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与血凝酶的主要区别

合集下载

凝血酶散、血凝酶与奥美拉唑联用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

凝血酶散、血凝酶与奥美拉唑联用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及其对炎症因子和RANTES、MCP-1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5):651-654.[18]黄菲,刘钊,鞠双双,等.德州地区245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及总IgE 水平检测结果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21,43(2):236-237,251.[19]杨迪,马鲲鹏,孙秀霞,等.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与富马酸卢帕他定片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J].华西药学杂志,2022,37(1):108-110.[20]程永好,班懋洁,贺娟,等.D-二聚体、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和受体检测对慢性荨麻疹诊断及预后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21,29(5):114-116.[21]王栩芮,傅文斌,孙弋淇,等.当归饮子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7):877-880.(收稿日期:2023-06-03) (本文编辑:田婧)①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 吉安 343000通信作者:彭解华凝血酶散、血凝酶与奥美拉唑联用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彭解华①【摘要】 目的:探讨凝血酶散、血凝酶、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

对照组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凝血酶散、血凝酶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

比较两组输血量、相关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皮生长因子(EG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P <0.05)。

当「凝血酶」遇上「血凝酶」你分的清吗?

当「凝血酶」遇上「血凝酶」你分的清吗?

当「凝血酶」遇上「血凝酶」你分的清吗?血凝酶≠凝血酶:给药途径千万别搞错。

巴曲酶≠巴曲亭:有一种血凝酶其商品名叫「巴曲亭」。

同为巴曲酶:具有止血作用的巴曲酶被称为血凝酶;具有溶栓作用的巴曲酶又被称为去纤酶。

同为血凝酶:蛇源不同,起作用与止血效果不完全相同。

案例再现某医院急诊科收住了一名 70 余岁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时带入「凝血酶」交予护士保存。

入院后医嘱:「血凝酶」1kU 肌内注射,1kU 静脉注射。

主班护士核对医嘱后将执行卡交予责任护士执行。

责任护士接过执行卡后取出病人自带的「凝血酶」,注入溶媒后抽取药液至病房,核对姓名后执行了肌内注射、静脉注射。

这时,一名家属突然发现护士给病人注射的是自带的「凝血酶」!结果可想而知:患者最终没有抢救过来,医院为此走上了被告席!提醒:临床上有很多一字之差的相似药,不管是医生、药师、护士一定要加以重视。

一字之差凝血酶和血凝酶先来区分本文案例中提到的「凝血酶」与「血凝酶」。

凝血酶为机体本来就存在的凝血因子之一,但血凝酶为非凝血因子。

两者作用相似,但靶点不同。

作用不一巴曲酶和巴曲亭巴曲酶(Batroxobin)是 WHO 对毒蛇 Bothrops atrox 蛇毒中所含的纤维蛋白促凝蛋白酶所命名的通用名。

研究发现Bothrops atrox 有五个亚种,有一种亚种Bothrops moojeni 蛇毒所含的巴曲酶与来自B.atrox 蛇毒的巴曲酶在理化性质、生化特点、作用等方面均不同。

由 B.atrox 蛇毒中分离到的巴曲酶具有促凝血特性,可用于止血;而由B.moojeni 蛇毒分离到的巴曲酶具有去纤维蛋白原作用,可用于溶栓,二者的作用及应用各异,但均曾简称为巴曲酶。

在我国,具有止血作用的巴曲酶被称为血凝酶;与此相对具有溶栓作用的巴曲酶又被称为去纤酶。

再来列一个表格:通用名商品名作用蛇源巴曲酶血凝酶立芷雪具有促凝血特性 B.atrox巴曲亭蛇毒去纤酶东菱迪芙去纤维蛋白原作用B.Moojeni 蛇毒由于曾经同名「巴曲酶」,在早期的医学教材中并没有区分开来。

区分凝血酶与血凝酶

区分凝血酶与血凝酶

区分凝血酶与血凝酶
凝血酶凝而不入血,血凝酶入血而后凝。

血凝酶是由巴西矛头蝮蛇(Bothrops Atrox)的蛇毒中分离提纯的。

用于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医疗情况,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也可局部使用。

凝血酶为牛血或猪血中提取的凝血酶原,经激活而得的无菌冻干品。

用于手术中不易结扎的小血管止血、消化道出血及外伤出血等。

只能用于局部止血,口服或局部灌注,严禁注射,如误入血管可导致血栓形成、局部坏死危及生命。

1、两者到底有多像?
两者一般是单支发放。

从外表上看两者是这样的,名字极其相似,都为白色粉末,极易混淆。

如错把凝血酶当血凝酶使用,注入血管,后果不堪设想可能危及生命!
2、如何来区分?
果发现处方或医嘱中凝血酶的使用方法为注射,必须拒绝发放,并告知医生更改处方。

另外,还有一些区别。

比如血凝酶一般有“注射用”字样。

有些品种的凝血酶外包装上有“严禁注射”的字样。

3、血凝酶和凝血酶资料汇总。

常用止血药.

常用止血药.

常用药物剂量及用法

血凝酶: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也可局部 使用。成人:每次1.0—2.0KU, 紧急情况下, 立即静脉注射1.0KU,同时肌肉注射1.0KU。 各类外科手术:手术前1小时,肌肉注射 1.0KU,或手术前15分钟,静脉注射1.0KU。 手术后每日肌肉注射1.0KU,连用三天,或 遵医嘱。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病人的 出、凝血时间。应防止用药过量,否则疗 效会下降。
常用药物剂量及用法

止血敏:用于预防手术出血:术前15~30分 钟静注或肌注,1次0.25~0.5g。用于治疗出 血:口服,成人每次0.5~1g,儿童每次 10mg/kg,1日3次。肌注或静注,每次 0.25~0.75g,也可与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 日2或3次,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注意事项: 毒性低,但有报道静注时可发生休克。
分类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酶 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被 激活,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代表药 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抑 肽酶等。其中6-氨基己酸因作用强度弱、维 持时间短、副作用较多,现已少用。
分类

其他外用止血药:可吸收创面止血封固剂、 明胶海绵、吸收性止血绫、小蘖胺、云南 白药、止血粉8号、止血消炎贴等。
常用药物剂量及用法

维生素K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 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 小 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 2、预防新生儿出血: 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 注2-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 下注射0.5-1mg,8小时后可重复。 3、本品 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 1mg/分。
常用药物剂量及用法

氨基己酸:静滴,开始一次4-6g,5-10%葡萄糖 或生理盐水100ml稀释,15-30分内滴完.维持 量每小时1克,日不超过20g,可连用3-4日.口服, 成人每次2g,小儿按0.1g/kg计,一日3-4次,可连 用7-10日或更久。禁忌:泌尿道手术后,血尿 病人,有栓塞性血管病史者慎用。用口服避 孕药的妇女,应用此药发生血栓形成的危 险较大;与酚磺乙胺混合注射可引起中毒, 慎用。

血凝酶、凝血酶、凝血酶原……区别有多大?!

血凝酶、凝血酶、凝血酶原……区别有多大?!

⾎凝酶、凝⾎酶、凝⾎酶原……区别有多⼤?!作者:Gcplive来源:药评中⼼医院药房和临床科室的冰箱中,常同时保存有三种凝⾎药:注射⽤⾎凝酶、凝⾎酶冻⼲粉、⼈凝⾎酶原复合物。

这三种药物的来源、成分、作⽤、适应症、给药途径均不相同,绝对不可以弄混。

请牢记三种药物的主要区别!通过基本概念,理解适应症的区别1、哪两种药可⽤于⽌⾎?凝⾎酶可将可溶性纤维蛋⽩原转化为不溶性纤维蛋⽩,可在不添加其他物质的情况下引发⾎液凝固,⾎凝酶具有凝⾎酶样作⽤。

——凝⾎酶冻⼲粉、注射⽤⾎凝酶有⽌⾎作⽤,可以⼲粉或溶液形式⽤于出⾎表⾯(外伤、⼿术创⾯、消化道出⾎)。

2、为什么⾎凝酶可以全⾝给药?⾎凝酶不是凝⾎酶。

凝⾎酶可激活⾎⼩板,促进⾎⼩板聚集;但,⾎凝酶在完整、平滑的⾎管内⽪中,⽆促进⾎⼩板聚集作⽤,也不影响⾎液中的凝⾎因⼦浓度。

——注射⽤⾎凝酶可全⾝给药(静注、肌注、⽪下)⽆⾎栓形成危险,可⽤于治疗出⾎性疾病和预防⼿术出⾎。

——故有⾎栓病史者禁⽤!⾎栓⾼危⼈群(如⾼⾎脂)慎⽤。

3、华法林出⾎应该选⽤哪种药?凝⾎酶原需要转化为凝⾎酶后才有⽌⾎作⽤,⼈凝⾎酶原复合物含有4种凝⾎因⼦Ⅱ、Ⅶ、Ⅸ、Ⅹ。

——⼈凝⾎酶原复合物,虽⽆⽌⾎作⽤,但可⽤于治疗先天性凝⾎因⼦缺乏症(如⼄型⾎友病)。

——凝⾎因⼦Ⅱ、Ⅶ、Ⅸ、Ⅹ的合成需要维⽣素K参与,华法林可降低相关凝⾎因⼦的合成。

因此⼈凝⾎酶原复合物可⽤于维⽣素K缺乏症和华法林出⾎的治疗。

通过药品来源,掌握不良反应的区别1、为什么凝⾎酶冻⼲粉偶可引起出⾎?凝⾎酶冻⼲粉,为⽜或猪⾎中提取的凝⾎酶原,并经激活⽽得的凝⾎酶的⽆菌冻⼲制品。

——⽜或猪⾎中的凝⾎酶属于异种蛋⽩,凝⾎酶冻⼲粉局部使⽤偶可导致异常出⾎,与抗体形成有关。

——注射⽤⾎凝酶,为蝮蛇毒液中提取的具有凝⾎酶样作⽤的⾎凝酶,也系异种蛋⽩,因此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过敏性休克。

2、为什么要控制⼈⾎凝⾎酶原复合物的滴速?⼈⾎凝⾎酶原复合物,为⼈⾎中提取的凝⾎因⼦(Ⅱ、Ⅶ、Ⅸ、Ⅹ),静脉滴注可迅速提⾼⾎液中凝⾎因⼦Ⅱ、Ⅶ、Ⅸ、Ⅹ的浓度。

凝血名词解释

凝血名词解释

凝血是指在出血过程中,机体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使血液在伤口处形成凝块的过程。

下面是凝血过程中常用的几个名词解释:
1.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一组参与凝血过程的蛋白质,在血液中以血浆蛋白的形式存在。

凝血因子的活性和相互作用使血液能够迅速形成凝块。

2.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血浆蛋白,它是凝血过程中形成纤维蛋白的前体物质。

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被激活成纤维蛋白,形成凝块的主要成分。

3.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它们在受伤时会粘附在伤口处,释放出一系
列的化学物质,促进凝血过程的进行。

4.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是凝血过程中形成凝块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种长链蛋白,能够在伤
口处形成网状结构,将血小板和其他血细胞固定在一起,形成血栓。

5.凝血酶:凝血酶是凝血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它能够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从
而促进凝血过程的进行。

这些名词解释了凝血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成分和步骤,它们共同作用,保护机体免受过度出血的伤害。

凝血酶、血凝酶、凝血酶原复合物,绝不可以弄混!

凝血酶、血凝酶、凝血酶原复合物,绝不可以弄混!

凝⾎酶、⾎凝酶、凝⾎酶原复合物,绝不可以弄混!来源:药品之声作者:张先⽣这三种药物的“来源、成分、作⽤、适应症、给药途径”都不相同,绝对不可以弄混。

冰箱中保存三种凝⾎药临床科室、急诊药房的冰箱中,常常保存有三种凝⾎药:“注射⽤⾎凝酶”、“凝⾎酶冻⼲粉”、“⼈凝⾎酶原复合物”。

这三种药物的“来源、成分、作⽤、适应症、给药途径”都不相同,绝对不可以弄混。

理解基本概念,掌握药品适应症异种蛋⽩:“凝⾎酶冻⼲粉”是来源于⽜或猪⾎的蛋⽩酶,“注射⽤⾎凝酶”是蛇毒中有“凝⾎酶样”作⽤的蛋⽩酶——“凝⾎酶冻⼲粉”局部重复使⽤有形成抗体的可能,“注射⽤⾎凝酶”有引起过敏休克的报道。

凝⾎酶原:⽆直接凝⾎作⽤。

“凝⾎酶原”转化为“凝⾎酶”后,才可使“纤维蛋⽩原”转变为“纤维蛋⽩”,产⽣凝⾎作⽤——“凝⾎酶冻⼲粉”和“注射⽤⾎凝酶”有直接⽌⾎作⽤,“⼈凝⾎酶原复合物”⽆直接⽌⾎作⽤。

“凝⾎酶原”⼜称“凝⾎因⼦Ⅱ”。

凝⾎因⼦Ⅱ、Ⅶ、Ⅸ、Ⅹ合成过程需要维⽣素K参与——“⼈凝⾎酶原复合物”含有凝⾎因⼦Ⅱ、Ⅶ、Ⅸ、Ⅹ,主要⽤于治疗先天性和获得性凝⾎因⼦缺乏症,如维⽣素K缺乏症等。

通过⼀张表,掌握三种药的区别消化道出⾎,可使⽤这⼆种药凝⾎酶冻⼲粉和注射⽤⾎凝酶均可⽤于上消化道出⾎的⽌⾎。

使⽤凝⾎药的同时,应同时使⽤质⼦泵抑制剂(抑酸药)、⽣长抑素(可抑制胃泌素和胃酸以及胃蛋⽩酶的分泌),并考虑使⽤⾎管加压素(收缩内脏⾎管)。

⼝服凝⾎酶冻⼲粉:遇酸、碱、重⾦属发⽣反应⽽降效,应⽤0.9%NS、磷酸盐缓冲液(pH7.6)、冷⽜奶,或温开⽔(≤37℃)溶解后⼝服。

注射⽤⾎凝酶:相⽐于肾上腺素,内镜下喷洒⾎凝酶能够提⾼⽌⾎率,并减少再出⾎率和不良反应。

最易发⽣的错误——给药途径错误凝⾎酶冻⼲粉:来源于⽜或猪的凝⾎酶,具有直接⽌⾎作⽤,可⼝服或局部外⽤⽌⾎(可直接使⽤,或⽤0.9%NS溶解后使⽤),但严禁注射——若误⼊⾎管可导致⾎栓形成、局部坏死,危及⽣命!注射⽤⾎凝酶:来源于蝮蛇的⾎凝酶(具有凝⾎酶样作⽤),不仅可⼝服和局部外⽤⽌⾎,⽽且⽤0.9%NS 溶解后可供静注、肌注、⽪下注射——可预防⼿术出⾎等。

凝血酶 分子量

凝血酶 分子量

凝血酶分子量凝血酶,又称血凝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蛋白质,它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凝血酶的分子量是多少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凝血酶的分子量以及其在凝血过程中的功能。

凝血酶是由凝血酶原经过一系列酶解反应生成的。

凝血酶原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它由肝脏合成并储存在血液中。

当血管受损时,体内的一系列凝血因子会被激活,其中包括凝血酶原。

凝血酶原被激活后,会经历一系列的酶解反应,最终生成凝血酶。

凝血酶是一种酶类蛋白质,它能够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是一种不溶性的蛋白质,能够形成纤维网状结构,起到止血和修复受损组织的作用。

凝血酶通过将纤维蛋白原中的肽键断裂,将其转化为纤维蛋白,从而促进血液凝固过程的进行。

那么,凝血酶的分子量是多少呢?根据研究,凝血酶的分子量约为36,000道尔顿(Da)。

道尔顿是一种用来表示分子质量的单位,它等于1克物质中所含有的阿伏伽德罗常数个粒子的质量。

因此,凝血酶的分子量较大,说明它是一种相对较大的蛋白质。

凝血酶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血管受损时,体内的凝血因子会被激活,并最终生成凝血酶。

凝血酶能够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从而形成纤维网状结构,促进血液凝固。

这个过程可以阻止出血,并在受损组织上形成一个临时的保护屏障,促进伤口的修复。

除了在正常的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作用外,凝血酶还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当体内的凝血系统失去平衡时,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

血栓是由凝血酶和纤维蛋白等物质组成的固态结构,它可以堵塞血管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了解凝血酶的分子量以及其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凝血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蛋白质,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并促进血液凝固过程的进行。

凝血酶的分子量约为36,000道尔顿(Da)。

了解凝血酶的分子量以及其在血液凝固中的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症
用于结扎止血困难的小血管、毛细血管、实质性脏器的出血及其他各种出血。
(1)小剂量(1~2U/次)用于防治各种出血,若因缺少凝血因子出血,本品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2)大剂量(50U/次)时可用作血液抗凝药。
用法
局部止血可喷雾或喷洒于创面;
消化道止血可口服或灌注。
静注、肌注、皮下注射也可局部用药。
(2)除紧急出血,妊娠未足3个月不应使用本品。
(1)含有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两种成分。类凝血酶促使出血部位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止血;类凝血激酶依靠血小板第Ⅲ因子激活,促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也可活化因子V,并影响因子Ⅹ,因而对血液产生凝血和止血的双重作用。
(2)大剂量时,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去纤维蛋白原作用,降低血液的纤维蛋白原,可使血液粘度和凝血性下降,可作为抗凝药应用。
凝血酶与血凝酶的主要区别
凝血酶与血凝酶二者均能起到显著的止血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然而,由于二者名称相似,临床使用中易产生混淆。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先将凝血酶与血凝酶主要区别如下:
不同点
凝血酶
血凝酶
来源
健康人血、猪血
蝮蛇的毒液
类别
局部止血药
速效、长效、安全的止血药
药理机制
促使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止血。
不良反应
偶可致过敏反应,曾有致低热反应的报道。
偶见荨麻疹、焦虑、发汗、低血压及心率减慢等。
注意事项
(1)本品严禁血管内、肌肉或皮下注射,否则可能导致广泛性血栓形成而危及生命。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3)合使用。
(4)本品在使用时要新鲜配制
(1)本品禁忌症包括:对本药或同类药物过敏者,有血栓或栓塞史者,血液病所致的出血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