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语文PPT

合集下载

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复习资料全-PPT

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复习资料全-PPT
作伪改动用篡改,改动文字用窜改; 别人用做客;
一生事业用终生,切身大事用终身; 结束用终止。
统辖率领用统率,全军 接受全力用受权,委托 驯服动物用降伏,投降 举止神色用形迹,行动 要求应该用需要,一定 慢慢变化用逐渐,阶段 学习经历用学历,学习 寄居别处用作客,访问 当中停止用中止,最终
考点四:成语 (一) 、要分辨成语得语义。 (二) 、要辨别成语特定得方向性。 (三)、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得语境。 (四)、要瞧成语与其她词语得搭配。 (五)、要分析成语得感情色彩。 (六)、要重视成语所指得对象。 (七)、要区分成语语义得范围。 (八)、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 (九)、要注意成语使用就是否符合逻辑。 (十)、要明确成语得本来意义。 (十一)、要辨明成语得细微差异。 (十二)、要弄清成语得来源及其故事得内容。
(2)搭配对象不同 执行:多与任务、命令、协定等搭配 履行:多与条约、诺言、义务等搭配 违反:不遵守,不符合,常与规程、制度等搭配 违犯:违背触犯,常与法规、党纪、国法等搭配 改进:常与工作、方法、技术搭配 改善:常与生活、关系、条件搭配 严格:与遵守、执行、要求、监督等搭配 严厉:与制裁、批评、处分、惩罚等搭配 严肃:常与态度、作风、气氛等搭配 爱护:用于人或物得保护,用于物,多指机器、国家财产 爱戴:只用于对人,且限于下对上,群众对领袖,学生对老
四、留意句中指代性得词语
使用代词得目得就是使行文简洁。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 代不明,使文意模糊。在病句题中,代词使用得考查也较常见, 所以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得对 象。
例句 张主任与技术员小李正在谈话,她告诉她说:“攻下这道 关,就可以试制了。
五、留意否定句与带有否定意义得词语
到处寻找用搜集,聚集分散物收集; 首脑用统帅;

成考语文复习指导PPT课件

成考语文复习指导PPT课件
对于我们这些备考者来说,这段时间既漫长 又短暂。10月的考试在你的心理既期待,又 担心。我们如何渡过,如何让紧张的情绪得 到最大的放松,如何使自己的状态达到最佳 ,如何使自己的成绩再进一步。今天,我们 坐在一起,希望对你们能够顺利迎接和渡过
成人高考,有所帮助。
1
考试介绍
成人高考属国民教育系列,列入国家招生计划,国家承 认学历,参加全国招生统一考试,各省、自治区统一组织录 取。录取后在高校或其授权的函授站业余学习,学制2至3年 ,毕业后颁发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教育部电子注册。符 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可颁发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证书。
38
三、复习要点
1.语言知识及运用
了解基本的语言知识,目的在于运用。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A
2.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以附录《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准)。 A
3.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B
4.辨识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 明、不合逻辑)。 D
积极的暗示可以增强必胜的信心。具体方 法是:
(1)过门的艺术 从今天起,每经过一个门, 比如教室的门、公共汽车的门、校门、厨房 门、卧室门等都对自己说:我一定能高考过
关,就像过门一样轻松如意!
(2)60秒自豪法。每天花60秒的时间,以演 讲的形式简洁地描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以及
自己应达到的成功目标。
41
3.作文
考查语言的运用、表达 语文其实就是一门工具课,学会运用语言,工作、生活中我们都
不中就削掉你千户的封邑。”后羿听后十
分紧张,结果呼吸急促不能自控,屡射不
中。夏王问之何故?有人答道:“后羿所
以这样,那是因为情绪波动影响了他的射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ppt课件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ppt课件

第二节 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
从读物中辨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提取 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得所需 信息的重要手段。所谓“重要的信息”一般 指的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 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
.
有效信息的筛选提炼与无效信息的剔除是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构成“筛选信息”的 能力虽然林林总总,但总括起来,只有“确 认”和“整合”两大类,确认就是对字、词、 句段各个个语言单位的确切认知;整合就是 对各级语言单位关系的确切认知;整合就是 对各级语言单位关系的认知。确认和整合是 相互关系的。为了更准确地进行信息的筛选, 在解题时应注意遵循这样三个步骤,即对位、 比较、判定。
.
第一章 语文基础知识
第一节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
1、以《新华字典》为正音依据。汉字的读音, 要以《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重排本) 为依据正音。
2、注意形声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的读音。 3、掌握拼写规则
.
试一试
• 氤氲 龃龉 肄业 • 迤逦 龟裂 狡黠
.
正确答案如下:
• 氤氲 yīn yūn 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 • 龃龉 jǔ yǔ • 肄业 yìyè • 迤逦 yǐlǐ • 龟裂 jūnliè 田地因天旱而裂开许多缝子;
• 4、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 即指在理解词语的含义之后,还要进一步体会作者 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好在哪儿,要注意从语段乃至 文章的内容、思路等方面去分析。
.
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 1、把握文中的重点语句的准确含义 • 文中重要的句子,是指其在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这些句子或体现了文章的中心、主旨,或体现了 文章的结构层次,或蕴含着极为丰富、深刻的含 义;如果对这些把握不准,就不能准确理解整个 文章 • 2、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 揭示段意的重要语句,主要抓住段的起始句、终 结句、结论性的句子。 • 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此类 句子主要在文章开头、结尾的结论句、概括性语 句和段落的中心句。 •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要抓住文章挈领性的、 过渡性的、总结性的语句. 以及分段内层次的语句。

成考语文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成考语文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根据语境,辨明具体用法 掌握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是基础,根据具体语境作辨
别是能力。根据语境,先要分析语境,分析具体的上 下文,找出意义之间的关系,方能辨别其用法。 例如:“不愈于养以遗患乎”一句中,“愈”通 “逾”,超过,胜过,“养”养蝗虫,放纵蝗虫“遗 患”表示结果,据此可知“以”是连词,当译为“以 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根据 “以”前后的意义关系可以认定,句中的“以”是连 词,可译为“用来”。“孤违蹇叔,此辱二三子”, “辱二三子”的意思是:使你们遭受羞辱,根据前后 的意义关系,可以认定句中的“以”是连词,可译为 “以致”、“因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理解虚词应注意的问题
1.分清虚实 文言中的“虚词”与今天所说虚词的概念是
不完全相同的。文言虚词多由实词转化或借 用而来的,因此有的词既可作实词,也可作 虚词,阅读时应加以辨别。如“适”,在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中,作动词, 出嫁;在“余自齐安身行适临汝”中,作动 词,往、到;而然“适大病,不解行”中, 作副词,译为“恰好”。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理解常见虚词
(一)理解虚词用法的方法
1.全面复习,掌握常见用法 文言虚词,大多“身尊数职”,一词多用。复习时应对使用频率
高的虚词的常见用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譬如“以”,可以作介 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译为 “拿”“凭借”“依据”“按照”。如“余船以次进”中的“以” 应译为“按照”;可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由 于”“因”,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中的“以”;也可 以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 领”“带领”,如“(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中的 “以”。“以”还可以用作连词,用法与“而”相近,只是不表 示转折。“以”作连词时,还可以表示目的关系,译为 “来”“用来”“以致”等,如“作《师说》以贻之”中的 “以”,译为“用来”;还可以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 分句前,可译为“因为”,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的 “以”可译为“因为”。 只有通过全面复习,掌握其常见用法,考试时才能结合语境作辨

成人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详细版.ppt

成人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详细版.ppt

变幻:着重于事物的形式和内容不固定,经常无规
则的改变,如“变幻莫测.精”品课“件.风云变幻”
24
草率——轻率
草率:重点强调态度敷衍,不认真。
轻率:强调说话办事不慎重考虑,随随便便,不严肃。 窜改——篡改
窜改:着重于对文字方面的改动,如“窜改成语”
篡改:着重于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改动或曲解原意,
如“他篡改了鲁迅先生话的原意” 处世——处事
我激动极了
主谓短语可做各种句子成分
.精品课件.
36
⒌介宾短语:
介词+名词:向前(走去) 比春天(更美) 往高处(跳)
介词+代词:从这里(出发) 书在那里(放着) 介词+名词短语: 在天空中(盘旋 )
包被他哥哥(拿走了) 对学校的情况(不熟悉)
介宾短语可以作状语、补语和定语
.精品课件.
37
句子成分
诚然,你说的话很有道理。
2、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
对于 表示涉及的对象。
关于 表示涉及对象的范围。
例:对于这个地方,他不陌生。
我看了一本关于环境.精品保课件护. 的书。
17
3、从词语搭配角度去辨析
虚词在使用时,许多搭配使用都是固定的,应 熟悉关联词语的搭配习惯。
例:表并列:“也……也”、“不是……而是” 表转折:“虽然……但是”、“尽管……却” 表递进:“不但……而且”“不仅……还”
同语素,看词义在整体上有何区别。如:“扫兴”
与“失望”,相同点是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而情绪
低落,不同之处在于:扫兴指因受打击或刺激而灰心丧
气,时间短;“失望”指因不能如愿或失去希望而情绪
低落,时间长。
.精品课件.
16
二、正确使用虚词

成考语文基础知识PPT课件

成考语文基础知识PPT课件


A.跑 B.溜 C.钻 D.走
• (2)草地的气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明星稀的好天气, 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地上( )出来似的。

A.飞 B.跑 C.拱 D.冒
• (3)海水,轻轻地( )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 • A.漫上 B.涨上 C.抚摸着 D.抚慰着
• ①句中用“钻”字最贴切传神, • ②句中用“冒”字最生动形象, • ③句中用“抚摸着”最具有人情味。
• 本考点的命题特点是: • 1.客观题型,以单项选择的形式出现,所设的
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旨要求,让考生选 出来。有的要求判断四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否用 得正确,有的要求考生依据例句的语境判断四个选 项依次排列的词语填入与之对应的句子里最恰当。 • 2.试卷中设二至三题,以考实词为主,虚词为 辅。所示词语均为考生交际应用中容易用错的词语, 或用法分辨不清的词语,如“以至”与“以致”, “启事”与“启示”等。 •
11
• 3.正确分辨形似字
• 汉字中有些字的形体相似,正因为相似所以容易混用,如“天” 与“夭”(字形不同)、“冶”与“治”(笔画数不同)、“未”与 “末”(笔画位置不同)、“冠"与“寇”(部首偏旁不同)。形似字 分辨的主要方法是:一要平时写字时多注意形似字的细微差别; 二是仔细辨析不同形旁的意义,如“赡养”的“赡",形符为 “贝”,表示赡养父母要用财物,而“瞻仰”的“瞻",形符为 “目”,表示用目看的意思,两字形虽似而义不同;三要留意掌 握形似字所在的词语的确切含义,因为词义对进入该词的字有极 严格的选择,只有字义与词义一致的字才能被词所接纳。
15
• 3.考测的重点在于应用。要求给词释义, 或释义正确与否的判断选择题,近几年很少 出现。词语的含义全含在应用中考测了。

《成人高考语文》课件

《成人高考语文》课件

现代文学概述
1 文学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
如现代派、新感觉派和鲁迅的作品
3 现代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2 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如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阅读与鉴赏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的实用技巧
鉴赏的基本原则 和方法
欣赏文学作品的深度和批 判性思维
如何培养阅读和 鉴赏能力
《成人高考语文》PPT课 件
成人高考语文 PPT课件大纲:
介绍
什么是成人高考语文考试?考试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什么?考试的难度和考 试成绩的重要性。
古代文学概述
文学史的三个阶段
先秦、两汉到唐宋、元 明清时期
每个阶段的代表人 物、作品和特点
如孔子、李白以及《红 楼梦》
古代文学的影响和 意义
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巨大 影响和价值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 极思考的能力
写作与应用
1
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如结构、语言运用和写作流程
2
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
如议论生活中
如写信、写日记和写工作报告等实际应用
总结与展望
对学习成人高考语文的 体验和感受
意识到的不足和需要加 强的方面
将来如何继续提高语文 水平
分享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就感 反思学习中的挑战和改进方法 提供学习建议和目标设定

语文(成人高考复习)PPT课件

语文(成人高考复习)PPT课件
基本的论证的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比较 法
关于驳论,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就是反驳 的着眼点,即反驳的靶标问题。因为议论是由 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的,所以反驳时, 可以选择任何一个部分作为靶标。可以反驳论 点,可以反驳论据,也可以反驳论证。
反驳论点,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
2020/3/29
11
说明文是对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 构造、关系、成因、功能进行介绍、 说明,或对事理的规律、本质进行剖 析、解说,让人有所“知”的文章。
2020/3/29
12
说明文有三个显著特点:即具有知识性、通 俗性和条理性。
知识性是就说明的内容而言的。
通俗性是就说明文的语言而言的。
条理性是就说明文的结构而言的。
2020/3/29
3
根据记述和描写的对象不同,记叙 文可以分为三类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2020/3/29
4
一、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以人为主要记 述对象的。它通过对作者生活中所熟悉和了 解的真人和真事的记述,通过对人物的生活 片段和思想性格特点的叙述,来表现文章的 主题和意旨。
写作议论文时,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两个 问题:
首先要提出正确鲜明的论点,必须有事实或理 论作基础,而且必须明确要提出什么问题,要 解决什么问题。
其次,确定论点必须有一个正确鲜明的立场, 合乎科学的态度,要是非分明,爱憎分明。
2020/3/29
9
阅读议论文时,在找出和理解了作者所提出 的论点后,接着应该寻找作者为确立其论点, 使用了哪些论据。论据就是论点的依据。论 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2020/3/29
21
2020/3/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 ——纪念刘和珍君
记叙文阅读——纪念刘和珍君
• 1.作者简介 • 2.文章脉络 1-2 段 纪念的缘由 悼念刘和珍君——控诉反动政府——痛斥走狗文人——唤醒麻木庸人 3-5 段 追忆刘生平 追述生平事迹——概写遇难经过——详写遇难细节 6-7 段 教训和意义 劝诫徒手请愿——激励奋然前行
记叙文阅读知识
• 二、记叙文的特点 • 1.记叙文取材广泛,以小见大地反映现实生活 • 2.记叙文反应现实生活具有相对完整性 •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
• 3.记叙文在记述事件和反映现实生活时要选择某个观察点和叙述 角度 • 第一人称“我”
记叙文阅读知识
• 三、分类 • 1.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 (1)目的:突出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特点 • (2)特点
议论文阅读——拿来主义
• 4.关键字词句 • 1)第一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何用 • 这一句把所要揭示、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 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 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因此, 用“别的且不说罢”这个句子,不仅使论述范围明确,而且增强 了揭露的深刻性。
• 2.作家简介 • 3.写作背景: • 本文写于1934年7月,那时由于日军侵占东北,虎视中原,并迫于国民 党白色恐怖威胁,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 • • • • 郁达夫的作品: 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露出颓废色彩。 优美、颓废、伤感和灰冷的文风。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记叙文阅读——故都的秋
语言知识及运用——辨析语病
• 3.不合逻辑 • 补充: • 否定不当: • 谁也不能否定优异的成绩不不靠勤奋得来的。 • 主客颠倒 • 数学对我很感兴趣,成绩一直很好。
5.语言知识及运用——表达与运用
6.语言知识及运用——修辞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知识
• 1.三要素: • 1)论点:正确鲜明的立场、科学的态度、简明的语言 • 2)论据:事实包括史实和具体事例,理论包括名人名言和规律 • 3)论证:立论和博伦
议论文阅读——拿来主义
议论文阅读——拿来主义
• 1.朗读正音、解词 • 礼尚(崇尚)往来 • 自诩(夸耀,说大话) • 残羹冷炙 • 脑髓 • 冠冕 • 譬如 • 孱头 • 蹩进(躲躲闪闪的走进)
议论文阅读——拿来主义
• 2.思考: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在哪段 • 是在第五段提出的“我只想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 来,是为拿来主义”。 • (第七段是解释中心论点含义,第九段是总结,重申论点。)
记叙文阅读——故都的秋
• 5.文章解析: • 1-2 段 思秋 • 3-11段 绘秋 • 五幅图画: • 清晨秋景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秋果奇景图
• 12段 议秋 • 13-14段 恋秋
记叙文阅读——故都的秋
• 6.语言特色
• 在这些景况的描写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清”、哪些地方突出了 “静”、哪些地方突出了“悲凉”?
记叙文阅读—荷塘月色
• 7.惦记江南: • 采莲盛况《采莲赋》 • 《西洲曲》 • 8.回到现实
记叙文阅读—荷塘月色
• 思想内容:
•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 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 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 寄喜爱之情。
记叙文阅读——故都的秋
记叙文阅读——故都的秋
• 1.解题:题目给出时间、地点 • 从标题看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文章的风格 • 1)为什么用“故都”而不是“北京”?
• 2)有关秋天的描述,情感基调与作者性格有关
记叙文阅读——故都的秋
记叙文阅读——故都的秋
• • • • • • • 5.文章解析: 划分层次段落 1)总起(1-2) 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2)分写(3-12) 从记叙和议论两个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 3)总括
• 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 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
议论文阅读——拿来主义
• 3.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得实质及其严重后 果。 • 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 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 具有的知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 要意义。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 第一次课 • 第二次课 • 第三次课 • 第四次课 • 第五次课 • 第六次课 记叙文阅读+语文知识及应用 议论文阅读+作文 说明文、中外小说阅读+现代文阅读备考策略 文言文阅读及其备考策略 古诗阅读及其备考策略 冲刺复习(试卷+考前的备考策略)
记叙文阅读知识
• 一、什么是记叙文? •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议论、说明、抒情为 辅助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 体,如小说、散文、寓言、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人物思想性格和道 德风尚,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 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阅读——纪念刘和珍君
• 3.语段赏析
具体题型
• 1.字音(4分) • 2.字形(4分) • 3.词语(4分) • 4.成语(4分) • 5.病句(4分) • 6.语序(4分) 7.说明文(16分) 8.散文 (25分) 9.文言文(16分) 10.古诗 (9分) 11.作文(60分)
1.语言知识及运用——字音
注重说普通话,规范用词
2.语言知识及运用——字形
勤查字典,注重积累
3.语言知识及运用——词语
正确使用成语
• 1.看语义——字面意思和本意大不相同 •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 等盛况。 •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 2.看谦敬是否错位——用于自己还是他人 • 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 或好作品。
记叙文阅读知识
• 三、分类 • 2.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 (1)目的:以事来反映现实生活 • (2)特点
记叙文阅读知识
• 三、分类 • 1.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 (1)目的:借景抒情 • (2)特点
记叙文阅读——荷塘月色
记叙文阅读—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写作背景——主题
记叙文阅读—荷塘月色
4.语言知识及运用——辨析语病
语言知识及运用——辨析语病
• 1.语序不当 • 例1:每一个有志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 贡献的人。
• 例2: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 的能力。
语言知识及运用——辨析语病
• 2.搭配不当 • 书p160 • 补充: • 关联词搭配不当 • 例:虽然有时一阵冷风吹过,而且阳光晒到身上却很暖和。
记叙文阅读—荷塘月色
• 文章脉络
求宁静


不宁静 出宁静
荷塘
得宁静
记叙文阅读—荷塘月色
• 文章剖析: • 1.心里颇不宁静 • 2.路 • 3.内心 • 一个人、自由的人
记叙文阅读—荷塘月色
• 文章剖析: • 4.荷塘: 荷叶 荷花 荷香 写作手法:
• 5.月色:朦胧优雅 • 月光 月影 • 写作手法 • 6.荷塘的四周: • 杨柳 树梢 树缝 荷波 荷韵
试卷内容、赋分形式
• 语言知识及运用 • 现代文阅读 • 古诗文阅读和鉴赏 • 写作 24分 16+25=41分 25分 60分
题型比例
• 单项选择题 • 其他75% 约25%
试题难易比例
• 较容易题 约50% (75分) • 中等难度题 约40% • 较难题 约10%
具体题型
• 1.字音(4分) • 2.字形(4分) • 3.词语(4分) • 4.成语(4分) • 5.病句(4分) • 6.语序(4分) 7.说明文(16分) 8.散文 (25分) 9.文言文(16分) 10.古诗 (9分) 11.作文(60分)
记叙文阅读——故都的秋
• 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 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 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京腔的互答 声中。 • 作者如此淋漓尽致地绘秋景、谱秋声、摄秋实,真实地表达了他 对故都的秋的热爱之情
记叙文阅读——故都的秋
议论文阅读——拿来主义
• 思考: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 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 落后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 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对立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越 彻底,“立”得越牢固。
•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 文,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 思想内容: •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 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 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 色的喜爱之情。
议论文阅读——拿来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