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
建龙铁矿露天转地下过渡期联合开采方案研究

·采矿工程·建龙铁矿露天转地下过渡期联合开采方案研究甘德清张云鹏白颖超(宽城建龙铁矿)(河北理工学院)摘要建龙铁矿正处于露天开采、地下一期斜井开采、边角矿帄硐开采,以及地下二期工程建设共同存在的过渡时期。
根据矿山开采现状和稳产过渡要求,提出了5 种过渡期联合开采方案。
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推荐建龙铁矿采用露天扩圈开采、不改造斜井、主副井分期建设、先期副井提升210m 水帄矿石的联合开采方案。
关键词露天转地下过渡期联合开采Study on t he Combined Min i ng Schem e f or the Period of T ransit i on f r omOp enca s t i ng to U n d ergroun d Min i ng at Jianlong I ron MineG an Deqing Zhang Y unpeng Bai Y ingchao( Hebei I n st i t u te of S c ience a n d En g i n e eri n g) ( Ku a ncheng J i a nlon g I ron M i n e)Abstract J ianlo ng Iro n Mine is no w in a t ransitio n p eri o d when op encasting ,inclined shaf t mining ,adit2cut mining fo r edge of o re No . 1 undergro und p hase and t he co nst ructio n of No . 2 undergro un d p hase coexist . Acco rd ing to t he mining act u alities and t h e requirement of st ab le t r ansitio n of p r o ductio n of t h e mine ,five alt er natives of co m b ined mining fo r t h e t r ansitio n p erio d were made. Thro u gh t echnical and eco n imical co m p arisio n and analysis , it is reco m mended t h at t h e scheme be used which includes enlarged op encasting ,no n2t r ansfor matio n of t h e inclined shaf t ,se p arat e co n st r uctio n of t h e main and t h e auxiliary shaf t s and t h e lif t ing of 210m level’s o re by t h e early bu ilt auxiliary shaf t .K ey w ords Transitio n f r o m op en2pit to undergro un d , Transitio n p erio d ,Co m b ined mining建龙铁矿为中型贫铁矿床,矿石类型为鞍山式磁铁矿。
基于3DMine 701矿露天转地下及过渡开采

4 0m标高处合并 。大岩管地表呈椭圆形 , 长轴方 向约 3 0 , 体 倾 角 约 8 。 0 。矿 5 。小 岩 管 地表 形 态 似 一 向北 伏 卧 的尾 瘦体 肥头尖 的“ 鸽子 ” 。 J
—
入 地下 开采 。
2 3 Mie实 体 模 型 构 建 D n
3 Mie 一建 立数 字矿 山 中常用 的软 件 , D n是 它将 二维 和三 维置 于 同一 个 窗 口中 , 可通 过 右 键完 成 切 换 。可 以直接 打开 、 编辑 、 改 A tC D图库文件 。 修 uo A 首先 建 立 矿体 实 体模 型 , 体 模 型是 由一 系列 矿 的三 角 网组 成 , 用 控 制 线 和 分 区线 联合 方法 建 立 采 模型 _ 。实 体模 型不 仅仅 描 述 物 体 的轮 廓 , 可 以 6 还 计算 地质 体 的体 积 和表面 积 , 切割 剖 面 。在 3 Mi D n e
会造 成 自相交 , 添 加 控 制线 , 切 割 一 0m 剖 面 需 即 4 线再 分别 连接 +1 水平 的 3个 剖 面线 , 0m 最后 分别
在 一 01 和 +10m水 平进 行线 内连 接三角 网。通 4 1 3 5
3 Mie软件 建 立 矿 体 、 拓 系统 三 维 模 型 , 以更 D n 开 可
矿 区地 形平 缓 , 中 低 山 , 利 1大 小 岩 管及 属 胜 2脉 的 矿 区 , 拔标 高 约 2 0m。矿 区 内第 四 期地 海 6 层 分布甚 广 , 洪坡积 物 为主 , 现代 河床沉 积砂砾 层 中 含 金 刚石 , 体 附近形 成砂矿 。 矿 矿 体呈 管状 , 由大 、 岩 管 及 2 脉组 成 , 者 于 小 三
摘
要
低品位露天金矿转地下开采问题研究

低品位露天金矿转地下开采问题研究发表时间:2020-11-19T15:04:15.53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作者:席涌乾苏靖宇[导读] 摘要: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产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该矿以储量大、品位低、易采选闻名于世。
内蒙古太平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包头市 014000 摘要: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产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该矿以储量大、品位低、易采选闻名于世。
随着地表可开采资源的逐年减少,矿山挖掘范围逐渐加深,将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成为矿山新的出路,这其中转型期间的过渡方案是矿山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在此期间,根据矿山的地质条件,将露天开采与地下建设工程相结合,互相利用提高生产,直至地下工程顺利开采,做到矿山不停工。
关键词:露天金矿;露天转地下;过渡;转型引言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是华北陆台北缘的超大型金矿,该矿储量巨大,矿体埋藏较浅,自2002年建矿以来,一直采用露天开采方式,但是这样只能采出浅部矿体,对深部矿块很难涉及。
尤其近几年来,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成本逐年增加,开采条件开始恶化,对深部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提上议程,最终确定露天转地下开采方案的实施。
1、浩尧尔忽洞金矿地质条件就目前情况而言,露天开采是我国矿山的主要开发手段之一,尤其在金属矿山方面被广泛应用,但这种方法不能完全利用矿山资源,对深部矿产资源很难进行有效开发,大部分矿山在多年开采后,都转为地下开采,这其中对矿山的地质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
浩尧尔忽洞金矿属于低温热液型金矿,含矿岩层为比鲁特岩组,为该区域主要出露地层之一,矿区岩性多为浅变质岩,产出于浩尧尔忽洞向斜南部,整个矿区被一条近似南北向的破碎带所切割,形成东、西部两个矿段。
其中,东矿段为主要矿体,由于变质条件、地质活动等方面原因,该矿段南帮地质构造简单,岩性致密、坚硬,但多为不含矿岩体;北帮由一条脆-韧性剪切带呈近东西向分布,贯穿整个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层破碎、岩性疏松,极易造成滑坡、滚石等地质灾害。
永平铜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的讨论

露天采场生产能力不 能充分发挥 , 坑采基建资金提
前 投入 。
经过方案综合 比较 , 选择方案 Ⅲ即露坑联合开 采作为永平铜矿露天转地下过渡方案。
2 露坑联合 开采 露采方 案
( )开拓运输系统 。采场 目 1 前采用的是汽车开 拓运输 , 开采境界 内已形 成的下盘固定 帮上 布置 了 固定运输坑线与境外 的原矿运输和排废道路相接 , 工作平 台上采用移动坑线联接。运输设备有特雷克
22 3
采
矿
技
术
20 ,() 06 6 3
石 场边坡 之 间形 成 污 水 调 节 池 。池 底标 高 为 +8 2 I, 坑移动 泵站将 迁至 污水 调 节池 , T南 I 重新 安设 排水 管 。将 废水扬送 到 +10m或 +14m 的水 沟 。 泵 3 5 站布置 形式 不变 。
方案 Ⅱ。南坑单独提前开采 。目前南坑开采 已 结束 , 根据南坑矿体埋藏条件可单独 开采 。南坑单
独提前开采 , 不但可以弥补由于露采 出矿能力下降 的欠 产 , 同时也 可 以锻炼 坑采 队伍 , 以后 的大规 模 为
坑采提供技术保 障。在不影响露采的情况下 , 西部 边坡 内矿体也可以提前开采。北坑底下矿体的大规 模坑采待露采结束以后进行。
斯 30 3 7型 4 和 贝拉斯 72 5t 5 3型 4 2t自卸汽 车 。
1 露天 转地 下开采 过渡方案选择
露天开采转地下开采必然存在过渡问题。结合 矿山实际 , 适合永平铜 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的方 案主要有以下 3 种。 方案 I 。露天开采结束后转入地下开采。露天 按 1 td生产 至 2 1 , 后 按坑 采 50 / 万 / 02年 然 00td生
露天矿山转地下开采隔离层安全厚度及采动稳定性研究

露天矿山转地下开采隔离层安全厚度及采动稳定性研究摘要:大型矿山,在露天开采后期及结束后,将采用地下开采,而研究露天转地下开采采矿方法是基础性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基于此,对市政工程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露天矿山转地下开采;隔离层安全厚度;采动稳定性引言露天转地下开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地表矿坑与地下结构组成复合的动态开采系统。
其中,在露天转地下联合开采过渡时期,隔离层的设计是关系到矿山能否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通过布置一定厚度的隔离矿柱可以保障露天与地下开采同时正常运行。
若隔离层过薄,会对井下生产带来极大安全隐患,若隔离层太厚,又会使得矿产资源严重浪费。
因此,隔离矿柱安全厚度的确定及其采动影响分析是露天转地下矿山需要开展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
1工程概况某铜矿分为露天和地下开采2种方式:露天开采分南北2个采坑,南采坑计划开采到最低标高34m水平,现已完成开采,北采坑计划开采至-50m水平,现已开采至底部境界标高-14m;地下开采范围为矿权范围内+300~-255m,首采中段为-100m中段(标高-50~-100m),现已经全部完成回采并进行了充填,正在回采的-150m中段,采场分布高度为-95~-137m,因前期露天开采仍在进行,地下开采采用嗣后充填采矿法。
2隔离层安全厚度计算常用的隔离层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荷载传递线交汇法、厚跨比法、结构力学法、松散系数理论法、普氏拱理论、空场长宽比法、K.B.鲁别涅依特理论估算法等。
3数值模型建立及开采方案3.1三维建模采用FLAC3D程序建立三维计算模型,模型尺寸:矿体倾向X=1250m,走向Y=1050m,标高Z为-300m至地表。
整体模型网格采用六面体单元划分,共计473058个实体单元,461200个节点。
3.2边界条件模型上部设置为自由面,允许发生自由位移,四周设置法向约束,限制水平位移,允许发生竖向位移,底部设置固定约束。
计算时不考虑其他构造应力的作用,在垂直方向施加反向应力加速度,在自重应力下平衡初始地应力。
露天转地下过渡层开采及处理方案研究

・
试验研 究・
露天转地下过渡层开采及处理方案研究
南世 卿 唐 春 安 ,
( 东北大学岩石破 裂与失稳研 究中心 ; 1 唐钢石人 沟铁矿 )
摘
要 : 露天转 地 下开采 中的过 渡层 以上 露天坑 积水 问题 、 天部分 的 生产与 过渡 层处理 之 对 露
闻的 关 系、 渡层 本体 的地 压与 监控 、 过 过渡 层 以下首 层 开采 的 生产 安全 、 下 开采 引起 的 露 天边 坡 地
失稳、 过渡层 开采及处理形成覆盖岩层问题等开展深入研 究。通过资料收集、 物理 力学试验 、 检测 与监控、 数值分析与计算、 工业实验及论证等项科研工作的开展 , 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实现 了真 正意 义上 的露 天转 地 下开采 。 关键 词 : 天转地 下开采 ; 渡层 ; 露 过 开采及 处理 方案
露天转地下稳产过渡生产实践

中 图分类 号 :D 59 T 8
文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0958 (070—050 10—6320 )707—3
1 前 言
工程施工同时有序进行 , 采取 了以下措施 。 () 1合理安排井下开拓及采准工程的施工顺序 。
露 天生 产 爆 破 和 井 下 开 拓 及 采 准 工 程 施 工 同 时 进 行 , 了减 少 露 天爆 破 对井 下 巷 道 的破 坏 , 50 为 除 8m 回风巷 及 56 5m下盘 联 络巷 等关 键 线路 必 须 按 进 度 计划 连 续组 织施 工 外 , 对 露 天 坑 底 的 回采 进 路施 正 工应 尽 可能 尾 随露 天 爆 破 同方 向滞 后 推 进 , 由东 即 至西依 次进行 , 且保 证 井 下 巷 道 距 露天 爆 破 炮 孔 的
采矿方法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 具体过渡方案 是: 露天 开采境 界底 部标 高为 50 50~50 8m,8 7m用露 天法 进行 穿爆 , 爆破 后 的矿 石 暂 留 在采 场 内作 为井
下开 采 的部 分 覆 盖 层 , 同时 在 50 水 平 以上 回填 8m 2m厚度 的 岩石 , 形 成 3m 厚度 的井 下 回采 覆 盖 0 共 0 层 , 下 ( 底 ) 56 水 平 ( 井 坑 在 5m 首层 ) 无 底 柱 分 段 用
露天转地下稳产过渡生产实践
李希 平 徐 彬
( 通钢集 团板石矿 业公 司)
摘
要 : 过规 划和技 术 攻 关 、 定科 学合 理 的露 天 转 井 下过 渡 方 案 , 下首 层 采取 高强 开采 通 确 井
和 井下 防排 水 通风 防寒措 施 , 实现 了露 天 转 井下稳产 过渡 且 井下投 产 当年 达产 。 关键 词 : 天 转 井下 ; 产过 渡 ; 施 露 稳 措
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最佳开采模式研究

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最佳开采模式研究我国铁矿资源目前85%以上为露天开采,经过近几十年的开采和不断增产,国内的大部分露天矿山企业都面临着露天采场闭坑、即将转入地下开采阶段。
鉴于我国露天矿山企业多为深凹露天矿的特点,在转入地下开采时将面临更多的困难。
为实现露天向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必须对涉及平稳过渡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其中露天转地下相互协调安全高效采矿工艺技术是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通过现场调查、综合分析、方案设计及优化、类比分析、数学分析方法等手段对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开拓系统衔接、过渡阶段采矿方法以及过渡模式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为保证露天转地下能衔接紧凑,持续稳产,石人沟铁矿采用露天分段结束、地下分期建设、分段投产的方法是可行的,但已投入的工程服务期短、利用率低,露天转地下过渡缺乏完善的整体规划。
(2)针对如何充分利用原有主井和副井,尽量减少改造的问题,提出了新掘副井、一期副井改造延深、新掘盲竖井三种方案,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推荐采用新掘副井方案。
(3)经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推荐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采用主副竖井加辅助斜坡道开拓方案。
(4)通过对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模式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过渡期的生产能力较低,矿床的综合产能可能利用程度很低。
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时空联系程度较低,缺乏统一、全面的规划。
另外,过渡期较短,空间联系比较紧密,但因为过渡时间不充足,以及预留露天坑底境界保安矿柱使露天开采及地下开采的开拓系统及回采工艺结合程度偏低。
(5)通过对矿体按厚度和倾角进行分类统计可知,中厚及厚大矿体占90%以上,倾角均为倾斜至急倾斜。
可采用的采矿方法有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及空场嗣后充填法等。
为满足生产管理与安全技术管理的需要,针对开采技术条件,通过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优化选择,得出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最优采矿方法: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 2006-12-1 9:50:44 中国选矿选煤网
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通钢板石矿业公司上青矿考察报告高战敏 迟淑萍(鞍钢集团矿业设计院,辽宁鞍山114004) 摘要:露天转地下开采是许多大中型矿山迟早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板石矿业公司上青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的经验以及对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露天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经验 中图分类号:TD8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550(2006)03-0029-020 引言 露天转地下开采是地表有矿体出露、且矿体埋藏较深矿山和矿体埋深虽不是很大、但地表缺乏足够容量排土场的矿山迟早要面临和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露天开采多采矿少剥岩,甚至只采矿不剥岩和地表缺乏合适排土场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矿山的露天转地下开采要提前进行。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有冶山铁矿北采区等矿山或采区陆续从露天转为地下开采。近年来,通钢板石沟和首钢石人沟等铁矿也从露天转为地下开采。板石矿业公司上青矿是近几年露天转地下开采工作比较成功的一座矿山。1矿山概况上青矿开采对象为矿区的4#、5#和6#矿组.矿体平均厚度约30m,矿石平均地质品位34.11%。原露天开采分为3个采区,分别为老西端、北露天和南露天采区。其中北露天采区始建于1966年。2002年转入地下开采,累计采出矿量1000多万t,转入地下开采最主要的原因是原露天坑帮地形很陡。扩帮露天开采经济上极不合理。该矿地下开采设计生产能力110万t/a,2004年实际产量超过120万t,估计2005年产量为115万t。2上青矿目前开采工艺系统2.1矿井开拓运输2.1.1 竖井系统矿井开拓方式为竖井开拓,共有5条竖井,主井、副井、中央风井、东风井和西风井。主井专用于提升矿石,提升容器为5t箕斗,卷扬机为单绳落地式;副井净直径6m,主要用于提升人员、材料和岩石,卷扬机亦为单绳落地式,提升容器为3个罐笼。其中两个较大的提升岩石和材料,另一个较小主要用于提升人员,一次最多可乘6人,井筒内未设梯子间;中央风井主要用于矿井进风和提升大件.如铲运机、凿岩台车、电机车和矿车等;东风井和西风井主要用于矿井回风,同时兼作矿井的安全出口。2.1.2矿岩水平运输井上下矿岩水平运输方式采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矿车组,矿石采用
2.5m3侧卸式矿车,岩石用0.7m3翻转式矿车,矿石列车运输的矿石量及品位采用计算机系统自动监测。2.1.3斜坡道矿井未建主斜坡道,而设有采场斜坡道用于采场各分段之间无轨设备的上下,巷道断面3.5m×3.5m,坡度18%左右,巷道支护形式为喷射混凝土,路面为混凝土路面。2.2采矿方法2.2.1 采矿方法及矿块主要结构参数采矿方法为目前国内外大中型地下铁矿普遍采用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初期进路间距和分段高度均为10m,目前为12m,以后准备增加到15m。矿石溜井间距90m,岩石溜井间距180m。2.2.2回采工艺设备 井巷掘进:爆破方法同国内类似矿山的一般做法.即采用7655型凿岩机凿岩,人工装药爆破;天溜井掘进采用吊罐法。 中深孔采矿凿岩:采用YG-90型凿岩机和瑞典阿特拉斯公司生产的H254型凿岩台车。 据介绍,利用H254型台车已穿孔7000多米,纯凿岩效率为2.4m/min。台车年出车率按50%、每班凿岩机时间按5小时、接杆与凿岩时间各占50%、每米炮孔崩矿量为10t计算,年采矿效率为74.25万t。如果将出车率提高到60%,再将目前的人工接杆方式改为自动接杆方式,该台车的年采矿量有望达到、甚至超过整个矿井的年产量110万t。
采场矿石运搬:主要采用2m3电动铲运机(国产)。2.2.3矿石贫化率受原矿平均地质品位较低所限,再考虑矿石综合生产成本等因素。集团公司要求矿石贫化率为17%.但实际贫化率超过20%。2.3矿井通风 矿井采用中央风井进风,两翼的东、西风井对角式回风。按规程,中央风井井口应设空气预热设施,但由于该井目前正在延深和控制采矿综合生产成本等原因,矿山目前暂未设空气预热设施。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的影响,副井井口在冬季存在结冰现象,这是矿山冬季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隐患。另外.受中央进风井位于矿体走向中央,而副井位于矿体走向的西端和矿井通风设施尚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矿山井下局部通风状况不理想。3上青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经验该矿露天转地下的过渡时间大约4年,而且实现了稳产、甚至超产过渡。3.1员工培训在全面转入地下开采之前,该矿已有多年的地下开采经验,拥有熟悉井下开采工艺的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这对露天转地下开采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从某种角度看,地下开采完全不同于露天开采,且要比露天开采更复杂一些。职工不熟悉地下开采工艺,不会使用地下采矿设备是根本不行的。3.2过渡期矿井防淹由于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不论最终露天底与地下采区之间是否留设境界顶柱(上青矿未留),矿体倾向的开采顺序都是自上而下。也就是说,露天底下部的境界顶柱或第一个分段首先要崩落,这样露天坑的积水就会全部渗入井下,这就要求矿井具有足够的排水设施,以防淹井事故发生。3.3过渡期防寒同矿井防淹一样,受回采顺序所限,露天转地下开采初期,甚至较长时间都存在冬季防寒问题。这是由于开采初期采场距地表较近,冬季采场上覆岩层及采场空气温度较低所致。如果通风系统不完善、冬季采空区向采场进风,此问题将更严重。解决的方法是加大覆盖层厚度(在25m以上)和使采场污风通过爆堆和覆盖层回到地表。3.4过渡期通风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通过加大覆盖层厚度防止露天开采末期爆破作业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大量涌入井下,又要在采用爆堆通风的情况下,防止局部回风量过大。不然就会出现系统风量充足,而有些作业面风量不足的问题。3.5露天开采末期生产爆破该矿的经验是尽量减少一次的爆破量和尽可能使露天爆破工作与地下建设工程的位置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露天爆破工作影响地下开采工程的建设,尤其要减少露天爆破作业对地下已掘凿井巷的破坏。3.6大件下井问题该矿目前无设备斜坡道,井下出矿用铲运机、凿岩台车和电机车等大型设备靠中央风井上下,这种提升方法的最大缺点是效率低,安全性较差,有时还需要在地表对大型设备进行解体,下到井下后再重新组装。要解决这个问题,设计部门应与矿山充分沟通,为矿山日常生产管理和长远发展留有余地。3.7引进设备大中型地下矿山的发展趋势是设备大型化和自动化,该矿引进了先进的凿岩台车,并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就整个矿山综合装备水平来看,与国内类似矿山还有差距。4上青矿经验对眼前山铁矿未来建设借鉴意义 鞍钢集团鞍山矿业公司眼前山铁矿始建于1963年,1965年建成投产,铁矿现采场长1410m,宽570~710m,封闭圈标高93m,目前最低开采水平标高-111m,台阶高度12m,台阶坡面角650,矿石年产量300万t。预计最终露天底标高-195m,尚可服务6~7年,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准备工作迫在眉睫。 单从开采方式的转变看,眼前山铁矿由露天转地下开采与上青矿有许多相似之处。上青矿露天开采平稳过渡到地下开采的经验和教训对该矿未来的建设工作有许多借鉴意义。不过,由于眼前山铁矿矿石储量大,生产能力大.矿体走向短,所以有些问题需要更重视。4.1员工培训在建设前期从眼前山铁矿抽调部分管理技术人员和工人到类似矿山培训;在建设过程中抽调有实践经验的矿山管理技术人员和工人到眼前山铁矿工作。另外,眼前山铁矿地下开采规划生产能力很大,将来势必要引进一些大型先进设备,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还要请国外生产厂商对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和设计人员进行培训。4.2排水、通风、防寒和控制爆破 可以预测,眼前山铁矿未来将存在上述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比上青矿还要严重。 该矿现有露天坑较大,北帮较陡,雨季矿坑水量将很大,所以必须更加重视这一问题。露天坑内本身的降雨量无法减少,但可以通过在地表设截洪沟等方法,尽量减少从露天坑外进入井下水量。规划能力大,但矿体走向短,控制爆破问题也很重要,应组织人员研究、并尽快回收挂帮矿量,既增加矿石产量,又为未来全面转入地下开采积累一定的经验。4.3覆盖层要有效解决露天转地下过渡初期地下开采工作可能遇到的排水、通风和防寒问题,关键是要在地下采区的上部形成足够厚度的岩石覆盖层。眼前山矿应把露天生产废石用作地下开采上覆岩层,其显著优点是可减少露天排土场的占地面积。但这种做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1)是否能够无限制的向原有露天坑内排岩,即地下开采上部的覆盖岩层是否越厚越好;2)排岩设备和人员在地下开采岩石移动范围内工作,开始是安全的,何时是不允许的,这是一个复杂的岩石力学问题。4.4引进设备眼前山矿有利一面是矿体厚度大,矿体急倾斜,矿石储量大;不利的是矿体走向短。未来的主要生产设备,如平巷凿岩、天溜井凿岩、中深孔采矿凿岩、采场出矿和矿岩井下水平运输设备等,要部分、甚至是大量从国外引进。4.5设备斜坡道问题 主要生产设备的引进,必然带来大型生产设备出入矿井的问题。根据上青矿经验,并参考国内外类似矿山的实践和结合眼前山矿目前的地表地形条件,建议设主斜坡道——设备斜坡道,以降低大件出入矿井时工人的劳动强度,方便矿山生产管理。5结语 眼前山铁矿已进入露天开采的末期,按照上青矿过渡的经验,并结合矿的规划生产能力以及公司目前的实际,建议公司进一步加快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