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功能规范》(国标)

合集下载

5-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DLT634.5101-2002实施细则(试行)

5-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DLT634.5101-2002实施细则(试行)

输 FC:链路功能码,链路功能码参照DL/T634.5101-2002定义。 表4 非平衡链路功能码
国 启动方向的功能码和服务
启动方向的FCV位状态
从动方向所允许的功能码和服务
全<0> 复位远方链路
<0>确认: 认可 0
<1>确认: 否定认可
<3> 发送/确认用户数据
<0>确认: 认可 1
<1>确认: 否定认可请求
——多点环形
作 在配电自动化中,电力载波方式适用于这种配置。
6.3 链路层
6.3.1 传输帧格式

术 采用GB/T1 8657.1-2002中6.2.4.2(格式FT1.2:海明距离为4的帧格式)帧格式FT1.2中
定义的2种:固定帧长和可变帧长。链路层传输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低字节在前,
高字节在后。 6.3.1.1 固定帧长格式
输 对等传输方式。
4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国下列符号、代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全A ACD
地址域 请求访问位
ASDU
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BCR
二进制计数器读数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控制域
COI
初始化原因
CON
控制命令
COS
状态量变化
COT
传送原因
CP56Time2a
七个字节二进制时间
CS
帧校验和
DIQ
带品质描述词的双点信息
3.3 数据单元data unit 具有共同传送原因的信息实体。
3.4 数据单元类型data unit type
EPTC) ( 网
作 应用数据单元的开始的信息域,标识数据单元的类型和长度,隐含地或明确地规定应用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能源局关于做好2019年全省有序用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能源局关于做好2019年全省有序用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能源局关于做好2019年全省有序用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能源局•【公布日期】2019.06.05•【字号】浙发改能源〔2019〕276号•【施行日期】2019.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正文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能源局关于做好2019年全省有序用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通知浙发改能源〔2019〕276号省电力公司,各市发改委、供电公司:2019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建国70周年大庆之年,做好全年电力保障工作较往年更为重要。

同时,今年我省用电需求增长维持在较高水平,夏季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呈紧平衡状态,加之“两交两直”特高压混网运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仍存潜在风险,做好全年电力保障工作任务愈加艰巨。

为做好保障民生用电,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现就做好今年有序用电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2019年供用电总体形势综合考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常年气候情况等因素,预计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47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5%;统调最高用电负荷7800万千瓦,同比增长约9%。

今夏统调最大供电能力8000万千瓦,富余电力仅200万千瓦左右,全省电力供需维持紧平衡。

若遭遇极端天气、特高压线路故障或外来受电减少等情况,可能出现用电缺口。

同时,局部电网仍然存在因网络制约而影响供电的情况,负荷高位时仍可能出现区域性用电缺口。

二、有序用电方案安排(一)方案分级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避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积极探索电力需求响应等市场化方式,经研究,2019年全省有序用电方案共安排负荷1200万千瓦,分6级执行。

A级方案:200万千瓦B级方案:400万千瓦C级方案:600万千瓦D级方案:800万千瓦E级方案:1000万千瓦F级方案:1200万千瓦全省有序用电按A-F级分级启动实施,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机制,科学编制有序用电错避峰预案,具体落实措施应按周一至周日分别排定。

(完整版)-微电网及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体系介绍-20160330

(完整版)-微电网及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体系介绍-20160330
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的标准化工作支撑 − 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并网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迫切需要国家层 面的标委会进行统筹协调,确保标准内容的衔接和协调一致
标准体系亟需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
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并网涉及发电、电网、用户等多个领域,系统 复杂性突出 − 需要将微电网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单元,对相关技术领域开展系 统分析
12
P12
二 产业发展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
产业发展亟需标准化工作支撑
当前我国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并网在全国范围发展迅速,亟需标准化 工作给予技术支撑和规范 − 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并网改变了电力系统在中低压层面的结构和 运行方式
− 与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并网息息相关的电网运营企业和设备供应 商们熟悉的传统原则受到挑战
订微电网及分布式电源并网国家标准体系和年度计划建议;组织微电 网及分布式电源并网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及宣贯工作;审查微电网及分 布式电源并网国家标准送审稿,提出审查意见。
制定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标准体系主要解决的问题:
指导设计 • 对分布式电源并网应满足的技术条件、并 网接口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进行规定
规范建设 • 对分布式电源入网调试、验收及测试进 行规定
燃料类型
能量转换方式
逆 变 器
同步 电机
异步 电机
农林废弃物 直燃发电
汽轮机

生 垃圾焚烧

发电
汽轮机

质 农林废弃物气化 微燃机 √
垃圾填埋气
内燃机

沼气发电
燃气轮机

地热能发电
汽轮机

气压涡轮机

海洋能发电
液压涡轮机

燃料电池 蓄电池
直线电机 √ 逆变器 √ 逆变器 √

2022-2023年注册电气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预测试题18(答案解析)

2022-2023年注册电气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预测试题18(答案解析)

2022-2023年注册电气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双联及以上的多联绝缘子串应验算断一联后的机械强度,其断联情况下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以下哪个数值?()A.1.5B.2.0C.1.8D.2.7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6.0.1条及表6.0.1规定,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表6.0.1(见题解表)的规定。

双联及多联绝缘子串应验算断一联后的机械强度,其荷载及安全系数按断联情况考虑。

由题解表可知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5。

题解表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2.在500kV变电站中,下列短路情况中哪项需考虑并联电容器组对短路电流的助增作用?()A.短路点在出线电抗器的线路侧B.短路点在主变压器高压侧C.短路点在站用变压器高压侧D.母线两相短路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2—2005)附录F第F.7.1条规定,下列情况可不考虑并联电容器组对短路电流的影响:①电路点在出线电抗后;②短路点在主变压器的高压侧;③不对称短路。

3.为控制发电厂厂用电系统的谐波,下列哪项措施不正确?()A.给空冷岛空冷风机用变频器供电用低压厂用变压器,可通过合理选择接线组别的方式抵消高压母线上的谐波B.空冷岛空冷风机用变频器应设专用低压厂用变压器,空冷岛其他负荷宜就近由此变压器供电C.可通过加装滤波器的措施抑制谐波D.可通过降低变压器阻抗,提高系统短路容量的方式提高电气设备承受谐波影响的能力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B项,《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3—2014)第4.7.3条规定,厂用电系统中集中设置的低压变频器应由专用的低压厂用变压器供电,该低压厂用变压器只接变频器负荷。

非变频器类负荷宜由其他低压厂用变压器供电。

国网能源控制器(专变)技术规范2022年版

国网能源控制器(专变)技术规范2022年版

能源控制器(专变)通用技术规范2022二〇二二年三月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目次1总则 (1)2软硬件架构 (1)2.1 硬件架构 (1)2.2 软件架构 (1)3技术要求 (2)3.1 环境条件 (2)3.2 规格要求 (3)3.3 工作电源 (4)3.4 机械影响 (5)3.5 主控单元主要性能指标 (5)3.6 数据传输信道 (5)3.7 系统及软件要求 (6)3.8 功能要求 (7)3.9 互换性要求 (31)3.10 绝缘性能要求 (31)3.11 温升 (32)3.12 电磁兼容性要求 (32)3.13 连续通电稳定性 (33)3.14 可靠性指标 (33)3.15 包装要求 (33)3.16 贮存要求 (33)4检验规则 (33)4.1 检验分类 (33)4.2 检验方法 (33)4.3 验收检验 (33)4.4 型式试验 (34)4.5 全性能试验 (34)4.6 项目和顺序 (34)附录A(规范性附录)终端外观型式要求 (36)附录B(规范性附录)终端显示要求 (49)I1 总则1.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以下简称“公司系统”)能源控制器(专变)的招标采购,它包括技术指标、机械性能、适应环境、功能要求、电气性能、抗干扰及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验收要求以及供货、质保、售后服务等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

凡本技术规范中未规定,但在相关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或IEC 标准中有规定的规范条文,投标人应按相应标准的条文进行设备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

1.3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招标人认为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

如有异议,都应在投标书中以“投标人技术偏差表”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本技术规范所建议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投标人应按更严格标准的条文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

储能bms国标

储能bms国标

储能bms国标摘要:1.储能BMS 国标的背景和意义2.2017 版国标《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3.2023 版新国标的修订内容和实施时间4.新国标对储能BMS 行业的影响5.结语正文:储能BMS 国标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化学储能电站逐渐成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池管理系统(BMS)是储能系统中的核心设备,负责对储能电池进行数据采集、保护报警、控制和状态估算等功能,以实现储能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为了规范和提升BMS 的技术水平,我国制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2017 版国标《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2017 版国标《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 34131-2017)对BMS 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该标准主要内容包括:BMS 的组成和功能、数据采集与处理、保护与控制、状态估计、通信与故障诊断等。

2023 版新国标的修订内容和实施时间2023 版新国标已经正式发布,将于今年10 月1 日正式实施。

新国标在旧国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内容更加完善和严谨,对BMS 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

新国标对储能BMS 行业的影响新国标的实施将对储能BMS 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新国标为BMS 的设计、生产和测试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BMS 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其次,新国标将推动储能BMS 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新国标将有利于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随着新国标的实施,储能BMS 行业将迎来更加规范和有序的发展。

行业企业应积极响应新国标的要求,提升BMS 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和行业标准。

澳洲DRED电力需求响应解决方案

澳洲DRED电力需求响应解决方案

澳洲DRED电力需求响应解决方案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各个国家出台相应的要求,中国制造走向国际需了解当地的政策,符合其标准规范要求。

本文针对澳洲DRED 电力需求响应指令,从用电设备端的措施出发,阐述其实现流程、连接方案及其调峰策略。

标签::电力需求响应;澳洲DRED;调峰;用电设备1引言用电往往有高峰期和低谷期,电量不平衡,特别是高峰期电网用电设备的使用负荷加大,为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需要对用电设备进行合理调峰降低功率,保障电网安全。

为此,各个国家出台相应的调峰措施来解决该问题,其中澳洲出台了DRED指令,电网采用该控制系统发送信号给用电设备,用电设备通过检测接收特定装置(以下称DRED装置)信号状態,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调整本身的功率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电网负荷,节能省电的目的,本文以空调设备为例,阐述用电设备的实现方式和要求。

2 主要参与者及其流程按照电网调峰的执行过程,主要有以下流程:其中电网电力调峰需求,DRED装置由电网方面提供,本文主要阐述做为设备厂商配合电网需要采取的措施和要求。

3 设备连接与定义用电设备按照下图要求与DRED装置进行连接,每种模式通过对应的通道进行连接。

采用RJ45通讯线连接用电设备和DRED装置,各个连接引脚定义如下:4 用电设备4.1 用电设备通过RJ45通讯线与DRED装置相连,接收通道1、2、3不同的信号并进行解析,执行相应调峰模式,达到降低功率的要求:DRM1:在收到来自通道1运行指令时,设备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停机操作:其中定速空调不能低于3分钟,其他空调不能低于1分钟;若接收指令期间设备处于保护状态,则退出保护后应立即进行关机操作;执行该模式下应保证压缩机已经停机。

DRM2:在收到来自通道2运行指令时,设备进行调节降低功率,确保30分钟内的耗电量小于等于50%额定耗电量。

DRM3:在收到来自通道3运行指令时,设备进行调节降低功率,确保30分钟内的耗电量小于等于75%额定耗电量。

QCSG110017.66-2012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智能远动机功能规范(送审稿)分解

QCSG110017.66-2012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智能远动机功能规范(送审稿)分解
Q/CSG 110017.51.1-2012
第1.2篇:智能数据中心.全景数据建模类功能规范
Q/CSG 110017.51.2-2012
第1.3篇:智能数据中心.数据集成与服务类功能规范
Q/CSG 110017.51.3-2012
第2.1篇:智能监视中心.稳态监视类功能规范
Q/CSG 110017.52.1-2012
Q/CSG 110017.52.5-2012
第2.6篇:智能监视中心.在线计算类功能规范
Q/CSG 110017.52.6-2012
第2.7篇:智能监视中心.事件记录类功能规范
Q/CSG 110017.52.7-2012
第2.8篇:智能监视中心.在线预警类功能规范
Q/CSG 110017.52.8-2012
第4篇:智能管理中心功能规范
Q/CSG 110017.64-2012
第5篇:厂站运行驾驶舱功能规范
Q/CSG 110017.65-2012
第6篇:智能远动机功能规范
Q/CSG 110017.66-2012
第7.1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通用技术条件
Q/CSG 110017.67.1-2012
第7.2篇:厂站装置功能及接口规范.一体化测控装置
第4篇:厂站系统配置规范
Q/CSG 110017.74-2012
第5篇:厂站辅助设施配置规范
Q/CSG 110017.75-2012
第8部分:验收
第1篇:主站系统验收规范
Q/CSG 110017.81-2012
第2篇:厂站系统验收规范
Q/CSG 110017.82-2012
本规范是该系列标准的第6部分第6篇。
第2.2篇:智能监视中心.动态监视类功能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功能规范》(国标)
编制说明
1.标准编制背景及任务来源
2015年3月份,《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的颁布,为售电公司、能源服务商等新兴市场主体组织实施需求响应业务奠定了政策基础。

为规范需求响应系统建设、运行,指导相关市场主体组织实施需求响应业务,加快推动国内需求响应试点工作,故把《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功能规范》标准列入了国家标准制定计划。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15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5)30号)安排,下达了《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功能规范》国家标准制定任务。

2.主要工作过程
2015年7月30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召开了标准编写启动会,国家发改委、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中电联标准化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华北电力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南京新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软件所等18个单位的余名专家参加会议。

经过充分研讨,会议确定了标准大纲、编写计划,并对标准编制工作作了详细的分工安排。

2016年7月26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青岛组织召开了标准初稿研讨会,与会专家针对标准的框架、编写思路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

会后,各单位专家以邮件形式,将相关的意见建议统一提交给了牵头编写单位。

根据各单位返回的意见建议,来自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起草人员重新梳理了标准稿件,并于9月16日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初稿)。

随后,南京新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两个单位的起草人员对征求意见稿(初稿)进行了修改完善,于9月18日形成征求意见稿。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