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建筑——早期基督教式
1.4 欧洲中世纪文化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中世纪时期的艺术
在作品内容、表现形式、绘画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椅中圣母》
《哀悼基督》
中世纪时期的艺术
这两幅画都取材于圣经故事
《椅中圣母》
《哀悼基督》
这是文艺复兴时 期的作品,首倡现实 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 合的传统,着重空间 透视和人物的坚实造 型,画面绚丽、人物 健美 。
神学观点。
对美术的影响:是西欧近代史上的一场伟大的精神革命。它对
西方绘画艺术乃至整个美术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世纪时期的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取得成绩的原因
1、由于人们的思想从长期的宗教桎梏中解放出来,发扬了勇于探索、富 有进取的精神。 2、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美术中吸取了营养。例如古希腊、古罗马的 注重生活、重视人的描写、人的创作方法,以及表现完美的人体技巧等。 3、科学的透视法的发明和油画材料、油画持法的改进。
课后作业:
用自己的观点阐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基本特征 (300字)
1.被我发现找度娘帮忙的,0分 2.字数达不到300字,0分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 阿 尔 诺 芬 尼 夫 妇 像 》 局 部
根特祭坛画
春
维纳斯的诞生
桑德罗·波提切 利(1445—1510 ) 是15世纪末佛罗 伦萨的著名画家 ,他画的圣母子 像非常出名。受 尼德兰肖像画的 影响,波提切利 又是意大利肖像 画的先驱者。
总结
文艺复兴美术的现实主义方法和人文主义思想,在 创作实践上是密切结合的。人文主义强调人性崇高与身 心的全面完美,重视世俗的现实生活,反对神学权威和 封建特权。新美术创作的真实完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丰 富的现实情景,就最能体现这种思想,产生最为广泛和 强烈的反应。加以在当时具体条件下,新美术创作是较 易为广大群众和新兴资产阶级接受的文化形态,因此美 术变成文艺复兴文化最受欢迎的代表,成果也最为丰富。 文艺复兴美术作为西方近代美术的源头,它的基本风格 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极其 深远。
高中美术人美版必修美术鉴赏 第18课西方宗教建筑

在四个独立支柱上的结构体系。教堂正中的穹顶高15米,直径为 32.6米,是古代少数几个规模宏大的穹顶。采取这种结构,便能在 各种正多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使建筑物内外都有完整的集中式构 图,成为后来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先导。在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俄罗斯)《华西里·柏拉仁诺大教堂》 整个建筑风格独特,中央主塔采用俄罗 斯民间建筑特有的帐篷顶,高47米,形 成垂直线,统率着周围8座形状、色彩与 装饰各不相同的浑圆饱满的穹顶。
罗马式教堂萌发于加洛林王朝、成熟并流行于11-12世纪西欧、北欧及部分东 欧地区,被称为中世纪“第一次国际性时代”的教堂建筑风格。实际上,罗马 式建筑艺术反映了从古代地中海世界(罗马帝国)到西欧中世纪社会(加洛林 王朝)的过渡,代表着中世纪早期西欧基督教世界的确立和巩固。其实,在罗 马式的前期还存在着“前罗马式”时期,是从8世纪末到10世纪的酝酿时期。 由于10世纪以来的克吕尼修会运动、赴西班牙圣地亚哥的圣雅各朝圣浪潮及十 字军东征等特殊历史背景,使得各地“前罗马式”教堂建筑风格逐渐融为一体, 形成一个宏大的国际化流行风格。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 它是从古罗马时代的巴西利卡式演变而来。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 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 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教堂的一侧或中间往往建有钟塔。屋顶上设 一采光的高楼,从室内看,这是唯一能够射进光线的地方。教堂内光线幽暗, 给人一种神秘宗教气氛和肃穆感及压迫感。教堂内部装饰主要使用壁画和雕塑, 教堂外表的正面墙和内部柱头多用浮雕装饰,这些雕塑形象都与建筑结构浑然 一体。罗马式时期的雕塑具有古代雕塑的气魄,较多运用变形夸张手法,但又 不同于古代的写实风格,这是因为“蛮族”艺术掺入的影响。这些被变形的形 象在浓厚的宗教气氛下产生一种阴郁和怪异感,具有解释教义的意义,体现中 世纪人的世界观。 罗马式教堂的典型代表为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法国的普瓦
外国建筑史 --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

• 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拜占庭式建筑对俄罗斯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有重 大影响。典型的如莫斯科的华西里·柏拉仁诺教堂及哈尔滨圣·索菲 亚教堂。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华西里·柏拉仁诺教堂
• (1)泥古不化,教条的崇拜古代
• (2)追求新颖尖巧,被称为“手法主义”
拜占庭建筑
• 教堂型制的演变
5-6世纪,由于东正 教不象天主教那样重视 圣坛上的神秘仪式,而 宣扬信徒之间的亲密一 致,集中式型制的教堂 增多。
这时期,拜占庭帝国 的文化中古典因素还很 强,很快发现了集中式 建筑物的宏伟的纪念性 。于是在流行正教的东 欧,教堂的基本型制都 是集中式的 布斯拉,大教堂
罗 马 城 外 的 圣 保 罗 教 堂
2、修道院和它们的教堂:
基督教世界在中世纪盛行修道院制度,修道院一般远离城市。 煽动“圣骸”和“圣物”的崇拜,激起朝圣的狂热。
2-1、实例: 克吕尼修道院的第三次重建的教堂(1'EgliseAbbatialdeCluny,1088~ 1108年),长127m,宽40m,中厅高30m。土鲁斯的圣塞南教堂(Saint— SernindeToulouse,1075~12世纪),长115m前者是欧洲除罗马的圣彼得 大教堂外最大的教堂,在19世纪破毁。
拜占庭建筑
• 穹顶与帆拱
集中性教堂的 决定因素是穹顶。 在方形平面上盖穹 顶,要解决两种几 何形状之间的承接 过渡问题。
拜占庭建筑借鉴 了巴勒斯坦的传统, 有重大的创造,彻 底解决了在方形平 面上使用穹顶的结 构和建筑形式问题。
• 穹顶与帆拱——它的做法是,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 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这个穹顶的重量完全由四
基督宗教建筑

基督宗教建筑一、基督宗教及建筑在世界发展与文明中的地位在欧洲、在西方或全球,基督宗教(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在包括建筑及艺术、建筑文化的许多领域,都有作为与重要贡献。
英国诗人T、S、艾略特说:“一个欧洲人可以不相信基督教信念的真实性,然而他的言谈举止却都逃不出基督教文化的传统------如果基督教消失了,我们的整个文化也将消失。
”他说,欧洲文化统一的基础是基督教,它是西方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创造源泉,西方的成就主要归因于这个一致的精神。
①“教会在保存和发展文化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和宗教关系密切的建筑艺术和一些实用艺术在中世纪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而在中世纪晚期形成的城市、同业行会、大学等也都和教会的庇护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进入11世纪以后,西方就开始了文化全面复兴的历程-------作为现代文明的核心要素之一的城市是在中世纪兴起的”。
②显然,城市及壮大、发展,和建筑、建筑艺术、建筑技术与建筑文化等密切相关。
发源于基督教的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等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原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的演讲里说:“西方文明是以基督教文明为基础的”;“过去几个世纪里,西方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极大。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都是西方文明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西方世界走在人类的前列,全世界都学习西方。
”③香港学者吴雷川在《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里也指出:“这一千九百年以来,先是亚洲的西部,后是欧洲,后是美洲,所有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的风俗礼仪,以及学术思想、文学艺术,差不多都混合于基督教之中。
再推至全世界各地方的演进,也无不与基督教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世界若没有基督教,就没有进行到现在的世界,世界整个的历史,几乎可以说就是基督教的历史。
我们生在这世界之中,怎能抹杀了它在世界历史上的价值?”该书录下了德国学者、不信基督教的考茨基的一段话:我们“承认它(基督教——引者)是人类历史中一种最伟大的现象”,我们对于“基督教会,不能不表仰慕之意”。
外国建筑史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
罗马风建筑和哥特建筑是西欧封建社会初期(9—12世纪)和盛期(12—15世 纪)的建筑,此前尚有欧洲奴隶制崩溃与封建制形成时期的早期基督教建 筑(4—9世纪)。 早期基督教建筑,主要是教堂。基督教1—2世纪开始流传。罗马帝国于 313年颁布《米兰敕令》后取得合法地位,于是建立教堂,罗马一地就 有30余座。330年罗马帝国迁都拜占廷,早期基督教建筑继续发展。
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
• 1、拜占庭建筑
• 前期(4-6世纪):主要是模仿古罗马风格。圣索非亚大教堂已具有 突出的拜占庭建筑风格。
• 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侵,导致国土缩小,建筑也减 少,规模也大不如前。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处发展,中央 大穹隆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 可教堂。 • 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 时期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在被奥斯曼帝国灭国后大多破 损无存。
三、代表作品: 1、法国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最典型。它的中世纪建筑史也是最典型的, 其余各国深受法国的影响。 2、意大利和尼德兰的建筑各有独特的道路。 3、西班牙在中世纪被伊斯兰教的摩尔人占领,建筑基本上是同伊斯兰 世界一致的。 10~12世纪以教堂为代表的西欧建筑,得名为“罗马风”建 筑(RomanesqueArchitec— tUre)。
1、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 古罗马晚期,基督教公开以后,依照传统的巴西利卡的样子建造教堂。
巴西利卡:
是长方形的大厅,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为几长条空间,中央的比 较宽,是中厅,两侧的窄一点,是侧廊。中厅比侧廊高很多,可以 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大多数的巴西利卡用木屋架,屋盖轻,所 以支柱比较细,一般用的是柱式柱子。
一级建筑师资料+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第42讲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设计前期场地与建筑设计(一级)精讲班第42讲讲义古代罗马建筑第五节古代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并大大推进了古希腊建筑成就,开拓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的广泛成就达到了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
一、建筑材料及拱券技术建筑材料除砖、木、石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
结构方面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结构技术。
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
种类有:筒拱、十字交叉拱、穹隆(半球)。
创造出一套复杂的拱顶体系。
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
利用穹隆、筒拱、交叉拱、十字拱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单向纵深空间,序列式组合空间。
二、罗马柱式(一)继承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二)解决了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同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
为建筑艺术造型创造了新的构图手法。
(三)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
(四)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
(五)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的结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
(六)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三、重要建筑类型(一)神庙。
万神庙又叫潘泰翁(Pantheon),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二)军事纪念物。
凯旋门:为炫耀侵略战争胜利而建,第度(Titus)凯旋门为单拱门,塞维鲁斯(Sevems)和君士坦丁(Constantine)为三拱门凯旋门。
纪功柱:歌颂皇帝战功的纪念物,如图拉真纪功柱。
(三)剧场。
在希腊半圆形罐天剧场基础上,对剧场的功能、结构和艺术形式都有很大提高。
外国建筑史(3)拜占庭罗马风哥特教材

第六章 欧洲中世纪其他国家的建筑
• 西班牙——伊斯兰教建筑 • 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 俄罗斯——独特的民族建筑传统
一、西班牙
• 倭马亚王朝(8--11世纪) • 北非的穆斯林、摩尔人 • 首都:科尔多瓦
• 大清真寺(786—988)
• 格拉纳达(1272-1492)
• 建筑特点:纤弱忧郁、精致优雅、敏感多 思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 • 内部空间
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圣索菲亚大教堂 • 灿烂的色彩
• 东欧教堂
• 俄罗斯战盔式穹顶
莫斯科红场
圣巴锡尔大教 堂
四、 主要成就
•1.发展出帆拱技术,推动穹顶结 构的完善。 •2.大型集中式纪念建筑的空间塑 造高超。 •3.精美的装饰艺术
• 代表:艾勒汉卜拉宫(13—14世纪)
阿尔罕伯拉宫清漪院
艾勒汉卜拉宫狮子院
二、意大利
• 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 ——主教堂(1063--1092) • 洗礼堂(1153--1278) • 钟塔(1174)
比萨教堂建筑群
比萨罗曼式建筑的特征
• 1.白色石块砌筑,暗绿色石块作水平 带;
• 2.连续卷空廊作为装饰; • 3.受到哥特式、阿拉伯、古罗马建筑
哥特式建筑
• 彩色玻璃窗
哥特式建筑
• 彩色玻璃窗
哥特式建筑
• 彩色玻璃窗
• 府邸与住宅
• 法国阿维尼翁的教皇宫
• 意大利威尼斯总督府
• 公共建筑
• 法国阿拉斯市 市政大厦
四、 主要成就
• 1. 创造出以尖拱为特征 的拱券技术。 • 2. 教堂的内部空间和 外部造型处理达到震慑 人心的效果。
很大,文化盛期。 (4) 7-15世纪,不断分裂,逐步衰落,1453
欧洲中世纪艺术表现形式

欧洲中世纪艺术表现
圣索非亚大教堂内部的装饰,除了各种华丽精致的雕刻之外,也包 括运用有色大理石镶成的马赛克拼图。从公元4到6世纪开始,教会逐渐 对教义与救赎的观念有渐深的认知,同时希腊罗马文化圈重视肖像与肉 体美的传统也逐渐对基督教产生影响,信徒除了透过传统的谕言故事与 象征手法来理解教义,也逐渐产生将圣母、圣子、圣徒等人物画像化的 需求。教会中认为圣人的人物画像就等于触犯圣经中不得膜拜偶像的规 定的一派,与另一派认为人物画像可以让信徒更容易理解神的精神、有 助传教,两派间的歧异日渐加深。公元692年教会会议中授与基督人像 化的合法性,但公元730年罗马皇帝里奥三世(Leo III)颁布禁令,禁止 圣母、圣子、圣徒、天使以人物形象出现,自此揭开了两派人马长达二 百年间的血腥斗争,教堂里的画作遭破坏,画像的持有者和作画的工匠 们也都遭到各种形式的迫害,更糟的结果是造成人与人的信赖关系瓦解, 社会动荡不安。一直到9世纪中叶,教会重新解释,愿对画像给予敬意、 信仰崇拜,这才逐渐消释两派间的纷争,而这个日子也被称为“正统的 胜利”(The Triumph of orthodoxy),每年在信仰东正教的国家里被盛 大庆祝。然而雕刻艺术从来不曾得到教会的认可,因此可以说拜占庭艺 术里,雕刻艺术并不存在。
哥特式风格 式 首先出现在 法国,其第 一个成熟作 品就是著名 的巴黎圣母院。
米兰大教堂(意大利哥特建筑的典型代表 ) (德国)科隆大教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欧中世纪建筑——早期基督教式
早在罗马帝国的末期,西欧的经济已经十分破败衰落。5世纪,大举涌来的
落后民族,踏遍了西欧各地,把它淹没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中。在一片荒芜
之中,形成了封建制度。教会利用人民的苦难,宣传禁欲主义,愚昧和迷信。
因此,5-10世纪,西欧的建筑极不发达,在小小的、闭关自守的封建领地里,
罗马那种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和宗教建筑物,都是不需要的,相应的结构技术和艺
术经验,也都失传了。修道院是当时唯一质量比较好的建筑物,也很粗糙。
可是,封建制度毕竟比奴隶制进步。以手工业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们展
开了对封建领主的斗争,争取城市的独立解放。同时,也展开了市民文化对天主
教神学教条的斗争。
建筑也进入了新阶段。城市的自由工匠们掌握了比古罗马的奴隶们娴熟得多
的手工技艺。建筑中人力物力的经济性远比古罗马的高。除了教学外,各种公共
建筑物也逐渐多了起来,城市市民为城市的独立或自治同封建主的斗争,以及市
民文化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也在建筑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中世纪封建制建筑中犹以教堂建筑的成就最高.教堂建筑的形式主要有四种
风格:
一、早期基督教式
二、拜占庭式
三、“罗马风”式
四、哥特式
早期基督教建筑
罗马帝国在4世纪时进入了基督教时代。这一时期的建筑和西方其它文化
现象一样,处于停顿时期。因为当时的基督徒认为基督随时可能重新降临,天国
的门就要打开了。这样,尘世间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太在乎。不过有一种建筑,虽
然最早出现在基督教时代之前,一直没有什么影响,这时却崭露头角。这就是厅
堂(Basilica)即巴西利卡。
西罗马帝国至灭亡后的三百多年时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教堂建筑。典型
的教堂形制由罗马的巴西利卡发展而来的。
(1)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在罗马巴西利卡的东端建半圆形圣坛,用半穹顶覆盖,
其前为祭坛,坛前是歌坛。由于宗教仪式日益复杂,在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空间,
形成十字形的平面,纵向比横向长得多,即为拉丁十字平面。其形式象征着基督
受难,适合仪式需要,成为天主教堂的正统型制。
(2)代表实例。罗马的圣保罗教堂。
(3)风格特点。体型教简单,墙体厚重,砌筑教粗糙,灰缝厚,教堂不求装饰,
沉重封闭,缺乏生气。
(4)型制。巴西利卡长轴东西向,入口朝西,祭坛在东边。巴西利卡前有内柱
廊式院子,中央有洗池(后发展为洗礼堂),巴西利卡纵横厅交叉处上建采光塔。
为召唤信徒礼拜建有钟塔兼瞭望用。
下图为公元2世纪时图拉真(Trajan)皇帝建造的巴西利卡,为现存两个最大
的巴西利卡之一。
厅堂的主体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内部由两排柱子纵分为三部分。中间的部
分宽而且高,叫中厅(Nave)。两翼的部分窄而且矮,叫侧廊(Aisle)。所以厅
堂的横截面就呈"山"字形。在大厅的两头或者一头,有一个半圆形的龛(Apse)。
厅堂在基督教时代之前主要是用作法庭、市场或者会场,龛就是安置法官或者会
议主持人的座位的地方。
和万神庙以及浴场不同,厅堂里面没有造价昂贵的穹窿或者精巧的十字拱,
而是采用了简单的梁柱结构――标准的科林斯式柱加木屋顶。应该说厅堂在那时
是不算高档次建筑的。
也许正是因为其普通,后来的基督徒可以比较方便地得到它们,而其内部宽
敞的空间又正好符合他们聚众传教的需要,所以最早的基督教堂就是直接在厅堂
的基础上改建而来的。反正天国就要来了,大家先将就一下吧。
于是原来法官坐的地方现在成了主教的位子。从此巴西利卡的型制也就部分
地决定了后世所有教堂的型制。后世教堂的中厅――有一排排长椅让信徒们在一
起听道、祈祷的地方,两侧总是各有一排撑起整个大厅的柱子,柱子再往外就是
窄而低的侧廊。这样的布局明显是受厅堂的影响所致。
理所当然地,由巴西利卡改建或者模仿厅堂的早期教堂被称为巴西利卡式教
堂。比较有名的如建于公元4世纪的老St Peter教堂(结构图见右),罗马主教(这
个职位后来升格为教皇)的御座所在地、天主教信仰的中心。
12个世纪后它被拆掉,原址上建造了现在的梵蒂冈St Peter大教堂。 其
典型的"山"字形截面是厅堂式教堂的标志,也是后世一大批教堂的榜样,包括国
内最有名的巴西利卡式教堂、有"远东第一堂"之称的上海佘山大教堂。
上海佘山大教堂
上海佘山大教堂
上海佘山大教堂
现在还存在的巴西利卡式教堂中,最早也是最有名的应该是在巴勒斯坦的耶
稣降生处原址上,由最早皈依基督教的君士坦丁(Constantine)皇帝建造的圣诞
大教堂(Nativity Church,建于330 AD)。
圣诞大教堂
早期的教堂除了有巴西利卡式之外,还有两种型制:集中式和十字式。
集中式教堂的布局不像巴西利卡式那样主要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而是一个
圆形大厅。中央部分是一个大的穹窿,周围是一圈回廊。最早的集中式教堂已不
存。现存最著名的实例在罗马,是13世纪在君士坦丁女儿的墓上改建的St
Constanza教堂(穹窿已被屋顶盖住)。由于这个穹窿的跨度仅12米,所以在下面
支撑的不是万神庙那样的一圈厚墙,而是12对柱子。下面右图为St Constanza教
堂的内部。早期的教堂有一些不是为了聚众讲道,而是为了瞻仰圣徒的遗物而建。
这种教堂大多采用这样的集中式布局。
St Constanza教堂已被屋顶盖住的穹窿 St Constanza教堂内部
十字式,顾名思义其布局不象集中式那样是圆,而是一个十字,之所以采取
这样的布局可能和基督教对十字架的崇拜有关系。中央的大厅仍然以一个穹窿为
主体,但大厅往四周各伸出一个矮矮的"翼廊"(Wing)。如果是在帝国东部,四
个翼廊的大小是一样的;如果是在帝国西部,则有一个翼廊长一些。后世分别称
之为"希腊十字"和"拉丁十字"。
右图是现存最早的十字式教堂――罗马善良的牧羊人加拉普拉契狄亚陵寝
<Galla Placidia墓>(公元5世纪),外部看似乎是四方的中厅,里面却是一个穹
窿。这里的穹窿直径仅3米,所以令后世建筑师头痛的一个问题现在暂时还没有
暴露出来。
加拉普拉契狄亚陵寝
加拉普拉契狄亚陵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