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的重要性

青年农场中学熊永静

我们常常对初上讲台的年轻老师们说:“上课之前,一定要先备好课,即了解学生,熟悉教材。”了解学生,是为了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熟悉教材,就是要了解教材的内容、目标、地位以及选择教法等。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我们谈得最多的往往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中的各自的地位与作用,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发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人翁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等等。因此,我们有些老师便忘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也很重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对教材的解读更为重要。因为,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一篇篇文章,其思想内容本身就存在着灵活性与开放性,不同的人生体验便会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教参也会做出不同的解析。我们语文老师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是否科学合理,将深深地影响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否准确扎实。这一感触在今年的12月9日的县教研中心举办的中学语文“三课一评”活动中特别深刻。

那次的“三课一评”所选课文正是我已经上过的八年级上册中郦道元的《三峡》。因为我已经上过了,所以对这篇课文也比较熟悉,听其他老师再讲时就格外的仔细。结果我就发现的几个疑问。一是对文中语句“沿溯阻绝”在这三位老师中有了两种不同的理解,而自己的则可以算是对这句话的第三种理解。即船多

阻挡了水路;水涨高且险急,阻碍了船的行驶;连绵不断的峻山弯弯曲曲,阻挡了水的流动,使河流蜿蜒盘旋。二是文中最后引用的两句诗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裳”字的读音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读法。我在教学本文时,我的学生向我提出了这个疑问,而教参却并没有准确明示与说明,我只能按我个的对它的理解做出解释。三是关于朗读技能的指导。因为每个人的语感不同,理解不同,再加上语文本身就太具有灵活性了,所以对有些句子的停顿节奏的划分就会产生差异。如文中的“自非亭午夜分”我是这样理解的:“自”是“如果”的意思,“非”是否定词“不是”,句意是“如果不是中午和半夜”。“如果”表示假设,它后面的都表示假设的条件,所以读时应在二者之间稍有停顿,即“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中午和半夜)。但是这几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却是这样的:“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中午和半夜)。这种读法我实在不敢苟同。

由于每个人自已所学知识所掌握的技能不尽相同,更有不同的人生体验与生活经历,因此,每个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也就不同,对课标的解读也会有所差异。而这也就导致了所教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层次的不同。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教师也要更好的加强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素养,只有更好更准确的解读教材,掌握课程标准,才能更好更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2009年12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