700头以上);通过集肉牛育肥、合同养殖回收、销 元 1 2 3150 4 5 6 墙100 (7)肉牛养殖科技培训设计:100人次。 (二)建设内容设计 (1)标准化牛圈设计 建设依据和原则 建设地点选择在地势高燥,土质坚硬,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无工业污染,无生物污染,利于人畜卫生,饲养管理方便,有利于疫病防治,

中国肉牛产业链分析报告

肉牛产业链分析 一、国内肉牛养殖行业的现状分析 1、国内肉牛养殖的品种分类 2、国内肉牛的养殖规模和优势区域分布 3、国内肉牛的养殖技术 二、国内牛肉市场情况分析 1、国内牛肉的产量分析 2、国内牛肉市场消费量和前景分析 3、国内牛肉市场总体竞争情况分析 4、国内肉牛重点加工企业和加工产品情况分析 三、国内肉牛养殖行业的效益分析 1、国内肉牛养殖业发展的推动力 2、国内肉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3、国内肉牛养殖业的影响因素情况分析 四、国内肉牛产业未来市场运行态势分析 1、国内肉牛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国内肉牛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肉牛产业链分析 一、国内肉牛养殖行业现状分析 1、国内肉牛养殖的品种分类 根据其生产类型或用途把牛分为乳用、肉用、役用品种和兼用品种。肉牛是指生产牛肉的专用品种。 中国的主要肉牛品种是黄牛,是长期以来我国役肉兼用为主的黄牛群体的总称。秦川牛: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其体骼粗壮,肌肉丰厚,前驱发育好,被毛细致有光泽。秦川牛肉用性能突出,屠宰率和净肉率都在50%以上,适应性强。 南阳牛:产于河南省南阳地区。毛色以深浅不一的黄色为主,另有红色和草白色,体骼较大,结构紧凑。该牛产肉性能良好,屠宰率在55%以上,净肉率达到46%。 晋南牛:产于山西省晋南盆地。体格粗大,前驱较后驱发达,毛色以枣红色为主,红色和黄色次之。晋南牛产肉性能好,屠宰率和净肉率都在50%以上。 鲁西牛:产于山东省的西南部。体驱高大,结构紧凑,肌肉发达,前驱较宽深。被毛从浇黄到综红都有,心黄色为主。该牛肉用性能好,屠宰率达到57%,净肉率达到50%。 延边牛:产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毛色为深浅不一的黄色,被毛密而厚,皮厚有力,胸部宽深,体长结实,骨骼粗壮。该牛耐寒、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好,屠宰率57%,净肉率47%。 蒙古牛:产于内蒙古中西部。毛色以黑色、黄色居多,头部粗重,角长,四肢短,蹄质坚实。屠宰率53%,净肉率45%。该牛抓膘能力强,发病率低,是我国最耐干旱和严寒的少数几个品种之一。 还有产于浙江省温岭高峰牛,内蒙古三河地区的三河牛,由吉林、内蒙、河北三省四地区联合育成草原红牛,原产于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的新疆褐牛等均属于国内有名的地方品种牛。

千头肉牛养殖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XX乡XX村养牛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项目单位:XX乡XX村大型肉牛养殖繁育基地 项目名称:千头肉牛养殖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负责人:XXX(Tel:000000000) 编制日期:二零一五年元月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地址 项目名称:改良肉牛育肥 项目地址:XX县XX乡XX村XX小组XX饲养场二、项目单位及负责人 该项目负责人:XXX 该项目总投资727万元人民币,其中基建投资147万元,购牛款360万,流动资金100万元,其他120万元。建设每年育肥肉牛150头,十年育肥肉牛1000头的肉牛育肥场及交易市场。 三、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建设意义 随着开放搞活,膘牛和牛肉的出口量越来越大。改良牛具有体大健壮,易育肥,肉质好,易管理等优良特性。经过本品种选育和肉牛改良,品种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改良后的杂交一代牛,竟育肥试验,8月龄全体重达400公斤以上,屠宰率达59.7%,净肉率达48.6%,符合肉牛标准,并且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四、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 1、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是根据国家关于《农业经营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指出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需要 东北养牛基地开发肉牛BMY、西门塔系列品种优良。陇川县清平乡具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具有发展养牛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郑家村自然条件优越,甘蔗头、冬包谷等饲草、饲料的品种资源丰富,有上千亩草地,有发展肉牛的潜力。 3、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发展肉牛生产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养牛风险小,投入少,收益高。由企业带动农户,农户负责母牛和牛犊的饲养。企业负责架子牛的收购并强制育肥,将会大大提高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养牛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既可以拓宽农村地方财税,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 4.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一方面缓解牛肉共需矛盾,确保有效供应。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市场牛肉供不应求,其价格不断上涨,牛肉和猪肉同比价已由几年前的1:1上升到目前的3:1.同时,人们的膳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偏少,影响了人们体质的增强,若系统开发肉牛深加大提供优质化,多样化、高档化的牛肉绿色食品,有利于优化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020年肉牛养殖研究可行性报告(实用)

肉牛养殖研究可行性报告 菜牛养殖 可 行 性 分 析 报 告 霍邱县群友牧业有限公司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地址 项目名称:霍邱县群友牧业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霍邱县孟集镇胡郢村 二、项目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单位:霍邱县群友牧业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刘友 本项目投资总额为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00万元。建设3个年育肥数百头,总育肥肉牛1000头的肉牛育肥场. 三、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建设意义

随着开放搞活,膘牛和牛肉的出口量越来越大。改良牛具有体大健壮,易育肥,肉质好,易管理等优良特性。经过品种选育和肉牛改良,品种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改良后的杂交一代牛,经育肥实验,8月龄全体重达400公斤以上,屠宰率达59.7%,净肉率48.6%,符合肉牛标准,并且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感谢聆听... 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有丰富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秸秆及品种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有上千亩的草原,有发展肉牛的潜力。 四、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 1、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是根据国家关于《农业经营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指出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需要 提出的-系列开发肉牛业的首要因素是其独特的资源和条件优势.全市具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具有发展肉牛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3、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发展肉牛生产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养牛风险小,投入少,收益高.由企业带动农户,农户负责母牛和牛犊的饲养。企业负责架子牛的收购并强制育肥,将会大大

提高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养牛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既可以拓宽农村地方的财税,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 4、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一方面缓解牛肉供需矛盾,确保有效供应。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市场牛肉供不应求,其价格不断上涨,牛肉与猪肉同比价已由几年前的1:1上升到目前的3:1.同时,人们的膳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偏少,影响了人们体质的增强,若系统开发肉牛可加大提供优质化、多样化、高档化的牛肉绿色食品,有利于优化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感谢聆听... 5、促进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发展的需要。 从生态学观点看,牧草和农作物秸秆,以技术处理后养牛,通过其生物学功能转化为肉,成为能供人体直接消化的多种氨基酸,与其它利用方式相此,更具合理性和高效性。此外,通过养牛过腹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形成“牛多一肥多一粮多一秸秆多一牛多”的良性循环,不仅能减轻畜牧业依赖于粮食的负担.发展肉牛养殖,对保护土质资源,增加粮食供给,确保“米袋子”充足,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感谢聆听... 6、实现农区畜牧业发展战略变化的需要. 目前,我国畜牧业产值接近农业总产值的50%,但是畜牧业仍处于分散粗放阶段,产业链条不长。据国内外农业

2014肉牛养殖行业及其数据分析

2014肉牛养殖行业及其数据分析

肉牛养殖行业及其数据分析 近年来,我国肉牛业的发展得到重视,中央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包括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肉牛良种补贴、秸秆养牛项目等。同时,各地区也陆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当地肉牛产业战略转型,如四川省年投入3000多万元开展优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和基地建设;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肉牛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生产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支撑能力逐渐加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牛肉年产量长期位于世界前列。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消费者对于牛肉的品质要求显著提升,优质高档牛肉产品在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2010年我国冷冻牛肉的进口量达2.37万吨,比上一年增长67.4%,揭示了我国牛肉市场需求的庞大潜力。 一、肉牛养殖前景价格赢利分析: 总体看肉牛养殖前景很好,肉牛数量处于下降趋势,而活肉牛及其产品价格一路攀升,活肉牛价格创历史最高水平,高达9.4元/公斤~

10.2元/公斤,繁殖一头犊牛可以收入1000元以上,育肥肉牛6个月以上纯利可达1600元~1800元。由于该地能繁母牛的基数在下降,育肥架子牛紧张,所以牛市行情继续看好。 肉牛市场上最为走俏的进口品种是西门塔尔。西门塔尔最主要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很快,一周岁体重可以达到550公斤左右,另外它的饲料转化率高,深受养牛专业户的青睐。专家说,今年我国肉牛市场上比较走俏的进口肉牛还有:夏洛来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等;最为走俏的国内品种鲁西黄牛,有较强的抗焦虫病能力。鲁西牛产肉性能良好。皮薄骨细,产肉率较高,一周岁体重可以达到500公斤左右,平均屠宰率62.2%,净肉率52.0%。但有关专家指出,虽然这些进口品种具有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优点,但只适合规模化、工厂化养殖。肉牛养殖前景广阔,张掖应当持续稳步推进。 二、行业利润率: 根据东方艾格的《中国肉牛报告》最新版显示,牛肉加工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很低——8%,食温肉利率5%,冷鲜肉利率14%,冻牛肉利润率

肉牛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肉牛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和人们消费能力显著提高,以役用为主的牛逐渐退出劳动力的历史舞台,成为餐桌上大量消费的优质食品。目前,牛肉消费需求强劲和牛肉供应短缺,导致价格迅速上涨。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统计,2012 年我国人均消费牛肉4.2 kg,牛肉消费量552.4万t,排世界26,存栏约6 500万头,牛肉产量554万t。美国农业部预测2013年中国肉牛存栏数将下滑到2011年以下水平,至4 630万头,这大致相当于每28人一头肉牛,而美国是每11 人一头。国内牛肉供应已经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然而当我们的目光聚焦到肉牛提供肉源不足的这一现状时,却忽略了奶牛这一有着巨大潜力的肉源的行业,在肉牛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奶公犊一向是中高档牛肉的生产原料,我国相对滞后,主要依赖进口,奶公犊的科学利用是弥补中高档牛肉缺口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我国,奶公犊传统处理方式是出生后直接卖给药厂抽提血清,只有极少数用来育肥牛和小牛肉(小牛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肉类,一般主要来自于荷斯坦公犊牛)的生产,造成了牛肉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牛肉供应短缺和奶业波动的现状,使奶公犊资源的利用逐渐成为政府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奶公犊牛产业将在未来中国传统乳业和肉类产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相应的奶公犊牛饲料饲养以及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则对我国奶公犊牛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1 国外奶公犊牛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利用奶公犊牛生产高档小牛肉作为终端食品消费的国家,主要在欧洲和北美,据统计,欧盟有45%牛肉来自奶牛群,英国80%来自奶公犊与淘汰奶牛,美国30%来自奶牛,日本牛肉55%出自奶牛群,其中80.3%出自奶公犊(陈宁,2008)。在西亚以色列等国肉牛产业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国内肉用牛占16.1%,奶公犊牛和淘汰奶牛占45.7%,大约10%公犊牛出生后被转到育肥场,在6月龄、体重220 kg时出售(罗晓瑜,2012)。小牛肉生产主要是以奶公犊牛利用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其他品种,如奶牛和肉牛杂交的后代、肉用牛专用品种安格斯和利木赞等。 1.1 欧盟小牛肉生产概况 在欧盟,奶公犊牛主要用于生产高档小牛肉,前3位生产国分别是荷兰(150万头)、法国(140万头)和意大利(80万头)。2008年欧洲共出栏580万头 小犊牛用于高档小牛肉生产,共生产了806 000 t胴体,欧盟国家平均每人每年消耗1.6 kg小牛肉,最大的消费国家是法国(4.4 kg)和意大利(3.6 kg)。利用奶公犊牛生产小牛肉产量最大的国家是荷兰,其次是法国(Sans,2009)。荷兰利用月龄6-8个月的奶公犊牛生产的高档小白牛肉占市场份额50%,其他50%来自淘汰奶牛肉和少量肉牛专用品种提供的牛肉(张越杰,2011)。 1.2 北美小牛肉生产概况 在北美,利用奶公犊牛生产小白牛肉仍然是美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大概能够带来7 亿美元的收益,同时,小白牛肉生产相关的产业链,如犊牛和 乳品加工副产物贸易等能够为美国奶牛业带来2.5 亿美元的收益。美国小白牛 肉生产地主要为印第安纳、密歇根、纽约、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和威斯康辛等州,

小规模肉牛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小规模肉牛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用现代设施装备、用现代科技改造、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起来的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1 现代化畜牧业的基本要求 现代畜牧业是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现代畜牧业又是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可控性强、工程化程度高的畜牧业,是按国内外大市场要求配置生产要素的畜牧业,是商品经济的畜牧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过程[1],现代畜牧业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就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即生产、加工、销售的配套成龙,现代畜牧业的主要特征: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养殖环境生态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专业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由于受资源、资本、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因此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提升安全理念、技术理念、规模理念、产业理念和市场理念,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畜牧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畜牧业,以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畜牧业[2]。

2 适度规模养殖是畜牧业的必由之路 适度规模养殖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以期提高畜牧经济效益的一种发展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畜牧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整合资源,实现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和生产、加工、销售等诸多因素的有机组装,才能解决“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与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农户手中拥有的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作物。他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 我国的小规模化肉牛饲养从事的也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不是传统的土方法,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肉牛产业。我国肉牛养殖产业仍以母牛分散养殖和肉牛相对集中育肥方式为主体,农牧户分散饲养在活牛牛源和牛肉产品供给中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农牧户小规模分散饲养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农家现有的各种精粗和青绿饲料,从而减少饲料浪费,解决目前养殖的最大难题——环境污染,提供大量有机肥,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改良了土壤,减少了污染,促进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小规模养殖也为数以万计的农村整(半)劳动力和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

饲养肉牛的经济效益分析.doc

饲养肉牛的经济效益分析 我国的肉牛业仅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从一个主要为种植业提供畜力的不发达的家庭副业,发展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商品性肉牛业。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散养户育肥长期处于亏本经营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中国农业经济研究组(以下简称"研究组"),在1997年~2006年与笔者及国内的其他学者合作,对我国肉牛业发展的经济社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走访了许多省份的散养户、专业户以及不同规模的养殖企业。通过调查,研究组发现,我国的散养农户养牛的净收益为负。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农村,一个散养农户一般饲养1头~3头母牛不等,主要用于农耕,常以农作物秸秆、饲草及自产的少量谷物作为饲料。这些散养农户养牛规模虽小,但却是我国肉牛业的主要生产者。研究组对这些散养农户1998年的财务状况分析结果表明,他们的肉牛生产处于亏损状态,毛利润为-229元,净利润为-898元。 研究组认为,在上世纪90年代,农户之所以在亏本情况下仍然坚持养牛,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肉牛养殖的鼓励政策,特别是"秸秆养牛计划"。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散养农户不是按照市场机会成本来计算劳动力的投入,导致这部分生产要素的价值被低估(或者根本没有计入成本),从而养牛表面上对于散养农户来说还是有利可图的。 尽管近几年散养户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价格体制、生产体

系得到显着改善,技术效率也大幅提高,但是,散养户养牛亏损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根据研究组2006年对中原肉牛带的一些农户调查,若将肉牛养殖的投入、产出按市场机会成本计算,农户勉强能获得每头75元的毛利润。但是,由于该地区农户具有更多从事其他农业活动及非农活动的机会,所以必须将农户自己的人工机会成本从毛利润中扣除。在这种情况下,散养户的净利润为每头-523元。 专业户育肥长期微利 专业户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散养户,其中一个主要区别是,专业户的大部分收益来自专业化养殖,且生产规模较大,其养牛所需大部分生产要素需要外购,并且产出需要外销。因此,专业户在进行财务核算时需要把各项投入均按市场价值计价。人工成本是肉牛饲养的必要成本,无论是农户自家劳力还是雇佣劳力均应按市场原则计价。考虑到人工成本所占比例较大,且存在显着的机会成本效应,专业户很有可能是以"是否获得净利润"作为他们经营的"底线"。另外,专业户与市场关系更为密切,风险更大,也更直接受到来自技术创新及管理模式创新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末,无论是养牛收入还是整体务农收入,专业户均高于散养户。但由于经常发生阶段性市场波动,农户整体上长期处于微利状态,甚至是亏损状态。截至2006年,专业户的净利润已经下滑至每头127元。随着混合饲料的采用以及肉牛饲养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专业户更加重视出栏肉牛的活重。为此,先进技术的采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肉牛活重每增加1%,收入将增加3%。众所周知,肉牛活重的增加离不开追加饲料。但对于专业户来说,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并非来自饲料价格。因为,

肉牛养殖前景和发展趋势

2017年肉牛养殖前景和发展趋势 2018-04-10 冰雪寒5ma...转自颂奇 修改 微信分享: 今年猪市给力,牛羊市虽然比去年好些,但不及前几年“羊贵妃、牛魔王”时期。那么,2017年肉牛养殖前景怎么样?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家,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消费人群和消费量在逐渐增加,消费整体处于稳增态势。而由于牛养殖周期长,成本大等因素制约,我国牛肉供给至今仍处于偏紧状态。 1995-2015年中国牛肉人均消费量走势图(来源:智研咨询) 根据2014年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全球牛肉消费数据,我国人均牛肉消费5.2公斤,同世界其他国家平均水平8.6公斤相比还有3.4公斤差距。 当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时,我国牛肉消费量将突破1100万吨,牛肉消费额将达到7 000多亿元,相比现在有近40%的增长,需求上升潜力巨大。 中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与世界平均消费量对比图 从各国牛肉消费量来看,随人均收入上升及肉类消费结构升级,巴西、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消费量逐步上升,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例分别由11%、9. 4%、2.3%、1.6%上升至2016 年的14.7%、14.3%、4.4%、3.2%。 然而,近年来中国基础母牛每年的下滑幅度在15%-20%之间,有些地方甚至接近60%。全国牛肉产量从2010年的700多万吨下降到600多万吨,肉牛存出栏量近4年下降了1000多万头。养殖效益下降,2015年,出栏一头450公斤肉牛可盈利约1553元,同比减少334元。 肉牛存栏量不充裕,而消费需求量在逐渐增加,导致国内牛肉供应偏紧,价格居高,就促进了进口牛肉量的增加。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6年1-7月中国进口牛肉34.8万吨,同比增加51%。预计今年中国牛肉进口量将增长24%,达到82.5万吨,是2013年牛肉进口量的两倍。 2016年中国牛肉年消费量预计为759万吨,国内产量将为679万吨。 历史数据显示,牛肉价格的波动较小,并未经历过重大波动,而且呈现出向上波动

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

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 摘要:本文在评述我国肉牛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我国肉牛发展的主要因素,重点对2008 年度我国肉牛产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透析;并预测了我国未来肉牛产业的走势,指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发展我国肉牛产业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肉牛产业;制约因素;热点透析;发展对策 1 我国肉牛产业现状 自农耕文明以来,我国的养牛业一直以役用为主、肉用为辅。直到上个世纪90 年代初期,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才有了肉牛产业的概念和肉牛品种定向选育改良等一系列举措。然而,肉牛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则是近10 年的事情。据报导,2007 年底我国牛存栏量约 1.46 亿头,其中肉牛存栏量 1.06 亿头,出栏4359.5 万头,牛肉总产量达到791 万t ,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第三大牛肉生产国,牛肉在全国肉类总产中的比例提高到了9.3 %[1] ;2008 年,我国黄牛存栏9000 多万头,牛存栏数仍居世界第三位,但牛肉产量为750 万t ,较2007 年下降5% [2]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信息监测统计,2008 年初我国牛肉价格持续走高,在春节期间市场大宗价达到29.5 元/kg ,比2007 年同期上涨11.1 元/kg ,比最高价格涨4.3 元/kg ,之后的10 个月始终保持在27~28 元∕kg 的历史高位[3] 。与此同时,肉牛生产已由西北牧区向农业经济优势区域转移,现已形成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中原(包括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东北(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西南(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四个肉牛产业带,且产销两旺,呈现出蓬勃生机。近年来,我国肉牛的饲养方式正由放牧向全舍饲或舍牧结合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方向发展。在政府推动和龙头企业拉动下,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家+协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据我们调研统计,2007 年底全国肉牛产业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已达90 多家,肉牛规模化养殖程度达到了34.6 %,标志着我国肉牛生产已具备产业化雏形。 近五年来,我国牛肉产量以平均每年 2.8 %左右的速度递增,牛肉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四位[4] ,肉牛产业在许多地方已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牛产业事实上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尤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我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第三,但出口量不足国际牛肉贸易量的1% [4] 。虽然我国牛肉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产业起步晚、起点低,加之技术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以致肉牛产业的一系列重要技术指标明显落

肉牛养殖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养牛的投资预算

肉牛养殖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养牛的投资预算 肉牛养殖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投资预算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建设意义 随着开放搞活,膘牛和牛肉的出口量越来越大。改良牛具有体大健壮,易育肥,涨势快,抗病,肉质好等优良特性。经过品种选育和肉牛改良,品种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改良后的杂交牛经过育肥实验,8月龄达到400公斤以上,屠宰率达到69.7%,净肉率达到56.6%,符合肉牛的标准,并且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需求大前景广阔,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自然条件优越,饲草和饲料的来源广阔,有天然的资源和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具有肉牛发展的潜力。

二、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 1、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是根据国家有关于《农业经营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指出的,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2、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需求 提出的有关系列开发肉牛业的首要因素是独特的资源和条件优势。地区具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具有发展养牛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3、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发展肉牛生产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养牛风险小,投入少,收益高。由企业带动农户,农户负责母牛和牛犊的饲养,企业负责架子牛的收购和育肥,将会大大提高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养牛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既可以拓宽地方的经济,又能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 4、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一方面缓牛肉的供需矛盾,确保有效供应,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仅是世界水平的15%,市场牛肉供不应求,其价格也在不断的上升,牛肉和猪肉同比家已有几年前的1:1上升到目前的3:1.同时。人们的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偏少,影响了人们的体质增强,若系统开发肉牛需加大提供优质化、多样化、高档化的牛肉绿色食品,有利于优化饮食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促进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发展的需要。

我国肉牛业当前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肉牛业当前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肉牛业近两年出现了严重的“牛荒”,导致肉牛产业整体效益下滑。文章对于造成牛荒的八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我国肉牛业问题的五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肉牛业;问题分析;对策建议;评论。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家强调发展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牧业以来,我国肉牛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势头。 2005 年,全国肉牛存栏 1.06 亿头,占世界养牛总数的 7.8% ;出栏 5390 万头,位居世界第一;牛肉总产量 716 万 t ,占世界牛肉总量的 11.3% ,位居世界第三位。但是,近两年来,全国出现了大量宰杀母牛和犊牛的现象,肉牛存栏量大幅下降,绝大多数肉牛屠宰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导致牛肉市场价格大幅攀升。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遏制,中国刚刚兴起的肉牛业将遭受灭顶之灾,那些以肉牛作为支柱产业的地区的农民和企业可能将毁于一旦。 1 全国肉牛业的严峻形势 长期以来,在中国广大农区,农民养牛主要为耕田,而不是为了吃肉。因此,也谈不上肉牛业。从上世纪八十年年代开始,肉牛养殖成为我国许多地区新的重要产业。到了九十年代,我国基本形成了中原、东北、西南和西部四大肉牛产业区域,其牛肉产量达到了全国总产量的 94%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肉牛饲养量锐减,肉牛产业出现了一些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基础母牛存栏数量大幅锐减。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 1995 年全国肉牛存栏为13205.8 万头,到 2005 年减少为 10016.6 万头, 10 年时间肉牛存栏数减少 24.15 %,平均每年减少 2.4% ,而宰杀数却以每年 3.9 %的幅度增加。据我们的实地调查,目前在包括河南、山东、安徽及河北四省在内的“中原肉牛带”地区,能繁母牛存栏量只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 30% ,而这两年下滑尤其严重。例如,素有黄牛“金三角”美誉的安徽亳州市,2006 年全市黄牛存栏 37.13 万头(农业普查公报的数字为 99878 头),比 2005 年下降27.43% ;出栏黄牛 48.86 万头,比 2005 年下降 32.35% ;能繁母牛存栏 16.81 万头,比 2005 年下降 33.35% 。辽宁省 2006 年繁殖母牛数量比 2005 年下降了 12.8% 。山东省济宁市是全省的养牛大市, 2004 年基础母牛存栏量为 31.5 万头, 2005 年下降为 29.4 万头 ,2006 年急剧减少为 11.8 万头,平均年减少 21 %。全国其他养牛大省的情况大致相同。基础母牛数量锐减,导致犊牛、架子牛供应严重短缺,出现全国性“牛荒”。 1.2 活牛交易市场生意萧条。近几年,专业化肉牛育肥是我国肉牛产业链中最为活跃的环节,在东北、中原和西北肉牛带的发展较快。但是,育肥牛所需的架子牛和犊牛主要靠广大农区通过繁殖母牛来提供。由于繁殖母牛数量的大幅减少,活牛存栏和出栏量均下降,全国各地活牛交易市场生意萧条。如安徽蒙城有名的柳林活牛交易市场,原来旺季时日上市活牛 2000 头 -3000 头,成交 1000 头 -2000 头。而如今,日上市活牛数只有几百头,成交百八十头。安徽阜阳南部地区的一个活牛交易市场,原来旺季时日成交活牛 2000 多头,现在每日只有几十头活牛的交易量。山东省乐陵市席家乡和西段乡的两个集贸市场,在 2004 年和 2005 年都分别有 150 头黄牛上市,而如今却分别只有不到 40 头活牛上市交易,下降幅度之大,令人十分痛心。由于肉牛交易量大幅减少,活牛价格一路攀升。据我们 2007 年 8 月调查

养肉牛效益分析

肉牛养殖市场调查情况 根据内蒙古科尔沁肉牛养殖集团民权、新野养殖基地专家和业内人士介绍,肉牛养殖已成为中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目前畜牧养殖中效益较好、市场较为稳定的项目之一。大规模肉牛养殖多采用进口西门塔尔肉牛和中国黄牛品种,西门塔尔肉牛最大特点是生长速度快,一岁体重可达450-500公斤左右,他的饲料转化率高,育肥期增重可达3.5-5.5斤/天,深受养牛专业户青睐。目前内蒙古科尔沁肉牛养殖集团河南区民权养殖基地全部为西门塔尔肉牛,南阳新野养殖基地也是以西门塔尔肉牛为主。 民权养殖基地情况:以培育母牛繁殖、卖牛犊和肉牛为主,采用的是饲料养殖成本较低的散养模式(每头母牛饲养成本3-4元/天),承包林场2万余亩,种植耐阴草、紫花苜等牧草放牧养殖,2010年10月开时筹建肉牛养殖厂,目前拥有肉牛6千余头,其中母牛4000余头,多为1岁龄,只有十几头产犊,处于育肥期公牛不足1000头,尚无出栏肉牛。 新野养殖基地情况:以育肥肉牛养殖、屠宰销售为主,采用圈养模式,2005年建厂,配套饲料厂,十个牛栏(每个尺寸103米*50米),每栏养殖育肥牛600头,现拥有肉牛5000余头,出栏牛全部自己屠宰销售,母牛较少,产一胎牛犊后即屠宰销售。从内蒙古采购幼牛(11元/斤)。牛粪卖给当地菜农,每立方15元。 一、肉牛的各个成长期划分和饲养情况: 牛犊期:4个月,体重可达200-250斤,主要是哺乳和少量饲料; 幼年期:10个月,体重可达500-600斤,日食青储饲料3-4.5斤、精饲料3-5斤; 育肥期:2个月,体重可增加到800斤,日食青储饲料8-12斤、精饲料5-8斤; 追肥期:1个月,体重可达950-1000斤,日食青储饲料12-15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