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中草药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根据“中药材种植员”、“中药材购销员”岗位职业需求,建设课程体系,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检验岗位对药用植物的识别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药材种植及识别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后续课程有《药用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遗传育种》、《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课程。
2.学习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药用植物形态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知识和技能,善于观察,能够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形态与课本上的标准形态联系起来,实现理论与实物的对接。
能够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各个器官的特征,能够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内部构造特征,能够准确识别常见药用植物,会进行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会徒手制作植物细胞和组织等的临时制片;学会对知识的梳理,牢记药用植物功能和结构、局部与整体、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几个方面的统一。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思想、团结协作精神。
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知识目标:(1)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和植物细胞的分裂分化;(2)掌握药用植物组织的类型、结构特征和以及在药用植物体内的分布; (3)掌握药用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发育及类型;(4)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含义、任务和与研究药用植物的关系;了解药用植物的命名,分类等级和分类检索表的应用。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36211) 制定()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 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承担单位[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制定日期12022年10月IO 日) 审核日期(2022年11月15日) 批准日期()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能够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形态与课本上的标准形态联系起来(2)初步掌握生物显微绘图的基本方法;(3)初步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能识别常见的药用植物。
栝楼遗传育种及种质鉴定的研究进展

摘要 概述栝楼遗传育种厦种质鉴定的研究现状, 出应当加强分子生物学在这两方面的应用, 提 从而促进栝楼市场的健康发展 , 实现栝 楼资源的 可持 续利 用。
助 育种方 面的研究还 甚少 。 2 栝楼 的种质鉴 定
栝楼市场上同名异物 , 同物异名的情况十分普遍 , 种子品质
参差不齐 ,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 民种植栝楼的积极性 。笔
者对栝楼 的遗传育种、 种质鉴定研究进行概述 , 以期使栝楼 的优良品种得到保护、 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l 栝楼 的遗传育 种
择和评价的效率。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能辅助育种 , 还能追 踪外源导入基因, 检测杂交种子 的遗传 纯合度 。王鸣 刚等 ( 0) 2 3以不同西瓜杂交种及亲本 自交系为材料 , 0 利用 R P AD 技术 鉴定 西 瓜 杂种 纯 度 及 种 质, 选 出 的 引物 O A 0 筛 P l、 O A 3O H 8 P 1、P 1 可用于杂种纯度的鉴定 。目前 , 3 栝楼分子辅
a pi t no mo c l bo g s a hi hstof l h udh r g e e a u fr a ota t e l ydv l m n fT/ oa t e kro i p l ai f c o l ua i o yr er nti w i d so l es e t ndw s tow r s h th e r l e c es tn h p d eh at e eo e t r hs n s d/ w f h p o c h / Ma i w ud b r m t n h u t n beuiz t no r h snhs kro i a i Isuc s o l erai d xm o l eI o e a dtes s i l t i i f T co a te i l M xm eo re w ud b l e . o d a a la o l iw e z Ke o d T co a te yw rs r h s n s航ro i a i Pa t re i ; p c si n ic t n i h i w M xm; l e dn S e i d t ai l nb g e e f o i
药用植物生物技术

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第一章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与操作一、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概念1.外植体: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活的材料。
2.植物细胞全能性:指细胞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产生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植物细胞全能性为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3.植物再生: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等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4.无性克隆植株:从愈伤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再生的植株及其继代繁殖新产生的植株。
5.初代培养:从植物体上分离外植体进行的第一次培养。
6.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的培养物(愈伤组织、芽等)重新切割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继续扩大培养的过程。
7.固体培养:加入琼脂使培养基呈固态状的培养。
8.液体培养:与上述相反。
9.悬浮培养:使植物细胞或细胞团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一种方法。
通常分成批培养和连续培养。
10.薄层培养:亦称薄细胞层培养。
它是用植物表皮与皮层的几层细胞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的一种组织培养方法。
11.茎尖培养:将植物的茎类接种在培养基上进行快速繁殖的组织培养过程。
12.原生植体培养:指采用去掉细胞壁,仅由质膜所包被的裸露细胞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13.极性:高等植物均具一主轴,各个器官沿此主轴人顺序地进行生长、分化。
其主轴的首尾两端在生理、形态上都有明显的差异,通常首端产生芽而尾端生根。
14.分化: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从而在个体发育中形成各类组织和器官完成整个生活周期。
15.器官分化:是从外植体直接产生不定芽或不定根。
16.脱分化:已分化好的细胞在人工诱导条件下,恢复分生能力,回复到分生组织状态的过程。
17.再分化:脱分化后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再经过与原来相同的分化过程,重新生成各类组织和器官的过程。
18.愈伤组织:原植物在受伤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
现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多在外植体切面上产生。
第五章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

第五章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第一节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和任务一、植物引种驯化的概念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是研究野生药用植物通过人工培育,使野生变为家种,以及研究将药用植物引种到自然分布区以外新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遗传、变异规律的科学。
这门科学不同于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遗传学,也不同于一般的栽培学。
它是以这些学科的理论为依据,通过引种驯化,更合理有效地开发药用植物资源,从而可以更好地为中医药事业服务。
根据植物引入新地区后出现的不同适应能力及采取的相应人为措施,植物引种可以分为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
植物原分布区与引种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小,或其本身的适应性强,不需要特殊处理及选育过程,只要通过一定的栽培措施就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繁衍后代,即不改变植物原来的遗传性,就能适应新环境的引种就称为“简单引种",亦称"归化"。
而植物原分布区与引种地之间自然环境差异较大,或其本身的适应性弱,需要通过各种技术处理、定向选择和培育,使之适应新环境,叫“驯化引种”,或“驯化”,包括“风土驯化”、“气候驯化”等。
驯化引种强调以气候、土壤、生物等生态因子及人为对植物本性的改造作用使植物获得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因此,引种是初级阶段,驯化是在引种基础上的深化和改造,两者统一在一个过程之中。
通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称为“引种驯化"。
总之,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指的是用野生或外地有较为重要的药用植物来充实和丰富本地区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的工作,它可以通过由野生变家种和由外地栽培变本地栽培两种办法来达到,是人类为了某种目的而利用和改造植物有机体的活动。
二、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首先,通过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丰富本地区药用植物资源。
如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1948年从北美始于引种,1975年开始有计划大规模的引种工作;有称"植物青霉素"的穿心莲是从斯里兰卡引进的;价格昂贵的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是于1965年和1980年二度引种后在我国推广栽培的。
药用植物良种选育与栽培管理(SOP制定)

药用植物良种选育与栽培管理(SOP制订)第一节药用植物良种选育一、良种的含义和作用二、良种选育的途径三、良种繁育四、良种推广五、良种复壮六、品种认定和审定注意事项七、良种选育实例第二节生产操作规程(SOP)的制订一、编制SOP的原则二、生产操作规程的制订三、常见的存在问题四、对策第一节药用植物良种选育一、良种的含义和作用品种是人们在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需要创造的具有特定性状和遗传一致性的作物群体,是农业生产上用来播种的重要生产资料,它是人类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形成的,是适应于一定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条件的群体。
药用植物栽培上所指的品种,是由那些适应于当地环境条件,在植物形态、生物学特性以及产品质量都比较一致、性状比较稳定的植株群体所组成。
目前大多数中药材品种不是经过严格的、科学的选育形成的,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大多是地方品种、农家品种、地方类型、生态类型、化学类型等,并且普遍存在品种相互混杂,品种不纯问题较为突出,例如大叶型白术地方品种与小叶型白术地方品种的相互混杂,白花元胡与红花元胡的相互混杂,不同花色的石蒜相互混杂。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与人们的要求有时是不一致的,如益母草在开花前的品质较好,但从繁衍角度来说,是希望有较好的生殖生长的。
这不仅影响中药材的生长发育进程、产量,还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使同一地块生产的中药材产品的外观性状和有效成份有很大差异,即个体间的均一性较差,从而导致中药材质量稳定性和可控性较差。
这是中药材生产实施GAP管理的最主要障碍之一。
药用植物优良品种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表现出有效成分含量高、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遗传稳定的药用植物群体。
育成石蒜品种“浙石蒜1号”,于2008年获得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新品种证书(浙认药2008004)。
平均亩产921.10kg,比对照增产10.54%。
加兰他敏含量达0.021%。
该品种适应性强,性状稳定,产量高,品质优,适宜在本省丘陵、山区等地种植。
作物遗传育种,考研

作物遗传育种作物遗传育种是研究作物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太奇考研网对作物遗传育种相关信息做出如下汇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介绍1、学科简介作物遗传育种是作物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作物遗传育种是研究作物遗传改良及种子生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2、培养目标1)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服从国家需要,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作物学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的作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拓宽有关作物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了解本专业或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生产现场指导和解决本专业有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本专业或本研究方向的田间、实验室的综合实验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在本学科范围内能较熟练地阅读、翻译和写作;通过论文工作在本学科的理论或专业技术上取得新进展;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诚挚的协作精神;能胜任本学科的教学、科研、推广及管理工作。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等不尽相同,在此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3、研究方向01作物种质资源创新02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03作物杂种优势机理及利用04作物分子育种及细胞工程05作物基因组学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4 数学(农)或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课程设置(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1 、学位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国语、细胞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高级作物育种学2 、必修课研究班讨论、生物化学及实验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专题3、选修课群体遗传学及其应用、高级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高级种子学、电子显微镜技术、植物胚胎学、细胞生物学、计算机技术、农业生态学、小麦族系统学、多元统计分析、近代仪器分析技术、植物显微技术、第二外国语、专业外语。
药用植物资源学

药用植物资源学
药用植物资源学是一门研究药用植物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学科。
研究内容
包括药用植物的分类、概述、鉴定、资源分布、保护、应用药理学、遗传基因资源的研究、叶片组成结构的分析、育种技术,以及野生植物的分布、形态特征与迁移方式等。
从社会经济角度看,药用植物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
和经济价值,它们在为药物行业提供原料以满足人类健康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药用植物资源学既包括药用植物资源的分类、鉴定、保护等理论方面的研究,也包括
利用工程和生物信息、分子遗传工程等技术工具的方法,为药物的开发和使用提供支持性
科学研究,以满足人类健康和药物生产的需要。
基于自然资源保护的实用性,药用植物资源学实施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措施,制定药
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政策,搭建避免药用植物资源浪费和浪费的工具。
更重要的是,为节约资源,促进野生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发展创新药物开发技术,
研究建立药用植物的高效繁殖和植物保护技术,以维护和发挥药用植物资源的价值和社会
作用。
景天属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态 上彼 此极 其相 似 , 靠 形 态 学性 状 难 以鉴 定 或 区 北省 的罗 田、 仅 英山、 恩施 、 昌、 宜 秭归等地 的 1 份样 1
分, 时有造成药用上的混乱 。
n .m r iau Mi 、 o 随机扩 增多 态性 DNA(a d m mpie oy S 1 er h n . 凹 叶 景 天 S e a gn tm g . rn o a lidp l— .i aeT u b 、 f
1 材 料 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 法
料
药 用 植 物 资 源 研 究 开 发 中较 受 人 们 关 注 的 一 个 11 材 . 属 [ 。由于本 属植 物 种 类 很 多 , 许 多 近缘 种 在 形 2 ] 有
供试 材料为采 自武汉市蛇 山 、 中南 民族 大学及 湖 品 , 万 定 荣 教 授 鉴 定 , 别 为 景 天 属 的 佛 甲 草 经 分
药用植物进行分子水平鉴定 , 初步分析其相互 间的 亲缘 关 系。C B法 提取各 药用植 物总 DN 以 4 随 并 TA A, 5条 机引物进 行随机扩增 , 筛选 出 1 条 随机引物很好地 区分 了 l 个试 样 , O 1 扩增 出 2 8个位点 , 中多态性位 点 1 3 0 其 7 个( 3 2 ) 8 . 。用 P p e3 计算 出各 种间的 N is 17 ) ogn2 e’( 9 8 遗传距 离和 遗传相 似性矩 阵 , 采用 UP MA绘 出了亲 G
蛇 山 S ehn hsa
编号 Nn G H
I
名称 N me a
产地 Or i on 中南民族大学 ) 秭归 五gi u 英山 Y g hn m ' sa 恩施 E si nh
垂盆草 S.aTets nBu e sr no. t@. n v a n 垂盆草 S. r  ̄ sml l . s me ou  ̄ g a e 宽叶景天 S.l cm i wnpagr el o b n ree a a 待定种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 第一章 绪论 1.药用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药用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2.育种学的任务:改变植物的遗传模式,即基因型,而不是改变其表现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反之亦然。 3.药用植物育种学的内容: 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植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和选育方法;药用植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获得药用植物优良品种的常规途径 从野生或者栽培品种中人工选择;通过有性或者无性杂交育种培育 5.新的育种技术 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细胞培养技术; 体细胞杂交技术;转基因工程(基因添加、基因剔除、代谢途径转向、DNA标记辅助选择) 6.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状况及农业生物学特征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相对性状相似,以适当的繁殖方式能保持其重要特征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7.品种的特性: 特异性(品种间)、一致性(个体间)、稳定性(特征特性)、地区性(生态环境)、时间性(使用日期) 8.遗传改良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快速性、丰富性 9.良种的作用:提高单产;改进品质;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增强适应性及抗逆性;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适应集约化管理
第二章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育种 1.有性繁殖: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即受精)产生后代。 2.自花授粉植物:又名自交植物,即主要以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植物。异交率为0~4% 。 3.自花授粉(self-pollination):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 4.自花受精: 同株或同花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5.花器构造特点: ① 雌雄蕊同花、同熟,二者长度接近或雄蕊较长; ② 开花时间较短,甚至闭花授粉; ③ 花器保护严密,其他花粉不易飞入。 6.异花授粉植物又名异交药用植物,主要以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药用植物。 异交率大于50%。 7.异花授粉( cross-pollination ):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授粉。 8.异花受精: 由异株的雌雄配子相结合的受精过程。 9花器构造特点: ① 雌雄异株(dioecious),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 如大麻、菠菜等; ② 雌雄同株异花(monoecious),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如玉米、黄瓜;③ 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如甘薯、白菜、向日葵等。 10. 风媒花的特征是:多为单性花,单被或无被,花粉量多,柱头面积大并有粘液等 11. 虫媒花的特征是:多为两性花,雌蕊和雄蕊不同时成熟,有蜜腺、香气,花被颜色鲜艳,花粉量少,花粉粒表面多具突起,花的形态构造比较适宜昆虫传播。 12. 常异花授粉药用植物:同时依靠自花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药用植物 精品文档 . 13.中间类型,通常以自花授粉为主,天然异交率为 4~50% ,如棉花、高粱等。 14.花器构造特点: ① 雌雄同花; ② 雌雄异长、异熟; ③ 雌蕊外露,易接受外来花粉,花朵开放时间长,花瓣鲜艳,分泌密汁等。 15. 无性繁殖定义: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繁殖后代的方式 。 16. 营养繁殖:利用营养器官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17. 营养繁殖的意义有:(1)有些中草药收种子非常困难或不结种子(2)另一些虽然结籽,但种子发芽困难或植株生长慢年限长或产量低(3)无性繁殖 18. 营养繁殖的类别包括 A.分株繁殖(1)鳞(球)茎繁殖(2)块茎(根)繁殖(3)根状茎繁殖(4)分根繁殖(5)珠芽繁殖B.压条繁殖(1)普通压条法(2)空中压条法C.扦插繁殖①根插法,②叶插法,③枝插法D.嫁接繁殖(1)枝接法 (2)芽接法 19. 分株繁殖 又叫分割繁殖,有分离和切割的含意。分离是营养器官自然脱离母体而单独生长形成新的个体。 20.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是将植物的枝条压入土中,生根后与母株分离,而形成新生个体的繁殖方法。 21. 扦插繁殖 直接从母株割取营养器官,如根、茎、叶进行扦插,生根成活后就成为独立的新个体。 22. 嫁接繁殖 将一株植物上的枝条或芽(接穗或接芽)接到另一株带有根系的植物(砧木)上,使它们愈合生长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新个体。 23. 影响插条生根的内外因素 ①内因 一是决定于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品种。二是插条的年龄。三是插条的贮藏物质,四是母株年龄 ②外因 主要有水分、湿度、氧气、光照、土壤 24.无融合生殖 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精、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 25.无融合生殖种类有: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孤雄生殖。 26. 异交率测定方法:1.根据花器构造等2.单株隔离3.遗传试验 27. 测定天然异交率方法步骤: ①选择显性标志性状的父本以及相应隐性性状的母本; ②父母本间行种植或父本种在母本周围 ; ③ 收获母本植株种子,播种,统计后代性状。 28. 药用植物的授粉方式主要是根据天然异交率的高低来划分的:自然异交率在 4% 以下的是典型的自花授粉药用植物 ;自然异交率在 50~100% 的是典型的异花授粉药用植物 ;常异花授粉药用植物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二者之间,为4~50% 29. 自交的遗传效应 使杂合的基因型趋向纯合;后代性状分离;后代生活力衰退 30. 自交衰退:杂合基因型药用植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衰退, 称为自交衰退 31. 自花授粉药用植物群体具有以下特点:①一致性②稳定性③耐自交 32. 异交的遗传效应 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增强后代的生活力 33. 杂种优势:异交使后代的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等方面增强和产量提高,称之。 34. 异花授粉药用植物的遗传特点: 异质性;分离不定;自交显著退化 35. 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Pure Line Cultivar)从突变中及杂交组合中经过多代自交加精品文档 . 选择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36. 理论亲本系数:即具有亲本纯合基因型的后代植株数达到或超过 87% ,就是自交系品种。 37. 自交系品种包括:自花授粉药用植物的常规品种和异花授粉植物的自交系。 38. 杂交种品种( hybrid cultivar )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 F 1 植株群体。 39. 群体品种 异花授粉药用植物的自由授粉品种;异花授粉药用植物的综合品种;自花授粉药用植物的杂交合成群体;多系品种 40. 无性系品种(clonal cultivar):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形成的群体。 41. 品种类型及其育种特点 (1)自交系品种: 特点:群体遗传组成基本同质,个体基本纯合 主要育种方法: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 主要选择方法:单株选择法 (2)群体品种: 特点:群体遗传组成异质,个体杂合 主要育种方法:选择育种 主要选择方法:混合选择法 (3)杂交种品种: 特点:群体遗传组成同质,个体杂合 主要育种方法:一代杂交育种 主要选择方法:单株选择法 (4)无性系品种: 特点:群体遗传组成同质,个体杂合 主要育种方法:利用变异 主要选择方法:株系比较和选择
第三章 育种目标和育种途径 1.生物产量中有机物质占干物质的90%~95%,因此作物有机物质的生产和积累是形成产量的主要物质基础。 2.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是作物有价值器官部分的产量。 3.经济系数(收获指数)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4. 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特性 (1)高产品种生育前期早生快发,建立较大的营养体,为生物产量打好基础; (2)生育中期,营养器官与产品器官健壮而协调生长,以积累大量的有机物质并形成具有足够数量的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 (3)生育后期,功能叶片多,叶面积指数高,叶片不早衰,保证有充足的有机物质向产品器官运转。 5. 高产育种策略分为三个阶段,即矮秆育种、理想株型育种和高光效育种。 6. 矮秆育种 矮秆品种的增产作用是通过: 降低个体的植株高度、增加密度;降低茎秆所占比重、提高收获指数;减少倒伏、提高稳产精品文档 . 性。 7. 理想株型育种 集中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优良性状,使其获得最高的光能利用率,并能将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输送到籽粒中去,通过提高收获指数而提高籽粒产量。 8. 高光效育种 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作物产量的育种方法。 9. 光合能力: C4植物:玉米、高粱、甘蔗,光合强度高, 光呼吸低,选择光合能力强的基因型 C3植物:小麦、水稻、大豆、棉花等,光合强度较低, 光呼吸高30%,筛选CO2补偿点低的高光效品种。 10. 稳产性:是指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均衡的增产作用。 11. 影响作物稳产性的因素很多 主要包括:气候(旱、涝、风、高温、低温冷害与冻害) 土壤(盐碱、低磷、低钾、缺铁、亚铁毒、铝毒) 生物(病虫害)
第四章 种质资源 1. 种质源的重要性 种质资源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自然财富。种质资源是利用和改良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质基础,更是实施各个育种途径的原材料。 2. 种质资源的类别 本地种质资源: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外地种质资源:引自外地区或国外的品种或材料 野生植物资源: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和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植物野生种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3. 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 种质资源的搜集;种质资源的保存;种质资源的研究;种质资源的创新;种质资源的利用 4. 种质资源的保存 就地保存:种质资源在原来所处的生态环境中,不经迁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种质圃保存:将种质材料迁出自然生长地,集中改种在植物园、树木园、品种资源圃、种质资源圃等处保存。 种子保存 离体保存 基因文库保存 5. 种质资源的利用 直接利用、间接利用、潜在利用
第五章 引种驯化和选择育种 1. 引种驯化:有时简称为引种。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2. 引种驯化的类型: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 3. 引种驯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