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肥的施用现状及趋势
化肥销售行业市场分析

化肥销售行业市场分析第一部分行业发展历史与趋势 (2)第二部分主要化肥产品及特点 (4)第三部分化肥生产与供应链 (6)第四部分市场规模与增长率 (8)第五部分化肥市场地区分布 (10)第六部分竞争格局与主要厂商 (13)第七部分影响销售的因素分析 (15)第八部分销售渠道与模式演变 (17)第九部分消费者需求与偏好变化 (19)第十部分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趋势 (21)第一部分行业发展历史与趋势化肥销售行业市场分析一、行业发展历史化肥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扮演着推动农产品丰产的关键角色。
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初,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于传统有机肥料,限制了产量的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合成肥料的研发与应用逐渐兴起,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20世纪50年代,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化肥大规模生产与销售,使得农业产量显著提升,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
二、行业发展趋势1. 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化肥行业也在朝着减少环境影响和资源浪费的方向发展。
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增多,以降低对土壤和水源的负面影响。
同时,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利用效率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减轻氮磷等营养元素过量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2. 智能农业技术: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促使化肥行业与智能农业技术相结合。
精准施肥技术、无人机植保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农民能够更精准地判断作物的营养需求,减少浪费和环境负担,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 市场多元化:化肥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
除了传统的氮、磷、钾化肥,钙、镁、硫等微量元素的肥料需求也在增加,以满足作物对多元营养的需求。
此外,有机肥料、功能性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新产品也逐渐受到市场关注。
4.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种类差异巨大,导致了化肥销售市场在地区上的差异化。
有些地区依然依赖传统的氮磷钾化肥,而在一些发达地区,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的市场份额在增加。
2024年化肥市场分析现状

化肥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农资,对提高农作物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市场分析是了解化肥市场状况、把握市场趋势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当前化肥市场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供需情况、价格走势、竞争格局等方面的内容。
2. 市场规模化肥市场规模是衡量市场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化肥市场在稳步增长。
由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作物需求的增加,化肥市场也随之扩大。
据统计,去年全国化肥总销售额达到XXX亿元,同比增长XX%。
这一数据表明化肥市场具有巨大潜力,并且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3. 供需情况化肥市场的供需情况直接关系到市场价格和供应稳定性。
总体上看,当前化肥市场供需平衡较好。
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农民对化肥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大型农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另一方面,化肥生产企业在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化肥的供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因此,目前化肥市场供需比较平衡,供应稳定。
4. 价格走势化肥价格是农民购买化肥前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
根据近年来的数据分析,化肥价格总体呈现稳定上涨的趋势。
这是由于原材料价格、生产成本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同时,化肥价格也存在一定周期性变动,冬季和早春期是农民购买化肥的旺季,价格相对较高;而夏季和秋季是农田施肥的淡季,价格相对较低。
因此,农民可以选择在价格较低的时候进行采购,以降低成本。
5. 竞争格局化肥市场竞争格局也是化肥市场分析的重要内容。
目前,国内化肥市场存在多家知名的化肥生产企业,主要包括XXX、YYY、ZZZ等。
这些企业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并且拥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
此外,还存在大量小型化肥生产企业,虽然市场份额较小,但竞争激烈,它们通过价格优势和产品特色来吸引客户。
总体来看,化肥市场竞争激烈,但龙头企业仍占据着主导地位。
6.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农民对化肥需求的增加,化肥市场有望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肥料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肥料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目录一、前言 (2)二、肥料市场现状及趋势 (3)三、花卉种植品种结构调整与优化 (5)四、花卉流通行业的竞争格局及趋势分析 (7)五、现代花卉产业阶段 (10)六、花卉行业的定义 (12)七、总结分析 (14)一、前言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为了提高行业竞争力,花卉流通行业将加强标准化建设。
包括产品标准、服务标准、物流标准等将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这将有助于提高行业效率和降低成本,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花卉行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农药市场的需求。
随着花卉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品种的增加,对农药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花卉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种植模式的改变也会对农药市场产生影响。
国家的政策法规对农药市场的影响非常大。
政策的调整、法规的出台将直接影响农药市场的竞争格局和企业的生存状况。
因此,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
世界各地根据各自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花卉产区。
欧洲、北美和亚洲是全球花卉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花卉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
随着消费升级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花卉流通渠道正在向多样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传统花卉批发商正积极转型,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拓展销售渠道。
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也在积极布局,通过建设线上花卉交易平台、物流配送网络等,提高花卉流通效率。
二、肥料市场现状及趋势随着花卉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重要农资的肥料,其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尤为值得关注。
(一)肥料市场现状1、肥料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花卉种植业的繁荣,肥料需求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花卉种植中,肥料对于土壤改良、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肥料成为花卉农业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肥料种类丰富市场上肥料的种类繁多,包括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肥、水溶性肥料等。
2023年我国化肥行业2022年市场现状:需求疲软价格低迷

行业处境分析
1. 需求疲软:当前我国化肥行业面临需求疲软的现状。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转 型升级,化肥需求量相对稳定,增速逐渐放缓;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可持续农业模式的普及, 农民对化肥的使用量和频率有所降低。需求疲软使得化肥市场的增长缓慢,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 2. 价格低迷:中国化肥行业的价格也呈现低迷的趋势。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不振,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市场价 格下跌;另一方面,全球化肥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化肥厂商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低迷的价格让化肥企 业利润空间变小,资金链求下降
Declining market demand
需求下滑原因
市场低迷
1. 需求疲软: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正发生着转型,农业 规模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带来了对化肥需求的减少。同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也加速了化肥需求的下降。另一 方面,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对 化肥需求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2. 价格低迷:随着需求的下降,我国化肥市场价格长期处于低 迷状态。过剩产能、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战等因素,使得化 肥产品的价格持续走低。此外,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也 对化肥市场价格产生了一定影响。 3. 增长乏力:全球化肥市场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市场的容量 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同时,国内化肥行业产能过剩和资源约束 等问题,也制约了行业的增长。因此,我国化肥行业在市场低
3.化肥行业优化结构,满足需求提升效益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我国化肥行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效益。目前,针对市场需求疲软和价格低迷的情况,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是提高效益的关键举措。
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1. 优化生产工艺和技术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工 艺和技术,改进化肥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 生产成本。例如,采用先进的脱水和干燥技术,可以 减少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损耗,提高产能并节约成本。 2. 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通过优化原料配比、加强原料 质量管理等措施,提高化肥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利用 率。同时,加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废 弃物排放,降低环境成本。 3. 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供应链布局,建立紧密的供 应链合作伙伴关系,降低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同时, 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供应链的自动化管理,提高运 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4. 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认知度:通过加强质量控制, 提高化肥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自身品牌
我国肥料的使用现状及新型肥料的发展

我国肥料的使用现状及新型肥料的发展肥料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养分,增加产量,改善土壤质量,对农业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肥料的使用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在传统肥料使用的新型肥料的发展也正逐渐成为行业趋势。
一、我国肥料使用现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化肥消费国,以其巨大的农业生产规模和粮食需求而言,对化肥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化肥生产总量一直维持在两千万吨以上,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国。
我国对进口化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在肥料使用方面,传统的氮肥、磷肥、钾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也导致了土壤养分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我国传统肥料使用的问题1. 土地肥力不平衡:长期大量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导致土壤中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使得土地养分不平衡。
2. 环境污染:传统肥料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化学排放,对土地、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 肥料利用率低:传统肥料对植物的养分供给并不是十分有效,有相当一部分养分随着水分流失或者挥发而浪费掉了。
三、新型肥料的发展在面对传统肥料使用问题的我国肥料行业也积极探索新型肥料的研发与推广,希望通过新型肥料的应用来解决土壤养分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
1. 控释肥料:这是一种可以缓慢释放养分的肥料,可以延长养分的供给期,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挥发,提高养分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 生物有机肥料:这是一种由动植物废弃物或有机物经过微生物降解而成的肥料,它既能提供农作物所需养分,又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的持久性。
3. 微生物肥料:这是一种以微生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肥料,通过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养分循环利用效率,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化肥使用量。
四、新型肥料的优势1. 提高养分利用率:新型肥料能够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挥发,降低化肥使用量。
2. 优化土壤环境:新型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的持久性,降低土地肥力失衡的风险。
中国化肥行业产量、价格走势、化肥企业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中国化肥行业产量、价格走势、化肥企业市场竞争现状分析一、化肥定义及分类化肥指利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多种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肥料,又称无机肥料。
依据所含营养元素的数量不同,常见的化肥可分为单元肥料和复合肥料两类:二、中国化肥产量及生产区域分布《2021-2027年中国化肥行业发展动态分析及市场前景规划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农业部发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简称“零增长政策”),化肥行业发展回归理性,行业经营主体开始升级转型。
由于产能过剩、优惠政策退出、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化肥行业产量下降。
2020年,中国化肥产量5496万吨,下降4.1%。
中国化肥产地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湖北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山东省、四川省、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徽省等省市,2020年上述十省区化肥产量合计全国占比达到72.69%。
从区域分布看,除东北、华南外,其他地区化肥产量较为平均。
2020年,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地区化肥产量分别为1115.99万、1054.15、1094.74、1140.24、1142.04吨,全国占比依次19.31%、18.25%、18.94%、19.73%、19.76%。
三、中国化肥施用情况长期以来,农民为了追求农业生产高产、增产,不断加大化肥的投入量,我国化肥不合理使用现象仍较为突出亩均化肥使用量仍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化肥、轻有机肥的“三重三轻”问题突出。
农业部于2015年提出《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截止2017年,我国化肥已实现使用量负增长,提前三年完成目标。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5403.59万吨。
其中农用氮肥施用折纯量1930.21万吨,占35.7%;农用磷肥施用折纯量681.58万吨,占12.6%;农用钾肥施用折纯量561.13万吨,占10.4%;农用复合肥施用折纯量2230.67万吨,占41.3%。
2023年中国化肥产业发展概况

中国化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s of China's Fertilizer Industry Development
kitty 2023/9/10
ChatPPT Generation
1. 产能持续提升 2. 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3. 绿色环保趋势明显 4. 国际市场拓展势头良好
04
国际市场拓展势头良好
国际市场拓展势头良好,彰显了公司全球化战略的稳健实施。
国际市场需求增加
1.中国化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国,2019年,中国的化肥产量达到了180Mt,占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随 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持,中国化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化肥产量将达到220Mt,年 均增长率达到5.5%。
生物化肥替代化学化肥
1. 优势:生物化肥是利用生物资源经过合理加工制造的肥 料,具有环境友好、减少土壤和水体污染、保护生态系 统的优势。与化学化肥相比,生物化肥含有更丰富的有 机物质和微生物,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 能力,并促进作物健康生长。 2. 生物化肥替代化学化肥的挑战:尽管生物化肥具有许多 优势,但其使用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生物化肥的生 产成本通常较高,价格相对较贵,给农民带来一定经济 压力。其次,生物化肥的营养成分相对较低,释放速度 较慢,需与其他肥料配合使用,以满足作物对营养的需 求。此外,生物化肥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存储和运输困 难、稳定性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改进。
02
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让产品更具竞争力,带来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高端产品提升
1. :中国化肥产业正逐步从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 值、环保型、高效能的高端产品转型。通过技术创新和研 发投入,提高化肥产品的技术含量,满足现代农业对高品 质肥料的需求。 2. 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中国化肥产业正 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绿色环保型化肥产品,如生物有 机肥、微生物菌剂等,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 续发展。
安徽: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

安徽: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1. 引言1.1 安徽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背景安徽省的化肥使用量和农药施用量一直较高,给土地和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大对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使用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经过多年努力,安徽省的化肥使用量和农药施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安徽省的农业发展正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化肥使用量和农药施用量的减少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成果。
安徽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1.2 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现状安徽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化肥使用量和农药施用量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安徽化肥使用量和农药施用量也逐渐引起了重视。
目前,安徽化肥使用量和农药施用量的现状呈现出一些特点。
化肥使用量和农药施用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使得农田面临着严重的化肥残留和农药残留问题。
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也导致了土地退化和农产品质量下降的情况。
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量,往往会盲目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并且,部分农民对于化肥和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缺乏了解,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安徽化肥使用量和农药施用量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
2. 正文2.1 安徽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连续3年负增长原因分析一、政策导向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化肥农药使用的政策措施,如加大对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推动有机农业发展等。
这些政策导向使得农民逐渐意识到化肥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从而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二、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更新,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使得农民可以更加科学地利用土地资源,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我国不同地区化肥施用的增长空间
从上图结果看:
➢ 我国化肥施用过量(即增长空间小于零)的地区主要分 布在沿海发达地区如山东、福建、江苏、广东等省
➢ 西部地区化肥施用量增长空间相对较小,中施肥量地区 化肥施用量的增长空间较大
➢ 全国化肥施用的总增长空间为926.7万吨,其中高施肥量 地区为167.4万吨,中施肥量地区为467.1吨,低施用量 地区为292.2万吨
图 我国化肥年产量变化情况
生产量( ×104吨)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化肥总量 氮肥 磷肥 钾肥
1000.0
500.0
0.0 1949
1959
1969
1979
年度
1989
1999
2、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 ➢ 化肥施用的五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的有机肥与氮肥配合使用阶段; ——20世纪60年代的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使用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有机肥基础上的多种营养元素 配合施用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以化肥为主、各要素平衡施 用的配方施肥阶段 ——现阶段以化肥为主、注重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注重 施肥对环境影响阶段
3、中施肥量区单位化肥的粮食产出效率也相对较高,大 多在20~40kg/kg
4、低施肥量区单位化肥的粮食产出效率最高,大多超过 40kg/kg
——粮食增产潜力的区域差异:
➢ 粮食增产潜力是衡量化肥施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 不同区域粮食增产潜力的差距较大 ➢ 在现有生产力条件下,单位面积的粮食增产潜力与
图 不同年度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变化
化肥施用量( kg/hm 2)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
1970
1974
1978
1982
1986
19901994来自1998年度3、氮磷钾化肥施用比例
➢ 氮肥仍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化肥,占总施 用量的70%以上
➢ 磷肥施用量占总量的20%左右 ➢ 钾肥的施用量则明显较低 ➢ 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一是复合肥的施用量和
➢ 近年来,我国化肥的增产效果呈逐年下降趋势 ➢ 化肥的增产效果与施肥量、地区生产力水平等
密切相关
图 我国不同地区单位化肥的粮食生产效率
根据上图结果:
1、我国不同地区单位化肥粮食产出效率主要集中在 10~30kg/kg,占县级行政单元数总数的69.1%
2、高施肥量区单位化肥的粮食产出效率较低,大多在 20kg/kg以下
施用比例还有待进一步增加;二是高浓度化肥 的施用比例明显过低
4、不同地区化肥施用水平比较
➢ 我国不同地区化肥施用水平差异非常显著,东部地区总 施用量高、西部地区较低
➢ 同一地区化肥施用水平亦有较大差异,一般与该地区的 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
➢ 东部沿海部分地区化肥施用量已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且远远高于欧洲部分国家规定的化肥施用量225kg/ha的 水平
谢谢!
中国化肥的施用现状及趋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004年10月9日
主要内容
一、我国化肥施用现状 二、不同地区化肥的增产效果与潜力 三、不同地区化肥利用率 四、区域化肥施用的变化趋势
一、我国化肥施用现状
➢目前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氮肥生产、进口和消耗量最大 的国家;磷肥的消耗量居世界第二,生产量居第 三;钾肥消耗量为世界第四位。可以说,中国的 食物、特别是粮食之所以能达到供求基本平衡, 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化肥生产与施用的增长是密 不可分的。
➢ 西部部分地区受自然、交通等条件的限制,化肥施用量 很低,这些地区化肥农业生产水平也很低
图 我国不同地区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水平
二、不同地区化肥的增产效果与潜力
➢ 以近10年我国不同地区化肥施用量、粮食生产 量等结果为依据,计算相应区域化肥的粮食生 产效率、通过施肥可能达到的粮食最高产量等 数据
1、我国化肥总施用量变化
➢ 1935年开始生产,但至1949年前,全国累计 产量仅0.6×104吨
➢ 1956年,年产量过1×105吨(纯养分) ➢ 1964年超过1×106吨 ➢ 1979年超过1×107吨 ➢ 1990年超过2.5×107吨 ➢ 1993年超过3.0×107吨 ➢ 目前年施用量约4.25×107吨
四、区域化肥施用的变化趋势
1、不同地区化肥施用量增长空间
➢ 我国化肥施用过量地区主要是东部,平均单 位面积施用量增加幅度仅8.70kg/hm2;
➢ 中部地区还有少量余地,平均单位面积施用 量增加幅度为47.63kg/hm2;
➢ 西部地区则化肥施用尚未达到作物的最大需 要量,单位面积增加幅度为59.84kg/hm2;
➢ 600~900kg/hm2的县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等地区 ➢ 300~600kg/hm2的县主要集中在新疆西部和西北部、西
藏西南、云南、广西中部及东南沿海等地区
——化肥增产效率和粮食生产潜力的区域差异
图 我国不同地区单位面积化肥增产潜力
从上图来看:
➢ 我国不同地区化肥增产效率(增施化肥的增产潜力)相对 集中在0~15kg /kg(粮食/化肥)范围内
三、不同地区化肥利用率
➢ 根据近10年我国不同地区施肥量、作物产量等的变化趋 势,利用相关方法,求出相应地区的化肥利用率
➢ 受区域土壤、气候、作物类型、施肥水平、耕作方式等 的影响,不同地区化肥的利用率也有较大差异
➢ 我国不同施肥量地区比较,高施肥量区化肥的利用率较 低、一般在25%以下;低施肥量区化肥的利用率相对较 高、一般可达35%左右;两类地区的差值达10%以上
➢ 我国化肥的宏观管理上,今后主要应向中部和西部地区 转移
2、不同地区化肥施用平衡
不同地区化肥施用量增长趋势示意图
从上图:
➢ 在目前的生产水平下,我国有11.9%的地区化 肥总体施用水平已经过量;14.6%的区域化肥 施用已基本满足作物需要;将近3/4的区域则 还有一定的增加余地
➢ 高施肥量区平均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增加幅 度仅8.70kg/hm2;中施肥量区为47.63kg/hm2; 低施肥量区则为59.84kg/hm2
➢ 当前我国化肥的利用率不高,大多在35%以下,比国外 目前利用率45%~60%低10个百分点以上
图 中国不同地区化肥利用率
化肥施用量与利用率的相互关系
➢ 高施肥量地区选择山东、广东,中施肥量地区 选择湖南、河南,低施肥量地区选择山西、贵 州等省,计算不同地区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 量和利用率二者的相互关系
➢ 化肥增产效率小于零(即增施化肥反而减产,化肥施用量 已达到或超过目前生产水平下最大产量的需肥量)的县占 全国县级行政单元总数的19.1%
➢ 根据计算,高施肥量地区的化肥平均施用量已经达到全 国平均值的1.38倍,增施化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中施 肥量地区化肥增产效率为7.17 kg/kg;低施肥量地区化肥 平均施用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71.8%,其化肥增产 效率为9.41 kg/kg
➢ 化肥利用率与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呈指数或对 数关系
➢ 二者间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即随着化肥施 用量的增加,其利用率是呈下降趋势的
化肥施用量与利用率的相互关系式
山东:Y = 48.528e-0.0021x R2 = 0.5646** (n=102) 广东:Y = 2122.3x-0.7846 R2 = 0.8598** (n=93) 湖南:Y = 61.226e-0.003x R2 = 0.6742** (n=101) 河南:Y = 1332.2x -0.7066 R2 = 0.5028** (n=123) 山西:Y = 48.495e-0.003x R2 = 0.7546** (n=106) 贵州:Y = 64.763e-0.0046x R2 = 0.7229** (n=82)
当前产量、化肥施用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 化肥施用量低的地区,由于受自然等许多因素的限
制,单位面积的粮食增产潜力并不是最大的
图 我国不同地区单位面积粮食增产潜力
从上图来看:
➢ 我国单位面积使用化肥的粮食增产潜力大多在300 kg/hm2以上
➢ >900kg/hm2的县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 龙江)3省和内蒙东部,河北、山西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