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肽全解

合集下载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DOI:10.16662/ki.1674-0742.2024.01.102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周纪星临沂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临沂276000[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临沂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开展常规治疗+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治疗价值。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血浆动力黏度、全血动力黏度、血液血浆动力黏度、QT间期离散度水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水平更低,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肌酐(77.31±6.43)µmol/L、脑钠肽前体(1 328.43±150.96)pg/mL水平更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55.31±5.29)mL/(min·1.73 m2)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3、5.228、6.351,P均<0.05)。

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在改善患者的心衰相关指标、心功能和血流流变学指标方面表现更为优越,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更好。

[关键词]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重组人脑利钠肽;心功能[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4)01(a)-0102-04Exploring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ZHOU Jixing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Linyi Central Hospital, Linyi, Shandong Province, 276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admitted to the 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Linyi Central Hospital from June 2020 to June 2021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block randomized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lus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therapy. The therapeutic value of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was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hematocrit, plasma dynamic viscosity, whole blood dynamic viscosity, blood plasma dy⁃namic viscosity, QT interval dispersion level,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diameter,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were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as higher,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serum creatinine (77.31±6.43) µmol/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 (1 328.43±150.96) pg/mL were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levels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55.31±5.29) mL/ (min·1.73 m2) were higher,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6.243, 5.228, 6.351, all P<0.05). Conclusion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treatment was more superior in improving patients' heart failure-related indexes, cardiac function and blood flow rheology indexes, and patients had better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treatment.[作者简介] 周纪星(1974-),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抗菌肽的分类、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

抗菌肽的分类、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2024年02期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抗菌肽的分类、作用机制与应用研究吴家明李芹(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17)摘要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寻找传统抗生素的潜在替代品成为当前研究重点。

抗菌肽因其独特的抗菌机制,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肿瘤细胞等广谱生物活性,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情况等,为抗菌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菌肽;抗菌机制;细菌耐药性中图分类号Q93;G35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2-0101-07Classification,mechanism of a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WU Jiaming LI Qi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117,China)Abstract Un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can lead to resistance in bacteria,finding potential alternatives to traditional antibiotic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urrent research.Antimicrobial peptides represent promising options owing to their unique antimicrobial mechanisms,which render them less prone to induce resistance.Moreover, antimicrobial peptides possess broad-spectrum bioactivities against bacteria,fungi,viruses,parasites,tumor cells,etc. and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many areas.This article provided a introduction to the classification,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application in food processing and other fields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levant studies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Keywords antimicrobial peptides;antimicrobial mechanism;bacterial resistance青霉素的发现正式开启了抗生素时代[1],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对靶标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选择压力,导致部分细菌产生耐药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心力衰竭专业知识培训

心力衰竭专业知识培训

分类: • 按发生过程:急性和慢性 • 按症状和体征:左、右、全心功能不全 • 按机理:收缩性和舒张性
55
心衰旳流行病学
• 患病率约
1.5%~2.0%
>65岁 6.0 %~10%

• 有症状患者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 40年中,心衰死亡增长了6倍,发病率继续增长
• 我国35~74岁城乡居民患病率为0.9%
1. 症状 • 程度不同旳呼吸困难:劳力性气促→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 • 咳嗽、咳痰、咯血 • 乏力、疲惫、头晕、心慌 • 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2.体征 肺部湿性罗音 心脏体征-心脏扩大、P2亢进、舒张期奔马律
20
2. 体征: 原心脏病体征 HR 奔马律 P2 两肺底湿啰音、哮鸣音
• 舒张性心衰: 1.有经典心衰旳症状和体征 2. LVEF正常(>45%),左心腔大小正常 3.UCG有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旳证据 4.UCG检验无心瓣膜疾病,并可排除心包疾病、肥
厚型心肌病或限制型(浸润性)心肌病等
• 心功能不全旳程度:分级 • 主观分级:Ⅰ、Ⅱ、Ⅲ、Ⅳ级(NYHA) • 客观评估:A、B、C、D期 • 病因诊疗 • 6分钟步行距离<150m——重度心衰
曾所以治疗过 • 涉及Ⅱ、Ⅲ级和部分Ⅳ级心功能患者
阶段C治疗措施 • 全部阶段A、B旳措施 • 常规用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 • 改善症状可加:地高辛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RB等可用于某些选
择性患者 • CRT、ICD可选择合适病例应用
四、阶段D——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 • 有进行性构造性心脏病
1. 症状
右心功能不全
*消化道-胃肠和肝脏淤血
*劳力性呼吸困难

血清C_肽、HbA1c_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C_肽、HbA1c_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医学检验·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2月DOI:10.16658/ki.1672-4062.2023.04.067血清C肽、HbA1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田青青,王莹,张丹淄博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山东淄博255300[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淄博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02名健康者作为健康体检组。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C肽、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与HbA1c水平检查。

比较糖尿病组、健康体检组的血清C肽、FBG、2 hPG与HbA1c水平,血清C肽、HbA1c单独及二者联合检测结果及诊断效能。

结果与健康体检组比,糖尿病组血清FBG、2 hPG及HbA1c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血清C肽水平(0.56±0.11)μg/L低于健康体检组(1.77±0.2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99,P<0.05);经血清C肽、HbA1c单独检测的灵敏度(80.20%、79.21%)、准确率(79.31%、78.33%)、特异度(78.43%、77.45%)均低于二者联合检测(97.03%、97.54%、98.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325、37.389、21.166,P<0.05)。

而经血清C肽、HbA1c单独检测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C肽、HbA1c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度,整体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 糖尿病;血清C肽;糖化血红蛋白;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2(b)-0067-04Application Value of Serum C Peptide and HbA1c Combined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PatientsTIAN Qingqing, WANG Ying, ZHANG Dan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Zibo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ibo, Shandong Province, 255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erum C peptid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com⁃bined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01 diabetic patients admitted to Zibo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May 2020 to May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diabetes group, and 102 healthy people who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health exami⁃nation group. Serum C-peptide,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 and HbA1c lev⁃els were tested in all subjects. The levels of serum C-peptide, FBG, 2 hPG and HbA1c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diabetes group and the healthy group.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serum C-peptide and HbA1c alone and combined with them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erum levels of FBG, 2 hPG and HbA1c in diabetes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in health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erum C-peptide level in diabetic group (0.56±0.11) μg/L was lower than that in healthy group (1.77±0.24) μg/L,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46.099, P<0.05). The sensitivity (80.20%, 79.21%), accuracy (79.31%, 78.33%) and specificity (78.43%, 77.45%) of serum C peptide and HbA1c alone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serum C peptide and Hba1c combined (97.03%, 97.54%, 98.04%),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6.325, 37.389, 21.166, P<0.05). The sensitivity, accuracy and specificity of serum C peptide and HbA1c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 C peptide and HbA1c has high sensitivity, accuracy, specificity and [作者简介]田青青(1977-),女,本科,主管技师,研究方向为临床检验。

食品化学(谢明勇)10-第10章 风味化学

食品化学(谢明勇)10-第10章 风味化学

第10章食品风味化学主要内容●10.1 概述●10.2 味觉与味感物质●10.3 嗅感●10.4 食品嗅感物质形成途径●10.5 食品风味的评价技术●10.6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知识点✓了解食品风味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味觉生理,了解味物质与其风味强度,以及影响味感的因素✓掌握各种味群物质呈味机理,了解主要的甜、苦、酸等物质种类✓掌握嗅觉机理,了解嗅觉特点及影响因素,掌握嗅感物质结构与气味的关系,掌握食品中嗅感物质的形成途径✓了解食品中所采用的评价技术,掌握化学分析的步骤,感官分析的基础和条件,了解电子舌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食品评价中的应用重点✓了解食品风味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味觉与嗅觉的形成机理,了解影响味觉和嗅觉的因素,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味觉物质✓掌握食品中的各种评价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功能应用难点✓了解食品风味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味觉与嗅觉的形成机理10.1 概述✓10.1.1 食品风味概念✓10.1.2 食品风味分类✓10.1.3 食品风味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10.1.1 食品风味概念✓食品的风味是指食物在进入口腔前后,咀嚼、吞咽等过程刺激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的综合感觉,主要是生理和心理的感觉。

✓风味是指由味觉、嗅觉、触觉、听觉、视觉、温感甚至痛觉所形成的各种与该食品相关的化学、物理、心理的综合印象。

✓化学感觉:各种化学物质在感受器上产生的感官效果。

主要指味觉和嗅觉,食品风味化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物理感觉:食品的质构及温度等。

✓心理感觉:食品的色泽、形状、品种,以及地区、饮食文化、既往历史(包括个人受教育的程度、饮食经历与习惯)等。

感受的是酸、甜、咸、苦、鲜、香、臭等的感觉感受的是软硬、粘弹性、松脆性、颗粒大小、温度、涩味等。

10.1.2 食品风味分类10.1.3 食品风味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食品风味化学是专门研究食品风味、风味组成、分析方法、生成途径、变化机理和调控的科学。

✓食品的风味作为食品的重要性质之一,强烈影响着食品的可接受性,影响着人的食欲和消化液的分泌,更影响着食品在消费市场的生命力。

机制1胰凝乳蛋白酶催化胜肽键水解

机制1胰凝乳蛋白酶催化胜肽键水解

歐亞書局
CH 6 酵 素
p.231
人類大量使用盤尼西林及其衍生物,導致其演化出表 現 β-內醯胺酶(β-lactamases)(圖 6-28a)的 致病性細菌株。β-內醯胺酶可以切割 β-內醯胺環 抗生素而使它們失活。因此,細菌會對抗生素產生抗 藥性。
歐亞書局
CH 6 酵 素
p.229
圖 6 – 26
歐亞書局
CH 6 酵 素
p.230
圖6-26 轉胜肽酶反應。這反應靠著轉胜肽酶活性區域上的一個 Ser,經 由與胰凝乳蛋白酶相似的共價催化機制的幫助下,把兩個肽聚糖前驅物 連結成一個較大的聚合物。注意肽聚糖是在自然環境中少數可發現 D-胺 基酸的地方。活性區域上的 Ser 會攻擊兩個 D-Ala 之間的胜肽鍵上的羰基, 受質與酵素之間形成一個共價酯鍵,並釋放出一個尾端的 D-Ala 殘基。 接著,第二個肽聚糖前驅物上的胺基會攻擊這酯鍵,把酵素置換掉,並 使兩個前驅物連結起來。
歐亞書局
CH 6 酵 素
p.219
圖 6-18(b)
圖6-18 胰凝乳蛋白酶的結構(PDB ID 7GCH)。(b) 強調此酵素表面的 圖示,與受質的芳香族胺基酸支鏈結合的口袋狀位置以綠色表示。而主 要的活性部位殘基包括 Ser195、His57 及 Asp102 是以紅色表示,這些殘基對 於催化反應的角色在圖 6-21 有作說明。
圖6-18 胰凝乳蛋白酶的結構(PDB ID 7GCH)。(d) 受質(綠色)與活 性部位結合情形的近觀。從圖中可看見活性部位內其中兩個殘基 Ser195 及 His57(皆為紅色)。Ser195 的羥基會攻擊受質的羰基(紫色為氧原子); 如圖 6-21 所示,氧分子上的負電荷會被氧負離子洞(oxyanion hole) (醯胺氮,其中之一來自 Ser195,橘紅色)所穩定,而受質的芳香族胺基 酸支鏈和其(即將)被切斷的胜肽鍵醯胺氮(圖中的朝外突起,並顯出 受質其餘被切開的多肽鏈的投影走向)以藍色表示。

多肽的合成方面的

多肽的合成方面的

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Vol.27No.4 Chemistry &Bioengineering9 基金项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2009年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092014N )收稿日期:2009-12-03作者简介:李永振(1981-),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合成;通讯作者:贺继东,博士,教授。

E 2mail :heji 2dong @ ,lyz_228@ 。

多肽的合成与应用进展李永振1,2,贺继东2,彭 政1,李希娟3(1.青岛科技大学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42;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01;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00) 摘 要:从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两个方面综述了多肽的合成,对氨基酸的羧内酸酐(NCA )法、液相分段合成法、组合化学法、酶解法、基因工程法、发酵法等进行了评述,概述了多肽在多肽药物、多肽药物载体、组织工程材料及多肽营养食品方面的应用,并对我国多肽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多肽合成;多肽药物;药物载体;组织工程;营养食品;多肽产业中图分类号:TQ 464.7 Q 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425(2010)04-0009-06 多肽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由一种或多种氨基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通过肽键结合而成。

多肽是构成蛋白质的结构片段,也是蛋白质发挥作用的活性基团,是人体进行代谢、调控活动的重要物质。

蛋白质主要以多肽形式吸收,透过多肽既可深入研究蛋白质的性质,又为改变和合成新的蛋白质提供了基础材料。

研究多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多肽中各氨基酸系列的功效,以便应用中设计尽可能短的多肽同时提高其生理活性,减少临床的不良反应。

随着美国FDA1999年开始允许大豆蛋白制品标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能和人们对多肽中各氨基酸系列的功效的不断了解,作为药物和营养品的多肽产品不断被开发出来,多肽的研发已成为近年生命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1~7]。

K-酪蛋白的水解活性肽消除阿片肽副作用的研究

K-酪蛋白的水解活性肽消除阿片肽副作用的研究
一 种 与 阿片 肽 同 时进 行 注射 ,这样 既 能 消 除手 术 中 的疼痛 ,又 能 消除或 减轻 阿 片肽使 用产 生 的副 作用 。 1材 料 与 方 法
体结合 。 ( )吸去 D E一 0 3 M M 1 培养 液 ,用 l l 全D E —F … 次 。吸去 m完 MMS洗
制 剂 ,长 期 的 使用 势 必会 产 生 副作 用 。 如何 消 除或 减 轻 这些 副 作 良性状 。尽 管 纳洛 酮 具有 消 除 上述 不 良性 状 的 效用 ,但 作为 化 学 细 胞 ,在3 ℃5 C, 7 % 0培养 箱 中培养 过夜 ,直 至细 胞8% 片 。 0汇 ( )在 聚苯 乙烯 管 中配 制D A 脂质 体复 合物 如下 :稀 释质 粒 2 N/
2 1年 第 0 期 02 l ( 第2 3 ) 总 6期
吉 林 农 业
J LI I N AGRI CULTURE
NO . 1. 2 2 0 0l
( u lt ey C muai t NO.6 ) v 2 3
K 酪蛋 白的水解活性肽消除 阿片肽 副作用 的研 究 一
郧 亚 宁 ,顾 亚玲
为 了提 高 目的片段 与 载体 的连 接效 率 ,我 们 通 常在 目的 片段 上 连 接 一段 寡 居核 苷 酸 片段 ( 头 ) ,接 头 中含 有 与载 体 相 同 的 接
酶 切位 点 。然 后在 T D A 接 酶 的作用 下 使 目的片 段 与载 体进 行连 4N 连
— 曩 入 ■ 冀 t '
DE -F M M S ,每 个 3 m  ̄ 中 , 直接 在 细 胞上 加 l lN /脂 质 体 复合 5mL m DA
物 。3  ̄C , 7 0培养 箱 中温育 35 。 C —h 1 1 一酪蛋 白的 制取 . K ( )往 每孔 细 胞 中加 l lM M 2 完 全 培养 液 。在3  ̄ O培 4 mDE一0 7 CC : 常用 等 电点法 : 即将 牛乳 的P调 到4 7 H . 时酪蛋 白沉 到最 下面 , 养箱 中温 育 1 — 4 . 6 2 h 最 上 层是 脂 肪 ,可 以用 盐析 法 ,加 重 金 属 离子 、有 机 酸 、有 机 溶 ( )吸去完 全D E D A/ 质 体复合 物 ,每孔 加 入2 l 的 5 M M/ N 脂 m新 剂 等 ,都 可 以 使 蛋 白质 沉 淀 下 来 。蛋 白质 沉 淀 后 , 离心 1 分 钟 O DE —0 MM 1完全 培养 液 ,继续温 育 2— 8 。 44 h (0 0 / i ), 洗 两次 ,离心 1 分钟 。加 入 乙醇 搅拌 ,悬 浊液 3 0 rm n 水 0 ( )收集 细胞 :用 细胞 刮子 刮下 细胞 ,或 胰 酶消化 或冻 融裂 6 移 至布 氏漏 斗抽滤 。乙醚一 乙醇混 合液 沉淀 两 次 。最后 用 乙醚 重复 解细 胞 。 前 一步 骤两 次 ,抽干 后 风干 , 即得纯 的酪 蛋 白 。 然 后裂 解细 胞 ,分 离提纯 这 三种 活性肽 。 12 三种 活 性 肽 的制 备 . 将K 酪 蛋 白在3 ℃下 加入 胰酶进 行 水解 2 3 小 时 ,对水 解产 3纳 洛 酮 的作 用 机 制 一 7 —个 物 进 行 聚 丙烯 酰 胺凝 胶 电泳 ,三 中 活性 肽 由 于分 子 量 的不 同 而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促进成长期儿童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3)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症 4)促进骨折患者的康复 5)预防和改善缺铁性贫血 6)抗龋齿
4、制备 工业上以酪蛋白为原料通过胰蛋白 酶水解酪蛋白生成 CPP。通过离子交 换、凝胶色谱或膜分离等方法加以分 离。
1)酶解-沉淀法
2)酶解-离子交换法
3)、工艺说明
3、结构特点 1)、N末端一般为长链或具有支链的疏水性氨
基酸(如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C 末端一般为具有环状结构的芳香族氨基酸 (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或脯氨酸。 2)、分子量小,小于1000Dal
4、降压肽的生理功能:
1)降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其降血压作用是通
过抑制人体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而实现的 2)促进消化吸收,促进脂肪代谢; 3)增强肌力,加速肌红细胞恢复; 4)抗过敏;
第二节生理活性肽
一、 生理活性肽定义
是沟通细胞间与器官间信息的重要化学信 使,通过内分泌等作用方式,使机体形成一个 高度严密的控制系统,依此来调节生长、发育、 繁殖、代谢和行为等生命过程,这些肽统称为 生理活性肽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矿物元素结合肽、酶调节剂和抑制剂、抗菌 肽、神经活性肽、免疫活性肽等
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抗菌肽
1、抗菌活性肽,它通常与抗生素肽和抗病毒 肽联系在一起,包括环形肽、糖肽和脂肽, 如短杆菌肽、杆菌肽、多粘菌素、乳酸杀 菌素、枯草菌素和乳酸链球菌肽等。 2、抗菌肽热稳定性较好,具有很强的抑菌效果
六、神经活性肽
1、 多种食物蛋白经过酶解后,会产生神经活性肽,如 来源于小麦谷蛋白的类鸦片活性肽,它是体外胃 蛋白酶及嗜热菌蛋白酶酶解产物。
3、内源免疫活性肽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β-内啡 肽,它们是激活和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的中心。
4、外源免疫活性肽主要来自于人乳和牛乳中的酪蛋白
第三节调味肽
一、调味肽定义
某些生物活性肽可以提高食品的适口性,改善食品 的风味,这种肽称为调味肽。 二、调味肽的种类及组成 1、酸味肽: 酸味肽通常是由酸性氨基酸如谷氨酸钠盐和天 冬氨酸钠盐组成的二肽或三肽。
2)β—酪蛋白磷酸肽(来源于β -酪蛋白): 是由25个不同氨基酸组成的,其中 有与磷酸基结合的丝氨酸5个,相对分子 质量3100。
3、酪蛋白磷酸肽的生理功能
1)促进小肠和骨骼对钙的吸收 由于CPP能够与多种矿物元素结合形成可溶 性的有机磷酸盐,充当了这些矿物元素特别 是钙在体内的运输载体,所以能够促进小肠 对钙和其他矿物元素的吸收
因此,生物活性肽是筛选药物、制备疫苗和食 品添加剂的天然资源宝库。
例如
3个月大的宝宝双眼查出视网膜母细胞瘤
I-1.

人工合成的胸腺五肽 (Thymopentin,简称TP5), 是胸腺生成素第32-36位的氨基酸 残基片段,是一种具有双向调节 作用的新型免疫调节剂。它主要 通过诱导T细胞,并与T细胞特 异受体结合,使细胞内cAMP水 平上升,从而诱导一系列胞内反 应,达到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 它还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本 品还可用于治疗肿瘤、免疫功能 低下和自身免疫病等。
2、 神经活性肽包括类鸦片活性肽、内啡肽、脑啡肽 和其它调控肽。神经活性肽对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调节人体情绪、呼吸、脉搏、体温等,与普 通镇痛剂不同的是,它无任何副作用。
七、免疫活性肽
1、定义:
能刺激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 肽称为免疫活性肽。
2、它分为内源免疫活性肽和外源免疫活性肽两种。
3)在肉制品和海鲜类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可延长保鲜期,防止褐变,保持食品的色泽。另外 GSH还有呈味性,具有较强的肉类风味。 4)在果蔬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有利于保持原有的营养和诱人的色、味。 5)在饮料加工中的应用 生产高谷胱甘肽含量的抗癌啤酒。
四、降压肽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 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它常伴有 心脏、血管、脑和肾等器官器质性病 变,易引发心脏病、脑、肾和眼等多 种并发症,我国目前高血压发病率已 超过13%,高于其他任何一种疾病.
二、生物活性肽的分类:
依据其功能,生物活性肽大致可以分为 生理活性肽、调味肽、抗氧化肽和营养肽等
三、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
(1)调节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平衡 (2)具有免疫活性,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具有免疫活性的内源肽包括干扰素和白细胞介 素,它们是激活和调节免疫应答的中心. (3)促进伤口愈合 (4)修复细胞,改善细胞代谢,防止细胞变性,能起 到防癌作用 (5)促进蛋白质、酶的合成与调控 (6)沟通细胞间、器官间信息的重要化学信使
• 武汉九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 酶法多肽 卵蛋白肽、大豆肽、酪蛋白磷酸肽、 牛初乳蛋白活性肽、羊乳蛋白肽、鱼 蛋白肽、虾蛋白肽、鲍鱼蛋白肽、鱼 翅蛋白肽、瓜蔬蛋白肽
二)酪蛋白磷酸肽的结构、分类和生理功能
酪蛋白磷酸肽(简称CPP)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矿 物元素结合肽,它能与多种矿物元素结合形成可溶性 有机磷酸盐。 1、酪蛋白磷酸肽的结构: 1)酪蛋白磷酸肽的分子内具有丝氨酸磷酸化结构 2)含有25-37个氨基酸残基,在pH7-8的条件下与钙 形成可溶性复合物,对钙的吸收作用显著。
第一篇 功能性食品理论基础
第二章 活性肽类
第一节 生物活性肽的基本概念
生物活性肽(简称活性肽)是一类有重要生理 功能的活性物质,在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如骨骼、 肌肉、感觉器官、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 统、免疫系统、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中都广泛存在。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人类摄食蛋白质经消 化道的酶作用后,大多是以低肽形式消化吸收的, 以游离氨基酸形式吸收的比例很小。进一步的试验 又揭示了肽比游离氨基酸消化更快、吸收更多,表 明肽的生物效价和营养价值比游离氨基酸更高。这 也正是活性肽的无穷魅力所在。
2、甜味肽: 甜味肽典型的代表是二肽甜味素和阿力甜素
它们具有味质佳、安全性高、热量低等特点.
3、苦味肽: 碱性二肽如鸟氨酸-β-丙氨酸呈现出强烈的苦味;苦味 是有些食品如啤酒、咖啡、奶酪等的重要口感组分。 4、咸味肽: 某些碱性二肽,如鸟氨酰牛磺酸-氢氯化物、鸟氨酰基β-丙氨酸-氢氯化物表现出强烈的咸味 5、增强风味的肽: 生物活性肽可以通过模拟、掩蔽、增强风味而提高食 品的适口性。
二、矿物元素结合肽:酪蛋白磷酸肽(促钙吸收肽,
Casein Phosphopeptide,简称CPP) 一)矿物元素结合肽的共同特征
1.多数矿物元素结合肽中心位置含有磷酸化的丝氨酸 残基和谷氨酰残基,与矿物元素结合的位点存在于 这些氨基酸带负电荷的侧链一侧,其最明显的特征 是含有磷酸基团。
2.与钙结合需要含丝氨酸的磷酸基团和谷氨酸的自 由羧基基团,这种结合可增强矿物质-肽复合物的 可溶性。
活性肽食用安全性极高,是当前国际食品界最热 门的研究课题和极具发展前景的功能因子。 属于功能食品基料的活性肽,目前研究较多的包 括 谷胱甘肽、降血压肽、促进钙吸收肽和易消化 肽等四种
一、生物活性肽定义:
生物活性肽是一类分子量小于6000D,构成蛋白质 的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 复杂的线性、环形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 具有多种 人体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
粉末状的CPP很稳定,当混于糕点面包之类焙 烤食品中,由于需在180℃以上高温环境加热20min 对CPP的稳定性有些影响。为此,可考虑在食品加 工的后期添加CPP等方法,以避免CPP受热。此外, CPP还可应用于饮料、糖果中。
三、酶调节剂和抑制剂:谷胱甘肽(长寿 因子、抗衰老因子,Glutathione,GSH)
萃取法提取GSH:
工艺说明; a)原料:植物种子胚芽、动物内脏、酵母等 b)萃取:关键是使GSH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其方 法有3类:①酶溶解法:将细胞置于合适的温 度、pH及缓冲液中,一定时间后激活胞内自溶 酶系统,溶解细胞壁和细胞膜,使其释放出胞 内物质。②化学抽提法:利用一些有机或无机 化学试剂溶解细胞壁和细胞膜上的表面结构或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胞内物质外流。③机 械破碎法:可采用高压均质法和高速球磨研磨 法。
1、GSH的结构和分布: 1)谷胱甘肽(GSH)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 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三肽化合物 2)GSH在小肠内可以被完全吸收,广泛存在于动物 肝脏、血液、酵母和小麦胚芽中
2、谷胱甘肽的生理作用作用:
1)自由基消除剂: 谷胱甘肽可以清除自由基,对机体起到强有力 的保护作用。 作为自由基消除剂,GSH可保护细胞膜, 使之免遭氧化性破坏,防止红细胞溶血,维持 红细胞的完整性,促进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 2)参与解毒作用: GSH能够与进入机体的有毒化合物、重金属 离子或致癌物质等相结合,并促其排出体外。
3)尽管动物体内外所产生的CPP的肽链长 短不一,但都含有相同的核心结构,既 成串的磷酸丝氨酸和谷氨酸簇. 下图为磷酸肽的活性中心结构
2、酪蛋白磷酸肽的分类 酪蛋白磷酸肽主要有两种物质: 1)a-酪蛋白磷酸肽(来源于a-酪蛋白): 是由37个不同氨基酸残基组成的, 其中有与磷酸基结合的丝氨酸7个,相对 分子质量4600。
5)还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和具有减肥作用,但其 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在欧洲市场上出现了 第一个降血压益生菌制 品——Evolus。它是采用特 殊菌种.瑞士乳杆菌发酵 的酸奶制品,经过严格科 学的工艺控制,得到高含 量的降血压短肽,从而起 到降血压作用。目前已进 入冰岛,葡萄牙和西班牙 等国家.
• 日本Calpis公司也成功生产出降血压酸 奶饮料.
(1)制备CCP粗品: 同酶解-沉淀法操作要点(1)-(5) (2)离子交换:选用H+型式的阳离子交换树脂,pH5.0 (3) 洗脱:进样结束后,用蒸馏水进行洗脱,收集洗脱 液,直到第一个样品峰完全洗出。 (4)冷冻干燥:-40℃条件下预冷2小时,然后在-60℃ 冷冻干燥机中干燥24小时。
5、应用
3)对由于放射性物质或防渗性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症起到保护作用。 4)纠正乙酰胆碱、胆碱酯酶的不平衡,起到抗过 敏作用 5)缓解缺氧血症、恶心以及肝脏疾病所引起的不适 6)可防止皮肤老化及色素沉着,改善皮肤抗氧化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