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
机载计算机开关电源的并联均流技术

机 载计算 机 开关 电源并联 时负载 电流不 能被 均匀
分 担 的原 因 , 主要有 以下 两个 方面 :
机 载计算 机开关 电源 热应力 大 , 降低 了其可 靠性 , 果 如 分担 电 流多 的模块 出现 故 障 , 停止 工作 , 而处 于轻 载 或 空载 的机载 计算 机 开 关 电源 突 然重 载 运 行 , 致 负 载 导 端 电压 变 动 , 利 于 机载 计 算 机 的工 作 。机 载 计 算 机 不
简单 的并联 , 在一个 问题 , 存 就是 负载 电流 不能 被各 个
图 1 开 关 电 源 工匀分 担 , 易 造 成 有 些处 于 重 容
载, 有些 处 于轻 载 , 至 处 于空 载 , 甚 结果 分 担 电流多 的
2 机载计 算机 开关 电源 并联 时负载 电流 不能
维普资讯
第3 7卷
第1 期
航 空 计 算 技 术
Ae o u ia mp i c i u rna tc lCo ut ng Te hn q e
Vo . 7 No 1 3 .1
20 0 7年 1月
Jn2 0 a .07
机 载 计 算 机 开 关 电源 的并 联 均 流 技 术
l 开关 电源 的 工作 原 理
开 关 电源的T 作原 理框 图见 图 1所示 。 从输 出端 采样反 馈 电压 经 1和 R 2分 压之 后 , 送 到误 差 放大器 的反 向输 入 端 与 2 5 . V基 准 电压进 行 比 较, 其差 值经放 大后 控 制 P WM 的脉 冲宽 度 , 改变 脉 即
此 时它们采 样 到的 电压 比各 自电压模 块本 身 电压相 比 较, 有些 比较 高 , 些 比较低 , 样 会 导致 各个 机载 计 有 这 算 机 开关 电源 的输 出电压 向相 反 的 方 向变 化 , 成 它 造
开关电源的分布式并联均流技术概述

船 电技 术
20 年 06
第2 期
1 9
开关 电源 的分布式并联均流技术概述术
施 三 保
( 武汉 珲丁 人学 自动化 学院 武汉 4 0 7 ) 3 0 0 摘 要 :随着 大功 率和 分布 式丌 关 电源需 求 的/ 断提 高 ,分 布式 : 1 联均 流技 术 己成为 电 力电子 研究 的一 个
saig eh iu a en eo n o o i n eeo metdrcin fp w r eet nc. h r tcnq e h s b e bcmig a h ttpc d d vlp n i t o o e lcr i n 'a e o o s
Applc i n b k ou d,b s cpr n i ,c i ato ac gr n a i i cpal ommo t d an de e o n me ho d v lpme r n s dic s e i hi pe ntte d i s u s d n t spa r Ke ywo ds pa ale e u r n h i g : we wic :r v e :c r e te s r : r l l d c r e ts arn po rs t h e iw u r ntsr s
( tmai nS h o , u a ie st f e h oo y W u n4 0 7 , ia Auo to c o l h n Un v ri o c n lg , ha 3 0 0 Ch n ) W y T
Ab ta t sted vlp n fhg -o e n i r ue o e wi h dsr ue a alld c re t sr c:A eeo me t ihp w ra d ds i t p w rs t , i i tdp rl e u rn h o tb d c tb e
开关电源均流原理

开关电源均流原理开关电源是一种将交流电转换为稳定直流电的电源设备。
在开关电源中,均流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求,它指的是在多路输出时,每个输出通路的电流能够保持均衡。
均流原理是指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和控制,使得每个输出通路的电流分配均匀,以达到稳定供电的目的。
均流原理的实现主要依靠两个方面的技术措施:电流检测和电流控制。
电流检测是实现均流的基础。
通过在每个输出通路中添加电流检测电路,可以实时监测电流大小。
电流检测电路一般采用电流传感器,如电流互感器、霍尔元件或电阻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将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然后通过放大和滤波等处理,将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数值。
电流控制是实现均流的关键。
根据电流检测到的数值,控制电源系统中的开关管或调整控制元件的工作状态,以使电流分配均匀。
一般来说,电流控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主动调节和被动调节。
主动调节是指通过控制电源系统中的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来调节输出通路的电流。
当某个输出通路的电流偏大时,通过控制相应的开关管截止,减小电流;当电流偏小时,则通过控制开关管导通,增大电流。
这种方式需要对输出通路进行精确的电流控制,以保持电流均衡。
被动调节是指通过调整功率元件的导通和截止,来调节输出通路的电流。
当某个输出通路的电流偏大时,通过调整功率元件的导通角度或频率,减小电流;当电流偏小时,则增大导通角度或频率,增大电流。
这种方式相对于主动调节来说,控制电路相对简单,但调节速度较慢。
开关电源均流原理是通过电流检测和电流控制来实现的。
电流检测能够实时监测每个输出通路的电流,而电流控制则根据检测到的电流数值,通过调节开关管或功率元件的导通和截止来实现电流均衡。
这样,就能够确保每个输出通路得到稳定的电流供应,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开关电源均流原理的实现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负载变化、温度变化等。
同时,还需要合理选择电流检测元件和控制电路,以及进行精确的电流分配和控制。
只有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才能实现开关电源的均流,确保设备的稳定供电。
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

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摘要:在模块化分布电源系统中,为了实现完全稳定可靠的供电系统,模块化电源的并联技术则显得尤为的重要,通过多路开关电源并联使得输出大功率技术得以迅速的发展。
采用DC/DC芯片TPS5430DDA设计并制作了两路均流电源,均流的实质是通过均流控制电路,调整个模块的输出电压,从而调整输出电流,以达到电流均分目的。
再通过一定电流放大的电路控制两个模块的电流按1:2的比例自动分配。
关键词:DC/DC转换器TPS5430DDA 均流电流按比例分配引言电源并联运行是电源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因为分布式供电相对集中,供电具有容量易扩充、可靠性高、使用灵活、便于维护等优点。
而实现开关电源并联运行的核心就是均流技术。
一般的开关电源是一个电压型控制的闭环系统,均流的基本思想是采样各自的输出电流信号,并把信号引入控制环路中,来参与调整输出电压。
选择不同的电流信号的注入点,可以直接调节系统的基准电压、反馈电压、或者反馈电流误差,形成多种均流方案,以满足不同的稳态性能和动态响应。
目前常用的均流方法主要有输出阻抗法、主从设置法、平均电流法、最大电流法等,这些均流方法多数采用的是模拟量控制。
一.设计方案论证1. DC/DC芯片选择方案一:采用UC3842是一种型性能优良的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芯片。
该调制器单端输出,能直接驱动双极型的功率管或场效应管。
其主要优点是其管脚效应少,外围电路简单,电压调整率可达0.01%,工作频率高达500KHz,启动电流小于1mA,正常工作电流为5mA,并可利用高频变压器实现与电网的隔离。
该芯片集成了振荡器、具有高温补偿的高增益误差放大器、电流检测比较器、图腾柱输出电流、输入和基准欠电压锁定电路以及PWM锁存器电路。
但它的大电流推挽输出只达1A。
方案二:采用TPS5430采用DC/DC芯片TPS5430DDA,它的输入电压10—35V,最大输出电流达到3A,效率可以达到90%,内部集成了驱动电路和1.221V基准源,固定的工作频率500KHz。
第5章6均流电路与开关电源系统

3、源效应(电网调整率) 源效应是指直流输出电流为额定值,交流输入电压在额定值的 85%~ 110%范围内变化,直流输出电压偏离整定值的变化率(直流输出电压在交 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时整定)。YD/T731—2002规定,应不超过直流输出 电压整定值的±0.1%。 4、稳压精度 稳压精度是指交流输入电压在85%~110%之间变化,负载电流在5%~ 100%范围内变化,直流输出电压偏离整定值的变化率。稳压精度(δV)按 下式计算:
平均电流法自动均流
图3.24 平均电流法均流控制电路原理图
n个整流模块与均流总线连接如图3.25所示。利用该图来求均流总线上的电
压USB。
Ui1 - USB Ui2 - USB Uin - USB + + + =0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 R R R
因此,均流总线的电压为:
Ui1+Ui 2+ +Uin USB= n
但是,当某个整流模块出现故障无输出时,将使均流总线上的电压 USB降低,于是各整流模块输出电压下调,甚至达其下限,结果造成系统 故障。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均流电路中接入继电器K。整流模块正常工作时, 控制晶体管导通使K动作,其常开触点闭合,接通均流总线;当整流模块 不工作或出现故障时,晶体管截止,K释放,其常开触点断开,使该模块 脱离均流系统。
电池柜
25
一、网络运行指标情况
室外型一体化电源:北京动力源
整流模块开关
整流模块
蓄电池开关
交流输出插座
监控单元
直流输出开关
交流输入开关
防雷器
26
一、网络运行指标情况
室外型一体化电源:艾默生
27
一、网络运行指标情况
室外型一体化电源:艾默生
整流模块
开关电源的并联运行及其数字均流技术

Ab ta t:A s a te ptt m p o e t e r l biiy a a tt l r ntc p ct fp sr c n a t m o i 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v h e i lt nd f ul o e a a a iy o ow e u a r s ppl y — y s s
维普资讯
第 1 5卷 第 1 期 20 0 6年 3月
淮海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J u n l fH a h iI siu e o c n 1 g ( t r1 ce c sE i o ) o r a u i a n tt t fTe h o o y Na u a S i e dt n o n i
Vol 1 No.1 |5
M a . 2 06 r 0
文 章 编 号 : 6 26 8 ( 0 6 0 —0 9 0 1 7 — 6 5 2 0 ) 10 2 — 4
开 关 电源 的并 联 运 行 及 其 数 字 均 流 技 术
张 天 芳
( 州 理 工 大 学 电 气 与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 肃 兰 州 7 0 5 ) 兰 甘 30 0
摘 要 : 为提 高电源 系统 的可靠性 和 冗余 能力 , 首先 分析 了电 源 的并联 特 性 及 均流 的 一般 原 理 , 又
详 细分 析 了几种 电源 并联均 流 的控制 方案 , 并在 分析 直 流 开关 电 源模 拟量 控 制 均 流技 术 原 理及 特
点 的 基 础 上 , 出 了 以 双 DS 为 控 制 核 心 , 于 CAN 总 线 的 数 字 均 流 技 术 方 案 , 现 了数 字 均 流 提 P 基 实
g od e f c n a t lpr c ie o f e t i c ua a tc . Ke r s: s ic ng p w e up y; c r n h r y wo d w t hi o r s pl ur e t s a e; di t l c nt o ; a a o on r ; CA N s; gia o r l n l g c t ol bu f c d b 1 nc d Clr n or e a a e 1 e t r
浅析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方法

浅析开关电源模块并联均流方法张伊凡; 王乐【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3页(P34-35,41)【关键词】开关电源; 并联; 均流【作者】张伊凡; 王乐【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710065【正文语种】中文1 引言随着我国工业生产中对大功率电源系统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开关电源模块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半导体功率器件和磁性材料等方面的因素对单片开关电源输出功率的限制,开关电源模块往往需要并联成电源系统运行,这样既可以增加电源容量,也可以提高电源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电源模块之间的差异,并联运行时会出现电源系统中各模块输出不均流的现象,进而引起电流应力和热应力的不均匀分配,影响电源模块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4]。
所以并联均流技术成了实现组合大功率电源系统的关键。
2 电源模块不均流的原因分析从电源模块的控制系统来看,所有的电源模块并联运行,则输出电压U0都相等,也就是电压反馈值都相等,但是每个模块的给定量Ugi和反馈比例系数Kfi都有差异,运算放大器的失调电压也不同,所以给控制器件的误差信号也不相同,使有些误差信号为正的模块,电压调节器正向积分,输出电流增加;有些误差信号为负的模块,电压调节器反向积分,输出电流减小。
当系统进入稳态以后,最多有一个模块的误差为零,电压调节器正常工作。
所以负载电流都要由误差为零的模块承担,就出现了电流不平衡的现象。
另外,电源模块外特性的差异也是不均流的原因,如图1中两个电源模块并联运行,输出电压分别是U1和U2,电流分别为I1和 I2,内阻分别为 R1和 R2,母线电压为 UO,其输出特性见式(1)、(2)[5]。
由式(1)、(2)可以看出,不均流的原因是输出电压和等效内阻不一致。
图1 两模块并联运行原理图所以,各电源模块之间不均流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电源模块中各器件的差异引起的,只能通过增加外部设备或控制部件的方法来解决,其主要思想就是增加一个均流母线,通过均流母线传递均流信号,或者根据电源的热应力来调节负载电流的分配,防止一台或多台模块运行在电流极限状态。
开关电源的并联均流与恒功率输出

开关电源的并联均流与恒功率输出林浩冬;徐灵飞【摘要】本文讨论了一般情况下,开关电源采用恒功率输出策略做短路保护和多模块并联均流的实现方法,与笔者所在项目团队在做上一个电源项目时,采用牺牲电源动态性能,来满足电源体积要求,数字化实现并联均流与恒功率输出的方法.为实现开关电源这两项功能,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期刊名称】《科技传播》【年(卷),期】2010(000)018【总页数】2页(P137-138)【关键词】并联均流;恒功率;开关电源【作者】林浩冬;徐灵飞【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0 引言自开关稳压电源问世后,以其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势在计算机、通信、航空航天、仪器仪表及家用电器等领域逐步取代了效率低且笨重的线性稳压电源和晶闸管相控电源。
早期出现的开关电源为串联型,其主电路拓扑与线性电源相仿,但存在着体积大、效率低、承受过载和短路能力差等缺点。
随着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的发展,PWM的控制方式愈来愈多地应用于开关控制器的设计。
其特征是电路设计简单,性能稳定,控制型效率高,能够很好的稳定电压幅值,同时,通过改变脉冲宽度占空比固定开关的频率改善波形,具有良好的抑制输出电压纹波和噪声功能。
PWM的开关电源,电流模式的又明显优于电压模式,因为电流模式的PWM 电源是电压、电流双环反馈,动态性能更好,并且自动抑制磁偏。
下面的讨论全部基于Unitrode 公司(已被TI收购)生产的UC3856 电流模式PWM 控制器。
1 基于分立器件的恒功率短路保护一个完善的电源必定有着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比如:输入过压,欠压,浪涌;电源本身过热;输出空载和短路。
根据电源短路时输出的伏安曲线,其短路保护策略分为关断(7 字型伏安曲线);恒流(下垂型伏安曲线)和恒功率(双曲线型伏安曲线)3种。
恒功率输出的伏安曲线如图1所示:电源正常工作在恒压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关电开关电源源并联均流技均流技术术 Technique of Parallel Balanced Current in SMPS 北京北京电电子信息大子信息大学学路秋生路秋生张艳张艳张艳杰杰(北京北京100031100031) 摘要:讨论几种常用的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阐述其主要工作原理及特点。 关键词:均流主从控制电源内阻 1引言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一台直流稳定电源的输出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不能满足要求,而满足这种参数要求的直流稳定电源,存在重新开发、设计、生产的过程,势必加大电源的成本、延长交货时间、影响工程进度。因此在实用中往往采用模块化的构造方法,采用一定规格系列的模块式电源,按照一定的串联或并联方式,分别达到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功率扩展的目的。
但是电源输出参数的扩展,仅仅通过简单的串、并联方式还不能完全保证整个扩展后的电源系统稳定可靠的工作。不论电源模块是扩压还是扩流,均存在一个“均压”、“均流”的问题,而解决方法的不同,对整个电源扩展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目前稳定电源输出扩流应用较多,本文仅讨论开关电源并联均流技术。均流的主要任务是:
(1)当负载变化时,每台电源的输出电压变化相同。 (2)使每台电源的输出电流按功率份额均摊。 2提高系统可靠性方法 (1)在电源并联扩流过程中,为了提高系统工作稳定性,可采用N+m冗余的方法。其中m表示冗余份数,m值越大,系统工作可靠性越高,但是系统成本也相应增加。
(2)采用均流技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在电源并联扩流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办法是自动均流技术。它通过取样、电子控制调节环路来保证整个系统的输出电流按每个单元的输出能力均摊,以达到既充分发挥每个单元的输出能力,又保证每个单元可靠工作的目的。
(3)均流技术应满足条件: ·所有电源模块单元应采用公共总线。 ·整个系统应有良好的均流瞬态响应特性。 ·整个并联输出扩流系统有一个公共控制电路。 (4)常用的几种并联均流技术: ·改变单元输出内阻法(斜率控制法) ·主/从控制法(master/slave) ·外部控制电路法 ·平均电流型自动负载均流法 ·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自动主/从法、民主均流法) ·强迫均流法 3关于均流技术中常用的一些概念
13.1稳压源(CV) 电路框图和特性曲线分别如图1(a)、(b)所示,输出电压UO=RFUREF/R1
(a) (b) 图1 3.2稳流源(CC) 电路框图和特性曲线分别如图2(a)、(b)所示,输出电流IO=RFUREF/(RSR1)
(a)
2(b) 图2 3.3CV/CC(恒压/恒流交叠) 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4常用几种均流技术的工作原理 4.1改变单元输出内阻法(斜率控制法、电压下垂式、输出特性斜率控制式) 实现方式: ·UO固定,改变斜率 ·斜率固定,改变输出电压 (1)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
(a)
3(b) 图4 见图4(a)、(b),图中△Imax=△UOImax/△Uslope,内阻RO=△UO/△IO 当单元输出电流IO1增加时,IO1在电流检测电阻RS上的压降增加,致使A1输出电压增加,与单元电压反馈信号Uf叠加后送至A2反相输入端,经A2放大后输出Ur变负,利用这个Ur电压控制单元输出电流,从而实现均流。
由图4(b)可以看出:当典型值△UO=±0.1%,△Uslope=±2%,则△Imax=0.05Imax,即调整精度为5%。这种调节精度对大多数调节系统来说是能接受的。
(2)改变单元输出内阻法(斜率法)特点 ·小电流时均流效果较差,这点可从公式 △Imax=0.05Imax看出。 ·大电流时均流效果较好。 ·对电压源来说,内阻RO(斜率)应越小越好,但是这种均流方法利用改变RO来实现均流,降低了电源输出的负载特性,即以牺牲电路的技术指标来实现均流。
·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这种方法很容易实现程控,从而实现比较理想的均流控制特性。 4.2主/从控制法(Master/Slave) (1)工作框图 见图5,在这种工作方式下用n个单元,其中一个单元(主控单元)工作在电压源(CV)方式,其余n-1个单元工作于电流源(CC)方式,利用来自输出电流的误差电压△U来实现均流控制。它实际上是由电压环(外环)和电流环(内环)构成电流控制型的双环控制,或说成是电压控制的电流源。
(2)主要特点 ·一旦主控单元出现故障则整个系统崩溃。
图5 ·由于电压环工作频带宽,易受噪声干扰。 ·主/从单元间必须要有通讯联系,所以整个系统较复杂。 ·可靠性取决于主模块,只能均流,不能构成冗余系统。
4 ·适用于n个功率单元的系统。 4.3外部电路控制法 (1)工作原理 每一个单元加一个输出电流检测电路来检测它的电流,产生的反馈信号调节每个单元的电流,从而达到各单元间输出均流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单元间应有公共总线。
(2)优缺点 ·这种控制方法均流效果较好,但是每个单元需附加一个电流控制电路,成为控制环路的一部分,需满足环路的总体要求,否则会降低单元的技术指标及工作稳定性,降低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由于每个单元都需要一个控制电路,所以整个扩流系统连线较多。 4.4平均电流型自动负载均流法(自动均流) (1)工作框图 见图6,这种均流方式采用一个窄带电流放大器,输出端通过阻值为R的电阻连到均流母线上,n个单元采用n个这种结构。
图6 当输出达到均流时,电流放大器输出电流I1为零,这时IO1处于均流工作状态。反之,在电阻R上产生一个Uab,由这个电压控制A1,由A1再控制单元功率级输出电流,最终达到均流。
(2)特点 ·均流效果较好,易实现准确均流。 ·在具体使用中,如出现均流母线短路或接在母线上的一个单元不工作时,母线电压下降,将使每个单元输出电压下调,甚至达到下限,以致造成故障。并且当某一模块的电流上升至Iomax时,电流放大器输出电流也达到极限值,同时致使其它单元输出电压自动下降。
·可以构成冗余系统,均流模块数理论上可以不限。 ·缺点为了使系统在动态调节过程始终稳定,通常要限制最大调节范围,要将所有电压调节到电压捕捉范围以内。如果有一个模块均流线短路,则系统无法均流。单个模块限流也可能引起系统不稳定。在大系统中,系统稳定性与负载均流瞬态响应的矛盾很难解决。如果在图6中的R支路上串一只二极管,则构成所讲的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
4.5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民主均流法,自动主/从控制法) (1)工作原理 将图6所示均流框图中的电阻R用一个二极管代替,二极管正端接a,负端接b。这样只有当n个单元中输出电
5流最大的一个电流放大器输出才能使二极管导通,从而影响均流母线电压,进而达到该单元均流调节作用。这种方法一次只有一个单元参与调节工作。
(2)特点 ·在这种均流方式下,参与调节的单元由n个单元中的最大输出电流单元决定,一次只有这个最大输出电流单元工作,这个最大电流单元是随机的,所以有人把这种均流方法叫做“民主均流法”。又由于一旦最大均流单元工作,它处于主控状态,别的单元则处于被控状态,因此又有人把这种方法叫做“自动主/从控制法”。
·由于二极管总有正向压降,因而主单元均流总有误差,而从单元的均流效果是较好的。美国优尼则公司的UC3907集成均流控制芯片就工作在这种方式下。最大均流法的特点和平均电流法的特点相似。
4.6强迫均流法 所谓强迫均流,就是通过监控模块实现均流。实现方式主要有软件控制和硬件控制两种。 软件控制是通过软件计算,比较模块电流与系统
图7 平均电流,然后再调整模块电压,使其电流与平均电流相等。软件方式易于实现,均流精度高,但其瞬态响应比较差,调节时间长。
硬件控制方式原理如图7所示,取样电压Us与系统基准电压Ur相比较产生误差电压Ue,该电压送至每个模块,与模块电流相比较,调节模块参考电压,从而改变输出电压,调节输出电流,实现均流。这样,每个模块都相当于电压控制的电流源。这种均流方式精度高,动态响应好,可控制模块多,可以很方便的组成冗余系统。
对这种硬件强迫均流方法的一种改进就是所谓的PWM强迫均流法。工作原理如图8所示。
图8 强迫均流依赖监控模块,如果监控模块失效,则无法均流,这一点使用时应注意。在强迫均流中,每个监控系统监控的模块数可达100个,参数设置好后(即使模块电压相差较大,如1伏或更大)不需任何调整,均流精度高于2.5%,负载响应快(在几百ms内),无振荡现象。
5小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6种常用的均流技术。其中改变单元输出内阻法(斜率法)和最大电流自动均流法、强迫均流法应用较广,并且已有现成的集成控制芯片。同时,随着微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整个系统可采用智能总线结构,从而实现均流冗余控制、故障检测、故障信息显示等功能,就会使均流效果更理想、使用界面更友好、更方便。
参考文献
61张占松,蔡宣三,开关电源原理与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 2KEPCO,Power ManagersTM and Power Management Systems TM146-1570 3LAZER ROZENBLAT,CompactPCI电源,《电子设计》1999.4,P43 作者简介 路秋生男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电子系,现在北京电子信息大学电子系任教,主要从事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1999.8.18定稿日期:1999.12.2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