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

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
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

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

摘要:本文在评述我国肉牛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我国肉牛发展的主要因素,重点对2008 年度我国肉牛产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透析;并预测了我国未来肉牛产业的走势,指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发展我国肉牛产业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肉牛产业;制约因素;热点透析;发展对策

1 我国肉牛产业现状

自农耕文明以来,我国的养牛业一直以役用为主、肉用为辅。直到上个世纪90 年代初期,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才有了肉牛产业的概念和肉牛品种定向选育改良等一系列举措。然而,肉牛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则是近10 年的事情。据报导,2007 年底我国牛存栏量约 1.46 亿头,其中肉牛存栏量 1.06 亿头,出栏4359.5 万头,牛肉总产量达到791 万t ,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第三大牛肉生产国,牛肉在全国肉类总产中的比例提高到了9.3 %[1] ;2008 年,我国黄牛存栏9000 多万头,牛存栏数仍居世界第三位,但牛肉产量为750 万t ,较2007 年下降5% [2]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信息监测统计,2008 年初我国牛肉价格持续走高,在春节期间市场大宗价达到29.5 元/kg ,比2007 年同期上涨11.1 元/kg ,比最高价格涨4.3 元/kg ,之后的10 个月始终保持在27~28 元∕kg 的历史高位[3] 。与此同时,肉牛生产已由西北牧区向农业经济优势区域转移,现已形成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中原(包括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东北(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西南(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四个肉牛产业带,且产销两旺,呈现出蓬勃生机。近年来,我国肉牛的饲养方式正由放牧向全舍饲或舍牧结合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方向发展。在政府推动和龙头企业拉动下,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家+协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据我们调研统计,2007 年底全国肉牛产业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已达90 多家,肉牛规模化养殖程度达到了34.6 %,标志着我国肉牛生产已具备产业化雏形。

近五年来,我国牛肉产量以平均每年 2.8 %左右的速度递增,牛肉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四位[4] ,肉牛产业在许多地方已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牛产业事实上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尤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我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第三,但出口量不足国际牛肉贸易量的1% [4] 。虽然我国牛肉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产业起步晚、起点低,加之技术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以致肉牛产业的一系列重要技术指标明显落

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另外,肉牛产业发展的后劲也因近年来基础母牛的急剧减少而面临严峻挑战[5] 。

众所周知,我国肉牛缺乏专门化品种,且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因此牛肉产量低,优质高档牛肉产量更低,致使全国每年都要拿出大量外汇进口大批高档牛肉。据报导[5] ,2007 年我国进口的冷鲜、冻牛肉达3639.27t ,金额1419.87 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13.5% 和66.3% 。高档牛肉在牛肉生产中所占比例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肉牛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生产高档牛肉也是增加肉牛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而我国的高档牛肉还主要依赖进口。进口高档牛肉价格平均都在12000 美元/t 左右,而我国出口的牛肉价格仅为3321 美元/t ,差距可见一斑。

根据世界经济一般规律[4] ,当一个国家人均GDP 达到1000 ~1500 美元时,就会出现牛肉消费热的现象,而我国2005 年人均GDP 已经达到1560 美元,超过了牛肉消费临界限,到2008 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到2360 美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牛肉消费总量和牛肉价格逐年递增,表明我国已进入牛肉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期。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肉牛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不断增加对肉牛养殖业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投入,并制定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要尽快出台保护基础母牛的政策措施,以扶持和促进肉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同时,要加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行产业归口管理,以增强政府对肉牛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

根据人均牛肉占有量、国际市场价格、品改潜力以及饲草资源等指标预测,肉牛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强势产业。

加大对地方牛品种保护与开发的力度,加速我国地方黄牛品种的改良

加大宣传力度,为地方黄牛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创造良好条件。肉牛主产区应根据各地方黄牛品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种选育方案并加以积极实施。要对地方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综合技术进行研究,做到以保为主,保育结合,以育促保。在保持种质资源特性的前提下,应根据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选育,把潜在的商业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并加以选育和提高。

必要时应适当采用导入杂交和联合育种模式,积极研究探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杂交模式,稳步推进优质肉牛专门化品种的培育进程。要处理好有关地方品种的保护与改良的问题,避免出现“杂交污染”。同时也要研究解决提高外来遗传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重点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优秀种公牛引进与培育工作的力度,加强种公牛站和品种改良

中心(站、点)建设,提高良种培育与供种能力,增强肉牛产业发展后劲。另外,加强母牛基地建设是提高肉牛存栏量的根本措施,尤其要加强对杂交一代母牛的选留和保护力度,不断巩固改良效果。加强饲料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养殖方式转变,鼓励规模养殖

利用当地的饲草饲料资源,用于养殖架子牛和空怀母牛,是降低养殖成本、发展节粮型肉牛产业的基本途径。北方农区应充分利用冬闲田,大力推广种植牧草。在饲草资源丰富的地区扶持肉牛养殖场(小区)建设饲料氨化、青贮相关设施,推广人工种草和天然草地改良技术,因地制宜的发展人工种草。

目前,我国肉牛生产的主产区已形成了“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以中小规模育肥场集中育肥为辅”的肉牛饲养模式,但是我国养牛业依然是畜牧业发展中组织化程度较低的产业之一。必须通过中介组织或龙头企业,把分散的小农场与育肥场、屠宰厂、消费市场连接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才能使我国的肉牛业稳步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积极鼓励农民转变肉牛养殖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规模养牛场、养牛小区等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将其作为推动肉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引导建立“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肉牛生产模式,提高肉牛生产专业化水平,推动优质优价机制的建立。

4.5 加大肉牛产业科技创新和实用先进技术的推广

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对肉牛育肥、饲料加工调制、人工种草、草场改良利用、屠宰加工、质量监测与溯源等肉牛生产标准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断提高肉牛产业的科技水平,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同时要不断强化技术支撑单位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技术服务意识,根据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科技攻关,并将相关技术组装成套,通过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等方式迅速加以推广。国家肉牛改良中心的启动运行以及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会从技术层面有力地促进我国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012.8.27澳大利亚牲畜产品年度报告2012(节选牛的部分翻译)

Australia Livestock and Products Annual 2012 澳大利亚牲畜产品年度报告2012(节选) 来源:美国农业部(USDA) Date 时间: 8/27/2012 GAIN Report Number 报告编号: AS1216 Approved By: Joseph Carroll, Agricultural Counselor 经农业顾问Joseph Carroll审核 Prepared By: Joseph Carroll, Agricultural Counselor 由农业顾问Joseph Carroll准备 Report Highlights 报告亮点: Following two years of herd building and continued favorable weather conditions, additional cattle are expected to be brought to market in 2013. Australian beef production in CY13 is forecast at a record 2.225 million tons. Favorable water, fodder and pasture conditions are supporting a buildup in inventories and higher slaughter weights. Cattle ending stocks in 2013 are projected at 31.0 million head. Despite the challenges of a strong Australian dollar, beef exports in 2013 are forecast at a record 1.485 million tons, up about 4 percent from this year’s current estimate of 1.425 million tons. 经过两年的畜群建设和持续有利的天气条件,新增的牛预计在2013年可以投入市场。2013年度,澳大利亚牛肉产量预测在创纪录的222.50万吨。有利的降水、饲料和牧场条件,支持着存货的积累和较高的屠宰体重。2013年年末牛的存栏预计为3100万头。虽然面临澳元走强的挑战,2013年的牛肉出口预计达到创纪录的148.50万吨,比今年的现行估计值142.50万吨同比增长约4%。 Executive Summary 摘要: Further expansion of the Australian cattle herd is supported by favorable weather, feed and pasture conditions and a sustained contraction in female slaughter numbers. While the outlook for the supply side of the cattle sector is good, the competitive position of Australian beef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remains challenged in response to global market forces and the high Australian dollar. Despite these challenges, beef production and exports are expected to reach record levels in 2013. 澳大利亚牛群的进一步扩大是由有利的天气、饲料和牧场条件以及持续收缩的母牛屠宰量支持的。虽然对牛业供应方来说前景很好,但是面对全球市场压力和澳元的走强,澳大利亚牛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仍然受到挑战。尽管存在这些挑战,2013年的牛肉产量和出口量预计都将达到创纪录的水平。

国外牛肉行业发展状况及国际龙头牛肉企业的表现

??及 ??现 一、?? ?总量 ??理,正享投资 ?,近10?? , ? , , ?? , ?2002?25.7%减少至23?.2%

? 1、 理 ? , 减少 ?? 需求, ? ???好重视 2、 ?便食品 3、 ? (1.75:1,3:1,7-8:1), , 4、 ?品 ?多 二、?需求 ? ?量 二、 e

? 现? 1、 一,同等 均G?D P?, 需?求量 ? 亚 需?求?欧 ?, 日本需?求?1?42%,澳大利亚 ?二64%,巴西 ?63%, ?62%, ?25%,德 14%??? 量 ? , ??改变 2、亚 ?澳大利亚 ? 需?求量 欧??多, 亚? ?食?食? 3、 二, 亚 ? , 大 ?? 需求?? , 日韩 ??需求 ?均每10?公斤 均 ?态 目前我 ?均G DP?? 大 ?,?均G DP? , ?需求量 ? 近一? 、??? 1、巴西JBS?食品 JBS全球140个 设施 超过120,000名员,大 制品公司 公司制?全球 ,多元 , 本 平台为基础 多种 品,包括食品,皮革,宠物用品 物柴油 公司 ? 领导者,JBS 巴西,阿根廷,意大利,澳大利亚, ,乌拉圭,巴拉圭,墨西哥, 俄罗斯等 设 厂 大 口,与 ,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澳大利亚,意大利 俄罗斯 务,拥 约,290每天屠宰量; 二个 大 禽 商, ,墨西哥 波多黎 操作,与每天屠宰量760万只; 大 商,每天48,500屠宰 能; 一个?大 羊

口 一,与 澳大利亚 务,每天 屠宰量0羔羊; 全 大 皮革制革商 ,与巴西, 务,每天 能力55,600隐藏; 1364?吨 奶场/天 商 收购事项 过去 ,我们已经取 一些重 ,无论 巴西 ,包括 容 1)20077月,我们购买 斯威夫 ,( 后更名为J BS USA),标志 我们进入 , 并创 大 公司 巴西大 公司食品 “斯威夫 收购”; 2)20085月,我们收购 资 斯曼集团 一 澳大利亚公司,我们 投资策略 重 组 , 屠宰, 销售平台, 澳大利亚 塔斯曼收购导致规模经济, 经营效,并为我们 股东创 价请参阅“ - 塔 斯曼收购”; 3)200810月,我们购买 士 菲路士 菲路,(我们后 改名为 4)), 大养场运营商请参阅“ -收购”; 5)200912月,我们收购 64% PPC进入市场 请参见“-PPC收购”; 6)200912月,我们 并贝尔坦,一 巴西公司, 拉丁 大 口 一请参阅“贝尔坦 并; 7)20102月22日,我们收购 ,澳大利亚公司a ra r a 一种品 羊 处理器, 口 , 拿大,欧 澳大利亚 作为收购a 果, 我们 为澳大利亚 大羊 公司,每天 屠宰量0羔羊 请参阅“ r a 收购” 财务 收入

国内外肉牛与牛肉分级实用标准介绍及中国牛肉分级实用标准

国内外肉牛与牛肉分级标准介绍及中国牛肉分级标准 一、国内肉牛品种及牛肉分级标准据品种资源调查,中国肉牛品种主要有69个,其中地方品种52个,培育品种5个,引入品种12个,是世界上牛品种最多的国家。其中,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滩河流域以北的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吉林和辽宁等中原地区的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和延边牛被誉为我国五大良种黄牛品种,是作为杂交母本生产肉牛的主要品种。目前,我国牛肉总量的80%以上都是来自这些牛品种同国外品种的杂交牛。牛肉品质层次不齐。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 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 1.1中国牛肉等级标准中国牛肉等级标准经过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和中国农业大学三单位制定、验证、修改和完善,已通过了国家农业部评审,颁布为国家农业行业标准。该标准以胴体等级评定标准为核心,辅以活牛等级评定标准和分割肉块命名标准及肉块分割方法。中国牛肉等级评定包括胴体质量等级评定和产量等级评定。质量等级评定是在牛胴体冷却排酸后进行,以12~13脊肋处背最长肌截面的大理石花纹和牛的生理成熟度为主要评定指标,以肉色、脂肪色为参考指标。根据眼肌横切面的肌间脂肪的多少将大理石花纹等级划分 如下:肌间脂肪极丰富为1级,丰富为2级,少量为3级,

几乎没有为4级,介于两者之间设为0.5级。根据脊椎骨(主要是最后三根胸椎)棘突末端软骨的骨质化程度和门齿变化情况将生理成熟度分为A、B、C、D和E五个级别(表1)。肉色和脂肪色分别设有9个级别,其中肉色以3、4两级为好,脂肪色以1、2两级为好。胴体质量等级按牛肉质量等级图,根据大理石花纹和生理成熟度将牛胴体分为特级、优一级、优二级和普通级4个级别,大理石花纹越多,生理成熟度越小,即年龄越小,牛肉级别越高。此外,可根据肉色和脂肪色对等级作适当调整。表1 生理成熟度与骨质化程度、门齿变化的关系生理成熟度 A B C D E 24月龄以下24-36月龄36-48月龄 48-72月龄72以上门齿变化无或出现第一对永久门齿出现第二对永久门齿出现第三对永久门齿出现第四对永久门齿永久门齿磨损较重荐椎 明显分开开始愈合愈合但有轮廓完全愈合 完全愈合腰椎未骨化一点骨化部分骨化近完全骨化完全骨化胸椎未骨化未骨化小部分骨化大部分骨化完全骨化图1:中国牛肉分割部位 1.2 中国的牛肉企业分级标准——大连雪龙雪花牛肉胴体等级分级标准肉质等级分级是由脂肪沉积含量(雪花纹)、肌肉颜色、脂肪颜色、肉质弹性等综合性状四个项目所决定的。(1)肌内雪花状脂肪含量

泰国肉牛和奶牛养殖报告

泰国牛肉产业 泰国养牛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驱动,首先泰国经济迅速发展,速度超过其他东南亚国家;人均收入提高,高收入人群对肉类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城市的发展也刺激了国民对西方化口味的偏好,此外政府政策的支持和补贴,国际贸易都促进了泰国养牛业的发展。 泰国牛产量 由于政府政策促进东北地区养牛业的发展,泰国牛产量一度从2000年的460万头上升到2007年的670万头,但是由于放牧区的缺乏,劳动力的不足,以及中国和越南活牛的不断引进,2013年牛的存栏数跌至510万头,2015年为650万头。 同样的,泰国牛屠宰量一度从33.59万头上升到2007年的62万头,2013年下降至52.56万头, 2016年达到60万头,屠宰量相对其他东南亚国家较高。 近几年,泰国平均年人均消费缓慢增长,平均增幅为1%,2015年为2.59千克。 泰国牛分布 泰国牛的养殖分布于整个国家,没有特定区域,主要以家养为主,商业饲养场只有1%左右,东北地区产量最高,约占40%,南部地区产量最低,占12%。南部地区种植园以橡胶、油棕、果树和椰子为主,尽管它最接近潜在市场,面临更少的疾病问题,但是牲畜数量是最低的。

泰国牛饲养模式及种类 泰国有5130万公顷土地,全国可耕地面积约占41%。牧牛主要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牧牛多利用公共土地(公共土地的面积为36.92万公顷),尤其在泰国中部,东北部以及北部地区采用养牛和种植的种养结合性模式,基于天然草皮和农作物残留物牧牛,在收获季节前后,牛都可在路边,稻田土地或旱作用地旁吃草或农作物残留物;在大米和其他作物种植园,牛通常以稻草搭配矿物质补充剂喂养,同时以水稻和玉米秸秆、水稻残株和木薯芯片作为粗饲料。在泰国南部地区,牛放养在橡胶、棕榈油等作物种植园或果园,以料草、饲料树叶、棕榈仁和棕榈叶饲养。 第二种为小型牧场,饲养品种一半为杂交牛,以稻草搭配矿物质补充剂喂养,同时以农作物残留作为粗饲料。 第三种为商业饲养场,市场份额仅为1%,主要生产优质高质量牛肉,品种一般为欧洲杂交牛,主要以精料,青贮饲料和酒糟饲养。 在传统的种养结合性模式下,最常见的是泰国本地牛,商业农场里主要饲养杂交牛种类,近年来,政府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牛肉需求量,利用本地牛与“Charolais”, “Hereford”, “Simmental” 等冷配进行杂交改良,发展杂交肉牛生产,目前育有Tak和Kabinburi两种杂交种类。 泰国牛进出口情况 泰国牛肉生产一直无法满足国内需求,进口量逐年增长,泰国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也促进了泰国牛肉进口量的增长,2015年进口牛肉1.59万吨,主要进口国为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 2015年泰国牛肉进口量

中国肉牛产业链分析报告

肉牛产业链分析 一、国内肉牛养殖行业的现状分析 1、国内肉牛养殖的品种分类 2、国内肉牛的养殖规模和优势区域分布 3、国内肉牛的养殖技术 二、国内牛肉市场情况分析 1、国内牛肉的产量分析 2、国内牛肉市场消费量和前景分析 3、国内牛肉市场总体竞争情况分析 4、国内肉牛重点加工企业和加工产品情况分析 三、国内肉牛养殖行业的效益分析 1、国内肉牛养殖业发展的推动力 2、国内肉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3、国内肉牛养殖业的影响因素情况分析 四、国内肉牛产业未来市场运行态势分析 1、国内肉牛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国内肉牛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肉牛产业链分析 一、国内肉牛养殖行业现状分析 1、国内肉牛养殖的品种分类 根据其生产类型或用途把牛分为乳用、肉用、役用品种和兼用品种。肉牛是指生产牛肉的专用品种。 中国的主要肉牛品种是黄牛,是长期以来我国役肉兼用为主的黄牛群体的总称。秦川牛: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其体骼粗壮,肌肉丰厚,前驱发育好,被毛细致有光泽。秦川牛肉用性能突出,屠宰率和净肉率都在50%以上,适应性强。 南阳牛:产于河南省南阳地区。毛色以深浅不一的黄色为主,另有红色和草白色,体骼较大,结构紧凑。该牛产肉性能良好,屠宰率在55%以上,净肉率达到46%。 晋南牛:产于山西省晋南盆地。体格粗大,前驱较后驱发达,毛色以枣红色为主,红色和黄色次之。晋南牛产肉性能好,屠宰率和净肉率都在50%以上。 鲁西牛:产于山东省的西南部。体驱高大,结构紧凑,肌肉发达,前驱较宽深。被毛从浇黄到综红都有,心黄色为主。该牛肉用性能好,屠宰率达到57%,净肉率达到50%。 延边牛:产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毛色为深浅不一的黄色,被毛密而厚,皮厚有力,胸部宽深,体长结实,骨骼粗壮。该牛耐寒、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好,屠宰率57%,净肉率47%。 蒙古牛:产于内蒙古中西部。毛色以黑色、黄色居多,头部粗重,角长,四肢短,蹄质坚实。屠宰率53%,净肉率45%。该牛抓膘能力强,发病率低,是我国最耐干旱和严寒的少数几个品种之一。 还有产于浙江省温岭高峰牛,内蒙古三河地区的三河牛,由吉林、内蒙、河北三省四地区联合育成草原红牛,原产于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的新疆褐牛等均属于国内有名的地方品种牛。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隆化县农牧局 隆化县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养牛历史悠久,农民素有养牛传统。近年来,我县按照“一主两辅”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来抓,在资金投入、用地审批、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品质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肉牛养殖已成为富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一、隆化县养牛产业基本情况 (一)历届政府高度重视,成就肉牛生产强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养牛产业发展的决定》,将养牛确定为第一主导产业,通过抓基地、扶龙头、增投入、强服务,全县肉牛产业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我县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拿出1亿元的资金用于“政银企户保”农业政策性贷款贴息,撬动银行贷款10亿元,用于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其中列支3000万元对新建舍饲存栏肉牛200头以上、深度贫困村新建存栏5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在水电配套主体工程上予以适当补贴,圈舍建设上按照实际存栏量6平米/头、140元/平米的标准予以补助,目前全县累计新增圈舍面积近27万平方米,新建青贮窖10万立方米;同时列支100万元资金,在肉牛品种改良、新品种繁育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在历届县委政府的持续努力下,隆化肉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隆化肉牛

一直在“京津冀辽蒙”等地享有很高知名度,早在1978年就被列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1998年至2012年间,先后3次被列为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县,是河北省肉牛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16年,“隆化肉牛”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又被评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二)产业基地逐年壮大,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通过实施十乡万户母牛繁育、肉牛快速育肥、品质提升和龙头带动“四大”工程,全县形成了以郭家屯、山湾、步古沟、西阿超、韩家店等10个乡镇为主的深山区可繁母牛繁育产业带和以以张三营、唐三营、偏坡营等7个乡镇为主的浅山区肉牛快速育肥产业带,肉牛数量稳步增长。积极打造以隆化为核心覆盖丰宁、围场的环首都“百万头肉牛基地”,着力建设冀北山区肉牛产业生态循环示范区。截至目前,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47.7万头,其中存栏27.5万头,基础母牛总量达到了14.3万头,百头以上规模牛场达到520个,省部级示范场8个。在此基础上,树立大户引领的理念,每个乡镇都培树了一批肉牛育肥和能繁母牛生产“大户”,逐步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蝶变效应”。目前,全县规模养牛户达到1.7万户, 10头以上可繁母牛户达到3200户。截止2017年底,全县养牛业产值达17亿元以上,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0%以上,农民人均养牛收入将达到486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中国肉牛产业领军人物” 丛连彪

皓月集团董事长丛连彪是商业界的传奇人物,他被誉为“中国肉牛产业领军人物”,他创业精神值得很多青年人学习。在丛连彪带领下的长春皓月公司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迅速成为中国肉牛行业中的佼佼者,同时,他用自己的智慧与勤劳带领更多的农民们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围绕质量创品牌 据丛连彪介绍,为了使企业牛肉产品在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取胜,他带领专家组经过对11个国家、27个厂家认真考察之后,丛连彪决定采用世界先进的生产设备与高新工艺技术,实施“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监控。由于企业创办伊始,就抓住了质量这个牛鼻子,所以从源头上保证了老百姓吃上了放心肉。 “龙头”解“三农” 在采访中,丛连彪给记者形成强烈印象的是,带动更多的农民养牛增收致富,始终是他思考较多的课题。 皓月创办时就在全国率先采用“公司加基地带农户”和“五统一”的产业化组织形式,通过订单育肥,与养户结成双赢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了农民饲养育肥牛“零风险、稳收入”,培育了一批“百万富翁”养牛户。丛连彪介绍的二、三事从中可窥视带领更多的人富起来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养上一头牛,花钱不用愁;养上三头牛,不把银行求;养上八头牛,富得直流油”。这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养牛户的生活状况。目前,皓月丛连彪已带动了以长春地区为中轴、覆盖全省210多个乡镇、10.5万农户、50多万农民从事养牛业,每年转化粮食与秸秆500余万吨,农民养牛增收5亿多元。农民们高兴地说:“我们不离土,不离乡,就可以发家致富奔小康啦!” 涌动的社会责任 一个企业家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已经被列为衡量企业整体实力和企业家素质的标准之一,这是许多经济学家的共识。我们从丛连彪和皓月员工前行的每一步,都能掂量出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 2006年4月,皓月丛连彪在全国率先为2000农民工集体入工会,办理“三险一金”,使农民工享受和城市工人同等的待遇。丛连彪要求,企业在招工上,对家庭困难的农民工、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军人优先录用。 多年来,在助学、赈灾、扶贫、拥军等慈善救助和公益活动方面,丛连彪和皓月员工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已超过3000万元,多次获得省市和国家光彩事业奖。 吴一坚:科学发展观是企业发展基础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就之一。经过三十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民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要求民企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内部素质的提高,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和提升,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加强。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西安金花企业集团总裁吴一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一定要有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一个企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也必须有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企业的发展。过去虽然我们没有明确地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但在实践中所成长起来的,那些堪称楷模的企业,确实是坚持了这样的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也是民营企业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坚持的理论基础。

澳洲牛业基本情况

澳洲牛业基本情况 1.澳洲目前牛群规模2800万头、出口比例60% 2.澳大利亚以生产无病害的优质牛肉为傲。澳大利亚牛肉产业的主要优势是其无病害,“干净与纯天然”形象,牛肉的质量由切割尺寸及肉质纹理水平决定。澳大利亚牛肉的产品质量可大致以肉牛品种区分,知名普通牛品种包括英国安格斯种(British Angus),赫里福种(Hereford)与法国夏洛来种。 3.澳大利亚生产者已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因品种,牧场与市场营销。 4.北部肉牛生产者占用了澳大利亚75%专用于肉牛生产的农地以草饲为主,南部肉牛生产者养牛场通常比北部的同类农场更为密集以谷饲为主。 5.牛肉加工在昆士兰州最为普遍,该州加工了澳大利亚近40%的红肉。国四大加工商均为外国企业所有或与外国企业合资经营。。这些包括Cargill, Swift, Teys与Nippon Meat Cargill是一家美国公司,其在整个澳大利亚拥有众多饲育场与加工厂 6.澳洲最有势力的两大牛肉产业协会澳大利亚肉类畜禽协会(Meatand Livestock Australia)作为一家服务提供商,该公司代表着超过47,000名牛肉,羊肉与山羊肉生产者进行研发与市场营销。澳大利亚养牛户委员会(CattleCouncil of Australia)澳大利亚养牛户委员会(CCA)是顶级生产者机构并代表着澳大利亚牛肉生产者,CCA的职责是代表并维护澳大利亚肉牛生产者的利益 7.肉牛生产方式 1养牛户必须决定其所期望的肉牛目标市场。这些市场包括牛犊市场(在9个月断奶时出售),小牛市场(12个月大),饲育场市场(18个月),或草料喂养市场。一旦作出决定,养牛户将采用针对目标市场并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目前,在澳大利亚安格斯种是最受欢迎的品种。这一受欢迎程度是因为安格斯种生产优质牛肉的能力(因其大理石纹理)。其他受欢迎的品种包括夏洛莱种,该品种有着显著的成长优势,以及耐受力强的婆罗门种,该品种可经受在北部生产系统中常见的不利条件。 2只有当肉牛达到供应链下一步所需的重量时通常才会进行育肥。这一阶段或为草料喂养或为饲育场。进入饲育场的肉牛重量要求取决于该牛将进入的市场。例如,将为长喂养周期的日本市场而宰杀的肉牛通常在380-480公斤时进入饲育场。 当进入饲育场的时候,肉牛通常在接受饲育场程序前会注射疫苗。饲育场会以一种特定调配的“套餐”喂养肉牛,以使其最大可能地增重。根据该牛的目标市场以及在饲育场已花的时间,这种套餐可能在喂养过程中会改变。饲育场通常靠近谷物产区。这使其能够取得饲料而无须高昂的货运成本。澳大利亚最大的饲育场位于昆士兰州南部,由Nippon Meat Packers Australia所有,任何时间可同时喂养高达7万5000头肉牛。

肉牛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肉牛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和人们消费能力显著提高,以役用为主的牛逐渐退出劳动力的历史舞台,成为餐桌上大量消费的优质食品。目前,牛肉消费需求强劲和牛肉供应短缺,导致价格迅速上涨。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统计,2012 年我国人均消费牛肉4.2 kg,牛肉消费量552.4万t,排世界26,存栏约6 500万头,牛肉产量554万t。美国农业部预测2013年中国肉牛存栏数将下滑到2011年以下水平,至4 630万头,这大致相当于每28人一头肉牛,而美国是每11 人一头。国内牛肉供应已经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然而当我们的目光聚焦到肉牛提供肉源不足的这一现状时,却忽略了奶牛这一有着巨大潜力的肉源的行业,在肉牛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奶公犊一向是中高档牛肉的生产原料,我国相对滞后,主要依赖进口,奶公犊的科学利用是弥补中高档牛肉缺口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我国,奶公犊传统处理方式是出生后直接卖给药厂抽提血清,只有极少数用来育肥牛和小牛肉(小牛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肉类,一般主要来自于荷斯坦公犊牛)的生产,造成了牛肉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牛肉供应短缺和奶业波动的现状,使奶公犊资源的利用逐渐成为政府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奶公犊牛产业将在未来中国传统乳业和肉类产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相应的奶公犊牛饲料饲养以及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则对我国奶公犊牛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1 国外奶公犊牛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利用奶公犊牛生产高档小牛肉作为终端食品消费的国家,主要在欧洲和北美,据统计,欧盟有45%牛肉来自奶牛群,英国80%来自奶公犊与淘汰奶牛,美国30%来自奶牛,日本牛肉55%出自奶牛群,其中80.3%出自奶公犊(陈宁,2008)。在西亚以色列等国肉牛产业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国内肉用牛占16.1%,奶公犊牛和淘汰奶牛占45.7%,大约10%公犊牛出生后被转到育肥场,在6月龄、体重220 kg时出售(罗晓瑜,2012)。小牛肉生产主要是以奶公犊牛利用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其他品种,如奶牛和肉牛杂交的后代、肉用牛专用品种安格斯和利木赞等。 1.1 欧盟小牛肉生产概况 在欧盟,奶公犊牛主要用于生产高档小牛肉,前3位生产国分别是荷兰(150万头)、法国(140万头)和意大利(80万头)。2008年欧洲共出栏580万头 小犊牛用于高档小牛肉生产,共生产了806 000 t胴体,欧盟国家平均每人每年消耗1.6 kg小牛肉,最大的消费国家是法国(4.4 kg)和意大利(3.6 kg)。利用奶公犊牛生产小牛肉产量最大的国家是荷兰,其次是法国(Sans,2009)。荷兰利用月龄6-8个月的奶公犊牛生产的高档小白牛肉占市场份额50%,其他50%来自淘汰奶牛肉和少量肉牛专用品种提供的牛肉(张越杰,2011)。 1.2 北美小牛肉生产概况 在北美,利用奶公犊牛生产小白牛肉仍然是美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大概能够带来7 亿美元的收益,同时,小白牛肉生产相关的产业链,如犊牛和 乳品加工副产物贸易等能够为美国奶牛业带来2.5 亿美元的收益。美国小白牛 肉生产地主要为印第安纳、密歇根、纽约、俄亥俄、宾夕法尼亚和威斯康辛等州,

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

中国肉牛产业现状、热点透析与发展趋势及对策 摘要:本文在评述我国肉牛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我国肉牛发展的主要因素,重点对2008 年度我国肉牛产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透析;并预测了我国未来肉牛产业的走势,指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发展我国肉牛产业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肉牛产业;制约因素;热点透析;发展对策 1 我国肉牛产业现状 自农耕文明以来,我国的养牛业一直以役用为主、肉用为辅。直到上个世纪90 年代初期,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才有了肉牛产业的概念和肉牛品种定向选育改良等一系列举措。然而,肉牛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则是近10 年的事情。据报导,2007 年底我国牛存栏量约 1.46 亿头,其中肉牛存栏量 1.06 亿头,出栏4359.5 万头,牛肉总产量达到791 万t ,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第三大牛肉生产国,牛肉在全国肉类总产中的比例提高到了9.3 %[1] ;2008 年,我国黄牛存栏9000 多万头,牛存栏数仍居世界第三位,但牛肉产量为750 万t ,较2007 年下降5% [2]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信息监测统计,2008 年初我国牛肉价格持续走高,在春节期间市场大宗价达到29.5 元/kg ,比2007 年同期上涨11.1 元/kg ,比最高价格涨4.3 元/kg ,之后的10 个月始终保持在27~28 元∕kg 的历史高位[3] 。与此同时,肉牛生产已由西北牧区向农业经济优势区域转移,现已形成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中原(包括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东北(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西南(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四个肉牛产业带,且产销两旺,呈现出蓬勃生机。近年来,我国肉牛的饲养方式正由放牧向全舍饲或舍牧结合的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方向发展。在政府推动和龙头企业拉动下,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家+协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据我们调研统计,2007 年底全国肉牛产业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已达90 多家,肉牛规模化养殖程度达到了34.6 %,标志着我国肉牛生产已具备产业化雏形。 近五年来,我国牛肉产量以平均每年 2.8 %左右的速度递增,牛肉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四位[4] ,肉牛产业在许多地方已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牛产业事实上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尤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我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第三,但出口量不足国际牛肉贸易量的1% [4] 。虽然我国牛肉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产业起步晚、起点低,加之技术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以致肉牛产业的一系列重要技术指标明显落

澳大利亚的农业概况

澳大利亚的农业概况 澳洲的粮食大致能自给自足,而羊毛、小麦、牛肉、砂糖、加工食品等农业产外销也相当发达。虽然自然条件不佳,仍有65%的土地已辟为农地。其中实际供耕作的仅占5%,其余大片半干燥地区的平原则供放牧牛羊。水源充足的沿海地区或灌溉发达的内陆区,则栽种小麦、果树或发展乳酪农业和制糖业。 全球最大的羊毛主产国 澳洲不但是全球最大的羊毛生产与输出国,也是世界主要的牛肉供应地。所饲养的羊属于传统的优良畜种,毛质世界一流;牛群则遍布全澳各地荒原。大钻井盆地上有很多大规模的牧羊场和牧牛场,面积经常达数百平方公里。盆地范围很广,跨昆士兰、新南威尔斯、南澳大利亚各州,利用抽水马达可抽取地下水。这里抽出来的常是带有咸味的温水,但这种水适合养牛;这些牛吃内陆的咸牧草也可以过活。 昆士兰州的高原地带和北领地有很多大型牧场。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就数位于北领地的维多利亚河坡地牧场。昆士兰州沿岸的洛克汉普敦则为牛肉和牛只供应中心。 混合式农业 新南威尔斯州和西澳大利亚州是澳洲主要的小麦产地。新南威尔斯的小麦产区以墨累河和拉克兰河间的利佛里那地区为中心,西澳大利亚的小麦带则位于伯斯的东侧。昆士兰州的大令黑土台地和维多利亚州的威美拉也是重要的小麦产地。 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斯州、昆士兰州的沿海地区为乳制品的重要产地。水果则遍布各州。利佛里那地区和维多利亚墨累河畔的桑瑞西亚区为葡萄等水果大量生产的地方。昆士兰海岸则出产凤梨、百香果和香蕉等热带水果。澳洲也生产和输出砂糖,昆士兰州、新南威尔斯州北部沿海地区为主要产地,昆士兰州的班达堡为制糖中心。沿海地区多栽培各种蔬菜,尤其是维多利亚和塔斯马尼亚两个州。北部几个州有水稻、棉花的栽培。 制酒是较晚才发展出来的产业。阿得雷德北部的巴罗萨河谷和新南威尔斯州的猎人河,由于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成为澳洲最大的制酒中心。 环绕澳洲的海域,渔产虽然不丰,却很重要。牡蛎、蝦、鲔鱼等,除供应澳洲一流餐厅外,也出口至日本、中国大陆等亚洲地区。西澳大利亚的北部也有小规模的珍珠养殖场。 木材大部分产自大分水岭。尤加利树和由国外输入幼苗的松树为重要的资源,尤加利树生长快速,是制作纸浆的最佳来源。澳洲所产木材以供应国内市场需求为主。 干旱与高利率不利农业发展 澳洲的农、渔、林业因高度的机械化,所以仅需全国4.6%的劳动人口。澳洲农业的命运则取决于天气状况、国际市场的需求及经济景气等因素。近年来,小麦、水果和乳制品产销屡屡受到打击。干旱和高利率迫使很多农家废耕。 但是,澳洲的农业却不断出现新的面貌,例如在最干燥的地区,发展出新的引水方法。雪河的水力发电工程供给利佛里那区更充沛、更稳定的水源。近几年,在西澳大利亚北部的奥德河又兴建了一座水坝,储存夏季季风带来的水源,使得原本冬季萧瑟荒凉的土地上,也能长出水稻、棉花等热带作物。

国外养牛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国外养牛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国外养牛业概况 据1996年统计,全世界有牛13.2亿头,其中水牛约1.52亿头。从牛的绝对数量看,养牛最多的国家是印度,约1.94亿头。按人口平均,新西兰和乌拉圭的牛最多,平均每人约有牛3头。全世界有奶牛2.29亿头,人均占有奶量为80.85公斤,其中以新西兰人均占有奶量为最多,高达2757公斤。以下依次是丹麦(896.51公斤)、荷兰(703公斤)、法国 (519公斤)、澳大利亚(478.98公斤)。奶牛的头平产乳量最高的是以色列(9105公斤),其次是美国(7483公斤)。全世界肉类总产量为2.15亿吨,其中牛肉产量达5666万吨,仅次于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26.33%。有些国家消费牛肉量占肉类总量的比重亦较大,如乌拉圭牛肉消费量约占肉食总消费量的76%,阿根廷占71.19%,澳大利亚为54.74%。全世界肉牛的平均胴体重为203公斤,以色列的肉牛胴体重为350公斤,美国为305公斤,加拿大为288公斤。 二、世界养牛业发展趋势 (一)养牛场数目减少,经营规模扩大近年来随着世界性的牛奶过剩,使得一些中小型奶牛场被兼并或转产,因而养牛场的数目大幅度减少,而养牛场的规模则不断扩大,并且日益趋向专业化、工厂化发展,普遍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实行集约化的经营管理。如美国,奶牛场由 20多年前的3000万家减少到现在的200多万家,其中饲养1000头左右的大型奶牛场有几万个;饲养5000头以上的特大型奶牛场也有几十个。这些工厂化大企业所生产的牛奶,约占全国所需商品奶的95%。加拿大奶牛场的数量比以前下降31%,而饲养头数却增加34%。由于采取这些措施,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开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大批成熟的高新技术,如基因工程、同期发情、冷胚移植、同卵双生、胚胎性别鉴定、胚胎分割、激素免疫等,在养牛业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此外,在牛的育种、饲养管理方面,实行了微机管理,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养牛业的生产水平。 (三)品种大型化世界上培育的奶牛和肉牛品种较多,近年来各国为了提高牛的生产水平,都在优选品种。各国饲养的奶牛品种,除荷斯坦奶牛(即黑白花

最新 发展肉牛产业工作方案-精品

发展肉牛产业工作方案 一、发展肉牛产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肉牛养殖公司、建设养牛小区、培育养牛大户、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为主要模式,依靠科技,强化政策扶持,着力发展基础母牛,迅速增加肉牛养殖量,逐步使肉牛产业走上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真正把肉牛产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2发展目标:从发展基础母牛着手。培育养殖能繁母牛专业大户和肉牛养殖大户,引导、鼓励农户养母牛、繁小牛、出栏商品牛。力争用2-3年的时间,全市培育发展2-3个年供良种母牛500头、出栏商品牛1000头以上的养殖公司,建成20个肉牛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以上)培育200户养牛大户(户均出栏百头以上)带动2000个肉牛养殖户(户均出栏5头以上)基础母牛存栏10万头,新增出栏商品牛5万头。5年内,实现目标任务翻一番。 二、发展肉牛产业的扶持政策 1项目扶持。对达标的肉牛养殖公司、养殖小区和加工企业优先进行项目申报。 2信贷扶持。采取金融部门发放货款。市财政贴息代补的形式。扶持对象:养殖能繁良种母牛5头且饲养1年以上的专业户;存栏商品肉牛50头且饲养4个月以上的养殖大户;入住养牛小区的养殖户;规模化种牛繁育场。扶持措施:对良种母牛养殖专业户和规模化种牛繁育场,按每头种牛贷款3000元,市财政贴息300元;对肉牛养殖大户和入住小区的养牛户,按每头肉牛贷款500元,市财政贴息50元。 3财政扶持。鼓励农民利用民间资本发展肉牛产业。市财政按每头良种母牛奖励300元;对存栏商品肉牛50头且饲养4个月以上的专业户,市财政按每头肉牛奖励50元;对达标的肉牛小区,市政府奖励5万元;对建成并发挥社会效益的肉牛品改站,市政府奖励3万元;对肉牛养殖大户每年进行评比,前10名每户奖励1万元。 三、发展肉牛产业的主要措施 1搞好技术服务。1加快品种改良。要指导各乡镇或专业大村建立肉牛品种改良站(点)大力开展人工授精技术。以民营化为主要形式,乡镇(场)建设标准化肉牛品改站和养殖基地,年在全市普及。2加强技术培训。多层次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和应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及肉牛安全生产等技术,从整体上提高农户肉牛养殖水平。3加大指导示范。分区域建立养牛示范户,技术骨干对养牛小区或示范户实行包联,全程跟踪技术服务,以点带面,拉动肉牛产业发展。

2016年中国肉牛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6年中国肉牛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2015年肉牛牦牛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 1.1基本特点 2015年为了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中央乃至地方政府对发展肉牛产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政策扶持进一步增强,深化了肉牛产业发展转型。当前,肉牛养殖场适度规模程度增强,工商业资本已经开始向母牛养殖业渗透,肉牛养殖“放牧区繁育”+农区育肥模式逐渐形成,单纯育肥逐渐转型为自繁自育的适度规模化养殖模式。但是,肉牛养殖效益空间缩小、犊牛以及育肥牛价格倒挂以及进口冲击等问题也依然比较突出。由于基础母牛存栏量低,牛源不足问题突出,养殖效益低以及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优势区域市场主导地位不明显等因素的制约,肉牛生产增长较为较慢。目前肉牛产业主要呈现为高价格、高成本和低收益的“两高一低”的产业特征。 1.2产区变化 2015年肉牛养殖数量总体基本稳定,基于肉牛、牦牛养殖产业技术集成,逐渐形成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放牧加补饲、适度规模肉牛养殖模式、集中规模化育肥模式,促进了因地制宜的种养加结合全产业链发展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肉牛存栏和出栏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但是,能繁母牛和养殖户数量仍处于下滑趋势。牧区及半农半牧区及南方省区继续向母牛养殖区及育肥区转变,中原、东北等主产区屠宰加工企业洗牌深化。工商业资本进入母牛养殖业,推进了母牛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 1.3效益与安全 2015年肉牛养殖处于微利状态,养殖户规模扩增动力不足。根据不同养殖场、不同育肥牛养殖情况的平均利润为500-1200元左右。而从价格倒挂的情况看,每头牛倒挂费用都在300-500元/头,严重影响了肉牛养殖业利润和肉牛养殖户扩繁的积极性。养殖环境有所改善,标准化程度有所提升。随着国家以及省政府对牧业小区的支持,标准化、规模化小区的发展,促进了肉牛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1.4产业技术 重视发掘地方牛种(枣北黄牛、大别山牛等)的生长潜力和产优质肉的潜力,形成了以本地肉牛差异化生产的产业化技术,使肉牛阶段营养调控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进一步推广,进而带动了肉牛专用预混料、舔砖、浓缩料和精料补充料等商品饲料的推广普及和全混合日粮饲喂制度的建立。 1.5产业政策 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500-10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肉牛在内的7类农产品被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

国内外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1 现状 6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市场对牛肉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肉牛业发展较快,牛肉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1961年~1965年平均3198万t,1994年5309.1万,年平均增长19.55%,仅次于禽猪肉的增长幅度。到1996年,全世界牛肉总产量达5771.9万t。据报道,1996年位居全球牛肉产量前三名的是美国、欧盟和中国,年产量分别为1200万t、735万t和491万,其它主产国为巴西445万t,俄罗斯294万t,阿根廷208万t,日本115万t。 从世界几大国肉类生产情况来看,饲料来源不同,肉类生产结构各异。永久性牧场占国土面积大的国家,由于牧草资源丰富,牛羊肉比例就高,如新西兰牛羊肉比例占肉类90%,乌拉圭占90%,澳大利亚占77%。这些国家永久性牧场占国土面积50%以上。而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国家,猪禽肉比例就大,如美国,猪禽肉比例占65%,加拿大占71%,丹麦占87%,而中国则占87.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人多地少,中国政府在倡导发展节粮蓄牧业的同时,积极促进农区养牛业的发展。80年代以来,我国养牛业平稳增长;进入90年代,肉牛业发展迅速,尤其是1992年农区秸秆养牛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养牛的发展。据统计,1980~1996年全国牛的存栏量从7167.6万头发展到13981.3万头,16年间增长了1.95倍。 2 肉牛品种趋于大型化,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 科技进步促进了世界肉牛业的迅猛发展,体小、早熟、易肥的小型品种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而被逐渐淘汰,转向欧洲的大型品种,如法国的夏洛莱,利木赞,意大利的契安尼娜、皮埃蒙特等,这些品种体型大、初生重大,增重快、瘦肉多、脂肪少、优质肉块比例大、饲料报酬高,深受国际市场欢迎。据法国有关专家一项研究表明,夏洛莱牛饲料报酬最佳,每kg牛肉仅用6.92个饲料单位,其它法国品种则在7.50~7.66之间。目前法国约有150万头夏洛莱繁殖母牛,并已推广到五大洲,扎根于68个国家。意大利的皮埃蒙特牛周岁体重可达400kg~430kg,每kg增重耗精料3.1kg~3.5kg,瘦肉率高达84.1%。 西方国家大多实行开放型育种或引进良纯繁,特别注意对环境适应性的选择,且多趋向于发展乳肉或肉乳兼用型品种,如西门塔尔、兼用型黑白花、丹麦红牛等。东方国家如中国、韩国、日本等多采用导血杂交,比较重视保持本国牛种的特色。如中国的泰川牛、韩国的韩牛、日本的和牛等,采用导血改良,发挥杂交优势。 3 利用奶牛生产牛肉 奶牛是利用植物性饲料转化成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效率最高的家畜,而肉牛对饲料中热能和蛋白质的转化率较低。因此,近年来国外流行一种新的提法,即“向奶牛要肉”,生产奶肉牛(Dairy Beef)和奶牛肉(Beef from Dairy Cattle)。奶牛在世界总牛数中占有较大比例,其中可繁母牛占70%(欧洲最高达90%)。由奶牛群生产牛肉的主要途径有:大部分不作种用的奶公犊、淘汰母牛、部分低产母牛;此外一些牛奶生产过剩的国家(主要是欧洲一些国家)把其中部分繁殖奶用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

农业部:《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 肉牛繁殖育种肉牛改良肉牛杂交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 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产业,良种是肉牛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推进牛群遗传改良进程,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肉牛业持续健康发展,我部组织制定了《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 011-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 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产业。良种是肉牛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为完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快牛群遗传改良进程,提高肉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制定本计划(本计划适用于普通牛、水牛、牦牛等主要以牛肉生产为主品种的遗传改良工作)。 一、我国肉牛遗传改良现状 我国肉牛遗传改良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目前全国已初步建立了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对牛肉生产和肉牛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培育了一批肉牛新品种。几十年来,利用引进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安格斯、利木赞等品种,与地方牛品种杂交选育,培育了一批新品种,包括中国西门塔尔牛、新疆褐牛、三河牛等兼用品种和夏南牛、延黄牛、辽育白牛等3个专门化肉牛品种。这些品种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胴体重等方面比地方牛种都有显著提高,为今后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保护了主要牛种遗传资源。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牛种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有54个地方黄牛品种、26个水牛品种和12个牦牛品种。长期以来,国家在保护地方品种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农业部先后两次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包括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等21个地方牛品种,确立了14个国家级保种场和2个国家级保护区。这些种质资源为开展肉牛遗传改良奠定了良好的群体基础。 (三)提高了肉牛良种生产和推广能力。从上世纪6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建立了肉牛种公牛站30多个、肉牛原良种场136 个,目前全国采精种公牛存栏1300余头、种肉牛场存栏种牛1.4万多头,2010年销售冻精1500多万剂。经过多年的肉牛改良实践,大范围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培养了改良技术队伍,推动了基层肉牛改良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初步构建了以原良种场、种公牛站、技术推广站、人工授精站为主体的繁育体系,为开展我国肉牛遗传改良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提升了肉牛生产水平。随着肉牛遗传改良速度的加快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肉牛生产水平逐年提高。2010年,全国肉牛存栏9400万头、出栏4700万头、牛肉产量653万吨,分别比1980年增长0.3倍、13倍和23倍。肉牛出栏率从1980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51%;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