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的恐惧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类的恐惧感(上)

我一直记得曾经看过一段文字。其中对于恐惧感的定义,非常精简也耐人寻味。这段文字是这么写的:「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这句话算是我看过对于恐惧这件事情,最棒的一段定义了~!

恐惧感这东西的成因,恐怕要一路追寻到人类的上古时代。在那时候,人类相较于其他生物,其实是相对弱小的多。所以为了延续生命,在本能的层面,一些程序自然的被编译进我们的DNA中。人类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学习要避开黑暗、居住高处、群体行动以躲避风险。并在草丛发出声音时,低头躲避、或拔腿就跑。

这样的程序就算在已经24小时灯火通明、马路上没有豺狼与老虎的现代,也还是深深的留在我们DNA中。所以当有任何被大脑判读是危险的讯号时,我们立刻开始觉得头脑慌乱、血往上冲、脸颊与胃部抽蓄、背脊冷汗冒地如同有一堆小虫爬着。

这时候,生理会直觉配合做出有两个反应:

一是逃走;二是抓紧。

逃走应不难理解,也就不多做解释。至于抓紧指的是当无法逃走,或逃走的代价似乎很高时,人会反而用力抓紧手边既有的东西。比方说,在树上攀得更牢;或是溺水者会紧抓住救援者不放,甚至把对方拖下水也时由所闻。

比较值得探讨的,倒是到底何时人会选择逃走,又何时会选择紧抓呢?毕竟这两者是决然不同的反应的。

这其实也是有标准模式可以参考。如果当危险还有段距离,只是主观上有「危险」的感觉时,人会选择立刻逃走。但若已经确定身陷危险之中时,人反而会紧抓住身边的依附、或是选择继续保留在现况上。

详细的举例与解释下面再来讨论。这里我要先强调一点,这样的生理反应,也是深值在我们DNA之中、是人脑的标准作业程序。这样的SOP一开始是为了对抗大自然中,人类的各类天敌与危险所产生。但随着时代进化,人类的天敌已经不是飞鸟走兽,恐惧的事物也往往从「物理性质」的伤害,转移到「情绪性质的」伤害,如考试、面试、演讲、恋爱、升迁、赔钱、关系建立这类事情上。

但在这类情绪性质的事情上,如果一旦面临恐惧感时,立刻顺从潜意识选择这两个反应时,那通常结果都不会太好的。

这就很有趣也很讽刺啦!因为处在这时代的我们很不幸,虽然物质伤害消失了;但我们也因此,再不能随意相信自己潜意识对于恐惧的判断了!

我对恐惧感最早观察的模型,其实是来自于几年前周围身边做期货的朋友。一个人能不能在期货市场活下去,关键不在于他有多少金融知识、也不关乎他眼光能看多准、更与资金多寡无关;关键完全在于他是否能控制自身的恐惧情绪(还包含贪婪情绪,但那是另一个议题了)。

没受过训练的投资人,基本上的决策依据完全来自于自身对大盘的害怕心态。买了股票看到价格上涨,心里很高兴。但这时候,同时心里会产生一个思考「才两天就涨了5元,就是$5,000元了耶!可是,万一明天跌下来了,那不就甚么都没有了吗?」这人越想越害怕,一害怕就导出一个结论:那我赶快卖掉就没事了嘛。于是涨了5元,就出场。但很多时候,这股票可能继续一直涨,涨50元。但当然,后面他可能会选择忽视,所以只会沾沾自喜的跟周

围朋友讲自己某次看对两天就赚多少钱的故事。

可是呢,同样一个人,在空头起跌段手上却拥有股票时,态度将又不同。他会因为部位太多而吓的不敢动,并开始把力量放在「期待上」。会开始想说国安基金进场、利空只是暂时性的、政府会干预、公司会买库藏股、或是纯粹是市场不理性,或更糟的会索性闭上眼睛想说:反正我要长期投资。总之,就是选择不动,最后一路抱持亏损到最后。

这两个例子,基本上就刚好呼应了这两种行为反应- 逃走与紧抓,刚好都有。

至于对金融投资没经验的朋友,则可以从恋爱关系上来举个例子。男生可能都有类似的经验,小时候当喜欢班上的女同学,可能好不容易辗转要到她的电话,但却不敢打去。晚上拿着电话度来走去,手上写着号码的纸条都被汗水弄湿了,还是不知道打去该说甚么。

想了两三晚,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开始按起号码。但边拨号、心越跳越快、胃觉得在抽筋、口干的要死、头皮都发麻了起来。开始听到接拨声后,心跳的更快。响了一声、响了两声都没人接,实在忍不住了、赶快把电话挂断。一边喘着气,一边跟自己讲说:「我打了,是她没接的。」然后,再也没勇气再打一次。

你看,恐惧感能否控制,大概就是人生胜利组跟失败组的差异了。不是吗?XD

至于感情走不下去却又死抓着不放的;在我们失恋拯救那篇文章留言询问如何复合的,也都是典型在恐惧感中对于现况不愿意放手的实例。只是在那情境中的人,会用很多复杂的情绪掩盖了真相。如不甘心、自尊心、爱情、别人不可能对他如我一样、或是任何类似的心理因素,都会把我们的恐惧感包裹成一个高尚又利他的心理暗示。但是追本溯源,其实就只是恐惧罢了–因为我们不知道离开安适区后会怎么样,所以就算眼睁睁看着安适区要垮了,还是宁愿与之共进退。

但握住安适区不愿放手的心情,不也就是人生胜利组与失败组的关键差异吗?

所以可以很明显看出,恐惧感驱使的行为其实对我们百害而无一利。若再以职场关系的案例上来看,不安全感,会让人做很多不必要的控制手段。工程师会担心别人学去他的功夫(虽然很可能那其实根本不是甚么了不起的东西)。管理者会担心不知道大家在干嘛,背后搞阴谋,强化控制机制,多做一些无意义的管理行为。无论做甚么,最后其实都只是想用力抓着一个职位不放手。但上班族该努力的事其实该是要像岛耕作一样出人头地(从课长当到社长了),若一辈子只是抓着现有的不放,那有甚么用呢?

所以,我自己从很多年前就意识到,在现在这个已经没有猛兽与老虎的时代,你必须要去调适、修正、甚至要控制你主观的恐惧感。就算完全控制太难,最少你也要能辨识出自身的甚么判断是来自于理性、甚么则是来自于恐惧感。如果某个「很想做的事情」是因为恐惧感的抗拒,那你就得再用理智整理过一遍。否则,跟着直觉走,反而就刚好让你踏入人生的失败组去。

那这里还想多谈一个有趣的东西。

在于很多人的人生的判断逻辑,其实潜意识是建构在「害怕悔恨」、以及害怕与他人不同这件事情上。

所谓害怕悔恨,在于抱持一种现在不做将来就没有的心情,所以争先恐后往那边靠拢。这也属于逃走。

比方说结婚就是一个例子。有些人并非是因为想结需要结而结婚,只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所以到了对的年纪就也照着做。他们害怕与别人不同,或是害怕选择跟别人不一样的路途而造成落差的心理,而做类似选择。其它如生小孩、买房子、念书、找工作,都有类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