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酯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危重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检测的意义

危重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检测的意义
能 的变化 情况 。结果 : 入 I U时血 清 C 进 C HE下 降发 生 率为 8 3%, 5 血清 C E水 平与 A AC H P HEⅡ评 分呈 显 著 负相关 。 结论 : 危重 症 患者 血 清 C HE下降 发 生率 较 高 , 定血 清 C 测 HE可 作 为判 断危 重 症患 者病 情 的一 个 有 意4h内 留取 血 标 本 测定 C HE 值。 发病 前 的指 标 使用 患 者正 常 状态 或慢 性 疾病 病情 相 对稳
定 时 期 测 定 值 。血 清 C HE测 定 采 用 E立 7 7全 自动 生 化 t 1 分 析 仪 , 剂 及 质 控 品 为 上 海 科 华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 常 值 试 正
【btat 0 jc v: oepo ecags f eu hl et ae(H ) n scncl i i ac i c ta cr A s c bet e T xl et h ne rm cons r r 】 i r h os i e s C E adi l i g f ne n ri l a t i a s n c ic e i
p t ns a e t.Meh d :S rm h l etrs ( HE o cnrt n aue p toh s lg n c rnc el vlain i to s eu c oi s ae C )c n et i ,c t ah p yi o y a d ho i n e ao o h at eau t h o
WA G Q N i
( U o eG n rl s i l f b i i h n n r n ti nn ru , iga 5 0 0 C ia I fh e ea pt e J Z o gE eg Xiga MiigG o p X n ti 4 0 , hn ) C t Ho a o He y 0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胆碱酯酶浓度与神经系统相关的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胆碱酯酶浓度与神经系统相关的临床意义

情绪状态
血浆胆碱酯酶浓度的变化可能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如焦虑 、抑郁等,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血浆胆碱酯酶浓度在血液透析患者中显著降低,与神经系统功能受损有关 。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可能导致神经传导障碍和认知功能减退,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和预后。
监测血浆胆碱酯酶浓度可作为评估血液透析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胆 碱酯酶浓度与神经系 统相关的临床意义
• 引言 • 血液透析与胆碱酯酶概述 •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胆碱酯酶浓度
的变化 • 血液透析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与
胆碱酯酶浓度的关联
目录
•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胆碱酯酶浓度 与神经系统相关的临床意义
• 结论与展望
目录
01
引言
研究背景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 要手段,但过程中可能导致神经
根据血浆胆碱酯酶浓度变化,可以调整血液透析的方案,如延长透析时间、增加透析频率等,以改善患者的神经 系统状况。
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血浆胆碱酯酶浓度指导使用特定的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或兴奋剂,以调节神 经系统的功能。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认知功能
血浆胆碱酯酶浓度与患者的认知功能相关,通过监测和干预 胆碱酯酶浓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和生活质量。
认知功能障碍
血浆胆碱酯酶浓度降低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影响患者的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
运动障碍
低浓度的胆碱酯酶可能导致肌肉无力、肌萎缩 和运动协调障碍。
情绪障碍
胆碱酯酶浓度异常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焦虑和抑郁等症状。
血浆胆碱酯酶浓度变化的潜在机制

胆碱酯酶临床意义

胆碱酯酶临床意义

胆碱酯酶测定试剂盒之阳早格格创做(连绝监测法)一、简介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火解的酶类,故又称为酰基胆碱火解酶.人体内存留二种胆碱酯酶,一种是乙酰胆碱酯酶,又称“实性胆碱酯酶”或者“特同性胆碱酯酶”,主要效率于乙酰胆碱,存留于黑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灰量中;另一种为血浑胆碱酯酶,除可效率于乙酰胆碱中,还能效率于其余胆碱酯类,故又称“假性胆碱酯酶”或者“非特同性胆碱酯酶”,此酶主要由肝净爆收.血浑胆碱酯酶是由肝净合成后释搁到血液中的非特同性脂酶,半衰期约为10d,较黑蛋黑半衰期21d短,果此,不妨敏感而止同性反应肝净合成代开功能,它的检测是评介肝细胞蛋黑合乐成能的敏捷指标.有教者认为肝净受益时肝细胞合乐成能下落,血浑胆碱酯酶的活性落矮.二、临床意思当肝细胞受益时,肝细胞变性坏死,间量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构造战结缔构造删死,引导血浑黑蛋黑战胆碱酯酶合成缩小.战黑蛋黑相比较,胆碱酯酶半衰期短,且合成后坐时释搁进血,其活性落矮程度取肝细胞受益程度相普遍,肝病越宽沉,胆碱酯酶下落的幅度越大,以至胆碱酯酶比黑蛋黑正在反应肝净合乐成能圆里还要敏捷.肝软化患者正在输血或者血浆蛋黑治疗后,血浑黑蛋黑浓度出现姑且降下或者回复仄常,而胆碱酯酶则没有受效率,如果出现胆碱酯酶持绝下落,则预后没有良,胆碱酯酶正在反应肝软化程度上是一个敏捷、宁静的指标.胆碱酯酶是肝净病变后惟一下落的酶.由于血浑胆碱酯酶由肝净合成,故此酶活性落矮时常反映肝净受益.2.1 慢性病毒性乙肝:乙肝患者血浑胆碱酯酶落矮取病情宽沉程度有闭,取黄疸程度纷歧定仄止,若持绝落矮,常提示预后没有良.2.1 缓性乙肝:缓性迁延型乙肝患者此酶活力变更没有大,缓性活动性乙肝患者此酶活力取慢性乙肝患者相似.2.3 肝软化:若处于代偿期,血浑胆碱酯酶多为仄常,若处于得代偿期,则此酶活力明隐下落.2.4 亚慢性沉型乙肝:亚慢性沉型乙肝患者特地是肝昏迷患者,血浑胆碱酯酶明隐落矮,且多呈长期性落矮.2.5 肝中胆讲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浑胆碱酯酶仄常,若陪随胆汁性肝软化则此酶活力下落.2.6 慢缓性肝炎、肝软化、肝功能没有齐时胆碱酯酶明隐落矮,缓性胆讲徐患,肝癌合并肝软化时胆碱酯酶落矮.2.7 有机磷中毒、营养没有良、熏染及贫血也可使胆碱酯酶落矮.2.8 脂肪肝、肾净病变、肥肥则出现血浑胆碱酯酶删下.。

脓毒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脓毒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患者血清 C E水平与其 A A H I h P C EI评分呈负相关 r 0 8 , =一 . 0 P<00 )与血清白蛋 白和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 ( 分别 2 . , 5 r 为05 . 8和 02 7 P<00 ) 结论 : 4 . , 8 . 。 5 血清 C E水平可用于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 预后 。 h 关键词 脓毒症 胆碱 酯酶类 血清 急性病生理学 和长期健康评价 预后
ta ocnrl ru P<00 )( I ai twt pi te eu h vl a gicnl l e i t et gopcn— ht fo t o p( og .1. )npt ns i s s , rmC El e w s i f at w rn h d a ru 2 e he sh s e s ni yo e h o
18 9
Taj d J ini Me ,Ma 0 0 V l3 o 3 n r2 1 , o 8 N
脓毒症患者血 清胆碱酯酶变化及其 临床 意义

清胆 碱 酯 酶 (h l etrs, h 变 化 及 其 临 床 意 义 。方 法 : 患 者 血 清 C E浓 探 co ns ae C E) i e 检测 h
spi Meh d :eu hl et aec net t n auep yil ya dcrnch a heaut n (P C )Isoe es . to sS rm co n s rs o cnr i , ct h s o n ho i el vla o A A HE I crs s i e ao og t i
pon s a cm a dbtentegop . e u s() eu h a i icnl l e a et o pi gopt n rgoi w s o pr e e ru s R s l : Srm C Ew ss nf at w rnp t ns f es ru a s e w h t 1 gi yo i i s s h

胆碱酯酶测定的一般临床意义

胆碱酯酶测定的一般临床意义

胆碱酯酶测定的一般临床意义一、简介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水解的酶类,故又称为酰基胆碱水解酶。

人体内存在两种胆碱酯酶,一种是乙酰胆碱酯酶,又称“真性胆碱酯酶”或“特异性胆碱酯酶”,主要作用于乙酰胆碱,存在于红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中;另一种为血清胆碱酯酶,除可作用于乙酰胆碱外,还能作用于其他胆碱酯类,故又称“假性胆碱酯酶”或“非特异性胆碱酯酶”,此酶主要由肝脏产生。

血清胆碱酯酶是由肝脏合成后释放到血液中的非特异性脂酶,半衰期约为10d,较白蛋白半衰期21d短,因此,其能够敏感反应肝脏合成代谢功能,它的检测是评价肝细胞蛋白合成功能的灵敏指标。

有学者认为肝脏受损时肝细胞合成功能下降,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

二、临床意义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血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合成减少。

和白蛋白相比较,胆碱酯酶半衰期短,且合成后立即释放入血,其活性降低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程度相一致,肝病越严重,胆碱酯酶下降的幅度越大,甚至胆碱酯酶比白蛋白在反应肝脏合成功能方面还要灵敏。

肝硬化患者在输血或血浆蛋白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浓度出现暂时升高或恢复正常,而胆碱酯酶则不受影响,如果出现胆碱酯酶持续下降,则预后不良,胆碱酯酶在反应肝硬化程度上是一个灵敏、稳定的指标。

胆碱酯酶是肝脏病变后惟一下降的酶。

由于血清胆碱酯酶由肝脏合成,故此酶活性降低常常反映肝脏受损。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的一般原因:1、急性病毒性乙肝:乙肝患者血清胆碱酯酶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程度不一定平行,若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

2、慢性乙肝:慢性迁延型乙肝患者此酶活力变化不大,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此酶活力与急性乙肝患者相似。

3、肝硬化:若处于代偿期,血清胆碱酯酶多为正常,若处于失代偿期,则此酶活力明显下降。

4、亚急性重型乙肝:亚急性重型乙肝患者特别是肝昏迷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明显降低,且多呈持久性降低。

生化常规中的胆碱酯酶临床意义

生化常规中的胆碱酯酶临床意义

结合胆红素≤60mg/dL
非结合胆红素≤60mg/dL
维生素C30mg/dL
甘油三酯≤3265mg/dL
符合上述条件时对检测加过无干扰
样本类型及稳定性
• 血清CHE相对稳定,4℃下可稳定 数周,-20℃以下时可稳定数年
胆碱酯酶性质 1 酶多态性
2 专一性
检测意义
• 正常人血清胆碱酯酶用比色法测得含量为 130~310单位/升。由于血清胆碱酯酶由肝脏 合成,故此酶活性降低常常反映肝脏受损。
• DTNB 比色法以硫代乙酰胆碱为基质, 以DTNB为 显色剂, 以毒扁豆碱或硫酸奎尼丁为酶反应终点抑 制剂以及以谷胱甘肽为酶活性标准物 , 测定 RBCACh E 。该法操作简单, 精密度较高,适合于一般 实验室使用 ,但现在常使用铁氰化钾还原反应为 显色剂。
检验方法局限性
血红蛋白≤50g/L
• (3)治有机磷农药中毒:① 与解磷定等合用时:对中度中毒, 每次皮下注射0.5~1mg,隔30~60分钟1次;对严重中毒,每 次静注1~2mg,隔15~30分钟一次,至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 并改用皮注。② 单独使用时:对轻度中毒,每次皮下注射0.5~ 1mg,隔30~120分钟1次;对中度中毒,每次皮下注射1~2mg, 隔15~30分钟1次;对重度中毒,即刻静注2~5mg,以后每次 1~2mg,隔15~30分钟1次,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和延长间隔时 间。
阿托品
阿托品(Atropine),又称阿托平。是一种用来治疗神经毒气或杀虫剂 中毒(Pesticide poisoning)的药物,也用在某些心跳过缓,与手术时减 少唾液分泌用,一般会以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给药,眼药水剂型使用于 治疗葡萄膜炎(英语:uveritis)与早期弱视。腺体分泌减少,瞳孔扩大 和调节麻痹,心率加快,膀胱和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性降低,胃液分泌 抑制,中毒剂量则出现中枢症状。对乙酰胆碱和拟胆碱能药(包括抗胆 碱酯酶药)具有拮抗作用。大剂量阿托品加快心率、小剂量减慢心率。 对眼的作用包括瞳孔扩大、眼压升高和调节麻痹(滴眼时就可产生)。

呼吸衰竭患者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

呼吸衰竭患者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慢性呼吸衰竭多继发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起病徐缓,机体有一定的代偿能力,但一旦有呼吸道感染,加重呼吸功能负担,即可出现危重症状,发生呼吸衰竭。

而早期诊断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胆碱酯酶的水平可以对于呼吸衰竭的预后起到判断作用。

1 材料和方法1.1 患者来源所有108 例患者来自河北省高碑店市医院急诊和呼吸科急诊入院患者。

平均年龄54±19 岁。

两组均为同期住院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既往治疗史相似。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2.1.1 符合2007 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中关于COPD的定义,入院时符合COPD急性发作期的诊断标。

2.1.2 呼吸衰竭根据血气分析分为轻度60 mmHg<PaO2 ≥50 mmH,中度: 50 mmHg<PaO2 ≥40 mmH g,重度P aO 2< 40 mmHg2.1.3 病例排除标准心血管系统不稳定,收缩压<90 mmHg,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D IC和严重腹胀;气道有大量分泌物需气管插管吸引;面部损伤、畸形或上气道梗阻;近期面部、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手术;气胸或纵隔气肿;脑卒中、低血糖或药物引起的意识障碍;极度烦躁需要使用镇静剂。

1.3 分组按照患者病情的轻、中、重度分成三组,对照各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情况。

将患者按照预后分成死亡组和好转组,对照其胆碱酯酶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0,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对照采用成组 t检验,三组对照采用F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不同病情患者的胆碱酯酶情况不同,三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

表1 不同病情患者的胆碱酯酶(U/L)分组例数胆碱酯酶轻度 54 4237±1021中度 36 3546±842重度 18 2558±457F值 ----- 67.97P值 ------ <0.052.2 胆碱酯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可见,患者的预后与胆碱酯酶的活性有关。

血清胆碱酯酶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血清胆碱酯酶的检测和临床应用摘要】血清胆碱酯酶是临床生化检查中的一个常规项目,广泛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肝功能损害的诊断与预后观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清胆碱酯酶与许多临床疾病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如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感染、恶性肿瘤等。

本文就血清胆碱酯酶的变化与临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研究人员及临床医生对血清胆碱酯酶的认识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胆碱酯酶;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098-02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水解的酶类。

对胆碱酯酶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和肝脏疾病方面,近年来血清胆碱酯酶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感染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1.胆碱酯酶的生物学特性胆碱酯酶分为两种,一种为乙酰胆碱酯酶(AChE),主要分布于神经组织,小部分分布于红细胞和血清等非神经组织中。

另一种为丁酰胆碱酯酶(PchE),大多数分布于肝、脑白质和血清中,对乙酰胆碱(ACh)的特异性较低,PchE能与有机磷毒剂或杀虫剂结合,并能水解许多酯类、肽类等化合物,参与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

血清中的胆碱酯酶主要来源于PChE,AChE含量极少。

2.胆碱酯酶的检测方法胆碱酯酶的检测,早期有放射化学测定法,灵敏度高,但因其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不利于大范围推广;临床上也有用试纸法或干片法测定全血和血清中胆碱酯酶,但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受到限制;后续又研发有乙酰胆碱酯酶(AChE)ELISA测定试剂盒,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得到了提高,但因其操作繁琐且耗时较长,不利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及基层医院的开展。

目前胆碱酯酶的检测主要是采用羟戊酸铁比色法和改良的Ellman法,反应时间短,且可以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保证了检测的时效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3.胆碱酯酶的临床应用3.1 胆碱酯酶与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农药,也引起了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农药中毒。

胆碱酯酶临床意义

• 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药物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 症 • 通过提高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乙酰胆碱水平,改善肌肉 功能
04
胆碱酯酶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胆碱酯酶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胆碱酯酶在心血管组织中的活性受到神经调节
• 神经冲动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心血管功能 • 胆碱酯酶在心血管组织中水解乙酰胆碱,影响心血管功能
• 如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来降低胆碱酯酶活性,减轻呼吸过度兴奋 • 如使用胆碱酯酶激动剂来提高胆碱酯酶活性,改善呼吸功能
胆碱酯酶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胆碱酯酶抑制剂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如阿托品、普鲁卡因胺等药物用于治疗哮喘 • 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乙酰胆碱水平,减轻呼吸过度兴奋
胆碱酯酶激动剂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胆碱酯酶的活性受到多种激动剂和抑制 剂的调节
• 激动剂如氯化乙酰胆碱、阿托品等能 够提高胆碱酯酶的活性 • 抑制剂如有机磷农药、神经毒气等能 够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02
胆碱酯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胆碱酯酶与神经递质的代谢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信使
• 主要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等 •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间隙进行传递
胆碱酯酶活性异常可能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 如呼吸衰竭、肺水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可能导致乙酰胆碱水平升高,引起呼吸过度兴奋
胆碱酯酶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
胆碱酯酶活性异常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有关
•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 •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可能导致神经调节失衡,影响呼吸功能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策略之一是调节胆碱酯酶的活性
• 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药物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通过提高胆碱酯酶活性,降低乙酰胆碱水平,改善呼吸功能

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

Te h
1 F uf rF, h p l G u e n ,ta.e t l k mud l o r e C o i l C, o dma dJ e 1S vi s e  ̄ ; lpe
og n fi r , n ismi a d it r. ua o g ll n c m. ra au e a d ds l e n t nr sc lr c o u a o 0 e a s l p rd p t ms a tr mbn一3 poen C+ r t n S d f in a e a t mi o i e h . r ti g oe e e — i i e
床价值
参 考 文 献
受 检者是否存 在高 凝 状 态 的 可 能 , 临床 上 有 血 栓
形成 倾 向者 均应进 行 A T—I检测 。 ] I 本文研 究显示 , 肾病 综合 征患 者 A T一Ⅲ活性 显 著低 于正常 对照组 这 与 肾病 综台 征患者凝 血功 能 亢进有 关 , 肾病 综 合 征 患者 凝 血 因子水 平增 高 与 尿 蛋 白含 量呈 正 相 关 , 凝 血 酶 灭 活 凝 血 因子 , 起 抗 引 A T一Ⅲ消耗增 多 , 因大 量 蛋 白尿 , 凝 血 酶从 尿 又 抗 中 大量丢失 而导致 血液 中 A T一Ⅲ减 少 , 表明 肾病 综 合征患 者存在 凝 血 系统 激 活及 抗 凝 血酶 消耗 ; 治 经 疗后 尿 1 0项分 析正 常 者 , T—U 显著 升 高 , 仍 未 A I 但
t s cl t 1 9 ;0 ( ) 8 6 i . Is 9 2 11 3 : l e e
2 刘淑红 . 抗凝血酶I ( T一1) lA l 1 的分子生物学 国外医学输 1 血及血 液学 分册
26 2 0 0: 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碱酯酶测定试剂盒
(连续监测法)
一、简介
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是一类催化酰基胆碱水解的酶类,故又称为酰基胆碱水解酶。

人体内存在两种胆碱酯酶,一种是乙酰胆碱酯酶,又称“真性胆碱酯酶”或“特异性胆碱酯酶”,主要作用于乙酰胆碱,存在于红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中;另一种为血清胆碱酯酶,除可作用于乙酰胆碱外,还能作用于其他胆碱酯类,故又称“假性胆碱酯酶”或“非特异性胆碱酯酶”,此酶主要由肝脏产生。

血清胆碱酯酶是由肝脏合成后释放到血液中的非特异性脂酶,半衰期约为10d,较白蛋白半衰期21d短,因此,能够敏感而行异性反应肝脏合成代谢功能,它的检测是评价肝细胞蛋白合成功能的灵敏指标。

有学者认为肝脏受损时肝细胞合成功能下降,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

二、临床意义
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血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合成减少。

和白蛋白相比较,胆碱酯酶半衰期短,且合成后立即释放入血,其活性降低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程度相一致,肝病越严重,胆碱酯酶下降的幅度越大,甚至胆碱酯酶比白蛋白在反应肝脏合成功能方面还要灵敏。

肝硬化患者在输血或血浆蛋白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浓度出现暂时升高或恢复正常,而胆碱酯酶则不受影响,如果出现胆碱酯酶持续下降,则预后不良,胆碱酯酶在反应肝硬化程度上是一个灵敏、稳定的指标。

胆碱酯酶是肝脏病变后惟一下降的酶。

由于血清胆碱酯酶由肝脏合成,故此酶活性降低常常反映肝脏受损。

2.1 急性病毒性乙肝:乙肝患者血清胆碱酯酶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程度不一定平行,若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

2.1 慢性乙肝:慢性迁延型乙肝患者此酶活力变化不大,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此酶活力与急性乙肝患者相似。

2.3 肝硬化:若处于代偿期,血清胆碱酯酶多为正常,若处于失代偿期,则此酶活力明显下降。

2.4 亚急性重型乙肝:亚急性重型乙肝患者特别是肝昏迷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明显降低,且多呈持久性降低。

2.5 肝外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正常,若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则此酶活力下降。

2.6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时胆碱酯酶明显降低,慢性胆道疾患,肝癌合并肝硬化时胆碱酯酶降低。

2.7 有机磷中毒、营养不良、感染及贫血也可使胆碱酯酶降低。

2.8 脂肪肝、肾脏病变、肥胖则出现血清胆碱酯酶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