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h-汶川地震滑坡
汶川地震诱发文家沟巨型滑坡-碎屑流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初步分析

汶川地震诱发文家沟巨型滑坡-碎屑流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初步分析黄河清;赵其华【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0(18)2【摘要】2008年5月12日,汶川M8.0地震在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内诱发一巨型滑坡.通过现场调查得知,滑坡前后缘高差455m,厚度20~30m,滑面为基岩层面,初始方量2.750×107m3.滑体在运动中转化为碎屑流.滑坡-碎屑流总的水平运动距离为4022m,垂直运动距离为1443m,遗留的堆积物体积达5×107m3.滑坡距映秀-北川断裂仅3.6km,位于其下盘,地震烈度达XI度.滑坡导致文家沟中48人遇害,并形成一条完整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链.初步分析表明滑坡启动速度快,滑坡向碎屑流转化过程明显、地点明确.碎屑流运动过程复杂,伴有强烈的"气垫效应"和"前缘气浪冲击效应".作者认为,文家沟滑坡的高启动速度是长持时强烈地震动作用的结果,与山体的猛烈碰撞是导致滑体解体并转化为碎屑流的原因.【总页数】10页(P168-177)【作者】黄河清;赵其华【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相关文献】1.汉源新县城肖家沟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演化机制分析 [J], 尚柟吉;周勇;张元才;陈浩;霍从顺2.山阳烟家沟滑坡成因机制与运动特征研究 [J], 杨海龙;樊晓一;张友谊;赵运会;王海瓜3.汶川地震触发文家沟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成因机理分析 [J], 王涛;石菊松;吴树仁;张永双;李滨;辛鹏;孙萍4.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J], 黄润秋;裴向军;李天斌5.汶川地震触发牛圈沟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动力学特性分析 [J], 张远娇;邢爱国;朱继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区滑坡案例

地区滑坡案例地区滑坡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人类开发活动等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和岩石的大规模滑动现象。
地区滑坡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地区滑坡案例,以期引起人们对地质灾害的重视和防范意识。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四川省汶川县的地区滑坡案例。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引发了汶川县大面积的地区滑坡,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次地区滑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震引起了地下水位的变化,导致了土壤和岩石的松动和滑动。
在这次地震中,汶川县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其次,我们来看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区滑坡案例。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发,地区滑坡也较为常见。
1994年1月17日,加利福尼亚州北岸发生了一次规模为6.7级的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地区滑坡。
这次地区滑坡造成了57人死亡,8000人受伤,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尼泊尔的地区滑坡案例。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地势陡峭,地震频发,地区滑坡也较为常见。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一次规模为7.8级的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地区滑坡。
这次地区滑坡造成了数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通过以上几个典型的地区滑坡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地区滑坡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规划,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减少地区滑坡带来的损失。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特征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特征
王丽
【期刊名称】《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地震触发滑坡,会造成房屋被毁,道路中断,阻塞河流并形成可能溃坝的堰塞湖。
本文以茂县为例,震后调查茂县因地震共产生滑坡和滑坡隐患点共191处,经调查分析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滑坡和滑坡隐患点主要沿主干公路和岷江及支流分布,数量达90余处;(2)受主震影响,破坏严重,地质灾害以地表开裂(潜在滑坡)、滑坡和崩滑为主;(3)具有群发性特征,由于区内岩体破碎,风化严重,河流深切,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形成较多的高边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瞬间形成了大量的滑坡和滑坡群;(4)滞后性特征,主震后在多次佘震和持续强降雨影响下,又发生了多处灾害,而且这种趋势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应做好防灾工作。
【总页数】4页(P190-193)
【作者】王丽
【作者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6.1
【相关文献】
1."5·12"汶川地震滑坡特征及失稳破坏模式分析
2.汶川地震区绵远河流域泥石流形成区的崩塌滑坡特征
3.汶川地震强震区地震诱发滑坡与后期降雨诱发滑坡控制因子耦合分析
4.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北端部抛射型滑坡特征及其机制
5.汶川地震触发窝前滑坡特征及失稳机制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场规模达0级的地震。
这场地震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震惊。
作为一场超级地震,汶川地震的破坏力极大,引发了众多的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本文将深入研究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危害程度及应对措施。
在汶川地震中,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为常见。
崩塌是指山体或土石由于地震震动而突然崩裂、滑落的现象。
在汶川地震中,许多山体因地震而崩塌,堵塞了河流,毁坏了道路,甚至掩埋了附近的村庄。
滑坡是指土壤、岩体或其他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移动的现象。
这次地震中,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坡,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雨或地震等原因导致山体滑坡,泥沙、石头等物质在流动中裹挟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流动体的现象。
在汶川地震中,泥石流掩埋了许多建筑物和道路,给抢险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针对这些地质灾害,抢险救援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
针对崩塌和滑坡,救援人员采取了紧急避让和工程治理等措施。
在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及时疏散群众,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同时,工程治理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实施了边坡加固、排水沟建设等工程,以防止未来可能发生的滑坡、崩塌等现象。
针对泥石流,救援部门则采取了水土保持、排水沟疏通等措施,以减少泥石流的危害程度。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的发生再次提醒我们,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尤其是地质灾害方面,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和了解灾害应对知识至关重要。
面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们需要及时采取避让和工程治理等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还需要加强在抗震救援和重建方面的工作,为受灾地区的人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在抗震救援方面,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和社会资源,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
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进行灾区搜救,快速准确地确定受困者的位置,为救援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汶川地震大型高速远程滑坡力学机理及控制因子分析

汶川地震大型高速远程滑坡力学机理及控制因子分析
方华;崔鹏
【期刊名称】《灾害学》
【年(卷),期】2010(025)B10
【摘要】根据汶川地震典型高速远程滑坡坡体结构特点及坡体对地震动的响应,认为地震波是造成山体变形破坏的原动力,强烈的地震动是触发岩体高位剪出并被抛射的主要原因。
滑坡体被抛射后,撞击铲刮坡面形成高速碎屑流作远程运动,其运动距离决定其造成危害的大小,在不考虑地震长持时的情况下,其后续运动距离决定于不同的内部控制因子,统计分析表明:发震断裂只有触发效应以及"上/下盘效应",与灾害规模无关,多半滑坡发生于平均坡度为30°~45°坡体结构,滑坡体运动距离L 与其拔河高度H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坡体拔河高度越大,滑坡体滑过的区域面积及堆积体积就越大,滑坡运动距离就越远,运动性就越强,造成的灾害也就越大。
【总页数】8页(P120-126,130)
【作者】方华;崔鹏
【作者单位】^p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2
【相关文献】
1.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动力学机理 [J], 程谦恭;王玉峰;朱圻;王宏丹
2.汶川地震大型高速远程滑坡力学机理及控制因子分析 [J], 方华;崔鹏
3.汶川地震引发高速远程滑坡运动机理数值模拟研究——以谢家店子滑坡为例 [J], 苏生瑞;张永双;李松;郝莉莉;王凯;梅海
4.汶川地震高速远程滑坡速度研究 [J], 方华;裴来政;向灵芝
5.汶川地震触发牛圈沟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动力学特性分析 [J], 张远娇;邢爱国;朱继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8.0级地震滑坡、崩塌机制

汶 川 特 大 地 震 引 起 了 什 邡 市 赤 峰 乡 涌 华村
上 的滑 坡
,
一
土 体滑 坡
3 1 0 8 18 8
.
,
其规 模 巨大
,
。
该 滑 坡 是 传 统意 义
,
坡脚 坐 标 为 东 经
10 3 4 6 5 8 4
.
。
’
”
,
北纬
。
’
”
坡长约
1 5km
.
坡 高约
。
600m
,
坡 顶有 醉 汉 林 分 布 ; 如 图 1 所 示
因而 引起 了众 多学者 的重视 。 汶 川 80级 地震 的严 重破坏 区位 于 北东 向的龙 门山 山区及 其 山前地 带 ,地震触 发 了大面 . 积 的 山地滑 坡和 崩塌 ,造成 了十 分严 重 的地震 地质 灾害 。地 震崩塌 、滑 坡 的机理 分析表 明, 引起滑 坡和 崩塌 的外 因是地 震 引起 的地震 动和 地表 破裂 ,而 内因是 高 山峡谷 地形 、岩 体层理
右 侧 向下 约 l OOm 的 小 山 沟 处 但 无法测定错动位 移
, ,
。
在 该 大 滑坡 内还 镶 嵌 有 数 个 小 滑 坡
一
,
如 图 2 所示
,
滑 坡脚
,
见
断层面
,
如图
3
所示
。
该 断层 年 代较 老
,
错动迹 象 明显
而 在 临近 的 山 体 上 却 未 见 滑 坡 现 象
由此 可 推 断 该 滑 坡 是 由 该 断层 被
、
,
使 村庄 被 毁 坏 或 埋 覆
堵塞交通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J ournal o f E ngineering G eology 工程地质学报 1004-9665/2008/16(6) 0730 12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黄润秋 裴向军 李天斌(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摘 要 大光包 红洞子沟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其体积达7.42亿m3,堰塞坝高达690m,是我国已知的最大规模地震滑坡和最高的滑坡堰塞坝,也是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方量在5亿m3以上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其高达690m的滑坡堰塞坝为目前世界最高的滑坡坝。
滑坡位于发震断层上盘,距发震断裂 映秀 北川断裂不足7k m。
震前斜坡为三面切割的孤立型山脊,相对高差达1500m;斜坡岩层走向与坡面近于垂直,层面延展性极好,构成滑动面形成的基础。
调查和分析表明,斜坡的临空条件和贯通性好的灰岩层面是滑坡产生的基础;而高强度和长持时强震地面运动是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因素。
滑坡产生的机理和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坡体震裂、松弛和解体阶段、高速溃滑阶段、震动堆积阶段、二次抛射和碎屑流堆积阶段。
失稳高速下滑的坡体,形成了沿主滑方向长4.2k m,宽2.2k m的堆积体,高速流动的碎屑流越过下游侧风波岩山脊,沿红洞子沟形成了长1k m的碎屑流堆积区。
关键词 大光包滑坡形成机制溃滑震动堆积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BA SI C CHARACTERISTICS AND FOR M AT I ON MECHAN IS M OF THE LARGEST S CALE LAND S L IDE AT DAGUNGBAO OCCURRED DUR ING THE W ENCHUAN EARTHQUAKEHUANG Runq i u PE I X iang jun LI T i a nbin(StateK ey Laboratory of Geo-H azard Prevention an d G eo-Environ m e nt Protecti on,Chen gdu Uni versit y of T echnology,Chengdu 610059) Abst ract The landslide atDaguangbao andH ongdongzi g ou site i s the largest a m ong a ll landslides occurred during t h eW enchuan E arthquake.Its vo l u m e is up to742Mm3,and its debris da m hei g ht reaches690m.So it is a lso the m ost largest sca le l a ndsli d e triggered by earthquake a m ong a ll i n vesti g ated landsli d es i n China.Add itionally,it has t h e highest debris da m or i g i n ating fro m l a ndsli d e i n Ch i n a.It is even one of a fe w super large-scale landslides kno w n a ll over t h e world,whose i n d i v idua l vo l u m e is over500Mm3.The debris da m for m ed by th is landslide can be the h i g hest around the w orl d.The landslide i s located on the upper plate of the Causative Faul.t It is nearly7 k m a w ay fro m the tri g geri n g se is m ic fracture o fY i n gx i u-be i c huan fau l.t The sl o pe was an iso lated ridge before the Earthquake.its'the ridge had its3sides cu.t Its he i g ht d ifference reaches1500m.The str i k e o f cli n o then w as al m ost vertical to the sl o pe surface.the cli n othen had perfect ex tensi o n.They co m posed together t h e basic cond itions of sli d i n g surface f o r m ation.Our i n vesti g ati o n and ana l y sis sho w that the free surface conditi o ns o f t h e sl o pe and the surface connectivity of li m estone bedd i n g plane w ere t h e base o f landsli d e f o r m ation.And the ground m ove m ent re su lted fro m the i n tensive quak i n g w ith large i n tensity and long durati o n w as the rad ica l triggering factor o f the land*收稿日期:2008-11-10;收到修改稿日期:2008-12-10.基金项目:本项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汶川地震灾后调查主任基金资助(编号:40841009).第一作者简介:黄润秋,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 ai:l hrq@cdu sli d e.The m ec han is m and process of the landsli d e cou ld be d i v ided i n to4stages as fo ll o w s:(a)the stage of sl o pe body shatter,re laxation and disi n tegrati o n,(b)the stage of h i g h speed sli d i n g,9c)the stage o f accu m u lati o n w ith shock,and(d)the stage o f the second projectile and debris flo w depositi o n.Because o f destab ilizati o n and high speed sli d i n g do w n,t h e sl o pe m ass co m posed a deposit body a l o ng m ain d irection of sli d i n g,4.2km l o ng and2.2 k m w i d e.H i g h-speed clastic flo w cr ossed do w nstrea m Fengboyan,and for m ed a deposit zone of debris flo w a l o ng H ongdongzi g ou,1km long.K ey w ords D aguangbao large-sca le landslide,For m ation m echan is m,S li d i n g,Accu m uation w ith shock,W en chuan E arthquake,Ddebris da m1引 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震级高达M s8.0级的汶川特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相关推荐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对地震特点研究发现,汶川地震地震能量巨大,震级大,烈度超强,震源深度较浅,破裂长度大,地震持续时间长,这是造成巨大损失的内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篇11 引言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M8.0级特大地震。
这次地震震级大,余震也很多,地表破裂十分严重,同时也带来了次生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建国以来唐山大地震后的又一震害严重的特大地震。
我国处于西亚地中海和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交汇地区,是个受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然而我国对地震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尤其是对房屋抗震研究也是十分缓慢。
而且对地震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和室内试验着手,但室内试验却很难模拟出现实的地震作用,再加上地震发生本身的复杂性,地震作用很难预测。
所以地震的作用机制及震害还很难准确确定。
因此对地震特点及震害分析就十分必要,这对我们研究地震作用机理,进行抗震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汶川地震特点根据房屋的破坏特征和实地研究,我们发现汶川地震具有以下特点:1、地震能量巨大、烈度超强。
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为7级地震的32倍,本次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约为1023.7尔格,有专家称相当于当年上千颗二战时美国在广岛扔的原子弹的能量。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汶川卧龙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9g(地震烈度10度强),在江油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7g(地震烈度接近10度)。
此次地震所产生的峰值加速度大于0.4g(地震烈度9度)的区域尺度达到350公里,震中烈度高达到11度。
2、震源深度浅、破裂长度大。
汶川地震震源发生在地表以下19千米处,所产生的地面运动十分剧烈,地震破裂面从震中汶川开始向北偏东49度方向传播,破裂长度达240千米。
3、发震方式特殊、震动持续时间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为《汶川地震滑坡分布规律与危险性评价》 )
• 2004.09~2007.07 在西安科技大学完成硕士学习, 并获硕士学位(专业地质工程,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 硕士毕业论 文题目为《基于ArcObjects的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系统研究》 ) • 2000.09~2004.07 在西安科技大学完成本科学习, 并获学士学位(专业地质工程)
3.汶川地震滑坡调查
绵竹文家沟滑坡
3.汶川地震滑坡调查
什邡岳家山滑坡
3.汶川地震滑坡调查
青川东河口滑坡
体积约1千万方
滑坡在高速滑行过程中解 体,形成碎屑流并堵塞红 河和青竹江,形成两个堰 塞湖
现已被开发为汶川地震遗迹滑坡滑动距离约4.5km, 堆积体宽度2.2km,面积 7.22km2,估算体积约7亿方 。 是汶川地震诱发滑坡规模最大的 滑坡堰塞坝高超过650m,但是 集水面积小
3.汶川地震滑坡调查
部分典型滑坡介绍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 汶川县映秀镇牛圈沟滑坡碎屑流 绵竹文家沟滑坡 什邡岳家山滑坡碎屑流 青川东河口滑坡碎屑流 散体结构滑坡 安县大光包滑坡 北川陈家坝太洪村滑坡(唐家湾堰塞坝) 王家岩滑坡 北川唐家山滑坡
3.汶川地震滑坡调查
汶川县映秀镇牛圈沟滑坡碎屑流
映秀镇西南约2.5km 体积约300万方 滑坡的滑源位于牛圈沟左侧的支沟 的右侧,滑动方向为东,滑源区宽 度约400m,水平长度约320m。 斜坡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失稳,滑体 高速冲向对面的山坡,在强烈的撞 击作用下解体,改道沿着支沟方向 高速下滑,方向约为E23°S。在距 牛圈沟主沟约350m处撞向并切过支 沟左侧的山坡后改向(具有弯道超 高现象,超高约20m);然后沿着 E75°S方向,垂直于牛圈沟主沟的 方向冲入牛圈沟主沟,在主沟中改 道,完成最后一次转向。
5 4 3 2 1 0 -1
0 1 2 3 4
y = -1.83417x+12.3691 R2 = 0.99393
大光包滑坡
↓ ↑
7
文家沟滑坡
5
6
8
x轴
lg(单体滑坡面积)
Equation Weight Residual Sum of Squares Adj. R-Square E y = a + b*x No Weightin 1.01904 0.99393 Value Intercept 12.3691 Standard Erro 0.02418
4.地震滑坡自动提取
训练样本的选择与检验
选取方法:人为选取
选取数量:对于SPOT5三类分别超过10000个栅格 对于CBERS分别超过2500个栅格
遵循原则:纯净性原则
检验方法:ROI可分类性评价 、n维可视化器
4.地震滑坡自动提取
提取结果评价指标 前提:滑坡验证数据(使用基于航片的解译,并部分进行野 外验证的结果)的滑坡集合定义为A,而基于分类结果取得 的滑坡集合定义为B
支
持
决
策
树
2
4.地震滑坡自动提取
本节结果分析
(1)自动提取方法在提取大滑坡、崩塌效果较好,但是提 取规模较小的滑坡,效果不是很理想。如唐家山滑坡、王家岩 滑坡、北川新中崩塌、金竹林碎屑流等,均可以通过自动提取 的方法获得滑坡的位置与形状。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人工 目视解译的结果与之相差实在太大,所以,人工目视解译、加 野外验证进行汶川地震滑坡数据库的构建是有必要的,因为这 是后面的滑坡分布调查、易发性评价、预测等研究的基础。 (2)而滑坡信息自动提取作为一个辅助的方法,尤其是进 行大规模滑坡的调查,具有速度快,可调节性强的优点,也是 值得推广的。 (3)最后的评价精度偏低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目视解 译结果、数据源、方法等。总之地震滑坡遥感影像自动提取是 一个还需要更多研究且值得研究的方向。
3.汶川地震滑坡调查
北川陈家坝太洪村滑坡
陈家坝太洪村(唐 家湾)。体积约 500万方。滑坡体 已经完全解体。主 要由含孤块碎石土、 强风化黑色硅质岩 块和灰黑色断层碎 屑物质组成,结构松 散。
3.汶川地震滑坡调查
王家岩滑坡
体积约400 万方。导致 1600多人死 亡,为罕见 的地震滑坡 灾害事件
1.绪论 研究流程
地质、地形、水文、 岩土参数资料 滑坡影像 目视解译 滑坡影像 自动识别 一期选题论证二 期现场调查 震中、发震断裂、烈 度等地震参数资料 三期现 场调查
地质、高程、坡度、坡向、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数据库、大型 滑坡数据库、堰塞坝数据库 水文、岩土参数等栅格数 据
震中距、断裂缓 冲区、烈度区等 栅格数据
5.滑坡影响因素、特征因子统计分析
4000
分级面积/km2
地震参数:震中距
3000 2000 1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距离震中
分级内滑坡面积百分比
按照每20km一个级别,将 研究区分为18个区域,统计 每个分级的面积、分级内滑坡 的面积,分级内滑坡面积百分 比。总体上,滑坡面积百分比 随着与震中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但是中间有些点略有起伏,表 明了汶川地震的机制较复杂, 并非点震源地震,而是属于沿 着龙门山中央断裂带的多震源 性质地震
5.滑坡影响因素、特征因子统计分析
强度-频率曲线(分形、自组织临界性)
y轴
6
Lg(数量累加)
取面积大于10万m2的点 (除去大光包滑坡与文 家沟滑坡),构建这些 离散点的拟合直线方程, 拟合度较好。 面积较小的点(尤其小 于1000m2)分形性较差 是因为以下原因(1)调 查过程中存在遗漏(2) 对于某些事件,如单次 地震中的滑坡事件,分 形可能存在于在事物的 某部分,而不是全体
4.地震滑坡自动提取
不同方法提取结果对比
80 70 60 50
实际正确率 提取正确率 总正确率
百分比
40 30 20 10
1
体
码
离
离
然
络
机
ns
a
树
Iso da t
KM ea
面
编
距
距
似
网
量
策
六
制
小
氏
大
经
向
决
行
进
最
马
最
平
二
神
方法
进行不同方法提取的最优结果对比 实际正确率最高的是平行六面体方法 决策树的第二种方法(最大似然、坡度)的提取正确率与总正确率均最高
3.汶川地震滑坡调查
在约48678km2范围内触发 了>48000处滑坡,面积约 711.8km2, 滑坡面积百分比为 711.78km2/48678.2km2 = 1.4622% 滑坡密度为 48007/48678.2km2= 0.9862 个/km2
3.汶川地震滑坡调查
汶川地震滑坡特点
(1)数量多,密度大,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具有成群成带性、 丛集性发育的特点; (2)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以崩塌为主; (3)高速远程滑坡速度快、时间短、滑距远、机理复杂,抛掷现 象较明显,同时具有强度高、致灾严重的特点,在高空快速滑动过 程中存在明显的气垫效应,并可能产生巨大的气浪,冲击力强; (4)地形放大效应明显,多发生在临空面多的山体,斜坡的中、 上部; (5)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沿水系分布,沿断裂带分布的特点,在 断层两侧分布不对称,具有显著的上盘效应; (6)滑坡整体分布与局部滑坡滑动方向均具有一定的优势方向性, 宏观上滑坡分布呈以震中东北向分布,远大于西南向,局部破坏形 态上,滑坡优势运动方向是上盘的逆冲方向,即南东方向; (7)具有灾害链效应,汶川地震不但形成了大量的崩滑堆积体, 而且造成了大量的山体松动,在降雨作用下可能会再次产生危害, 崩滑堆积体在降雨作用下可能转变为泥石流或滑坡,地震产生的山 体松动、危岩体在后续降雨作用下也可能进一步变形破坏形成滑坡。
汶川地震滑坡分布规律与危险性评价
作者:许冲 导师:戴福初
论文结构
(1)绪论 (2)汶川地震灾区介绍 (3)汶川地震滑坡数据库 (4)滑坡自动提取 (5)滑坡影响因素、特征因子统计分析 (6)滑坡危险性评价
1.绪论
研究背景:
2008.5.12 汶川大地震
地震滑坡直接导致了约2万人死亡,大量财产损失
2.汶川地震灾区介绍
汶川地震发生在青 藏高原东缘的北东向 龙门山断裂带上,震 中位于汶川县南部的 映秀镇以西、龙门山 断裂带的中段上。 龙门山长约500km, 宽40~50km。 是一条大型的活动 断裂带,表现出右旋 走滑-逆冲运动性质。 龙门山断裂带走向 为N40°~50°E,断 面倾向为北西方向。 主要由3条主要断裂组 成,由西北向南东方 向依次为:后山断裂、 中央断裂、前山断裂。
4.地震滑坡自动提取
研究区介绍
湔江流域的一部分,高程为 600~2340m之间,研究区 总面积为350.921km2,且被 地震断裂穿过。 图中滑坡基于航片目视解译, 发育滑坡3147个,总滑坡面 积约为25.248km2。研究区 内滑坡面积百分比为7.195%, 滑坡密度为8.968个/km2。 研究区内规模最大的滑坡为 唐家山滑坡,此外北川老城 滑坡、北川新中崩塌,金竹 林碎屑流等也在该研究区内。
A B (1)滑坡实际正确率: A
×100% ×100%
(2)滑坡提取正确率: B
A B
A B
(3)滑坡总正确率:A B ×100%
最优情况A=B,三者的结果均是100% 最差情况A、B没有重合的,三者结果均是0%
4.地震滑坡自动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