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论文:65例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观察

合集下载

急性心力衰竭论文:65例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观察

急性心力衰竭论文:65例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观察

急性心力衰竭论文:65例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临床症状纠正64例,死亡3例。

结论急性心力衰竭在临床是急危重症,应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生命质量。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抢救;临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危重而复杂的综合性病症,其发生原因是由于急性心脏病变使得心排血量急剧下降,进而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1]。

临床常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等。

由于患者发病时,病情较急、并发症较多,所以在进行治疗时应及时对其进行诊断,合理治疗,以保证患者病情及时得到救治。

我院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指定相应的治疗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43-78岁。

65例患者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6例,高血压21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

经临床诊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面色苍白等表现。

1.2 方法取患者坐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对呼吸困难者,采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呼吸衰竭时,可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此外,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并送重症监护病房,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可进行心电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对血压较高者可应用硝普钠,微泵给药。

对血压偏低者,应给予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治疗。

2 结果经一系列治疗措施,本组65例患者中,静脉滴注硝普钠22例,静脉推注氨茶碱及地塞米松19例,静脉滴注硝酸甘油14例,静脉滴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9例。

6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纠正,1例抢救无效死亡,随访未见严重不良情况发生。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情观察与急救护理体会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情观察与急救护理体会
1 临 床 资 料
舒适的环境 , 避免情绪激动 。 3 . 2 给 氧 立 即给予 高流量氧气 吸入 , 湿 化液 中加 入 5 0 %
的 乙醇 , 以降低肺泡表 面的张力 。面罩 吸氧 比鼻导管 吸氧效
果好。根据血氧饱和 度 的高 低及 患者 的症状 , 调整 氧流量 。
做好安全用氧 , 以免 用 氧 不 当导 致 呼 吸 衰 竭 。对 病 情 特 别 严
【 护理研究 与实践 】
急 性 心 力 衰 竭 的 病 情 观 察 与 急 救 护 理 体 会
焦 海 燕
( 泰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 江苏 泰兴 2 2 5 4 0 0)
【 关键词 】 急性心力衰竭; 急救; 护 理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1 8 . 0 5 2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0 3 6 9 ( 2 0 1 3 ) 1 8— 0 7 2— 0 2
急性 心力 衰竭是严重 的急危重症 , 可在 短时 间内危及患 者生命 , 及时的病情观察与合理的急救护理尤 为重要。现 将急救护理体会 总结如 下 :
1 . 1 一般资料
2 0 1 2年 3月 ~ 2 0 1 3年 3月我科共收治急性
心力衰竭 4 5例 , 其 中男 2 6例 , 女 l 9例 ; 中位 年龄 6 1岁。其 中, 冠心病 3 5例 , 肺心病 8例 , 风心病 2 例。 1 . 2 治疗方 法 患者入 院后 , 给予吸氧 、 心 电监护 、 强心 、 利 尿、 扩血管等综合处理 , 其中, 进人心血管内科进一步治疗 3 I 例, 进入介入科进一步治疗 1 O例 , 进入 I C U 2例 , 急诊抢救无

心力衰竭护理论文

心力衰竭护理论文

心力衰竭护理论文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即心肾综合征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注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心力衰竭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力衰竭护理论文范文一:略谈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8例。

其中男42例,女26例;患者年龄最小48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60.5±6.4)岁;患者的基础心脏病分别为风湿性瓣膜病24例,扩张型心肌病17例,心肌梗死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7例。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心脏病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

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

患者自入院开始,按照制定的护理路径的内容,结合患者的需求和一般情况对其病情、心理状况、文化背景以及社会支持等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并落实护理和健康教育措施以达到规范护理的目的。

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包括:(1)入院介绍,包括医院的环境、主管医师和护士以及陪护、作息制度和时间等;(2)入院第1天,填写护理路径表,详细介绍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3)入院第2天,介绍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症状、体征以及治疗方法等相关方面的知识;(4)入院第3~7天对患者进行饮食、用药等方面的耐心细致指导,告知其情绪等对病情控制的影响,进行心理支持和自我调节方面的指导,详细讲解预防并发症的意义和方法,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循序渐进地进行活动;(5)出院前1d,指导患者进行血压、尿量的自我监测,戒除烟酒和控制体重,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6)出院当天,办理出院手续,嘱其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回院复诊;(7)出院1周内,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出院后的恢复和用药情况。

70例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观察

70例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观察
张 美珠
【 中图分类号 】R 文献标识码 】A 【 4【 文章编号 】1 7- 7 3( 0 0 8 0 6 - 2 2 3 8 2 1 )0 - 0 8 0 6 摘要:目的:对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方法进行观察和研 究。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 7 例急性心力衰竭 患者 的临床 资料及抢 O 救措施进行 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 7 例患者 中,死亡 1 例,6 例患者心 力衰竭症状得到 纠正。结论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严重 0 0 0
2 %.O O 3 %酒 精 ) 罩 吸 氧 时 酒精 浓 度 一般 为 3 %一0 , 以利 ,面 O 4%
入院治疗至心功能不全症状缓解时间为 4mn2h 至心功能不 0 i 4, .
全 症 状 消 失 时间 为 1 0 n一2 。 0 mi 5 h
3讨 论
31 性 心 力 衰竭 诊断 .急
见 ,多由大块肺栓塞 引起 ,偶见于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本文对
我院近年收治的 7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抢救措施 0 进行 回顾性分析 ,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I _ 1一般 资料
我院 2 0 0 6年 2月 2 1 年 2月 4 00 年收治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7 O例, 其中, 男性 4 例 女性 3 例, O O 年龄 2 . 5岁, 88 平均 6 . 67 岁。发病情况:呼吸道感染诱发心力衰竭 3 2例,原发病治疗不 当 2 例 ,输液过多、过快 6例,情绪激动 5例,无明显诱因 6 l
例。伴发疾病:伴发糖尿病 2 O例 ,伴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6
例 ,伴发肝硬化 3例 ,伴发慢性肾功能不全 3例,伴发甲状腺
功 能 亢 进症 l 。 例 12方法 .
2结 果

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配合救治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办法。

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和针对性护理措施,本组65例病患中,63例好转出院,占9692%,死亡2例,占3.08%。

结论: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69-011 前言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被堵塞,中断了冠脉的血液流通,因而致使患者的部分心肌出现长时间的缺血而局部坏死。

目前除了合理使用药物控制治疗心肌梗死之外,及时的、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手段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几率,是临床救治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65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面的、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2 一般资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到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48~85例,平均(61.3±12.5)岁。

本组患者心肌梗死部位有:急性下壁梗死15例,急性前壁心梗12例,急性后壁梗死3例,急性前间壁梗死11例,急性外侧壁梗死7例,急性前壁侧壁梗死9例,进行性前壁下壁梗死8例,2.2 方法:在救治期间,给予病患止痛、镇静及吸氧等对症治疗,另外依照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肝素等抗凝、溶栓治疗。

与此同时,实施全面的心肌梗死护理。

3 观察与护理3.1 病情观察:在急性诊治期,需要密切观察、监测病患的呼吸、脉搏、神志、血压、未梢循环、心律以及面色表情等各项生命体征情况,一旦发现异常,便要及时通知主诊医生,预防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课题研究论文: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

课题研究论文: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

临床医学论文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急性心力衰竭指在各种急性器质性心脏病变基础上出现的心肌收缩力迅速下降,心脏的血液输出量急剧降低,进而导致的动脉血灌注不足、静脉瘀血的综合征。

临床中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源性休克或急性肺水肿,如烦躁不安、气喘、咯大量粉红色或白色泡沫状痰,听诊双肺满布?音等。

急性心力衰竭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短期内即可造成患者死亡,所以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我们在对5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取得了一些体会。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52例患者为我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收治,其中男性36例,女性16例;年龄46~73岁,平均(58.5±5.8)岁;左心衰竭28例,右心衰竭16例,全心衰竭8例。

入院时测血压,收缩压150mmHg以上36例,150mmHg及以下者16例;心肌梗死24例,扩张性心肌病1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12例;过度劳累及情绪改变诱导发病24例,肺部感染诱导发病16例,无明显诱因12例。

2 结果2.1 治疗效果 52例患者经抢救和综合护理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治疗有效率100%。

2.2 护理满意度对52例患者急性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35例非常满意,11例比较满意,6例满意,满意度100%。

3 护理3.1 心理护理急性心力衰竭病情变化迅速,患者多高度紧张,甚至出现消极、恐惧、绝望等情绪,患者家属也容易出现上述不良情绪。

此时,护士应敏锐地发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问题,针对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抢救过程中护士也应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取得他们的信任并帮助其树立康复的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

3.2 卧床指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为急诊入院,护士接诊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和体征做出初步评估,选择合适卧位以缓解临床症状。

若患者出现肺水肿,护士应指导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患者心衰症状严重时应保持双下肢下垂,对四肢进行轮流结扎,每5min更换一次,以减少回心血量,缓解肺部瘀血状况。

心力衰竭临床分析与研究论文

心力衰竭临床分析与研究论文

浅谈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与研究【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药物疗法【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28-02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该病的治疗应包括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缓解临床心衰的症状,改善其长期预后和降低死亡率。

1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目前已经认识到心力衰竭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疾病,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即使心脏没有新的损害,在各种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下,心功能不全将不断恶化进展。

当基础心脏病损及心功能时,机体首先发生多种代偿机制。

这些机制可使心功能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在相对正常的水平,但这些代偿机制也均有其负性的效应。

当代偿失效而出现心力衰竭时病理生理变化则更为复杂。

心力衰竭特征是由于心脏的泵功能不全,机体组织所需的动脉血不能充分输出(收缩功能不全),静脉血不能充分回流(舒张功能不全),或者同时具有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不全而产生临床症状,表现为运动耐力低下、全身淤血、心律失常等。

所有的心脏疾病均可成为心力衰竭的原因。

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左心室几何外形与结构的改变,心脏更趋于球形心。

而内源性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在心脏重构以至心衰进展中起很大作用。

心脏重构引起的症状需要数月至数年时间。

作为心脏内因性反应机制,当心室舒张期容量(前负荷)增大时,每搏输出量即增加,这可用frank-starling机制来说明。

而作为全身性反应,针对血压的降低,通过存在于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及肾脏球旁细胞的血压感受器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精氨酸加压素(avp),促使内皮素1(et1)分泌。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观察与护理分析

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观察与护理分析

3 . ~7 . 岁 , 程 05~72d 87 51 病 . . 。冠 一 病 2 ; 膜 性 心脏 t 2 , 3例 瓣 病 9例 ; 血压心脏 病 l 例 ; 高 5 扩张 型心肌病 6例 , 病毒性 心肌 炎 4例 ; 同产期心肌病 3 , 例 随机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5 科研 素 养
研究生 是我 国科 研力量 的重要组成部 分 , 将来要 承担攀登
( 接 第 1 1页 ) 上 3
【 参考 文献 ]
… 1杨 舣 阿 , 新 超 成 人急 性心 衰综 合 征 的急 诊 浮估 和治疗 Il } 张 J ・ 旧急 救 t
学 +09 2 2 0 ,8(1 ) 3 2 3 3 1 : 6— 6
科学高 峰的重任 。高素质 的中医科研 人才 , 系到 祖 医学 的 关
尊严与复兴 。
在初始 阶段 , 生应 尝试 撰写综 述论 文 , 湿疹 、 屑病 、 学 如 银 带状疱 疹等常 见病的 中两 医研究进 展 , 最新 的研 究情况进 行 埘 追踪 , 在充 实专业 知识的 同时 , 可锻 炼其检索 能力 , 提高 医学 英
性 软疣 的挤 疣疗 法 , 粟丘疹 的挑 治等 。这些 常用 的诊疗 方法 , 只有亲手 操作过 , 才能对 书本上学 到的 内容有更直 观和深入 的 了解 。安排 3个月 以上 的时 间 ,I 生在住 院部 实 际管床 , i学 : 系 统学 习皮 肤 科危 重 患者 的处理 原则 , 规范 学 习 医疗 文书 的 书 写, 确保皮肤科研究 生临床能力 的培养水平 。
4 德艺 双 馨
临床 医学面对 的研 究和服 务对象是 人 , 代医学模 式不仅 现
要求 提高 医生 的科学 素质 , 而且 要求 提高 医生 的人 文素质 , 故 研究生培养应 重视医学人文教育 。 医乃 彳 术 , 医当以济世救人 为怀。为医者 皆要德才 兼备 , _ 行 既要精进 自己的医术 , 在医德方 面衰 竭 的患病 率逐 年上升 。心脏 功能 分 为 4级 , 当心力衰竭 发展到 3 、 时 , 级 4级 死亡率 基本达 到了 5 %,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力衰竭论文:65例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临床症状纠正64例,死亡3例。

结论急性心力衰竭在临床是急危重症,应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生命质量。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抢救;临床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危重而复杂的综合性病症,其发生原因是由于急性心脏病变使得心排血量急剧下降,进而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1]。

临床常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等。

由于患者发病时,病情较急、并发症较多,所以在进行治疗时应及时对其进行诊断,合理治疗,以保证患者病情及时得到救治。

我院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指定相应的治疗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男39例,女26例,年龄43-78岁。

65例患者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2例、陈旧
性心肌梗死36例,高血压21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

经临床诊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面色苍白等表现。

1.2 方法取患者坐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对呼吸困难者,采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呼吸衰竭时,可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此外,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并送重症监护病房,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可进行心电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对血压较高者可应用硝普钠,微泵给药。

对血压偏低者,应给予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治疗。

2 结果经一系列治疗措施,本组65例患者中,静脉滴注硝普钠22例,静脉推注氨茶碱及地塞米松19例,静脉滴注硝酸甘油14例,静脉滴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9例。

6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纠正,1例抢救无效死亡,随访未见严重不良情况发生。

3 探讨
3.1 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危重而复杂的综合性病症,发病时症状较重,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发生休克、昏迷及死亡的危险。

传统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方法主要是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增加心排出量,现阶段,治疗时应控制患者血压情况、保护心肌、纠正神经激素
异常及保护其他脏器的功能[2]。

3.2 治疗原则
3.2.1 控制感染:对于病情较重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合并呼吸道或泌尿系统感染,严重时可出现败血症或医院感染情况。

临床应及时、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必要时可进行常规细菌培养。

同时,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和肝肾功能,使其保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同时给予一定的能量和营养支持,对临床诊治也有一定的价值。

3.2.2 适当氧疗和通气支持:有研究表明,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适当的氧疗和通气支持,可对增加氧流量及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也具有一定的意义[3]。

因此,应尽量避免对急性心力衰竭缺氧患者使用高流量的氧气,而对于无明显缺氧症状者可给予高流量氧疗,效果较好。

3.2.3 心电图监测: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密切监测其心电图变化,可协助观察患者有否存在心肌缺血及各种心律失常情况。

心电图监测如发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伴心房颤动超过48小时的,应给予抗凝治疗,或给予药物治疗,若行紧急复律应先经食管超声检查以排除心房血栓,注意避免使用维拉帕米及硫氮酮药物。

3.3 合理用药:血管扩张药物是多数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指征,如患者表现为低灌注、血压正常,临床应用利
尿剂后仍有充血的症状时,可选用适当的血管扩张剂以改善外周循环状况。

硝普钠适用于严重心衰和以前负荷增加为主的心衰,如高血压性心衰和二尖瓣反流。

此外,重组人心钠肽具有扩血管、利尿、利钠和拈抗神经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不仅可抑制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减少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的生成,还可抑制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

重组人心钠肽扩张肾小球人球小动脉,增加肾脏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抑制钠水重吸收,增加心输出量从而起到治疗心衰的作用。

3.4 护理措施:针对合并有冠心病或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预见性护理,同时,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等生命指征变化,及时指导、督促患者严格按医嘱服用扩张冠状动脉药、抗血小板聚集药、降血压药物等,以改善心肌缺血、使血压维持在标准水平[4]。

对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的冠心病患者、血压未能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应加强对其护理力度,如发现患者出现心动过速、烦躁、出汗、血压异常升高伴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引起高度重视,以防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5]。

参考文献
[1] 陈富荣.关于β受体阻断药治疗心力衰竭之我见
[j].新医学,2006,37(4):275~277.
[2] 赵水平,胡大一.心血管病诊疗指南解读[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 杨健,杨跃进.急件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处理原则[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11(34):1053.
[4] 顾振国.老年人急性心力衰竭118例临床特点和治疗[j].临床荟萃2002,17(1):2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