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顶柱合理厚度研究

合集下载

地采矿山转露采的开采程式研究

地采矿山转露采的开采程式研究

地采矿山转露采的开采程式研究崔晓荣;林谋金;喻鸿;郑炳旭【摘要】为了回收原地采矿山遗留的隐患资源,建立了完善的地采矿山转露天开采方法体系,指导地采矿山转露天开采的平稳转型.针对采场下方存在原地采留下的采空区,露天开采前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大型空区和空区群进行前期集中治理以实现宏观露天开采环境再造,开采中对影响施工安全的局部区域的小空区和盲空区进行综合探测分析和崩落爆破处理以实现微观采场作业条件再造.并总结了地下开采转露天开采矿山生产组织和现场管理的要点,为实现地下开采转露天开采矿山空区治理与露天开采施工协同作业奠定基础.【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6页(P30-35)【关键词】地下开采;露天开采;隐患资源;采空区;崩落爆破【作者】崔晓荣;林谋金;喻鸿;郑炳旭【作者单位】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广州510623;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广州510623;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长沙410083;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韶关512128;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广州510623;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51露天开采具有资源利用充分、劳动生产率高和生产安全有保障等方面的优势,世界上约80%的金属、稀有金属等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法[1-2]。

面对矿业黄金10年后的洗礼,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环保要求更加严格,对小矿实行撤消、合并成为新常态,国家亦鼓励和支持条件适宜地区的小矿由地下开采转为露天开采,避免小矿地下开采安全无保障、回采率低的缺点,满足我国对资源能源的大量需求,同时可让机动、灵活的民营资本在资源能源开采领域发挥其积极作用。

矿山开采采用大规模的露天开采或从地下开采转向露天开采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例如我国的广东省大宝山矿、河南洛阳钼矿、宁煤集团大峰矿和汝箕沟矿等纷纷从地下开采转入露天开采。

近年来,地下开采转露天开采成为国内外矿山开采研究的新热点[3-5],包括露天复采可行性论证与开采方案设计[6-8]、宏观地质环境评估与采空区安全稳定分析[9-13]、采空区探测与治理技术[14-18]、隐患资源露天复采施工组织管理[19-20]等,并逐渐地在国内外矿山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大孤山铁矿露天转地下过渡期开采境界细部优化

大孤山铁矿露天转地下过渡期开采境界细部优化

大孤山铁矿露天转地下过渡期开采境界细部优化范晓明;任凤玉;肖冬;丁航行;毛亚纯【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8(000)008【摘要】当前国内深凹露天矿转入地下开采已成为一大发展趋势,在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过渡期,露天生产与地下生产往往相互干扰,经常导致安全生产条件差和产量衔接困难.本研究结合大孤山铁矿露天开采末期,即将转地下开采这一工程背景,从露天地下协同开采的原则与过渡期产量平稳衔接要求出发,对大孤山铁矿露天境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小孤山采区露天独立延深开采和大孤山采区东帮境界西移两种技术改进措施,来改善过渡期协同开采条件.运用SURPAC三维采矿设计软件,对改进前后采剥矿岩量进行了分析计算,使露天开采境界得到细部优化.【总页数】4页(P19-22)【作者】范晓明;任凤玉;肖冬;丁航行;毛亚纯【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鞍钢集团鞍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鞍山 114043;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54【相关文献】1.建龙铁矿露天转地下过渡期联合开采方案研究 [J], 甘德清;张云鹏;白颖超2.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顶柱破坏模式和稳定性的研究 [J], 南世卿;宋爱东;张从军3.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顶柱破坏模式和稳定性的研究 [J], 南世卿;宋爱东;张从军4.浅析庙沟铁矿露天转地下过渡期配矿方案的优化 [J], 高岚岚5.姑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顶柱合理厚度研究 [J], 龙周彪;韩立军;孟庆彬;李兴权;刘晓帅;陶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研究现状与对策

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研究现状与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属矿产资源逐渐减少,不可避免的要经历露天转地下的开采过程。

尤其是对于宽体的、直接顶板稳固性不好的、连续性不好的,露天转地下的开采方式是必然会采用的。

主要原因是存在上述问题的矿产在开采时,极易发生顶板冒落的事故,对作业人员的生命造成的威胁不容小觑。

所以,近些年来,金属矿产的露天转地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思路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关键词: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研究现状1国内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发展现状国内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主要包括江苏的凤凰山铁矿、江西的良山铁矿、安徽的铜官山铜矿以及山东的金岭铁矿等,虽然我国露天转地下开采的金属矿数量不多,但在开采期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为此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多优良条件。

针对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的要求,金属矿行业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并改进了相关的开采技术,为露天转地下开采提供了理论支持。

江苏省的凤凰山铁矿属于我国最早的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区,且于1960年开始露天开采工作,并在1973年至1976年间转向地下开采,期间采用了恰当的过渡方式,因此提升了矿山的经济效益。

在过渡期开采过程中,露天与地下开采同时进行,为地下提供了充分开采时间,不但保障了露天残柱的回采,且为过渡期的持续稳产创造了优良条件。

同时,浙江的漓渚铁矿也属于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完成露天开采后,矿体走向留下了顶底板三角矿带以及三个露天坑。

而在进行地下开采工作后,对于底盘残矿主要采用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方法进行开采,而底板围岩则采用了爆破方式,作为地下开采的上覆层,有效保障了地下矿山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铜山露天矿也属于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实际案例,且其开采期间可以人为的控制爆破作业对地下作业面的破坏程度,且此矿采用了多排微差爆破方法,并严格控制了每段的药量,预防了地下巷道的冒顶与开裂问题,提升了矿山区域的稳固性。

在开采过程中,还计算了地震波的影响范围,确保地下工作人员可以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及时撤离至安全地带,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废石内排技术规范》标准研究与制定

《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废石内排技术规范》标准研究与制定

标准综述《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废石内排技术规范》标准研究与制定仇金辉(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北京100730)摘要:针对铁矿山开采产生大量排土矿石堆积,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产生重大安全隐患和资源的浪费等.分析国内外技术及应用,阐述科学合理推广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废石内排技术,减少废石堆积、资源浪费等,促进绿色矿山建设。

关键词:铁矿山;地下;废石;内排;技术;标准中图分类号:T D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0514(2020)06-0035-05《Internal waste rocks dump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pen 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of iron mine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tandardsQiu Jinhui(China Metallurgical Inform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Beijing 100730, China )Abstract: In view nf the large amount of dump ore accumulation in iron mine mining, take up a lot of land,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causing major security risks and waste of resources.Analysis of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omotion of the technology of waste roc k intern,reduce waste rock accumulation, resource waste and so on,promoting green mine ronslmrtion.Keywords: iron mine; underground; waste rocks; open pit; technical; standardo前言近年来我国提出加快生态文明、推进智慧矿 山、绿色矿山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 化资源管理对自然生态的源头保护作用,在矿山开 采、建设、维护一体化中,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促进矿山建设 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矿山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 和环境保护,推广和利用先进技术、工艺,淘汰了落 后生产工艺,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市 场竞争力。

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之安全实践探讨刘明强

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之安全实践探讨刘明强

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之安全实践探讨刘明强发布时间:2021-11-05T02:16:00.07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1期作者:刘明强[导读] 对于采用露天转地下开采方式的矿山,其特点是覆盖层较薄、矿体的延伸较长、矿床一般比较倾斜。

因为这类矿山的矿场在开采初期使用露天开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因此在早期开采中采用露天开采方式遵化市江城矿业有限公司唐山遵化 064200摘要:对于采用露天转地下开采方式的矿山,其特点是覆盖层较薄、矿体的延伸较长、矿床一般比较倾斜。

因为这类矿山的矿场在开采初期使用露天开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因此在早期开采中采用露天开采方式,但是当露天开采区域不断的深入后,随着露天采矿成本的增加,这些矿山就会逐步的转为地下开采。

因此这就要求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在进行转地下开采设计的时候,对露天和地下开采期进行统一的规划,在过渡期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对地上公路的运用,并且要尽力的去运用露天开采过程当中的设施,让矿山的露天开采平稳的过渡到地下开采,保证矿山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矿山露天;地下开采;安全引言矿山由露天转地下开采后,露天边坡及周围岩体与地下开采组成一个复合的动态采动体系,其变形和力学行为极为复杂,局部呈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征,给矿山的地压管理与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挑战,一直是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目前人们对脉状或者块状的矿山、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由于各种类型矿山地质采矿赋存条件的差异性,加之露天边坡岩体与地下开采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对露天转地下开采后岩体的采动变形机理与力学机制依然缺乏科学的、定量化的分析和表达。

1 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研究现状1.1 露天转地下采场结构参数研究现状矿山结构参数一般根据矿体倾角、赋存条件、矿区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采空区周围的构筑物情况以及围岩的稳固条件来选定。

目前,矿山结构参数并不是固定的,其确定一般有三种方法。

急倾斜厚矿体露天转地下矿山开采方法的探讨

急倾斜厚矿体露天转地下矿山开采方法的探讨

急倾斜厚矿体露天转地下矿山开采方法的探讨张延国;赵有国;王运永【摘要】某矿山为急倾斜厚矿体,以该矿露天转地下的设计实践为基础,探讨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适用条件.根据放矿理论,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上覆岩层“整体下移层”的特点,提出在满足干选废石回填后,以露天采坑作为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废石排土场和干排尾矿库,将排土场干选后的废石回填至露天采坑形成初始覆盖层,妥善解决了掘进废石、选矿厂尾矿的堆弃难题.【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露天转地下;放矿椭球体;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覆盖层【作者】张延国;赵有国;王运永【作者单位】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石家庄设计院;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石家庄设计院;五矿矿业控股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国内由采矿活动所造成的土地破坏及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尾矿库的环境污染及安全隐患更加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1990年我国由采矿活动破坏的土地面积为1.4万~2万km2,1990年以后每年以约200 km2的速度增加,2000年以后每年增加的速度扩大到340 km2。

这其中开采直接造成破坏的约占1/3,固体废弃物堆存造成的破坏约占2/3。

至2007年全国尾矿库12 718座,堆存总量80.46亿t,占地面积100万hm2,废石碴堆存总量约200亿t,占地面积约33.3万hm2。

由采矿活动造成的土地破坏及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

为此,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对采矿业提出了“发展绿色矿业、加强共伴生矿产及尾矿综合利用、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理念,新建或扩建尾矿库的审批愈加严格,征地愈加困难。

因此,矿山开采固体废弃物排弃成为了矿山建设的难题。

以河北省某大型露天转地下开采设计为例,探讨在设计过程中,以“绿色矿山”设计理念,利用干选后的废石回填露天采坑形成初始覆盖层,并以露天采坑作为露天转地下开采的排土场和干排尾矿库,妥善解决了掘进废石、选矿厂尾矿的堆弃难题,保证了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顺利实施[1]。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方案与技术措施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方案与技术措施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方案与技术措施路增祥;孟凡明;蔡美峰【摘要】Based on the relativities of the time and the space,the schemes of transition of mining from open-pit to underground were compartmentalized to project of transition with boundary pillar, transition in full-area and in subarea. The advantages and the shortages of the three schemes were expatiated simply. The stable transition project was brought forward with the case study of transition from open-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in Mengjia Iron Mine. Also,the technical measures of this project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of opencast,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mine aspects. The authors are looking forward to giving certain guidance on mines being on the point of transition from open-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in our country.%从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方面,将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过渡方案划分为留境界矿柱过渡方案、境界内全区过渡方案和境界内分区过渡方案三种,简要阐述了各方案的优缺点.以孟家铁矿工程为例,提出了该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方案,并从露天开采的生产布局、地下工程设计与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实现该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的技术措施,以期对我国即将实施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有所指导.【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2(021)011【总页数】4页(P91-94)【关键词】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平稳过渡;方案;关键技术【作者】路增祥;孟凡明;蔡美峰【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812;抚顺罕王傲牛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抚顺113001;抚顺罕王傲牛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抚顺113001;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8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03随着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浅部资源日益减少,目前我国许多矿山都相继进入或即将进入由露天开采转入地下开采的状态。

露天转地下矿山覆盖层合理厚度及安全结构的研究

露天转地下矿山覆盖层合理厚度及安全结构的研究
第 34 卷 第 1 期 2018 年 02 月
有 色 矿 冶 犖犗犖-犉犈犚犚犗犝犛 犕犐犖犐犖犌犃犖犇 犕犈犜犃犔犔犝犚犌犢
Vol.34.№1 February2018
文 章 编 号 :1007-967X(2018)01-12-04
露天转地下矿山覆盖层合理厚度及安全结构的研究
孟 繁 华 ,赵 刚
(中国有色集团 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辽宁 抚顺 1133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摘 要:露天转地下覆盖层作为地下开采的保护设施,具有防止冲击地 压、形 成 挤 压 爆 破 和 端 部 放
矿条件、阻滞水、减少漏风、防寒保暖、预防泥石流等作用。本 文 就 露 天 转 地 下 覆 盖 层 移 动 规律、安全作用特性、覆盖层形成 技 术 等 作 深 入 研 究,并 结 合 某 铁 矿 实 际 应 用 确 定 露 天 转 地下矿山覆盖层安全结构和合理厚度。
覆 盖 层 的 渗 透 系 数 与 其 孔 隙 比 、不 均 匀 系 数 、曲 率 系
数 都 存 在 较 强 的 相 关 性 ,根 据 实 验 结 果 和 量 纲 分 析 ,
覆盖层渗透特性与 其 粒 度 成 分 的 不 均 匀 系 数、级 配
全。
不同。在无贫化方 式 下 放 矿,覆 盖 层 递 补 放 出 椭 球 体 原 来 所 占 的 空 间 而 产 生 沉 降 凹 陷 ,放 出 量 越 大 ,松 动体发育的范围越 大,覆 盖 层 产 生 的 沉 降 凹 陷 量 越 大,覆盖层 的 沉 降 量 接 近 放 出 量;在 截 止 品 位 下 放 矿 ,没 有 放 出 废 石 之 前 ,覆 盖 层 的 变 化 情 况 和 无 贫 化
露天转地下开采势必造成高陡露天坡的局部失 稳 ,极 易 形 成 高 强 度 的 冲 击 地 压 ,合 理 厚 度 的 覆 盖 可 以减轻和消除冲击地压对采场巷道稳定性的破坏, 以保证井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露天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剥采比也随之增 加,开采难度逐步增大,达到临界深度后,就需要转入 地下开采[1] 。 由于露天采场已形成较高的陡峭边坡, 在其下部进行大规模采矿时,地下采场与深凹露天采 场形成一体,相互影响,给露天转地下开采带来一系列 安全问题[2-4] ,如:地下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围岩失稳, 引发露天边坡连贯失稳滑坡,又进而破坏地下采场围 岩稳定;露天采场坑底汇水涌入地下矿井,造成淹井事 故等。 为避免露天转地下采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一般
Abstract: For Gushan Iron Mine, adopting the drift and fill mining method after the transition from open 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design of crown pillar shall be simplified to the plane stress model of “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cantilever beam under gradient load ” . Then, the semi⁃inverse solution method of elastic mechanics was used to solve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stress components of the crown pillar within the boundaries, and with the tensile strength as a damage index,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the reasonable thickness of the boundary crown pillar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value obtained with such method for Gushan Iron Mine, the reasonable thickness of the crow pillar within the boundaries was determined to be within the range of 23 ~ 25 m by using FLAC3D numerical simulation. Key words: transition from open⁃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drift and fill mining method; crown pillar within boundaries; crown pillar thickness; Gushan Iron Mine; mechanical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第 39 卷第 2 期 2019 年 04 月
矿 冶 工 程
MINING AND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Vol.39 №2 April 2019
姑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顶柱合理厚度研究①
龙周彪1,2 , 韩立军1,2 , 孟庆彬1 , 李兴权1,2 , 刘晓帅1,2 , 陶 陆1,2
中图分类号: TD85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 / j.issn.0253-6099.2019.02.006
文章编号: 0253-6099(2019)02-0024-06
Reasonable Thickness of Crown Pillar for Transition from Open⁃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in Gushan Iron Mine
(1.中国矿业大学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116; 2.中国矿业大学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 以姑山铁留设的境界顶柱简化
为“ 梯度荷载作用下的悬臂梁超静定” 平面应变力学模型,采用弹性力学半逆解法求解出境界顶柱各应力分量的解析解,并以抗拉
要求从露天采场坑底到地下采场之间留有一定厚度的 境界顶柱( 隔离矿柱) [1] 。 境界顶柱厚度因矿岩稳定 程度、矿体开采条件、矿体形态变化等不同而不同[5] , 如果顶柱厚度偏大,会降低矿石回收率,造成资源浪 费;如果 顶 柱 厚 度 偏 小, 又 不 利 于 安 全 生 产[6-7] 。 所 以,在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过程中,境界顶柱厚度的选取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强度为破坏指标,计算出境界顶柱合理厚度的理论值。 运用此方法计算出姑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顶柱合理厚度的理论值,
并以此为基础数据,结合 FLAC3D 数值模拟获得了该矿境界顶柱合理厚度范围为 23 ~ 25 m。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开采; 进路充填采矿法; 境界顶柱; 顶柱厚度; 姑山铁矿; 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LONG Zhou⁃biao1,2, HAN Li⁃jun1,2, MENG Qing⁃bin1, LI Xing⁃quan1,2, LIU Xiao⁃shuai1,2, TAO Lu1,2 (1.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Geomechanics & Deep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Jiangsu, China; 2.School of Mechan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Jiangsu, 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